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課件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課件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第二節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考點森林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知識通關】1.森林的作用:(1)經濟價值:重要的_________,為人類提供木材和林產品。自然資源考點森林的開發和保護(2)生態價值。(2)生態價值。(3)現狀:急劇_____,原始森林被破壞殆盡;目前世界原始森林主要有兩類:_________和亞寒帶針葉林。減少熱帶雨林全球氣候

生物多樣性(3)現狀:急劇_____,原始森林被破壞殆盡;目前世界原減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1)“地球之肺”。碳氧平衡

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碳氧平衡(2)“綠色水庫”。水平衡(2)“綠色水庫”。水平衡(3)“基因寶庫”。生物基因寶庫(3)“基因寶庫”。生物基因寶庫3.雨林生態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態優勢。光合作用

3.雨林生態的脆弱性:光合作用(2)雨林生態系統脆弱性的表現。①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再循環旺盛,長期高溫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_______。②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_________最容易遭到破壞。③雨林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喪失,雨林生態系統很難恢復。很貧瘠地上植被(2)雨林生態系統脆弱性的表現。很貧瘠地上植被4.亞馬孫雨林被毀的原因、開發計劃、影響與保護:(1)雨林被毀的原因。貧困商業性采礦4.亞馬孫雨林被毀的原因、開發計劃、影響與保護:貧困商業性采(2)開發計劃與影響。亞馬孫橫貫公路亞馬孫平原外資(2)開發計劃與影響。亞馬孫橫貫公路亞馬孫平原外資(3)雨林的保護。保護性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3)雨林的保護。保護性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圖文助記】1.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著類似海綿的作用,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養水源;森林的樹冠減輕了雨水對地面的侵蝕,森林的土質疏松,一部分雨水滲入地下,使地表徑流減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圖文助記】2.雨林地區植物茂密的原因:雨林地區全年高溫多雨,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植物可連續不間斷地迅速生長,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2.雨林地區植物茂密的原因:【規律方法】森林生態效應的七字記憶法可歸納為七個字:“水氣凈美無(物)塵沙”。【規律方法】【經典例題導悟】(2013·全國卷Ⅱ)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下圖中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經典例題導悟】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桉后當地其他植被的變化及原因?。(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引種速生桉發展造紙業的理由?。(4)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思維流程】【思維流程】【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過程:截留大氣降水,減緩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積地帶,)(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為沼澤提供穩定的水源。(2)植被變化:天然次生林和灌叢退化;沼澤萎縮。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3)速生桉適應性強,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紙原料。發展造紙業能增加就業,創造產值,帶動相關產業發展。(4)(我國西南地區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低于熱帶雨林區;(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時間較長,降水較少。(3)速生桉適應性強,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紙原料。發展造紙業能【高考模擬精練】(2016·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五大熱帶雨林分布圖。【高考模擬精練】材料二在茫茫的南中國海上,南海諸島的一片片綠色雨林,如同荒漠上的綠洲。南海諸島年降水量在2000至3000毫米,多大風天氣,特別是夏秋兩季還常受臺風影響。由于島嶼成陸時間不長,土壤受海水影響鹽分含量高,加上海拔低、面積小,植物獨立演化的條件相對較差,導致植物習性與大陸雨林不同。島上的植被呈環狀分布,高低有致,內部是高大的麻楓桐林,外側是灌木植物帶,最外側是沿著海岸的低矮草木植物帶。材料二在茫茫的南中國海上,南海諸島的一片片綠色雨林,如同荒(1)墨脫位于北緯29度附近,是中國最北的熱帶雨林分布區,請分析原因。(2)指出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生態意義。(3)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相比,分析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特點及原因。(1)墨脫位于北緯29度附近,是中國最北的熱帶雨林分布區,請【解析】第(1)題,墨脫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海拔相對較低,熱量條件好;同時大峽谷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豐沛,因而形成了熱帶雨林分布區。第(2)題,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分布為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形成的有機物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同時,森林還能保護土壤、促進土壤的形成。