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可行性研究報告摘要書單位:公頃、萬元項目名稱XX市XX鄉XX村和XX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報單位:XX市國土資源局XXXX服務有限公司項目所在地(市)、縣(市)XX市項目區所涉及行政村、鎮XX鄉XX村和XX項目區的大地坐標范圍地塊1:東經:118°47′58″~118°48′11″,北緯:39°55′52″~39°56′13″地塊2:東經:121°47′58″~121°48′8″,北緯:39°55′35″~39°55′45″項目申請類型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項目性質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地貌類型縣境地貌低山丘陵坡地、山前洪沖擊階地、沖積盆地項目區微地貌低山丘陵坡地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項目區涉及I50G002077一個圖幅,土地總面積12.7302公頃,地塊1面積為10.2800公頃,其他草地(043)10.1766公頃,農村道路(104)0.1034公頃;地塊2面積為2.4502公頃,其他草地(043)2.3236公頃,農村道路(104)0.1266公頃。土地利用權屬情況(所有權、使用權)項目區總面積為12.7302公頃,土地所有權皆為XX村和XX集體所有,使用權承包到XX個人,項目區土地權屬明確,面積準確,界址清楚,無爭議。項目范圍項目區位于XX市XX鄉XX村和XX,項目區地塊1東、西、南均至XX土地,西至XX土地;地塊2東臨XX村土地,西、南、北均至XX土地。項目建設規模土地整治建設規模12.7302公頃。預計新增耕地面積預計凈增耕地面積12.5336公頃,新增耕地率98.46%。項目建設期(年)跨2個年度,施工期為12個月項目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362.7294萬元,其中工程施工費投資301.0470萬元。項目背景項目區位于XX省XX市XX鄉XX村和XX,項目區地塊1東、西、南均至XX土地,西至XX土地,介于東經118°47′58″~118°48′11″,北緯39°55′52″~39°56′13″;地塊2東臨XX村土地,西、南、北均至XX土地,介于東經121°47′58″~121°48′8″,北緯39°55′35″~39°55′45″。項目區界線內面積為12.7302公頃,建設規模為12.7302公頃。項目區內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水利設施不健全,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本項目區屬XX市宜農未利用地,項目區地塊1內大量深坑、堆土及斷頭路占地較多,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地塊2為水深70米的廢棄采礦深坑;項目區內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農產品產量較低,制約了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將改變項目區內土地利用效率低,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及農村道路布局散亂等狀況,增加耕地面積,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發展的后勁,促進農業持續發展、農民增收。為充分利用項目區土地資源,改善生產條件,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促進農民增收,有必要對項目區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面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當地農業的防澇抗旱能力,增加農業生產效益,滿足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要求,增強農村發展后勁,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項目區符合土地整治項目的選址要求和立項條件。本項目的建設合民心、順民意,得到項目區廣大公眾的熱烈歡迎和支持。由于本項目區投資較高,當地政府和項目區群眾資金有限,依靠自身財力無法完成本項目。項目目標任務項目的目標是:對項目區土地進行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在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的同時,配套完善水利、道路、防護林網等農業基礎設施,使農田達到田成方、路貫通、林成網、溝渠配套,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農田,進一步增強抗災害能力,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林木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項目區土地整治的任務如下:a)制定項目區土地整治的方針、原則和目標;b)分析項目區基本情況,包括土壤適宜性分析、水資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治潛力分析等,科學確定各類用地數量及配置;c)充分了解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及各部門規劃,使項目規劃與其協調一致,反映區域發展動向;d)合理規劃田塊,有效調整土地關系;e)進行項目區主要工程布局與配置;f)綜合評價規劃方案,進行規劃方案效益評價;g)制定規劃實施的相關保證措施。項目投資規模及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362.7294萬元,資金來源為XX市財政自籌資金。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分析:該項目屬于XX市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項目實施后,每年凈增收益28.9927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12.5年。二、社會效益分析:1)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提高了項目區土地利用率。2)改善農業生產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項目區建設完成后,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數,縮短了排澇時間;項目區復種指數得以提高,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項目的實施,必將帶動當地的農業等相關行業的經濟發展,活躍當地的經濟。三、生態效益分析:1)通過對項目區的土地進行平整,對土壤進行改良,土地經過翻耕,推土平整,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相,提高了土地肥力,生物資源得到保護和繁衍增殖。同時建設健全該項目區的道路網絡與水利灌排系統,從而達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項目整治土地12.7302公頃,大大提高了項目區抵御自然災害(尤其是旱災和洪澇災害)的能力,降低了項目區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起到了改善環境的作用,使項目區內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并逐步改善。