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學簡史考綱專題解讀:《一本》203專題線索: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時期:儒學創立(孔子)戰國時期:儒學的發展(孟子、荀子)漢代: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董仲舒)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獨尊地位出現危機宋代: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華,三教合一,理學創立(二程、朱熹)明朝時期:理學發展為心學(王陽明)明末清初:傳統儒學思想被批判繼承(李、顧、黃、王)19世紀末:儒學成為宣傳維新思想的外衣新文化運動:儒學的正統地位動搖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一、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儒學的創始人:①“仁”、“禮”(含義、表現)②“德治”:“為政以德”;A、政治思想:(1)主觀目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禮”?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奴隸主的統治。(2)具有進步性:①提高勞動人民的身份地位,促進生產的發展。②有助于調解社會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定。(3)不被統治者接受的原因:當時各諸侯國熱衷于兼并戰爭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復周禮的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他們的需要。B、教育思想:以“有教無類”的思想創辦私學(打破了教育被奴隸主貴族壟斷的局面)C、文化貢獻:其言論《論語》。整理和編訂“六經”。2、孟子、荀子(戰國)—對儒學的發展(代表新興地主階級):A、孟子(1)政治思想:①提倡“仁政”學說;提出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②提出“民貴君輕”的學說(民本思想);(2)倫理觀:B、荀子(1)政治思想:①主張“仁義”;認為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2)倫理觀:(3)哲學思想:②提出“君舟民水”的學說(民本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主張“性本善”主張“性本惡”愛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義民貴君輕君舟民水性善論性惡論春秋戰國中期戰國末期認識: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維護“君”為中心的,并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是一種維護統治的策略。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1.(2015?山東文綜?13)《尚書?酒誥》云:“人無于水監(照鏡子),當于民監。”這句話體現的思想是()A.兼愛尚賢B.主權在民C.以民為本D.道法自然真題導入:(1)百家爭鳴:C2、(2015?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4)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A.不能適應現實政治 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 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C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張:1、道家---老莊的思想(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階層):老子:①哲學思想——“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客觀唯心主義);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律。(樸素辯證法思想)②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②政治思想——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①“齊物”論(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區別)莊子:3、墨家---墨子的思想(代表小生產者階層):倫理觀:“兼相愛,交相利”(核心),非攻,尚賢,節儉墨子的“愛”:沒有等級差別;孔子的“愛”:有等級差別。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平等、厭惡戰爭、提高政治地位、自食其力的要求和愿望。2、法家---韓非的思想(代表新興的地主階級):A集權觀:加強君主集權;B法治觀:厲行賞罰,獎勵耕戰(法治);C改革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結合韓非思想分析為什么說法家思想是戰國時期最“有用”的思想?適應地主階級建立新政權的需要適應了社會大變革的需要適應了地主階級兼并戰爭的需要深化總結中國古代的三種治國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強調道德教化,實行“仁政”,是一種民本思想(2)法家主張“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3)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4)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實際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補,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法家思想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1.(2015?海南單科?1)先秦諸子百家既相互辯難,也相互影響。儒家與法家主張的共通之處是()A.重農抑商B.強調制度與秩序C.厚古薄今D.重視道德與人倫2.(2015?四川文綜?1)戰國中后期,思想領域出現融合傾向。下列選項最能反映這一傾向的是()A.克已復禮B.禮法兼用C.民貴君輕D.選賢舉能3.(2014?海南單科?1)有先秦思想家認為,“君上之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據此可知這位思想家強調()A.君主無為而治 B.強化血緣等級C.推行禮樂仁政 D.實行嚴刑峻法真題導入:(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張:BBD材料一: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將原本屬于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羈絆中解放出來,在社會身份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汲汲于爭霸事業的諸侯對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士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以“勞心”為務、從事精神性創造的專業文化階層形成,中華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們的深刻影響。 一一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興起的歷史條件。(4分)
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的解體;各國諸侯對人才的渴求;
