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智煤礦90萬噸設計_第1頁
永智煤礦90萬噸設計_第2頁
永智煤礦90萬噸設計_第3頁
永智煤礦90萬噸設計_第4頁
永智煤礦90萬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說明書題目:永智煤礦年產90萬噸地下開采設計學生姓名:李亞運學號:0972135226專業:采礦工程班級:采礦2009-4班指導教師:李擎摘要礦井生產,其主要特點是地下作業,工作環境艱苦,自然條件復雜,通風和安全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各煤田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煤層地質條件多種多樣,開采方法也就多種多樣。本設計是在永智煤礦原始地質條件下作的礦井初步設計,設計內容包含: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礦井開拓、通風設計、礦井安全技術措施,以及專題—采煤工作面瓦斯綜合治理等方面。井田概況主要包括礦區的地理、地形和交通;礦井的地理位置、井田范圍;礦區的氣象條件、地震烈度、電源和水源的概況;井田地質特征、煤層及煤質概況以及水文地質條件概況等。礦井開拓分別論述了主井、副井位置選擇、采區的劃分、水平的劃分以及開采順序、采區的布置及裝備、各巷道的布置等。通風設計主要包括礦井通風系統的選擇、礦井所需風量的計算及分配、全礦井前期、后期的通風阻力計算以及對通風設備的選擇等。安全技術措施包括井下瓦斯預防、頂板管理、水災預防、火災預防、煤礦爆炸的預防及粉塵防治措施等。關鍵詞:礦井;開拓;通風;安全。ABSTRACTThecoalfieldtothegeographyandvariedgeologicalconditionsofcoal,miningmethodshavevaried.Mineproduction,itsmainfeatureisundergroundwork,workhardandcomplicatednaturalconditions,theventilationandsafetymeasuresappearstobe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designisthemineralwellfirststepdesignmakeundertheconditionoforiginalgeologyofthemineofYongZhiCoalMine,Thisdesigncontentscontainment:Thewellfarmlandgeneralsituationandgeologycharacteristic,themineralwellsexpand,safetechniquemeasureofwellventilateddesign,themineralwell,andthefeatureofcoalface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gas,etc.Thefieldgeneralsituationofthewellincludesgeography,topographyandtrafficoftheminingareamainly;Thegeographicalpositionofthemine,fieldrangeofwell;Themeteorologicalconditionoftheminingarea,generalsituationofearthquakeintensity,thepowerandsourceofwater;Characteristicoffieldqualityofthewell,coalseam,natureofcoalgeneralsituationandhydrogeologicalconditiongeneralsituation,etc.Itexpoundthefactseparatelyminesopen-upsbymainshafts,Auxiliaryshaft,wasterockwell,leveldivideandexploitthedivisionsofpersonwhoadopt,personwhoadoptassignorderand,everytunnelassignetc.equipmentventilatingshaftthechoicesofpositionthings.Theventilationdesignincludesthechoiceoftheventilatingsystemofminemainly,Calculation,distribution,thewholemineventilationobstructioncalculatingandchoicetotheventilationfacilitiesofeasyperiod,difficultperiodofthenecessarywindquantityofthemine,etc.Thesafepracticemeasureincludesinthepitthemarshgasispreventedaplankmanagement,flooddisasterprevention,afireprevention,thepreventionanddustpreventionandcuremeasure,etc.KeyWords:Mineralwell,expandstomine,wellventilated,safety.目錄摘要 I第一章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1.1礦區概述 1地理位置 1地形、地勢及河流 1資源整合前各礦現狀 1電源、水源情況 4主要建筑材料供應情況 41.2地質特征 4地質構造及煤層 4井田水文地質條件 6其它開采技術條件 8第二章礦區范圍 132.1資源整合前各礦開拓現狀 132.2井田境界及儲量 13井田境界 13儲量 14第三章生產能力、服務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193.1礦井工作制度 193.