第(3)題,結合材料可知,南海諸島成陸時間不長,海拔低、面積小,【解析】第(1)題,墨脫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海拔相因而雨林的生物種類少,生物量小;多大風天氣,因而雨林抗風能力強;土壤鹽分含量高,因而雨林耐鹽堿。因而雨林的生物種類少,生物量小;多大風天氣,因而雨林抗風能力答案:(1)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熱量條件好;西南季風沿谷地深入,帶來印度洋的水汽,降水豐沛。(2)為眾多動物提供棲息地;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保護土壤(促進土壤的形成)。答案:(1)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熱量條件好;西南季風沿谷地(3)特點:生物量小;物種數量少;耐鹽堿(耐旱);抗風能力強。原因:成陸時間短、面積小;海拔低,地勢起伏小;土壤鹽分高;多大風天氣。(3)特點:生物量小;物種數量少;耐鹽堿(耐旱);抗風能力強【加固訓練】下圖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森林面積凈變化(單位:每年百萬公頃),讀圖完成(1)、(2)題。【加固訓練】(1)圖示世界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帶來的影響是()A.二氧化碳減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體積增大 D.全球氣候變暖(2)導致亞洲森林面積凈變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與深加工 B.開發礦產資源C.從毀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1)圖示世界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帶來的影響是()【解析】(1)選D,(2)選C。第(1)題,森林有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由圖可知,世界森林面積大量減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多,全球氣候變暖。第(2)題,由圖可知,亞洲森林面積增加最多,選項中的伐木、開礦都會導致森林面積減少,完全禁止是不實際的,只有加強造林,從以前的毀林到造林才可行。【解析】(1)選D,(2)選C。第(1)題,森林有調節氣候、考點濕地的開發與保護【核心知識通關】1.濕地概況:(1)含義:濕地是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2)類型:濕地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考點濕地的開發與保護(3)我國濕地分布特點: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東部多、西部少。(3)我國濕地分布特點: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東部多、西部少。2.濕地的功能:功能美稱產出糧食、藥材、工業原料、農副產品等資源寶庫提供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命搖籃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天然空調機涵養水源,調蓄洪水天然水庫2.濕地的功能:功能美稱產出糧食、藥材、工業原料、農副產功能美稱凈化水質污染物質地球之腎為各種野生動物生長、棲息、繁殖提供條件生物樂園功能美稱凈化水質污染物質地球之腎為各種野生動物生長、棲息3.濕地問題產生的原因:類型主要表現自然原因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導致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濕地減少海岸侵蝕,使灘涂濕地不斷損失減少3.濕地問題產生的原因:類型主要表現自然氣候干旱,蒸發旺盛,類型主要表現人為原因大量圍墾和開墾濕地,過度利用水資源,泥沙淤積使濕地面積減少城鎮建設、水利工程、填海造陸等建設大量占用濕地過度利用濕地動植物資源,環境污染,旅游業的發展對濕地生態造成破壞類型主要表現人為大量圍墾和開墾濕地,過度利用水資源,泥沙淤積4.濕地的保護措施:(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天然濕地。(2)對已經圍墾的濕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復已經退化的濕地。(4)營造有利于濕地保護的法制條件。(5)建立濕地資源信息庫。4.濕地的保護措施:【圖文助記】濕地的功能濕地具有提供水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美化環境、凈化水體、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作用。【圖文助記】【規律方法】從時空兩方面分析湖泊面積變化原因(1)分析變化時間長短。①如果是長期的變化(如一萬年以來)則主要考慮自然原因,湖泊萎縮主要是氣候變干,蒸發加強造成的;②如果是近十幾、幾十年來的變化,則主要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③如果是季節變化,一般與季節降水、冰雪融水有關。【規律方法】(2)分析湖泊所在地區。①短期內外流湖萎縮主要原因一般是圍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積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較好,湖泊淤沙減少,退耕還湖的結果;②干旱區內流湖萎縮,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資源利用過度造成的。③冰雪融水補給的湖泊面積的增減,一般考慮氣溫的變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2)分析湖泊所在地區。【經典例題導悟】“濕地”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河漫灘、濕草原等。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調蓄徑流、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效益?。結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經典例題導悟】材料一東北地區沼澤地分布圖。材料一東北地區沼澤地分布圖。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澤率與墾殖率的變化圖。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澤率與墾殖率的變化圖。(1)簡析東北地區?大面積沼澤地的形成條件。(2)運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澤率下降、濕地萎縮對該區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1)簡析東北地區?大面積沼澤地的形成條件。