所學知識需要補充: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經濟發展);私學的興起和發展。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的原因鐵犁牛耕,生產力,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封建經濟迅速發展。A、經濟:B、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破壞,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C、階級關系:“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D、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考點梳理:考點1百家爭鳴:真題導入:(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張:A(2015?安徽文綜?12)據《史記》載:一日,魏太子下車,向一位新貴——宮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禮。太子問:“究竟富貴者還是貧賤者應當驕傲?”田子方答:“貧賤者。”并解釋,他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被派上用場。這反映了()A.士人為諸侯國所重用 B.士人輕視功名利祿C.諸侯國內部等級森嚴 D.忠君思想已經形成
歸納整理孔子春秋核心是“仁”和“禮”;政治上恢復周禮,提出“德治”;教育(有教無類等)孟子戰國提出“仁政”;主張“民貴君輕”性善荀子戰國提出王道和仁義、主張“君舟民水”性惡;樸素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春秋道是核心和根本;主張順應自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樸素辯證法思想;莊子戰國天道和自然無為;齊物;逍遙韓非子戰國以法治國,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變革創新墨子戰國“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大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觀點考點梳理:考點2儒學成為正統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學: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思想主張2、“儒學獨尊”“大一統”1、“君權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作用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主專制制度天=君特點:外儒內法,糅合陰陽五行道家的思想。啟示:與時俱進,適應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需要,既是國家的需要,也是統治者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考點梳理:1(2014?全國新課標卷Ⅱ文綜?25)秦朝法律規定,私拿養子財物以偷盜罪論處,私拿親子財物無罪;西晉時規定,私拿養子財物同樣無罪。這一變化表明,西晉時()A.養子親子權利相同B.血緣親情逐漸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護D.儒家倫理得到強化2.(安徽文綜高考)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3.(高考海南單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來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學,其思想基礎源于對一部儒家經典的新闡釋,該經典是A.《春秋》B.《論語》C.《孟子》D.《易經》
考點2儒學成為正統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學:DCA考點梳理:4(2014?江蘇單科?1)在對天、君、民關系的認識上,原始儒學以孟子為例,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全部宗旨B.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C.背離了原始儒學的仁愛思想D.摒棄了原始儒學的德治主張5(2014?全國新課標卷Ⅰ文綜)中國古代,“天”被尊為最高神。秦漢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舉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員、百姓則祭拜自己的祖先。這反映了秦漢以后()A.君主專制緣于宗教權威B.政治統治借助于人倫秩序C.皇權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動強化了宗法制度3.
考點2儒學成為正統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學:BB考點梳理:考點2儒學成為正統思想(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A、中國的“大一統”局面得到鞏固。B、高度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大體定型。C、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1、背景:2、主要表現:A、政治:B、思想:C、教育:3、評價:B、消極: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扼制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A、積極:①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大一統;②促進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③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④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起用儒學之士參與國家大政,確立察舉制為最主要選官制度;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興辦太學和令各郡國建立學校,推動儒學的傳播和發展;焚書坑儒(秦朝)背景秦朝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確立,文化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儒生引用儒學經典,批評時政,威脅秦朝統治步驟:焚書、坑儒評價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作用有利于國家統一,鞏固秦朝統治極大地摧殘了文化,儒學發展因此走入低潮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學的政策有何不同?對儒學的發展各產生了什么影響?這兩種政策又有何相同之處?問題探究排斥、打擊秦剛剛統一,需要鞏固君主專制;秦統治受到儒士攻擊儒學發展進入低潮尊崇國力強盛,建設大一統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發展儒學,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目的實質作用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思想統一鞏固政治統一文化專制有利國家統一,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理學的含義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體系。道佛儒(根本)目的考點梳理:考點3宋明理學:(1)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1、什么是理學?因運而生蔚然大宗遭受重擊正統思想佛道沖擊官方哲學春秋戰國秦朝漢武帝魏晉隋唐南宋后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精神佛教的傳入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摩揭陀國的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東漢前期傳入中國。由于它的平和性(從未主動挑起宗教戰爭)、圓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觀哲學與中庸之道極為相似,都摒斥走極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輪回的理論對社會產生極大影響,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揚佛法的同時也闡發儒學經典,體現了佛教儒學化的傾向,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為中國士大夫所廣泛接受。禪宗就是中國化了的佛教。六祖慧能
