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戰役:被朱德贊譽的“小型模范戰役”_第1頁
襄樊戰役:被朱德贊譽的“小型模范戰役”_第2頁
襄樊戰役:被朱德贊譽的“小型模范戰役”_第3頁
襄樊戰役:被朱德贊譽的“小型模范戰役”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襄樊戰役:被朱德贊譽的“小型模范戰役”中原野戰軍于1948年7月2日至16日,以襄陽城攻堅殲敵為重點發起襄樊戰役,殲滅敵3個旅和地方保安團約2.1萬人,解放了老河口、谷城、襄陽和樊城等7座城鎮,進一步擴大了中原解放區,是當時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此役在戰場選擇、戰機捕捉、戰役部署與指揮上,充分表達了著眼全局、趨利避害和靈活機動的軍事思想,被朱德總司令贊譽為“小型模范戰役二抓住戰機,出其不意,乘隙搗虛。在戰役指導上,中原野戰軍抓住敵我雙方主力對戰于豫東和平漢線以東地區,老河口、襄樊地區的守軍兵力薄弱且處于孤立無援之隙,令事先隱蔽于唐河、新野地區待機的第6縱隊和桐柏軍區主力、陜南第12旅,采取遠程奔襲,突然發起進攻。直到老河口、谷城之敵被殲,襄陽、樊城被圍時,敵仍然認為我軍兵力缺乏、裝備差,打襄陽不過是“聲東擊西”,并自恃可憑借地形之利和堅固工事固守。而此時豫東戰事如火如荼,敵人也無法抽調兵力回援。待到襄陽告急時,已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劉伯承在襄樊戰役總結會上把中原戰場比作一場籃球賽,在襄樊打的這個殲滅戰,好比投籃得分,這里有機會投籃是由于其他對手在豫東和平漢線方面被我方的其他隊員“嘎”住了,所以這兩分的勝利,是我方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一形象的比喻教育部隊要正確認識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同時也表達了我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戰役上的高超指揮藝術。趨利避害,刀劈三關,猛虎掏心。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北與樊城隔漢水相對,城南有羊祜山、虎頭山和鳳凰山等山地為屏障,可俯瞰全城,僅在琵琶山、真武山與漢水之間有一條狹窄的走廊直通城西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古兵家認為:欲奪襄陽必先奪南山,山存那么城存,山失那么城亡。故襄陽攻堅戰原計劃先包圍襄陽,斷敵水陸退路,攻占城南諸山,而后依山攻城。當按計劃攻擊鐵帽山、虎頭山時,守敵憑借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負隅頑抗,我方攻擊失利。第6縱隊及時召開旅以上干部作戰會議,遵照劉伯承“揚長避短,集中力量打擊敵人要害”的要求,對我情、敵情和地形作了全面分析。從實際出發,趨利避害,果斷改變作戰計劃,一反攻取襄陽必先奪取南山的慣例,將主攻方向選在襄陽城西門,撇開南山守敵,繞山攻城,采取猛虎掏心戰術,集中主力打敵弱點使戰役全勝。為保障主攻部隊能順利接近西門,除以陜南第12旅和桐柏第3軍分區部隊繼續佯攻南山,牽制、迷惑敵人外,我第17旅在漢水南岸寬約500米的走廊地帶“刀劈三關“,連續奪占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并控制了西門外的大石橋,占領了有利的攻城陣地。與此同時,我第18旅冒著側敵和背水作戰的危險,大膽迂回直插敵人防守薄弱的東關,在城東開辟了新的攻城陣地,形成東西夾攻的鉗擊態勢。這些行動使敵急撤南山和江北樊城守軍于襄陽城內,徹底粉碎了敵依托南山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消耗我軍、固守待援的企圖。由于我軍在戰役決心、部署和打法上出乎敵意料,并抓住敵之弱點,攻其要害,從而使我軍防止了爭奪外圍的重大損失,縮短了攻城時間,取得了襄陽攻堅戰的勝利。集中優勢兵力,縱深梯次部署,形成強大連續突擊力。戰役中敵第15綏靖區下轄3個旅共9個團,另有地方保安團3000余人。我方參戰兵力有第6縱隊、桐柏軍區部隊和陜南第12旅,共14個團3萬余人。在敵我兵力比照上,我方只略占優勢,不可能分兵同時圍殲老河口、襄樊兩地之敵,于是決定首先殲滅老河口、谷城之敵,以11個團對陣敵2個團,形成5:1的絕對優勢,且三路東西對進,密切配合,迫使敵棄城逃跑,在運動中被我各個殲滅。之后集中全力圍殲襄陽、樊城之敵,將第6縱隊全部兵力、兵器用于西門這個主要突擊方向,局部形成對敵壓倒性優勢。在寬約300米的突破地段上,集中全縱隊的炮兵,對敵火力點和工事進行壓制、破壞和摧毀,并掩護工兵連續成功爆破城墻。19個步兵營采取“頭尖尾巴長”的縱深梯次作戰部署,以1個營作為突擊隊,1個營在西北角佯攻,其余17個營為第2梯隊或預備隊,形成強大的突擊和后續攻擊力量,集全力于一點,因而能很快突破。不等敵人反響過來,及時投入強大的后續梯隊,迅速向敵縱深實行多路勇猛穿插,使其來不及收縮兵力,無法重新組織防御和有效的反撲,一夜之間即將敵人大部殲滅。這在當時我方裝備差、火力弱,又受地形限制等情況下,高度集中用兵是符合實際需要的,從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破城殲敵的勝利。廣泛開展軍事民主,充分調動和發揮官兵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戰役中只要時間和條件允許,每次戰斗前均向部隊介紹敵情、地形,明確傳達上級領導的意圖和具體任務,給予部隊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和研究。各參戰部隊受領任務后,廣泛開展軍事民主,積極組織看地形、擺任務、論打法,采取召開“諸葛亮會”、沙盤推演和實兵模擬演練等方式,研究作戰方案,從上到下做到敵情明、地形明、任務明、打法明,從而大大增強了全體官兵的必勝信心。同時還積極開展戰前、戰中練兵,邊打、邊研、邊練,殺敵立功競賽熱火朝天。實戰證明,開展有組織的軍事民主,一方面可以發揮全體指戰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責任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