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走近扎龍濕地(草稿)前言一、扎龍濕地的自然資源1、氣候扎龍保護區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被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在其影響下常刮北風,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氣候溫和,雨熱同季,降雨比較集中,光照比較充足;春季多偏南大風,降水較少,易發生春旱;秋季天高氣爽,降溫較快,常有早霜危害。年平均氣溫2.0—4.2°C,1月平均氣溫-19.5°C,7月份平均氣溫23.0°C,極端最高氣溫39.0°C,極端最低氣溫-43.3°C,年平均降水量402.7mm,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7%,雨水集中時常使河流水位暴漲。無霜期121—135天。2、土壤經對1997年的遙感影像解譯及野外調查,確定扎龍濕地土壤共由六類組成,即黑鈣土、草甸土、堿土、鹽土、沼澤土和沙土,主要為黑鈣土、草甸土、沼澤土。扎龍濕地地帶性土壤為黑鈣土,垂直分布屬大興安嶺主體東側淡黑鈣土帶,邊緣分布著碳酸鹽黑鈣土,絕大部分耕地都是這種土壤,稍低處受土壤水分作用,分布著碳酸鹽草甸土、堿土和鹽土,鹽土分布在低洼處,高處為堿土。烏裕爾河、雙陽河兩岸低平地分布著石灰性沙土及生草沙土。河邊低地及常年積水洼地分布著沼澤土。3、水文本區域有天然和人工河流。天然河流有烏裕爾河、雙陽河。人工河流有中部引嫩工程、八一幸福運河及數條進入濕地的排水干渠。其中,烏裕爾河為形成和維持本區濕地生態系統的主導因子。4、自然植被根據植被的建群種、地形地勢、水分條件、群落結構與外貌、土壤種類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扎龍濕地植被可分為四大類型。(1)草甸草原。該類型植被分布于保護區邊緣的階地或水系中地勢較高的弧島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為堿化草甸土或黑土,土壤濕潤肥沃,土壤層較厚。主要代表類型為羊草、雜類草組成的群落,草群茂密,總蓋度達80%,組成豐富,每平方米有30種以上。除羊草外,混生有大量雜類草,詳生種類有裂葉蔫、地榆、山里碗青等。(2)草甸。主要分布于平地或低洼地區,有常積水或不定期積水,因局部地勢變化,植物群落變化較多,地下水較高,土壤為草甸土,土壤濕潤,生草化明顯,土層較厚,富有機質,肥力高。由于含鹽堿量不同,一般可分為兩個類型:即狼尾草草甸和星星草甸。該地區草甸植物組成豐富,多為多年生叢生禾草,次之多年生根基型苔草、雜類草,是重要天然飼料基地。(3)沼澤。分布于該地區積水的低地或地型低陷地段,多為蘆葦、苔草、沙草、苔蘚等組成,草群茂密,結構清晰,有機物分解困難,有大量泥炭積累,是一種寶貴資源,該地區我們可分為三個類型:一是漂垡苔草沼澤。主要分布于烏裕爾河下游兩岸無明顯河床的沼澤性河流當中,鑲嵌于蘆葦沼澤,以漂垡苔草為主,伴生有蘆葦等。由多草根交錯而盤結形成牢固的草根層,其厚度可達一米左右,草根層下面水深幾十厘米至2-3米不等,使得上面以漂垡苔草為主的漂垡甸子,在蘆葦沼澤中成為斷連的游動的大大小小的孤島,風大水深時可自由漂動的一種特殊植物群落。二是蘆葦沼澤。此類型是烏裕爾河流域分布廣、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一般分布于湖泡灘地定期積水或臨暫積水地,水深10-30厘米以上不等,土壤為沼澤土。組成主要是具根狀莖,常象成大叢的蘆葦,形成單優勢群落,草高2-3米,總蓋度達80%,伴生有狹葉甜等、毛果苔草等。三是苔草沼澤。主要分布于低洼地段,地表有臨時積水,在不積水時或地勢較高地限苔草類生長發育良好,土壤為腐植沼澤土,組成多為苔草和沙草。(4)水生植被。主要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扎龍濕地中有草甸和草甸草原4萬多公頃。盛產羊草等優質草,以質量好、產量高久負盛名。在60年代,草甸草原草層高度在80以上,蓋度在90%以上。人們從草原走過,身后留下一條“草巷”,直可謂“風吹草低見牛羊。”植物種類豐富,每平方米有植物20-30種,毒草害草很少。干草畝產400公斤以上。到80年代后期,草層高度由80下降到46,蓋度由90%下降到75%。優質牧草減少,畝產由400公斤下降到200多公斤。到1997年,草原迅速退化,草原生產力嚴重下降,40%的草原已無草可打。蘆葦沼澤植被在扎龍濕地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60-70年代,保護區內蘆葦沼澤約16萬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80%,是烏裕爾河下游地區蘆葦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以盛產蘆葦而著名。當地農民回憶:當時蘆葦都長有一房多高,一般的比筷子都粗,那時撐船進蘆塘看不見太陽,生人進蘆塘都迷路。冬天趕大轱轆車(大木輪)進葦塘打葦子,車轱轆掉了都不知道(蘆葦密度大且杠緊挺把車體托住)像現在這樣的葦子(1.6m以下)都沒人打。據調查,60-70年代蘆葦直徑一般在7-8mm,超過10mm的很普遍。一般高度可達3m,畝產約800公斤,差一點地也能達到500公斤。按當時面積計算,每年可產(蘊藏)50多萬噸蘆葦。80-90年代,蘆葦植被急劇退化,產量急劇下降,平均年產只有3萬多噸。5、野生動物魚類扎龍自然保護區魚類區系含于嫩江水系。由四個區系復合體組成:一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主要由草、青、鰱、麥穗、鳊屬、鲴屬等種類組成;二是鳊平原區系復合體。主要由塘鱧科、鱧科組成;三是古代第三紀殘食復合體。主要由七鰓鰻、鯰科、鯉、鯽、泥鰍等種類組成,四是北方平原區系復合體。主要由狗魚、雅羅、花鰍等種類組成。據資料記載,本區有魚類46種,常見魚類有鲴屬、鰍屬、鯰屬等,鯉魚類主要是鯽魚為優勢種,目前占75%以上。扎龍濕地是烏裕爾河、雙陽河多年沖積漫溢形成的廣闊的內陸湖泊沼澤濕地。烏雙兩河中上游河道明顯,河道較窄,愈往下愈寬。烏裕爾河西支塔哈河與嫩江相通,除枯水年都可進入嫩江,嫩江豐水年的洪泛期,也可通過泛河進入濕地。洪泛年份濕地變成一個大湖,水流可在濕地南端進入嫩江,與嫩江形成一個整體。其它補充水源還有中部引嫩運河和八一幸福運河。可以把扎龍濕地看作一個有主體水源又與嫩江、松花江相通而且是相對獨立的,集江、河、湖、沼一體的完整的水生生態系統。魚類生境主要有湖泡、沼澤、草甸3種類型。其中沼澤面積居大,占60%。湖泡由東升水庫(黃家泡子)、克欽湖、龍湖、東汗潭、南汗潭、八代泡、腰零泡等。面積在2000畝以上。草甸是水體與路地的過渡帶,受洪泛影響,周期性積水。濕地枯水期河道明顯。