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有志者(節選)茅盾睜開眼來,兩片嘴唇輕輕一松,就有一個煙圈兒從他嘴邊騰起,搖搖擺擺去了一段路,然后停住,好像不知道上前好呢轉彎好,得站住了轉一轉念頭,這當兒,那圈子一點一點擴大,那煙色也一點一點變淡起來,大到不能再大,淡到不能再淡,煙圈子也就沒有。他有點失望。這當兒,他夫人的腳步聲從房門外來了,決不會錯。老是像拖著鞋皮——拖嚕拖嚕。他一聽見就會頭痛。他會立刻想象到自己的腦髓攤平了成為地板,而他夫人的鞋底——拖過!而且,他好像已經是地板了,他看得見夫人鞋底粘著的煤屑、魚鱗、青菜梗。他兩手捧住了腦袋,睜圓著一對恨極了的眼睛。“又是我打攪你了。”夫人是一目了然的,“可是,你看,阿大撒了我一身尿,不換件衣服怎么成?”他苦笑。夫人進來總是有理由的。然而,他討厭他夫人屢屢進來,也是有理由的:他不趁這暑假的期間寫成一篇“創作”,難道等開了學一星期二十小時的課,百來本作文簿那時倒寫得成么?難道因為阿大會撒尿,夫人要換衣,他就活生生“犧牲”了穩可以到手的“創作家”的頭銜么?不成的!那怎么對得起他自己呢!——他的“人生經驗”,他的“天才”,他的五年來朝思暮想的一鳴驚人的大抱負大計劃!五年前他畢業的當兒,不是早已在師長和同學面前——簡直是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結構“創”一部“作”么?已經蹉跎了五年了呀!不成的!那個——簡直不成話!他無可奈何地往床上一躺,嘆口氣,喃喃地說:“哎,總得有個書房——書房;沒有書房,產生不出——哎,偉大的——”他沒有說完全,就覺得喉嚨頭梗住了。阿大要撒尿,夫人要換衣服,當真比他的“事業”還重要么?笑話!過了幾天,他居然獨個人住到廟里去了。第一天是要布置出一個適宜于“創作”的書房來,一眨眼便已經天暗。自覺得“靈感”還沒來,就上床睡覺。他有夢。當然是“創作”成功的夢。他從夢中笑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把小指頭放到嘴里輕輕咬一下。不錯,他感覺得痛,他不是在夢中。“品一會兒茗提提神是好的,”然而因為茶,他就聯想到咖啡。對了,咖啡是不可少的。不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全仗了二萬幾千杯咖啡?“怎么從前就忘記了呢!天大的損失!不然,我的杰作早已產生了,何待今日!”夫人將他指定要的黑咖啡買好寄了來時,已經是他在廟里的第四個黃昏。三天來他原稿紙撕掉過十幾張,但是攤在書桌上的原稿紙依然只標著一個大大的“一”字。這怪得他么!夫人還沒把黑咖啡寄來呢!這個責任自然是夫人負的!然而現在黑咖啡終于寄到了,他的腦細胞又立刻下了全部緊急動員令。那一晚,他開了第一次的夜工。似乎黑咖啡當真有點魔力的。他坐在原稿紙前面不到十分鐘,便覺得文思洶涌,仿佛那未來的“杰作”的全部結構驀地聳現在他腦子里;“哈,原來早已成熟了在那里!”——他夾忙中還能自己評贊了一句。他像大將出陣似的捋起袖子,提起筆來,就準備把那“原來早已成熟了的”移到紙上去。他奮筆寫了一行。核桃大的字!然而腦袋里“早已成熟了的”東西忽然逃走!于是他不能不捧著腦袋了,不能不擱筆了。約莫又是十分鐘。他腦子里的“杰作”的形體漸漸又顯形。他眼睛里閃著光芒,再奮起他的自來水筆,又是核桃大的字,然而,不到半行,猛可地腿上來了一錐,他反射作用地拍的一下,半手掌的紅血!就在這當兒,腦子里的東西就又逃走。現在他覺到占有這書房的,不是他而是蚊子。無數的蚊子,吶喊著向他進攻。他輕輕嘆一口氣站起身來,看看原稿紙,還是第一張,十來行核桃大的字;看看地上,香煙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很委屈地躺在床上的時候,十分可惜那第一杯黑咖啡召來的第一次“靈感”沒有全數留住。“怪不得人家說漢字應當廢除呢!要不是為的筆畫太多,耽擱了工夫,我那第一次的想像豈不是全可以移在紙上么?——至少是大部!”“聽說西洋的大文章,從來不作興自己動筆的;他們有女打字。他們拿著咖啡杯,一面想,一面口說,女打字就嚓嚓地打在紙上。那自然靈感逃不走!”他一面搔著腿上背上的蚊蟲疤,一面這么想著,覺得有點悲哀了。他詛咒又詛咒,終于在詛咒中睡去了。(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的選材方法很有特點,選取大時代中的生活一角,沒有明顯地表現重大社會內容,卻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B.小說開頭部分對他吐煙圈進行較為詳細的描摹,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他無聊煩悶的生活狀態,所以才有了要進行創作的決心。C.小說運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形神兼具地刻畫人物形象,立體展現人物性格,極富藝術感染力。D.小說的語言富于嘲諷揶揄,運用了夸張“香煙屁股像窗外天空的星”和比擬“蚊子吶喊著向他進攻”等多種修辭手法。8.小說以“有志者”為題,請分析有什么好處。9.從作者的創作意圖看,主人公最后能否完成他的“大抱負大計劃”?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參考答案:7.B
8.①題目中的“有志”與人物的行為構成對比,凸顯了小說主人公空“有志”不務實的人物形象;②“有志者”運用反語的手法,使讀者在回味中體會其語言辛辣幽默的藝術特點。③突出文章主題,批判某些愛慕虛榮而又志大才疏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9.沒有完成。(1)從形象塑造上看,小說中的他志大才疏,大抱負大計劃醞釀了五年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與成果,直到文章最后也沒有顯示出他形象轉變的契機和可能,說明他不會完成。(2)從情節安排上看,他一再地為自己創作不成功找借口,強調各種客觀原因,尤其是結尾處的詛咒,層層鋪墊都暗示了他不會迎難而上完成創作。(3)從手法運用上看,本文是典型的諷刺小說,處處反諷,充滿譏誚的味道,不大可能最后將反面的人物形象扭轉過來,對這個人物的諷刺應該會貫穿始終。(4)從主題表達上看,小說從標題到內容,都在批判某些追求名利,且巧于“思”、拙于行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主題鮮明,最后情節的逆轉會妨礙主題的表達。【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主要涉及藝術手法、內容情感等。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結構,然后根據議論抒情的語句明確主旨,關注手法。B項,分析有誤。從原文“他的五年來朝思暮想的一鳴驚人的大抱負大計劃!五年前他畢業的當兒……已經蹉跎了五年了呀!不成的!那個——簡直不成話!”這段話看,五年以前他就宣言要進行創作。選項認為是開頭寫他吐煙圈時,才有了要進行創作的決心,表述因果失當。分析鑒賞不正確的是B項。