【思維流程】【思維流程】【答案】(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弱;夏季降水多;河網較密,徑流豐富;土質黏重,有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2)濕地生態功能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淡水資源減少;氣候趨于干燥;旱澇災害增加;水質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答案】(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弱;【高考模擬精練】(2015·天津文綜)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讀材料,回答1、2題。【高考模擬精練】1.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 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C.湖泊自凈能力減弱 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1.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2.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庫調節徑流B.退耕還草保護水源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2.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解析】1選C,2選B。第1題,從材料中可知,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故湖面面積縮小,蘆葦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凈能力減弱。第2題,從材料中可知,該湖面積萎縮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應采取的措施是退耕還草、保護水源。【解析】1選C,2選B。第1題,從材料中可知,蘆葦對湖水有凈3.(2015·廣東文綜)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組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區工業以煤炭、電力、造紙為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3.(2015·廣東文綜)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二南四湖及周邊地區1982年與2012年各景觀類型面積統計圖。材料二南四湖及周邊地區1982年與2012年各景觀類型面積(1)南四湖湖盆狹長,總體呈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現斷流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1)南四湖湖盆狹長,總體呈________________(2)南四湖及周邊地區各景觀類型中,1982年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1982~2012年間,面積增加最多的景觀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2)南四湖及周邊地區各景觀類型中,1982年面積最大的是_(3)分析1982~2012年間南四湖及周邊地區沼澤面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人為原因。(4)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5)為了滿足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工業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3)分析1982~2012年間南四湖及周邊地區沼澤面積大幅【解析】第(1)題,從圖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斷;河水斷流的原因有補給量小(主要是降水少)、消耗量大(沿途用水量大)等。第(2)題,從景觀類型面積變化入手判斷。第(3)題,從圖示各景觀面積變化可知人為活動對沼澤的影響。第(4)題,湖泊水量和面積的增多,會對周圍地區的氣候、生物等產生影響,進而對通航條件、養殖及旅游業產生有利影響。第(5)題,從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規及環保意識提出相關措施。【解析】第(1)題,從圖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斷;河水斷流的原因有答案:(1)西北-東南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沿途用水過度(2)湖泊臺田魚塘(3)臺田魚塘的建設、稻田面積的擴大、建設用地的增加。答案:(1)西北-東南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沿途用水過度(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區局地小氣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穩定湖泊水位,提高航運效益,改善水質。(5)關停重污染企業,加強污水凈化排放,廣泛宣傳、嚴格執法。(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區局地小氣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穩定【加固訓練】(2013·海南地理)地處干旱區的寧夏銀川市,其周邊地區曾廣布湖泊,明清時有“七十二連湖”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1999年開始,銀川實施恢復濕地的計劃。下圖示意銀川周圍目前的湖泊分布。據此完成(1)、(2)題。【加固訓練】(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積 B.氣候變暖C.排水造田 D.黃河來水量減少(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2)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①增強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氣濕度③美化城市環境④增大城市氣溫年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解析】(1)選C,(2)選B。第(1)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糧食需求增多;為擴大耕地面積而排水造田致使湖泊數量、面積減少。第(2)題,濕地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但不是用來凈化城市污水的,所以不能增強城市排污能力;濕地可以減小城市氣溫年較差。【解析】(1)選C,(2)選B。