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電子教案課件_第1頁
new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電子教案課件_第2頁
new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電子教案課件_第3頁
new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電子教案課件_第4頁
new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電子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6一月20231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一、會計政策概述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企業采用的會計計量基礎也屬于會計政策。06一月20231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06一月20232企業應當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采用相同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會計實務中某項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具體會計準則或應用指南未作規范的,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的原則、基礎和方法進行處理;待作出具體規定時,從其規定。06一月20232企業應當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采用06一月20233【例題1】會計政策是指()。

A.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B.企業在會計確認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C.企業在會計計量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D.企業在會計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答案】A06一月20233【例題1】會計政策是指()。06一月20234二、會計政策變更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企業的會計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06一月20234二、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5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06一月20235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06一月20236以下各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1.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06一月20236以下各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7【例題2】下列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有()。

A.本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B.第一次簽訂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C.對價值為200元的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由分次攤銷法改為一次攤銷法

D.按準則規定,交易性投資期末計價由成本法改為市價法

E.國家制度規定,存貨期末計價的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答案】ABC06一月20237【例題2】下列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06一月20238三、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一)以會計確認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會計確認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二)以計量基礎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計量基礎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8三、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06一月20239(三)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列報項目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四)根據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所選擇的,為取得與資產負債表項目有關的金額或數值(如預計使用壽命、凈殘值等)所采用的處理方法不是會計政策,而是會計估計,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估計變更。

06一月20239(三)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06一月202310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即追溯調整法和未來適用法。(一)追溯調整法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06一月202310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11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第一步,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第二步,編制相關項目的調整分錄;第三步,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及其金額;第四步,附注說明。

06一月202311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06一月202312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p260累積影響數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各步計算獲得:(了解)06一月202312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06一月202313(二)未來適用法是指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應用于變更日及以后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06一月202313(二)未來適用法06一月202314(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1.國家有規定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2.能追溯調整的,采用追溯調整法處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3.不能追溯調整的,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06一月202314(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06一月202315五、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政策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會計政策變更的性質、內容和原因。(二)當期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三)無法進行追溯調整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的時點、具體應用情況。06一月202315五、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06一月202316【例題5】下列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說法中,正確的有()。A.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B.會計政策變更意味著以前期間的會計政策是錯誤的C.會計政策變更一律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D.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E.會計政策變更只需調整變更當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答案】AD06一月202316【例題5】下列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說法06一月202317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一、會計估計概述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06一月202317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06一月202318二、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例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年數總和法。企業據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積累更多經驗以及后來的發展變化,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修訂。會計估計變更的依據應當真實、可靠。06一月202318二、會計估計變更06一月202319

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會計估計,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等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企業的會計估計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如果以前期間的會計估計是錯誤的,則屬于差錯,按前期差錯更正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06一月202319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06一月202320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P263企業對會計估計變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一)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二)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三)難以對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的,應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06一月202320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P26306一月202321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估計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一)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二)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三)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06一月202321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06一月202322【例題7】下列會計處理中應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的有()。A.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B.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發生變更C.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發生變更D.難以對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E.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能夠合理確定【答案】ABCD06一月202322【例題7】下列會計處理中應采用未來適06一月202323【例題8】根據《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的規定,企業發生會計估計變更時,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內容有()。A.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B.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C.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D.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E.會計估計變更累積影響數

【答案】ABCD06一月202323【例題8】根據《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06一月202324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一、前期差錯概述前期差錯,是指由于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或錯報:(一)編報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能夠取得并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06一月202324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06一月202325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對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錯,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更正。前期差錯的重要程度,應根據差錯的性質和金額加以具體判斷。06一月202325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26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追溯重述法的會計處理與追溯調整法相同。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也應當一并調整,也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企業應當在重要的前期差錯發現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據。06一月202326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06一月202327【例題9】A公司2008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9年4月20日批準報出。A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09年3月20日,A公司發現2007年和2008年行政管理部門的固定資產分別少提折舊200萬元和100萬元(達到重要性要求)。要求:對上述差錯進行會計處理,并將相關調整數填入下表。(假定不考慮所得稅費用的調整。)06一月202327【例題9】A公司2008年度的財務會06一月20232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貸:累計折舊300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借:盈余公積3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006一月20232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06一月202329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調整數

項目

年初數

期末數調增調減調增調減累計折舊200300盈余公積2030未分配利潤18027006一月202329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06一月2023302008年度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相關項目調整數

