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NICE《新生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_第1頁
2020年NICE《新生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_第2頁
2020年NICE《新生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_第3頁
2020年NICE《新生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_第4頁
2020年NICE《新生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NICE《新兒腸外營養》指南解讀及國內外指南對比與推薦【摘要2020年2月,國國家衛生與臨優化研究所發表了新生兒腸外營養最新指南,對新生兒腸外營養的適應證、開始及停止時機、營養物的標準化配比及監測等方提出了可操作的臨床推薦意見。本文通過解讀該指南,并與國內相關指南進行對比,為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對新生兒進行腸外營養時提供參考。腸外營養廣泛應用于新生兒領域,

新生兒營養不足會對其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短期和長期影響。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ationalandClinicalExcellence)于2020年2月現有證據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生兒腸外營養》指[](下稱NICE指),為新生兒腸外營養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指導和建議,其中部分推薦意見因缺乏循證證據,由NICE相關領域的專家討論得出共識。本文就該指南的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同時與2013版《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下簡稱國內指南)進行對比,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新生兒腸外營養適應癥及時機

[2(以()適應證推薦意見:(1)胎<31周產兒;(2胎≥31周早產兒生后72h內不能達到足夠的腸內喂養;(3)早兒或足月兒因先天性消化道疾病、嚴重感染(敗血癥)等不能達到足

夠的腸內喂養;(4)早兒內喂養停止且48h內不能恢復,或已停止腸內營養超過24h且在24h內能恢復腸內營養;(5)足月兒腸內喂養停止且72h內不能恢復,或停止腸內營養超過48h在48內不恢復腸內營養。推薦說明:目前認為,胎齡<31周早產兒生無腸外營養支持存在顯短期及長期養缺乏的風險。齡31周早產兒出現遠期神經發育問題的風險較高,

較好的早期營養可以降低這

種風險。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提出早產兒應進行腸外營養,而NICE指對早產兒胎齡進行了詳細劃分,并對足月兒腸外營養指征進行了推薦,更便于臨床參考。()開始時機推薦意見:盡早開始,最遲生后8h內始。推說明前對于“早期腸外營養時間的定義不相同(2~36h不等)[4,6

。國外對比與推薦:國內南提出氨基酸及脂肪乳劑在生后24h內使用,對其他腸外營養液成分使用時間未作說指南薦生后更早開始腸外營養,與目前國內臨床實際應用情況相符。徑()外周脈推薦意見:適用于短期腸外營養(<5d)、中靜脈通路不能建立等情況。()中心靜脈推薦意見:適用于長期腸外營養(5),如短腸綜合征等。推薦說明: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外周靜脈滲透壓不影響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RR=0.94,95%CI

0.77~1.15[7]。但

尚無研究對中心靜脈與外周靜脈可承受的腸外營養滲透壓進行對比。當中心靜脈存在感染風險或已移除、無可用中心靜脈時,可使用外周靜脈短期替代。國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推薦2以內可使用外周靜脈,外周靜脈滲透壓不超過900mOsm/L指南薦5以內可使用外周靜脈,未對滲透壓進行推薦。我國2021年《新生兒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操作及管理指南》中提出,輸注營養液≥5d、輸注高滲性(>600mOsm/L)液體時推薦使用中心[]。腸外營養靜脈途徑建議結合NICE指與我國最新心靜脈導管操作及管理指南選擇。避光措施推薦意見:輸液袋、注射器和輸液器中的腸外營養液需避光。推薦說明:腸外營養液中的脂質等成分容易光降解和氧化,可通過對輸液器及輸液袋進行避光處理使其免受光線照射。2018年歐洲兒童腸外營養”指也推薦對輸液袋、

注射器及輸液器進行避光處理

[9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僅提出輸液袋避光,未提出輸液器及注射器避光處理。目前國內已普遍使用避光的輸液袋、輸液器和注射器輸注腸外營養液,與指南推薦意見一致。能量推薦推薦意見:(1純腸外營養:①日齡d起范圍40~60kcal/kg·d),逐漸增加至75~120kcal/kg·d)持;②日齡>4d

