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七 發動機潤滑系_第1頁
項目七 發動機潤滑系_第2頁
項目七 發動機潤滑系_第3頁
項目七 發動機潤滑系_第4頁
項目七 發動機潤滑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七發動機潤滑系知識目標:1.掌握潤滑系的作用、潤滑方式、類型與組成;2.了解發動機機油的選用;3.了解潤滑系的潤滑油路;能力目標:1.掌握潤滑系主要部件的結構與檢修2.熟悉潤滑系的維護發動機工作時,有許多相互配合零件產生相對運動,如曲軸與軸承,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氣門與導管,挺柱或搖臂與凸輪等。在這些相對運動零件表面之間,必然產生摩擦,對運動造成阻力,即摩擦阻力。摩擦阻力要消耗發動機功率,使零件表面磨損;摩擦還會產生熱,使零件溫度升高,機械性能下降,甚至燒壞或熱膨脹卡滯,致使發動機無法運轉。因此,為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應盡量減少摩擦阻力。本項目主要介紹潤滑系的作用、組成、潤滑的方式、主要部件的結構以及常見的潤滑系故障,機油的性能和選用等內容。活動一潤滑系的概述一、潤滑系的作用與潤滑方式按機油的貯存方法,常把潤滑系統分成濕式油底殼潤滑系統和干式油底殼潤滑系統。所謂濕式油底殼潤滑系統,就是將機油貯存在位于發動機氣缸體下面的油底殼內,機油泵直接從油底殼吸油,然后進人循環油路,而從各個潤滑區域返回來的機油直接落人油底殼,絕大多數汽車發動機采用這種系統。而干式油底殼潤滑系統就是指發動機氣缸體下部只有一個很淺的接油盤,而機油是貯存在發動機外的機油箱內,為了給發動機供油,需要兩個機油泵:一個用來將機油箱中的機油吸出后加壓供給發動機,另一個用來將流入接油盤中的機油回收到機油箱中去。盡管這種系統具有使發動機高度降低、供油穩定、攪油損失少等優點,但由于系統組成復雜,所以在汽車中極少應用。這里只介紹濕式油底殼潤滑系統。(一)潤滑系的作用潤滑系的作用就是不斷地將清潔的、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油輸送到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以減小零件的摩擦和磨損。此外,由于潤滑油的循環流動,還具有對摩擦面清潔、冷卻、密封、減振和防銹等作用。發動機潤滑油,簡稱發動機油,俗稱機油。1.潤滑作用將清潔的、壓力和溫度適宜的機油不斷地供到各需要部件的摩擦表面,以起到減少零件摩擦和磨損的潤滑作用,使運動部件實現液體摩擦。2.冷卻作用機油與發動機內部重要的運動部件直接接觸,可以有效地帶走產生的熱量,并傳遞結冷卻器、曲軸箱,最后傳到大氣中。如發動機沒有足夠的機油,會讓發動機發熱。3.清潔作用沖洗并帶走磨屑,避免積炭和雜質,確保發動機正常運行。4.密封作用發動機內的機油在運動部件上產生一層薄膜,這層薄膜在重要的活塞環區域作為保護性密封劑,幫助氣缸壁和活塞環之間密封。若沒有這層油膜,壓縮氣體將漏人曲軸箱。5.防銹作用減少零件振動、降低噪聲,防止零件表面生銹。(二)發動機的潤滑方式因發動機各零件的載荷大小、運動速度及所處位置各不相同,所以各配合面所要求的潤滑強度和潤滑方式也不盡相同。按是否對機油加壓分為壓力式潤滑和非壓力式潤滑;按機油是否循環使用則分為循環式潤滑與非循環式潤滑。1.壓力潤滑壓力式潤滑是用機油泵,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油源源不斷地送到零件的摩擦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并能承受一定機械負荷的油膜,盡量將兩摩擦零件完全隔開,實現可靠的潤滑。相對速度高、機械負荷大的零件,都采用這種潤滑方式,如曲軸各軸頸與軸承之間、凸輪軸頸與軸承之間、搖臂軸與搖臂之間等部位。壓力式潤滑工作可靠,潤滑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凈化和冷卻潤滑油的作用,但須有泵油設備及專門的潤滑油道。2.飛濺潤滑另一種潤滑方式是利用發動機工作時運動零件飛濺起來的油滴或油霧潤滑摩擦表面,稱為飛濺潤滑。這種方式可潤滑裸露在外面的載荷較輕的氣缸壁、相對滑動較小的活塞銷,以及配氣機構的凸輪軸表面等。近年來在發動機上有采用含有耐磨潤滑材料(如尼龍、二硫化鉬等)的軸承來代替加注潤滑脂的軸承。3.定期潤滑對一些不太重要、分散的部位,采用定期加入潤滑脂的方式進行潤滑,如發動機水泵軸承、發電機、起動機和分電器等總成的潤滑均采用這種潤滑方式。4.循環式潤滑與非循環式潤滑壓力式和飛濺潤滑的潤滑油均可循環使用。二沖程汽油機,是將潤滑油摻入汽油中進行潤滑,且潤滑后的機油隨汽油一起燃燒,最后隨廢氣排出;某些部位采用潤滑脂潤滑或機油進行定期加注潤滑的,均屬于非循環式潤滑。5.自潤滑自潤滑采用含有耐磨材料軸承(如尼龍、二硫化鉬等)來代替加注潤滑脂的軸承。使用過程中不需加注潤滑脂,故稱為自潤滑。一般的汽車發動機都同時采用兩種以上的潤滑方式,稱為復合式潤滑。二、潤滑系的組成為了保證發動機得到正常的潤滑,發動機潤滑系一般由汽車發動機潤滑系的基本組成大體相同,主要由以下裝置組成:1.貯油、輸送裝置。它包括油底殼、機油泵、油管、油道等。其作用是儲存潤滑油,并使其具有一定壓力在發動機中循環流動。