第(1)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類型7:生態環境成因類問題的答題規范【考題示例】(2015·安徽文綜)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問題。下圖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盆地內河流蜿蜒,流向區外。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4.7℃。類型7:生態環境成因類問題的答題規范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簡析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形成條件。【獲取信息】提取巴音布魯克濕地的自然條件(1)材料信息: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地理位置、氣溫狀況。(2)圖示信息:巴音布魯克濕地的位置范圍、河流的分布、等高線的分布。簡析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形成條件。【信息解讀】自然條件對濕地形成的影響(1)位置信息: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其所處地區海拔高,氣溫低,地下凍土發育;濕地周圍高山環繞,山地冰川發育,多地形雨。(2)氣溫信息:年平均氣溫只有-4.7℃,氣溫低,濕地的蒸發微弱。【信息解讀】自然條件對濕地形成的影響(3)河流、等高線信息:河流發源于周圍的高山,濕地地勢低洼,排水不暢。(3)河流、等高線信息:河流發源于周圍的高山,濕地地勢低洼,【規范解答】該地區有較多的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補給,河流眾多;盆地內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地下凍土發育,阻滯水分下滲。【規范解答】該地區有較多的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補給,河【模板構建】1.濕地的形成條件答題模板:關鍵詞答題思路地形地勢××,排水××氣候降水多,氣溫××,蒸發××土層地下凍土發育,利于水的下滲河流河流有凌汛現象,河水泛濫易形成濕地【模板構建】關鍵詞答題思路地形地勢××,排水××氣候降水多,2.生態破壞的成因答題模板:(1)水土流失成因的答題模板。思考方向關鍵詞答題思路自然原因降水地形土質植被土質疏松;多暴雨沖刷;地表植被覆蓋較差;地面起伏大,沖刷力強人為原因植被耕作開礦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坡地開墾2.生態破壞的成因答題模板:思考方向關鍵詞答題思路自然原因降(2)荒漠化成因的答題模板。思考方向關鍵詞答題思路自然原因氣候大風土壤蒸發氣候干旱;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質沉積物;全球變暖,蒸發旺盛人為原因樵采放牧農墾水資源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農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開發;居民點和道路建設不注意環保(2)荒漠化成因的答題模板。思考方向關鍵詞答題思路自然原因氣【遷移應用】考向1濕地成因的分析1.(2014·全國卷Ⅱ)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蝕、沉積及沼澤的吸收(附)影響河流泥沙和營養物質含量。水體中營養物質含量影響浮游生物量,與水溫共同制約魚類資源數量。下圖所示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凍土發育,河流眾多,沼澤廣布。【遷移應用】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分析西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廣布的原因。【解析】結合圖中的等高線可知,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結合西西伯利亞平原所處的緯度可知其氣溫低,多凍土發育;結合圖中河流的流向可知河流存在凌汛現象。分析西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廣布的原因。答案: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量小;下部土層凍結(永凍層),阻滯水分下滲;(凌汛等導致)河水泛濫。答案: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量小;下部土層凍結(永考向2紅漠化成因的分析2.圖1是我國南方某區域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圖2是圖1中甲處的氣候資料。據道光、咸豐年間的縣志記載,圖1中甲處當時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楫暢行;然而現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卻是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光山禿嶺,一片“紅色荒漠”景觀。據此回答下列問題。考向2紅漠化成因的分析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根據材料,分析圖1甲處形成“紅色荒漠”景觀的原因。【解析】“紅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紅壤水土流失的結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來分析。自然原因從地形(坡度大)、氣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河流眾多,侵蝕強烈)等方面分析;人為原因從破壞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根據材料,分析圖1甲處形成“紅色荒漠”景觀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大;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眾多,流水侵蝕切割強烈。人為原因:開發歷史悠久,人多地少,毀林開荒;能源短缺,亂砍濫伐。答案: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大;亞熱帶季風氣候,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課件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課件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第二節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考點森林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知識通關】1.森林的作用:(1)經濟價值:重要的_________,為人類提供木材和林產品。自然資源考點森林的開發和保護(2)生態價值。(2)生態價值。(3)現狀:急劇_____,原始森林被破壞殆盡;目前世界原始森林主要有兩類:_________和亞寒帶針葉林。減少熱帶雨林全球氣候