(東漢)白馬寺佛教盛行的縮影——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葷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北魏)龍門石窟(東漢)白馬寺道教的產生與傳播東漢順帝(公元126—144年)時,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道教。他自稱“太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奉其道者,須出五斗米,因此在當時稱為五斗米道。東漢末年,張角創立太平道。這是道教早期的兩大派別。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道德經》等為主要經典。道教名山安徽齊云山困境表現:漢末、魏晉、唐末五代儒學地位進一步動搖原因道教的興起與佛教的廣泛傳播發展唐中后期,韓愈、李翱提出復興儒學的主張北宋的儒學復興運動為理學的發展奠定基礎考點梳理:考點3宋明理學:(1)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韓愈在《原道》和《論佛骨表》中,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抨擊。他指出佛教耗費大量財富,加重了百姓負擔,使“民不窮且盜”。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讓佛教凌駕于儒學之上,有被同化為夷狄的危險。他認為佛教自外與天下國家,滅棄封建倫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韓愈1.創立:“北宋五子”(1)周敦頤、邵雍:周敦頤結合《周易》解釋《太極圖》,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他們率先運用系統的思辯,自覺地將宇宙的自然結構與人的精神結構融合起來,以尋找其統一的本原,為理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考點梳理:考點3宋明理學:(2)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立(2)張載:對理學的貢獻巨大。開創了理學中的_______一派,是理學中唯物主義的杰出的代表。理論上,他嚴格區分____
____、____、____等概念,準確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3)程顥、程頤他們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______,并認為其核心和修養的最高境界是____。提出孔顏之樂“氣學”天道性心“天理”“仁”孔顏之樂,幾百年的理學都在探討。簡單說,就是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說“飯疏食而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在當前歷史文化背景下,也就是不要太看重物質享樂,而要追求精神上的快樂。注重道德修養,而不是拜金主義。程頤程顥考點梳理:考點3宋明理學:(2)朱熹理學—理學集大成者:2、朱熹的基本觀點、主要貢獻及其地位和影響:強調個人學習的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以達到“仁”的最高境界,所謂格物致知。提倡“存天理,滅人欲”。A、理氣關系論:先有理后有氣;“理”是世界的本源。(客觀唯心主義)“理”指儒家的“三綱五常”、仁義道德。B、理學修養論:C、政治思想:“道統論”,道的價值內涵是“三綱五常”、“正君心”D、理學經典: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集為《四書》,并為之作注,使之成為理學的主要經典。(實質是維護封建等級秩序,要求人民安于現狀,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考點梳理:考點3宋明理學:(3)陸王心學A、宇宙觀:B、方法論: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主觀唯心主義)修養的關鍵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①陸九淵---心學開創者②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A、宇宙觀:B、方法論: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發明本心”都屬于儒學范疇,并對儒學有所發展。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理是萬物的起源;心是萬物起源格物致知發明本心、致良知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比較:★宋明理學的影響:B、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束縛人們的思想。A、積極:①對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影響深遠。②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道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材料1: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3:程頤:“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材料4: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1.(2015?海南單科?5)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于治”。這反映了()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實 B.儒、佛開始出現合流C.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D.儒學統治地位發生動搖2.(2015?北京文綜?15)明朝中后期,王陽明學說在中國士大夫中流行。朝鮮來華使者對此不理解,認為“陽明敢肆己意,謗辱朱子,實斯文之罪人也”。結合所學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有()①朝鮮使者以程朱理學為正宗②王陽明心學超越了理學范疇③王陽明與朱熹觀點明顯不同④王陽明心學是對儒學的叛逆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AC3.(2014?全國新課標卷Ⅰ文綜?26)人性是先秦以來一直討論的問題。基于對人性的新認識,宋明理學家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他們認為人性()A.本質是善B.本質為惡
C.非善非惡D.本善習遠4.(2014?全國新課標卷Ⅰ文綜?25)唐高祖李淵自認為是老子后裔,規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則天時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來唐武宗又大規模地“滅佛”。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惡決定宗教興亡B.道教的社會影響最大C.儒學的政治地位最為穩固D.佛教的社會基礎薄弱DC5.(2014?廣東文綜?15)《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父親讓仆人轉告賈府私塾老師說:“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據此推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A.理學居于統治地位,“四書”更受重視
B.孔子權威地位動搖,《詩經》遭到輕視
C.科舉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棄儒從商
