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危害、預防和應急處理
措施培訓職業危害、預防和應急處理
措施培訓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等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病危害因素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因素。
接觸時間和接觸濃度是重點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職業病2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生產性毒物。如鉛、苯、汞、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聲、振動。(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5)電離輻射。如α、β、γ、X射線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3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和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2、勞動過度精神(心理)緊張。3、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安排不當,不能合理安排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相適應的作業。4、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5、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2、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與無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車間。3、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的生產環境污染。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4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三、法定職業病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實施。2、所謂法定職業病,是指由國家確認并經法定程序公布的職業病。我國衛生部于2006年頒布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規定了10大類115種法定職業病,其中塵肺13種,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職業中毒56種,職業性物理因素疾病5種,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3種,職業性皮膚病8種,職業性眼病3種,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種,職業性腫瘤8種,其他職業病5種。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三、法定職業病
1、《中華人5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四、職業病的特點
1、病因明確:由職業病危害因素所致,這些人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發生;2、病因可測:所接觸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檢測,過量接觸才得病;3、群體性:接觸相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體發病;4、多無特效藥:早發現,易恢復,晚發現,療效差。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四、職業病的特點
1、病因明6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五、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1、呼吸道(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2、皮膚(有些毒物只要與皮膚接觸,就能被吸收)3、消化道(職業中毒的機會極少)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五、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7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在固體物料的粉碎過程中產生的,如粉碎機、皮帶機頭機尾。在金屬物料的熱加工過程中產生,如焦爐煙、瀝青煙、電氣焊。霧是指懸浮于空氣中的液體顆粒,多為蒸汽冷凝或液體噴散所形成。懸浮在空氣中的液滴,如汽油。一氧化碳(無聲的殺手),硫化氫,氯氣,二氧化硫,氫氟酸,二氧化氮,氫氰酸,氨氣。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8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粉塵1、我們通常所說的粉塵,一般包括粉塵和煙塵:①粉塵:漂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直徑大于0.1mm,主要是機械粉碎、碾磨、開挖等作業時產生的固體物形成。②煙塵:又稱煙霧或煙氣,懸浮在空氣中的細小微粒,直徑小于0.1mm,多為某些金屬熔化時產生的蒸汽在空氣中氧化凝聚形成。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粉塵①粉塵:漂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塵肺
塵肺是因長期吸入生產性有害粉塵引起的以肺部彌漫性纖維化改變為主的全身性病。塵肺屬法定職業病,必須經國家指定機構診斷才有效。塵肺是流行范圍最廣、嚴重危害接塵工人身體健康的職業病。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資料,印度塵肺患病率為55%,拉美國家37%,美國100多萬接塵工人中約10萬人可能患塵肺。我國接塵工人超過600萬,累計檢出塵肺病人達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為23.90%,現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塵肺者60多萬,每年新發生塵肺病人1.5~2萬例。塵肺人數占我國職業病總病例數的79.55%,由塵肺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工傷死亡數。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塵肺1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塵肺的分類在我國按病因將塵肺分為五類。即:(1)矽肺: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引起。(2)硅酸鹽肺:長期吸入含有結合二氧化硅粉塵如石棉、滑石、云母等粉塵引起。(3)炭塵肺:長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粉塵引起。(4)混合塵肺:長期吸入含游離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塵(如煤矽塵、鐵矽塵、電焊煙塵)引起。(5)金屬塵肺:長期吸入某些金屬粉塵(如鐵、錳、鋁塵等)引起。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塵肺的分類1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1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