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標題內涵及作用的分析能力。做此類題,要關注標題本身的內容和藝術特點,在理解題目本意的基礎上還要關注標題與文本的聯系,如情節、人物、主旨、環境等,要特別關注在表面含義之外是否有表層義、深層義、象征意或比喻義等。小說中“有志者”是人物形象,以“有志者”為題,分析有什么好處,從人物行為表現上看,他只是“空”有志,這樣就與題目形成了對比,凸顯人物并不務實的特點。從主題上看,他志大才疏,大抱負大計劃醞釀了五年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與成果,作者是有意批判的,以“有志者”為題不僅突出了文章主題,而且還有辛辣的諷刺。從藝術手法上看,既有前面說的對比,又有反語效果。【9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觀點、態度做出判斷和評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聯系原文,探討人物的舉動和觀點,熟悉作者的情感態度,循著作者的創作意圖,去探究問題。主人公最后能否完成他的“大抱負大計劃”,需先亮明觀點,再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從作者寫作意圖,文中的“他”是作者否定的對象,他的“大抱負大計劃”是沒有完成的。為什么不會完成?首先是由他的人物形象決定的。“他就活生生犧牲了穩可以到手的創作家的頭銜么””天才”簡直在全世界面前,宣言他要精心結構創一部作么”,他的大抱負大計劃是妄自尊大的想法,醞釀了五年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與成果,文章最后也沒有顯示出他形象轉變的契機和可能,這是因他志大才疏,他的空想勝于踐行。如“當然是創作成功的夢。他從夢中笑醒了””我那第一次的想象豈不是全可以移在紙上么”。在情節發展過程中,他一再地為自己創作不成功找借口,強調各種客觀原因,如“夫人還沒把黑咖啡寄來呢””哎,總得有個書房;沒有書房產生不出——哎,偉大的——”,尤其是結尾處“他詛咒又詛咒,終于在詛咒中睡去了”,都暗示了他不會迎難而上完成創作。本文是典型的諷刺小說,充滿譏誚的味道,如果說能完成,會削弱諷刺力量,影響警示人的表達效果。小說的主題要鮮明集中,文章從標題到內容,都在批判,若是寫他完成作品,讓情節發生逆轉,會有些突兀,也會妨礙主題的表達。要依照要點分角度作答。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冤家毛姆現在,他們兄弟倆終于都過世了。一個畫家和一個醫生。畫家一直自以為有繪畫的天才。他自大、驕傲而且易怒,向來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才氣,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濟,他早就要三餐不濟了。奇怪的是,盡管他的畫從技巧、內涵各方面看來都是極粗俗、拙劣的作品,他還是持續地畫著。偶爾舉辦幾次畫展,總是剛好賣出兩幅畫,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終于,醫生也絕望地認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斷地接濟和支持之后,醫生發現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當個二流的畫家,心里著實十分難過。可是他一直隱埋在心里。醫生去世的時候留下所有的遺產給他的兄弟。畫家在醫生的房子里發現了二十五年來他賣給那個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給自己找到了解釋——這狡猾的家伙終于做了一次正確的投資。【小題1】請簡要分析“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給自己找到了解釋——這狡猾的家伙終于做了一次正確的投資”中體現出來的“畫家”的心態。(4分)【小題2】聯系文本與生活實際,探究醫生哥哥為畫家弟弟的付出是否有價值?(150字左右)(8分)參考答案:【小題1】畫家盲目自信,毫無自知之明而產生的自豪心態。一直以為有繪畫天才,覺得他哥哥還是有眼光的。【小題2】①有價值。守護了弟弟一生的興趣與夢想,讓弟弟終生在自信中度過,這種付出包含了哥哥對弟弟的無私的愛,令人感動。告訴我們在困境中要給予親人盡可能的愛與關懷。讓他們體會到平凡生活的幸福。②無價值。哥哥的一味善意隱瞞,沒有適當的提醒,使得弟弟始終沒有醒悟,也沒有取得成績:這種幫助助長了弟弟的盲目自信與狂妄自大;假如沒有哥哥的暗中接濟,也許弟弟早已改變志向,知難而退,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了。告訴我們,愛親人,要講究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解析:【小題1】3.(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題。鐵公雞施粥劉源
光緒三年,淮河發大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河南濟源偏北有—鐵牛鎮也來了幾十個衣衫襤褸的災民。這鐵牛鎮雖然有幾個富戶,但個個慳吝,比鐵公雞還摳,大伙兒私下里稱鐵牛鎮為“鐵公雞鎮”。
災民等待施舍,但富戶們家家大門緊閉。饑腸轆轆的災民們正絕望之時,鎮北的周家忽然傳出消息:周家將開粥棚!消息震驚了鐵牛鎮!要知道,在眾多鐵公雞中,周老爺子的吝嗇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爺子今年七十了,家里雖不是鐵牛鎮的首富,但財力著實雄厚,只是周老爺子吝嗇持家,.周家上下連一個胖子都沒有,他自個更是瘦骨嶙峋。前陣子他的小兒子成親,宴席上的饅頭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麩,菜也是素多葷少,規格比有些窮人家的婚宴還差。
如今他居然肯設粥棚,頗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著幾口大鍋支了起來,家丁們劈柴燒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規矩:“領粥時,必須說‘周老爺真慷慨,周老爺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來朝周家大門磕個頭……”—碗稀粥居然讓人家磕頭,太過分了。但餓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災民們只好自覺地排起了長隊。水滾開時,圍觀的百姓們看著周家的伙計朝大鍋里下了兩瓢米,不由嘀咕道:
“這么大的鍋,下這么點兒米,這粥可真夠稀的!一這時,那伙計又打開另一口袋子,舀出來一瓢東西,大伙兒一看,驚叫道:
“米糠?”一鍋粥,兩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沒想到老爺子做善事也打折扣,這不明擺著讓大家戳脊梁骨嗎?家人彳艮不滿,小兒子年輕氣盛,跑到堂屋跟老爺子吵了起來。“爹,韓信衣錦還鄉本可殺了那個讓他鉆褲襠的家伙,但他讓人做了官,贏得了好名聲。可你呢?做個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個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給我弄三十袋米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辛苦攢下的家業遲早要被你們這些敗家子敗光!”周老爺子氣呼呼地走了。災民們感謝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師椅上的周老爺子磕了個頭,才換得一碗黃粥,淚眼婆娑地蹲在一邊喝。犧牲了尊嚴才換來的東西,雖然果腹,心里卻在滴血……災民們磕頭討飯,眼淚汪汪地喝粥,這幅凄慘的情景使鐵牛鎮的上空彌漫著悲傷的氣氛。周老爺的慈善活動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被人罵得狗血淋頭,那些沒有施舍的富戶們則恥笑周老爺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爺子似乎也意識到了,便改了規矩,領粥時可以不跪,但必須為周家做一天活。這個規矩倒還不錯,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給人干?于是周老爺子將家里的傭工全部遣走,這些人聚攏起來朝周老爺子討說法,周老爺子的回話倒也簡單:誰干活只要三餐飯,不要工錢,就可以留下。小兒子擔心:
“爹,災民們固然用著便宜,可他們總有走的一天,到時候咱們家再找人可就難了。”周老爺子說他們肯定會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品的活計。小兒子豁然開朗,這老爺子真算計到家了,夠狠!結果鐵牛鎮的小工價格直線下降。
水災過后,鐵牛鎮又恢復了原樣。但是,周老爺子的名聲迅速在半年里變得臭不可聞,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稱。
這年周老爺子病重,臨死前對孩子們說:“我知道你們對我頗有微詞,但你們不知道,我這么做,既為他們好,也是為你們好。我原來也討過飯,當時和我—起討飯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討飯,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大家驚奇地聽著。“因為他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好人家,大米飯白饅頭管夠,讓他覺得討飯的日子真不錯;而我運氣不好,討飯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討飯。”周老爺子沉痛地說,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別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會讓災民們覺得討來的飯特別香。錢花好了能幫人,花不好就毀人,我落了個壞名聲,卻總好過紿鐵牛鎮增加一批乞丐……”
說罷,溘然長逝。周家子孫將喪禮辦得非常寒酸,百姓們紛紛議論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幾十年后,周家還在,子孫興盛,出了妤幾個人才,而其他富戶沒有逃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相繼敗亡。16.小說開頭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分)
答:17.小說中的周老爺子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概述。
(3分)
答:18.這篇小說情節曲折起伏,用簡潔的語言梳理出情節的發展脈絡。(5分)
答:19.小說在塑造周老爺子這個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就其中主要的兩種進行
簡要賞析。(4分)
答:20.周老爺子臨終那番話頗有深意,請結合傳統文化、聯系當今社會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3分)
答:2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開粥棚救濟,但是他規定,領粥要磕頭,
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B.小兒子在文中兩次出場,襯托了周老爺子的心狠無情,豐富了小說的情節和內容。
C.水災過后,周老爺子名聲很快變得臭不可聞,而他的臨終之語卻讓家人明白了他
的良苦用心。
D.周家為老爺子辦的喪事非常寒酸,正是這愛財如命的傳統讓周家逃過“富不過三
代”的規律,子孫興盛。
E.這篇小說顯示了作者對“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強的現實警示作用。語
言質樸通俗,讀來耐人尋味。參考答案:16.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因為水災,幾十個流離失所的災民來到鐵牛鎮,但這里的富戶個個吝嗇(1分)。為后文周老爺子施粥及施粥的吝嗇等情節做鋪墊(1分)。17.吝嗇(勤儉、節省)持家,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堅持己見(固執己見),教子有法,深謀遠慮(深諳事理)。(3分)18.示例一:①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將開粥棚。②領粥要磕頭,米少糠多引起饑民和家人的不滿。③施舍遭罵,周老爺改磕頭為干活,辭傭工。④周老爺名聲臭不可聞,臨終之語卻讓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⑤周家喪事辦得寒酸可子孫興盛。示例二:開端: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將開粥棚。發展:領粥要磕頭;米少糠多引起饑民和家人的不滿;施舍遭罵,周老爺改磕頭為干活,辭傭工;周老爺名聲臭不可聞。高潮、結局:臨終之語讓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尾聲:周家喪事辦得寒酸可子孫興盛。(共5分,每點占1分,意思歸納對即可;如果學生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來回答,“發展”部分占2分。)19.(1)襯托(側面描寫)。如小兒子兩次出場,一次為粥的質量與父親據理力爭,一次為父親將遣走家里伙計表示擔心,襯托出了周老爺子的固執與深謀遠慮;再如,沒有施舍的富戶對周老爺子的恥笑與大家對周老爺子以“老鬼”相稱等,襯托了周老爺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諳事理,忍辱負重。