2)通過對田、水、路、林的統一整治,使田成方、林成網、路渠整齊通暢,森林郁閉度增加,農田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改變,農村人文自然景觀得到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促進農業乃至全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3)進一步完善農田防護林網,為有效改善項目區內農田小氣候,減輕和防御項目區內各種農業自然災害,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起到了極大作用。結論及建議一、可行性研究結論:1)本項目符合國家有關土地、水利、環境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項目的建設具有充分的合法性,符合《XX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確定的土地用途,符合土地整治項目的申報條件。2)本項目建設規模適中,通過整治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農田達到田成方、路貫通、林成網、溝渠配套、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農田。3)本項目總投資、單位面積投資、新增耕地單位面積投資符合規定。4)本項目實施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具體體現,加快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了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了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二、建議:1)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積極做好政策宣傳、落實工作,讓廣大基層干部及群眾了解土地整治的有關政策法規。2)本項目區土地權屬明確,面積準確,界址清楚,無爭議,確保了農村穩定。整治好的新增土地由集體統一規模經營,以提高規模效益。3)市、區及鎮地方各級職能部門應有機銜接,積極配合,以利于本項目的順利建設和有序管理。4)堅持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辦理好工程建設的各項手續。5)在資金使用上,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土地開發整治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省財政規定,做到??顚S茫罩鞔_。
XX市XX鄉XX村和XX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錄TOC\o"1-2"\h\u111621綜合說明 ④業主管理費業主管理費指項目承擔單位為項目的組織、管理所發生的各項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人員的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公務費、業務招待費等。業主管理費以工程施工費、設備購置費、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拆遷補償費和竣工驗收費之和作為計費基數,采用差額定率累進法計算。(4)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指在施工過程中因自然災害、設計變更及不可預見因素的變化而增加的費用。不可預見費按工程施工費、設備購置費和其他費用之和的3%計算。計算公式為:不可預見費=(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3%10.2投資估算本整治項目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其它工程四部分組成。根據建設內容及估算的工程量,會同水利、林業、交通等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結合本地基本農田建設標準,對工程投資進行了估算。10.3投資估算表根據相關的政策依據,投資估算編制主要由總估算表,工程施工費估算表,設備購置費估算表,其他費用估算表構成。本項目區總投資估算為362.7294萬元。見表10-3。表10-3主要工程任務及投資估算表項目名稱:XX市XX鄉XX村和XX土地整治(占補平衡)項目單位:萬元名目單位工程量單價(元)總投資(萬元)占總投資的比例(%)項目規模公頃12.5336289405.60362.7294新增耕地公頃12.5336一工程施工費301.047082.99土地平整工程260.390271.79(一)推土機推平m378128.002.2617.63974.86清除尾礦渣100M3781.28887.0369.301819.11(二)外購客土(耕作土)m3140156.0011.91166.984746.04(三)沃土工程6.46401.78灌溉與排水工程30.82358.50(一)水源工程12.69883.50規劃120m機井2.0063493.9612.69883.50(二)輸配電工程8.37092.311、地埋低壓配電線路m1301.0064.348.37092.31(三)輸水工程9.75382.691、輸水管道2675.0036.469.75382.69田間道路工程9.79602.703m水泥路M499.00196.319.79602.70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二設備費3.39200.941潛水泵200QJ50-117/9臺2.0010000.002.00000.552潛水泵200QJ32-20臺1.004920.000.49200.143電纜箱臺3.003000.000.90000.25三其他費用元47.762713.17前期工作費元19.11185.27工程監理費元7.30652.01拆遷補償費元竣工驗收費元11.75133.24業主管理費元9.59302.64四不可預見費元10.56492.9110.4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362.7294萬,資金來源為XX市財政自籌資金。11效益分析11.1社會效益分析——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項目區基本實現水利、交通網絡化,土地耕作規?;喔葯C電化,極大地滿足農民生產、生活要求。項目區土地利用經過規劃改造后,田疇平整,水利設施配套齊全,便于推廣農業技術,發展農村經濟,便于農民集約化管理,推進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程,有效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隨著農業機械化逐步提高,可以節約很多勞動力,使之轉到第三產業,促進農村商業、服務業的發展,為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實現全鎮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徑飧貕毫?,穩定農業生產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將極大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降低貧富差別,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項目區經整治后,農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農業生產設施,發展多種經營,降低生產風險,穩定和提高收入,從而保證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區新增耕地面積較大,土地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項目建成必將對項目區所在區域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做出一定貢獻。