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城市建設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主要了解古代城市建造特點及發展階段,及歷史上出現的宏偉壯麗的城市。(二)考核知識點1、概說2、漢至明清的都城建設3、地方城市的建設(三)考核要求1、概說掌握:(1)中國古代城市的三個基本要素(2)城市發展的四個階段了解:(1)城市集中表現了古代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多方面成就。2、漢至明清的都城建設掌握:(1)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三種類型(2)隋大興(唐長安)與洛陽的建設(3)元大都與明清北京的建設了解:(1)漢長安的建設(2)南朝建康的建設(3)宋東京的建設(4)明南京的建設3、地方城市的建設了解:(1)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礎設施(2)明清西安城(3)明代的松江府城(4)清代巴縣(重慶)平面(5)山東登州府、蓬萊水城
中國在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規劃觀念,重視規整對稱,突出王宮的格局,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規整式格局有所破壞,漢代又開始向規整復歸,隋唐完成此過程,元明清則更加豐富。隋唐長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國歷史最負盛名的三大帝都。中國建筑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的美。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但有些類型如園林、某些山林寺觀和某些民居則采用了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構圖方式,都十分重視對稱、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審美習慣,而與歐洲等其他建筑體系突出建筑個體的放射性外向性格、體形體量的強烈對比等有明顯差別。第一節概述一、中國古代城市基本組成(三要素):(1)統治機構(宮廷、官署)(2)手工業和商業區(3)居民區二、我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階段:(1)城市初生期:原始社會晚期以及夏商、周三代;(2)里坊制確立期:春秋~漢;(3)里坊制極盛期:三國~唐;(4)開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三、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積累的經驗:(1)城市選址:重視解決水源、漕運問題。(2)城防安全措施:設置城、郭;宮城、皇城、外城。(3)城市道路系統:以南北向為主,呈方格網狀布置,宋以前土路,以后出現磚石路面。(4)城市居民的娛樂場所:佛教寺院、郊區風景區(唐以前)~瓦肆(兩宋時期)~戲臺普及(金元以后).(5)都城綠化(6)城市防火:設立軍巡鋪、望火樓~鐘鼓樓(元以后)(7)城市排水設施:下水道、溝渠。四、城市規劃理論(1)《考工記》營國制度和規劃方法;(2)《管子》的城市規劃理論.第二節:
漢至明清的都城建設一、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模式大致有三種:1、新建城市:早期先秦諸侯國都城和王城。2、依靠舊城建新城:漢長安(傍秦咸陽舊城)、隋傍西漢后周建大興城等。3、在舊城基礎上擴建:北宋東京、南宋臨安、明南京、明北京二、都城建設的特點1、特點:一切為封建統治服務,一切圍繞著皇帝和皇權所在的宮廷而展開。2、表現:
在建設程序上先宮城、皇城,然后才是都城和外郭城;在布局上,宮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種政權職能機構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應的市政建設,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處及手工業、商業地段。三、實例1、漢長安的建設A.布局不規則,主要宮殿未央宮偏于西南側,正門向北,直對橫門、橫橋,形成一條軸線。B.東南與北面郊區設置7座城市,供強行從各地遷來的富豪居住,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控制。C.長安城街道有“八街九陌”之稱。2、北魏洛陽、南朝建康的建設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陽)。洛陽城有外郭、京城、宮城三重。宮城位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軸線上。官署、太廟、社稷壇和靈太后所營建的永寧寺九層木塔,都在宮城前御道兩側。城南還設有靈臺、明堂和太學。市場集中在城東的洛陽小市和城西的洛陽大市兩處,外國商人則集中在南郭門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外國人的夷館區。此外,郭內還有一些專業性的市如馬市、金市等。南朝建康城按地形布置,形成了不規則的布局,因此地形對城市布局起著明顯的作用,這是建康城市規劃的特色。3、隋大興(唐長安)與洛陽的建設隋大興城的設計者:高穎、宇文愷。城建革新之處: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中,與居民市場分開,功能分區明確。布局特征:規劃大體仿照漢晉北魏時所遺留的洛陽城,但更規整。主要宮殿向東北移至大明宮,因此朝臣、貴族都集中到東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邊;“市”集中于東西兩市,西市是國際貿易中心,東市有120多行商店和作坊;里坊大小不一;長安城的廟宇多,戲場少,風景區只有曲江一處。長安城街道寬,都是土路,街旁植槐樹,開排水溝溝外是高而厚的坊墻。因此長安城的街道兩邊全是一望無際的槐樹行列和夯土墻,街景單調。城市排水運輸方面也不理想,曾出現漕運不通,糧食缺乏,米價飛漲的現象,后者最終釀成放棄長安和都城東遷。4、宋東京的建設舊城擴建,漕運發達,里坊制瓦解,商業繁盛。宋東京由州治擴建而來,州衙改為宮城,州城修成都城,又外包一圈羅城,故皇城規模很小而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問題也突出。傳統的里坊制已被徹底廢除,代之而起的是到處不滿繁華街市的不夜之城,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5、元大都與明清北京的建設