(2)欲揚先抑(對比)。小說開始時著力渲染周老爺子的吝嗇與算計到家,直到最后才通過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和子孫興盛的事實肯定了他的勤儉持家、施舍有方、教子有方。
(3)語言描寫(正面描寫)。如小兒子為粥的質量與周老爺子相爭時,他說“你有本事給我弄三十袋米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辛苦攢下的家業遲早要被你們這些敗家子敗光!”形象生動的寫出了他的“吝嗇”與對家業的憂慮;再如他的臨終遺言,更是形象地寫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答對1點給2分;每一要點中,手法正確1分,分析合理1分;任答其中兩點且分析正確即可得滿分。如有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20.示例一: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深刻揭示了行善應有道的道理。“我不會讓災民們覺得討來的飯特別香”、“錢花好了能幫人,花不好就毀人”,表明他是一個很特別的“鐵公雞”,做事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鄉民。樂施好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當今社會上人們的一種價值取向,但行善亦應有道。我們身邊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機構,有心施善或幫扶,但其方式卻不當,錢與物沒有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受助者沒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賴的泥潭。示例二: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深刻揭示了要勤儉持家的道理。他教育家人要勤儉持家過日子,錢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孫由富變驕奢,文中說“我這么做,……也是為你們好”,結尾一段有照應“幾十年后,周家還在,子孫興盛,出了好幾個人才,而其他富戶沒有逃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可見子孫們聽懂、遵守了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今天,社會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們聽不進艱苦創業積攢下大量財富的長輩們苦口教育,或是長輩對他們的教育存在著某種缺失,以致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儉持家,而揮土如金,揮霍無度,甚至敗光家業。(觀點正確1分,結合文本1分,聯系實際分析合理、表意明確1分。如有其它答案,有自己的觀點,探究合情合理即可。)21.BD(B項,“心狠無情”錯,襯托出了周老爺子的施舍有方、堅持己見與深謀遠慮;D項,不是周家的“愛財如命”而是“勤儉持家”使得周家子孫興盛。)(4分)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鄭亨,合肥人。父用,請老,亨嗣職。洪武二十五年,應募持檄諭韃靼,至斡難河。戰真定,先登,進指揮使。襲大寧,至劉家口,諸將將攻關,成祖慮守關卒走報大寧,得為備,乃令亨將勁騎數百,卷旆登山,潛出關后,斷其歸路。急攻之,悉縛守關者,遂奄至大寧。入京師,遷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時父用猶在,受封爵視亨。永樂元年,充總兵官,帥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備宣府。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寇至,夜舉火,晝鳴砲,并力堅守。規畫周詳,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還,旋遣之鎮。七年秋,備邊開平。明年,帝北征,命亨督運。出塞,將右哨,追敗本雅失里。大軍與阿魯臺遇。亨帥眾先,大破之。論功為諸將冠。其冬仍出鎮宣府。十二年復從北征,領中軍。戰忽失溫,追敵中流矢卻,復與大軍合破之。二十年復從出塞,將左哨,帥卒萬人,治龍門道過軍,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將輜重還,擊破寇之追躡者,仍守開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仁宗即位,鎮大同。在鎮墾田積谷,邊備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鎮大同,轉餉宣府。招降迤北部長四十九人,請于朝,厚撫之,歸附者相屬。九年二月卒于鎮。亨嚴肅重厚,善撫士卒,恥掊克。在大同時,鎮守中官撓軍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悅,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贈漳國公,謚忠毅。妾張氏,自經以殉,贈淑人。子能嗣,傳爵至明亡。
(節選自《明史·鄭亨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B.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C.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D.亨至邊/度宣府萬全懷來形便/每數堡/相距中擇一堡/可容數堡士馬者/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謹望。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請老”是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類似的用法還有“乞老”“乞骸骨”“告老”等。B.“遷”的詞義豐富,可以表示晉升或調動官職,也可表示表示貶謫,在本句中指“升遷”。C.“世券”又稱鐵券。古時帝王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D.