2.機油濾清裝置。用來過濾掉潤滑油中的雜質、磨屑、油泥和水分等雜物,將干凈清潔的機油送到各潤滑部位。機油濾清器按其過濾能力分為機油集濾器、機油粗濾器和機油細濾器三種,分別設置在潤滑系的不同部位。機油集濾器多為濾網式,串聯安裝于機油泵進油口之前,能濾掉機油中粒度大的雜質。機油粗濾器串聯安裝于機油泵出口與主油道之間,用以濾除機油中粒度較大的雜質,機油細濾器能濾掉機油中細小的雜質,但流動阻力較大,故多與主油道并聯,工作時只有少量機油通過機油細濾器過濾。3.檢測報警裝置。它主要有機油壓力表、機油量尺、機油溫度表、報警器,用以檢測發動機潤滑系的工作情況,當油位(或油壓)超過允許值時報警。4.輔助裝置。它包括機油冷卻器(機油散熱器)、恒油閥、限壓閥、安全閥、回油閥。這些輔助裝置可以使潤滑系的使用性能更加完善。圖7-1潤滑系的基本組成三、潤滑系的油路現代汽車發動機潤滑油路的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潤滑系的工作條件和具體結構的不同而稍有差別。圖7-2潤滑油路的類型圖7-3所示是柴油發動機的機油流動圖。它與汽油發動機油流動的不同之處是:在通過機油濾清器后,機油被立即送至渦輪增壓器;在通過機油濾清器后,機油被立即送給機油冷卻器;在通過機油濾清器后,機油被送至曲軸與凸輪軸。圖7-3柴油發動機的機油流動圖四、發動機潤滑劑汽車發動機潤滑劑包括機油和潤滑脂兩種。發動機要按規定加入一定量的性能指標滿足要求的發動機潤滑油。發動機油具有潤滑、冷卻、密封、清潔和防銹等作用。我國發動機機油按發動機的類型分為汽油發動機機油和柴油發動機機油兩大類。(一)發動機機油的使用性能1.粘度粘度是發動機機油的主要性能之一。對于同一種發動機油來說,粘度不是常數,溫度降低,粘度增大;溫度升高,粘度減小。發動機機油因溫度變化而粘度改變的性質稱為粘溫性能。粘溫性能好的油料,溫度升降引起的粘度變化小。根據發動機機油在發動機中的作用不同,對于粘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用于冷卻和洗滌,要求油料粘度小;用于密封,則要求粘度大;起動時要求粘度小;在大負荷、高速行駛時,要求粘度大一些。因此,在使用中必須全面考慮潤滑油的粘度。下面就發動機油粘度過小或粘度過大進行分析。發動機機油粘度對發動機工作的影響如下:(1)粘度過小①密封作用差。發動機油粘度過小,不能在氣缸壁與活塞之間的縫隙中形成足夠厚的油膜,這樣沒有完全燃燒的可燃混合氣和廢氣將滲入曲軸箱,污染發動機油并使其變質。②油膜容易破壞,油耗增大。發動機油粘度過小,易從摩擦表面流失,同時懸浮在油內的炭粒、灰塵等雜質易沉積在摩擦機件的表面,致使機件磨損。同時,油料粘度過小,在高溫下發動機油蒸發性加大,容易使氣缸壁上的發動機油竄入燃燒室而燒掉,加大了發動機機油的消耗。(2)粘度過大①降低發動機有效功率。高粘度的發動機機油可以增加發動機油膜的厚度,增強液體潤滑的可靠性。但是粘度過大時,克服發動機機油內摩擦上的功率消耗也越大,因而發動機可利用功率相應減小,燃料消耗會增大。②冷卻和洗滌作用差。粘度過大的發動機機油,單位時間內流過摩擦表面的油量減少,從摩擦機件中傳導出的熱量相應減少,冷卻作用減弱,從而易造成發動機過熱。同時,由于發動機油的循環速度慢,也減弱了把金屬屑、炭粒、灰塵等從摩擦表面清洗出去的能力。由此可見,發動機機油必須具有適當的粘度,并且應該結合具體條件來正確選用。2.抗氧性抗氧性是指油料在儲存和使用中抵抗氧化的能力。發動機機油在儲存和使用中,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會發生氧化反應,引起發動機機油變質。常溫下,氧化速度比較緩慢,但在高溫時氧化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在曲軸強烈攪拌下,飛濺的油滴蒸發成油霧,增大了與氧的接觸面積,在金屬催化作用下,使氧化反應變得非常激烈,并生成氧化物。油中生成的氧化物,不僅會使油的外觀和理化性能發生變化,如顏色變暗、粘度增加、酸度增大等,還會引起機件磨損,破壞發動機正常工作,加速潤滑油老化變質。因此,要求發動機機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特別是在高溫下的抗氧化能力,又稱熱氧化穩定性。為減緩發動機油氧化變質,延長使用壽命,通常在機油中要加各種性能良好的抗氧化劑。3.抗腐性發動機機油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如各種有機酸等,這些物質在高溫、高壓下,在含有水分時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性。由于發動機的軸承合金對腐蝕性物質很敏感,特別是高速柴油機使用的銅鉛、鎘銀和鎘鎳軸承,其耐蝕性很差,在發動機機油中含有微量的酸性物質就會引起嚴重腐蝕,使其表面出現斑點、麻坑,甚至剝落。因此,要求發動機機油具有良好的抗腐性能。發動機機油的防腐性常用軸瓦腐蝕試驗來評定,在發動機機油規格中,要求各級發動機油的軸瓦失重量不得大于其規定值。為提高發動機機油抗腐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加深發動機機油的精煉程度,以減少酸值;二是添加防腐劑。常用的防腐劑多為硫、磷有機鹽,它能在軸承表面形成防腐保護膜,同時減少機油中的氧化物,使軸承不受腐蝕。4.