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tructureand
CharactersofRNA
&
RNAmetabolism
1.RNA分子在糖基上比DNA分子多一個-OH基,位于2’位。RNA分子遇堿極易降解,而DNA則不。2.RNA分子一般為單鏈分子,因此容易形成自由能為最小的獨特的二級結構,其雙鏈部分符合Watson-Click雙螺旋模型。3.正因為獨特的二級結構和多余的2’羥基的存在,一些RNA分子具有自我切斷、自我連接,或切斷其他核酸分子、連接其他核酸分子的活性,第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分子被認為是RNA分子。RNA分子4.RNA分子可以通過由蛋白質酶催化的反應轉化為DNA分子(Ribonucleotidediphosphatereductase)。5.RNA分子在細胞中同時扮演著信息的媒介作用和執行者的作用,mRNA為前者,rRNA、tRNA和snRNA為后者。因此很自然的認為生命的早期可以稱為RNAworld。6.RNA比DNA分子更容易受到修飾,均有其用途(作用),如mRNA的5’帽子能啟動蛋白質的翻譯,tRNA上的修飾可以增加tRNA的壽命。7.真核基因擁有令人吃驚的特點,順序中插入了很多不編碼氨基酸的序列(Introveningsequence,或叫內含子),這些序列得到轉錄后在mRNA成熟之前被除去。RNA分子RNA的功能1.遺傳密碼的中間擔體(mRNA)2.mRNA剪接等加工的活性成份(snRNA)3.核糖體的骨架結構及與mRNA的識別(rRNA)4.活化氨基酸的擔體(tRNA)*5.酶的活性成份*6.病毒基因組的擔體細胞中的RNA(AlmeidaandAllshire2005)post-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miRNA&siRNAF.Crick’s中心法則DNAProteinRNAReplicationReplicationTranscriptionTranslationReverseTranscriptionRNAmetabolismPartIFrom
DNA
to
RNA
(Transcription)PartIIFromRNA
toDNA(Reversetranscription)PartIIIFromRNAtoRNA
(RNAreplication)PartIFromDNAtoRNA2.RNA的轉錄后的加工1.RNA轉錄RNA轉錄依賴DNA的RNA聚合酶原核生物轉錄過程真核生物轉錄過程RNAtranscriptionRNA的合成稱為轉錄(transcription),是以DNA為模板由RNA聚合酶催化的反應。
NTP
RNA聚合酶
RNA+PPi
特點:1)不對稱,只一條鏈為模板進行轉錄;
2)不需要引物;
3)RNA的延伸方向為5’→3’,反應是可逆的。RNAtranscription1.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過程;2.都需依賴DNA的聚合酶;
3.模板均為DNA;4.延長機理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鍵;5.方向均為5′→3′;6.都遵從堿基配對規律—但轉錄忠實性要低于DNA復制;7.轉錄與復制都受到嚴格的調控。轉錄與復制的相似點復制轉錄模板DNA雙鏈DNA的一條鏈原料dNTP(N=A、G、C、T)NTP(N=A、G、C、U)引物需要不需要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產物DNARNA配對A-T、G-CA-U、T-A、G-C進程可一段一段復制中途不停止轉錄與復制的不同點Definitionoftemplatestrand有義鏈:與mRNA序列相仿的DNA序列無義鏈:也稱為模板鏈,與mRNA序列互補“+”鏈&“-”鏈對于單鏈DNA來說,如可以直接轉錄為“-”鏈;如需復制出另一條鏈,以第二條鏈為模板轉錄,則為“+”鏈
以DNA為模板;不對稱轉錄底物三磷酸核苷;遵循堿基配對
5’→3’連續合成;需Mg2+或Mn2+離子不需引物DNAdependentRNApolymerase大腸桿菌中的RNA聚合酶轉錄RNAE.Coli的RNApol由多亞基組成:α2ββ’ωσ稱為全酶(holoenzyme)核心酶由α2ββ’ω組成,負責轉錄延伸。σ因子對于轉錄的正確起始是必需的,能夠提高聚合酶全酶識別啟動子序列的特異性37℃,合成速度30~50核苷酸/秒,需要Mg2+激活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