確認能引起塵肺的粉塵有矽塵、矽酸鹽塵(如石棉塵、云母塵、滑石塵等)、炭粉塵(如煤塵、碳黑塵、石墨塵、活性炭塵等)、金屬塵(如鋁塵)。
矽塵(游離sio2>10%)是生物學活性最強,對人體危害最嚴重的粉塵。同一種粉塵,濃度愈高,對人體危害愈嚴重。另外粉塵對人體的危害還與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關,粒徑較小,分散度愈高,在空氣中浮游的時間愈長,被人體吸入的機會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粉塵的硬度和溶解度。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確認能引起塵1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塵肺的臨床表現:塵肺的臨床表現與塵肺病變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癥有關。最常見的癥狀有咳嗽、咯痰、胸疼、氣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單純Ⅰ期塵肺患者常無明顯癥狀。Ⅲ期患者常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甚至發紺、端坐呼吸等。塵肺常見的并發癥有感染、氣胸、肺源性心臟病及呼吸衰竭等。塵肺的并發癥使病情加重,影響預后。塵肺患者易感染結核塵肺結核并發率隨著塵肺病情進展,合并結核的比例明顯升高,Ⅰ期為17.60%,Ⅲ期達37.07%。塵肺和結核二者的病變相互促進。加之抗結核治療效果明顯較單純肺結核差,是塵肺死亡的主要原因。對已經脫塵作業的工人,還應定期體檢,以及早發現異常。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塵肺的臨床表現:14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5、塵肺的預防:塵肺的病因明確,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預防的關鍵是控制生產場所的粉塵濃度和做好個人防護,具體措施是:(1)應采用新技術新設施,改進落后工藝設備,從源頭上削減粉塵、煙塵的排放,各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消煙、除塵裝置的管控,減少粉塵、煙塵的無組織逸散。(2)開展職業衛生教育,提高領導和職工對防塵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佩戴防塵口罩的教育和使用管理(不要將口罩存放在污染環境中),使防塵工作成為工人的自覺行動。(3)對接觸粉塵作業的職工要做好定期職業健康體檢,確保工人身體健康,作業區各級管理人員也應經常關心職工的健康動態,嚴格做好職業衛生監護。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5、塵肺的預防:15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二、毒物(一氧化碳)任何化學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體損害的劑量不同。通常把較小劑量就能引起生物體損害的那些化學品叫做毒物。煉焦總廠主要的毒物為一氧化碳,存在于各處煤氣管道及焦爐逸散煙霧中。
1、一氧化碳的中毒機理: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幾乎不溶于水的氣體。一氧化碳攻擊性很強,空氣中含0.04%~0.06%或以上濃度很快進入血流,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占人體內所有的紅細胞,緊緊抓住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取代正常情況下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的氧合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二、毒物(一氧化碳)16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體血液不能及時供給全身組織器官充分的氧氣,這時,血中含氧量明顯下降。大腦是最需要氧氣的器官之一,一旦斷絕氧氣供應,由于體內的氧氣只夠消耗10分鐘,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當人們意識到已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往往已為時已晚。因為支配人體運動的大腦皮質最先受到麻痹損害,使人無法實現有目的的自主運動。此時,中毒者頭腦中仍有清醒的意識,也想打開門窗逃出,可手腳已不聽使喚。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氧化碳與血17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一氧化碳中毒臨床表現:(1)輕型: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癥狀,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后,癥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遺癥。(2)中型: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30%~40%,在輕型癥狀的基礎上,可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粘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復,一般無后遺癥狀。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一氧化碳中毒臨床18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重型: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時間越長,預后越嚴重,常留有癡呆、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后遺癥。