生物多樣性(3)現狀:急劇_____,原始森林被破壞殆盡;目前世界原減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1)“地球之肺”。碳氧平衡

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碳氧平衡(2)“綠色水庫”。水平衡(2)“綠色水庫”。水平衡(3)“基因寶庫”。生物基因寶庫(3)“基因寶庫”。生物基因寶庫3.雨林生態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態優勢。光合作用

3.雨林生態的脆弱性:光合作用(2)雨林生態系統脆弱性的表現。①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再循環旺盛,長期高溫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_______。②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_________最容易遭到破壞。③雨林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喪失,雨林生態系統很難恢復。很貧瘠地上植被(2)雨林生態系統脆弱性的表現。很貧瘠地上植被4.亞馬孫雨林被毀的原因、開發計劃、影響與保護:(1)雨林被毀的原因。貧困商業性采礦4.亞馬孫雨林被毀的原因、開發計劃、影響與保護:貧困商業性采(2)開發計劃與影響。亞馬孫橫貫公路亞馬孫平原外資(2)開發計劃與影響。亞馬孫橫貫公路亞馬孫平原外資(3)雨林的保護。保護性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3)雨林的保護。保護性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圖文助記】1.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著類似海綿的作用,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養水源;森林的樹冠減輕了雨水對地面的侵蝕,森林的土質疏松,一部分雨水滲入地下,使地表徑流減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圖文助記】2.雨林地區植物茂密的原因:雨林地區全年高溫多雨,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植物可連續不間斷地迅速生長,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2.雨林地區植物茂密的原因:【規律方法】森林生態效應的七字記憶法可歸納為七個字:“水氣凈美無(物)塵沙”。【規律方法】【經典例題導悟】(2013·全國卷Ⅱ)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下圖中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經典例題導悟】高考地理一輪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課件(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桉后當地其他植被的變化及原因?。(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引種速生桉發展造紙業的理由?。(4)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思維流程】【思維流程】【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過程:截留大氣降水,減緩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積地帶,)(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為沼澤提供穩定的水源。(2)植被變化:天然次生林和灌叢退化;沼澤萎縮。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3)速生桉適應性強,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紙原料。發展造紙業能增加就業,創造產值,帶動相關產業發展。(4)(我國西南地區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低于熱帶雨林區;(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時間較長,降水較少。(3)速生桉適應性強,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紙原料。發展造紙業能【高考模擬精練】(2016·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五大熱帶雨林分布圖。【高考模擬精練】材料二在茫茫的南中國海上,南海諸島的一片片綠色雨林,如同荒漠上的綠洲。南海諸島年降水量在2000至3000毫米,多大風天氣,特別是夏秋兩季還常受臺風影響。由于島嶼成陸時間不長,土壤受海水影響鹽分含量高,加上海拔低、面積小,植物獨立演化的條件相對較差,導致植物習性與大陸雨林不同。島上的植被呈環狀分布,高低有致,內部是高大的麻楓桐林,外側是灌木植物帶,最外側是沿著海岸的低矮草木植物帶。材料二在茫茫的南中國海上,南海諸島的一片片綠色雨林,如同荒(1)墨脫位于北緯29度附近,是中國最北的熱帶雨林分布區,請分析原因。(2)指出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生態意義。(3)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相比,分析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特點及原因。(1)墨脫位于北緯29度附近,是中國最北的熱帶雨林分布區,請【解析】第(1)題,墨脫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海拔相對較低,熱量條件好;同時大峽谷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豐沛,因而形成了熱帶雨林分布區。第(2)題,南海諸島熱帶雨林的分布為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形成的有機物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同時,森林還能保護土壤、促進土壤的形成。第(3)題,結合材料可知,南海諸島成陸時間不長,海拔低、面積小,【解析】第(1)題,墨脫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海拔相因而雨林的生物種類少,生物量小;多大風天氣,因而雨林抗風能力強;土壤鹽分含量高,因而雨林耐鹽堿。因而雨林的生物種類少,生物量小;多大風天氣,因而雨林抗風能力答案:(1)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熱量條件好;西南季風沿谷地深入,帶來印度洋的水汽,降水豐沛。