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重點法條解讀課件_第1頁
刑法重點法條解讀課件_第2頁
刑法重點法條解讀課件_第3頁
刑法重點法條解讀課件_第4頁
刑法重點法條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法重點法條解讀

主講:韓衍想

市公安局警令部刑法重點法條解讀一刑法的基本原則一、刑法的基本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解讀: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雖然某種行為的危害程度很大,但是在《刑法》分則中找不到具體條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與其相對應,只能按無罪處理。案例:1、陳冠希事件;性賄賂。

2、偽造中央領導同志的題詞,即法無民文規定不為罪;

3、強奸、拐賣成年男子。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第五條【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解讀: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要求刑罰給予的處罰不僅要和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相適應,而且還要與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結合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害程度,適應相應的刑罰。體現的是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案例:甲、乙都持故意殺人的心態,甲向被害人砍了一刀,將被害人砍倒在血泊中,再準備砍第二刀時,被過路人奮力阻止,被害人雖然幸免于死,但已經造成重傷;而乙向被害人砍了一刀,再準備砍第二刀時,看到被害人苦苦哀求,心生憐憫而扔下兇器,也造成被害人重傷。二人行為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客觀上的損害后果都造成了被害人的重傷,但對二人的刑罰處罰不一樣。對于甲,按照《刑法》第23條的規定,可以比照既遂犯罪從輕或減輕處罰,而對于乙,按照第24條的規定,應當減輕處罰二刑法的適應范圍二、刑法的適應范圍

一、屬地管轄權。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解讀:此原則針對的是國內犯罪,無論行為者國籍為何,只要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就適用中國刑法。領土,也包括領水、領空,還包括我國領域的自然延伸,即不論何地,只要懸掛我國國旗(旗國主義)的航空器與船舶(租用的也在內),就屬于我國領域內。行為地包括犯罪行為實行地、預備地,共同犯罪部分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在我國內,該共同犯罪都可適用我國刑法;在未遂的場合,行為地與行為人希望結果發生之地,可能發生結果之地,均為犯罪地。二、屬人管轄權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三、保護管轄權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四、普遍管轄權第九條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解讀:如毒品、劫持民用航空品、跨國貶賣婦女兒童、跨國破壞文物、恐怖主義、戰爭和人道滅絕種族等等,要么起訴,要么引渡回國。二刑法的適應范圍刑法適應范圍之例外

一、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二、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第十一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此類人員主要有:(1)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高級官員。(2)外交代表、外交職員、參加國際會議、執行特定外交任務或者參加典禮活動的外國代表。(3)與外交官員一起居住的外交官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三犯罪的主觀方面三、犯罪的主觀方面(罪過)一、故意犯罪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二、過失犯罪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十六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三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的主觀方面解析認識因素+意志因素+罪過形式認識行為及其結果必然會發生希望發生直接故意放任發生間接故意認識行為及其結果可能會發生輕信不發生過于自信的過失沒有認識到行為及其結果的發生(大意)不希望疏忽大意的過失行為在客觀上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而是不能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

案例:

1、看見仇人過,從十層樓上瞄準扔東西擊中死亡,直接故意;

2、外面吵鬧,不管不顧從十層樓上扔出啤酒瓶子,傷人,間接故意;

3、收拾屋子,不用的酒瓶子,隨手扔出,回想不對,回頭一看,打中人,疏忽大意的過失;

4、看見樓下沒有人扔出酒瓶子,突然跑來一人正巧被擊中,過于自信的過失。

5、窗外狂風吹損花盆架子,小偷經過更加損傷,向花盆澆水,支承不住掉下,意外事件。四刑事責任年齡四、刑事責任年齡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四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年齡分為:完全無責任年齡(不滿14周歲)、相對責任年齡(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完全責任年齡(16周歲以上)。

周歲的計算原則:以實足年齡為準,自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為已滿14或16周歲。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對下列犯罪負刑事責任(八種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一)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奸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兒童罪。如果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有該行為的,仍應對強奸行為負刑事責任。

