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_第1頁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_第2頁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_第3頁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_第4頁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2025.4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留存試卷,交回答題卡。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周滅商后在戰略要地分封子弟、功臣,在分封之外的廣大區域則施行服制,由周王賜予封號,將其納入王朝管理系統,形成服制與分封并行的制度。這一做法A.標志早期國家的形成B.強化了封建等級秩序C.蘊含包容統一的觀念D.削弱了天子統治權威2.劉邦為沛縣泗水亭長時,因“戲傷”夏侯嬰被告發,劉邦與夏侯嬰均不承認,告發者被當地判誣告入獄,后因告發者不服等原因,此案移交異地再審。出土的秦漢法律文獻中,也有不少涉及異地訴訟的規定與案例。這A.得益于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B.標志著中華法系的完備C.確保了司法實踐的公平公正D.融合了儒家的倫理規范3.秦漢時期,戶籍登載于簡冊,由鄉制作并保留正本,副本留存在縣。魏晉之際,紙張戶籍代替了簡冊戶籍。東晉南朝時的戶籍至少要一式四份,縣、郡、州、中央各留一份。這說明A.分裂局面削弱基層治理水平B.戶籍改革推動人口流動C.士族專權改變地方行政層級D.技術進步影響國家治理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4.唐朝后期,鹽鐵使劉晏在南方地區開展食鹽專賣改革,基于食鹽生產集中、消費分散的特點,將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調整為官收、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該舉措意在A.繁榮商品經濟,促進南方發展B.節約管理成本,增加財政收入C.加強地方治理,鞏固經濟秩序D.控制軍費開支,擴大農業生產5.宋代的張載、程顥和程頤等很多理學家均主張恢復“井田”,如張載把行“井田”視為先王先圣之“成法”,是治天下的先務,提出“今以天下之土棋畫分布,人受一方,養民之本也。”他們意在A.應對日益嚴峻的土地兼并B.傳承儒家思想的道統和倫理C.實施休養生息的農業政策D.遏制商業對重農傳統的沖擊6.明初,朝廷在絲織業發達地區建立眾多官營織造局,役使工匠制造各種綢緞。明中期后,因官營織造局無法按時完成織造任務,朝廷只好在局織之外找民機領織,即官府提供資金或原料,通過中間包攬人,借助民間機戶進行加工訂貨。這反映了A.官營手工業地位被削弱B.區域性商幫的快速崛起C.農業的商品化趨勢加強D.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7.1884年,《點石齋畫報》在上海創辦,以圖文并茂、淺而易曉的方式報道時局戰事、域外風情、科技新知等熱點,是晚清影響力最大的新聞畫報。該刊闡述其辦刊宗旨:“取新聞事跡之穎異者,或新出一器,乍見一物,皆為繪圖綴說。”這反映了當時A.民族資產階級已登上政治舞臺B.清政府放寬興辦實業限制C.知識份子營造改制的輿論氛圍D.報刊業適應大眾啟蒙需要8.武昌起義后,南北雙方多次協商《清帝遜位詔書》文稿。最終袁世凱擅自將底本中的“即由袁世凱以全權與民軍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協商統一辦法”一句,改為“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并單方面提前公布。這A.加劇北洋軍閥割據B.折射出政治轉型的復雜性C.引發了“二次革命”D.開啟了政黨政治的新嘗試9.1940年初,廣西《柳州日報》收集并刊載了城內外民眾張貼的抗戰春聯,部分內容如下店鋪春聯內容鐘表店月月年年誓雪中華奇恥;時時刻刻勿忘民族深仇水果店未復淪區,莫想吃南海香蕉、山東梨子;且收失地,再來買中州紅柿、關外棗兒打鐵鋪百煉中華,全民成鐵漢;長期抗戰,大地是熔爐這反映了當時A.民族意識的萌發B.實業救國思潮廣泛傳播C.抗戰力量的凝聚D.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10.1956年,我國積極邀請華僑參與廣交會等商業展覽會,次年又應緬甸等地僑商請求,派技術人員協助他們開辦使用中國棉紗、紡機、織機的服裝廠。這些舉措A.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B.緣于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建成C.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D.有利于通過統一戰線打破封鎖11.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調整科學技術系統的組織結構,鼓勵研究、教育、設計機構與生產單位的聯合,強化企業的技術吸收和開發能力。此后科技界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到經濟建設。這反映了當時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B.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得以理順C.科技體制改革具有市場導向D.“科教興國”戰略得到貫徹12.法尤姆肖像畫(如圖1所示)是公元1至4世紀在埃及出現的一種木乃伊肖像畫,繪畫技法和風格受古希臘羅馬風格影響。這反映了A.古代文明的區域性擴張B.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交鋒C.古埃及王權與神權統一D.世界文明多元一體特征13.圖2為中世紀歐洲部分大學分布圖,據此可知當時歐洲A.科學革命蓬勃發展B.封建等級秩序崩潰C.人文主義占據主流D.思想文化趨于活躍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3頁共6頁14.1793年,法國國民公會廢止教會歷法,頒行共和歷,以1792年作為紀元元年,紀念共和國的誕生,還將月份名稱改為熱月、霧月、果月等更加世俗化的表達方式,后又通過相關法律在全國各地強制推行。這些舉措旨在A.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B.推動民族國家的構建C.促進城鄉經濟平衡發展D.爭取周邊國家的支持15.1863年現代足球運動誕生后,英國南部的新貴族階層控制足球協會,堅持認為這是非職業的純休閑體育運動。七十年代后期,中部和北部的工人足球俱樂部成為比賽主角,并在八十年代建立了職業聯賽,逐漸形成了新的都市文化。這體現了英國A.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不徹底性B.憲章運動取得基本勝利C.