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重型:發現時間1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現場急救:當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須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在現場環境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進行救助。如發現室內一氧化碳泄漏,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氣略輕,故浮于上層,救助者進入和撤離現場時,如能匍匐行動會更安全。進入室內時嚴禁攜帶明火,按響門鈴、打開室內電燈產生的電火花均可引起爆炸。進入室內后,應迅速打開所有通風的門窗,如能發現煤氣的泄漏源應迅速排出,如關閉煤氣開關等,但絕不可為此耽誤時間,因為救人更重要。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現2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1)應立即將病人脫離中毒現場,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領,如有假牙應取出、嘔吐物應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同時可吸入氧氣。(2)病人昏迷時,將舌頭牽引出來,以保持呼吸道暢通。(3)發生呼吸心臟驟停,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1)應立即將病人2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1)進入可能存在煤氣泄漏區域作業、巡檢時必須兩人以上互保,并攜帶便攜式CO報警器;(2)確定有煤氣泄漏區域,要懸掛明顯的警示標識并拉警戒線,嚴禁人員逗留;(3)注意風向,在上風向觀察煤氣區域;(4)煤氣設施檢修前要趕凈殘余煤氣,并防止其他管道竄進煤氣;(5)帶煤氣作業或進入煤氣區域應急救援時,必須穿戴好防護設備;(6)新建、擴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設施投產前,應按照總廠《煤氣安全技術規程》進行驗收。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預2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三、高溫(中暑)高溫作業是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其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2℃或2℃以上的作業(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30℃地區的露天作業)。
職業性中暑,是指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1、對生理功能的影響:(1)體溫的調節:對體溫調節都有影響。(2)水鹽代謝:排汗顯著增加,可導致機體損失水分、氧化鈉、鉀、鈣、鎂、維生素等,導致機體嚴重脫水,循環衰竭,熱痙攣等。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三、高溫(中暑)2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可導致血壓發生變化。高血壓患者隨著高溫作業工齡的增加而增加。(4)消化系統: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胃腸道疾病的患病率隨工齡的增加而增加。高溫作業工人的胃腸道疾病應歸類于職業性多發病(5)神經內分泌系統:可出現中樞神經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發生工傷事故。(6)泌尿系統:可出現腎功能不全,蛋白尿等。2、急性熱致病(中暑)
按照《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可診斷為:(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循環系統:心血24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輕癥中暑:是指除中暑先兆的癥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3)重癥中暑:按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①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由于體內產熱和受熱超過散熱,引起體內蓄熱,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典型癥狀為: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皮膚干燥,熱而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重癥患者可有肝腎功能異常等。
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輕癥中暑:是指25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②熱痙攣:是由于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所致,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痙攣常呈對稱性。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時而發作,時而緩解。輕者不影響工作,重者痙攣甚劇,患者神志清醒,體溫一般正常。③熱衰竭:是熱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顱內供血不足而導致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起病迅速、頭昏、頭痛、口渴、心悸、惡心、嘔吐,多汗繼而皮膚濕冷、血壓短暫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一般不引起循環衰竭,體溫稍高或正常。
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②熱痙攣:26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高溫中暑現場急救:(1)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并予以密切觀察。
(2)輕癥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癥處理。
(3)重癥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藥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癥治療。
中暑患者經及時處理,一般可很快恢復,不必調離原作業。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高溫中暑現場急救27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高溫中暑的預防:(1)加強培訓,提高職工防范意識;(2)合理安排工作時問,避開最高氣溫;