(二)搶劫罪,不僅包括第263條所規定的搶劫罪,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準搶劫罪”,如269條、267條第2款(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攜帶兇器搶奪的);(三)毒品犯罪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販賣毒品的行為負刑事責任,對走私、制造、運輸毒品的行為則不負刑事責任。(四)綁架罪中,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對綁架罪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參與殺害人質的,應當定故意殺人罪,并承擔刑事責任。(五)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僅僅對法定的幾種故意犯罪負刑事責任,而對任何過失犯罪是都不負刑事責任的。(六)對于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適用刑罰時應當遵循的兩個原則:一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二是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五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五、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六單位犯罪

單位犯罪

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七正當防衛

七、正當防衛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的條件:

1、起因條件:現實的不法侵害,否則為假想防衛,有過失且刑法有規定的,為過失犯罪,沒有過失的屬意外。

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否則為防衛不適時,事前或事后防衛,符合具體犯罪構成的,按犯罪處罰。不法侵害結束的時間:被制服、喪失侵害能力自動中止、逃離現場。

3、主觀條件:具有防衛意圖,否則為保護非法利益、防衛挑拔、相互斗毆、偶然防衛等不具有防衛意識,因不具有正當的防衛意圖,以具體的故意犯罪處理保護的合法權益及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4、對象條件: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否則為假想防衛、緊急避險,也有可能是故意犯罪;有過失為過失犯罪,沒有過失屬于意外事件,也可能是故意犯罪;對不法侵害者的防衛打擊常常是針對其人身權的,但也不排除對財產權(如動物)的打擊。

5、限度條件:沒有明顯超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否則為防衛過當,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防衛過當造成的重大損害,一般為過失犯罪,但也不排除間接故意下成立的故意犯罪。七正當防衛防衛過當與無過當的防衛

一、防衛過當第二十條第二款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防衛過當:防衛行為是否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行為是否基本相適應。重大損害是指行為造成的不法侵害人的重傷、死亡或者財產的重大損失二、無過當的防衛(無限防衛)第二十條第三款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行兇是指嚴重的故意傷害行為,至少是故意重傷程度以上的暴力犯罪行為。無過當防衛的對象必須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行為。如果僅僅是針對財產的暴力性也不適用無過當的防衛,即要求“暴力性”與“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同時具備。七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其他問題

一、偶然防衛。行為人無防衛意圖,只不過是偶然地符合防衛行為的表面特征。

案例:甲與乙素有仇隙,某晚甲竄到乙院外尋仇,見一背影確定為乙舉槍射擊,恰逢乙劫持一女子正要實施強奸。結果甲將乙打死,同時阻止了乙正在實施的強奸犯罪二、防衛裝置。主要看防衛裝置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如果危及到公共安全,則觸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果沒有,則具體分析是否超過防衛限度。

案例1、某甲為防止有人到自家瓜園偷瓜,便在瓜園四周拉上電網,并掛公告牌“小心有電”。一日晚,某孩童欲入園玩耍,結果被電死。不構成正當防衛。(1)瓜園所在地屬于公共地帶,防衛并非針對特定的不法侵害人;(2)夜間公告牌無法看清,況且還有文盲根本不識字。

案例2、某甲在自家住宅內安裝防衛裝置,以防被盜。安裝后自己用手實驗,有明顯觸電感覺。一日,盜賊某乙撬門侵入,不幸被電擊成輕傷。構成正當防衛。(1)無過限防衛意圖,事先自己試過電擊程度。(2)私人住宅并非公共場所,法律禁止擅自侵入私人住宅,適當設置防范,并無不妥。三、“黑吃黑”。即為了保護非法利益而對他人的不法侵害進行還擊的情況。因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正當防衛意圖,不認定正當防衛,對侵害者和反擊者分別追究法律責任