D.《紅樓夢》取材于現實,反映宋代生活6.(2014?全國大綱卷?17)明清時期,纂修族譜以尊崇人倫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名門望族、寒門小姓都以修譜為大事。這一現象反映出()A.宗族觀念受到人口流動的沖擊B.宗族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形式C.理學成為維系宗族的思想基礎D.先秦時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AC7.(2013?北京文綜?15)秦漢以來儒家思想不斷發展。下列屬于吸收外來文化因素、闡釋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書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2013?全國新課標卷I文綜?25)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化的是()A.宗法血緣制度逐漸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D.陸王心學日益興起9.(2012?全國課標卷?27)理學家王陽明說:“士以修治,農以具養,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焉,以求盡其心,其歸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則一而已……四民異業而同道。”在此,王陽明()A.重申傳統的“四民”秩序B.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C.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百姓生計D.闡發的根本問題是正心誠意BCD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興起(1)國際形勢:(2)國內形勢:⑴政治:⑵經濟:⑶階級:⑷思文:君主專制的強化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①宋明理學教條的束縛,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②西學東漸的局面出現,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新興市民階層日益強大封建社會全面衰落時期考點梳理:考點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1、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背景:考點梳理:考點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2、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張:A批判封建禮教(理學權威),反對“存天理,滅人欲”主張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B破除孔子的迷信,不以圣人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C提出童心說,反對禮教的虛偽A抨擊君主專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呼吁“法治”B批判“君臣綱”的愚忠,主張君臣平等C“提出限制君權,設學校等機構D主張“工商皆本”
A批判君主專制,主張眾治(限制君權,擴大地方權)。B提出亡國與亡天下之不同(梁啟超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C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A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循天下之公“B哲學上,繼承發揮了唯物思想,批判理學唯心主義,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唯物主義思想家)李贄的反正統意識
材料一:余自幼讀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謂矮子觀場,隨人說妍,和聲而已。是余五十,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隨而吠之。若問以吠聲之故,正好啞然自笑而已。
——[明]李贄:《續焚書》材料二“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材料2鞭撻程朱理學,認為人皆有私,追求物質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對“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材料1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黃宗羲—梨洲先生黃宗羲的政治和經濟思想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學校”——《明夷待訪錄》結合材料概括黃宗羲政治觀點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呼吁君臣平等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學校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
——《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材料三中黃宗羲提出什么經濟思想?主張工商皆本,反對重農抑商材料一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許官位世襲)于郡縣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輔人君之治。——顧炎武《日知錄》根據以上材料,歸納顧炎武的觀點。觀點:眾治的觀念把君主的權力分散給百官,以削減君主權力;郡縣官世襲,擴大地方權力。加強宗法制度。
王夫之—船山先生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盜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根據材料歸納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共性思想(1)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2)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提倡“經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社會根源(1)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且走向衰落(2)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展(3)理學走向極端,王陽明心學體系(1)積極性:(2)局限性:
①從內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本質上還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思想),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②從地位看: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③從影響看:未能使中國社會實現社會的轉型,影響有限(三)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評價①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推動明清之際儒學的發展(使之構建起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從而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②對君主專制的批判,經世致用的思想,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源頭,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根因:由于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合作探究】:明清之際儒家思想是怎樣批判與繼承中國傳統儒學思想的?(1)批判:①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民主。②力圖扭轉不切實際的學風,提倡“經世致用”。③反對理學的唯心主義,提倡唯物主義。(2)繼承:①對于民本思想的繼承(“天下為主,君為客”)②探索精神1.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發展缺乏有力的物質基礎。(根本原因)2.政治:專制集權制度壓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發展,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缺乏政治基礎。3.