直予75~120kcal/(kg)持;(2)聯合腸內營養:隨腸內營能量的增加,腸營能逐漸減少;(3)危重癥術后足月:建議給予起始范圍較低的腸外營養能量,請參考本節(1)①,并逐步增加至預期的維持量。推薦說明:新生兒在生命早期需有代謝性適應,能量供給需逐漸增加,而生后4d以上的新生兒已經早期代謝適應,可直接使用維持量。由于足月兒能量儲備比早產兒更充足,重癥或術后足月兒可開始給予較低范圍的能量。有研究表明,接受高能量攝入的新生兒有更高的氮平衡,但也存在更高的氮潴留風險,此外,與接受低能量攝入的新生兒相比,高能量攝入者身長、體重增加更,而兩者頭圍、死亡率無明顯差異[10,11,12,13

。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對早產兒

足兒腸外營養能量推薦進行了區分,分別為80~100、70~90kcal/kg·d),但未不日齡腸外營養能進行推薦。NICE指南推薦的能量范圍更大,最大值較國內指南更高,建議臨床結合患兒病情及可承受的能量范圍進行補充,權衡利弊。

特別在使用高能量腸外營養時應腸外營養液的組成(一)葡萄糖推薦意見:(1齡4d起始范圍6~9(kg·d,逐漸增加至9~16g/(kg)持;(2)日齡>4d接予9~16(·d)維持。推薦說明:關于腸外營養葡萄糖配比的相關證據

有限僅一項隨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結果顯示,高糖入患兒碳水化合利用率高于低糖攝入患兒

[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推薦的葡萄糖開始劑量為4~8mg/kg,按照1~2mg/(kg·min)增加,最大不超過11~14mg/kg,較NICE指南推薦劑量高,未對日齡進行區分。目前關于腸外營養葡萄糖配比的研究證據有限,

建議結合患兒血糖及腸內營養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二)氨基酸推薦意見:(1)早兒:日齡≤4起始范圍1.5~2g/(kg·d),逐漸加至3~4g/(kg)持;日齡>4直接予3~4g/(·d)維持。(2)月兒:日齡4起始圍1~2g/(kg·d),逐漸增加至2.5~3g/(kg·d)持;日齡>4d直予2.5~3g/(·d)維持。推薦說明:早產兒氨基酸起始劑量低于1.5g/·d)可能導致負氮平衡。有證據表明,氨基酸起始劑量于2g/kg·d)者比低于2g/(·d)者生長更好,但此益處在起始劑量3g/kg·d)時并不持續增

[15,16,17]

。氨基酸

最大攝入劑量3(·d)比<3g/()體增更快,但不減少敗血癥或神經發育異常發生率

[10,18,]

過高基酸攝入[大量4kg·d)]可起酸中毒、高血清尿素、鈣血癥、低磷血癥、低鉀血癥和再喂養綜合征等

[16,20]

。國內外

對與推薦:國內外指南對于氨基酸的推薦劑量相似。指南對不同日齡新生兒進行了區分,更加細化,可供臨床參考。()脂和脂肪乳劑推薦意見:(1)日齡4d起始范圍1~2

g/(kg·d),每日加0.5~1,逐漸增加至3~4g/(kg·d)維持;日齡>4直接予3~4g/kg維。2)對腸外營養相關肝病的新生兒,可給予復合脂肪乳劑而非純大豆脂肪乳劑。推薦說明:研究顯示,使用脂質的患兒死亡率、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降低,但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及早產兒視網膜病(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發生風險升高專家員會認為使用脂質的利大弊,

故予推薦[21,一項RCT顯示,脂質從低劑量開始緩慢增加至目標劑量可

降低早產兒ROP及高甘油三酯血癥風險

。目前脂質

使仍存在爭議,有研究顯示,使用高劑量脂質較低劑量脂質可相對減少早產兒ROP和NEC的發生率25,26]

。故緩慢增加脂質劑量對患兒有益有魚油的脂質乳劑比純大豆脂質乳劑能更好地解決新生兒腸外營養相關肝病或膽汁淤積,

但使用純魚油存在必需脂肪酸缺乏風險27]