案例1、賭徒對搶劫賭場賭資進行還擊,造成搶劫者傷害的。

案例2、盜竊犯為了保住非法贓物而對劫贓者進行打擊,造成搶劫者傷害的。

四、相互斗毆。因雙方都有加害對方的意圖,目的均不正當,不能成立正當防衛。但是一方已經退讓,停止斗毆,甚至求饒或逃跑的,而另一方不依不鐃、緊追不舍,繼續實施侵害的,可以對后者的不法侵害進行正當防衛。

五、防衛挑拔。故意挑逗、刺激對方向自己發生進攻,然后借口正當防衛加害對方的,因其目的不正當,不能成立正當防衛,而是故意違法犯罪行為。八緊急避險八、緊急避除

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緊急避險的條件:

1、起因條件:合法權益面臨現實危險,否則為假想避險,有過失且刑法有規定的,為過失犯罪,沒有過失的屬意外。

2、時間條件:危險正在發生,否則為避險不適時,符合具體犯罪構成的,按犯罪處罰。危險結束的時間:停止、消失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解決

3、對象條件:無辜第三者的權益,如果針對不法侵害者為防衛行為。

4、主觀條件:具有避險意識,若故意引起危險后避險的屬于故意犯罪,避險行為既可以為保全本人合法權益,也可以是他人、社會及國家的權益。

5、限制條件:不得已而為之、別無他法,否則視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況和客觀損害分別認定為故意、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損害的是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6、限度條件:沒有超過必要限度,否則為避險過當;若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八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實質區別一、正當防衛的實質是“正當對不正當的反擊”;二、緊急避險的實質是“兩權相害取其輕”。

案例:

1、張某的次子乙,平時經常因瑣事滋事生非,無端打罵張某。一日,乙與其妻發生爭吵,張某過來勸說。乙轉而辱罵張某并將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張某,張某起來逃跑,乙隨后緊追。張某的長子甲見狀,隨手從門口拿起扁擔朝乙的頸部打了一下,將乙打昏在地。張某順手拿起地上的石頭轉回來朝乙的頭部猛砸數下,致乙死亡。甲正當防衛,張某事后防衛,成立故意殺人罪。

2、甲、乙乘坐的輪船在海中遇難,二人一同游向一塊木板。甲先抓住木板后發現只能承重一人,于是在乙伸手拉木板時將乙推開,致乙死亡。甲的避險行為屬于不得已而為之,但存在過當問題。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依法減輕或免除處罰。九阻卻違法的其他事由其他常見的違法阻卻事由一、依法執行命令的行為。指依照有效的法律、法規所實施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或執行命令的行為。如依法拘留、逮捕,執行死刑等。

二、正當業務行為。指行為人根據其所從事的正當業務的要求所實施的行為。如醫生為治病摘除患者的人體器官、截肢,體育比賽、散打比賽中,依據規則并無惡意犯規,造成對方傷害。三、經權利人承諾的行為。也稱被害人承諾免責,指經權利人同意或者要求,損害其某種合法權益的行為。但要注意,有嚴格的條件限制。

1、承諾者對被侵害的法益有處分權。如所有人對財產權的處分;對健康權僅限于輕傷以下,重任不可;人的生命權不能由行為人自己處分,如“安樂死”、幫助他人自殺等不排除故意殺人犯罪的成立。

2、承諾者的意志自由。即承諾者對承諾的事項有理解能力、且是真實意愿的表示,沒有被欺詐的情形,如幼女、精神病女同意下的性行為、冒充丈夫的強奸等。

3、損害沒有超出所承諾的范圍。

4、經承諾所實施的行為本身不得違法,如聚眾淫亂、非法行醫等,雖然被害人同意,仍構成犯罪。十犯罪的停止形態

犯罪的停止形態

犯罪的停止形態,包括完成形態和未完成形態,是在直接故意犯罪的過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而使犯罪行為停止下來、不再發展的形態。完成形態即犯罪既遂,未完成形態包括犯罪預備、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