項目

上年數

本期數調增調減調增調減管理費用200100未分配利潤年初調整數

18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1006一月2023302008年度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06一月202331【例題10】A公司2008年12月31日發現2007年有一項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漏提了折舊,數額為100萬元,所得稅申報中也未包括這項費用。A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稅法允許2007年少計提的折舊可調整應交所得稅。要求:(1)編制更正上述差錯的會計分錄。(2)將會計報表相關項目調整數填入下表:06一月202331【例題10】A公司2008年12月306一月202332【答案】(1)編制更正上述差錯的會計分錄①調整少計提的折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貸:累計折舊100②調整應交稅費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3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3

06一月202332【答案】06一月202333③轉入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7④調整利潤分配:借:盈余公積6.7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06一月202333③轉入未分配利潤:06一月202334(2)填表

2008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年初數或上年數的調整項目年初數上年數累計折舊+100應交稅費-33盈余公積-6.7未分配利潤-60.3管理費用+100所得稅-33提取盈余公積-6.706一月202334(2)填表項目年初數上年數累計折舊+06一月202335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前期差錯更正有關的下列信息:(一)前期差錯的性質。(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更正金額。(三)無法進行追溯重述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對前期差錯開始進行更正的時點、具體更正情況。在以后期間的財務報表中,不需要重復披露在以前期間的附注中已披露的會計政策變更和前期差錯更正的信息。

06一月202335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06一月202336四、前期差錯更正所得稅的會計處理(一)應交所得稅的調整按稅法規定執行。

(二)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調整若調整事項涉及暫時性差異,則應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06一月202336四、前期差錯更正所得稅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37【例題11】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07年5月20日,甲公司發現在2006年12月31日計算A庫存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時發生差錯,該庫存產品的成本為1000萬元,預計可變現凈值應為700萬元。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誤將A庫存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預計為900萬元。06一月202337【例題11】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06一月20233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

貸:存貨跌價準備200借:遞延所得稅資產66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6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3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34借:盈余公積13.4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3.406一月20233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6一月202339

應注意的是,在應試時,若題目已經明確假定了會計調整業務是否調整所得稅,雖然有時假定的條件和稅法的規定不一致,但是也必須按題目要求去做。若題目未作任何假定,則按上述原則進行會計處理。06一月202339應注意的是,在應試時06一月202340【例題12】甲公司系國有獨資公司,經批準自2008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所得稅一直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甲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不計提任意盈余公積。(1)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2008年以前的會計資料進行復核,發現以下問題:06一月202340【例題12】甲公司系國有獨資公司,經06一月202341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7年6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投入使用。甲公司未按規定在6月30日辦理竣工決算及結轉固定資產手續。2007年6月30日,該“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余額為20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在建工程”科目賬面余額為2190萬元,其中包括建造該辦公樓相關的專門借款在2007年7月至12月期間發生的利息50萬元,應計入管理費用的支出140萬元。06一月202341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706一月202342該辦公樓竣工決算的建造成本為2000萬元。甲公司預計該辦公樓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至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尚未辦理結轉固定資產手續。②以400萬元的價格于2006年7月1日購入的一套計算機軟件,在購入當日將其作為管理費用處理。按照甲公司的會計政策,該計算機軟件應作為無形資產確認入賬,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采用直線法攤銷。06一月202342該辦公樓竣工決算的建造成本為200006一月202343③“其他應收款”賬戶余額中的600萬元未按期結轉為費用,其中應確認為2007年銷售費用的為400萬元、應確認為2006年銷售費用的為200萬元。④誤將2006年12月發生的一筆銷售原材料收入1000萬元,記入2007年1月的其他業務收入;誤將2007年12月發生的一筆銷售原材料收入2000萬元,記入2008年1月的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2006年的毛利率為20%,2007年的毛利率為25%。假定上述事項涉及損益的事項均可調整應交所得稅。

06一月202343③“其他應收款”賬戶余額中的600萬06一月202344

(2)2008年7月1日,鑒于更為先進的技術被采用,經董事會決議批準,決定將B設備的使用年限由10年縮短至6年,預計凈殘值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B設備系2006年12月購入,并于當月投入公司管理部門使用,入賬價值為10500萬元;購入當時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500萬元。06一月202344(2)2008年7月1日,鑒于更為06一月202345假定:(1)甲公司上述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以及折舊方法均符合稅法的規定。(2)上述會計差錯均具有重要性。要求:(1)對資料(1)中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