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確定 193.3礦井服務年限 19第四章井田開拓方案 214.1井田開拓方式的選定 21開拓方案 21方案比較及選擇 25第五章采煤方法 265.1采煤方法選擇 26工作面采煤、裝煤、運煤方式及設備選型 26工作面支架 26采煤工作面采高、長度及年推進度 28工作面回采方向 29采區及工作面回采率 295.2采區布置 30采區數目、位置和工作面生產能力計算 305.3巷道掘進 32巷道斷面和支護形式 32掘進工作面個數及裝備 33礦井達產時采掘比例關系及矸石量預計 33第六章建井工期及開采計劃 366.1建井工期 366.2產量遞增計劃 38第七章礦井通風 397.1概況 39礦井瓦斯涌出量 397.2礦井通風 40礦井通風方式及通風系統 40礦井通風方式及通風系統 40礦井風量、風壓及等積孔 407.3通風設備 47第八章礦山運輸與提升 508.1大巷運輸及設備 50運輸方式的選擇 50主要運輸巷道斷面、支護方式、坡度 51無軌膠輪車選型 51運輸設備選型 548.2提升設備 55主提升設備 55主斜井提升配電控制裝置 58第九章排水及供電 599.1礦山涌水量 599.2排水設備的計算與選擇 599.3供電電源 609.4電力負荷 609.5送變電 61礦井供電電源 61電源線路 61地面35kV變電所 619.6地面供配電 64地面配電系統 64低壓電氣設備選型和高低壓電纜選型 64低壓電氣設備選型和高低壓電纜選型 65工業場地及建筑物照明 65防雷保護及接地 66生產系統 669.7井下供配電 67第十章技術經濟指標 7010.1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7010.2建設項目資金概算 70固定資產投資概算 70概算編制依據 71資金來源及建設期貸款利息 7210.3生產成本 7310.4技術經濟分析及評價 74年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的估算 74利潤、投資利潤率及投資利稅率的計算 75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76參考文獻 80致謝詞 81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礦區概述地理位置內蒙古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煤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境內,行政區劃屬準格爾旗神山鎮。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1′07″~110°12′29″;北緯:39°39′59″~39°42′08″。礦區距主要交通干線包府公路和109國道約6km,西北距東勝區約20km。東勝區是鄂爾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樞紐,東西向有109交通位置詳見圖1.1。地形、地勢及河流地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為95.4m左右。最高點位于核實區北部,海拔標高1434.10m,最低點位于東南部長捎溝中,海拔標高1333.4m。最大的溝谷為核實區東界的石灰川,雨季常形成季節性流水,暴雨過后可形成短暫的洪流。溝中有水井數口,水深7.0~3.0m。永智煤礦位于石灰川西側的侵蝕性丘陵區。資源整合前各礦現狀原準旗準格爾召黃天棉圖村武當溝煤礦(以下簡稱原武當溝煤礦)與準格爾旗鬧羊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以下簡稱原鬧羊渠煤礦)進行了整合,并將其外圍無礦權爭議的邊角地段也一并劃入(以下簡稱新擴區),劃定礦區范圍煤礦名稱為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煤礦。12圖1.1交通位置圖月,礦區面積為0.5659km2,開采標高1339~1335m,礦區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2.2204km2,開采標高1360~1318m,有效期至2010年5月,礦區范圍由6個拐點圈定。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煤礦,將原武當溝煤礦與原鬧羊渠煤礦進行了整合,并擴大了井田范圍(其范圍含原五當溝煤礦與原鬧羊渠煤礦),面積5.7371km2,開采標高1348~1241m,劃定礦區范圍由6個拐點圈定,見表1.1。表1.1永智煤礦及原煤礦范圍各拐點直角坐標一覽表原武當溝煤礦拐點編號XY拐點編號XY14396565.0037431010.0034395570.0037431810.0024396125.0037431870.0044395780.0037431010.00原鬧羊渠煤礦14395900.0037430302.0044392920.0037432070.0024394550.0037431350.0054393000.0037431810.0034394550.0037432100.0064394660.0037430310.00永智煤礦14396862.0037430270.0044394550.0037432099.0024396566.0037431010.0054392890.0037432043.0034396125.0037431870.0064393900.0037430110.00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煤田銅匠川詳查區永智煤礦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中,核實煤層實際賦存標高調整為1214~1380m。本井田東側鄰準格爾旗神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烏蘭哈達機井隊煤礦、伊盟準格爾旗鑫源煤礦;南側鄰準格爾旗炭窯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相鄰煤礦基本情況見表1.2。電源、水源情況(一)電源情況從礦井工業場地北方西1km處的柛山鎮110kV變電站35kV的不同母線段引兩回路35kV電源線路作為永智煤礦的永久電源。當任一回路故障停電時,另一回路能擔負全部負荷。35kV電源線路導線:LGJ-95。表1.2相鄰煤礦基本情況一覽表礦山名稱證號面積(km2)生產規模(萬t/a)準格爾旗神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烏蘭哈達機井隊煤礦1.83030伊盟準格爾旗鑫源煤礦0.6336準格爾旗炭窯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0.3259(二)水源情況井田內無經濟、可靠的地表水可利用。本礦生活用水和部分生產用水由內蒙古科源水務有限公司供給,礦方在本礦建兩個500m3蓄水池,一個正常使用,一個備用清污。礦井建成后,井下正常涌水量為10~20m主要建筑材料供應情況礦井所需鋼材、木材、水泥、各種設備市場上能夠滿足建設需求;磚、石、砂及石灰等本地可滿足需求。地質特征地質構造及煤層(一)地質構造1)區域構造東勝煤田大地構造分區屬于華北地臺鄂爾多斯臺向斜東勝隆起區。本區具體位置處于東勝隆起區中東部。鄂爾多斯臺向斜在我國大地構造分區上為一典型地臺構造。四周為EW、SN向的古老結晶巖系所環繞。其北為內蒙地軸(陰山山脈),南為秦嶺地軸(秦嶺山脈)、東側為山西中隆起區(呂梁山)、西側為南北向構造帶(賀蘭山、桌子山、六盤山)四周山系由于受大的地殼運動華力西期、燕山期地殼運動的影響,多成為巨大的逆掩斷層和傾伏倒轉褶曲。而在其內部盆地較穩定沉積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煤田。臺向斜內部構造特征是前震旦系為基底的鄂爾多斯臺向斜,它在每次造山運動中基本表現了一定程度的穩定性。臺向斜內部地層多呈假整合接觸,個別地層中具不整合接觸。