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詞研究【8000字論文】》_第1頁
《李清照詩詞研究【8000字論文】》_第2頁
《李清照詩詞研究【8000字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清照詩詞研究TOC\o"1-3"\h\u18560引言 引言眾所周知,在傳統封建社會中,女性作家的處境并不盡如人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歌辭文章”甚至是普通女子所不能輕易觸碰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逐漸從男權社會中覺醒。李清照的出現可以說是給原本平靜的池塘重新注入了新鮮的活水。國內文學專家譚正璧也曾經作出過這樣的評價,我國封建時代能夠出現多位女性文學家,但是在其中影響最大最深遠的女性只有宋朝的李清照。在漢代唐代雖然都有女性出現,但是都沒有達到李清照這種高度。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于李清照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中很長一段時間里,“夫為妻綱”和“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嚴重禁錮了婦女的思想,使她們喪失了獨立的人格,不能獲得精神上的獨立發展。而文壇上李清照的出現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照耀著整個文壇。這位才女是文學家中的佼佼者,她以“詞壇正宗”出現。李清照詞以其獨特的女性審美描寫了當時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狀態,她以獨立的女性思想寫出了絕美的詞作影響了整個古代詞壇,吸引了無數的讀者。本文透過李清照詞作中獨立的女性話語體系、極具性靈地性情抒發,鑒賞李清照詞風的抒寫情懷,以及她所帶來宋詞中新的格局——從女性視域出發,探討李清照詞中女性心靈的解放和情思的抒放所打開的女性內心世界,在這個女性世界中,李清照詞作對女性肯定的同時,也表達出對人生思考的態度,總體上是為現代社會所矚目的,本文將繼續走進這個古典的完整的女性詞人世界。

第一章李清照不同時期詞作的詞風如果按照不同的時期來劃分,李清照可以有青少年時期和中年時期,都有著明顯的特點,比如年少的純真和中年的無奈。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共收錄的六十首詞中可以窺見,這種前后期生活的轉變,形成了李清照詞作中不同的詞風:早期的少女的純思閑愁和后期家南國商的傷懷哀情。一、早期的詞風首先是表現個性形象。早年的李清照出生于名門世家,生活條件十分優越也有著天然的優勢,但她沒有同其它未出閣的封建女性一樣“養在深閨無人識”,而是走進大自然,展現自然天性。這個時期,我們能看到她很多將大自然、與少女天性連結在一起的作品,醉酒之態不時穿插其中,更添趣味。此時可以引用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當中的詞句,從當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態。比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作描寫的是醉酒的少女夕陽落下、泛舟歸家的場景。只是寥寥數筆,便將少女的情態、心理及動作勾勒出來。“沉醉”二字讓這次出游之情致達至極點。本是大家閨秀,卻醉意醺醺、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生動的描繪出了李清照鮮活的少女形象。另外這些詩歌也起到了抒發感情的作用,在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當中就能夠充分表現出來。其中的名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同樣也是描寫李清照醉酒后的場景,表達出了經歷風雨后的院落場景,讓人陷入了沉思。海棠必定難以幸免,但仍然抱有一絲的僥幸,因此酒醒后便立即詢問身邊的丫鬟,園中的海棠如何,惜花之意溢于言表,最后作結,少婦心事脫口而出。在這里我們又看到李清照天性中的另一面“多情敏感”。在李清照前期還有許多毫不掩飾其性情的作品,同樣也是將大自然與酒巧妙地結合起來,展現其少婦情懷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一點可以從《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當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著名詩句是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這部作品寫的是夫妻一起賞梅飲酒,少婦情濃意更濃、展現少婦的嬌姿憨態。諸如此類等等。此時大自然中的萬物與詞人還有酒似乎構成一個整體,是多么的自然、巧妙。可見李清照確實不平凡,當他人創作壓抑個性,沉悶無趣的時候,清照在創作中卻是敢于表露真情,大自然是她的后花園,美酒是她的最愛。在李清照的愛情觀念當中,是熱烈而膽大的。這種心態在很多詩詞當中就可以看到,比如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這首詞的語言非常的精煉,但是已經足夠表達出少女對未來愛情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她并不想在等待中錯過幽會之約,而是把對對方的相思流露在信箋上。在這一點上,又和封建時代的主流思想相違背,渴望真摯的愛情反對封建禮數的傳統婚姻,體現了對愛情自由的向往和反抗封建社會的意識,可以看出具有明顯的女性思想覺醒的意味。二、后期的詞風首先是自我的抒寫者。但是傳統封建文化對于人的思想禁錮是巨大的,在中國古代很少有女性敢于揭露自己對愛情、自由及生命價值的追求。女性為之創作者少之又少。印象當中傳統的詩人以男性為主導,大部分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體會,假借女性的口吻說出,而李清照卻是一個特例,她可以說是憑借著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女性代言,在其創作中,她毫不掩飾其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當中,就充滿了情感因素。