從空中下望,濕地中各個彎彎曲曲的長短河道連通各個大大小小的湖泡,形成密如珠網的水系,宛如九曲回腸的亮線串起一顆顆明珠,襯托上翠綠的植被,景色十分壯觀。夏季豐水期,河水出槽,湖泊外溢,可形成方園數百公里的明鏡水面。保護區南鄰連環湖、龍虎泡等土型湖泡群。湖泡面積占60%以上,水深一般在2-4米以上,龍虎泡水深可達5-6米。連環湖是省內重要水產基地,也是烏裕爾河流域大型魚類的主要生境和分布區。洪泛年份,烏雙大水可穿過清湖泡群,下泄到嫩江、松花灑,形成烏雙水系與嫩江、松花江水系的溝通,同時也接通濕地魚類生境不可缺少的得天獨厚的北南大通道。每當洪泛發生時,魚類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洄游和大交流,形成魚的種類數量的互補和交流作用。據調查,每次發生大水時都出現魚的高產量,可以捕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魚種和大型魚類。在枯水年,扎龍濕地則在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的水生系統,由烏裕爾河和雙陽河水補充濕地中的深水湖泊來保護魚類資源的繁衍生境,一般情況下,扎龍保護區與連環湖都能保持水域的聯通。廣闊的濕地為魚類提供了生境多樣性。深水(2-4)經明泊區域為鯰、烏鱧、狗魚、青草等大型魚類棲息繁衍場所,泡沼連片的水域更適合鯽魚、泥鰍、湖魚歲、塘鱧等小型魚生態習性。周期性的洪泛作用保持著與嫩江水系魚類交流通道,使魚源得到補充和交流。所以歷史上本區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在《嫩江流域漁業資源調查報告》中記錄烏裕爾河下游有40多種魚類,占嫩江流域魚類的51.8%。60-70年代,漁獲量中大型魚占總數的80%,小型成魚基本無人打。最高年產量達800多噸,到80年代后期,最低年產量不足10噸,漁獲量小型成魚占99%以上,大型成魚極少見或基本絕跡。兩棲爬行類本區兩棲類、爬行類相對貧乏,兩棲類有四科六種,分別為極北鯢、大蟾蜍、花背蟾蜍、無斑雨蛙、黑斑蛙、黑龍江林蛙;爬行類僅有鱉和麻蜥兩種。獸類獸類共有21種,隸屬5目9科。占全省獸類總數的1.6%,其中食肉目種類最多為11種,占該區獸類總數的52.38%,其次為嚙齒目共7種,占33.33%。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共有18科23個屬。生物數量為925個/升,優勢種為枝角類。底棲動物底棲動物共有三門11個屬。泡沼生物數量為64個/m2,優勢種為褐跗多足搖蚊,切進水點生物種類、數量均較多,核心區、出水點則較少。昆蟲類昆蟲類共有277種,隸屬于11目65科。鳥類扎龍濕地位于東北區松遼平原亞區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特殊,區系成份較復雜。據多年調查,本區鳥類約260多種,隸屬17目48科。鳥類區系成分主要以古北界種類為主,而這些主要分布于古北界的種類又以北方型的種類為主,如云雀、翹鼻麻鴨、灰鶴、紅尾泊勞、錫嘴雀等。一些主要分布于東洋界的鳥類,沿季風向北延伸至本區,代表性種類有黑枕黃鸝、灰椋鳥、白琵鷺、大白鷺等。此外,在我國南方廣泛分布的須浮鷗等在本區也能見到。屬于蒙新區的典型種類向東擴散,在本區可見到的有大鴇、毛腿沙雞、蒙古白靈、短趾沙白靈等。本區鳥類以候鳥為主,其中占絕大多數的為夏候鳥,以鴨科、鷸科、雀科數量最多,鴨科和鷸科種類構成本區水鳥主體。由于本區屬沼澤低濕生境,樹木稀少,只有一些防護林和村屯邊稀疏樹林,因此樹棲鳥類種少,且多不在當地繁殖,只是每年遷徒時路過此地。由于地形上的特點,本區成為多種鳥類南北遷徒的主要途徑與主要停歇地,旅鳥在區系中占有較大比重。大面積的淺水泡和沼澤濕地,吸引了多種水禽,并以此作為其理想的棲息繁殖地,如丹頂鶴、白枕鶴、大白鷺、草鷺等。本區記錄的鳥類中有國家級保護鳥類4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3種,黑龍江省重點保護鳥類17種。鶴類等珍稀水禽是扎龍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世界上現存15種鶴,中國有9種(實際上現存僅7種),本區有6種。其中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在本區繁殖,白鶴、白頭鶴、灰鶴為遷徒停歇鳥。全世界現存丹頂鶴約2000只,本區即有近400只,其它珍禽還有白鸛、黑鸛、天鵝、白、白琵鷺等。70年代中期以前,扎龍保護區鳥類資源十分豐富,鳥卵和水禽是當地居民的副食來源。一個農民撐船下葦塘大半天就可以揀半船卵(約1000-2000枚),多數農家都腌1-2缸鳥蛋。趙凱村人回憶說,那時沒有靠養雞、鴨吃肉、蛋的,野生禽鳥及卵就夠享用的了。80年代初期,保護區工作人員野外調查中發現核心區內以鷺類為主數量上千的水禽混巢區有5處,鳥飛起來鋪天蓋地,蒼鷺、草鷺在沼澤中佇立,遠遠望去像玉米茬子一樣密密麻麻,雁鴨多得數不清,每年在保護區繁殖的鳥類達數萬只。80年代后期鳥類逐漸減少,鋪天蓋地的場面不見了。6、扎龍濕地的形成1、烏裕爾河,雙陽河是形成和維持扎龍濕地生存的主要因素,這兩條河均發源于小興安嶺的西麓,又同屬無尾河,流出流出丘陵漫崗地帶進入本地區后,比降大減,沖擊作用增強,河道彎曲而發達,河灘地面積寬闊,河道蜿蜒在葦草從中,水不是很深,汛期則河水漫溢在閉流區中的洼地,形成了廣袤的永久性蘆葦沼澤濕地,濕地中分布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湖泡、淡水堪稱河、湖、沼澤一體的獨特的內陸水域沼澤濕地。烏裕爾河在距今1.5萬年前(第四季全新世),原是嫩江的一條支流,其下游即今塔哈河,因受晚白堊紀開始形成的一松嫩拗陷大湖盆繼續沉降的吸引和嫩江河道的西移的影響,河道遂由今富裕縣城東南,折向南流入湖盆而與塔哈河分離,成為獨立于嫩江水系的一條內流河。在低平原中部留有古嫩江河道。正常年份,烏裕爾河與嫩江之間,有分水高地相隔,無地表水聯系,但在烏裕爾河出現中高水位時,仍有部分洪水溢出河床,借塔哈河河道進入嫩江,其下游蘆葦沼澤地帶洪水,有可通過連環湖流入嫩江,而當嫩江豐水水時,僅可借助塔哈河進入烏裕爾河,特別是嫩江洪范時沖垮堤壩計入扎龍濕地也是經常發生的,形成烏裕爾河同嫩江之見此種籍短絲聯的奇妙關系。烏裕爾河,源頭海拔414m.,河流全長576km,流域面積15084km2,濕地平均高程為143m,比源頭降低271m,平均比降為4.7/000。烏裕爾河水源充足,但豐枯反差極大,發洪水時,濕地形成一片汪洋,河水沖過漫灘流向遠離河道的地方,枯水時則河水歸槽,涓涓細流,據水文資料分析,烏裕爾河水豐枯年徑流量相差25倍左右,而且徑流變化具有明顯的春汛和夏汛特征。烏裕爾河大約10年左右一個洪泛周期,洪泛是造就濕地的主要動力,正是這種豐枯變化明顯的震蕩式來水,才造就扎龍濕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雙陽河雙陽河是季節性河流,發源于小興安嶺西南側與松嫩平原北部的結合地帶。