(2)根據資料(2)中的會計變更,計算B設備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額。06一月202345假定:06一月202346【答案】(1)對資料(1)中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①結轉固定資產并計提2007年下半年應計提折舊的調整借:固定資產2000貸:在建工程2000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50貸:累計折舊50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90貸:在建工程19006一月202346【答案】06一月202347②無形資產差錯的調整2008年期初無形資產已攤銷金額=400/5×1.5=120(萬元)借:無形資產4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00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20

貸:累計攤銷12006一月202347②無形資產差錯的調整06一月202348③對銷售費用差錯的調整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00貸:其他應收款600

④對其他業務核算差錯的調整借:其他業務收入2000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500

其他業務成本150006一月202348③對銷售費用差錯的調整06一月202349⑤對差錯導致的利潤分配影響的調整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0.2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9.8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0借:盈余公積4.02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0206一月202349⑤對差錯導致的利潤分配影響的調整06一月202350(2)根據資料(2)中的會計變更,計算B設備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額2008年6月30日已計提折舊額=(10500-500)÷10×1.5=1500(萬元)2008年變更后的計提折舊額=(10500-1500)÷(6-1.5)×0.5=1000(萬元)2008年應計提折舊額=(10500-500)÷10÷2+1000=1500(萬元)。

06一月202350(2)根據資料(2)中的會計變更,計06一月202351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一、會計政策概述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企業采用的會計計量基礎也屬于會計政策。06一月20231第一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06一月202352企業應當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采用相同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會計實務中某項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具體會計準則或應用指南未作規范的,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的原則、基礎和方法進行處理;待作出具體規定時,從其規定。06一月20232企業應當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采用06一月202353【例題1】會計政策是指()。

A.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B.企業在會計確認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C.企業在會計計量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D.企業在會計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答案】A06一月20233【例題1】會計政策是指()。06一月202354二、會計政策變更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企業的會計政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06一月20234二、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55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06一月20235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06一月202356以下各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1.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2.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06一月20236以下各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57【例題2】下列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有()。

A.本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B.第一次簽訂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C.對價值為200元的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由分次攤銷法改為一次攤銷法

D.按準則規定,交易性投資期末計價由成本法改為市價法

E.國家制度規定,存貨期末計價的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答案】ABC06一月20237【例題2】下列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06一月202358三、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一)以會計確認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會計確認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二)以計量基礎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計量基礎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06一月20238三、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06一月202359(三)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一般地,對列報項目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四)根據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所選擇的,為取得與資產負債表項目有關的金額或數值(如預計使用壽命、凈殘值等)所采用的處理方法不是會計政策,而是會計估計,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估計變更。

06一月20239(三)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06一月202360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即追溯調整法和未來適用法。(一)追溯調整法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06一月202310四、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61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第一步,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第二步,編制相關項目的調整分錄;第三步,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及其金額;第四步,附注說明。

06一月202311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06一月202362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p260累積影響數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各步計算獲得:(了解)06一月202312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06一月202363(二)未來適用法是指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應用于變更日及以后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06一月202313(二)未來適用法06一月202364(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1.國家有規定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2.能追溯調整的,采用追溯調整法處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3.不能追溯調整的,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06一月202314(三)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06一月202365五、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政策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會計政策變更的性質、內容和原因。(二)當期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三)無法進行追溯調整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的時點、具體應用情況。06一月202315五、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06一月202366【例題5】下列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說法中,正確的有()。A.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B.會計政策變更意味著以前期間的會計政策是錯誤的C.會計政策變更一律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D.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E.會計政策變更只需調整變更當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答案】AD06一月202316【例題5】下列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說法06一月202367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一、會計估計概述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06一月202317第二節會計估計及其變更06一月202368二、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例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年數總和法。企業據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積累更多經驗以及后來的發展變化,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修訂。會計估計變更的依據應當真實、可靠。06一月202318二、會計估計變更06一月202369

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會計估計,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等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企業的會計估計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處理。如果以前期間的會計估計是錯誤的,則屬于差錯,按前期差錯更正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06一月202319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06一月202370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P263企業對會計估計變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一)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二)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三)難以對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的,應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06一月202320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P26306一月202371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估計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一)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二)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三)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06一月202321四、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06一月202372【例題7】下列會計處理中應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的有()。A.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B.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發生變更C.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發生變更D.難以對某項變更區分為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E.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能夠合理確定【答案】ABCD06一月202322【例題7】下列會計處理中應采用未來適06一月202373【例題8】根據《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的規定,企業發生會計估計變更時,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內容有()。A.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B.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C.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D.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E.會計估計變更累積影響數