注意: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方存在停止形態問題,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完成形態和未完成形態問題,僅僅存在罪與非罪問題。

案例:1:甲住在十樓,樓下一人甩鞭鍛煉聲音很大,隨手扔出一啤酒瓶子結果1:將人砸傷,構成故意傷害罪(間接故意);結果2:將人砸死,構成故意殺人罪;結果3:沒有砸住人,非罪。不存在犯罪預備、中止、未遂問題

2:乙從前住在平房里,有隨手從窗戶仍東西的壞毛病。現在舊城改造,他搬到了十層樓上。一天乙哼著小曲打掃衛生發現一塊舊磚頭,壞毛病又來了,隨手從窗戶扔了下去,剛一出手就想起現在住的不是平房而是十樓,但為時已晚,只聽一聲慘叫,樓下曬太陽的老頭被砸死了。乙構成過失致人死亡。若樓下無人或沒有砸住人不構成犯罪,不存在犯罪預備、中止、未遂問題。

3:丙住在十樓,有一天站在窗前眺望,見遠處仇人丁要從樓下經過,想終于逮住機會了,我要砸死他,在床下找到一扳手,來到窗口瞄準,當丙來到樓下時猛地一扔,正好命中腦袋將其砸死。直接故意,可能存在中止、未遂、既遂十犯罪的停止形態-犯罪預備犯罪預備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解讀:犯罪預備行為是為具體犯罪構成行為的實行和犯罪的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為其創造可能性。常見的犯罪預備行為包括為犯罪實行著手而進行準備工具、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練習犯罪手段、犯罪前調查、排除障礙、勾引共犯等。之所以在預備階段停止下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

案例:某甲近來手頭緊張,欲半夜到城區內盜竊幾輛電動車換些錢花花,當晚其駕駛一輛機動三輪車、攜帶開鎖工具,沿城區建設路自東向西尋找目標,但發現一輛豫J3190號警車總在此路段巡邏、警燈閃爍,以為事情敗露,心中恐懼,棄車而逃。此案中,某甲其行為正在為盜竊尋找目標、創造條件,尚未來得及針對具體的財物(電動車)實施盜竊行為,其行為停止在預備階段;再者是因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十犯罪的停止形態-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解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客觀方面的具體行為。案例:某甲近來手頭緊張,欲半夜到城區內盜竊幾輛電動車換些錢花花,當晚其駕駛一輛機動三輪車、攜帶開鎖工具,在龍都廣場南門發現一輛電動車停在路邊,正在橇鎖的過程中,被正在此路段巡邏的豫J3190號警車上下來的2名民警抓個正著,盜竊未果。此案中,某甲已經針對具體的盜竊目標,實施橇鎖的實行行為,但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被民警抓個正著)未得逞,屬典型的盜竊未遂。

犯罪未遂的類型:

1、能犯未遂,指犯罪實際有可能達到既遂,但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達到既遂而停止下來的情況。如前案例,若無民警出現,當時完成有可能盜竊得手。

2、不能犯未遂,是指行為人對有關犯罪事實的認識錯誤,而使犯罪行為在當時不可能達到既遂的情況,具體包括:

(1)對象不能犯未遂,指行為人的錯誤認識,使得其犯罪行為所指向的對象不可達到既遂的目的。如誤認尸體為活人而開槍射擊、誤將男性當作女性實施強奸。

(2)工具不能犯未遂(或手段不能犯未遂),是指由行為人認識錯誤,而使用了按其客觀性質不能實現行為人犯罪意圖、不能實現犯罪既遂的犯罪工具或手段,以致犯罪未遂,如將白糖當作砒霜殺人,誤用空搶、杯搶去殺人等。十犯罪的停止形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

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一、自動放棄犯罪的中止:即行為人消極地放棄正在實施的行為,不再實施,該犯罪行為就不會達到既遂狀態,即為消極的中止。這種中止發生在犯罪行為實行終了之前,要求具備時空性、自動性、徹底性三個特征。