清凈分散性發動機機油在使用過程中,因受到廢氣、燃氣、高溫和金屬催化作用會生成各種氧化物,它們與金屬磨屑等機械雜質混在一起,在油中形成膠狀沉積物。這些沉積物粘附在活塞、活塞環槽上,形成積炭和漆膜,或沉積下來形成油泥,堵塞油孔,從而使發動機散熱不良、活塞環粘著、供油不暢、潤滑不良,加劇機件磨損以及油耗增大和功率下降等,因此發動機機油應有良好的清凈分散性。所謂清凈分散性,是指能將發動機機油生成的膠狀物、積炭等不溶物懸浮在機油中,使其不易沉積在機件表面,同時能將已沉積在機件上的膠狀物洗下來的性能。發動機機油的清凈分散性通常是通過在油中添加清凈分散劑來提高的。目前,常用的有金屬型清凈分散劑和無灰型清凈分散劑,它們不僅具有良好的清凈分散效果,同時還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5.抗泡沫性發動機機油消除泡沫的性質,叫作發動機機油的抗泡沫性。當發動機機油受到激烈攪動,將空氣混入機油中時就會產生泡沫。泡沫如果不及時消除,會產生氣阻,造成供油不足等故障。因此,要求發動機機油有良好的抗泡沫性,在出現泡沫后能及時消除,以保證正常工作。發動機機油抗泡沫性的評定指標是泡沫性。(二)發動機機油的分類1.國外發動機機油的分類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發動機機油采用API質量分類法和SAE粘度分類法。(1)API質量分類法:根據發動機機油的用途和使用性能的高低,分為汽油發動機機油的S系列,具體有SA、SB、SC、SD、SE、SF、SG、SH、SJ9個等級;柴油發動機機油的C系列,具體有CA、CB、CC、CD、CE、CF4、CG47個等級。(2)SAE粘度分類法:按機油粘度大小,將發動機機油分為0W、5W、10W、15W、20W、25W、20、30、40、50、60共11個等級。2.我國發動機機油的分類我國發動機機油按其使用性能分成若干質量等級,每個質量等級又按機油粘度大小分成若干粘度等級。(1)質量等級。參照美國API(美國石油協會簡稱)質量分類法,國家標準GB/T7631.31995內燃機機油分類規定,汽油發動機機油分為SC、SD、SE、SF、SG、SH6個等級;柴油發動機油分為CC、CD、CD—Ⅱ、CE、CF—45個等級。質量等級越靠后,其使用性能越優良。除上述分類外,國家標準還規定了汽油發動機與柴油發動機上均可通用的機油質量等級,這類機油稱為通用油。如SD/CC級,意思是指該級別機油的質量等級相當于汽油機機油的SD級和柴油機機油的CC級,其具體規格有SD/CC、SE/CC、SF/CD級等。(2)粘度等級。GB/T149061994內燃機油粘度分類確定了發動機油的粘度等級,它是參照美國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簡稱)粘度分類法制定的。我國發動機機油分為0W、5W、10W、15W、20W、25W、20、30、40、50、60共11個粘度等級,等級越往后,適應的氣溫越高,其中帶字母W的代表冬季用油,其余為夏季用油。此外,為增寬機油對季節和氣溫的適應范圍,還規定了冬夏兩季均可使用的多級油。我國目前該等級機油有5W/20、5W/30、5W/40、10W/40、15W/40、20W/40等。3.牌號發動機油的牌號由質量等級和粘度等級兩部分組成。如SC30表示質量等級為SC級、粘度等級為30的汽油發動機機油;SE/CC30表示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上通用的機油,質量等級符合SE級汽油發動機機油和CC級柴油發動機機油,粘度等級為30。(三)發動機機油的選用原則發動機機油的選用,首先根據車輛使用說明書或發動機的工作條件確定發動機機油的質量等級;其次,根據車輛使用地區的氣溫情況選擇合適的發動機機油粘度等級。1.質量等級的選用發動機機油質量等級的選用必須嚴格按照汽車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在無車輛使用說明書的情況下,可根據發動機工作條件的苛刻程度,選用合適質量等級的潤滑油。具體方法參照如下:(1)汽油發動機機油質量等級的選用。汽油發動機工作條件的苛刻程度與發動機進、排氣系統中有無附加裝置及其類型有關。由此,可按附加裝置選用機油質量等級,如裝有PCV裝置的汽車可選用SD級,解放CA1091型汽車和紅旗轎車等就要求使用該級別潤滑油;裝有EGR裝置的汽車可選用SE級潤滑油;裝有廢氣催化轉換裝置的汽車可選用SF級潤滑油;采用電噴燃油系統的汽車要求使用SF級以上的潤滑油,如桑塔納2000型轎車等。(2)柴油發動機油質量等級的選用。柴油發動機工作條件的苛刻程度可用柴油發動機強化系數來表示。強化系數越高,表示潤滑油工作條件越苛刻,要求選用的潤滑油質量等級越高。強化系數小于50的柴油發動機應選用CC級,如黃河JN1171型柴油發動機等;強化系數大于50的柴油發動機應選用CD級以上的潤滑油,如南京依維柯等。2.粘度等級的選用粘度等級的選用是根據車輛使用地區和季節氣溫來選擇的,我國發動機潤滑油粘度等級與適用溫度范圍見表7-1。由于單級油不可能同時滿足低溫及高溫的要求,因此只能根據當地季節氣溫適當選用;而多級油的優越性是它的粘溫性能好、適用溫度范圍寬,特別是在嚴寒地區、短途運輸、低溫起動較多時,其優越性更為明顯,故應盡量選用多級油。表7-1發動機潤滑油粘度等級與適用溫度范圍SAE粘度級別適用氣溫(℃)5W/30–30–3010W/30–25–3015W/30–20–3015W/30–20–40以上20/20W–15–2030–10–3040–5–40以上3.