“贈”是根據功勞,給予在世或者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榮譽稱號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鄭亨作戰勇猛,和忽失溫作戰時,鄭亨追擊敵軍時中飛箭受傷,但他還是與大軍聯合擊破敵軍。B.鄭亨戰功顯赫,他跟從明成祖作戰,受封武安侯,與阿魯臺作戰時,他的功勞也是諸將第一。C.鄭亨深受君王信賴。他長期鎮守宣府、大同等地,明成祖五次出塞,鄭亨都隨軍出征。D.鄭亨執政有方。在鎮守大同時,他開墾田地,積蓄糧食,使邊備完固,從此大同不再有寇賊之患。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寇至,夜舉火,晝鳴砲,并力堅守。規畫周詳,后莫能易。(5分)(2)鎮守中官撓軍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悅,然其卒也,深悼惜之。(5分)參考答案:1.B2.D3.D4.(1)一旦寇賊來到,在夜里舉火,在白天鳴炮,合力堅守,規劃周密詳盡,后任者不能改變。(“夜”“晝”“周詳”“易”各1分,句意1分0
(2)鎮守中官擾亂軍紀,鄭亨便以理裁處,那個人很不高興,但他死后,(他們)都深深悲悼痛惜。(“撓”“裁”“悼惜”各1分,句意分)1.試題分析:做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注意并列的謂語和人稱的轉換。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2.試題分析:D“贈”只是對死者進行追封。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去年在大綱卷中出現,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后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考點:理解常見古文常識。能力層級為理解B。3.試題分析:D“從此大同不再有寇賊之患”不正確,原文的意思是“從此大同很少有寇賊之患”。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4.試題分析: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干,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并或反義合并或反義并列為構詞特征。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系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鄭亨,合肥人。父親鄭用,請求退休養老,鄭亨承襲其職。洪武二十五年(1392),鄭亨應募攜帶檄文去諭示韃靼,到達斡難河。燕王起兵后,鄭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戰,鄭亨率先登城,晉升為指揮使。襲擊大寧時,至劉家口,諸將準備攻關。成祖擔心守關官兵逃往大寧報告,增加防備,于是命鄭亨率勁騎數百,卷旗登山,暗至關后,斷其歸路。然后強打猛攻,將守關者全部捆綁起來,然后突至大寧。入京城后,鄭亨歷升為中府左都督,被封為武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并給予世襲憑證。他留守北京。當時其父鄭用還在,與鄭亨一樣封爵。永樂元年(1403),鄭亨充任總兵官,率武成侯王聰、安平侯李遠防守宣府。鄭亨到達邊境后,估計宣府、萬全、懷來有利的地形后,每隔數堡,選擇一座可以容納數堡兵馬的堡壘,修筑高城深溝,挖井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賊來到,便夜舉火,晝鳴炮,合力堅守,規劃周詳,后莫能改。三年鄭亨應詔回京,隨即又奉命前往鎮守。七年(1409)秋,鄭亨防守開平邊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鄭亨監督運輸。出塞后,鄭亨率領右哨,追擊并打敗本雅失里。大軍與阿魯臺相遇,鄭亨率眾先沖,大破敵軍。論功時,鄭亨為諸將之首。這年冬天,他仍出外鎮守宣府。十二年,鄭亨又隨軍北征,率領中軍。忽失溫之戰,鄭亨追擊敵軍時中飛箭而退,又與大軍破敵軍。二十年,鄭亨又隨軍出塞,統領左哨,他率領一萬士兵,修筑龍門之路,讓大軍能過,在屈裂擊敗兀良哈。鄭亨率軍運送輜重返回,再敗追蹤的敵寇,仍駐守開平。成祖共五次出塞,鄭亨都在軍中隨行。仁宗即位后,鄭亨鎮守大同。他鎮守邊地時,墾田積谷,使邊備完固,從此大同很少有寇賊之患。宣德元年(1426),鄭亨應詔掌管后府事務。不久,仍鎮守大同,運餉給宣府。他招降了迤北部長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請求厚撫,因而歸附者接踵而至。九年(1434),鄭亨死于大同。鄭亨嚴肅厚道,善撫士卒,恥于用苛捐重稅盤剝百姓。在大同時,鎮守中官擾亂軍紀,鄭亨便以理裁處,那個人很不高興,但他死后,他們都深深悲悼痛惜。鄭亨被贈為漳國公,謚號忠毅。他的小妾張氏,自盡殉夫,被贈為淑人。兒子鄭能繼位,傳爵位至明朝滅亡。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天順間,錦衣衛指揮門達怙寵驕橫,凡忤之者,輒嗾覘卒①潛致其罪,逮捕拷掠,使無詰證,莫可反異。由是權傾一時,言者結舌。其同僚袁彬質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獄。內外咸冤之,莫或敢發也。
京城有楊塤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識彬,為之上疏曰:“正統十四年,駕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護圣躬,備嘗艱苦。及駕還復辟,授職酬勞,公論稱快。今者無人奏劾,卒然付獄,考掠備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雖知其枉,豈敢辨明。陷彬于死,雖止一夫,但傷公論,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審錄,庶得明白,死者無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無祿秩,見此不平,昧死上言。”遂擊登聞鼓②以進,仍送衛獄。
達因是欲盡去異己者,乃緩塤死,使誣少保吏部尚書華蓋大學士李賢指使,塤佯諾之。達遂以聞會三法司③,鞫于午門前,塤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賢無預。達計不行,而彬猶降黜,居第盡毀。
未幾,英宗升遐。言者劾達罪,舉塤事為證。達謫死南丹,彬復舊職,代達總衛事。成化初,修《英宗實錄》。稱“義士楊塤”云。