思想文化:禮教綱常,文化專制,阻礙早期民主想的傳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礎。4.國人風貌:人們深受禮教毒害,迷信愚昧,難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眾基礎。合作探究:為什么中國的民主批判思想沒能實現社會的轉型?【知識鏈接】:概括一下中國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刑殺;(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觀點;(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天人感應學說里,即要求統治者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5)黃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觀點。1.(2015?福建文綜?17)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今將靜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產,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風俗可善也”。在此,顧炎武強調()A.培養人才,經世致用 B.弘揚道德,規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風易俗 D.教化民眾,靜心明志2.(2011?天津文綜?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3.(2011?全國新課標文綜?26)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與這一論述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民為邦本C.天下為公D.民貴君輕1.創立:2.繼承:3.重創:4.正統:5.沖擊:6.融合:7.發展:8.批判
式繼承:春秋時期,孔子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秦朝,“焚書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創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魏晉南北朝時期,來自于佛教、道教的沖擊唐宋時期,三教開始走向融合宋明時期,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戰,逐漸吸納其思想,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明清時期,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儒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思想隨時代發展而變化是一定時代政經的反映隨統治者的需要而變化發展規律:思想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隨著統治者的需要而變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啟示:思想要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兼收并蓄……為什么儒家思想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衰落?
第一:儒家自身:不斷適應政治與社會變化;
第二:政治因素:君主專制的需要,統治者的推崇;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級學校都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使儒家人才不斷涌現,學術得以不斷傳承;
第四,經濟因素: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王朝社會與同樣強調穩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激進派):中國共產黨:洪秀全對儒家思想的利用,將儒家大同思想與西方基督教義以及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論繼續把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康有為賦予儒家思想新的內容
,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
辛亥革命后----繼續受沖擊,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新文化運動前期---全盤否定儒家思想,陳獨秀等人掀起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文化大革命時期:否定了儒家思想改革開放后:批判地繼承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現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對儒學的態度?討論:今天儒家思想過時了嗎?還有必要提倡它嗎?為什么?探討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
3.教育思想方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教育理念。4.道德修養方面: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2.經濟方面:(1)儒家強調“重義輕利”有助于約束和規范市場經濟主體的交易活動和行為,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的進行。(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的發展。1.政治方面:“大一統”思想,仁、德治、民本思想等。現實意義當代中國領導人倡導的“以德治國”、“以民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是儒學在當代中國政治理念中的新體現。主題:辯證地、歷史地分析事物典例示范:
(2010·重慶文綜,39)(節選)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廣泛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傳統的重建,并不僅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這里所倡導的是對永恒真理的溫習,而不是對過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編自(德)雅斯貝斯《大哲學家》
(1)根據材料一,說明孔子對古代傳統重建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為重建古代傳統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達到的目的。(1)重溫真理而不簡單模仿。編訂和整理了《詩經》等六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邵陽市新邵縣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房產最高額擔保合同
- 寬城滿族自治縣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度企業單位借款合同范例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
- 餐飲服務外包合同范本多條款
- 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合同
- 物資供應合同
- 傣族民間舞的風格特點
- 三年級上冊4、水生植物教案
- YC/T 322-2018片煙氣調貯存養護技術規范
- 綠化工程施工合同(5篇)
- 邁瑞麻醉機介紹精品課件
- GB/T 20441.4-2006測量傳聲器第4部分:工作標準傳聲器規范
- GB 2553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結冷膠
- GA/T 966-2011物證的封裝要求
- 全套課件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 雙心治療課件
- 廣東省肇慶市各縣區鄉鎮行政村村莊村名明細及行政區劃代碼
- 緩和醫療精品課件
- 兒童功能性獨立評定量表(WeeFIM)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