【答案】ABCD06一月202323【例題8】根據《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06一月202374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一、前期差錯概述前期差錯,是指由于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或錯報:(一)編報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能夠取得并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06一月202324第三節前期差錯及其更正06一月202375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對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錯,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更正。前期差錯的重要程度,應根據差錯的性質和金額加以具體判斷。06一月202325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76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追溯重述法的會計處理與追溯調整法相同。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也應當一并調整,也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企業應當在重要的前期差錯發現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據。06一月202326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06一月202377【例題9】A公司2008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于2009年4月20日批準報出。A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09年3月20日,A公司發現2007年和2008年行政管理部門的固定資產分別少提折舊200萬元和100萬元(達到重要性要求)。要求:對上述差錯進行會計處理,并將相關調整數填入下表。(假定不考慮所得稅費用的調整。)06一月202327【例題9】A公司2008年度的財務會06一月20237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貸:累計折舊300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借:盈余公積3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006一月20232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06一月202379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調整數

項目

年初數

期末數調增調減調增調減累計折舊200300盈余公積2030未分配利潤18027006一月202329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06一月2023802008年度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相關項目調整數

項目

上年數

本期數調增調減調增調減管理費用200100未分配利潤年初調整數

18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1006一月2023302008年度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06一月202381【例題10】A公司2008年12月31日發現2007年有一項行政管理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漏提了折舊,數額為100萬元,所得稅申報中也未包括這項費用。A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稅法允許2007年少計提的折舊可調整應交所得稅。要求:(1)編制更正上述差錯的會計分錄。(2)將會計報表相關項目調整數填入下表:06一月202331【例題10】A公司2008年12月306一月202382【答案】(1)編制更正上述差錯的會計分錄①調整少計提的折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貸:累計折舊100②調整應交稅費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3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3

06一月202332【答案】06一月202383③轉入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7④調整利潤分配:借:盈余公積6.7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06一月202333③轉入未分配利潤:06一月202384(2)填表

2008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年初數或上年數的調整項目年初數上年數累計折舊+100應交稅費-33盈余公積-6.7未分配利潤-60.3管理費用+100所得稅-33提取盈余公積-6.706一月202334(2)填表項目年初數上年數累計折舊+06一月202385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前期差錯更正有關的下列信息:(一)前期差錯的性質。(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更正金額。(三)無法進行追溯重述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對前期差錯開始進行更正的時點、具體更正情況。在以后期間的財務報表中,不需要重復披露在以前期間的附注中已披露的會計政策變更和前期差錯更正的信息。

06一月202335三、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06一月202386四、前期差錯更正所得稅的會計處理(一)應交所得稅的調整按稅法規定執行。

(二)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調整若調整事項涉及暫時性差異,則應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06一月202336四、前期差錯更正所得稅的會計處理06一月202387【例題11】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007年5月20日,甲公司發現在2006年12月31日計算A庫存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時發生差錯,該庫存產品的成本為1000萬元,預計可變現凈值應為700萬元。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誤將A庫存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預計為900萬元。06一月202337【例題11】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06一月20238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

貸:存貨跌價準備200借:遞延所得稅資產66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6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3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34借:盈余公積13.4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3.406一月202338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6一月202389

應注意的是,在應試時,若題目已經明確假定了會計調整業務是否調整所得稅,雖然有時假定的條件和稅法的規定不一致,但是也必須按題目要求去做。若題目未作任何假定,則按上述原則進行會計處理。06一月202339應注意的是,在應試時06一月202390【例題12】甲公司系國有獨資公司,經批準自2008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所得稅一直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甲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不計提任意盈余公積。(1)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2008年以前的會計資料進行復核,發現以下問題:06一月202340【例題12】甲公司系國有獨資公司,經06一月202391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7年6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投入使用。甲公司未按規定在6月30日辦理竣工決算及結轉固定資產手續。2007年6月30日,該“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余額為20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在建工程”科目賬面余額為2190萬元,其中包括建造該辦公樓相關的專門借款在2007年7月至12月期間發生的利息50萬元,應計入管理費用的支出140萬元。06一月202341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706一月2023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