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課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專題整合_第1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課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專題整合_第2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課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專題整合_第3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課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專題整合_第4頁
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課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專題整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向高考·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教版·高考總復習專題整合第四單元必修二時空坐標知識網絡主干整合時空坐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知識網絡主干整合一、建國后工業經濟體制的三次重大轉變1.建國初到1956年后,從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體制,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轉變。(1)原因①照搬蘇聯模式。②中共缺乏經濟建設經驗,照搬政治斗爭方式。③主觀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業化。(2)核心內容:實行和強化計劃經濟,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片面追求工業發展的高速度。(3)結果: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于恢復國民經濟,發展工業化建設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其嚴重的弊端使企業失去了活力。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1)原因:黨中央總結了建國以來工業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并借鑒了外國經驗,決定實行工業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2)核心內容: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企業管理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等。(3)結果:增強了企業活力,解放了生產力,工業得到發展,成就舉世矚目。3.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1)原因:黨中央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加快經濟體制改革。(2)核心內容:把企業推向市場。(3)結果:這次調整將進一步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項目內容時期原因核心內容意義土地改革新解放區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業合作化分散的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把土地等生產資料變為公有制,實行集體經營進一步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項目內容時期原因核心內容意義人民公社化運動黨的一些領導人主觀地認為農業合作化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公有化規模挫傷了生產者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黨中央在總結教訓的前提下,決定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公有制前提下,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三、近現代以來我國四次大的社會生活變遷變化時間歷史背景表現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貨”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地區,人們的生活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城市變化尤其明顯第二次1912年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觀念深入人心,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極大的沖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相應地發生了變化變化時間歷史背景表現第三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強制行動,一些社會丑惡現象被取締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社會風氣有了根本性改變,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農民溫飽問題未解決第四次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實施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切實關注民生,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矚目的提高,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衣食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四、當今中國的對外開放與近代中國的被迫開放的區別當今中國的對外開放近代中國的被迫開放背景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步加強列強發動侵華戰爭基礎平等互利不平等性質中國與世界各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