地層傾角平緩,基本上為一小范圍廣闊的向斜構造,除臺向斜北部基巖隆起地帶有較大斷層外,其它地區偶爾出現一些落差較小的斷層。本區位于東勝煤田的東南部,其構造形態與區域構造形態一致,總體為一向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傾向210~230°,傾角一般1~3°。地層產狀沿走向及傾向均有變化,但變化不大。沿走向發育有寬緩的波狀起伏。找煤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只有為數不多的小斷裂,未發現褶皺構造。無巖漿巖侵入。2)礦區地層核實區為高原侵蝕性丘陵地貌,基巖沿溝谷兩側出露,山梁上以第四系為主。根據礦區地質圖及鉆孔揭露,地層由老至新為:三疊系上統延長組(T3y),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J1-2y),侏羅系中統直羅組(J2z)、安定組(J2a),白惡系下統逕川組(Kjc)、東勝組(K1ds)及第四系(Q)。(二)煤層1)含煤底層及含煤性銅匠川詳查區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J1-2y)及中統直羅組(J2z),其含煤巖系主要為陸緣碎屑巖組成的陸相沉積地層,沉積環境為沖洪積相、泥炭沼澤相和湖泊相為主的大型內陸盆地。延安組(J1-2y)為主要含煤地層,厚度200~220m,平均210m,共含煤14層,總厚度19.53m,含煤系數9.3%;其中含主要可采煤層4層(3-1、4-1、5-1及6-1中),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類型;次要可采煤層8層,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不穩定類型。直羅組(J2z)底部含1煤組,層位劃分對比為1-1、1-2號煤層,一般均不可采。煤層傾向西南,傾角一般2~5°。2)煤層對比銅匠川詳查區煤層屬陸相含煤建造,環境變化多異,煤層經分岔—合并—尖滅—受沖蝕—基底隆起沉降的一系列變化,致使煤層變的較為復雜。但詳查區煤組及主要煤層較穩定,局部巖性及層間距有變化,采用沉積旋回對比法、測井物性反映特征對比法、標志層對比法、古生物對比法、煤層做標志層對比法、煤層層位間距對比法進行煤層綜合對比,特別是該區圍巖與煤層物性差異明顯,地球物理測井易于區別,測井對煤層定性,采用5DL、HGG.20、DLW、HGG0.50參數曲線對煤層進行定厚解釋可靠;煤層深度、厚度、結構準確、清楚。對比依據比較充分。綜上所述,報告中主要可采煤層對比可靠,次要可采煤層對比基本可靠。井田水文地質條件(一)區域水文地質東勝煤田屬鄂爾多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北部是庫布其沙漠,南部是毛烏素沙漠,地處半干旱沙漠高原氣候。大部分地區被黃土覆蓋,地表植被稀少,覆蓋率極低。年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大氣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徑流形式排泄于黃河,地表受后期流水沖蝕作用形成樹枝狀沖溝,溝谷縱橫,構成較復雜的地形地貌特征。(二)井田水文地質依據銅匠川詳查報告所述,本區含水巖組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含水巖組和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潛水~承壓水含水巖組。本次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參照原報告區域性成果,并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對核實區內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評價。1).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含水層組(1)、第四系沖洪積潛水含水層(Q4al+pl):主要分布于核實區內各溝谷底部,特別是水塔溝和納林溝底部,分布范圍狹窄,面積較小,一般隨著溝伸展方向呈條帶狀分布,厚度變化較大,最大厚度幾米,薄者1~2m左右。含水層的巖性以各種粒級砂、砂礫石為主,其水位、水量受大氣降水及地表徑流影響較大。區內無抽水試驗資料,據銅匠川區詳查報告中對烏蘭木倫河流域的測定,單位涌水量q=0.09~1.45L/s.m。(2)、第四系殘坡積潛水含水層(Q3-4):分布于核實區內東西兩側、山丘頂部及斜坡一帶,分布零星且位置相對較高,屬透水不含水層。2)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潛水~承壓水含水巖組根據銅匠川區詳查報告所述,該含水巖組可劃分為五個含水帶和三個隔水層。核實區未見第三系(N)出露,故第Ⅰ含水帶不存在,僅有四個含水帶和三個隔水層。現分述如下:(1)、Ⅱ含水帶(J3~K1zh):巖性由灰綠、灰紫色各粒級砂巖、含礫粗砂巖及粉砂巖及砂質泥巖組成,厚度0~51.50m,平均17.16m。該層在本區的南部較厚,東北部被剝蝕。含水性不均勻,局部含水豐富。根據有關資料;單位涌水量q=0.09~2.04L/s.m。此層雖屬間接充水含水層,但局部涌水量較大,對未來礦井充水將有一定的影響。(2)、第一隔水層(侏羅系中統安定組J2a的上部):在不整合界面附近,巖性為砂質粘土巖和砂質泥巖。厚度4.84~23.62m,平均13.72m,個別地段因沖刷厚度變薄。屬隔水性能較差的層位。(3)、Ⅲ含水帶(J2z~J2a):巖性為灰白、灰綠、紫紅色的中、細砂巖,局部為含礫粗砂巖。據詳查區800號鉆孔抽水試驗資料:含水層厚度63.77m,為弱孔隙裂隙承壓水,水位標高1321.84m,水位降深24.82m,涌水量Q=0.548L/s。單位涌水量q=0.0221L/s.m,滲透系數k=0.039m/d。水溫13℃,水質為C1-·HCO--K++Na+型水。(4)、第二隔水層(J2z下部~J1-2y3上部):巖性為砂質泥巖、砂質粘土巖,泥巖、粉砂巖,厚度2.51~10.92m,平均5.45m。屬隔水性能相對較好的巖段。(5)、Ⅳ含水帶(J1-2y3上部~6煤組下部):巖性為灰白中、粗砂巖及煤層。據鄰區資料,單位涌水量q=0.000647~0.0088L/s.m,滲透系數K=0.00267~0.00924m/d,富水性弱,屬弱孔隙裂隙直接充水含水帶。水質為HCO--K++Na+·Ca++·Mg++型和HCO--K++Na+型水,礦化度0.101~0.125g/L,PH值7.3~8.5,總硬度1.83~11.1德國度。(6)、第三隔水層(位于6煤組的下部):巖性以淺灰~深灰色砂質泥巖為主,厚度0.63~7.08m,平均3.68m。屬隔水性較差的層位。(7)、V含水帶(J1-2y1下部~T3y上部):含水層巖性以灰白色、灰綠色粗~細砂巖為主。據鄰區資料,單位涌水量q=0.00467L/s.m,滲透系數k=0.00586m/d,富水性弱,屬弱孔隙裂隙承壓水。水質為SO4-·HCO--K++Na+型和HCO-·SO4-·CI--K++Na+型水,礦化度1.283~1.145g/L,PH值7.9~8.3,總硬度2.02~20.3德國度。