部編優質課一等獎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優質課一等獎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優質課一等獎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優質課一等獎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優質課一等獎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目標:朗讀并背誦《天凈沙?秋思》;了解作者和作品;整體把握本文所描寫的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2、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性學習,鑒賞并學習運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1、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2、理解本文所描寫的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3、訓練想象、聯想,培養創造思維三、教學設想1、以朗讀訓練為重點,體會寓情于景的寫法。2、通過合作學習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風,學會學習。3、訓練想象、聯想,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四、課時安排:一課時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們學習過曹操的作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品味了浪漫主義大詩人對故友遭遇貶謫的種種情愫;領悟了王灣字里行間所流露的淡淡思鄉的愁緒。請大家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面對秋天,漂泊在外的游子,他的天涯淪落人的凄苦是如何展現的呢?讓我們跟著他的筆觸,去體悟!二、整體感知、1、作者及作品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合稱“元曲四大家”他的雜劇代表作是《漢宮秋》,后人將其散曲輯為《東籬樂府》,其中《天凈沙.秋思》和《夜行船.秋思》尤為著名。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被譽為“秋思之祖”的佳作《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2、文體知識:唐詩宋詞元曲最為有名!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3、把握文意指導學生朗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總之,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奏。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師: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三、合作探究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的畫面。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學生可能再現出的畫面有: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現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的人們。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j?)而行。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師: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四、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小令,構思精巧,句法別致。全曲五句,28字,容量極大,描繪出一幅絕妙的秋野夕照圖。18字,九種物象,一詞一景,無一個動詞,連綴巧妙,構成一個整體。因而,王國維說它“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同時,對后人影響很大。如徐志摩的詩作:《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煙,一片山,幾點云彩。/一道水,一條橋,一支櫓聲。/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五、拓展延伸引:感受了這首小令的意境,我們來運用運用。A下面的詩句都是寫秋的,請選出與《天凈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項:a沅江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B、選出畫面的意境與《天凈沙?秋思》相同的一幅:六、布置作業1、搜集有關“思鄉”的詩句,交流分享并體會其妙!如:床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詩》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黃河樓》讀古人思鄉的詩句,還會聯想到哪些?你有什么感想?臺灣作家余光中的新詩《鄉愁》,表達臺灣同胞盼望回歸之情。還可聯想到現居美國的詩人彭邦楨的新詩《月之故鄉》表達在國外的華人、華僑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月亮在水里/一個月亮在天上//讀了后我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2、根據圖片提示背誦全文,并完成下列練習天凈沙秋思閱讀題閱讀《天凈沙·秋思》,完成習題。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天凈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凈沙·秋思》被譽為__________。2.小令共寫了幾種事物?具體指哪幾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圖。B.第二句用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襯,更顯出環境的幽靜。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托人。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并無思鄉之情。5.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游子的悲涼感情。C.“夕陽”、“天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D.讀者是隨著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6.請你舉出一兩首表現思鄉的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詞牌名題目秋思之祖2.十種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3.斷腸人在天涯。4.D5.C6.這是開放題。示例:①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②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鄉的詩,即可)七、板書設計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寫景清涼、冷清(白描)(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抒情孤寂愁苦,羈旅之思(主旨)八、教學反思“春女怨,秋士悲”她們的美麗容顏也會隨歲月的流逝而一去不復返因此睹物傷懷,女人就難免傷春怨春,而秋士悲說的是在西風漸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