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題探究材料_第1頁
《三國演義》主題探究材料_第2頁
《三國演義》主題探究材料_第3頁
《三國演義》主題探究材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國演義》主題探究材料一、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巧妙結合《三國演義》描寫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黃巾軍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機割據,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戰后,三國鼎立成型,最后統一于晉。其中對于戰爭的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的斗爭,以及各政治勢力之間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筆墨。當然,《三國演義》不是正史,所謂“七分寫實,三分虛構”并非妄說,但是它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了正史。人們對三國時代的認知,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而不是正史《三國志》。例如小說敘述關羽溫酒斬華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實上斬華雄的并非關公,而是孫堅。又如諸葛亮借東風之事,正史并沒有相關的記載,不過是小說的虛構而已。《三國演義》在依據正史、博采傳說的基礎上加以創造,虛實結合,巧妙構思,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全書主干、框架是史實,而具體情節與人物性格多有虛構,例如三顧茅廬,《三國志·諸葛亮傳》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作者忠于“三顧”的史實,但其具體情節,則完全是根據傳說虛構而成的。清人章學誠說《三國演義》“七實三虛”,這個比例不一定恰當,關鍵是作者將虛與實結合得十分巧妙,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虛為實,人們寧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無。《三國演義》用“依史以演義”(李漁《三國志演義序》)的獨特的文學樣式,描寫了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的近百年歷史。“依史”,就是“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對歷史的事實有所認同,也有所選擇,有所加工;“演義”,則滲透著作者主觀的價值判斷,用一種自認為理想的“義”,涇渭分明地去褒貶人物,重塑歷史,評價是非。統觀全書,作者顯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觀念為核心,同時也糅合著千百年來廣大民眾的心理,表現了對導致天下大亂的昏君賊臣的痛恨,對于創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這也就是《三國演義》的主旨。(選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主題對這部小說的主題,專家學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學生用書基本上持“擁劉反曹”說。《三國演義》把蜀國的劉備、諸葛亮、關羽等君臣作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觀念的化身,是仁君、賢相、良將的典范,而把魏國的曹操等作為奸邪權詐、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孫吳方面只是陪襯而已,因而具有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在歷史上,曹、劉孰為正統的問題,從來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統的史學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鑒綱目》起,一般都奉蜀國為正統,以魏、吳為僭國。至于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從來就有尊劉貶曹的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劉備是“帝室胄裔”,多少有點兒正統的血緣關系;二是劉備向來以“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著稱,容易被接受。特別是在宋元以來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人心思漢”,正是當時漢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將這位既是“漢室宗親”,又能“仁德及人”的劉備樹為仁君,奉為正統,是最能迎合大眾的接受心理,符合廣大民眾的善良愿望的。三、建國以來《三國演義》研究情況綜述在這個問題上,主要有五種觀點。1.“正統”說。持這種觀點的人歷來很多。他們認為,所謂“尊劉抑曹”乃是正統思想的具體化,而這正是《三國演義》主題思想的中心。作者不僅從劉漢正統的觀點出發,百般暴露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偽,同情漢獻帝的傀儡處境,盡情地歌頌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謀殺曹操恢復后漢正統的行動,而且,以蜀漢為正統,熱情地頌揚了標榜恢復漢室的英雄們──劉、關、張和諸葛亮的業績。有的同志還指出,《三國演義》中的正統思想有三個來源:一是三國歷史本身原有的正統思想。在東漢末年軍閥彼此混戰,魏、蜀、吳三國尚未出現的時期,名義上還是“漢家天下”,大多數軍閥表面上也都承認皇室的合法性。劉備自然要抓住正統思想作武器,打起“興復漢室”的旗號來反對曹操。到了三國割據已經形成之后,蜀漢仍然以正統自居,也是很自然的事。二是封建主義歷史觀的影響。《三國演義》取材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記述三國史實的著作。由于正統思想是封建主義歷史觀的一部分,封建社會里的任何一部歷史著作都不能不擁護正統思想。從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到朱熹的《通鑒綱目》都是以蜀漢為正統,因此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就接受了這種影響。三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繼承了宋元以來有關三國故事的話本和雜劇從現實生活中提取出來的正統思想。它表現了漢族廣大人民在異族的入侵和壓迫下渴望光復故國,因而把劉備政權當做漢族政權的象征來擁護的感情。這是《三國演義》取材的另一個重要來源。2.“‘擁劉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說。持這種觀點的人也很多。他們也認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是“尊劉抑曹”,或者叫做“擁劉反曹”,但不同意說羅貫中是從封建正統觀念出發來寫作的。他們認為,羅貫中是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時代背景下,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歷史條件下,站在當時思想水平的高度,從浩瀚紛繁的三國歷史題材中,提煉出“擁劉反曹”的主題。這個主題,表達了人民中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愿望,寄托了人民的愛和理想。同時,羅貫中是一位獻身于通俗文學的藝術大師,接受了唐、宋、元以來流傳于民間的“擁劉反曹”歷史故事的影響。他在歷代群眾創作的基礎上,參考各種正史、野史、傳說、佚聞,塑造了人民喜愛的栩栩如生的傳奇英雄的典型,刻畫了人民憎惡的反面人物形象。所以,《三國演義》“擁劉反曹”主題的形成,既有它的現實基礎和時代需要,又是植根于人民群眾創作的肥沃土壤之中。3.“忠義”說。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持這種觀點的人從作品所反映的倫理思想來認識作品的主題,認為《三國演義》主要是以忠義思想來臧否褒貶人物的。作者精心刻畫的人物,如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等,都以“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為畢生宗旨,都是忠義的典型,而作者竭力鞭撻的董卓、曹操等則是不忠不義的典型。因此,可以說《三國演義》是謳歌忠義觀念和忠義英雄的史詩。4.“反映三國興亡”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是,通過對東漢末年統治階級內部錯綜復雜的矛盾(士族和非士族人士與宦官外戚之間的矛盾,中小士族和非士族人士與大士族之間的矛盾,軍閥與軍閥之間的矛盾等等)的描寫,特別是通過對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的描寫,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的階級本質和殘殺壓迫人民的罪行,是一部形象的三國興亡史。5.“謳歌封建賢才”說。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演義》的真正主角,也是對人民群眾影響最大的人物。他的胸襟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