(三)礦井涌水量根據礦區原開采的鬧羊渠煤礦及五當溝煤礦井下涌水量,預計永智煤礦達到設計生產能力90萬t/a時礦井正常涌水量為10m3/h,其它開采技術條件(一)煤層頂底板情況報告對區內主要可采煤層3-1、5-1和6-1中煤層頂板進行了力學性質樣品采集試驗。頂板巖性主要為砂質泥巖、泥巖、粉砂巖,局部為細、中砂巖。其巖石力學強度測試結果總結如下:1、3-1號煤層頂板巖性為砂巖、泥巖。抗壓強度8.2~191kg/cm2,平均124.24kg/cm2;普氏系數0.55~26.4,平均9.95;比重2.62~2.66t/m3,平均2.64t/m3;,容重1.92~2.21t/m3,平均2.12t/m3;孔隙率16.3~26.72%;平均19.91%;含水率6.50~10.47%,平均7.95%;抗剪強度46~62°,平均54°;正應力8~23°,平均15°;剪應力14~24°,平均19°;內摩擦角33°41′,凝聚力8kg/cm22、5-1號煤層頂板巖性為砂巖、砂質泥巖、泥巖。抗壓強度5.8~935kg/cm2,平均288.09kg/cm2;普氏系數1.4~7.41,平均3.50;比重2.63~2.68t/m3,平均2.66t/m3;容重1.98~2.52t/m3,平均2.189t/m3;孔隙率5.26~26.12%;平均18.21%;含水率1.24~8.31%,平均4.77%。3、6-2中煤層頂板巖性為砂巖、砂質泥巖。抗壓強度53~776kg/cm2,平均209.75kg/cm2;普氏系數2.33~7.49,平均3.14;比重2.60~2.68t/m3,平均2.66t/m3;,容重2.11~2.38t/m3,平均2.20t/m3;孔隙率16.66~18.85%;平均17.34%;含水率6.99~10.80%,平均7.73%。(二)瓦斯銅匠川詳查區對主要可采煤層采集了瓦斯測試樣,測定結果如下:3-1號煤層:甲烷(CH4)量0.01~0.04cm3/g,平均0.018cm3/g;CO2含量0.13~0.53cm3/g,平均0.2425m4-1號煤層:甲烷(CH4)含量0.00~0.35cm3/g,平均0.064cm3/g。CO2含量0.11~0.40cm3/g,平均0.2425m3/g,屬氮氣(N25-1號煤層:甲烷(CH4)含量0.00~0.15cm3/g,平均0.03cm3/gCO2含量0.08~0.44cm3/g,平均0.2383m3/g,屬氮氣(N26-2中號煤層:甲烷(CH4)含量0.00~0.49m3/g,平均0.1450cm3/g。CO2含量0.06~0.40cm3/g,平均0.1804m3/g,屬氮氣(N2)、CO2~N2、N另根據原鬧羊渠煤礦2005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34m3/min,相對涌出量為1.63m3/t,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為1.18m3/min,參考上述結果,該地區瓦斯含量深部略高于淺部。全區均屬瓦斯風化帶,瓦斯等級為低級。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瓦斯含量有可能聚集,提請礦方在開采中經常進行瓦斯測試,防止瓦斯爆炸。(三)煤塵根據核實報告中介紹,銅匠川詳查報告對4-1煤層的煤塵爆炸指數測定,當火焰長度為650~750m時,巖粉增加量為80%,煤塵具有爆炸性。(四)煤的自燃傾向性根據核實報告中介紹,區內各煤層揮發分含量高,煤變質程度低,抗風化能力差,煤中絲炭組分多,氫含量低,吸氧性強,尤其是煤的裂隙中常含有黃鐵礦薄膜和黃鐵礦結核,更易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作用,且區內煤的著火溫度在290℃左右,故屬易自燃煤。據調查,東勝煤田各煤層的自燃發火期為40~60天。(五)地溫據銅匠川詳查報告中對全區9個鉆孔的測試結果:400m井溫16.5~18.4℃,平均17.6℃;近似梯度2.2~3.2℃,平均2.7℃。屬正常地溫區,無高溫異常。(六)工程地質報告對區內主要可采煤層3-1、5-1和6-2中煤層頂板進行了力學性質樣品采集試驗。頂板巖性主要為砂質泥巖、泥巖、粉砂巖,局部為細、中砂巖。工程地質條件屬第三類第二型,即層狀巖類工程地質條件中等型。四、煤類、煤質與煤的用途(一)煤的物理性質顏色一般為黑至褐黑色,條痕黑褐色。暗淡光澤,部分無光澤或土狀光澤,并見有瀝青光澤的鏡煤和亮煤條帶,在煤層層面上多見絲絹光澤的絲炭。比重小,性脆,硬度2左右。在煤層的節理和裂隙中含方解石和黃鐵礦薄膜或結核。內生裂隙發育,斷口呈參差狀,其中鏡煤和亮煤呈貝殼狀斷口。條帶狀結構,塊狀或層狀構造。具水平和微斜層理,易風化。火焰不大,殘灰為粉末狀,灰白、黃灰色。(二)煤巖特征本區煤巖類型為暗淡型和半暗淡型,煤巖成分以暗煤為主,含較多絲炭和少量亮煤。顯微煤巖組分中以鏡質組和絲質組含量最高或較高,半鏡質組次之,穩定組分大多數為零。鏡質組和絲質組二者之和一般在80%以上,鏡煤最大反射率在64~71%之間,屬微鏡惰煤。(三)煤的化學性質1、工業分析據表1-2-3及報告資料對核實區內各主要可采煤層的化學性質分述如下:2-2中煤層:屬低灰分煤(LA)、低中硫(LMS)、特低磷(SLP)、高熱值(HQ)煤,精煤回收率29.70%~57.00,平均42.03%。3-1煤層:屬低灰分煤(LA)、低硫分(LS)、特低磷(SLP)、高熱值(HQ)煤,精煤回收率22.50~88.30%,平均55.74%。4-2中煤層:屬低灰分煤(LA)、低硫分(LS)、特低磷(SLP)、高熱值(HQ)煤,精煤回收率32.80~72.90%,平均49.27%。5-1煤層:屬低灰分煤(LA)、低硫分(LS)、特低磷(SLP)、高熱值(HQ)煤,精煤回收率37.20~71.80%,平均50.93%。6-2中號煤層:屬低中灰煤(LMA)、低中硫(LMS)、特低磷(SLP)、高熱值(HQ)煤,精煤回收率21.90~64.20%,平均47.10%。本次核實利用的11個鉆孔煤芯煤樣測試成果匯總,詳見表1-2-3。表1-2-3永智煤礦煤芯煤樣測試成果匯總表煤層編號洗選情況工業分析(%)St,d(%)最大—最小平均(點數)Pt,d(%)最大—最小平均(點數)精煤回收率(%)最大—最小平均(點數)Qnet,d(MJ/kg)最大—最小平均(點數)Mad最大—最小平均(點數)Ad最大—最小平均(數)Vdaf最大—最小平均(點數)2-2中原煤10.86(3)8.30(3)32.77(3)1.08(3)0.0022(3)26.43(3)洗煤111.34(3)5.07(3)34.03(3)0.21(3)42.03(3)27.25(3)3-1原煤11.42(9)8.19(9)34.84(9)0.94(8)0.0024(4)26.79(7)洗煤10.25(9)4.78(9)35.39(9)0.22(8)55.74(7)27.25(3)4-2中原煤11.35(9)8.84(9)32.93(9)0.88(8)0.0040(4)26.88(7)洗煤10.32(9)5.19(9)33.86(9)0.17(8)49.27(7)27.42(5)5-1原煤11.49(11)7.95(11)32.89(11)0.61(9)0.0053(4)27.26(7)洗煤10.18(11)5.22(11)34.02(11)0.18(9)50.93(9)27.58(5)6-2中原煤10.75(11)10.43(11)33.43(11)1.02(9)0.0027(3)26.39(6)洗煤9.48(11)5.07(11)34.19(11)0.18(9)47.10(9)27.26(6)礦區范圍資源整合前各礦開拓現狀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于2006年4月10日以“內國土資采劃字[2006]0112號”文劃定礦區范圍批復,將原準旗準格爾召黃天棉圖村武當溝煤礦(與準格爾旗鬧羊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進行了整合,并將其外圍無礦權爭議的邊角地段也一并劃入,劃定礦區范圍煤礦名稱為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煤礦。