發動機油的選用實例部分汽油車發動機要求選用的機油規格見表7-2,部分柴油車發動機要求選用的機油規格見表7-3。表7-2部分汽油車發動機要求選用的機油規格發動機型機油規格AJRvw標準50000或APISJ級以上,機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ANQVW標準50000或50101,機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ATX/APSAPISF級或APISG級,機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L46WAPISJ級以上,潤滑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K20A7/K24A4/J30A4APISG級以上,潤滑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CA48SF10W/30CA610SD30或SD10W/30IUZFW(LS400)SG或SH,潤滑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M117(BENZ560)SG或SH,潤滑油粘度等級(SAE)標準根據環境溫度選擇表7-3部分柴油車發動機要求選用的機油規格發動機型號機油規格CA6100CC8140.277CDX613CC或CDWD61567/77CD15W/40(四)發動機機油的使用注意事項1.如果不是通用油,則汽油發動機油不能用于柴油發動機上。同樣,柴油發動機油也不能用于汽油發動機上。不同牌號的潤滑油不得混用。2.質量等級較高的潤滑油可替代質量等級較低的潤滑油,反之則不能。3.經常檢查潤滑油的液面高度。檢查時應使發動機處于水平位置,發動機停轉幾分鐘后再進行,機油標尺上的油痕應在max與min之間。4.注意車輛使用地區的氣溫變化,及時換用粘度等級適宜的機油。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潤滑油的粘度應盡可能選擇小些。5.適時(定期或按質)換油。可按車輛使用說明書或該車型規定的換油里程要求換油。6.嚴防水分、雜質等污染潤滑油。(五)潤滑脂潤滑脂是將稠化劑摻入液體潤滑劑中所制成的一種穩定的固體或半固體產品,其中可以加入旨在改善潤滑脂某種特性的添加劑。潤滑脂在常溫下可附著于垂直表面而不流淌,并能在敞開或密封不良的摩擦部位工作,具有其他潤滑劑所不能代替的特點。因此,在汽車的許多部位都使用潤滑脂潤滑。目前,進口汽車和國產新車普遍推薦使用汽車通用鋰基潤滑脂(GB/T5671—1985)。這種潤滑脂具有良好的高低溫適應性,可在-30~120℃的寬闊溫度范圍內使用;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防銹性能,可用于潮濕和與水接觸的摩擦部位;具有良好的安定性和潤滑性,在高速運轉的機械部位使用,不變質、不流失,保證潤滑。它能夠滿足我國從哈爾濱到海南島廣大地區汽車的使用要求,與使用鈣基或復合鈣基潤滑脂比較,可以延長換油期2倍,使潤滑和維護費下降40%以上。活動二潤滑系主要部件的構造與維修一、機油泵的構造與檢修機油泵的作用是把一定量的機油壓力升高,強制性地將機油壓送到發動機各摩擦表面。現代汽車發動機多采用齒輪式機油泵(內嚙合式與外嚙合式2種)和轉子式機油泵。(一)齒輪式機油泵1.外嚙臺齒輪式機油泵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簡稱機油泵)一般主要由主、從動齒輪,驅動軸,泵體及側板等主要零件構成,其工作原理如圖7-4所示.圖7-4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機油泵殼體內裝有一對主從動齒輪。主動齒輪由凸輪軸上的斜齒輪或曲軸前端齒輪驅動,兩齒輪與殼休內壁之間的間隙很小。發動機工作時,齒輪按圖中所示箭頭方向旋轉,進油腔內輪齒向脫離嚙合方向高速運動而產生一定的真空度,潤滑油便從進油口被吸人并充滿進油腔。齒輪旋轉時,把齒間所存的潤滑油帶到出油腔內。由于出油腔一側輪齒進入嚙合,潤滑油處于被壓狀態,油壓升高,潤滑油使經出油口被不斷地壓出。機油泵工作時,一部分潤滑油將隨齒輪的轉動被封閉在嚙合齒的間隙中,產生很高的壓力作用在主、從動軸上,這不僅增加了功率消耗,更主要的是加劇了軸與孔間的磨損。為此,在泵蓋上對應嚙合齒隙處銑出一條卸壓槽與出油腔相連,以降低潤滑油壓力。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由于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工作可靠,應用廣泛。2.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在一些汽車發動機上采用了圖7-5所示的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這種機油泵的機體內腔裝有內齒圈,小齒輪的中心線與內齒圈的中心線不同心,嚙合后留有一牙形空腔,在該空腔處設置有一個月牙形塊,將內、外齒分開。小齒輪為主動齒輪,工作時,潤滑油從進油口吸入兩齒輪輪齒之間,小齒輪各齒之間帶入的潤滑油被推向出油口,并隨著內、外齒間嚙合間隙的逐漸減小,使潤滑油加壓流入油道。