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私立行知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毛澤東說:“大家不應只看到一個廣東,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眾組織比廣東還要廣大,所缺的是武裝,現已適值暴動時期,更需要武裝?!彼麖娬{湖南暴動“縱然失敗,也不用去廣東,而應上山”。這一思想的提出A.體現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新構想B.表明了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C.說明了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唯一斗爭方式D.完善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參考答案:A“縱然失敗,也不用去廣東”,說明毛澤東反對城市暴動的革命道路,“而應上山”在湖南開展革命,體現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新構想。B、C、D與題意關系不大,排除。2.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內廷寄發的一種諭旨。其有關告誡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為防止泄露,不交內閣而由軍機大臣密封,加蓋軍機處印信后,交兵部捷報處寄送各省有關官員,封面上書“軍機大臣字寄某官開拆”或“傳諭某官開拆”。19世紀末“廷寄”開始逐漸被廢除,其主要原因是

A.電話在中國普遍使用

B.清朝統治被推翻

C.軍機處辦事效率低下

D.電報的廣泛使用參考答案:D3.王曉華《從羅斯福新政看美國政府如何應對經濟危機》寫道:“據1932年9月美國《幸?!冯s志估計,全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收入,占人口總數的28%”“從1929-1933年,全國僅罷工就有大約3000次?!睘榇?,羅斯福政府()A、致力于國家工業的復興

B、推行“以工代賑”

C、實施農業減耕減產政策

D、整頓財政金融體系參考答案:B

考點:羅斯福新政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耙怨ごc”是指政府通過大力舉辦公共工程以解決就業問題,故B項正確。題中提到的失業人數與罷工情況,與工業復興沒有關系,故排除A項;實施農業減耕減產、整頓財政金融與失業人數與罷工情況并無直接的關系,故C、D兩項錯誤。4.戰國時,官員大多頒發俸祿。發放數額依官職高低而有等差,高者萬石,低者斗石。俸祿取代封邑,便于國君對官吏的隨時任免調動,也有利于官場內部財產分配隨官職而相應轉移。官俸制的建立A.保證了官員選拔的客觀公平公正B.形成了完整的封建官僚政治體制C.推動了忠于君主的職業官僚出現D.廢除了以血緣為紐帶的貴族政治參考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官僚政治。依據材料可知,戰國時期官俸制的建立便于國君對官吏的隨時任免調動,強化了國君對官吏的直接控制,推動了忠于君主的職業官僚的出現,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官俸制的建立,并未涉及官員的選拔;B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封建官僚政治逐步發展,但并未形成完整的體制;D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官俸制建立后貴族政治仍然存在,并未立即消失,秦朝郡縣制的實行標志著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5.1938年,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于盡。隨后,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明,她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此事

①發生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②反映了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③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爭之害④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B略6.平型關大捷是中日開戰以來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勝,但是中共方面在勝利的第二天發給南京當局的捷報卻出現兩個版本。①延安電:9月25日,我八路軍在晉北平型關與敵萬余人激戰,反復沖鋒,我軍奮勇無比,將進攻之敵全部擊潰,所有平型關北之辛莊、關溝、東跑池一帶陣地,完全奪取。②朱德、彭德懷電:一一五師有(廿五)日八時進行戰斗,至廿四時止尚在激戰中,將平型關以北東跑池、辛莊、關溝及一八八六點標地完全攻占,計已繳獲汽車六十余輛、小摩托車三輛外,炮一門、炮彈二千余發,俘虜敵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敵一部約四、五百人、馬數十匹被我軍完全包圍,死不繳械,故全部打死。從史料鑒別的角度看,你認為A.延安電更接近于歷史真實

B.兩則史料都與事實相差巨大C.兩則史料都可信

D.朱德、彭德懷電更接近于歷史真實參考答案:D平型關大捷。本題考查了平型關大捷的歷史史實。其中延安電中“與敵萬余人激戰”不符合歷史真實。而朱德電中相關數據基本符合歷史真實,D項正確,故選D項。ABC項錯誤,根據當時的敵我力量對比及其他史料相互佐證,很容易分析的出ABC項錯誤。7.萬民法對公民法的突破體現在①適用于羅馬境內各族人民②簡潔靈活、實用有效③注重國家行政和訴訟程序④注重調解經濟和民事糾紛(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參考答案:A8.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印度方面的贊同,它作為處理中印關系的原則被寫進雙方簽署的協定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表明