原武當溝煤礦始建于1997年,1998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6萬t/a,主采3-1煤層,經技改,現實際生產能力已達15萬t/a。主巷向北偏東掘進,深度約600m。礦井采用一對主副中央并列平硐開拓,區段前進,房柱式采煤,炮采落煤,農用車運輸。據煤礦提供的采掘資料,截至2005年底共采出原煤25萬t,消耗煤炭資源量51萬t,礦井煤炭回采率為49%。原鬧羊渠煤礦始建于1990年,由煤礦自行組織設計,礦井利用主副兩個小角度斜井開采3-1號煤層,設計年生產能力6萬t/a,2004年經技改生產能力提高為15萬t/a。開采方式為區段前進,工作面后退,中央邊界式通風,炮采,小型拖拉機運輸。礦井在生產過程中未發現瓦斯,頂板砂質泥巖有掉渣、掉塊現象。根據礦井實際開采情況,開采的3-1號煤層實際厚度為2.58~3.50m。據煤礦提供的采掘資料,截至2005年底煤礦共采出原煤201萬t,消耗煤炭資源量473萬t,礦井煤炭回采率達到42%。井田境界及儲量井田境界永智煤礦井田地理座標為:東經:110°11′07″~110°12′29″北緯:39°39′59″~39°42′08″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發內國土資采劃字[2006]0112號文《劃定礦區范圍批復》,整合后的永智煤礦井田范圍由6個拐點圈定,其拐點直角坐標見表2.1。表2.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序號XY序號XY14396862.0037430270.0044394550.0037432099.0024396566.0037431010.0054392890.0037432043.0034396125.0037431870.0064393900.0037430110.00永智煤礦井田東西寬1.9km,南北長3km,井田面積5.737km2。本井田東側鄰準格爾旗神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烏蘭哈達機井隊煤礦、伊盟準格爾旗鑫源煤礦;南側鄰準格爾旗炭窯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相鄰煤礦基本情況見表2表2.2相鄰煤礦基本情況一覽表礦山名稱證號面積(km2)生產規模(萬t/a)準格爾旗神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烏蘭哈達機井隊煤礦1.83030伊盟準格爾旗鑫源煤礦0.6336準格爾旗炭窯渠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0.3259儲量(一)礦井資源量1).礦井資源量工業指標及估算范圍(1)工業指標根據DZ/T0215-2002《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規定:不粘煤,煤層傾角<25°,井采,其資源儲量估算采用的工業指標如下:①、最低可采厚度:0.80m;②、原煤最高灰分(Ad):40%;③、原煤最高硫分(St..d):3%;④、原煤最低發熱量(Qnet.d):17.0mJ/kg。(2)估算范圍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于2006年4月10日以“內國土資采劃字[2006]0112號”文劃定礦區范圍批復的礦區邊界線、煤層露頭線和最低可采厚度邊界線。本次核實的可采煤層為3-1、4-1中、5-1及6-1中共4層。2).估算方法核實區地質構造簡單,煤層傾角近于水平,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煤質變化小,主要可采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類型。依據現行有關規范、規程及規定,采用地質塊段法估算資源儲量。3).礦井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儲量核實報告中,對原報告在井田內估算的3-1、4-1中、5-1及6-1中共5層煤進行了煤炭資源儲量估算。對已開采的3-1煤層的煤炭資源儲量,根據礦方提供、鄂爾多斯市礦山地質測量檢查站實測,經準格爾旗國土資源局審核認定的采掘工程平面圖進行了消耗資源儲量估算。a、礦井地質資源儲量根據核實報告中儲量資源估算結果表(表2.3),儲量核實后井田內各礦井均為進行生產。永智煤礦現保有地質資源儲量為7019萬t,其中控制的內蘊基礎的資源儲量(122b)為2094萬t,推斷內蘊經濟資源量(333)為4925萬t。其中3-1號煤地質為1701萬t,4-1中號煤地質儲量為1697萬t,5-1號煤地質儲量為2515萬t,6-1中號煤地質儲量為1106萬t。b、礦井工業資源/儲量計算礦井工業資源/儲量按下式計算:礦井工業資源/儲量=122b+2M22+333k122b——經濟的基礎儲量2M22——邊際經濟的基礎儲量333k——內蘊經濟的資源量k——可信度系數,取0.9經計算,礦井工業資源/儲量為6726.5萬t,其中3-1號煤工業資源/儲量為1665.2萬t,4-1中號煤工業資源/儲量為1667.8萬t,5-1號煤工業資源/儲量為2361.3萬t,6-1中號煤工業資源/儲量為1032.2萬t。礦井工業資源/儲量見表2.3。表2.3礦井工業資源/儲量計算表單位:萬t煤層編號地質資源儲量工業資源/儲量122b2M22333k小計3-117013431001358×0.91665.24-1中16974051001292×0.91667.85-1251597801537×0.92361.36-1中11063680738×0.91032.2合計7019209420039406726.5c、設計儲量/儲量計算該礦井為整合新建礦井,原有井筒及大巷均不予利用。原鬧羊渠煤礦和五當溝煤礦開采的3號煤采空區均按30m留設保護煤柱。礦井設計儲量/儲量計算方法:礦井工業儲量/儲量減去礦井永久煤柱損失。礦井永久煤柱損失考慮了井田境界、采空區、風氧化帶等留設保安煤柱的損失。井田境界煤柱按20m寬留設;煤層露頭風氧化帶邊界煤柱按60m寬留設。經計算,礦井設計資源/儲量為6373.9萬t,其中3-1號煤設計資源/儲量為1584萬t,4-1中號煤層設計資源/儲量為1618.7萬t,5-1號煤層設計資源/儲量為2255.8萬t,6-1中號煤層設計資源/儲量為915.4萬t。礦井設計資源/儲量見表2.4。