時空性:從犯罪預備行為發生開始,到犯罪實行行為終了之前。

自動性:要求行為人出于自己意志而放棄了自認為當時本可繼續實施或完成的犯罪

徹底性:要求行為人徹底打消了原來的犯罪意圖,放棄了原來的犯罪計劃,而非認為時機不成熟暫時停止等待條件成就后再實施原犯罪計劃。案例:某甲近來手頭緊張,欲半夜到城區內盜竊幾輛電動車換些錢花花,當晚其駕駛一輛機動三輪車、攜帶開鎖工具,沿城區建設路自東向西尋找目標,發現一輛豫J3190號警車在此路段巡邏、警燈閃爍,忽然想到萬一被抓就要在監獄待上幾年,家中年邁的老母、貌美的妻子、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唉,還是回去好好打工掙錢來得實在呀,遂掉頭回家睡覺去了。

二、自動有效地防止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這種中止發生在實行行為終了之后,要求必須采取積極的作為來預防和阻止既遂的犯罪結果發生,且這種防止行為必須奏效,為積極的中止,其成立條件除了具備上述普通中止的時空性、自動性、徹底性外,還要求具備有效性。如投毒的方式殺人,向被害人的茶杯里投放了毒藥后,該殺人行為就宣告實行終了。要想達到中止,其僅僅放棄一走了之不行,還必須將該杯毒藥倒掉。如果被害人已經喝下,還必須及時搶救被害人,且搶救奏效,不能出現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十犯罪的停止形態-犯罪既遂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即行為人所故意實施的行為已經具備了某種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不能以犯罪目的是否達到或者犯罪結果是否出現作為犯罪既遂的標準。因為在刑法規定中,某些故意犯罪行為只人實施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現某種危險狀態,或者甚至一著手實行就構成既遂。

犯罪既遂的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犯罪,既遂的標準不同。

(一)結果犯。以法定結果的出現為既遂。這類犯罪很多,而且多是常見罪行、多發罪行,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詐騙罪。

(二)危險犯。以行為人實施的危害行為造成法律規定的發生某種危害結果的危險狀態為既遂的標準,即行為實施的行為只要足以致使某種危害結果發生就屬于既遂。典型的如放火罪、爆炸罪、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等。

(三)行為犯。以犯罪行為實施到一定程度為既遂,該類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質性的、有形的犯罪結果,也不要求實際損害的可能性即危險狀態的出現,而是以行為的完成為標志。這些行為不是一著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個實行過程,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視為行為的完成。典型的如強奸罪、脫逃罪等、誣告陷害罪、偷越國邊境罪。

(四)舉動犯。又稱為即成犯,是指按照法律規定,行為人一著手犯罪實行行為即告犯罪完成、符合構成要件,從而構成既遂。我國刑法中大致有兩種情況:

1、法律將某些特殊的預備性質的行為提升為實行行為的犯罪,如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教唆煽動性質的犯罪,如傳授犯罪方法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等。注意:由于舉動犯一著手實行犯罪就構成既遂,因而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無既遂與未遂之分,但仍存在預備階段,故仍存在犯罪預備、犯罪中止問題。十一共同犯罪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

1、主體條件:兩人以上,這里的“人”不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單位等法律上擬制的人。

2、主觀條件: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過意思聯絡,認識到他們的共同犯罪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決意參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

3、客觀條件: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即要求各犯罪人為追求同一危害結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實施的相互聯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為,各行為人的行為實為一個整體,共同作用于危害結果,各共犯人的行為于危害結果之間都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共同行為應當屬于同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否則,不能成立共犯關系。

案例:甲、乙共同雇用一條船走私,甲走私毒品,乙走私淫穢物品。由于二人故意內容及行為性質不屬同一犯罪構成,應分別以走私毒品犯和走私淫穢物品罪論處。十一共同犯罪不構成共同犯罪的幾種典型情形

