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儒學的興起 教案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儒學的興起 教案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儒學的興起 教案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儒學的興起 教案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儒學的興起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設計(人民版必修3)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漢代儒學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罷黜百家的基本史實;知道董仲舒新儒學的主要思想;理解罷黜百家的目的和影響。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問題探究,文言史料解讀,歷史視頻觀看,對罷黜百家感性認識,理性分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發展路的認識,弘揚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二、教學重、難點:1、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影響。2、董仲舒新儒學思想的特點及實質的認識。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教師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孔子開創儒家學派,孟子、荀子促進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學的前世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孔子開創儒家學派,孟子、荀子促進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學的前世春秋戰國秦漢前221年前206年前140年【重難點突破】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①①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②”始皇三十五年,書生議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陽?!?----《史記--秦始皇本紀》問:材料體現什么事件,”焚書”中焚的是哪些書?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實質是什么?1.焚書坑儒(秦朝)——儒學受打擊背景:1、秦朝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確立,文化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2、儒生引用儒學經典,批評時政,威脅秦朝統治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評價:有利于國家統一,鞏固秦朝統治極大地摧殘了文化,儒學發展因此走入低潮過渡:法家思想指導下的秦王朝,窮兵黷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滅亡之路。到了西漢……幻燈片展示:漢初,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謹?!讼嗍?,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同一顏色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2.黃老思想、幻燈片展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嚴刑酷法治國,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短期而亡。秦滅漢興,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漢初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導思想來治國呢?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同一顏色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教師提問:漢初統治者為什么要以黃老之術思想治理國家呢?學生回答:吸取秦滅亡教訓;漢初經濟殘破,百廢待興;修養生息政策需要教師總結:面對這種情況,漢初統治者總結秦亡教訓,實行黃老思想“無為而治”,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經濟得到了恢復,出現了“文景之治”。設計意圖: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做鋪墊。過渡:到了漢武帝時,情況又怎樣呢?幻燈片展示: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稘h書.食貨志》提問:漢武帝時,經濟與漢初有何區別?學生回答: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過渡:經濟上國力雖然強盛了,但政治上面臨一些列問題。引用材料:漢武帝即位時面臨的社會問題匈奴威脅,邊患不止諸侯坐大,威脅中央土地兼并,豪強勢大丞相權重,威脅皇權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問:面對如此多的社會問題,漢武帝覺得再也不能“無為而治”了。那到底該采用哪家思想呢?學生活動: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說用法家;有的說用儒家……教師點撥:法家思想漢武帝決定舉賢良對策。在眾多測試者中有一個名叫董仲舒的對策甚合帝意。這董仲舒是何許人也?又上了什么對策?幻燈片展示: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對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廣川(今河北景縣)人,西漢哲學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膠西王相。漢武帝朝舉賢良文學之士,進“天人三策”,發展了儒學,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為武帝所采納。形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局面,從而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為此后兩千余年間封建統治者所沿襲。對策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庇^點:“君權神授”“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觀點:“天人合一”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庇^點:天人感應”目的:加強君權,抑制暴政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于天下?!薄啊洞呵铩反笠唤y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觀點:“大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觀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加強中央集權。材料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規。觀點:“三綱五?!蹦康模壕S護封建專制和和等級制度。材料四: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諸侯應該服從他,認為人君必須遵循天道,實行仁政,限田、薄斂、省役。觀點:發揮儒家仁政思想目的:緩和矛盾,穩定統治秩序學生閱讀以上材料回答:以上材料各反映了什么主張?為什么會得到漢武帝的采納?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突破重點。教師總結:①發揮“仁政”,主張限田、薄斂、省役,輕徭薄賦——緩和階級矛盾的需要②提出“君權神授”與“天人感應”(核心)——加強君權的需要③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的需要④提出“三綱五?!?提倡孝道——穩定社會秩序的需要從理論上解決了漢武帝建立國家“大一統”的需要,有利于鞏固統治.(以思想的大一統鞏固政治的大一統)過渡:剛才我們討論了,光用儒家思想也不行。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作何解釋呢?幻燈片展示:材料一: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無此極端言論,他們的獨尊儒術,無非是從思想大一統的政治目的出發,突出儒學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學獨尊,并非儒學獨存。——馮天瑜《中華文化史》設計意圖:突破難點,漢代儒學新在哪?

秦“焚書坑儒”漢“罷黜百家”不同點原因秦剛統一;統治受儒士攻擊漢國力強盛;董仲舒發展儒學,適應統治者需要對儒學態度排斥、打擊尊崇作用儒學發展進入低潮確立儒學正統地位相同點目的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思想統一鞏固政治統一實質文化專制作用有利國家統一,但鉗制思想,不利于學術思想自由發展教師點撥:新儒學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黃老之學而形成新的思想體系。西漢所確立的政教體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說是“外儒內法”或“陽儒陰法”。特點:以儒家思想為主,外儒內法,兼有道家、陰陽家等新儒學體系。實質:思想文化專制可見,時代選擇了儒學,儒學適應了時代。3.問題探究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學的政策有何不同?導致不同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對儒學的發展各產生了什么影響?這兩種政策又有何相同之處?接下來漢武帝該怎么辦呢?董仲舒回答:“三方面”?;脽羝故荆骸蔼氉鹑逍g”的措施:1、思想上:采納新儒學思想2、政治上:起用文人儒士擔任各級官吏3、教育上:①中央——興辦太學②地方——命各郡縣設學校過渡:前面兩個措施很清楚了,太學是什么樣的呢?合作探究:動起來:設計漢代太學生招生簡章(要求:結合所學,涉及漢代太學招生簡章內容,包括:太學性質、招生目的、學習內容等。)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體性,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養。教師總結:太學性質: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招生目的:對教育:培養儒學人才,促進儒學的傳播;對社會風氣:帶動全國的學風,促進文化的傳播;對統治基礎:打破貴族官僚對官位的壟斷,擴大統治基礎;對政壇:太學生通過議政活動,迫使黑暗政治勢力有所收斂。教學內容:五經。師資力量:博士。過渡:同學們結合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及采取的措施,想一想如何評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適應了漢武帝時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為其提供理論依據。2、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3、加強了對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視,推動了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4、結束了各學派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百家爭鳴局面徹底結束),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評價事物的一般方法,一是放到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二是運用“一分為二”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學中有哪些積極成分?哪些又是在現實生活中要摒棄的?積極:1、“大一統”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2、仁政思想有利于關注民生。3、五常中推崇的“仁、義、禮、智、信”剔除其封建內容,有利于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消極:1、“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帶有神學迷信色彩,純屬唯心主義的成分,應批判2、“罷黜百家”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專制作風不可取,應當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爭鳴3、“三綱”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批判設計意圖:歷史總是要為現實服務的。指出董仲舒新儒學思想與現實借鑒性,讓學生認識到在信仰缺失的現代社會,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去汲取思想精華,復興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精神,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過渡:儒學怎樣全面影響文化生活?漢代以后,儒學地位又得到怎樣的強化?下面請看科舉制。播放視頻:科舉制。設計意圖:通過歷史視頻的觀看,一則加深對科舉制的認識理解;二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三則引導學生在歷史視頻中尋找歷史信息。五、板書設計:漢代儒學--------漫漫長路之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儒學的前世儒學的今生儒學的未來六、練習1、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西漢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者的根本著眼點是

A.壓制知識分子B.區別對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機制D.加強君主專制統治2、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了

①中央集權的強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強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關鍵是

A.它是封建社會最進步的思想B.歷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適應了加強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