表2.4礦井設計資源/儲量計算表單位:萬t煤層編號工業資源/儲量永久煤柱損失設計資源/儲量井田境界風氧化帶采空區小計3-11665.277.83.4081.215844-1中1667.849.10049.11618.75-12361.3105.500105.52255.86-1中1032.243.00043.0915.4合計6726.5275.43.40340.06373.9d、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計算礦井留設的開采保護煤柱包括:礦井工業場地、開拓大巷等安全煤柱。主要巷道間煤柱按30m寬留設,巷道兩側煤柱均按30m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按下式計算:ZK=(ZS-P)·C式中:ZK――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萬t;ZS――礦井設計資源/儲量,萬t;P――開采煤柱損失,萬t;C――采區回采率;3-1,4-1中,6-1中均為中厚煤層,C取0.9;5-1屬厚煤層,C取0.75。經計算,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為5029.1萬t,其中3-1號煤設計可采資源/儲量為1314.9萬t,4-1中號煤設計可采資源/儲量為1386.3萬t,5-1號煤設計可采資源/儲量為1565.7萬t,6-1中號煤設計可采資源/儲量為762.2萬t。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詳見表2.6。表2.6礦井設計可采資源/儲量匯總表單位:萬t煤層礦井設計資源/儲量開采保護煤柱損失采區回采率C設計可采資源/儲量工業場地主要巷道小計3-1158439.983.11230.91314.94-1中1618.725.452.978.30.91386.35-12255.854.6113.6168.20.751565.76-1中915.422.246.368.50.9762.2合計6373.9142.1295.94385029.1生產能力、服務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礦井工作制度礦井設計年工作日330d,實行三八制。每天三班作業,其中兩班生產,一班準備,每班工作8h。每日凈提升時間16h。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確定綜合確定礦井井型為90萬t/a,其理由如下:1、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為5029.1萬t,按《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中礦井井型與礦井服務年限的合理匹配關系,礦井井型確定為90萬t/a,服務年限為39.92、開采技術條件較好,外運渠道暢通,具備建設90萬t/a的井型條件。3、礦井開采的煤層煤質牌號為不粘煤。是良好的動力用煤及民用煤,市場缺口很大,供不應求,隨著國內外煤炭市場對此煤種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該煤種的價格優勢將會進一步體現出來,市場潛力巨大,開發前景相當廣闊。結合礦井可采儲量、井筒提升能力、井下工作面的裝備水平和煤礦外運條件,礦井井型宜確定為90萬t/a。礦井服務年限礦井服務年限按下式計算:T=Zk/(A·K)式中:T——服務年限,a;Zk——礦井設計可采儲量,萬t;A——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萬t/a;K——儲量備用系數,取1.4。礦井設計服務年限為:T=Zk/(A·K)=5029.1/(1.4×90)=3井田開拓方案井田開拓方式的選定開拓方案技術比較如下設計從表土層厚度、煤層埋藏深度、煤層產狀以及井田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分析,井田適合于斜井考慮了兩個開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現分述如下:方案一:(詳見圖4.1)圖4.1開拓方案一不利用原礦井工業場地,另在井田中東部石灰川西岸新建一工業場地。在工業場地內沿東西方向布置三個井筒開拓全井田,主井與副井間隔30米,主井與風井間隔50米。分別敘述如下主斜井凈寬3.8m,傾角16°,斜長397.2m,凈斷面11.37m副斜井凈寬4.8m,傾角6°,斜長414.0m回風斜井凈徑4.2m,傾角30°,斜長215.4永智煤礦批準開采3-1、4-1中、5-1、6-1中號四層煤,各可采煤層特征見表1.2。根據各煤層的間距、主要可采煤層的賦存特征和可采儲量等情況,全礦四個煤層,開采時每個煤層設計一個水平,共四個水平開采,巷道多布置在煤層中。主斜井落底至各煤層,各煤層煤通過溜煤眼分別溜至主斜井。副斜井落底至4-1中號煤層,后期開采時在4-1中號煤輔助運輸大巷一側以6°暗斜井與副斜井反方向延伸至6-1中號煤層;副斜井在3-1號煤和5-1號煤見煤點以斜井立式環形車場聯絡3-1號煤。回風斜井落底至各煤層,并在各煤層見煤點通過聯絡巷聯系各煤層回風大巷。一水平在4-1中號煤層布置主變電所、主水泵房、水倉等硐室,在6-1中號煤層布置主變電所、主水泵房、水倉等硐室。各煤層均布置膠帶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兩條條大巷,各條大巷相互平行,間距均為30m井下主運輸均采用膠帶輸送機。大巷輔助運輸均采用防爆無軌膠輪車運輸。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主、副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礦井通風方式為機械抽出式。四個水平均各劃分為兩個采區,各采區采用走向長壁開采。方案二:(詳見圖4.2)圖4.2開拓方案二方案二在工業場地選擇、水平劃分上與方案一相同,不同點為:在工業場地上沿井田邊界南偏東8°方向新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斜井三個井筒,各井筒延伸方式與方案一相同。井筒在各煤層見煤點以南北方向布置集中膠帶運輸大巷和集中回風大巷。然后各煤層均沿東西方向布置膠帶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兩條條大巷。在4-1中號煤層布置主變電所、主水泵房、主水倉等硐室,在6-1中號煤層布置主變電所、主水泵房、水倉等硐室。各煤層均布置膠帶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兩條大巷,各條大巷相互平行,間距均為30m礦井通風系統與采區化分均與方案一相同。經濟比較如下:方案一和方案二將總費用匯總做比較如下表所示:方案比較及選擇上述兩方案各有利弊,其優缺點如下:方案一優點:(1)井巷工程量小,全井田開拓工程量比方案二少1215m(2)開拓布置簡單,運輸轉載環節少;(3)向下水平延伸方便;缺點:(1)保護煤柱損失大;方案二優點:(1)保護煤柱損失少;缺點:(1)全井田開拓工程量比方案一多1215m(2)開拓、運輸環節復雜;(3)工業場地填挖方工程量大。