亞基編碼基因分子量亞基數目功能αrpoA36kD2核心酶組裝,啟動子識別βrpoB150kD1與β’共同形成催化中心,負責轉錄的起始和延伸β’rpoC155kD1結合兩個Zn2+,參與催化功能σrpoD70kD1可極大地提高全酶對啟動子區DNA序列識別的特異性(107)Structure&functionofEcoliRNApolymerase啟動子識別,有多種類型,延伸時脫落功能未知酶活性中心由這兩個亞基形成與調控序列結合不同亞基可以辨別不同的啟動子,具有調控不同基因轉錄起始的作用,以適應環境變化及生物生長發育不同階段的需求。利福霉素結合到β亞基導致酶失活,放線菌素D插入到雙鏈DNA而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動
其他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在結構、組成、功能上均與E.coli相似。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都受一類抗結核藥利福平或利福霉素的特異性抑制。這類藥物能與RNA聚合酶的亞基特異結合,從而影響酶的活性。種類分布轉錄的基因對α-鵝膏蕈堿的敏感性Ⅰ核仁rRNA基因不敏感Ⅱ核質所有編碼基因和一些snRNA基因低濃度敏感Ⅲ核質tRNA,5srRNA,U6snRNA基因及一些小分子RNA高濃度敏感線粒體、葉綠體RNA聚合酶活性不受α-鵝膏蕈堿抑制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RNApolⅠ、Ⅱ、Ⅲ含12個或更多的不同亞基。最大(分子量大于100kD)的兩個亞基相似,并與E.coliRNApolβ和β’亞基相似,其它亞基與α亞基具有同源性葉綠體RNA聚合酶:結構與細菌中聚合酶相似,由多個亞基組成,部分亞基由葉綠體基因編碼線粒體RNA聚合酶:一條多肽鏈,分子量小于70kD,與T7噬菌體RNA聚合酶有同源性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在與啟動子結合、起始轉錄前還需轉錄因子參與真核生物RNA聚合酶RNA聚合酶II的CTD在聚合酶II大亞基羧基端含一段7aa序列:
Tyr-Ser-Pro-Thr-Ser-Pro-Ser,稱為羧基末端結構域(carboxy-terminaldomain,CTD)對酶活性是必需的。CTD序列可在Ser和某些Tyr處磷酸化,體外研究表明:起始時,CTD被去磷酸化(與DNA模板結合緊密);延伸過程中隨著RNA聚合酶解離啟動子,又被磷酸化(結合松弛,便于沿DNA移動)。CTD是轉錄延伸過程中特異激活的重要標靶轉錄起始(initiation):RNA聚合酶與啟動子初步結合形成閉合式復合體;經轉變成為開放式復合體;轉錄泡(transcriptionbubble)形成;啟動子逃離(promoterescape)轉錄延伸(elongation):新鏈RNA不斷伸長的過程轉錄終止(termination):RNA/DNA雜合鏈分離,轉錄泡瓦解,RNA聚合酶和RNA釋放出來Transcriptioncycle啟動子:位于基因5’上游區,含有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結合和轉錄起始所需的保守序列起始轉錄位點稱為+1識別不同的啟動子需要不同的σ因子
eg:σ70
啟動子
-10區有TATAAT,Pribnow框,核心酶結合部位,對DNA解旋很重要
-35區有5’-TTGACA-決定了啟動子的強度,增強與σ因子識別和相互作用。
90%轉錄起始位點是嘌呤RNAtranscriptioninEcoli由含70RNA多聚酶全酶識別的典型大腸桿菌啟動子PribnowboxPribnowbox利用足跡法確定RNA聚合酶結合位點的實驗足跡法原理(Footprinting)RNA聚合酶沿著DNA鏈滑動到達啟動子序列處,通過σ因子識別-35序列和-10序列。形成閉合復合物(closedcomplex)RNA聚合酶發生異構化,DNA雙鏈打開約17個堿基對長度,展示出DNA模板鏈,形成開放復合物(opencomplex),打開的雙鏈有利于RNA聚合酶進入轉錄泡(transcriptionbubble)轉錄起始后RNA聚合酶一直處于啟動子區,新生的RNA鏈與模板的接合不牢固,容易從DNA鏈上掉下來,稱為無效鏈起始(abortiveinitiation)一旦RNA聚合酶成功合成了一條超過10個堿基的RNA,一個穩定的三重復合體就形成了(包括聚合酶、DNA模板和增長中的RNA鏈)σ因子解離,核心酶繼續向前離開啟動子(啟動子逃離,promoterescape),轉錄進入延伸階段,脫落下的σ因子可以再次與核心酶結合而循環使用
大腸桿菌RNA的轉錄起始(initiation)大腸桿菌RNA的轉錄起始(initiation)核心酶沿模板鏈3’
→5’方向移動,允許另一聚合酶全酶從啟動子處再度起始。轉錄泡(17bp)一起移動,轉錄泡內RNA3’
始終與模板鏈形成10~12bp雜合雙鏈RNA鏈不斷延長,延伸方向為5’→3’DNA互補鏈取代RNA-DNA雜合雙鏈中的RNA鏈,從而回復原來的DNA雙螺旋結構(轉錄泡前方解旋DNA,在其后方復旋DNA)大腸桿菌RNA的轉錄延伸(elongation)轉錄泡大約17個核苷酸;RNA-DNA雜合體10~12bpRNA聚合酶的校對功能(proofreading)焦磷酸化編輯