上游丘陵起伏,海拔在200-300m,河谷兩岸由低河漫灘到高河漫灘,下游海拔140-200m。是一條無尾河,河道蜿蜒曲折,河流至林甸縣境內已無明顯河道,河水最后經九道溝流入本保護區的東部地區。雙陽河也是豐枯水量反差極大的河流,大水時可使林甸縣城一片汪洋;枯水時,斷流形成堿鉤子。雙陽河水文站平均徑流量為0.5771億m3(1957-1993年)。最大年徑流量,2.346億m3(1969年)7、丹頂鶴及其它珍惜水鳥丹頂鶴(Grusjaponensis)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列為全球易危種類,CITES中列為附錄I。體長145cm,嘴灰綠,尖端稍淡,腳鉛黑,虹膜褐色,全身大部分白,頭頂裸部朱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頰、頸大部、次級和三級飛羽均黑,三級飛羽長而彎曲,覆于白尾上,棲息于沼澤濕地,鳴聲嘹亮,在葦塘中營巢,食魚類、昆蟲、軟體動物、植物嫩芽及種子。在扎龍為夏候鳥。80年代初航空調查,本區丹頂鶴繁殖數量為173只,1990年調查數量為243只,1996年航空調查數量為346只,2003年地面調查數量約400只。白枕鶴(Grusvipio)國家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列為全球近危種類,CITES中列為附錄I。體長127cm,嘴黃綠色,先端稍淡,腳灰紅色,虹膜褐色,體羽大多藍灰,額連頰裸露部分赤紅,耳羽灰,喉、前頸上部、枕與后頸百,初級飛羽黑,次級飛羽灰,三級飛羽白,翼上覆羽淡灰,前頸下部及下體暗灰。棲息生境及習性、食性與丹頂鶴相似。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夏候鳥,但數量較丹頂鶴少。白頭鶴(Grusleucogeranus)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列為全球依賴保護種類,CITES中列為附錄I。體長96cm,嘴黃綠色,腳鉛黑,虹膜暗紅色,頭與大部分頸白色,額與眼先密生黑須羽,頭頂前裸部朱紅,頸下部以后石板黑,飛羽比體羽色深,三級飛羽彎弓形,羽枝松散。棲息于河口、湖泊、沼澤水域,以魚類及水生、陸生無脊椎動物為食,亦食爬行類、兩棲類及谷物、草根等。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旅鳥。數量較多,每年春秋季節均有大群白頭鶴再此區停留。白鶴(Grusleucogeranus)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列為全球瀕危種類,CITES中列附錄I。體長135cm,嘴赭紅色,腳淺肉紅色,虹膜黃白色,除初級飛羽和小翼羽黑色外,余羽皆白,頭前半部除少許白須羽外,全部裸露朱紅,腳肉紅。棲息生境、生態習性與丹頂鶴相似。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旅鳥,數量教多。每年春季均有大群白鶴在此區做暫短停留。灰鶴(Grusgrus)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105cm,嘴青灰,先端乳黃,腳灰黑,虹膜赤褐,通體灰,頭裸部朱紅,疏被黑須羽,平面至頸側灰白,喉、前頸及后頸灰黑,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三級飛羽端略黑,彎弓狀,尾端黑褐。棲息于沼澤、草原、沙灘及近水丘陵。主食水草嫩芽、種子、谷物、軟體動物、昆蟲、魚、蝦、兩棲類,筑巢于濕地。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旅鳥,數量極少,遷徙時偶見十數只小群。蓑羽鶴(Anthropoidesviogo)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96cm,為最小的鶴類,嘴黃綠色,先端橙紅,腳灰黑,虹膜赤色,頭、頸、上胸蓑羽灰黑,頭頂淡朱黑,耳羽簇白,飛羽端部灰黑,三級飛羽甚長,垂近地面,余羽藍灰。棲息于草原、沙灘及近水草地。食草嫩芽、種子、谷物、軟體動物、昆蟲、魚、蝦、兩棲類等。筑巢于草甸或鹽堿地。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夏候鳥,數量很少。大鴇(Otistarda)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體長:雄100cm,雌75cm,是體形最大的飛鳥。嘴灰色,先端稍黑,腳暗灰,虹膜暗褐色。雄鳥頭頸淡灰,上背以后棕、黑橫斑相雜,大覆羽白,中小覆羽灰,端斑白,三級飛羽白,余飛羽黑褐,羽基白,喉白,兩側具胡須狀硬羽,胸側淡棕,腑、肋、尾下覆羽白。雌鳥較小,無須狀硬羽。白鹮(Threskiornismelanocephalus)國家二級保護鳥類。CITES列為附錄Ⅲ。體長為75CM,嘴拱形,嘴和腳黑,虹膜褐色,體白色,夏羽三級飛羽末端和最長肩羽灰黑,翼下前部有深紅裸區。主要食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地面營巢。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夏候鳥。70年代前曾大量分布于扎龍自然保護區,但80年代以后本區很少見到。白琵鷺(Platalealeucorodia)國家二級保護鳥類。CITES中列為附錄Ⅱ。體長86CM,嘴、腳黑,嘴端黃,虹膜暗黃或暗紅,嘴形直,前端平扁呈板勺狀,體羽白色,眼與嘴基黑斑之前有一條黑線,夏羽冠羽和上胸黃色,東羽全白,冠羽變小。筑巢于蘆葦沼澤,常于蒼鷺、草鷺等混群。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夏候鳥。80年代中期以前在扎龍自然保護區每年均有數百只的繁殖種群,80年代后期數量減少。白額雁(Anasalbifrons)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67cm,嘴肉色,嘴甲近白;腳橙色,上嘴基后緣具白橫帶,頭、后頸暗褐,羽緣近白,飛羽黑褐,尾和后腹白色,頭側、前頸機上胸灰褐,向后漸淡,腹部有不規則黑斑。棲息于沼澤蘆葦塘中,翼莎草和禾本科植物的嫩葉為食,亦食草籽及谷粒。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旅鳥,數量較少。大天鵝(CygnusCygnus)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龍江省省鳥。體長140cm,嘴、腳黑,虹膜暗棕,嘴基黃斑較尖,前緣達鼻孔下,全身雪白,僅頭沾棕黃,頭頸長于軀體。棲息于大型湖泡、沼澤等廣闊水面,多從水下取食之物根莖,也吃草籽、水生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營巢于沼澤岸邊和苔草飄垡上。