——增強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意識經過田、水、路、林的綜合整治,將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區、鎮兩級領導干部和國土資源部門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意識。項目區構筑成田成方、路成框、林成行、渠成網的格局后,必將吸引農民加大對土地的投入,使耕地質量不斷提高,同時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土地資產的營運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加大對土地的投入,土地的產出率將進一步提高,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環機制。農民富裕了,將用富余的錢投入到新村建設上,對農民住宅統一規劃、統一設計,著力改造給排水、供電、交通等基礎設施,改變過去農村建房自然分散的格局,使給、排水設施進一步健全,郵電、供電、交通設施配套,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體現了新農村的景象,達到交通便利、商服功能完善的文明社區,實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l揮較強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動土地整治事業的發展。本項目的實施,將為人口密集地區的土地整治和內部挖潛工作積累豐富經驗;同時將完善項目區農田水利設施、交通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的生產力,使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土地整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是一項落實“三個代表”精神,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事業,有利于增進廣大農民對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推動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11.2生態效益分析——本次土地整治,對項目區的土地進行平整,對土壤進行改良,土地經過翻耕,推土平整,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相,提高了土地肥力,生物資源得到保護和繁衍增殖。同時建設健全該項目區的道路網絡與水利排灌系統,從而達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項目整治土地8.8801公頃,大大提高了項目區抵御自然災害(尤其是旱災和洪澇災害)的能力,降低了項目區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起到了調節氣溫,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使項目區內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并逐步改善。——本項目通過對田、水、路、林的統一整治,使田成方、林成網、路渠整齊通暢,森林郁閉度增加,農田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改變,農村人文自然景觀得到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促進農業乃至全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項目區總面積約8.8801公頃,規劃項目區農田防護林和項目區內原有林地,將會增加項目區內生態系統的容量,使生態系統向更完善、更穩定的狀態發展。11.3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區地處XX市XX鄉,周邊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綜合考慮市場需求狀況和土地的適宜性,整治后種植結構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本項目為政府投資項目,屬非盈利性項目,土地開發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是農戶,可以通過計算農戶所獲得的投資效益來考察項目的經濟效果和經濟貢獻。項目實施后,農田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為新增耕地的產出效益。項目實施后,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項目區農田灌溉保證率可達75%,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9,經濟效率主要體現在節地、節水、增產、省工等四方面。具體如下:(1)新增耕地增產效益項目區整治后新增耕地12.5336公頃,復種指數1.0,以種植玉米為主。耕地經濟效益分析見表11-1。表11-1新增耕地效益表農作物夏玉米耕種面積(畝)188.004單價(元/kg)2.7單產(kg/畝)620單位投入(元/畝)632總產量(萬公斤)11.6562總產值合計(萬元)31.4719總投入合計(萬元)11.8819純收入合計(萬元)19.5900項目區經過整治后新增耕地面積為12.5336公頃,產生的經濟效益:19.5900萬元。(2)節水效益根據5.4.3節,年可節約資金7.2121萬元。(3)省工效益整治后,項目區內道路設施得到明顯的改善,機械化耕作程度提高,根據每畝每季的耕作至少可節省3個工作日,扣除機械費后每工作日按照9元計,年可增效益3×38.84*188.004=2.1906萬元。綜上所述,本項目實施后年新增經濟效益為:19.5900+7.2121+2.1906=28.9927萬元。(4)效益計算新增純收益=28.9927(萬元)投資收益率=(新增純收益÷項目總投資)×100%=28.9927÷362.7294×100%=8.00%投資回收期=1÷投資收益率=1÷8.00%=12.5年實施后每年可新增純收益28.9927萬元,投資收益率為8.00%,投資回收期約為12.5年。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完善,投產后,生產力水平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實際投資回收期會高于計算值,經濟效益會更為明顯。綜上所述,本項目實施所可以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了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符合土地整治的目標。11.4耕地質量分析本項目區經過土地整治后,項目區灌溉排水設施和交通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將基本消除,農業生產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土地更適宜種植,農業生產能力將得到較大的提高。在耕作過程中,可通過平整深翻和增施有機肥等措施,使土地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本項目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積主要來源是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對項目區種植制度具有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