NTPRNA+PPi
RNA聚合酶在逆向反應中通過重新加入PPi,催化去除錯誤加入的核糖核苷酸,然后聚合酶可以將另一個核糖核苷酸加入到增長的RNA鏈的相應位置上。水解編輯
RNA聚合酶倒退一個或更多核苷酸并切開RNA產物,去除含有錯誤的序列。RNA聚合酶大腸桿菌的轉錄終止(termination
)
終止子(terminator)
提供轉錄停止信號的DNA序列終止因子(terminationfactor)
協助RNA聚合酶識別終止信號的輔助因子
a.Rho因子非依賴型轉錄終止
b.Rho因子依賴型轉錄終止Rho因子非依賴型終止子Rho因子非依賴型轉錄終止RNA莖環結構與RNA聚合酶作用破壞延伸復合體而引起終止
U串使模板與RNA的結合弱,便于RNA釋放依賴Rho因子的轉錄終止RNAtranscriptionineukaryoticcellsRNApolymeraseI:轉錄rRNA前體RNApolymeraseII:轉錄mRNARNApolymeraseIII:轉錄tRNA,5SrRNARNA聚合酶II的啟動子序列特征
-25區TATAAARNA聚合酶II的位置,正確起始轉錄TATABOX-75區GG(T/C)CAATCTCAATBOX-80區GCCACACCC或GGGCGGGGCBOXCAAT區和GC區主要控制轉錄起始頻率,基本不參與起始位點的確定。RNA聚合酶II啟動子上發生的事件TFIID:由TATA結合蛋白(TBP)和TBP相關因子(TAFII)構成,與TATABox結合TBP:三種聚合酶起始所需因子,馬鞍形結構,能與TATA處DNA小溝結合,使DNA解旋并引入一個45°彎曲TFIIA:與TFIID結合,并增強其與TATABox的結合,穩定TFIID-DNA復合體TFIIB:與TFIID結合,同時允許聚合酶和TFIIF加入到復合體中TFIIF:為雙亞基因子,與聚合酶II結合并一起被募集到啟動子上。PolII與TFIIF的結合起著穩定DNA-TBP-TFIIB復合體的作用RNA聚合酶結合后的結合因子:TFIIE和TFIIH結合到復合體上TFIIH:是一個大的既有激酶活性又有螺旋酶活性的多組份蛋白復合體。活性在于能使RNA聚合酶的CTD磷酸化,導致RNA聚合酶復合體的形成并允許RNA聚合酶離開啟動子區域,因此在轉錄延伸的調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RNApol一種高度分工起始轉錄因子沒有需要(各不同)啟動子以外序列沒有有且復雜轉錄產物多順反子單順反子場所轉錄與翻譯偶聯不偶聯轉錄終止兩種終止子不明確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轉錄的區別
RNA生物合成抑制劑概念:能阻斷、抑制或者干擾核酸的代謝過程,最終抑制轉錄的一類化合物,稱RNA生物合成抑制劑。分三類:
1、嘌呤和嘧啶類似物,抑制核酸前體的合成;
2、通過與DNA結合而改變模板的功能;
3、與RNA聚合酶結合而影響其活力。1、利福霉素及利福平,特異地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因而抑制細菌RNA的合成。利福霉素可與RNA聚合酶的β亞基結合,并阻止起始位點的填充,利福平則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動。2、利迪鏈菌素(鏈霉溶菌素),與細菌的RNA聚合酶β亞基結合,抑制轉錄過程中RNA鏈的延長反應。3、放線菌素D,與DNA結合,并阻止延長4、α-鵝膏蕈堿,抑制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且RNApolII極為敏感。對細菌RNA聚合酶作用極弱。PartIFromDNAtoRNA2.RNA的轉錄后的加工1.RNA轉錄
許多細菌的RNA分子和幾乎所有的真核生物的RNA,在它們被合成后都要受到各種各樣的修飾,稱為轉錄后加工(processing),而一個新合成的RNA分子稱為primarytranscript或precursor(前體)。受到加工最多的是真核生物的mRNA,其次為rRNA和tRNA。post-transcriptionalRNAprocessing
原核生物的mRNA基本不需要加工,轉錄結束前就可以開始翻譯,原核生物mRNA很快從5’端開始降解,因此第一個順反子的翻譯被限制在很短的時間內。
例外:
T7噬菌體的5個結構基因先轉錄為一個大mRNA,后加工為5個成熟mRNA,再翻譯Post-transcriptionalprocessingofProcaryoticmRNAPost-transcriptionalprocessingofeukaryoticmRNA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II合成的前體mRNA稱為hn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hnRNA要在細胞核內進行修飾、加工后,之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真核生物hnRNA的修飾、加工主要包括:
內含子的切除,外顯子拼接(Splicing)
5’
加帽
3’
剪切和polyAtail的添加
真核生物基因是斷裂式基因(splitgene),由外顯子(exon)與內含子(intron)組成,只有外顯子編碼氨基酸序列。內含子在mRNA前體(hnRNA)被合成出來后才以一種被稱為剪接(splicing)的方式得以除去。
intron存在的直觀證據R-looping實驗HybridizationofchickenovalbuminmRNAwithitsgenomicDNA關于內含子的爭論內含子剛被發現時,無人理解為什么上帝要做無用功,為何進化過程中不被拋棄;一個比較現實的觀點是,內含子的存在幫助了新的基因產生(所謂的exon-shuffling理論);但是由于內含子只在真核生物中和極少的真細菌(eubacteria)中,因此對內含子的起源有兩種觀點:1、內含子是遠古時代有功能的RNA分子相互連接成新的基因時留下來交界處的序列,在細菌中為了適應快速生長的需要而逐漸被去除了;2、內含子是象反轉錄病毒一樣后來插入到始祖細胞的基因組中,導致基因種類的快速增加,進而保留至今。
剪接體(splicesome):剪接過程由U1、U2、U4、U5和U6snRNP催化,也有其他剪接因子參與(多達150種蛋白質)。snRNP為RNA-protein復合物,每種snRNP含有一種長度為100到200個核苷酸的snRNA。真核生物mRNA內含子的剪接
GU-AG規則:幾乎所有內含子的5’端均有5’-GU-3’、3’端通常是5’-AG-3’在3’AG序列前有一段嘧啶區。在嘧啶區上游10~40個殘基處有分支點序列:5’-CURAY-3’(R代表嘌呤、Y代表嘧啶)5’…AAGUAAGU…CURAY…(10~40).(U/C)11NCAGG…3’5’剪接位點3’剪接位點分支點序列嘧啶區剪接識別序列剪接前期,U1snRNP與5’剪接位點結合U2AF(U2輔助因子)識別多聚嘧啶區及3’剪接位點,并在剪接反應的起始步驟中協助分支點結合蛋白(BBP)結合在分支點上,形成早期復合體。在U2AF協助下,U2snRNP取代BBP結合到分支點,形成A復合體,并在分支點A處形成一個單堿基凸出。隨后U4、U5、U6snRNP加入復合體,使A復合體轉變成B復合體U1離開剪接體,其在5’剪接位點的位置由U6代替U4離開剪接體,以便U6可以與U2發生作用,形成C復合體,產生活性位點。分支點A的2’-OH攻擊5’剪接位點,第一次轉酯反應5’和3’剪接位點的第二次轉酯反應由U5snRNP協助,把兩個外顯子連接在一起,釋放出mRNA產物和snRNP真核生物mRNA內含子的剪接過程
酶促剪接(GroupIII內含子)GroupI內含子的剪接過程二次轉酯反應:(四膜蟲rRNA前體)1)GTP親核攻擊intron5’,GMP與5’端切點的切除段形成磷酸二酯鍵并使原RNA斷開2)5’切點的3’-OH與3’切點的5’-P共價連接獲得成熟的rRNAGroupII內含子剪接過程
二次轉酯反應符合GU-AG規則保守的分支點A:第一步轉酯反應驅動者出現套索狀結構(lariatstructure)(低等真核生物和植物的細胞器基因組中)GroupIV內含子的剪接過程反應需要ATP和內切酶,最后還需要進行連接
(tRNA內含子)三類內含子剪接機制的比較
當轉錄產物達到25Nt長時,在5’端加上一個7-甲基化鳥苷,鳥苷通過5’-5’焦磷酸鍵與初級轉錄物的5’端相連催化這一添加核苷酸反應的酶是mRNA鳥苷轉移酶。
m7G-pppN1pN2p結構為“帽0”(單細胞真核生物)若N12’-OH也甲基化為“帽1”(真核生物以此為主)若N1和N2的2’-OH均甲基化為“帽2”(10~15%)生物進化程度越高,其帽子結構越復雜。
5’端帽子重要性:是mRNA翻譯起始必要結構,為核糖體識別mRNA提供信號;保護mRNA免受5’外切核酸酶攻擊,增加mRNA穩定性。5’
加帽(5’capping)真核生物的mRNA多數接受5’加帽修飾5’帽子結構加帽過程
對大多數真核生物而言,其成熟mRNA分子3’端是經過剪切再加上一段多聚A殘基(polyA尾)形成的。
poly(A)尾被認為有助于穩定整個分子,有poly(A)結合蛋白與poly(A)結合,起抵抗3’
外切酶攻擊的作用;另外,也有助于細胞質中成熟mRNA的翻譯。組蛋白mRNA前體不進行聚腺苷酸化,但也是其一段特定序列被剪切后才生成成熟的3’端。
3’剪切和加尾(聚腺苷酸化)剪切和聚腺苷酸化反應需要mRNA前體上的特定序列:5’…AAUAAA…(11-30堿基).YA…..UUGUGUGUUG…3’
聚腺苷酸化信號Y為嘧啶,切割位點Poly(A)添加位點富含GU區一些特定蛋白因子識別上述序列元件并與前mRNA結合,復合體組裝完成后開始剪切,隨后聚腺苷酸聚合酶PAP(polyadenylatepolymerase)在剪切后的前體mRNA3’端加上多至250個A殘基。真核生物的mRNA多數接受3’多聚腺苷酸加尾修飾n=80-250Summary:
真核生物mRNA的轉錄和轉錄后加工
真核生物的mRNA前體由RNA聚合酶II識別真核基因啟動子(比較典型的是TATAbox)后進行轉錄,絕大部分mRNA在剛開始合成不久其5’堿基就受到加帽修飾;當mRNA前體延伸到適當程度后,內含子開始通過剪接機制得到去除,這個過程延續得比較長;當mRNA的前體全部合成后,其3’端一般會有核酸酶識別AAUAAA的位點并將該位點后面10-30個核苷酸后面的片段切除,由聚腺苷酸聚合酶加上一段80-250個A,稱為poly(A)tail。真核基因轉錄后加工的概括卵清白蛋白基因mRNA的加工示意圖兩種產出不同成熟mRNA的加工示意圖
(alternativeprocessing)大鼠降鈣素基因轉錄本(transcript)alternativeprocessingTrans-splicing:
splicingbetweenmRNAprecursorsofdifferentgenes(錐蟲和線蟲中)1)有利于增加基因表達遺傳信息多樣性:調節蛋白在胞內外的定位;改變蛋白調節部位的結構,影響對配基作用的專一性;改變前體轉錄物中非翻譯區,影響RNA穩定性和翻譯效率;調節基因表達的開和關2)生物進化上的意義可變剪接和反式剪接的生物學意義剪接錯誤造成地中海貧血該點突變導致剪接錯誤,多了幾個氨基酸E.Coli中,七種不同的rRNA操縱子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每個操縱子包含5srRNA、16srRNA、23srRNA序列各一個,還有1~4個tRNA的編碼序列16SrRNAtRNA23SrRNA5SrRNAtRNA原核rRNA的轉錄后加工轉錄物內部配對形成莖環結構,與蛋白形成核糖核蛋白復合體堿基修飾SAM(S-腺苷甲硫氨酸)由RNA酶III進行剪切釋放出5S、16S和23S前體分子RNA酶M5、M16、M23分別在每一前體分子的5’和3’進一步剪切釋放出成熟的全長RNA分子細菌中rRNA前體的轉錄后加工由RNA聚合酶I轉錄rRNA基因,真核rRNA基因呈串聯重復排列,哺乳類初級轉錄產物為45s,前體含18S、5.8S以及28S編碼區域各一個拷貝。5srRNA前體獨立由RNA聚合酶III轉錄,幾乎不需要加工。18SrRNA5.8SrRNA28SrRNAETS1ITS1ITS2真核rRNA的轉錄后加工ETS245S前體核糖修飾(2’-O-甲基核糖)受核內小核糖核蛋白微粒(snRNP)控制釋放出成熟的全長RNA分子之前,5.8S片段必須和28SrRNA完成配對,rRNA分子折疊并與核糖體蛋白結合切掉外部轉錄間隔區(ETS)1,2和內部轉錄間隔(ITS)1,2釋放出32S和20S兩個前RNA,進一步修剪45s真核生物中rRNA前體的轉錄后加工四膜蟲基因組內,rRNA大亞基編碼的區域內有413bp的插入順序。可在無蛋白條件下,對轉錄物進行體外自我剪接片斷環化,從5’端去15bp。剩余部分連接成399核苷酸的環狀產物,最后得到一個19個核苷酸的線性內含子序列即L-19IVS(interveningsequence),它是具有多催化功能的核酶(ribozyme)
四膜蟲rRNA前體的自我剪接(GroupI內含子)原核和真核tRNA前體的加工原核tRNA沒有該內含子tRNA加工的最后一步--堿基修飾RNaseP是由一個RNA分子和一個蛋白質分子組成的內切酶,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該酶的功能都是剪切tRNA前體5’端先導序列。真核生物中RNaseP位于核內,是一種核內小分子RNP(snRNP);大腸桿菌中,RNaseP由377Nt和一個13.7kDa的蛋白組成,該RNA的二級結構在進化中高度保守。體外單獨的RNA成分就可以剪切前tRNA,行使內切核酸酶功能,也是一種核酶(ribozyme,有酶催化活性RNA
)
。RNasePThomasRobertCech
美國生物化學家。
1982年發現四膜蟲GroupI內含子可在無蛋白條件下,進行體外自我剪接,顯示RNA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并將它稱之為“核酶(ribozyme)”。和Altman共同獲得了198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時年42歲。
Cech還熱忠于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過中國歷史,并發表過《論中國古代酷刑制度》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清國外交策略》等文章。于2003年參與了對埃及的考古工作。S.Altman
加拿大人。
1978年發現RNaseP中RNA是細胞催化反應所必需的。1983年發現在離體條件下RNA的亞單元單獨就能在恰當的位點切開tRNA.