城市化促進了社會生活變化D.階級矛盾尖銳不可調和16.因重修阿斯旺大壩會導致尼羅河水位上升,為搶救庫區歷史古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世紀60年代起組織20多個國家的考古和工程團隊將以阿布辛拜勒神廟為代表的諸多古跡搬遷至新址。此舉A.推動了非洲國家的一體化進程B.保護了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C.體現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D.著眼于文物經濟價值的提升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朝在和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大量砍伐樹木以建造堡壘,城市中的建筑和取暖對木材的需求量巨大。針對當時社會、生態環境的較大變化,宋朝從中央到地方都設有保護山林資源的機構,制定了相應的法律規定。有官員以提倡造林為內容編歌謠,教民歌唱,受到群眾的歡迎。在宋遼邊界,朝廷多次詔令保護林木,并持續在此植樹造林,營造出了規模巨大的軍事防御林。人們還探索出利用生物界的生物鏈來防治蟲害的方法。———摘編自張全明《簡論宋人的生態意識與生物資源保護》等材料二明清時期,蘇南、浙南人多地少,諸多居民舉家移居皖南、浙北等山區。他們搭棚開墾,大量種植玉米、番薯等農作物。但過分的墾荒,破壞了山林植被,致使水土流失嚴重,泥石流多發,溪河淤塞,稻禾棉桑受損。同時,商人購得山林的砍伐權后過度砍伐,也加劇了山林生態的破壞。當地官府多次發布保護山林生態的條令,民間也制定了若干鄉規民約,劃分區域,各負其責植樹造林,不準放牧牛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摘編自陳學文《明清時期的山林生態環境保護》(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宋朝和明清時期山林生態遭到破壞的原因。(8分)(2)綜合材料,簡述中國古代的生態保護措施對當今的啟示。(6分)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4頁共6頁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時間國別/地區法令內容1515年意大利“政府注意到在食物、宴會、服飾上的大肆開銷,不僅導致財富流失,還敗壞了社會風氣。現在正是威尼斯最艱難的時刻,我們必須盡全力來維護共和國的穩定與發展。”16世紀英國1517年的禁奢條例明確規定了食物消費的等級秩序。1533年的禁奢法則詳細規定了王室成員以及公、侯、伯、子、男爵的服飾顏色、質地。16~17世紀法國1599年法令禁止從國外進口金銀商品和絲織品,路易十四在1667年重申禁止穿著來自外國的織物、絲質花邊、金銀等。————摘編自顧杭《法國歷史上的禁奢令》等材料二從17世紀后半期起,書籍、報紙、雜志、戲劇、音樂、繪畫等各種文化品的消費不斷增加。到18世紀,文化藝術不再是國王、朝臣、貴族和神職人員的獨占禁地,不再是圈囿于宮廷的文化消費,成為分散在咖啡館、俱樂部、讀書協會、劇院、音樂會、畫室和拍賣行等文化活動場所的大眾化消費品。———摘編自李新寬《18世紀英國文化消費的繁榮及其原因》(1)根據材料一,概括禁奢令出臺的目的。(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18世紀英國文化消費繁榮的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國古代歷法以太陽的運動周期作為年,以月亮的圓缺周期作為月。古人把一年又分成24段,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長時段可以用歷法,人們日常生活則發展出日晷、滴漏、沙漏等計時技術和工具。周朝發明了日晷,所謂“一寸光陰”原意就是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早在漢朝,我國就有了鐘鼓樓報時制度。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一些大的城鎮都建有鐘鼓樓。———摘編自吳寶來《機器改變世界》等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5頁共6頁材料二歷史上,各個古老的文明都創造了各自的時間體系,不同的文明之間即使發生偶爾的聯系,也不至于在時間上產生嚴重的問題。隨著人類聯系的加強,自16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推動時間的統一。西方的歷法格列高利歷,發展成為現今世界通用的“公歷”,便展現了這樣一種趨勢。1582年,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開始使用格列高利歷,1873年和1875年,亞洲的日本和非洲的埃及也采用了該歷法。再比如,1884年,由27國代表參加的國際子午線大會召開,大會建議采用以格林尼治子午線為基準的“世界日”,為建立世界時區體系打下了基礎。———摘編自俞金堯、洪慶明《全球化進程中的時間標準化》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計時方法的特點。(4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知識,論述時間標準化與全球化進程的關系。(8分)20.“以萬物為教材,把世界作課堂”。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23年,為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國家三部委聯合出臺文件,提出要挖掘弘揚長江文化內涵,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彰顯長江文化時代價值;全面推進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守護好中華歷史文脈;發揮長江文化的引領作用,提升長江經濟帶沿線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摘編自文化和旅游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出臺實施》為弘揚長江文化,某校即將開展校外研學活動,計劃走訪攀枝花、重慶、宜昌、武漢、九江、安慶、南京、南通、上海中的3個城市,現面向學生征集建議。請為研學活動擬定一個主題,選擇3個城市,并運用中國史知識闡述你的建議。(要求:主題鮮明,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6頁共6頁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ADBAADBCDCADBC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1)宋代:戰爭對林木資源的需求增加;城市發展需要大量的木材用于建筑和取暖。明清: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