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為旅鳥。60年代初雖有繁殖紀錄,但至今未見繁殖。小天鵝(Cygnuscolumbianus)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120cm,羽色同大天鵝,但稍小,嘴基黃斑前緣達鼻孔下。棲息生境及行為同大天鵝,在本區為旅鳥。數量極少且形態與大天鵝極其相似,不易區分。東方白鸛(Ciconiaboyciana)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中列為全球瀕危種類,CITES中列為附錄I。體長為120CM,嘴黑,腳紅,虹膜白,眼周皮膚紅色,飛羽黑,次級飛羽外胛內側初級飛羽大都銀灰,小翼羽和肩羽局部或全部黑,余部白。棲息于沼澤濕地,筑巢于高大喬木,以魚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在扎龍自然保護區地區為夏候鳥。從1964——1991年,共有29個巢次繁殖,以后每年有2-3對在此繁殖,1981年航空調查扎龍自然保護區記錄到19只,1991年有3對在此地繁殖。由于人為干擾和筑巢樹被砍伐,80年代后中期未見在扎龍自然保護區繁殖,春秋偶見。二、扎龍濕地功能與價值1、調、蓄洪水的功能扎龍濕地蓄水以及滯留能力很強,可以接納并存儲過量洪水,即可削減洪峰,又能減少對造價昂貴的大壩和其它建設工程的投資需要。據有關資料闡述,每公頃沼澤濕地可蓄水810m3,每年七、八月份扎龍地段烏裕爾河的河水,豎年一、二月份才能流入連環湖,經歷半年多。1998年特大洪水,扎龍濕地及連環湖等湖泊的蓄水滯洪總量20多億立方米,對緩解北方重鎮大慶市的防洪壓力起到了極大的作用。2、凈化污水功能扎龍濕地生態系統植物茂盛,優勢種蘆葦根系發達,須根甚多,具有很強的吸收、轉化能力,同時水中生物種類繁多,既有底棲動物,又有浮游生物和魚類,它們都具有富集氮、磷等功能。通過對上游烏裕爾河水和進入扎龍濕地中段的水質分析,也可以看出扎龍濕地不但對氮、磷等具有較強的凈化能力,而且對鐵、錳等金屬具有極高的吸附性(見下表)。3、調節局地氣候的功能扎龍濕地水資源豐富,植物茂盛,對維持大氣碳氮平衡,凈化空氣,防風固沙起到了一定作用。據有關資料統計,沼澤濕地每年每平方米可以吸收13.75公斤的二氧化碳,釋放10公斤的氮,同時產生15公斤的生物量;蘆葦沼澤的風速為0.11m/s,而在同一時刻相鄰的另外矮草層和裸地,風速卻達到2.97m/s;濕地葦塘蒸發量為0.29mm/h,而裸地蒸發量為1.05mm/h。另外,蘆葦再生育階段蒸騰水份600m3/hm2,對改善局部空氣濕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地區的天空格外晴朗,空氣新鮮,也與大面積的蘆葦濕地有一定的關系。4、補充地下水的功能城市化的發展,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巨增,造成地下水供應日趨緊張,許多地方出現了水荒。據資料介紹,全國600個大中城市中,有400個城市供水不足,150個嚴重缺水。許多居民在供水高峰時用不上水。濕地則具有較好的補充地下水作用,美國佛羅里達的濕地很大一部分下在被征用作為水的保護區,用來補給佛羅里達灰巖含水層的地下水。水有濕地滲入地下含水層,不僅恢復地下水的供給能力,而且對廢物和可溶性污染物產生過濾作用。扎龍濕地每年可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954萬m3,對局部地下水的補充起到一定作用。5、保護物種的功能扎龍濕地是我國北方同緯度地區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開闊的濕地生態系統,它保留下許多古老的物種,是天然的物種庫基因庫,有利于認清這些物種的演化史,預測這些物種的未來;扎龍濕地為許多生物特別是為眾多鳥類和珍稀水禽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繁殖地,還由于其是許多跨國飛行鳥類的重要“驛站”而被確定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濕地。6、高能量的生物生產力濕地是具有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通常接近或超過集約農業系統的生產力。扎龍濕地植物資源豐富,纖維織物有蘆葦、三棱草、香蒲、蕁麻等;飼料植物有羊草、堿蓬、萎菱草、風毛菊、牛鞭草、浮萍、眼子菜等;藥用植物有:香蒲、眼子菜、防風、兩棲蓼等;食用植物有菱、水芹等植物性生物產品。特別是蘆葦產量目前一般年份能達到10萬噸,如果用于造紙,每噸蘆葦可造紙500公斤,相當于2立方米木材。年產10萬噸蘆葦就可以頂20萬立方米木材。如果換算成森林面積的話,那將是400公頃(6000畝)森林。用材林一般20年輪伐一次,而蘆葦每年收割一次,可見其生產能力之高。另外,扎龍濕地也曾盛產魚類,最高年產達4000多噸。為當地屬民提供了大量的高質量的副產品,如果用人工魚池養魚的話,要占用多少寶貴的土地。7、巨大的經濟價值我國一位博士,首次采用一系列濕地評估方法,對扎龍濕地的各種構成價值進行了貨幣化的評估,包括直接使用價值、直接服務功能價值、間接使用價值、目前非使用價值等四類經濟價值測算,扎龍濕地貨幣價值總金額為1,563,233,68萬元人民幣。雖然這一評估結論在學術界尚有爭論,但對扎龍濕地的經濟價值可略見一斑。三、社會經濟狀況(一)、行政區域的人口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行政區域涉及到齊齊哈爾市轄鐵鋒區、昂昂溪區及毗鄰的富裕、林甸、泰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4縣所屬的14個鄉鎮56個村屯及10個國有企事業單位。其中:鐵鋒區有扎龍鄉、邊屯鄉、齊市種畜場、齊市蘆葦公司、克欽湖漁場,昂昂溪區有榆樹屯鄉、水師營鎮,富裕縣有塔哈鎮、龍安橋鎮、繁榮鄉、空軍39師靶場,泰來縣有大興鎮、湯池鎮、南山湖漁場、縣蘆葦試驗站,林甸縣有三合鄉、紅旗鎮、縣育葦場、東升水庫、巨浪牧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有煙筒屯鎮、克爾臺鄉、白音諾勒鄉、連環湖養殖場。據統計,扎龍自然保護區涉及的14個鄉鎮及10個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總人口為25.9萬人,絕大部分居住在保護區外圍地帶。在保護區范圍內僅分布有2.9萬人,其中保護區腹地(即核心區內)分布有10個自然村屯,約3800人。