因發現了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與Cech共同獲得共同獲得了198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項發現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可能就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RNA,OriginofLife?PartIIFromRNAtoDNA(Reversetranscription
)F.Crick’s中心法則DNAProteinRNAReplicationReplicationTranscriptionTranslationReverseTranscriptionReversetranscription以RNA為模板,即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順序合成DNA的過程稱為反(逆)轉錄(Reversetranscription)催化反轉錄反應的酶被稱為反(逆)轉錄酶(reversetranscriptase)攜帶反轉錄酶的病毒被稱為反(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反轉錄病毒最早在20世紀初由Rous從鄰居小孩抱來的一只得了腫瘤的雞上分離到,命名為Rousavirus(勞氏肉瘤病毒)。此后從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分離到了多種反轉錄病毒。這類病毒侵染細胞后并不引起細胞死亡,而是使細胞發生惡性轉化HowardMartinTemin1959年提出“前病毒假說”(provirustheory)1964年預測Rousavirus中存在RNA反轉錄酶1970年在Rousavirus中發現RNA反轉錄酶1975年與Baltimore和Dulbecco共同獲得諾貝爾獎ReversetranscriptaseDNA聚合酶活性:以RNA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過程。此酶需要RNA為引物,多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轉錄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沒有校正功能。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4 Pronunciation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2025年中國高壓聚乙烯擠出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非線性編輯設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中國鎮咳寧膠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設計:14.明朝的統治
- 單價、數量和總價(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5年中國熒光燈電子支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7A
- 2025年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突破訓練)
- 2025年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完整版)
- 滁州定遠縣中鹽東興鹽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宗教政策法規知識課件
-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月考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信息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味精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初級)技能鑒定精練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模擬卷05
- 2025年中國儲能檢測認證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 診斷與評估課件 第十二節 資賦優異兒童特征及學習資料
- 金店裝修施工方案
- 政治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教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