(1)元大都
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布置的,輪廓接近方形。全城道路規整,分為“干道和胡同”兩類,城市中心設鐘鼓樓,街市分散于城中?;食瞧诔悄希瑢m殿、御苑環繞水面展開,與傳統宮殿布置手法迥異。皇城東面為太廟,西面社稷壇,城墻有宮城、皇城、都城三重,都城門外設甕城,防御進攻。
(2)明代北京規模: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清北京城規模沒有再擴充,平面輪廓也沒有改變,依然呈“凸”字形,主要是營建園囿和宮殿。
布局: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為中心,皇城平面呈不規則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軸線上。作為皇城核心部分的宮城位于全城中心部位,四面有高大城門,城的四角建有華麗的角樓,城外圍以護城河。
街道:北京全城有一條全長約7.5公里的中軸線貫穿南北,軸線以外城的南門永定門作為起點,經過內城南門正陽門、皇城的天安門、端門以及紫禁城的午門,然后穿過三座門七座殿,出神武門越過景山中峰和地安門而止于北端的鐘樓和鼓樓。內城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的規劃系統,城內干道以平行于城市中軸線的左右兩條大街為主,東西向交通不便。與干道垂直通向居住區的胡同,沿用元代的布局。禮制建筑:中軸線兩旁布置了天壇、先農壇、太廟和社稷壇(左祖右社))等建筑群,體量宏偉,色彩鮮明,與市民住房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城市規劃和設計上強調封建帝王的權威和至尊無上的地位,反映了設計意圖上的階級性。市場:北京的“市”相對集中在皇城四側,并形成四個商業中心:城北鼓樓一帶;城東、城西各以東西四牌樓為中心;以及城南正陽門外的商業區。6、明南京的建設(選講)規劃布局與成就:
明南京城內三大區域的功能劃分:城東是皇城區、城南是居民和商業區、城西北是軍事區。.城墻也就沿著這三大區的周邊而曲折環繞,圍合成極其自然的形態。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對舊城的利用和對地形的順應,是南京城市布局的指導原則,也是形成其特色的根本原因。新宮的布局以富貴山作為中軸線的基準點而向南展開。
南京城墻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用磚實砌而成,用磚量大得驚人,且嚴格的責任制使磚的質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證。第三節地方城市的建設一、起源周朝分封大小諸侯;春秋戰國時各地大小城市迅速增加;秦以后各朝實行郡縣制(郡·縣所在地)交通樞紐、手工業中心或者對外貿易的港口;在原來自然形成的草市的基礎上設置的。
統治機構:府縣衙署(行政首腦機構)、司法機構:察院(檢察機關)、巡檢司(警察機構)稅收機構:稅課司(局)倉貯(官糧貯備處)官辦學校:儒學祭祀壇廟:山川壇、社稷壇、先賢廟;其他設施:惠民藥局、陰陽學與醫學、養濟院、漏澤園2、相關機構與設施防御工程:即城濠、城墻及其附屬設施。水利工程:這對城市的交通運輸、供水、排澇等都起著重要作用。道路與下水道:北方城內只作土路;南方鋪以磚石。郵驛設施.
3、其他基礎設施(1)平原地帶的城市方整規列,以長方形居多,道路寬敞平直,常作十字形或丁字形布置,城市中心常設有鼓樓、鐘樓(西安)。(2)有些城市出于防御要求或某種象征意義的考慮,常把平面作成圓形,例如黃河下游的宿遷縣。(3)在多江河山丘的地區,地形復雜多變,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9 People and places Unit 2 They're waiting for buses or trains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講好我的教育故事
- 512 國際護士節主題匯報
- 4古詩三首山行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D便秘的用藥指導課件
- 2023七年級數學下冊 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不等式組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教學設計 (新版)滬科版
- 2023二年級數學上冊 五 厘米和米第3課時 認識米教學設計 蘇教版
- 7《循環應用與函數初識》核心素養目標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與教學反思滇人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第12冊
- Unit 7 Lesson 5 Grammar in Use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制作標志牌-三角形面積》(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青島版(五四學制)四年級數學下冊
- 《SLAM介紹以及淺析》課件
- 藥物過量病人的護理
- 物理治療電療法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語文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流行病學ROC曲線
- 輸電線路拆舊施工方案
- 2023年上海中考數學一輪復習:圓壓軸題(原卷版+解析)
- xx公路與天然氣管道交叉方案安全專項評價報告
- DB11∕T 1882-2021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一年級下冊《百數表》專項練習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中國古代寓言》整本書閱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