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滿懷至情至感,感同身受,站在第一人稱的立場來抒發出對親人丈夫的期望,讓人為之觸目。在這里可以和另一個擅長寫市民男女之情的詞人柳永做個對比,柳永喜歡用“代言”的抒情模式來寫男歡女愛,即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也表達自身的人生體驗。另外是悲涼處境下的豪放。李清照的詞并非可以以“婉約”一言概之,在其前期“出格豪放之舉”便已經嶄露頭角,比如《如夢令》一詞的描寫便展現出了李清照“豪放的”一面。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個不拘一格的女性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她是多么的自由和無拘無束。如果說前期大家閨秀、女兒情態仍然不時顯露,那么到后期,李清照似乎具備一種持筆仗劍走天涯的英雄膽,社會責任感油然而生。面對山河破碎、自身孤苦無依的悲涼遭遇,李清照并沒有如大多數士子一樣醉生夢死,而是胸懷日益寬廣,將心中的家國之思、慷慨凌云之志一起“噴涌而出”。在這個時期的感情因素就更加復雜化,包括了國家動蕩局面和個人的感情困境。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創作風格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沒有往日少女時期的純真,也不再是“迷失”在愛情中的少婦,而是逐漸成為一個為國家疾呼,為自身叫喊的“文人”,我們能夠在其作品中體會到一種“時代之悲、亡國之悲、家破之悲”。比如在李清照的另外一首作品中就有著深刻的體現,《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其中的名句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這首詞是詞人在元夕有感于夢所作的作品,面對那“流水無情、歲月變化”詞人心中只留下萬般悔恨,心中感慨萬分卻為之奈何。體現對當今國家當權者的不滿和時局混亂,百姓遭受苦難感同身受的悲痛之心。第二章不同時期詞風轉變的原因一、時代背景與生活的變化1.社會環境的影響李清照生活的時代是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當中專制文化發展的最高峰階段,宋代學者在社會理論體系中囚禁了人們的觀念,特別是程朱理學將社會制度固化,對婦女進行了多方面的歧視和監禁,如纏足的壞習慣和對婦女再婚和再生育的限制。因此需要女性思想的成熟和發展。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很尖銳,但是李清照所處的位置幸運的躲過了封建思想的約束和毒害,不存在禮節方面的限制。李清照正是運用了自己詩歌創作的長處,引導女性思想的崛起。李清照前中期的創作或將自己放逐與于山水之中,嬉戲玩耍,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或將自己禁錮在閣樓之上,許是飲酒獨醉、許是思念遠方的夫君而不可得。清照始終將自己的主體意識放在第一位,充滿著浪漫和幻想,她將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與感受賦予作品中。然而到了南渡后期,面對山河破碎、國家危亡、百姓苦難深重,上層社會安于逸樂。李清照不再拘泥于自身周圍的狹小空間,愈加珍視自己的價值和人格,明白有國才有家。此時的李清照“劍指”當今朝廷,為國家和民族疾呼,并且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反映民族的苦難,來抒發家國之痛。李清照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詞人創作所應該具備的東西:創作永遠不會僅僅局限于周圍的事物或自身,而是永遠不斷進步“登高望遠”。2.家庭背景的影響當時的家庭背景來看,李清照的家庭環境屬于典型的書香門第。比如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四學士的成員,母親是當時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在這種家庭氛圍的影響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思想是寬容的,非常鼓勵子女學習文化知識,并且撇棄傳統封建禮數的糟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從小就具備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因此可以創作出流傳千古的自然詩句。3.個人因素的影響李清照的創作風格具有多變性,由原先的初露萌芽到逐漸成型再到打破常規重新構建,這些在變化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可割斷的聯系。前期,李清照的詞更多地是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以獨特的女性視角抒寫自身的情感生活。到后期,李清照不再是簡單賦予情感于作品中,而是增添了一絲理性思考,探索女性真正的價值。除創作思維傾向有所變化外,此時她的風格也有了相應的轉變。清照前期的作品給我們展現的更多的是女子嬌柔而又不失個性的一面;比如《如夢令》中有趣的醉酒少女、《點絳唇》中懵懂害羞的懷春少女,《一剪梅》中的思夫少婦,而到中后期李清照的作品更加追求一種剛柔相濟、情到深處、化柔為剛的風格。由于封建時代對思想的束縛,好在李清照的教育和家庭讓她注定是當時的女性思想代表。她年輕時就表現出了學習詩書天賦。比如在藝術、歷史、文學、政治觀察等方面具備了驚人的天賦,并且她的思想特點始終是保持獨立的狀態,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李清照的性格溫柔而堅強,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處在動蕩階段,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對于她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改變。