(3)輪換作業,縮短作業時間。上班前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對預防中暑也十分重要;(4)加強對防暑降溫飲品發放的管理,如鹽汽水等,建議職工在高溫季節多喝茶水,茶除了含有多種生物堿和維生素外,還具有強心。利尿、清熱等作用。可以用1%綠茶和0.2%鹽開水等量混合。鹽汽水含二氧化碳,能促進胃液分泌。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也可預防中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高溫中暑的預防:28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四、噪聲噪聲是由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許多聲音雜亂混合而成。從生理學講,就是一切惹人討厭、令人煩躁、對人有害、人們不愿意聽的聲音。
1、生產性噪聲可分為:(1)機械性噪聲:是由機械的撞擊、磨擦和轉動而產生的,如織布機、球磨機、電鋸、鍛錘等產生的噪聲;(2)空氣動力性噪聲:是由氣體壓力發生突變引起氣流的擾動而產生的,如鼓風機、汽笛、噴射器等產生的噪聲;(3)電磁性噪聲:由于電機中交變力相互作用而發生,如發電機,變壓器等產生的噪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四、噪聲2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噪聲對人體的危害:(1)特異作用:噪聲可以造成人體暫時性聽閾位移和持久性聽力損傷(聽閾位移)。長期接觸85dB(A)以上的噪聲,會造成聽力損失和職業性耳聾。聽力損失在初期為高頻段聽力下降,不妨礙日常會話和交談;如連續接觸高噪聲,病情將進一步發展,語言頻段的聽力開始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即影響聽清談話。當出現了耳聾的現象時,已發生不可逆轉的病理變,而超過100dB(A)時,將有近一半的人耳聾。初次接觸噪音有以下不適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損傷:①暴露噪音數小時即感頭暈、頭痛、耳痛、耳鳴和耳聾者;②出現周身不適,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應(如心律不規則)、血壓高、以及血糖、膽固醇增高,腸胃蠕動加快,消化道潰瘍等。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噪聲對人3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噪聲性耳聾的預防:對噪聲性耳聾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早期進行聽力保護,加強預防措施,至為重要。(1)防治噪聲:吸聲、隔聲、消聲、隔振、減少生活性噪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提高人體對噪聲的耐受力。(2)個體防護:耳塞的隔聲效果可達20~35dB
;耳罩的隔聲效果可達30~40dB。(3)早期如有4000Hz聽力下降而無自覺癥狀者,休息數日或數周常可自行恢復,并服用維生素B1,如血管擴張劑:三磷酸腺苷二鈉;中藥:復方丹參片,三七片和高壓氧等治療。(4)有炎癥需配合服用抗生素治療。(5)如治療效果不理想可配戴助聽器。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噪聲性耳3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五、電離輻射(放射源)1、電離輻射的危害:①體外傷害:指射線由體外穿人機體而造成的損傷。χ射線、β射線、γ射線、γ粒子和中子流都能造成這種傷害。②體內傷害:指放射性物質被吞食、吸人、接觸或通過皮膚直接進入人體而造成對機體的損傷。③電離輻射對人體組織細胞會造成損傷效應。主要是阻礙和傷害細胞活動抗體并導致細胞死亡。放射線還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可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遺傳性效應有的在第一代子女中出現,也可能在下幾代陸續出現。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五、電離輻射(放射源3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電離輻射的防護(1)放射源安裝完后,應將放射源用防護罩保護好,并固定牢,同時在核子秤周圍安裝合適的金屬護欄。(2)放射源實行兩小時一巡檢,并做好記錄。檢查相應的防盜、防護罩和射線警告標志是否完好無損,如有缺損,立即停止使用。(3)在核子秤放射源處于“開”狀態時,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核子秤框架的射線輻射區內,不得在放射源周圍休息和停留。(4)做好個人劑量監護,崗位員工必須佩戴核源劑量筆,按時進行職業衛生體檢。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電離輻射的防護34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722,730例。由于職業健康監護覆蓋率很低,實際發生病例數可達100萬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發塵肺病人1萬例。塵肺發病特點:塵肺發病工齡縮短。根據2007年報告,新病例實際接塵工齡不足10年的有2,331例,占塵肺新病例數的21.26%,其中實際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有1,017例,占9.28%,實際接塵工齡不足2年的有125例,占1.14%。
2009年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病死率為3.80%。其中包括重大職業中毒18起,中毒188例,死亡21例,病死率為11.17%。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近50種,引起中毒例數最多的物質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設和建材行業。66.74%的急性職業中毒病例發生在小型企業。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935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1、安徽鳳陽“矽肺事件”云南省水富縣向家壩鎮自2003年起先后有77人到安徽鳳陽縣石英干粉廠務工。不少民工返鄉后出現了一種癥狀相同的“怪病”──咳嗽、咳痰、氣喘、胸悶、乏力、消瘦、全身浮腫等,陸續有12人死亡,另有24人于2009年3月15日至16日住醫院觀察治療。