塤字景和,其先某處人。父為漆工。宣德間,嘗遣人至倭國傳泥金畫漆之法以歸,塤遂習之,而自出己見,以五色金鈿并施,不止如舊法純用金也,故物色各稱,天真爛然,倭人見之,亦齚指④稱嘆,以為不可及。蓋其天資敏悟,于書法詩格不甚習,而往往造妙,故其藝亦絕出古今也。既不避權奸,為此義舉,人亦莫敢以一藝目之。有欲授之以官者,不就,遂隱于藝以自高。華亭張弼論曰:義者,無所為而為,合天下之公論者是也。使雖公論,行之以私,則其中已不義矣。若塤者,于彬無恩,于達無隙,又非言官,以圖塞責也。特以公論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義何如哉!(節選自明·張弼《義士楊景和塤傳》【注釋】①覘(chān)卒:密探。覘,窺視。②登聞鼓:古代帝王為了聽取臣下諫議或冤情,在朝堂外懸鼓,許擊鼓上聞,謂之登聞鼓。③三法司:指全國高級司法機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④齚(zé)指:咬著手指。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錦衣衛指揮門達怙寵驕橫
怙依仗B.及駕還復辟,授職酬勞
辟征召C.臣本一芥草茅,身無祿秩
秩官品D.人亦莫敢以一藝目之
目看待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達計不行,而彬猶降黜
青,取之于藍,而青與藍B.法司雖知其枉,豈敢辨明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C.達遂以聞會三法司
以勇氣聞于諸侯D.故物色各稱,天真爛然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同僚袁彬質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獄。(5分)
(2)乞以彬等御前審錄,庶得明白,死者無憾,生者亦安。(5分)
11.文中楊塤是怎樣的一個人?請概括作答。(3分)
12.用斜線(/)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限劃8處)(4分)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參考答案:11.(3分)(1)隱于藝又不愿為官的可敬人物;(2)天資敏悟,有創造性的平民藝術家;(3)有勇有謀(見義勇為且有謀略)的義士。(1點1分,答對3點3分)12.(4分,限劃8處)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劃對3處1分,以此類推)附文言文參考譯文天順年間,錦衣衛指揮門達恃寵驕橫,凡是與他意見不合的人,他就唆使密探暗中羅織罪名,逮捕、拷打他,遭刑訊者即使被冤枉,明知他沒有任何證據也不敢反抗。因此他權傾一時,說話的人都噤若寒蟬。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門達用重案陷害,嚴刑拷打,羅織罪名定案。朝廷內外的官員都認為袁彬冤屈,(但)沒有人敢揭發。京城里有一個叫楊塤的人,本是一名戍邊的戰士。他平素并不認識袁彬,卻為他上書說:“正統十四年,皇上身陷沙漠,朝廷大臣都跑散逃生,只有袁彬一人,(雖然)只是一個校尉罷了,卻能保護皇上的人身安全,飽受艱辛困苦。等到皇上駕還重新稱帝,授予其官職作為報酬,大家都稱贊。現在沒有人奏報彈劾,不料卻被投入監獄,飽受拷打,先判定罪名,然后才以法律條文胡亂強加,司法部門雖然知道他冤枉,(但)怎么敢辯駁澄明呢。陷害袁彬于死地,雖然只是一個人,然而有傷刑罰的公正,人人都沒有自我安全感了。我乞求把袁彬等人交給皇上審查,希望澄清事實真相,(讓)死的人沒有遺憾,活著的人也安然。我本是一個貧民,沒有俸祿官品,(但)看見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仍要)冒死上書。”于是他打起登聞鼓進言,仍被送交錦衣衛獄。門達因此想全部鏟除異己者,于是判楊塤死緩,讓他誣告是少保吏部尚書華蓋大學士李賢指使。楊塤假裝允諾他。門達于是把這件事上報、并召集三法司,在午門前審訊,楊塤于是直接陳述,他說以前所說的都發自自己的本意,和李賢沒有相干。門達的詭計不能得逞,然而袁彬還是被降職罷黜,他的宅第都被毀壞了。不久,英宗逝世。進言的人彈劾門達的罪行,列舉楊塤的案件為例證。門達被貶死于南丹,袁彬恢復了舊職,代替門達總管錦衣衛事務。成化初年,編修《英宗實錄》,把楊塤稱作“義士”。楊塤字景和,他的祖先是某個地方的人。他的父親是個漆匠。宣德年間,曾經被派遣到倭國傳授金屑畫漆的方法,以后回國,楊塤于是就學習這種本領,卻能獨出心裁,把五色金鈿并用,不只是照老方法單純用金色,所以物件的色彩各自相稱,天真爛漫,倭人看見了,也咬著手指頭,嘖嘖稱贊,認為這是不可企及的。由于他天資聰穎,(雖然)對于書法詩格不怎么研習,卻往往能達到妙境,所以他的技藝也出類拔萃。他既不避讓權奸,做出上文所述的這樣的義舉,人們不敢用一門技藝看他。有個人想要授予他官職,他不就職,于是就隱于技藝以孤高自守。華亭張弼議論說:義,就是不是自己的事而去做,做的事合乎天下公論啊。去做雖然符合公論,但帶有私情去做,那么這又是不義了。像楊塤,和袁彬沒有恩情,和門達沒有嫌隙,他又不是諫官,要完成職責。只是因為被眾人的議論所激勵,挺身而出而陷身虎口,他沒有死是很僥幸啊,怎么這樣勇于做仁義之事呢?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答尹似村書(清)袁枚書來,怪仆悖宋儒解《論語》,仆頗不謂然。孔子之道大而博,當時不違如愚者,顏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終有得失。趨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軻,博雅如馬、鄭,俱有得失。豈有千載后奉一宋儒,而遽謂孔子之道盡是哉?《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茍其得,雖童子,歌之而心通;茍其失,雖顏回,瞻之而在后①。宋儒雖賢,終在顏、曾之下;仆雖不肖,或較童子有余,安見宋儒盡是,而仆盡非也?《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書》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使宋儒而果賢也,有不審問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聞異己者而即怒,烏乎賢?必欲抹殺一切,而惟宋儒是歸,是亦如市儈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報之已過者。關忠武忠于漢室,此其志也,豈料后之隆以帝稱哉?宋儒闡宣周、孔,此其志也,豈料后之垂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書時,不望后世賢人君子為之補過拾遺,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自時文興,制科立,《大全》頒②,遵之者貴,悖之者賤,然后束縛天下之耳目聰明,使如僧誦經、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過,尊宋儒者之過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習常隸舊,猶且不暇,何能別有發明?