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中脂質上限為3(kg·d,較NICE指中脂質上限低。此外,國內提出中長鏈脂肪乳劑優于長鏈脂肪乳劑,但未對脂質增加速度和魚油脂肪乳進行推薦。在臨床實踐中可結合國指及NICE指南行,使用較高劑量脂肪乳時應注意監測患兒甘油三酯水平

[]

。()熱氮及質比推意:)非氮能量:脂質在腸外營養液中能量占比為25%~40%2)熱氮比=125~187.5∶1g在改變新生兒腸外營養量時,

應保持熱氮比與脂質占比。推薦說明:脂質占比的推薦旨在提供足夠的脂質能量以優化生長,

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并將高血糖風險降至最低。一項對3組不能量占比的脂質攝入(18%29%及40%)果進行對比,脂質攝入40%不能促進生長,而

且未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癥風險

[]

。因此專家委員會提出將脂質能量攝入占40%定義為上限,為了預防高血糖的風險,將脂質能量占25%定義為下限。過低的熱氮比(125kcal∶1g)會導致氨基酸氧化和尿素氮升高。而過高的熱氮比(kcal∶1)可能導致體內多余脂肪沉積,這可能與成年期患代謝性疾病相關。國內外對比與推薦:指南推薦的熱氮比范圍(125~187.5kcal∶1)較國內指南推薦的范圍(100~200kcal∶1)更窄,并推薦了脂能量占比(25%~40%),將實際配比簡便化,更方便臨床使用。(五)微元推薦意見:最好開始腸外營養后盡早補充推薦說明所有意見均為專家討論意見,

期待更多研究提供相關證據。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對于早產兒及足月兒種微量元素(種)用量進行了詳細推薦,但未提及開始使用時間。指南未推薦明確劑量。故推薦結合國內外指南實施。1.鐵推薦意見:(1)日<28且接受腸外營養的新生兒無需靜脈補充鐵劑;(2)日齡28d接受腸外營養的早產兒需監測鐵的情況,必要時進行補充。推薦說明:新生兒靜脈補充鐵劑證據有限

[30,31

。前尚補鐵利弊的證據,而且早產兒可能因為輸血導致鐵含量難以預測。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外指南對于腸外營養液是否補充鐵劑有較大差異。國內指南推薦腸外營養液中補充鐵劑,劑量為早產兒200

μg/),足月兒50~100μg/·d),但未說明補充時機。指南對于生后28d內的新生兒不推薦靜補鐵。

國內外關于新生兒是否靜脈補鐵仍有爭議,

目前國內適合新生兒的多種微量元素靜脈制劑中均不含鐵元素,故建議參考指推薦,必要時在監測血清鐵的情況下進行,也可口服補鐵。2.鈣推薦意見:(1)日d起始范0.8~1·d),48h后漸增加至1.5~2(kg)持;(2)日≥2d接受腸外營養者,直予1.5~2kg·d)維持。推薦說明:所有意見均為專家討論意見,期待更多研究提供相關證據。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也推薦腸外營養期間補充鈣劑,早產兒0.6~0.8kg·d),足月兒0.5~0.6(kg)NICE指南未進行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區分,鈣推薦劑量更高。建議根據血鈣水平進行個體化補充及調整。3磷鹽薦見:()齡<2d起始范圍1kg)h后逐增至2kg·d)維持;()日齡2d直予2kg·d)維持;(3)根據血清磷酸鹽水平額外補充磷酸鹽;(4)早產兒磷缺乏風險較高,需要額外補充磷酸鹽。推薦說明:一項RCT顯,腸外營養中使用磷酸鹽可降低高氯血癥風險,但未提供具體用量

[]

。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推薦腸外營養期間補充磷酸鹽,早產兒1.0~1.2mmol/(kg·d),足月兒1.2~1.3·d)。NICE指南未區分早產兒和足月兒,磷酸鹽推薦劑量更高。建議根據血磷水平進行個體化補充。4.鈣比薦意見:鈣磷比維持于0.75~1∶1