若出油口處機油壓力超出正常范圍,限壓閥開啟,部分機油經此閥門泄入油底殼以減小出油壓力。圖7-5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3.齒輪式機油泵的檢修機油泵在工作中,潤滑良好,受力均勻,在一個大修周期內,如果是正常工作,磨損是很微小的。因此,在發動機大修時,機油泵在未拆之前應先在試驗臺上檢測其壓力和流量。如果壓力和流量都符合規定值,且轉動中無任何機械摩擦聲,各處螺栓緊固都很正常,則不必拆修而繼續使用。否則,不必要的拆裝會使零件裝配不合適而發生早期磨損而降低油壓。經試驗,機油泵的供油壓力和供油量不足,轉動中有不正常的響聲,軸與齒輪晃動過大等則必須拆檢修理或予以更換。(1)機油泵的檢驗影響機油泵壓力和流量的主要部位是端面間隙、嚙合間隙、齒頂間隙、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及限壓閥的密封性能等。①限壓閥的檢查潤滑系的限壓閥有的設置在機油泵上,有的設置在濾清器上。設置在機油泵上的限壓閥,其密封性和開啟壓力應在機油泵試驗臺上檢驗。密封良好的限壓閥在低于開啟壓力時不應有漏油現象。設置在濾清器上的限壓閥,其密封性能和開啟壓力應在發動機上進行檢測。若發動機各配合副的間隙符合要求,機油泵技術狀況良好,發動機壓力偏低時,則多為限壓閥密封性差。當機油壓力在規定值時,將限壓閥調整螺塞退出一定量,機油壓力降低,將限壓閥調整螺塞放入原來位置,壓力上升到規定值,則說明限壓閥密封性良好。做法是擰開限壓閥,檢查柱塞及彈簧是否良好,是否清潔。在柱塞上涂上一層機油,柱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應順利地落入孔內,如圖7-6所示。②齒輪齒頂與殼體間隙的檢查。兩嚙合的齒輪裝在殼體內,用塞尺測量齒頂與殼體所形成的間隙,間隙應為0.05~0.15mm,如圖7-7所示。圖7-6限壓閥的檢查

圖7-7兩齒輪嚙合間隙的檢查③齒輪軸向間隙的檢查。檢查時,用尺橫在殼體端面上,用塞尺多次、多部位地塞進齒輪端面與尺的間隙進行測量,取最大值,其最大間隙應不超過0.15mm,如圖7-8所示。④兩齒輪嚙合間隙的檢查,如圖7-9所示。間隙應為0.05~0.20mm,所有齒側間隙的差應不超過0.10mm。圖7-8齒輪軸向間隙的檢查圖7-9齒輪齒頂與殼體間隙的檢查表7-4機油泵各部間隙的使用極限(mm)結構類型使用極限泵體間隙嚙合間隙端面間隙泵軸間隙外齒輪式0.200.250.150.15內齒輪式0.200.200.200.15⑤泵軸與軸套間隙的檢查泵軸與軸套磨損,配合間隙增大后,會使機油泵泵油量減少,并使泵油壓力降低。嚴重時會造成齒項刮磨泵體內表面。檢查軸套與軸的間隙,可用外徑卡尺與內徑百分表分別測量軸和軸套的直徑,也可用感覺檢驗法:一般機油泵的泵軸能順利裝入軸套內,轉動時無阻力感且徑向無間隙感為合適。(二)轉子式機油泵1.轉子式機油泵結構轉子式機油泵一般由泵體、主動軸、內轉子、外轉子、泵蓋、限壓閥等組成。圖7-10轉子泵2.轉子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如圖7-11所示,發動機潤滑系轉子式機油泵的內轉子與泵殼偏心安裝,由主動軸驅動。外轉子與內轉子的輪齒嚙合,外轉子在油泵殼體內可自由轉動,由于內、外轉子齒數不同、轉速不等。由于在結構設計上保證了內、外轉子在任何位置各齒之間總有接觸點,且內、外轉子的轉速不同和內轉子的偏心,使內、外轉子之間工作腔的容積大小總在發生變化,便產生了吸油和送油作用。與齒輪式機油泵相似,在轉子式機油泵上也裝有限壓閥,以保證穩定的送油壓力。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流量大,且供油均勻,使其應用日趨廣泛。圖7-11轉子式機油泵工作原理對于轉子式機油泵的檢查項目和檢查方法與齒輪式機油泵基本相同。3.轉子式機油泵的檢修只要潤滑系統維護良好,機油泵的耗損速率遠小于其他總成。因此,將其送檢修之前,可以先運用經驗法檢查機油泵主動軸與承孔的配合間隙以及軸向間隙,簡易試驗機油泵的泵油能力。機油泵泵油能力簡易試驗如圖7-12所示。圖7-12機油泵簡易試驗泵油能力將集濾器浸入清潔的機油中,按機油泵的工作轉向,用手轉動機油泵主動軸,機油應從出油口流出。用手指堵緊出油口,繼續轉動機油泵,手指應有壓力感,同時可感到主動軸的轉動阻力明顯增大,甚至轉不動或機油被壓出。徑向和軸向推拉、晃動主動軸時,應感到有間隙但不松曠。通過經驗法檢查,可判斷是否應更換機油泵或拆檢修理。一般,機油泵的主動軸與承孔的配合間隙為0.03~0.08mm,使用極限為0.16mm。機油泵主動軸的軸向間隙為0.03~0.08mm,使用極限為0.12mm。機油泵蓋平面的平面度誤差要求不大于0.05mm。而轉子式機油泵的零件一般配合間隙值為:轉子頂間隙<0.15mm,極限值為0.25mm;轉子與泵體間隙為0.10~0.16mm,極限值為0.30mm;端面間隙為0.03~0.09mm,極限值為0.30mm。測量轉子式機油泵間隙如圖7-13所示。圖7-13測量轉子式機油泵間隙機油泵主動軸與承孔磨損可通過電鍍軸頸、更換承孔襯套或鑲套修理。機油泵齒輪或轉子與泵蓋的端面間隙對泵油量及泵油壓力影響較大。端面間隙磨損超標,可通過研磨泵體、泵蓋的結合面修理。二、機油濾清器構造與檢修機油在流到摩擦表面之前,所經過的濾清器濾芯愈細密,過濾次數愈多,機油流動受到的阻力愈大。