A.中印兩國由此結成同盟關系

B.標志著中國外交步入世界舞臺C.“一邊倒”戰略的重大勝利

D.中國外交政策實現了明顯轉變參考答案:D9.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夫君者,民眾父母也”“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這主要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治理中的A.宗法血緣關系

B.家國同構觀念

C.尊卑等級意識D.以民為本思想參考答案:B宗法制。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題干中“齊其家”“孝、忠”“家國同構”“清明節祭祀”的信息可以看出這與宗法制重視親族、血緣關系密切相關,故B項正確。10.中國古代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手工業發展水平常以某手工業品為代表,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鐵器/商周一陶器/唐宋一瓷器/明清

B.青銅器/商周一瓷器/唐宋一棉布/明清

C.玉器/商周一漆器/唐宋一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一青銅器/唐宋一瓷器/明清參考答案:B11.通常情況下,修改憲法都以前一部憲法為基礎。1982年,我國修訂憲法時,鄧小平等一些領導人主張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憲法為基礎,而應該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進行修訂。這一主張從側面說明(

)A.1954年憲法確定的若干原則一度被破壞B.憲法的修訂要敢于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C.文革時期憲法修訂違背了社會主義原則

D.1982年憲法是我國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1982年修訂憲法問題。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憲法為基礎是因為1954年憲法確定的若干原則一度被破壞在文革期間慘遭破壞,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不是反映憲法的修訂要敢于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而是強調憲法的修訂要和1954年憲法保持一致,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文革時期憲法修訂不是違背了社會主義原則而是背離了1954年憲法確定的若干原則,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在材料中無從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键c: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1982年修訂憲法問題12.中國思想文化史專家張豈之在《論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中說道:“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边@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夠充分

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C.三民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缺陷

D.中國傳統文化壓抑扼殺人性參考答案:B13.世界第一部唐詩交響樂《大地之歌》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馬勒1908年創作的,它以中國唐詩為背景,歌詞來自于一本意譯的中國抒情詩《中國之笛》。該曲的創作體現了A.全球化推動中西文化的借鑒與交融B.唐詩具有兼容并蓄的氣度與品質C.跨界融合是滋生藝術生命力的根本D.杰出文藝作品須有中西貫通特征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借鑒交融,故A正確;B說法正確,但是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無法體現“跨界融合是滋生藝術生命力的根本”,排除C;D說法太絕對,杰出的文藝作品并不一定要中西貫通,排除D。14.“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如下圖),這是國共兩黨領導人在新形勢下的首次會談,進一步夯實了國共交流平臺的基礎。展望兩黨第三次合作,能夠實現的最重要前提是(

)胡錦濤與吳伯雄握手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堅持兩黨平等談判D.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參考答案:B15.抗戰期間八路軍某刊物報道:“八路軍在抗戰一年半中,在蔣委員長與戰區司令長官的領導之下,在朱彭總副司令及各部各級長官與共產黨員的領導之下,協同各部友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戰。”與報道相一致的“英勇的抗戰”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

C.徐州會戰D.淞滬會戰參考答案:A16.法國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認為:美國聯邦制是“為了把因國家之大而產生的好處和因國家之小而產生的好處結合起來”。對作者觀點理解最全面的是A.聯邦制加強了中央政府權力B.地方各州自治權不斷增強C.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結合D.三權分立實現了分權制衡參考答案:C17.《科學的旅程》一書認為,“在科學上,沒有一個理論能夠說得到了完全的‘證明’,當新事實或新的觀察結果出現時它必定有待于進一步的檢驗和審視。正是科學這一不斷自我糾錯的特性,使它成為人類理解自然機制最為嚴謹也最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實符合該論述的是①從亞里斯多德學說到自由落體定律

②從神創論到生物進化論③從萬有引力定律到電磁感應理論

④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C18.某思想家強調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參考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王陽明主張“良知”是心之本體,是人人生而俱來的、先驗的、普遍的“知”,這種“知”是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的本然,故判斷為王陽明19.“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而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這一結合行為立刻就產生了一個道德的與集體的共同體,以代替每個訂約者的個人?!辈牧象w現的思想是A.自由平等B.天賦人權C.社會契約D.分權制衡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題干主旨即公意應該是公民們全體一致的決定。盧梭主張國家主權屬于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來推翻他。故選C項??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啟蒙思想20.當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政策中與羅斯福新政基本內容相同的是(