這一點在后期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就能夠充分體現出李清照對于生活磨難的無奈。甚至表明她不愿意被殘酷的社會所壓抑。她對故鄉社翟的深深焦慮是她獨特的女性意識的驅動力,最終使她成為一個不遜色于文人士大夫的偉大女性詞人。二、身份的轉變1.率真的少女她早年喜歡山水,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反映了她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讓人們在閱讀后領悟到新鮮和向上的精神。李清照天真、深情、矜持的少女時期在她的《點絳唇》中可以看到,整個詞的風格明亮輕松,描繪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少女。《如夢令》也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少女時代的寫照。用李清照的話說,在態度系統中直接表達感情的詞到處都是,比如羞”、“濃”、“瘦等等。這些表達富含情感意義。通過這些話,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李清照獨特的個性和對現實的不滿,表現出一個完全不應該與一個陌生男人接觸的年輕女性形象。它表現了少女對生活的熱愛和不愿意被封建倫理束縛的精神,這一時期的李清照滿懷爛漫任性思想,追求愛情,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2.甜蜜的妻子封建社會的婚姻不能獨立,但幸運的是,感情領域獲得了安慰,她和趙明誠情投意合。這一時期的李清照滿懷對生活的柔情和幸福。因此,她在這段時間里的大部分詞作都包含夫妻間的情真意切,她這一時期的作品表達的消極態度的詞語相對較少,程度較輕。封建道德要求與李清照這種主動追求的生活格格不入。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并不妥協。相反,她的個性是堅強和自信的,她有一個非常強大和競爭的心,李清照在買花的時候,她要讓丈夫告訴她花和她誰更漂亮。從這個看似被寵壞了的情節中,很容易看出李清照自鳴得意的語氣表明了她對生活的巨大熱愛和信心。她的話是真誠的,微妙的,女性的美麗和自信生動地顯示在這些評價詞中。從女性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她可以選擇與女性生活中憂郁相關聯的事物,并以優美的女性筆觸來組織詞作。在這段時間里,李清照經歷了孤獨無言的悲傷。她常把把自己比作一朵花。人與花的結合,流露出詩人的憔悴與傷感,突出了離別的深重哀傷。從花朵的意象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心靈的孤獨與凄涼,以及她對遠方人的關懷。3.凄涼的孀婦一連串的不幸和打擊使李清照成了一個寡婦,從一個女人到悲痛和悲傷,丈夫的悲痛和國家的動蕩,把她推向痛苦的深淵。孤獨寂寞的才女在這種悲慘的境遇中寫下了《聲聲慢》,這個詞的開頭產生了一種冷淡的情感基調。在這一時期,李清照的另外一篇代表作也凸顯了愁情元素,比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己盡》如“慘”、“戚”、“悲”等。所有這些消極或情感的話都是悲傷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是李清照家喻戶曉的詞句之一,李清照的作品中有許多菊花,但菊花表達的情感和悲傷與其他作品不同。在第一句話中,作者采用的是連續14個疊字的創作手法,這句話為整個詩奠定了環境和情感基礎。表達了在丈夫死后,國家崩潰和自己被迫離開家鄉的悲傷之情。在她的國家崩潰后,李清照不得不四處游蕩,開始了她孤獨的中年生活。她的《武陵春》就是在這個時期寫的。當時,李清照經歷了許多挫折。他丈夫的去世、國家的崩潰、流離失所以及她收藏的大部分文物都在翻滾的過程中丟失了。社會動亂和一系列消極因素影響了李清照的心情,她的詞變得更加悲傷和沮喪。第三章李清照詞作詞風變化對詞風影響及美學意義一、李清照詞風變化對詞風的影響對于李清照而言,感情經歷雖然在前半期取得了成功,夫妻恩愛感情甜蜜,但是在后半期也發生了轉變,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夫妻二人又產生了離別的現狀,因此后期也有很多作品表達出了對丈夫的思念。從而留下了很多經典名作,比如《一剪梅》當中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些詞句,每一段話都深深的表達出了對丈夫的一種相思情緒,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該作品的神來之筆,同時還有另外一首作品創作于重陽節時期的作品,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只有夫妻雙方具備深刻的感情基礎,才能夠寫出如此佳句。從這些名句當中可以充分看到,李清照的愛情生活是非常專一的。對于李清照的人生經歷,可以將40歲作為界限,在40歲之前李清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富足,家庭幸福和睦,生活無憂。但是40歲之后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國破家亡甚至連家園都被破壞,衰敗的生活讓她倍受煎熬,自己鐘愛的書畫作品也在戰亂中全部損毀,這些國貨家仇,對于一個弱女子的打擊影響非常大。此時南宋政府面對外部的戰亂一味的妥協,逃避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這些情感在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中也有體現,比如感風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些豪邁的詩句充分抒發了李清照內心的苦悶,這些實際上是借古人的故事來諷刺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可以看出李清照懷有濃濃的愛國之情。