(二)、社區人口發展歷史本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據史料和考古研究發現,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肅慎人(即滿族人的祖先),是這里最早的居民,進入遼代又稱女真人,這里曾是遼金政權的屬地。元朝時期,這里成為蒙古王爺的封地。1648年,清朝庭設杜爾伯特旗,這里成為蒙古族人主要生計地,其它民族有女真,契丹和漢族等。1684年,清政府為抵御沙俄入侵,保衛邊疆,把吉林的水師營和火器營調駐齊齊哈爾,今天的昂昂溪區水師營因此而得名,此時建立了從吉林至璦琿的一連串的驛站。1692年,清朝康熙皇帝親批在齊齊哈爾設黑龍江將軍,此時大量的滿清軍隊遷入,驛站也不斷擴大,同時允許家屬遷來住在周邊地區,扎龍滿族村就是這是發展起來的。齊齊哈爾成為這一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成立中華民國前,有76位將軍在這里鎮守邊關,發展滿、蒙、漢等民族融合的社會經濟,人口也隨之多了起來。扎龍保護區內發現的文物古跡有新石器時期的臥牛崗子、狐貍信遺址、牛尾巴崗子古墓葬遺址等,遼金時代的東土城子遺址、波布代古城遺址、戚家墳崗(今南崗)遺址等,清代的有扎龍古墓葬遺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不從事農耕,在這塊土地上過著游牧和漁獵生活,當時本地人煙稀少,至防荒招墾前很少定居人口,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保持著原始狀態。1904年,清朝庭批準蒙旗地開放,放荒招墾,大批的來自吉林、遼寧、山東、河北的漢族人涌入,大批的草原被開墾成農田,同一時期,周邊先后成立林甸、泰康、泰來、富裕設治局來統一管理土地開拓及商務、人口管理,中華民國建立后,在19世紀20年代前后,這四個設治局改為縣制,這一時期是本地區人口增長和開發的高峰。建國后,國家開發北大荒和“農業大躍進”的政策是本地區人口增長再一次出現高峰,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家山東、河北大批移民開發黑龍江。也有大量的關內的災民和自流人員也涌入本地區,1956年僅林甸就從山東移入13800名青壯年墾荒隊,一次建立了54個村屯,三合鄉,紅旗鎮的一些村屯就是那時建立的。1960年齊齊哈爾在扎龍村建立扎龍國營漁場,大量吸引山東、河北移民安家落戶,吐木可村、唐土崗、趙凱等村都是那時發展起來的,人口增加了幾倍。同時建場的還有黑龍江省種蓄場(現齊齊哈爾種蓄場前身),巨浪牧場,東升水庫,林甸縣育葦場、林甸縣漁場等大型國有農牧漁、葦、水企事業單位。每建一個企業都有大量人口移入。保護區內的人口有29000多人,涉及到周邊縣、區14個鄉鎮56個村屯和10余個國有農、牧、漁、葦場,水庫等。保護區內的村屯主要集中在邊緣地區的試驗區。核心區內有13個自然村屯,人口有5000多人,這些村屯多數不通公路,趙凱村至今不通電,遇到夏季連雨天氣,很多村屯車輛出不來也進不去,外出都是步行,生病求醫,子女上學都很不方便,過著與世隔絕的原始生活。居民都愿意遷出核心區。改善生活條件。3、交通扎龍自然保護區外部交通較為方便,齊齊哈爾市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網已經形成,現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至齊齊哈爾市僅26km,其東南是新興的大慶石油化工城,向西是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和中俄邊境的滿洲三口岸,近年來已形成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海拉爾的夏季觀賞鳥類和草原風光以及冬季冰雪旅游線路,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301匡道和濱州鐵路貫穿其甲,環保護區的公路網基本形成。4、通訊通信光纜已接至管理局附近。但由于周邊經濟不大發達,需要安裝電話的數量較少,故保護區內部目前的通訊全靠移動電話。因扎龍保護區地勢平緩,移動電話網絡基本覆蓋了大多數保護范圍,移動通信聯系非常方便。5、土地資源權屬扎龍自然保護區內的草原和沼澤水域屬國有資源,由轄區政府確定資源的使用權屬。目前,區內的葦草資源全部分配完畢,均有固定的使用單位,每年收割劃歸自己的蘆葦和牧草。保護區四至地界目前已基本清楚,資源權屬基本落實,法律地位基本明確。6、土地現狀與利用結構扎龍及周邊地區開發較晚,從二十世紀初隨著移民的進入開始出現一些村屯,到50年代末期村屯逐漸擴大,人口增加,生產規模也隨之發展,目前土地資源已全部被分割利用。保護區內現有耕地約2.0萬hm2,占總面積的10%,且都集中在地勢較高的崗地上,主要作物為玉米、高梁、大豆、小麥、谷子、馬鈴薯等,近幾年受經濟利益驅動。又在低洼低或沼澤內圍墾開發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水稻。保護區內的耕地因受旱、澇、風沙、鹽堿等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為中低產田,糧食產量極不穩定。區內現有草原4.O萬hm2,占總面積的19%,其中50%可作為打草場,生產以羊草為主的優良牧草,除供本地使用外,還大量銷往外地及出口,1998年平均畝產干草為200kg。保護區內現有葦地面積11.0萬hm2,占總面積的52%,收割葦草成為當地的主要生產活動之一,在經濟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據調查,1995—1998年期間平均年產蘆葦3萬t,按1997年分類打捆后的平均價格500元/t計,蘆葦生產的年產值約1500萬元。區內現有水域約1.0萬hm2,占總面積的5%,主要為常年積水的湖泡.由于近年來的連年干旱,河流來水缺少,加之過渡捕撈,致使現在可捕撈的面積逐年減少,捕撈量越來越少。以捅魚水面約15萬畝,捕魚量約占保護區內捕魚量一半的扎龍鄉為例,1996年全鄉魚產量不足10t,與1963年的產量801t相比,下降了80倍之多,魚類資源瀕臨枯竭。其它地類約3.0萬hm2,約占總面積的14%,主要為居民點、鐵路,公路等占地。7、地方經濟與扎龍自然保護區毗鄰的二區四縣都是農業縣區中沒有鄉鎮企業,區域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低,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中富裕、林甸為國家級貧困縣。