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技術】元蘑大棚栽培技術_第1頁
【農業種植技術】元蘑大棚栽培技術_第2頁
【農業種植技術】元蘑大棚栽培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種植技術】元蘑大棚栽培技術

元蘑即亞側耳,又叫晚生側耳、凍菌、凍蘑,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亞側耳屬。元蘑作為一種食用真菌,營養豐富,口味極佳;同時它又是一種草藥,有祛風活絡、清熱燥濕功效,用于治療癲癇病、風濕、肝腹水等。目前,市場上對元蘑的需求量較大,人工栽培元蘑能夠創造很高的經濟效益。元蘑子實體群生或呈覆瓦狀叢生。中等稍大,菌蓋直徑3-12cm,邊緣內卷,后反卷。菌肉白色,較厚。夏、秋季生于櫟、楊、樺、椴、槭、毛赤楊等多種闊葉樹的枯腐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上,引起木材腐朽。在我國河北、吉林、山西、四川等地均有分布,是當地春節期間的菜肴佳品。1培養1.1營養可利用硬雜木屑、純松木屑、豆秸、玉米芯等纖維作為碳源,以麥麩、豆餅粉、玉米粉等作為氮源。1.2溫度元蘑屬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5℃;出菇時最佳溫度為15-18℃。子實體的形成無需溫差刺激。1.3水分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65%為佳,超過80%易污染。出菇時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85%。1.4光照菌絲生長時不需要光照。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200Lx的光照1.5空氣元蘑為好氣性菌類,必須有足夠的氧氣才能正常生長。尤其在出菇階段,更應注意空氣的流通。1.6酸堿度以pH5.4-5.8的偏酸性環境生長最佳。2菌種培養2.1品種農元3號,引自延邊大學農學院。2.2母種培養基配方木屑300g(加4倍清水浸泡16小時,取濾液加水調整到1000mL)、蛋白胨58(或牛肉膏10g)、葡萄糖20g、水1000mL。2.3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配方木屑78%、麥麩17%、豆餅粉3%、蔗糖1%、石膏粉l%。原種培養2-4個月。2.4裝袋含水量調到60%-65%,袋子采用17×33×0.05cm規格的聚丙烯塑料袋。裝料要松緊適度,稍加壓實后,用錐形木棒在料中間打接種孔至接近袋底,接種后可縮短發菌時間。袋口套塑料頸圈,并用棉塞封口。有條件的可用裝袋機,裝料和打洞一次完成且速度較人工裝袋更快。2.5滅菌在100℃下保持8-10小時后,再用灶內余火燜2小時,然后自然降溫。2.6接種和培養接種在無菌室內進行,待料溫降到28℃以下后開始接種。元蘑的菌絲生長較慢,應適當加大接種量。接種后,用棉塞封閉袋口,將菌袋豎立在床架上進行培養,2-3天后菌種萌發并開始吃料,5-7天當菌絲長入料內后,將菌袋改為臥放培養。發菌期間溫度控制在20-25℃、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5%左右,保持弱光條件。隨著菌絲的生長,菌絲的呼吸量增大,培養室要加強通風。一般經過30-40天菌絲長滿菌袋后,繼續培養10天,使菌絲充分成熟,然后進行出菇管理。2.7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原種在2-4月份培養。栽培種在5-7月份培養。3大棚管理3.1大棚建造東西走向,長40m,棚寬6.5m,緊挨著棚邊作1m寬的畦,中間畦寬1.5m,共可作4趟畦。畦高20cm,將畦面整平,用500倍多菌靈消毒,再鋪地膜。也可用水稻育苗大棚插完秧后進行元蘑栽培,增加水稻育苗大棚的利用率,創造高倍的附加值。3.2劃口擺袋劃口擺袋時間在立秋前后。先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袋表面,然后用刀片(用75%酒精先擦一下)在袋上劃口,要劃“V”形口,每袋8-10個,口與口之間要成“品”字形。按照每平方米擺25袋的密度,用木榔頭在地膜上砸3cm深的坑,把劃好口的袋放在上面。然后扣大棚、覆棚膜、蓋草簾或用遮陽網遮陽。3.3管理與收獲溫度保持在10-25℃,最好是15-18℃。大棚上面扣膜,膜上覆草簾或遮陽網,白天把棚膜近地處掀起,保持離地30cm,以利于通風(元蘑特別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