(2)為眾多動物提供棲息地;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保護土壤(促進土壤的形成)。答案:(1)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熱量條件好;西南季風沿谷地(3)特點:生物量小;物種數量少;耐鹽堿(耐旱);抗風能力強。原因:成陸時間短、面積小;海拔低,地勢起伏小;土壤鹽分高;多大風天氣。(3)特點:生物量小;物種數量少;耐鹽堿(耐旱);抗風能力強【加固訓練】下圖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森林面積凈變化(單位:每年百萬公頃),讀圖完成(1)、(2)題。【加固訓練】(1)圖示世界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帶來的影響是()A.二氧化碳減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體積增大 D.全球氣候變暖(2)導致亞洲森林面積凈變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與深加工 B.開發礦產資源C.從毀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1)圖示世界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帶來的影響是()【解析】(1)選D,(2)選C。第(1)題,森林有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由圖可知,世界森林面積大量減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多,全球氣候變暖。第(2)題,由圖可知,亞洲森林面積增加最多,選項中的伐木、開礦都會導致森林面積減少,完全禁止是不實際的,只有加強造林,從以前的毀林到造林才可行。【解析】(1)選D,(2)選C。第(1)題,森林有調節氣候、考點濕地的開發與保護【核心知識通關】1.濕地概況:(1)含義:濕地是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2)類型:濕地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考點濕地的開發與保護(3)我國濕地分布特點: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東部多、西部少。(3)我國濕地分布特點: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東部多、西部少。2.濕地的功能:功能美稱產出糧食、藥材、工業原料、農副產品等資源寶庫提供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命搖籃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天然空調機涵養水源,調蓄洪水天然水庫2.濕地的功能:功能美稱產出糧食、藥材、工業原料、農副產功能美稱凈化水質污染物質地球之腎為各種野生動物生長、棲息、繁殖提供條件生物樂園功能美稱凈化水質污染物質地球之腎為各種野生動物生長、棲息3.濕地問題產生的原因:類型主要表現自然原因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導致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濕地減少海岸侵蝕,使灘涂濕地不斷損失減少3.濕地問題產生的原因:類型主要表現自然氣候干旱,蒸發旺盛,類型主要表現人為原因大量圍墾和開墾濕地,過度利用水資源,泥沙淤積使濕地面積減少城鎮建設、水利工程、填海造陸等建設大量占用濕地過度利用濕地動植物資源,環境污染,旅游業的發展對濕地生態造成破壞類型主要表現人為大量圍墾和開墾濕地,過度利用水資源,泥沙淤積4.濕地的保護措施:(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天然濕地。(2)對已經圍墾的濕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復已經退化的濕地。(4)營造有利于濕地保護的法制條件。(5)建立濕地資源信息庫。4.濕地的保護措施:【圖文助記】濕地的功能濕地具有提供水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美化環境、凈化水體、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作用。【圖文助記】【規律方法】從時空兩方面分析湖泊面積變化原因(1)分析變化時間長短。①如果是長期的變化(如一萬年以來)則主要考慮自然原因,湖泊萎縮主要是氣候變干,蒸發加強造成的;②如果是近十幾、幾十年來的變化,則主要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③如果是季節變化,一般與季節降水、冰雪融水有關。【規律方法】(2)分析湖泊所在地區。①短期內外流湖萎縮主要原因一般是圍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積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較好,湖泊淤沙減少,退耕還湖的結果;②干旱區內流湖萎縮,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資源利用過度造成的。③冰雪融水補給的湖泊面積的增減,一般考慮氣溫的變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2)分析湖泊所在地區。【經典例題導悟】“濕地”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河漫灘、濕草原等。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調蓄徑流、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效益?。結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經典例題導悟】材料一東北地區沼澤地分布圖。材料一東北地區沼澤地分布圖。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澤率與墾殖率的變化圖。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澤率與墾殖率的變化圖。(1)簡析東北地區?大面積沼澤地的形成條件。(2)運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澤率下降、濕地萎縮對該區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1)簡析東北地區?大面積沼澤地的形成條件。【思維流程】【思維流程】【答案】(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弱;夏季降水多;河網較密,徑流豐富;土質黏重,有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2)濕地生態功能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淡水資源減少;氣候趨于干燥;旱澇災害增加;水質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答案】(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緯度較高,氣溫低,蒸發弱;【高考模擬精練】(2015·天津文綜)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讀材料,回答1、2題。