保護區內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依賴自然資源,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以及割蘆葦、割羊草、捕魚收入為生,人均年收入1800—20008、社區發展經過多年建設,保護區周邊社區規模逐漸擴大,現有12所鄉鎮中學,46所小學,但教育條件和教學質量較差,而核心區內小學采取復式教學隔年招生,教師多為民辦代課教師,升入高中的學生很少,考入大專院校的更少,故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由于蘆葦和羊草是扎龍濕地的主要生物產品,葦草產銷加工業的逐漸興起,使煙筒屯鎮和扎龍鄉成為保護區周邊的兩大產銷集散地,有力的拉動了個體運輸業戶的發展,近扎龍鄉就有大型運輸車輛200多輛,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四輪拖拉機或農用車。盡管社區經濟及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文化生活較為貧乏,缺少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很多家庭連黑白電視機都沒有,接受外來信息的渠道極為狹窄,有90%的襯屯不通電話。居民住宅以土平房為主,核心區內居民住宅磚瓦化程度不足2%,取暖燒飯全部以葦蘋和秸稈為燃料。人畜飲用水均是土井水,一般深度4—5m,水質含鹽堿和礦物質較多,如遇連年干旱,處于崗地的井還打不出水,居民的生活和生產仍處于艱難境地。9、主要生產方式經濟來源20世紀初的大墾荒,使本地區的草原和濕地被開墾為農田,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大豆、土豆等,近些年開始水稻種植。畜牧業在當地經濟收入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放牧是保護區的傳統產業,保護區內還有約4萬公頃的草原可以放牧和收割牧草,本地區盛產羊草,除供自養牲畜外,還大量銷往外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奶牛業發展很快,草原過度開墾放牧,對草原生產力造成很大影響和破壞,目前當地政府已經發布了禁牧令,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扎龍濕地河流縱橫,泡沼密布,盛產魚蝦,捕魚是當地主要的生產活動和經濟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捕魚工具是掛網和花籃以及擦箔(迷魂陣),近年來發展用尼龍沙網做的“地籠”等捕魚工具,對魚類資源的影響很大。本地區盛產蘆葦,收割蘆葦是當地主要的生產活動和經濟來源。每到初冬,當地居民都出動區收割蘆葦,然后加工之后再銷售。蘆葦的用途很廣,可以做建房材料,編制材料,近年來有蘆葦貶值的工藝品暢銷東南亞,也可以賣給造紙廠作原料,碎蘆葦還是當地居民的薪柴。蘆葦生產拉動了當地相關產業,扎龍的扎龍村和煙筒屯鎮是本地區兩大蘆葦集散地,一般年份外銷蘆葦10多萬噸,直接收入達400多萬元。蘆葦銷售拉動了運輸業,很多農民買大車開展運輸,僅扎龍鄉就有大型運輸車輛200多輛,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了農用車。近年來有發展蘆葦加工業提出蘆葦的附加值增加經濟收入,很多村屯農民蘆葦收入占產業年均收入的80%。10、保護區內開發型工程建設1903年俄羅斯修建中東鐵路環濱線鐵路,位于保護區南部。1933年日偽修建的哈滿公路,位于保護區北界。1985年林甸縣攔截黃家泡子建成東升水庫。1968年中引嫩江工程于東升水庫對接,完全切斷了烏裕爾河的天然河道。1986年建成的齊杜(泰康)公路,在保護區的南部穿過。1992年301國道齊林段從保護區北部穿過(2002年改建成一級公路)。1996年中部引嫩江工程八支干在保護區西部貫通南北。1998年開工的中引九支干渠在保護區東部貫通。其他局部公路有:煙泰公路、雙煙公路、林葦公路、齊扎公路、邊克公路等。局部的水利工程:八一運河烏裕爾河翁海排干、克欽排干、雙陽排干、林甸縣一排干、二排干等大大小小的排干,還有育葦灌區,60年代末,70年代的烏雙治理工程,修建了很多堤防和引排水溝渠。20世紀90年代的農業開發熱潮,又出現圍墾濕地,圍湖養魚等局部工程,保護區內大一點的湖泡都修建圍堤。其它產業:保護區內沒有工業生產,只有一些農機修理,農副產品加工作坊,小商業銷售點等,煙筒屯鎮政府所在地在保護區內,人口集中,經濟發展較快,正在向城市化發展。四、扎龍保護區發展歷程歷史沿革1975年黑龍江省水禽資源調查隊在歷時三個月的調查后,提出位于齊齊哈爾市南烏裕爾河下游獨具特色的沼澤水域,野生水禽資源十分豐富。后經著名的鳥類專家鄭作新建議建立水禽保護區。1976年開始籌建保護區,1979年黑龍江省林業廳和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聯合向省人民政府申請建立了扎龍省級鶴類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為4.2萬公頃,管理區設在齊齊哈爾市扎龍濕地的榆樹崗,即現在的扎龍鄉的扎龍村,取“扎龍”二字為保護區之名。這是我國第一個鶴類是地保護區。1983年成立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面積擴大到烏裕爾和校友的21萬公頃。1984年省政府下設扎龍保護區為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管理至今。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中國政府加入《關于水禽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扎龍保護區被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1年6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扎龍保護區邊界和功能區劃。其中核心區7萬公頃,緩沖區6.7萬公頃,試驗區7.4萬公頃。建立保護區的目的與目標建立保護區的目的是保護丹頂鶴等珍貴稀有水禽及其賴以生存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體目標是:以全面規劃,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方針為指導,通過科學和人為干預措施,保護濕地鳥類種群棲息繁衍;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認為盲目利用資源的行為;利用科學研究的方法監測濕地變化,預測濕地演變趨勢;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終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管理職責貫徹執行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監察和綜合協調保護區的規劃和保護工作;調查濕地自然資源并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者協調有關部門開展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濕地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監督管理在保護區開展的參觀、旅游等活動;行使《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授予行政處罰權;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責。