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一單元2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一單元2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一單元2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一單元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1.“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英明統治()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解析“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時期創造的盛世局面。答案B2.誰當得起“千古一帝”?中國歷代帝王吧發起的網上投票活動。數據如下: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唐太宗高居榜首的依據不包括()A.開創“貞觀之治”局面 B.靈活有效的民族政策C.完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A、B、C三項都體現了唐太宗的歷史貢獻,D項是漢武帝的舉措。答案D3.唐太宗分析隋朝滅亡的教訓,得出的結論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里的“水”和“舟”是指()A.人民群眾和封建君主 B.大運河和隋煬帝的龍舟C.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 D.封建暴政和農民起義解析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關系,顯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是個普遍規律而非特指,選項A更合適。答案A4.唐太宗自評:“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繼位)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這段話體現的唐太宗的統治思想是()A.“存百姓” B.知人善任 C.濟世安民 D.輕刑薄賦解析據“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可判斷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故選B。答案B5.唐太宗時期開始設置的羈縻府州,是唐代管轄民族地區的一種地方制度。這一制度()①是唐政府對民族地區實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②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③得到了少數民族首領的擁護④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在羈縻府州,少數民族首領擔任都督、刺史,并且這些官職子孫世襲,因此,該制度是唐朝對民族地方的一種間接統治形式,①說法錯誤,排除含①的選項。答案B6.右圖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當年玄奘西游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唐太宗在洛陽親自召見了玄奘。這說明唐朝當時采取的對外政策是()A.重視與印度發展友好關系B.唐太宗崇佛C.唐太宗看重玄奘的個人才華D.唐朝采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兼收并蓄解析唐太宗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對待外來文化兼收并蓄,A、B、C項表述都是片面的。答案D7.唐太宗一反前代“貴中華,賤夷狄”的做法,而撫九族以仁,這一政策說明當時()A.統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B.統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較開明C.各族之間關系一直非常和睦D.統治者通過冊封各族首領以鞏固邊防解析唐太宗實行開明的、平等的民族政策。答案B8.《步輦圖》描繪了松贊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采用冊封的方式迫使少數民族政權臣服唐政府B.憑借先進的經濟文化形成對周邊民族的巨大向心力C.通過互派使者的方式維持與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D.通過和親的手段有效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解析注意題干限定“實質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項正確。答案B9.魏征曾寫詩言道:“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表達他深感皇帝與他意氣相投,因此為國家做事并不計較功名的情志。“魏征”這兩個字總是使我們想起唐太宗的()A.勇猛強悍、機敏智慧 B.輕徭薄賦、去奢省費C.知人善任、兼聽納諫 D.兼容并蓄、博大開放解析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諍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答案C10.據史書記載:“貞觀六年,右衛將軍陳萬福……違法取驛家麩數石,太宗賜其麩,令自負出以恥之。”此事表明唐太宗()A.不因臣下貪污額較小而姑息掩蓋B.不注重維護官吏的形象C.注意滿足臣下的實際需求D.注意防止貪污,做到官民一視同仁解析本題為材料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從材料中的“麩數石”可知陳萬福貪污額較小,但“令自負出以恥之”又表現出唐太宗對他的懲罰,故A項最符合題意。答案A11.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最根本的原因是()A.唐代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B.對外交通發達C.統治階級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D.唐代重視對外貿易解析注意把握題干關鍵信息“最根本的原因”,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最根本的原因是唐代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答案A12.貞觀年間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間傳入中國B.朝鮮、日本的僧人來中國求學C.長安成為西來佛教東傳的中轉圣地D.玄奘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解析佛教早已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而景教、回教、摩尼教則是貞觀年間傳入國內的外來宗教。答案A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貞觀之治”的顯著特色就是“創新”、“和諧”、“有節”。貞觀之治的“創新”特點體現在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思維創新等多個層次、多個方面……貞觀時期進步民族政策的制定與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觀念上的“創新”。——《貞觀之治的三大特征》材料二“和諧”是“貞觀之治”的理想境界。——《貞觀之治的三大特征》材料三經歷從馬背到龍庭的轉變,唐太宗開始改變統治策略。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說:“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這確實是很識時務的看法!——《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請回答:(1)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觀念上的‘創新’”是指什么?(2)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二概括說明“貞觀之治”時期君臣關系、君民關系和對外關系和諧的具體表現。(3)根據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唐太宗是怎樣以文治國的?解析第(1)問,難度較低,主要運用教材相關知識進行概括。第(2)問,考查基本概括能力,其中君臣關系從納諫和用人兩個角度作答;君民關系從經濟政策和法律政策來作答。第(3)問,運用教材知識作答即可。答案(1)由傳統的“貴中華,賤夷狄”轉變為“愛之如一”。(2)君臣關系:唐太宗鼓勵進諫、善于納諫;求賢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不避親仇,揚長避短。君民關系: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慎用刑法。對外關系:實行積極友好的開放政策。(3)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對大臣們說)“……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不必猜忌異類……四夷可使如一家。”——《貞觀政要·論安邊》(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并結合經濟方面的有關史實加以說明。(2)從材料二判斷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是什么?(3)除此之外唐太宗還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來治理國家?結果怎樣?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要根據材料信息歸納概括;第二小問要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要從材料信息出發,得出其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第(3)問,要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答案(1)治國思想:為君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