云南省職業病診斷專家組在衛生部專家指導下對這些返鄉民工進行了職業病診斷,結果如下:接受體檢的63名存活村民,診斷為矽肺30例,無矽肺33例;死亡的12例中,有矽肺2例,高度懷疑矽肺合并肺結核1例,肺部感染1例,肺結核2例,其余6例死亡人員因為沒有影像學資料,無法診斷。目前,還有2名外出務工人員沒有返回水富縣。記者在鳳陽縣劉府鎮(原官溝鄉)看到,沿途石英干粉廠隨處可見,大都沒有廠名,也沒有掛牌。記者在一家石英干粉廠打開了一臺粉石機,不到一分鐘,機器出料口附近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記者衣服上落上了一層白色粉塵,嘴里有澀澀的感覺。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1、安徽鳳陽“矽肺事件”36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2、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
1984年l2月3日,設在博帕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醋毒氣泄漏事件,致使3150人死亡,5萬多人失明,15萬人接受治療。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工業事故,為此該公司支付了4.7億美元的賠償金,并花費200多萬美元清理現場。這起事故的主要教訓是,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安全標準往往低于發達國家,而某些跨國公司就是利用這種標準的差異,用設計簡陋、質量低劣的設備,在發展中國家開設工廠。這起事故的最大啟示,就是發展經濟絕對不能以降低安全標準為代價。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2、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37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3、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廠雙苯車間發生爆炸事故,6人死亡,2人重傷,疏散群眾1萬余人,苯類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對下游水域哈爾濱等沿江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3、2005年11月13日,中石38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4、2006年11月14日重慶市西南合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廠酮基布洛芬(KP)車間發生4名職工患肺癌死亡。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4、2006年11月14日重慶39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5、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隊在探傷檢測后,將放射源(192Ir)從儀器中掉出,遺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員在第二天上班時,發現放射源并拾起,雙手來回玩耍、觀看約20min,然后放入左褲兜;2小時后放入工具箱內,并在工具箱邊吃飯、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時,發現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紅斑。當晚入院治療。20天39天第五天第二天第一天第三部分職業危害案例分析5、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40謝謝!謝謝!41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42職業危害、預防和應急處理
措施培訓職業危害、預防和應急處理
措施培訓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等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病危害因素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因素。
接觸時間和接觸濃度是重點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職業病44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生產性毒物。如鉛、苯、汞、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聲、振動。(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5)電離輻射。如α、β、γ、X射線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45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和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2、勞動過度精神(心理)緊張。3、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安排不當,不能合理安排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相適應的作業。4、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5、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2、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與無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車間。3、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的生產環境污染。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46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三、法定職業病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實施。2、所謂法定職業病,是指由國家確認并經法定程序公布的職業病。我國衛生部于2006年頒布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規定了10大類115種法定職業病,其中塵肺13種,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職業中毒56種,職業性物理因素疾病5種,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3種,職業性皮膚病8種,職業性眼病3種,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種,職業性腫瘤8種,其他職業病5種。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三、法定職業病
1、《中華人47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四、職業病的特點