通過以上比較,設計推薦方案一。采煤方法采煤方法選擇初期開采的3-1號煤層煤層厚度為2.40~3.50m,平均3.09m綜上所述,可以采用綜合機械化開采。根據3-1號煤層的賦存狀況和井田開拓特征,確定礦井一水平采用長壁綜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頂板采用下行全部垮落法管理。工作面采煤、裝煤、運煤方式及設備選型礦井以一個生產采區、一個綜采工作面保證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在此前提下,結合工作面采高、3-1號煤層的煤質特征對工作面采煤、裝煤、運煤方式進行確定和設備選型。工作面主要設備配備詳見表5.1。工作面支架液壓支架的阻力是支架設計中最基本的參數,支架所有結構的強度都由此決定。設計采用“估算法”計算液壓支架工作阻力。估算法首先考慮支撐冒落帶巖層的重量。式中:P――支架承受的荷載,kN;S――支架支護的頂板面積,m2,為7.1m2r――頂板巖石視密度,t/m3,為2.2t/m3;∑h――冒落帶巖石的高度(直接頂厚度),m;M――采高,m,為3.09m;K――巖石碎脹系數,取1.25~1.5;α――煤層傾角,(°),為1°;上式可寫成:P=(2~4)×9.8SrMcosa一般用上限,即P=4×9.8SrMcosa計算中再考慮支架受力不均衡量的安全系數1.5~2,則P=(6~8)×9.8SrMcosa則:P=(6~8)×9.8×7.1×2.2×3.09×cos1=2837.6~3783.5(kN)3-1號煤埋深43.22~111.47m,平均80.85m。確定工作面屬有一定影響的淺層地壓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需加以安全系數。則:P=K′×(2837.6~3783.5)=5107.7~6810.3(kN)K′――淺層地壓影響系數,取1.8;設計選用型號為ZZ6800/17/35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其支護頂板面積為7.1m2,工作阻力6800kN,初撐力6180kN,支撐高度1700~3500mm,支架重量21.5t。3-1號煤工作面端頭過渡支架初步選用ZTF6500-20/32型液壓支架,工作阻力6500kN,支護高度2.0~3.2m。工作面超前20m采用DZ32型單體液壓支柱配HDL-3000型Π型鋼梁支護。采煤工作面采高、長度及年推進度1、采煤工作面采高井田內3-1號煤層平均厚度3.09m,設計確定采煤機割煤高度3.09m。表5.13-1號煤回采工作面主要機械配備表設備名稱設備型號功率(kW)單位數量備總其中備用備用雙滾筒采煤機MGTY300/730-1.1D375臺1可彎曲刮板輸送機SGZ800/6302×315臺1破碎機PCM160200臺1刮板轉載機SZZ830/200160臺1可伸縮膠帶輸送機SSJ1200/2×250500臺2液壓支架ZZ5600/17/27架11010端頭支架ZTF6500-20/32架51乳化液泵站LBR400/31.5A250臺2噴霧泵站KMPB320/1075臺1注液槍DZ-Q1把31小水泵ID65-50-1605.5臺4注水、探水鉆機MAZ-20011臺1阻化劑噴射泵WJ-242.2臺1井下移動分離制氮機MD-30055臺1單體液壓支柱DZ32根15030Π型鋼梁HDL-4000根8020超前支護2、采煤工作面長度礦井首采區為一采區,依據首采區煤層賦存特征和礦井設計規模,參照《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綜合確定綜采工作面長度為150m。3、采煤工作面年推進度3-1號煤采煤工作面采煤機截深為0.8m,設計采工作面每個循環進一刀,循環進度為0.8m,設計每班循環次數為4次,即每天8個循環,則日循環進度為0.8×8=6.4采煤工作面年推進度按下式計算:年推進度=日循環進度×年工作日×循環率3-1號煤采煤工作面年推進度=6.4×330×0.75=1584(m)循環作業標見圖5.1圖5.1循環作業表工作面回采方向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相鄰工作面間采用依次順序采。采區及工作面回采率井田內3-1號煤層為中厚煤層,依據《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3-1號煤采區回采率取90%,工作面回采率為95%。采區布置采區數目、位置和工作面生產能力計算(一)采區數目和位置根據礦井開拓部署,結合礦井規模和采煤工作面裝備水平,礦井移交生產和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共布置1個生產采區。采區內3-1號煤層賦存較穩定,儲量可靠,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對礦井及早達產和穩產高產均十分有利。(二)礦井生產能力計算1、采煤工作面生產能力計算采煤工作面生產能力按下式計算:A采=M×l×L×r×C式中:A采――回采工作面年產量,t/a;l――回采工作面長度,150m;M――回采工作面采高,3-1號煤層采高為3.09m;L――回采工作面年推進度,3-1號煤層為1584mr――煤的視密度,3-1號煤層為1.24t/m3;C――工作面回采率,3-1號煤層工作面回采率為95%。則A采=150×3.09×1584×1.24×0.95=86.49(萬/a)掘進煤量按回采煤量的5%計算,則掘進煤量為:A掘=86.49×5%=4.32(萬t/a)全礦井年產量為:A=A采+A掘=86.49+4.32=90.81(萬t/a)可滿足礦井90萬t/a設計生產能力的要求。礦井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采區回采工作面特征見表5.2。表5.2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采區工作面特征表采區名稱采煤工作面個數裝備煤層平均厚度(m)機采高度(m)年推進度(m)生產能力(萬t/a)3-1號煤采區1綜采工作面3.093.09158490二、采區巷道布置1、采區巷道布置依據推薦井田開拓方案,礦井首采區開采煤層為3-1號煤采區。首采工作面位于大巷南側靠近工業場地附近,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開采,回采工作面膠帶、材料運輸進風順槽和材料運輸回風順槽分別沿3-1號煤層布置。膠帶運輸進風順槽與運輸上山和軌道上山相接,擔負工作面的煤炭運輸任務;同時擔負工作面的輔助運輸任務及膠帶順槽膠帶機安裝、檢修等材料運輸任務;材料運輸回風順槽直接與回風大巷相接,并通過聯絡巷與輔助運輸大巷相連接,聯絡巷中設兩道雙向風門,擔負工作面的回風任務及工作面安裝、搬家時的主要輔助運輸任務;其中運輸進風順槽為與下一工作面共用的順槽巷道。首采工作面以兩條條順槽形回采工作面完善的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及井下消防灑水系統。回采方式為采區內采用俯采開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開采,相鄰工作面依次順序開采。