隨著此時社會環境的衰敗,戰爭的影響波及了南宋全境此時丈夫趙明成受到朝廷的委派前往湖州擔任官職,但是旅途勞累積勞成疾,于49歲的年齡告別了人世。面對此情此景,李清照內心悲痛萬分,寫出了這樣的詩: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祀婦之悲深。從而表達出了李清照對于丈夫的深情懷念。李清照晚年的生活狀態是非常凄涼的,很多時候基本上是顛沛流離的狀態,和很多難民一樣,在沿海浙江等地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內心充滿了對世俗的厭惡,對國家腐敗無能的背痛在這時也寫下了很多千股。流傳千古的佳作,比如《永遇樂》、《聲聲豁》、《武林春》等。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普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環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諸如此類的詩句都深刻表達了對于南宋政府南渡之后,茍且偏安的現狀不滿,同時借詩詞來抒發對國家的哀愁。可以看出感情豐富的色彩,不僅僅是對于自身命運不公的抗爭,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二、李清照詞風的美學意義第一是委婉感傷,蘊藉深厚。李清照的創作特點在于意境的烘托,古詩詞之所以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很大程度上和這種社會因素有關,在作品當中創作者會有意的構建出一種社會環境,比如表達感情,或者借景抒情。在如夢令當中就有這樣的情節描述,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涼起一灘鷗鷺。該作品的創作時代屬于李清照早期的階段,因此可以看出具有歡快的節奏和意境描述。給我們營造出一種少女在外游玩的春日景象,感情是真摯且樸素的。從社會關系學的層面上來講,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存在于社會關系當中,作者只有具備了較為深厚的社會關系積累,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社會在發展中是不斷的產生變化的過程,各種矛盾的推動才會讓社會進步。因此對于創作者造成影響的因素只能從社會關系層面上來進行考慮,這種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才能反映出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發展狀況。同時這些作品也可以折射出當時的社會風向。第二是清新素樸,平淡入妙。分析李清照的大部分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思細膩,抒情,溫柔表達方式真實質樸,能夠用精煉的語言,就可以表達出想要的意境,比如繭與木蘭花賣花旦這部作品中的詞句,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而不如花而好。這部作品中將花比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既可以體現出對花的喜愛,也暗含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希望可以像花這樣甜蜜這種比喻沒有一絲做作,淳樸自然,并沒有采用高深的修飾方式,所以才能讓人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含義。同時能夠體現出自己溫柔的一面,可以判斷出,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李清照剛剛處于結婚之后的階段。在新婚生活當中,剛剛開始體驗到了二人情感的好處。最后是委婉曲折藏傷感。對于李清照的評價,還可以用婉約派來形容。在她眾多的作品當中可以體驗出她這種婉約的柔情。比如李清照,非常擅長描寫獨處時的意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這些詞句就是典型的代表。通過這些作品能夠看出作者的內心是多么的凄涼和悲痛,但是這僅僅只是其中一部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比如這部作品當中,就充分體現出了李清照作為普通人具備的憂愁,面對丈夫的離世自身所處的環境,讓作者的作品具有別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可以看出環境對于作者風格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環境因素只是客觀方面的影響,對于作品的創作,個人的主觀因素也占據了重要的作用。本身李清照的感情細膩,采取的修飾方式,經常體現出婉約的感情,很多作品就證明了這一點。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內容可以看出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難得一見的女性文學奇才,猶如耀眼的明珠在中國的詞壇上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在當時男權占據主導的封建社會,能夠將自己的意識主張通過詩詞進行抒發,可以看出李清照內心的強大。她具備十分優秀的詩詞才情,同時經歷坎坷的社會生活,讓她的作品更加成熟和個性。這些作品,既是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豐富的思想內涵讓后人贊嘆不已。相比于一般封建才女,清照之詞更多了一種人文關懷。通過研究李清照的文學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種真摯情感,口語化的文字,簡要而不簡單,能夠體現出深沉的韻味,這些文化特點不僅是封建社會說具有的同時對當代社會的女性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