)A.推行國有化

B.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C.制定經濟計劃

D.加大科技投入參考答案:B21.下表為中國古代各地治水次數的統計。這可以佐證唐代A.治理黃河仍然處于首要地位B.政府治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C.經濟重心由北方轉移至南方D.江南地區經濟地位迅速提高參考答案:D由材料數據可知,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唐代治水次數比其他地區增加的更多,這反映了江南地區的農耕經濟地位迅速提高,故D項正確;由唐代江浙等黃河流域的治水次數可見,長江流域的治理超過了黃河,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出政府治水的顯著成效,故B項錯誤;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是在兩宋之際,故C項錯誤。點睛:本題是表格數據類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高度關注表格中的數據信息,即治水次數的變化,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22.右圖為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日對峙形勢圖。形成這種態勢的主要原因是①國民黨軍隊的奮勇抵抗

②共產黨軍隊的敵后抗戰③國民黨軍隊的消極避戰

④共產黨軍隊的積極反攻A.①②

B.③④C.②

D.③參考答案:A23.共和國成立首日,一則更正啟示被《人民日報》鄭重置于頭版:本報二十九日所刊“義勇軍進行曲”詞“最大的吼聲”應為“最后的吼聲”,特此更正。《人民日報》刊發“義勇軍進行曲”的時代背景是A.國共兩黨由對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C.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D.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參考答案:D24.在西方人眼中,兩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茶葉。這主要表明古代中國①自然經濟長時間內沒有根本性突破②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③古代手工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④古代中國對外貿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C25.19世紀,歐洲地區在世界制造業產量中的比重,從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時?期中國、印度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比重卻從61.1%降至10.3%。對這一數據的解讀不正確的是A.形成了中心——半邊緣——邊緣的世界分工體系B.歐洲處于現代世界體系的主導力量和中心地位C.歐洲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文明尚未波及亞洲D.歐洲造就了現代世界,現代世界造就了歐洲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由題目中歐洲和亞洲在世界制造業產量中的比重可知A、B、D三項的表述正確,故與設問要求“不正確的是”不符;鴉片戰爭后,工業文明逐漸波及中國、日本等地區,早于題目中的時間“1900年”,故C項的表述錯誤,本題應選C項。26.近代前期,茶葉出口商品的很大比例,用茶葉出口量來研究當時的出口業,具有較好的抽樣意義。表格數據可推論鴉片戰爭后A.廣州保持了在中國外貿上的原有地位 B.機械制茶提高茶產能帶動其出口C.《南京條約》影響中國外貿港口布局 D.遠離產茶區是寧波銷茶量少的主因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根據材料中對上海和廣州茶葉出口的數據可以看出《南京條約》簽訂后,五口通商,影響了我國的外貿港口的貿易,故C項正確,故選C。27.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對英美的統一戰線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在與英美合作之下消滅日寇是中國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國內部團結一致改革政治軍事,積極牽制打擊敵人,積極準備戰略反攻,又是英美戰勝日寇的重要條件。”這表明A.中共維護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B.國共兩黨實行完全相反的政策C.中共利用英美的影響力結束內戰D.中共的內外政策受到英美控制參考答案:A【詳解】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中“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對英美的統一戰線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中國內部團結一致……是英美戰勝日寇的重要條件”說明中共維護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A正確;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是合作抗日,并不是實行完全相反的政策,B錯誤;材料說明的是中共維護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不是利用英美的影響力結束內戰,C錯誤;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內外政策并不是受到英美控制,D錯誤。28.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進行政策調整,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在內的“福利國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刺激社會消費B.改善勞資關系C.緩和社會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參考答案:C【詳解】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緩和社會矛盾,進行了政策的調整,使“福利國家”制度發展起來。故答案為C項。這些措施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刺激社會消費的作用,重塑政府形象,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D項;“福利國家”制度不是改善勞資關系,排除B項。29.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將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諧女神、勝利女神、健康女神。祭祀這類神祗的宗教節日大多在執政官換屆選舉之時。這反映了A.君權神授的思想觀念盛行B.公民宗教信仰呈現多元化C.執政者重視政治理念宣傳D.羅馬人尚武色彩非常濃厚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內容“將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諧女神、勝利女神、健康之神,祭祀這類神祗的宗教節目大多在執政官換屆選舉之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如勝利女神,傳說她曾協助奧林匹斯眾神戰勝泰坦巨人,給人們帶來了勝利,勝利女神形象的人格化,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傳達了勝利的主題,說明執政者重視政治理念的宣傳,故C選項正確;君權神授說,或作天授君權說,它是古代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間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間的代表,作為人民只可遵從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君權神授的思想,故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祭祀比如和諧女神、勝利女神、健康之神的宗教節目大多在執政官換屆選舉之時舉行,體現了當時執政者重視政治理念的宣傳,并沒有體現公民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問題,故B選項錯誤;材料中“和諧女神、勝利女神、健康之神”體現的是一種理念,不能體現尚武色彩,故D選項錯誤。30.景德鎮已成為“煙火逾十萬家”的瓷器最大產地;佛山鎮,因“工擅爐冶之巧,四遠商販恒輻輳”,民廬達萬余家;朱仙鎮,為通往開封的水陸轉運點,逐步發展為商業大鎮;漢口鎮,因其地當江漢交匯之處,商賈日盛,成為長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據此分析下列關于市鎮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這些市鎮經濟的繁榮出現在明清時期B.市鎮貿易中出現市場專業化趨向C.時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鎮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D.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市鎮經濟的興起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朝鮮戰爭從三八線爆發,因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的直接出兵干涉,這場由朝鮮民族南北雙方為解決民族統一問題而發生的內戰轉化成為先后有將近20個國家軍隊卷入的國際局部戰爭,其武裝力量投入規模、戰爭強度和生命財產的損失之巨,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戰爭本身對戰后直至今日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也已遠遠超出了這場戰爭的地域、規模和結局的局限。