為此,在潤滑系中一般裝有幾個不同過濾能力的濾清器,如集濾器、粗濾器和細濾器等,分別并聯和串聯在油道中。這樣,既能使機油得到較好的過濾,又不至于造成很大的流動阻力。濾清器可以分為全流式和分流式兩類,以前只使用分流式,目前多使用全流式。在全流式濾清系統中,所有機油在進入發動機前都必須先經過機油濾清器,如果雜質堵塞了機油濾清器,則機油濾清器前的機油壓力升高,從而導致機油壓力調節閥打開。分流式濾清系統大約90%的機油被直接泵入發動機,僅約10%的機油被送到機油濾清器過濾。如果機油濾清器堵塞,則無機油被過濾,而機油仍會被加壓并送入發動機。一般的轎車采用全流式濾清系統。某些柴油機是將分流式濾清系統與全流式濾清系統合并使用的。其中一個為全流式濾情器作粗濾器用,另一個分流式濾清器為細濾器,粗濾器用來過濾潤滑油中直徑在0.05~0.10mm,以上的較大粒度的雜質,細濾器則濾除直徑為0.001mm以上的細小雜質。粗濾器過濾的潤滑油進入主油通,經過細濾器的潤滑油則直接返回油底殼。下面主要介紹全流式濾清系統。(一)集濾器1.作用集濾器采用濾網式結構.其濾清能力較差,但對機油的流動阻力很小,機油集濾器安裝在機油泵進油口的前端,以防止較大的機械雜質進入機油泵。2.結構與工作原理集濾器分為浮式集濾器和固定式集濾器2種。浮式集濾器的構造如圖7-14所示,它由浮子、濾網、罩及焊在浮子上的吸油管組成。浮子是空心的,以便浮在油面上。固定管連通機油泵,安裝后固定不動,吸油管浮子能自動地隨油面升降。浮子下面裝有金屬絲制成的濾網。濾網有彈性,中央有環口,平時依靠濾網本身的彈性,使環口緊壓在罩上。罩邊緣有缺口,與浮子裝合后便形成狹縫。當發動機工作時,機油從罩與浮子之間的狹縫吸入,經濾網濾去粗大的雜質后,通過油管進入機油泵。當濾網堵塞時,濾網上方的真空度增大,濾網便上升而環口離開罩,此時機油不經濾網而直接從環口進入吸油管內,以保證機油的供給不致中斷。浮式集濾器能吸入油面上較清潔的機油,但油面上泡沫也易被吸入,使機油壓力降低,故潤滑欠可靠,因此目前也不多使用。固定式集濾器裝在油面下面,吸入的機油清潔度稍遜于浮式,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潤滑可靠,結構簡單,故基本取代了浮式集濾器。解放牌CA1090型汽車、東風EQ1090E型汽車、依維柯輕型車以及奧迪100型轎車的發動機都采用了固定式集濾器。圖7-14浮式集濾器3.機油集濾器的檢修機油集濾器的主要損傷是濾網堵塞。若濾網輕微堵塞,機油不經過過濾直接通過中心孔進入油管,會加速機油泵和濾清器的損壞;濾網若嚴重堵塞,會造成供油不足甚至不供油。維修時應注意檢查集濾器的狀況,如有堵塞應徹底清洗。中間沒有圓孔的濾網,在使用中要保證濾網有足夠大的機油流通面積。(二)粗濾器1.作用粗濾器用以濾去機油中粒度較大(直徑為0.05~0.10mm以上)的雜質。它對機油的流動阻力較小,故可串聯于機油泵與主油道中間,屬于全流式濾清器。2.結構與工作原理目前所用的粗濾器中,有金屬濾網式、紙質濾芯式和鋸末濾芯式等幾種。但主要使用的是紙質濾芯式的。粗濾器殼體由鑄鐵上蓋和鈑料壓制的外殼組成。濾芯用經過樹脂處理的微孔濾紙制成。濾芯的兩端由環形密封圈密封。機油從上蓋上的下孔(進油孔)流入,通過濾芯過濾后,經蓋上的上油孔(出油孔)流入主油道。當濾芯被污垢堵塞,其內外壓差達到0.15~0.17Mpa時,旁通閥的球閥被頂開,大部分機油將不經濾芯過濾,直接進入主油道,以保證主油道所需的機油量。圖7-15紙質濾芯式機油粗濾器圖7-16所示為紙質濾芯的構造。芯筒是濾芯的骨架,用薄鐵皮制成,其上加工出許多圓孔。微孔濾紙一般折疊成折扇形如圖7-16(a)和波紋形如圖7-16(b),以保證在最小體積內有最大的過濾面積,并提高濾芯剛度。濾芯用塑膠與上、下端蓋粘合在一起。微孔濾紙經過酚醛樹脂處理,具有較高的強度、抗腐蝕能力和抗水濕性能。因此,紙質粗濾器具有質量小、體積小、結構簡單、過濾阻力小、效果好、成本低和維護方便等優點,目前在國內外得到日益廣泛地應用。部分汽車在其濾芯采用了新型酚醛樹脂為粘結劑的鋸末濾芯,外殼上裝有濾芯更換指示器,它兼起安全閥(旁通閥)作用。當濾芯阻力增大,油壓達0.1Mpa時,指示器的兩觸點接通,裝在駕駛室內的燈點亮,表明粗濾器應進行維護。在冷起動發動機時,由于機油粘度大,通過濾芯的阻力增大,致使該閥自動開啟,保證及時向主油道供油,此時燈也點亮,待機油變熱后,通過濾芯阻力減小,指示燈才熄滅,表明粗濾器工作正常,不需要維護或更換濾芯。圖7-16紙質濾芯的結構3.粗濾器的修理濾清器外殼有裂紋或砂眼時,大修時可用焊修法焊補。與密封圈接觸的端面受損,更換新密封圈也不能解決泄漏問題時,可對損傷的端面進行研磨。缺口較大時,可對缺口進行焊補,然后銼削加工,最后進行研磨。濾清器的密封圈是易損件,一般在更換濾芯時應一同更換。如果需要繼續使用舊密封圈時,必須進行認真檢查。否則,容易因密封圈性能變差而使濾清器濾清效果變差,甚至會失去密封作用。機油粗濾器清潔操作工藝(1)擰掉拉桿上的蓋型螺母,取下鋁質墊片和外殼,從外殼中取出濾芯和壓緊彈簧(取外殼時注意濾芯與底座之間的“O”形密封圈不要丟失);(2)清洗外殼、底座和濾芯,疏通油道和油孔;(3)檢查各橡膠密封圈,若有老化、發硬、開裂等損壞要更換;(4)向外殼內灌入一定數量機油后,按分解的相反順序裝復機油濾清器。(三)細濾器細濾器用以清除直徑在0.001mm以上的細小雜質。由于這種濾清器對機油的流動阻力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即與主油道并聯,只有少量機油通過細濾器。