三、采區煤炭運輸、輔助運輸、通風及排水系統1、運煤系統采煤工作面(可彎曲刮板輸送機)→膠帶運輸進風順槽(可伸縮膠帶輸送機)→運輸上山→膠帶運輸大巷(強力帶式輸送機)→3-1號煤煤倉→主斜井(強力帶式輸送機)→地面。2、輔助運輸系統(1)主要材料運輸系統地面材料設備→副斜井(防爆無軌膠輪車)→3-1號煤運輸大巷(防爆無軌膠輪車)→順槽聯絡巷(防爆無軌膠輪車)→材料運輸回風順槽(防爆無軌膠輪車)→回采工作面。3、通風系統地面新鮮風流→副斜井→皮帶運輸大巷→軌道上山和運輸上山→膠帶運輸進風順槽(材料運輸進風順槽)→回采工作面(乏風)→材料運輸回風順槽→回風上山→回風大巷→回風斜井(主扇風機)→地面。巷道掘進巷道斷面和支護形式膠帶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兩條條大巷斷面為矩形斷面,采用錨噴支護。膠帶運輸進風順槽、材料運輸進風順槽和材料運輸回風順槽三條順槽均采用矩形斷面,錨噴支護。開切眼采用矩形斷面,錨網支護。巷道斷面詳見圖5.2和5.3。圖5.2膠帶運輸大巷斷面圖掘進工作面個數及裝備根據采煤工作面年推進度,本著以保證礦井正常生產時合理的采掘關系為原則,礦井移交生產及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共布置三個掘進工作面,其中一個大巷普掘工作面,兩個順槽綜掘工作面。掘進工作面主要設備配備見表5.3。礦井達產時采掘比例關系及矸石量預計礦井移交生產時,共布置兩個煤巷掘進工作面,采掘比為1∶2。礦井投產后,新掘巷道絕大部分為煤巷。預計井下矸石量為1.5萬t/a,井下掘進矸石不出井,均充填于橫貫中。礦井達到設計產量時,井巷工程總量為5124.2m,掘進總體積為80603.9m3,其中硐室體積為4394.2井巷工程量見表5.4。表5.4井巷工程量匯總表序號項目名稱長度(m)掘進體積(m3)備注表土巖煤巷半煤巖井巷硐室1井筒60553.19993.12硐室200254394.23主要巷道73.21504.4298.428389.84采區2410.137826.8小計60826.33939.5298.476209.74394.2合計5124.280603.9圖5.3回風大巷斷面圖表5.3掘進工作面主要設備表設備名稱大巷普掘工作面順槽綜掘工作面型號功率(kW)臺數型號功率(kW)臺數煤巷掘進機EBZ-120191.51轉載機JZP-100A101可伸縮膠帶輸送機SSJ800/90801局部通風機FBD-NO5.6223FBD-NO6.3302錨桿打眼安裝機MJG-II101MJG-II101刮板輸送機SGD620/222222煤電鉆MZS-12A1.23巖石電鉆EZS-2.02.01噴霧泵站WPB-50/10111小水泵IS65-50-1605.53IS65-50-1605.52混凝土攪拌機安-I=5\*ROMANV5.51安-I=5\*ROMANV5.51混凝土噴射機PZ-5B5.51PZ-5B5.51蟹爪式裝煤機ZMZ3-1728.51建井工期及開采計劃建井工期一、施工準備的內容與進度根據本礦井的具體條件,結合有關規定,礦井從辦妥土地征購、施工準備人員進場開始至井筒正式開挖之日止為施工準備期。在此期間的主要工作和任務是:1、完成施工需用的交通運輸、供電、通訊、供水、排水及工業場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工作。2、完成施工需要的供熱采暖、機修加工、材料堆放、施工人員辦公和膳宿等地面建筑和設施。應盡量考慮利用永久建筑和設施。3、完成井筒開工的工程準備,包括井筒檢查鉆孔及地面預注漿工作等。4、安排好主要材料、設備的供應和訂貨。5、通過招標投標,優選、落實礦井施工隊伍。6、做好對外協作工作,確保上述工作順利進行。施工準備期內尚需完成以下工作:1、辦理質量監督手續,并請煤炭工程造價管理站對項目工程合同進行開工前的復核。2、礦井開工前兩個月,項目法人向煤炭工業基建管理部門報送開工申請報告,經批準后組織正式開工。根據上述準備工作量的大小,參考同類礦井建設經驗,確定礦井施工準備期為2個月。二、礦井移交方式與移交標準1、礦井移交方式依據開拓部署,永智煤礦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斜井三個井筒,設計采用一次設計一次建成投產的移交方式。礦井達產時,井巷工程總長度為5124.2m,掘進總體積為80603.92、礦井移交標準①礦井礦建、土建、安裝所有單位工程按設計標準全部建成;②經試運轉和試生產考核,主要生產系統和設備性能良好,可以形成設計生產能力;③完成了環保、安全、消防等三個專篇。預驗收,以及項目工程質量認證。三、井巷平均成巷進度指標井巷平均成巷進度指標是計算和確定礦井建設工期的依據和基礎,其大小直接影響建設工期的長短。設計在對全國專業施工隊伍施工水平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本礦井井巷布置、斷面大小、提升運輸及施工安全等具體的施工條件和特點,對井巷平均成巷進度指標進行確定,力求正確反映建設工期。井巷平均成巷進度指標如下:斜井井筒表土段:50m/月;斜井井筒基巖段:60m/月;巖巷:120m/月;半煤巖巷:200m/月;煤巷:綜掘500m/月,普掘300m/月;硐室:巖600m3/月,半煤巖1000m四、井巷主要連鎖工程根據井巷工程施工進度安排結果,井巷主要連鎖工程由回風斜井表土段、回風斜井基巖段、回風大巷、輔助運輸大巷、膠帶運輸大巷、膠帶運輸進風順槽、材料運輸回風順槽、工作面開切眼、材料運輸進風順槽等工程組成。施工工期9個月。五、三類工程施工組織原則1、始終抓住主要連鎖工程,優化施工方案和順序,縮短建設工期。2、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力爭做到均衡施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3、三類工程相互創造有利施工條件,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進行平交叉作業,提高整體效益。4、緊緊圍繞井巷工程,合理安排土建和安裝工程的施工時間,適時形成礦井各個生產系統。六、建井工期預計礦井建設的關鍵是井巷工程,經井巷工程施工進度圖表(見圖6.1)排隊,當井下同時施工的隊伍為3個時,井巷工程施工工期為9個月,礦井設備安裝及聯合試運轉試生產為6個月(其中5個月與井巷施工平行作業),則礦井建井工期為11個月,加上施工準備期2個月,則礦井建設總工期為13個月。七、加快建井速度的措施及建議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確保礦井開工后能連續施工。2、應組織技術力量強、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施工主要井巷工程,使礦井主要井巷盡早貫通,盡快形成全負壓通風系統。產量遞增計劃礦井移交生產后,由于地質條件、開采技術都存在著一個逐步熟悉和掌握的過程,且生產工人的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礦井難以立即達產。根據對國內一些礦井的達產時間調查,結合本礦井地質與開采條件,設計達產計劃為:投產后第一年生產能力為60萬t;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