一、共同過失犯罪行為不成立共同犯罪。第二款規定: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案例:1、甲、乙是同一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二人在腳手架上配合拆卸物品,喊“一二三”一起用力朝下扔東西,結果兩人一邊聊天一邊干活,不慎將離腳手架不遠處的一過路人砸死。分別定過失致人死亡罪。

2、甲、乙二人系某廠鍋爐工。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電話催其喝酒,但離交班時間還有15分鐘。甲心想,乙一直以來都是提前15分鐘左右來接班,今天也快來了。于是在乙到來之前,甲就離開了崗位。恰巧乙今天也有事。乙心想,平時都是我去后甲才離開,今天遲去15分鐘左右,甲不會有什么意見的。于是,乙過正常交接班時間15分鐘左右才走到崗位。結果,由于無人看管,致命鍋爐爆炸,損失慘重。分別定罪。例外:2000年11月最高法《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2款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苯煌ㄕ厥伦飳儆谶^失犯罪,但這此情形下也存在共同犯罪,屬特例。二、一方故意與一方過失不成立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實施共同的危害行為,但由于罪過形式不同,不屬于共同犯罪。如:醫生甲故意將藥量加大十倍,護士在給病人輸藥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發現這一常識性錯誤,致命病人用藥后很快死亡。醫生是故意殺人罪,護士是醫療事故罪,不能成立共犯。十一共同犯罪不構成共同犯罪的幾種典型情形

三、實施犯罪時故意內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如甲、乙共同用木棍打擊丙,甲出于傷害的故意,每次都打在臀部以下,而甲出于殺人的故意,棍棍打在丙的要害部位導致丙死亡。

四、同時犯不成立共同犯罪。是指沒有共同實行犯罪的意思聯絡,而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場所實施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如甲、乙不約而同地意圖殺害丙而射擊,甲沒有命中,乙命中要害部位致丙死亡。

五、實行過限行為不屬于共同犯罪。是指部分共犯人超出共同故意范圍之外的犯罪行為,對這部分過限行為不屬于共同犯罪,只能由實行該犯罪行為的人獨自負責。如甲、乙密謀同共盜竊,甲在門外負責望風和接應,乙負責入室盜竊,但當乙進入房間后,發現一熟睡的美女,乘機實施強奸。甲、乙僅在盜竊罪上構成共同犯罪,甲不構成強奸罪共犯

六、事前無通謀的事后幫助行為不成立共犯。如事后的的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單獨定罪。若事前有通謀,屬分工不同,則成立共同犯罪。十一共同犯罪-共犯者刑事責任共犯者刑事責任

一、主犯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于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二、從犯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三、脅從犯第二十八條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四、教唆犯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十二刑罰的種類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第三十五條對于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十三死刑死刑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第五十條【死緩變更】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十四累犯累犯

一、一般累犯第六十五條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二、特別累犯第六十六條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的,都以累犯論處。第七十四條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十五自首與立功自首

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根據司法解釋: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不但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的共犯行為。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十五自首與立功立功

第六十八條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根據司法解釋:犯罪分子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犯罪分子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標準,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等情形。十六具體罪名中應注意的問題具體罪名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交通肇事罪

1、如果是單位的領導、車輛的承包人等司機的上級主管人員,強令司機違章駕駛、強行超車,結果造成嚴重后果的,沒有直接駕駛機動車的主管領導或承包人,仍構成本罪主體。

2、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3、交通肇事后,(1)將被害人帶至荒郊野外、人跡罕至處拋棄;(2)將被害人推至路坑下、排水溝內;(3)倒車再將被害人軋一下,導致被害人死亡然后逃逸的,按照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4、交通肇事后,為了逃跑而不顧周邊圍觀群眾的攔截而橫沖直撞結果又撞死撞傷數人的,構成以危險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致使他人傷亡的,如果是過失造成的,屬于結果加重犯,仍定非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