機構、編織與經費扎龍保護區管理局行政上是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的直屬單位(正處級),業務主管部門為黑龍江省林業廳,內設機構有資源保護科(與扎龍保護區公安派出所合局辦公)、科研宣教科、辦公室。下屬事業單位有齊齊哈爾市扎龍鶴類研究所、扎龍鶴類馴養繁育中心、扎龍旅游服務社,還設有四個野外保護站,行政事業編制45人。經費來源有行政預算內經費撥款,專項業務經費和開展生態旅游的經營收入。主要工作任務保護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開展科學研究與監測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與教育五、建區以來所做的工作自然資源保護認真貫徹國家有關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法律法規,加強狩獵檢查,依法查處偷捕偷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有效的遏制了偷捕偷獵現象的發生。保護濕地,愛護鳥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野生丹頂鶴的數量由建區初期的17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400多只。基本形成了局、站、點的三級保護管理體系。保護站實行管護、科研、宣教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使保護區的主要工作得到了全面開展。自2002年起,連續幾年引嫩江水進扎龍濕地,初步解決了扎龍濕地缺水問題,保住了這塊國際重要濕地,留住了丹頂鶴。科研與檢測開展鶴類及水鳥的調查檢測。建區以來先后四次開展鶴類航空調查。2002年初春大荒火后,保護區工作人員分三個小分隊徒步穿越核心區,開展大荒火對濕地的影響及濕地缺水情況的調查,2003年至2004年開展了丹頂鶴巢區的地面調查,并用GPS作了地理坐標定位,形成了數字化地圖,基本掌握了丹頂鶴的巢區分布和種群數量。保護區與東北林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野生動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關系,開展了國家自然基金課題、《松嫩平原洪水資源利用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對策的研究》、《扎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對策的研究》、《扎龍保護區火災對丹頂鶴繁殖影響的研究》等一大批科研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建立濕地氣象及濕地監測站,并將該站納入黑龍江省氣象局的氣象監測站點。1997國際鶴類學術研究會在扎龍保護區召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這是我國第一次大型鶴類研討會。環境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及新聞媒體的傳播報道。對扎龍保護區的情況作全面報道,報道是針對濕地渴水、核心區移民、人鳥爭地,人鳥覓食等重要問題大量報道。1997年10月10日,扎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齊齊哈爾鶴城晚報聯合成立了齊齊哈爾丹頂鶴保護志愿者協會。協會成立的背景是1997年3月31日《鶴城晚報》刊發了整版通訊——《丹頂鶴渴了》。提出了“愛我鶴城、愛我鶴鄉、愛我丹頂鶴”、“捧上一杯水,獻給丹頂鶴”的倡議。這一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的反響,一些單位及個人慷慨解囊自發的為保護丹頂鶴捐款。一時間,群眾性保護丹頂鶴的熱情掀向高潮。為丹頂鶴捐款的人都有一共同的愿望,就是保護好丹頂鶴及其棲息的濕地生態環境。沒有丹頂鶴哪有鶴城,要讓丹頂鶴世世代代在這里棲息繁殖。而對這種情況,如何用好社會各界捐款,保護、鼓勵和發揚公眾愛自然、愛家鄉、愛丹頂鶴的熱情和積極性,并把他發展下去。有識之士提出——成立一個組織,確立一個目標,創造一個群眾參與的機會,把熱心保護生態環境的各界人士聯系起來,籌款建立丹頂鶴保護基金會,動員社會力量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扎龍保護區管理局和鶴城晚報在熱心于濕地生態環境的公眾的支持下,聯合發起成立了《齊齊哈爾丹頂鶴保護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協會的宗旨是:團結組織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并通過意志行動為保護丹頂鶴及其棲息的濕地生態環境,為社會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做出貢獻。協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環境教育,樹立公眾環境意識;介紹全球范圍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節合作及行動;進行環境調查研究,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創造和提供“參與機會”,組織公眾開展環保活動;籌集丹頂鶴保護資金;與國內外“綠色保護組織”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協會是群眾性民間組織,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來自社會各階層、行業、職業的人士以及廣大青少年自愿參加而組成,具有社團法人資格。協會的經費來源于社會各界捐贈及會員會費。