因此,細濾器屬于分流式濾清器。細濾器按清除雜質的方法來分,可分為過濾式機油細濾器和離心式機油細濾器2種。過濾式細濾器存在過濾能力與通過能力的矛盾。為此,目前不少車用發動機都采用了離心式機油細濾器。目前,國產汽車發動機多選用按國家標準設計生產的系列化離心式細濾器。下面以解放CA6102型發動機采用的FL100型離心式機油細濾器為例予以介紹。1.FL100型離心式機油細濾器結構FL100型離心式機油細濾器構造分解圖如圖7-17所示,它由底座、轉子體、外罩等部分組成。底座上設有低壓限制閥。帶中心孔的轉子軸裝在底座上,并用止推片予以鎖緊。轉子體通過上、下2個轉子襯套套在轉子軸上,可以自由轉動,并由上、下2個彈簧擋圈作軸向定位,下端裝有2個按中心對稱水平安裝的噴嘴。導流罩套裝在轉子上,緊固螺母將轉子罩與轉子體緊固在一起,形成一個空腔,通過導流罩、轉子體及轉子軸上對應的徑向油孔與轉子軸中心孔相通。整個轉子用外罩蓋住,并通過蓋形螺母和墊片將其固定在底座上。圖7-17FL100型離心式機油細濾器構造分解圖2.工作原理FL100型離心式機油細濾器的工作原理:帶有雜質的潤滑油流至細濾器進油口處,當進油口壓力不足147KPa時,進油限制閥關閉,潤滑油不能進入細濾器而全部供給主油道,以保證發動機的可靠潤滑;當進油口壓力達到147~196KPa時,閥門打開,潤滑油由轉子軸中心孔向上經轉子軸、轉子體、導流罩上對應的油孔流入轉子罩內腔后,又經導流罩導流從兩噴嘴噴出。高壓潤滑油從噴嘴噴出時產生的噴注推力,驅使轉子體連同體內潤滑油高速旋轉(進油壓力為294KPa時,轉子轉速可達5500r/min),形成強大的離心力,使潤滑油中的機械雜質和膠質不斷被分離沉積在轉子罩的內壁上,潔凈的潤滑油不斷從噴嘴噴出,并經出油口流回油底殼。轉子體上的噴嘴,又是機油限量孔,由它限制了通過細濾器的出油量。離心式機油細濾器對金屬屑和砂粒膠質有良好的過濾效果,通過能力好,不需更換濾芯,只需定期清洗即可。但它對膠質過濾效果差且裝配精度要求較高,所以使用與維護時應注意不要直接碰撞、敲擊,以免機件變形而使轉子停止轉動,失去過濾能力。使用中判別轉子旋轉是否正常的方法:當發動機熄火后,由于慣性作用仍應有輕微的“嗡嗡”轉動聲,否則,應予以檢修。3.離心式細濾器的維護與檢修在發動機每工作200小時后,應進行拆洗。清洗時,先把濾清器的外部擦干凈,拆去罩殼,取出轉子。拆下轉子體后,將所拆零件浸在柴油或煤油中,用木片或毛刷清除轉子內的污物。兩個噴嘴如果沒有必要清洗時,不要隨意拆卸;確隊噴嘴磨損時可以換新。離心式機油細濾器清潔操作工藝;(1)擰下螺母,取下墊圈;(2)用橡皮錘輕敲外罩,取下外罩及密封墊;(3)取下彈簧墊圈,拆下緊固螺母,取下密封墊;(4)用橡皮錘輕敲轉子罩,取下轉子罩、導流罩及密封墊;(5)拆下彈簧擋圈,取下軸承及轉子體;(6)用竹片、木條或塑料刮除轉子罩內壁上的沉積物;(7)清潔轉子罩、導流罩及轉子體;疏通噴孔,但不可用鐵絲疏通;(8)擰下螺塞,取下墊圈、彈簧、柱塞閥,清洗油道及轉子軸等;(9)裝配轉子總成時,必須將轉子罩和轉子座的箭頭標記對準,如圖7-18所示。否則會影響轉子總成的平衡;圖7-18對準轉子裝配標記(10)轉子罩上的鎖緊螺母不能擰得過緊,以防使鋁合金轉子變形。(11)在裝配壓緊彈簧下面的止推片時,應將磨光面對著轉子,不能裝反或漏裝,否則,將會阻礙轉子的旋轉。離心式細濾器的轉速對于濾清效果影響較大。經維護后的離心式濾清器,工作是否可靠,可用轉子慣性旋轉時間的長短來判斷。當發動機工作溫度為65~75℃.機油壓力為200Kpa~300KPa時將發動機熄火,正常工作的細濾器轉子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繼續旋轉,并發出清晰連續的‘嗡嗡”聲,響聲由大到小,最后消失,響聲持續時間應大于1min若時間不到1min時,須重新拆檢維護,必要時更換新件。4.離心式細濾器的修理離心式濾清器的轉子體組合件與襯套磨損,配合間隙增大。當間隙達到0.02mm時,可以用鉸刀鉸削襯套孔,要求圓度及圓柱度不大于0.01mm,兩孔同軸度不大于0.01mm,然后換用加大的軸配合使用,或配制新的襯套配合原軸使用。三、機油散熱器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強化發動機上,由于熱負荷大,必須裝設機油冷卻器。機油冷卻器布置在潤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與散熱器相同。

發動機機油冷卻器分為風冷式和水冷式兩類。風冷式機油冷卻器很像一個小型散熱器,利用汽車行駛時的迎面風對機油進行冷卻。這種機油冷卻器散熱能力大,多用于賽車及熱負荷大的增壓汽車上。但是風冷式機油冷卻器在發動機起動后需要很長的暖機時間才能使機油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所以普通轎車上很少采用。