【高考模擬精練】1.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 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C.湖泊自凈能力減弱 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1.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2.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庫調節徑流B.退耕還草保護水源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2.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解析】1選C,2選B。第1題,從材料中可知,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故湖面面積縮小,蘆葦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凈能力減弱。第2題,從材料中可知,該湖面積萎縮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應采取的措施是退耕還草、保護水源。【解析】1選C,2選B。第1題,從材料中可知,蘆葦對湖水有凈3.(2015·廣東文綜)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組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區工業以煤炭、電力、造紙為主。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3.(2015·廣東文綜)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材料二南四湖及周邊地區1982年與2012年各景觀類型面積統計圖。材料二南四湖及周邊地區1982年與2012年各景觀類型面積(1)南四湖湖盆狹長,總體呈_________________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現斷流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1)南四湖湖盆狹長,總體呈________________(2)南四湖及周邊地區各景觀類型中,1982年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1982~2012年間,面積增加最多的景觀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2)南四湖及周邊地區各景觀類型中,1982年面積最大的是_(3)分析1982~2012年間南四湖及周邊地區沼澤面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人為原因。(4)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5)為了滿足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工業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3)分析1982~2012年間南四湖及周邊地區沼澤面積大幅【解析】第(1)題,從圖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斷;河水斷流的原因有補給量小(主要是降水少)、消耗量大(沿途用水量大)等。第(2)題,從景觀類型面積變化入手判斷。第(3)題,從圖示各景觀面積變化可知人為活動對沼澤的影響。第(4)題,湖泊水量和面積的增多,會對周圍地區的氣候、生物等產生影響,進而對通航條件、養殖及旅游業產生有利影響。第(5)題,從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規及環保意識提出相關措施。【解析】第(1)題,從圖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斷;河水斷流的原因有答案:(1)西北-東南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沿途用水過度(2)湖泊臺田魚塘(3)臺田魚塘的建設、稻田面積的擴大、建設用地的增加。答案:(1)西北-東南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沿途用水過度(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區局地小氣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穩定湖泊水位,提高航運效益,改善水質。(5)關停重污染企業,加強污水凈化排放,廣泛宣傳、嚴格執法。(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區局地小氣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穩定【加固訓練】(2013·海南地理)地處干旱區的寧夏銀川市,其周邊地區曾廣布湖泊,明清時有“七十二連湖”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1999年開始,銀川實施恢復濕地的計劃。下圖示意銀川周圍目前的湖泊分布。據此完成(1)、(2)題。【加固訓練】(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積 B.氣候變暖C.排水造田 D.黃河來水量減少(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2)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①增強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氣濕度③美化城市環境④增大城市氣溫年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解析】(1)選C,(2)選B。第(1)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糧食需求增多;為擴大耕地面積而排水造田致使湖泊數量、面積減少。第(2)題,濕地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但不是用來凈化城市污水的,所以不能增強城市排污能力;濕地可以減小城市氣溫年較差。【解析】(1)選C,(2)選B。第(1)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類型7:生態環境成因類問題的答題規范【考題示例】(2015·安徽文綜)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問題。下圖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盆地內河流蜿蜒,流向區外。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