1、病因明確:由職業病危害因素所致,這些人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發生;2、病因可測:所接觸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檢測,過量接觸才得病;3、群體性:接觸相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體發病;4、多無特效藥:早發現,易恢復,晚發現,療效差。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四、職業病的特點
1、病因明48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五、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1、呼吸道(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2、皮膚(有些毒物只要與皮膚接觸,就能被吸收)3、消化道(職業中毒的機會極少)第一部分職業病的定義與范疇五、毒物進入人體的三個途徑4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在固體物料的粉碎過程中產生的,如粉碎機、皮帶機頭機尾。在金屬物料的熱加工過程中產生,如焦爐煙、瀝青煙、電氣焊。霧是指懸浮于空氣中的液體顆粒,多為蒸汽冷凝或液體噴散所形成。懸浮在空氣中的液滴,如汽油。一氧化碳(無聲的殺手),硫化氫,氯氣,二氧化硫,氫氟酸,二氧化氮,氫氰酸,氨氣。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5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粉塵1、我們通常所說的粉塵,一般包括粉塵和煙塵:①粉塵:漂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直徑大于0.1mm,主要是機械粉碎、碾磨、開挖等作業時產生的固體物形成。②煙塵:又稱煙霧或煙氣,懸浮在空氣中的細小微粒,直徑小于0.1mm,多為某些金屬熔化時產生的蒸汽在空氣中氧化凝聚形成。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粉塵①粉塵:漂5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塵肺
塵肺是因長期吸入生產性有害粉塵引起的以肺部彌漫性纖維化改變為主的全身性病。塵肺屬法定職業病,必須經國家指定機構診斷才有效。塵肺是流行范圍最廣、嚴重危害接塵工人身體健康的職業病。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資料,印度塵肺患病率為55%,拉美國家37%,美國100多萬接塵工人中約10萬人可能患塵肺。我國接塵工人超過600萬,累計檢出塵肺病人達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為23.90%,現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塵肺者60多萬,每年新發生塵肺病人1.5~2萬例。塵肺人數占我國職業病總病例數的79.55%,由塵肺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工傷死亡數。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塵肺5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塵肺的分類在我國按病因將塵肺分為五類。即:(1)矽肺: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引起。(2)硅酸鹽肺:長期吸入含有結合二氧化硅粉塵如石棉、滑石、云母等粉塵引起。(3)炭塵肺:長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粉塵引起。(4)混合塵肺:長期吸入含游離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塵(如煤矽塵、鐵矽塵、電焊煙塵)引起。(5)金屬塵肺:長期吸入某些金屬粉塵(如鐵、錳、鋁塵等)引起。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塵肺的分類5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54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
確認能引起塵肺的粉塵有矽塵、矽酸鹽塵(如石棉塵、云母塵、滑石塵等)、炭粉塵(如煤塵、碳黑塵、石墨塵、活性炭塵等)、金屬塵(如鋁塵)。
矽塵(游離sio2>10%)是生物學活性最強,對人體危害最嚴重的粉塵。同一種粉塵,濃度愈高,對人體危害愈嚴重。另外粉塵對人體的危害還與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關,粒徑較小,分散度愈高,在空氣中浮游的時間愈長,被人體吸入的機會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粉塵的硬度和溶解度。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確認能引起塵55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塵肺的臨床表現:塵肺的臨床表現與塵肺病變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癥有關。最常見的癥狀有咳嗽、咯痰、胸疼、氣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單純Ⅰ期塵肺患者常無明顯癥狀。Ⅲ期患者常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甚至發紺、端坐呼吸等。塵肺常見的并發癥有感染、氣胸、肺源性心臟病及呼吸衰竭等。塵肺的并發癥使病情加重,影響預后。塵肺患者易感染結核塵肺結核并發率隨著塵肺病情進展,合并結核的比例明顯升高,Ⅰ期為17.60%,Ⅲ期達37.07%。塵肺和結核二者的病變相互促進。加之抗結核治療效果明顯較單純肺結核差,是塵肺死亡的主要原因。對已經脫塵作業的工人,還應定期體檢,以及早發現異常。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塵肺的臨床表現:56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5、塵肺的預防:塵肺的病因明確,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預防的關鍵是控制生產場所的粉塵濃度和做好個人防護,具體措施是:(1)應采用新技術新設施,改進落后工藝設備,從源頭上削減粉塵、煙塵的排放,各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消煙、除塵裝置的管控,減少粉塵、煙塵的無組織逸散。(2)開展職業衛生教育,提高領導和職工對防塵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佩戴防塵口罩的教育和使用管理(不要將口罩存放在污染環境中),使防塵工作成為工人的自覺行動。(3)對接觸粉塵作業的職工要做好定期職業健康體檢,確保工人身體健康,作業區各級管理人員也應經常關心職工的健康動態,嚴格做好職業衛生監護。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5、塵肺的預防:57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二、毒物(一氧化碳)任何化學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體損害的劑量不同。通常把較小劑量就能引起生物體損害的那些化學品叫做毒物。煉焦總廠主要的毒物為一氧化碳,存在于各處煤氣管道及焦爐逸散煙霧中。