水冷式機油冷卻器外形尺寸小,布置方便,且不會使機油冷卻過度,機油溫度穩定,因而在轎車上應用較廣。圖7-19機油冷卻器機油散熱器常見的損傷是油管接頭漏油、散熱管破裂等。油管接頭漏油時,應仔細檢查油管接頭墊片,并更換新的墊片進行試驗。一般的接頭漏油,均可通過更換墊片解決,但更換新的平整無損的墊片后仍漏油,則可能是散熱器上的油管接頭螺栓平臺不平或有劃痕,此時可用銼刀、刮刀或砂布等工具仔細修平,然后更換新墊片。散熱管破裂漏油時,可以焊補修復。四、安全閥和旁通閥由于機油泵泵送的油量要比發動機需要量高得多,以保證極端情況下和高速下的潤滑需要,所以泵油量是與發動機轉速成正比的,高速運轉時,機油泵壓力和流量都要增高。為了防止機油泵壓力增加過高,在機油濾清器前設置一個與機油泵并聯的安全閥(亦稱限壓閥)。它是與機油濾清器并聯。當濾清器堵塞時,能使濾清器短路,以保證機油供油不致中斷。安全閥有一個受彈簧作用的鋼球或彈簧作用的柱塞,當壓力達到規定值時,鋼球或柱塞就壓縮彈簧使出油孔打開,過量的機油就可流回油底殼.以防止形成過大的壓力,維持機油壓力的穩定。旁通閥的結構和安全閥基本相同,它是與機油濾清器并聯的。當濾清器堵塞時,能使濾清器短路,以保證機油供油不致中斷。安全閥和旁通閥打開的壓力都是在出廠時調整好的。有些發動機在濾清器處還設有止回閥,當發動機停機后,止回閥可關閉進油口,防止機油倒流回去,使機油充滿機油濾清器,下次起動發動機時,能很快建立油壓。五、報警系統

裝有兩個報警開關:低壓油壓開關和高壓油壓開關,均裝在機油濾清器支架上。發動機在機油溫度為353K,轉速為800r/min時,機油壓力大于或等于0.03Mpa;在200r/min時,機油壓力大于或等于0.20Mpa。打開點火開關,儀表板上的機油壓力警告燈開始閃爍。發動機起動后,當機油壓力大于0.30Mpa時,限壓閥打開,警報燈熄滅;發動機低速運轉時,機油壓力低于0.30Mpa,則低壓油壓開關觸點閉合,機油壓力警告燈閃爍。當發動機轉速超過2150r/min時,機油壓力未達到0.18Mpa,高壓油壓開關的觸點斷開,機油壓力警告燈閃爍,報警蜂鳴器也同時報警。發動機在機油溫度達353K,轉速為800r/min時,機油壓力大于或等于0.30Mpa;在2000r/min時,機油壓力大于或等于0.20Mpa。六、機油標尺機油標尺用來檢查油底殼中機油的存量。它是一根標尺,插在氣缸體油平面檢查孔內。標尺的一端刻有2∕4、4∕4(或有時,一定要使用正確“min”與“max”)的刻線,機油的液面應處于2∕4與4∕4之間,或有的處于“min”與“max”之間。油面太低,影響潤滑效果,甚至引起燒瓦、抱軸等機械事故,應及時補充;油面過高,將造成發動機運轉時,運轉阻力增加,機油激濺加劇,引起發動機燒機油、燃燒室積炭等嚴重后果。發動機油液面應定期進行檢查,檢查時汽車應停于水平路面上,發動機熄火后數分鐘,讓機油全部流回油底殼。然后,拉出油尺,用干凈的布揩凈后重新插入,再拉出油尺觀察液面應在“min”與“max”之間。七、曲軸箱通風1.曲軸箱通風的作用在發動機工作時,總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氣和廢氣經活塞環竄到曲軸箱內,竄到曲軸箱內的汽油蒸氣凝結后將使機油變稀,性能變壞。廢氣內含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硫,水蒸氣凝結在機油中形成泡沫,破壞機油供給,這種現象在冬季尤為嚴重;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遇到空氣中的氧生成硫酸,這些酸性物質的出現不僅使機油變質,而且也會使零件受到腐蝕。由于可燃混合氣和廢氣竄到曲軸箱內,曲軸箱內的壓力將增大,機油會從曲軸油封、曲軸箱襯墊等處滲出而流失。流失到大氣中的機油蒸氣會加大發動機對大氣的污染。發動機裝有曲軸箱通風裝置就可以避免或減輕上述現象,因此,發動機曲軸箱通風裝置的作用是:(1)回收竄氣中的可燃混合氣;(2)防止機油變質;(3)防止曲軸油封、曲軸箱襯墊滲漏,防止各種油蒸氣污染大氣;(4)用油氣分離器分離并回收竄氣中夾帶的機油油霧。2.曲軸箱的通風方式曲軸箱通風裝置可分為強制式和自然通風式。(1)自然通風方式。柴油機曲軸箱一般采用自然通風方式。它是利用一根出氣管接通曲軸箱,出氣管的一端制成斜切口,切口背向汽車行駛方向。由于汽車行駛和冷卻系風扇所鼓起的氣流,使曲軸箱出氣管口處形成一定的負壓,產生吸力,從而使曲軸箱的氣體抽出,并直接導入大氣中。新鮮空氣則從空氣濾清器經加機油管進入,以形成對流。(2)強制通風方式。為大多數汽油機所采用。它是依靠氣缸的吸力,將曲軸箱內的氣體經出氣管、空氣濾清器等強制吸入氣缸內參與燃燒。新鮮空氣經空氣濾清器進入曲軸箱。發動機工作時,在進氣管的抽吸下,曲軸箱內的氣體經挺柱室、氣門推桿與缸體之間的間隙,吸入PCV閥排氣管。經進氣管送入氣缸燒掉,外界的空氣經PCV濾清器進入曲軸箱內。圖7-20發動機曲軸通風系統3.曲軸箱通風的檢查與維修(1)檢查管路情況①拆下曲軸箱通風裝置的出氣軟管和回流軟管,拆下有關部件(呼吸器、或單向閥、或油氣分離器)。②檢查管路有無壓扁、壞、漏等情況,然后清洗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凈。③按拆卸時相反的順序裝回。(2)檢查單向閥情況在裝有單向閥式的強制曲軸箱通風裝置,要重點檢查單向閥。如果單向閥粘著而一直打開或阻塞,就不能保證曲軸箱的正常通風。當閥粘住阻塞后時,發動機大負荷通風不足,箱內的油氣將竄入大氣,污染環境;當閥門一直打開時,就會使發動機的機油消耗量過大。①檢查閥的真空情況在發動機上擰下單向閥,然后接好通風軟管,怠速運轉發動機,把手指放在單向閥的開口端,這時手指應有真空感,若抬起手指,閥口應有“啪、啪”的吸力響聲。如果手指沒有真空感或沒有響聲,應用清洗溶液清洗單向閥和通風軟管再檢查,如仍不行應更換。②檢查閥的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