之間。推薦說明:證據表明,較高的鈣和磷酸鹽含量有利于降低佝僂病、骨折和高鈣尿癥發生率,并可增加骨密度

[33,34,35,36

。國內外對比與推薦:由于國內指南未對鈣磷比進行推薦,此條目建議參考NICE指的推薦意見。5.鎂推薦意見:開始腸外營養后應盡早補充。推薦說明:所有意見均為專家討論意見,期待更多研究提供相關證據。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推薦腸外營養期間補充鎂,早產兒0.3~0.4·d),足月兒0.4~0.5kg·d)。NICE指南未推薦確劑量。()其營素1.維生素推薦意見:(1)開腸營養后盡快給予;(2)維生素制劑(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加入靜脈脂肪乳中輸注。推薦說明:早產兒或病情嚴重的足月兒可出現維生素缺乏,故推薦開始腸外營養后盡快補充維生素。在乳狀液中添加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雖然縮短了乳狀液的保質期,

但提高了維生素的穩定性,因此建議將維生素放入脂肪乳劑中。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對早產兒和足月兒維生素(14種)用量進行了細推薦全合一配置輸注方式有完整的操作步驟,包括水溶性維生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脂溶性維生素加入脂肪乳劑,再進行混合。指南推薦將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均加入脂肪乳中以提高維生素的穩定性,未推薦維生素的具體劑量。在我國《規范化腸外營養液配制》的標準與規范要求中,建議用脂溶性維生素溶解水溶性維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劑中

[37]

,與NICE指南似,故配置步驟建議參考NICE指,而維生素劑量建議參考國內

指2.解質推薦意見:(1)清鈉和鉀根據個體需要進行調整;(2)使腸外營養中加了鈉、鉀等元

素,也可以通過單獨靜脈通道補充上述電解質。推薦說明:新生兒血清鈉和鉀水平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與腸外營養無關。除了腸外營養中的磷酸鹽,還可通過靜脈輸液額外補充鈉和鉀。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分別對早產兒和足月兒腸外營養中鈉、

鉀的每日所需量進行了推薦,分別為2.0~3.0、1.0~2.0mmol/(kg·d)。于NICE指南未推薦明確劑量,故電解質劑量建議參考國內指南。準新兒外養方推薦意見:(1)建議使用標準化新生兒腸外營養配方,即標準化包;(2)成分應符合上述“能量推薦”及腸

外營養液的組成的推薦,同時需滿足國家認可的質量標準進行制備;(3)患兒有液體與電解質失衡相關的復雜疾病或腎衰竭等疾病時,

需單獨配制腸外營養液。推薦說明:研究顯示,相比于個體化的腸外營養配方,使用標準化腸外營養配方者平均每日體重增加較低,可攝入營養物質更少[38,39]

。準化腸外營養

方有、適合多數兒有助于減少處方錯誤及符合國家質量標準、成本低等優點。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未對標準化新生兒腸外營養配方相關內容進行推薦。國內部分單位已逐步實施標準化新生兒腸外營養配方,并獲得

較好效果,可逐推。腸外營養的檢測推薦意見:(1)原則:取所需最小血量檢測盡可能多的指標;(2)腸外營養檢測指標及推薦監測頻率見

表1。推薦說明:所有意見均為專家討論意見,尚無循證證據。國內外對比與推薦:國內指南中,除上述NICE指南監測指標外,還提及攝入量、臨床體征、生長參數及中心靜脈導管的監測;同時在實驗室檢查中,國內指南提出血常規、血鎂微量元素、功能、血漿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均需進行監測。此外,國內指南監測表列出的是腸外營養第1周和穩定后的監測頻率,

而指南列出的是常規檢測和特定疾病狀態下

需進行檢測的情況。在臨床實踐中,可結合國內外指南,在強調最小采血量的基礎上根據病情進行監。停止腸外營養時機推意見:(1決定是否停止腸外營養時需考慮:①患兒腸內營養是否耐受;②腸內營養的總量;③腸內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