其長才秀民,又多茍且涉獵,而不肯冒不韙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與宋儒,則亦有分矣。仆幼時墨守宋學,聞講義略有異,輒掩耳而走。及長,讀書漸多,入理漸深,方悔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狹見之迂士,并毋若仆聞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改)【注釋】①《論語·子罕》中“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學問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內容為宋代理學著作與理學家言論。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遽謂孔子之道盡是哉
遽:斷然B.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裕:淵博C.豈料后之隆以帝稱哉
隆:盛大D.則亦有分矣
分:區分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孔子之道大而博/
若一聞異己者而即怒B.仁者見之謂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過也D.豈料后之垂為法令哉/方悔為古人所囿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儒雖賢,終在顏、曾之下宋儒雖賢明,終究比不上顏回、曾參B.是亦如市儈之把持者而已矣這也就像把持市場的市儈之徒罷了C.遵之者貴,悖之者賤遵循宋儒學說的就能成為顯貴,違背它的就只能處于卑賤的地位D.致索解人不得導致無法探索了解這樣的人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①使宋儒而果賢也,有不審問者乎?②其長才秀民,又多茍且涉獵,而不肯冒不韙以深造。1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話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難以理解的。B.文章第三段以關武帝之事說明后人不必將宋儒之說視為法令。C.作者認為宋儒解釋《論語》錯誤很多,自己的解釋都是對的。D.作者懇勸尹似村早些覺悟,不要作那種見識狹窄的迂腐之士。14.尹似村寫信來責怪作者違背宋儒的認識解釋《論語》,而作者卻“頗不謂然”。請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作者“不謂然”的理由。參考答案:9.C
10.C
11.D
12.①假如宋儒果真賢明,有不詳細追問的人嗎?②那些才能優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淺地讀書,不愿意冒著犯錯誤被指責的風險去深入研究。
13.C
14.①《論語》博大精深,不能斷然認定宋儒之學就都是對的;②自己雖然不才,但也可能有所得;③宋儒們應該也希望后來者對其學說補過拾遺;④人們尊崇宋儒學說是因為現實中求功名的束縛;⑤讀書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學問,難有真知灼見;⑥作者自己的求學經歷使作者更堅定地認為不能墨守宋儒之學。9.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C項“隆”應該是動詞“尊崇”。10.試題分析:題干要求“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答題時把虛詞含義放回到原文中,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是辨析文言虛詞的方法。C項,都是結構助詞,的;A項,連詞,表示并列關系,又/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就;B項,助詞,“……的人/助詞,用在數詞后面,譯為“……種情況”;D項,動詞,作為/介詞,表示被動,被。點睛:高考中虛詞備考復習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虛詞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題型種類,認真積累考綱規定的常用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基本用法。還要注意到虛詞大多是多義的,具體解答時要根據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常用文言虛詞的辨析方法有:詞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溫故求新法、語境判定法、語法切入法、標志識別法等。1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句子的能力。正確理解應該是“以致于找不到了解這個道理的人”,注意點:“致”:以致于;“索解人”:指能夠理解意義的人。1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做到字字落實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得分點。第一句話得分點:“使”:假如;“果”:果真;“審問”:詳細追問;第二句話“長才秀民”:才能優秀之人;“茍且”:敷衍了事,不認真;“涉獵”:粗略地閱讀,瀏覽;“韙”:對,是;“不韙”:錯誤;“冒不韙”:冒著犯錯誤(被指責的風險);“深造”:深入研究。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1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理解能力。C項“自己的解釋都是對的”錯誤,表達絕對,與原文說“仆雖不肖,或較童子有余,安見宋儒盡是,而仆盡非也?”不相符合。曲解文意。1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分析作者觀點。題干要求“請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作者‘不謂然’的理由”,而“書來,怪仆悖宋儒解《論語》,仆頗不謂然”出現在文章開頭,表明全文都在闡述理由,這就要求到每一段里找作者為自己辯解的理由。第二段中“孔子之道大而博,……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終有得失。