——摘編自《雅爾塔陰影與板門店回聲》材料二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信息技術革命,美國完成了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飛速發展。在現實的鼓舞下,美國的全球戰略也越發積極,在中東地區也更加主動。

——《美國中東戰略55年》

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出兵朝鮮的原因是什么?“三八線”的劃定對當今朝鮮半島的局勢有何影響?(7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冷戰結束以后美國在中東地區采取的戰略及其原因。(8分)參考答案:(1)原因:從意識形態領域來看,它仇視社會主義;從經濟利益方面來看,它要維護本國在東亞的利益;從全球霸權政策來看,控制朝鮮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6分)影響:今天朝鮮半島仍然動蕩不安,成為大國角逐的熱點地區和當今世界的一個“火藥桶”。(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戰略:積極、主動出擊。(1分)原因: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圍;美國經濟、科技迅速發展,軍事現代化水平高;美國在中東地地推行的一系列舉措的成功使其在該地區的勢力和影響日益增強。(6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7分)材料一

今背本而趨末,……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賈誼《論積貯疏》(1)材料一體現了怎樣的經濟政策?(1分)如何評價?(4分)材料二

1966-1976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統計圖圖一

圖二

(2)關于我國工農業生產的狀況,材料二中的哪幅圖片更為真實?(1分)為什么?(2分)材料三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時間歷史資料1978年底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包產到戶1979年安徽鳳陽縣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千克1983年全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生產隊已達93%1987年全國已有80%的國營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在企業內部進行的以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迅速推進1992年鄧小平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997年個體工商戶高達2850萬戶,私營企業達96萬家1999年全國81.5%的企業進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營企業首批獲得自營進出口權(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劃分階段并說明理由。(6分)概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變化趨勢。(3分)參考答案:(1)經濟政策:重農抑商。(1分)評價:①積極:封建社會前期促進了農業發展,維護了社會穩定,鞏固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權(2分)②消極:在封建社會后期尤其是清明時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違反了經濟發展規律,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的潮流(2分)(2)圖一更真實。(1分)原因:周恩來和鄧小平先后主持經濟工作,抵制文革左的錯誤,進行了改革和整頓,產生了積極效應。(2分)(3)階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階段(1978~1992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分)------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推行國有企業改革(2分)。第二階段(1992~1999):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或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階段)(1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2分)趨勢:①改革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國有企業;②從單一的公有制轉向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③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每點1分共3分)

解析:考點:古代經濟思想;建國后的經濟建設。(1)從材料“今背本而趨末,……是天下之大殘也”很容易的看出這是重農抑商的政策,這種政策的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起到的主要的作用不同,積極方面是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消極方面則是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2)結合中國1966年至1976年政治、經濟史實分析,此時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經濟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因此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但是在1971年周恩來、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經濟發展出現了發展。(3)第一小問第一階段(1978~1992年)中國以計劃經濟模式為主,市場調節為輔,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標志著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第二階段(1992~1999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國有企業改革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放棄計劃經濟模式,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第二小問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