生態旅游198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在管理局局址建立了觀鳥旅游區,先后修建了望鶴樓、愛鳥廳、專家參觀接待站、飼養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在旅游中貫徹環境教育的主題內容。游人可以看鳥類和動物標本展廳,參觀丹頂鶴放飛表演,特別是冬季雪地觀鶴更是一絕。年接待游客160萬人次。扎龍保護區管理局設在保護區的試驗區,位于齊齊哈爾市23公里處,鐵鋒區扎龍村的榆樹崗。二級黑色路面公路到此為終點,每天有數輛公共汽車往返市區,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每年從初春到晚秋,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2000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國家科普教育基地”,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A級旅游景區”。(5)、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扎龍保護區建區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李鵬、萬里、田紀云、陳慕華、遲浩田、朱镕基、吳官正、賈慶林、李長春、曾慶紅、羅干等先后來扎龍保護區視察(6)、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丹頂鶴、白枕鶴散放馴養不遷徙種群先后繁殖丹頂鶴800多只,這些丹頂鶴大多數調往國內大中城市動物園,或作為園禮贈與友好國家,既滿足了人們的欣賞需求,又減輕了野外丹頂鶴的種群壓力。通過訓練,丹頂鶴能夠群體定點起飛,定點降落。扎龍保護區的丹頂鶴連續三年在中國·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的開幕式上放飛,為鶴城贏得了榮譽。為進一步宣傳丹頂鶴、宣傳鶴城,扎龍保護區丹頂鶴赴長沙為中國第五屆城市運動會放飛表演,在長沙的20多天里,扎龍保護區的丹頂鶴以其卓越的表演出盡了風頭,無論是募捐飛行還是為湖南省黨政軍領導的專場飛行表演都贏得了熱烈掌聲和漬漬贊譽,特別是在“五城會”開幕式上夜間燈光下成功的飛行表演,創下了世界紀錄。來自齊齊哈爾扎龍自然保護區的丹頂鶴在長沙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都有市民來到體育場觀鶴,與鶴合影留念。2004年我們的丹頂鶴應邀參加武漢黃鶴樓重建18年的慶祝活動,仙鶴繞黃鶴樓飛行,再現了仙鶴名樓的奇觀,武漢人民和前來參觀的國內外游客大飽眼福,我們丹頂鶴還到哈爾濱參加了三個節慶活動,特別是丹頂鶴作為城市瑰寶在全國魅力城市評選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廳亮相,為我市入選魅力城市做出了貢獻,2005年,丹頂鶴在西安大堂芙蓉園的開業慶典儀式上成功放飛,給西安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為丹頂鶴在大城市群體馴放放飛表演,積累了經驗,技術手段日臻成熟,目前包括2005年在澳門召開的東亞體育運動會在內的三個大型活動邀請扎龍丹頂鶴前去表演。我們也多次與北京奧組委聯系,擬定派208只丹頂鶴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放飛,北京奧組委的領導表示歡迎并答應一定認真考慮我們的意見。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學科研基地齊齊哈爾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學科研基地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東北亞鶴網絡成員東亞澳大利西亞鸻鷸類網絡成員AAAA級旅游景點全球環境基金會援助的GEF項目實施中國歐盟小項目便捷基金資助的扎龍保護區生態環境教育項目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實施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松嫩平原洪水資源利用以及濕地保護管理的研究》六、扎龍濕地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水資源短缺進入90年代濕地水位持續下降,至1996-1997年,水位與平水年相比下降約100cm,河道斷流,部分湖泊干涸露底,大部分沼澤變成了干草地,濕地嚴重萎縮,若不是1998年大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生誠信表現承諾3篇
- 公司注銷委托書模板3篇
- 使命擔當防疫行動指南3篇
- 悔過自新的保證書3篇
- 工程施工合同范本開票2篇
- 環保咨詢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紙張力學性能測試與優化考核試卷
- 鹽的質量控制與食品安全監測管理體系考核試卷
- 2025全國標準代理合同模板
- 2025教育機構教師試用期合同范本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
- 廣西《疼痛綜合評估規范》(材料)
- 2025年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美容師考試與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及試題答案
- 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 2025-2030中國藥用活性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1年中國竹鼠養殖及深加工行業投資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超星爾雅學習通《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陜西省2024年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化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輸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SJG 74-2020 深圳市安裝工程消耗量定額-高清現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