趨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軻,博雅如馬、鄭,俱有得失。豈有千載后奉一宋儒,而遽謂孔子之道盡是哉?”可以得出答案①:《論語》博大精深,不能斷然認定宋儒之學就都是對的;“仆雖不肖,或較童子有余,安見宋儒盡是,而仆盡非也?”可以得出答案②:自己雖然不才,但也可能有所得;第三段“且安知其著書時,不望后世賢人君子為之補過拾遺,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可以概括為答案③:宋儒們應該也希望后來者對其學說補過拾遺;第四段“自時文興,制科立,《大全》頒,遵之者貴,悖之者賤,然后束縛天下之耳目聰明,使如僧誦經、伶度曲而后止”可以概括出答案④:人們尊崇宋儒學說是因為現實中求功名的束縛;“其長才秀民,又多茍且涉獵,而不肯冒不韙以深造可以概括出答案⑤:讀書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學問,難有真知灼見;最后一段寫自己的求學經歷所悟,“及長,讀書漸多,入理漸深,方悔為古人所囿”,可以概括出答案⑥:作者自己的求學經歷使作者更堅定地認為不能墨守宋儒之學。參考譯文:您寫信來,責怪我違背宋儒的認識解釋《論語》,我實在不這么認為。孔子所講說的道理博大精深,當時像愚笨之人一樣對它不加違背的,就只有顏回了。有若、宰我他們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最終有得有失。子思直接受到孔子的教導,孟子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后來的馬融、鄭玄(漢代為《論語》做過注的學者)稱得上博雅,都有得有失。哪有數千年后只尊奉宋儒一派,而斷然說孔子的道理在他們那兒就都對了呢?《易經》說:“仁者見到它稱之為仁,智者見到它稱之為智。”孟子說:“道理像大路一樣,哪里會難以理解!”如果有所得,即使是滄浪的童子,也能吟唱而心與之相通;如果無所得,即使是顏回這樣的亞圣,也會覺得高深難解。宋儒雖然賢明,終究不能超過顏回、曾參;我雖然不才,或許比滄浪的童子要聰明一些。怎么知道宋儒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呢?《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要廣博地學習,要詳細地追問求教)”《尚書》說:“好問則裕,自用則小。(指勤于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就辦不成大事)”假如宋儒果真賢明,會是不審問之人嗎?會是只管自己的狹小之人嗎?如果一聽到不同的意見就立刻發怒,哪里稱得上賢明呢?如果一定要抹殺一切(解釋《論語》的學說),只是以宋儒為依歸,這也就和市儈等卑賤之人想要把持市場一樣了。古代人常常有開始并沒有料到(惟宋儒是歸這種情形),后人反應太過了的情形。關羽效忠于漢室,這是他的志向,哪里料到后人尊崇他為帝呢?宋儒闡發宣揚周公、孔子的道理,這是他們的志向,哪里料到后人尊崇其學說為法令呢?況且怎么知道他們著書時不希望后世的賢人君子為他們補過拾遺,去除不對的,保存正確的,借此來合乎圣人的道理呢?自從(科舉的)時文興盛,以宋儒之說應對科舉的制度確立、《性理大全》頒布以來,遵循宋儒學說的就能獲得貴勢,違背它的就只能處于卑賤的地位,這樣之后就束縛住了天下之人的聰耳明目,要使他們像僧人照著經文誦經、伶人照著樂譜歌唱一樣才罷手。這不是宋儒的過錯,是尊奉宋儒之人的過錯。現在天下有兩個弊病,平庸之人多習慣附屬與平常的舊習,就是這樣都忙不過來,哪里能夠另外有新的發現?那些才能優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淺地讀書,不愿意冒著錯誤被指責的風險去深入研究。這兩種情形,都不是在尊奉宋儒,而是在尊奉朝廷的法律命令。法律命令與宋儒,也是有區分的。我自幼墨守宋學,聽到講義中有不同的觀點,總是掩耳而走。長大后,讀書漸多,對道理的理解逐漸加深,才后悔被古人所束縛。您也應早早醒悟,不要固執宋儒的學說,成為(孤陋寡聞的)迂腐之人,并且不要像我這樣因為聞道太晚,以致于找不到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感謝生活!它的歷練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變成一個從容的自己。懵懂到從容,要跨越那布滿荊棘的路,
,要跋涉那滔滔濁流的河。在無盡的磕磕碰碰之中,感覺悲喜交加的心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下消化道出血護理
- 配電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母嬰行業業務員年總結
-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重點中學七校聯考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工程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原學院《視聽節目編導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文理學院《汽車電器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省安平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診斷(一模)英語試題含解析
- 福建江夏學院《設計效果圖手繪技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高等數值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18容器支座第1部分:鞍式支座
- 《公共管理學》重點總結-陳振明版
-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
- 小學科學2024版課標培訓
- 《字體設計》課件-拉丁字母的基本字體與基本要求
-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測試數學試卷(蘇教版)
- 2024-2029年中國生鮮吸水墊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版畫藝術知識普及課件
- 華大新高考聯盟2024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語文試題及答案
- (高清版)DZT 0223-2011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
- 課程與教學論之課程開發與學校課程建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