1、一氧化碳的中毒機理: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幾乎不溶于水的氣體。一氧化碳攻擊性很強,空氣中含0.04%~0.06%或以上濃度很快進入血流,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占人體內所有的紅細胞,緊緊抓住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取代正常情況下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的氧合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二、毒物(一氧化碳)58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體血液不能及時供給全身組織器官充分的氧氣,這時,血中含氧量明顯下降。大腦是最需要氧氣的器官之一,一旦斷絕氧氣供應,由于體內的氧氣只夠消耗10分鐘,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當人們意識到已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往往已為時已晚。因為支配人體運動的大腦皮質最先受到麻痹損害,使人無法實現有目的的自主運動。此時,中毒者頭腦中仍有清醒的意識,也想打開門窗逃出,可手腳已不聽使喚。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一氧化碳與血5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一氧化碳中毒臨床表現:(1)輕型: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癥狀,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后,癥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遺癥。(2)中型: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30%~40%,在輕型癥狀的基礎上,可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粘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復,一般無后遺癥狀。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一氧化碳中毒臨床6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重型: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時間越長,預后越嚴重,常留有癡呆、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后遺癥。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重型:發現時間6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現場急救:當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須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在現場環境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進行救助。如發現室內一氧化碳泄漏,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氣略輕,故浮于上層,救助者進入和撤離現場時,如能匍匐行動會更安全。進入室內時嚴禁攜帶明火,按響門鈴、打開室內電燈產生的電火花均可引起爆炸。進入室內后,應迅速打開所有通風的門窗,如能發現煤氣的泄漏源應迅速排出,如關閉煤氣開關等,但絕不可為此耽誤時間,因為救人更重要。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現6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1)應立即將病人脫離中毒現場,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領,如有假牙應取出、嘔吐物應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同時可吸入氧氣。(2)病人昏迷時,將舌頭牽引出來,以保持呼吸道暢通。(3)發生呼吸心臟驟停,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1)應立即將病人6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1)進入可能存在煤氣泄漏區域作業、巡檢時必須兩人以上互保,并攜帶便攜式CO報警器;(2)確定有煤氣泄漏區域,要懸掛明顯的警示標識并拉警戒線,嚴禁人員逗留;(3)注意風向,在上風向觀察煤氣區域;(4)煤氣設施檢修前要趕凈殘余煤氣,并防止其他管道竄進煤氣;(5)帶煤氣作業或進入煤氣區域應急救援時,必須穿戴好防護設備;(6)新建、擴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設施投產前,應按照總廠《煤氣安全技術規程》進行驗收。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預64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三、高溫(中暑)高溫作業是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其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2℃或2℃以上的作業(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30℃地區的露天作業)。
職業性中暑,是指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1、對生理功能的影響:(1)體溫的調節:對體溫調節都有影響。(2)水鹽代謝:排汗顯著增加,可導致機體損失水分、氧化鈉、鉀、鈣、鎂、維生素等,導致機體嚴重脫水,循環衰竭,熱痙攣等。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三、高溫(中暑)65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可導致血壓發生變化。高血壓患者隨著高溫作業工齡的增加而增加。(4)消化系統: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胃腸道疾病的患病率隨工齡的增加而增加。高溫作業工人的胃腸道疾病應歸類于職業性多發病(5)神經內分泌系統:可出現中樞神經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發生工傷事故。(6)泌尿系統:可出現腎功能不全,蛋白尿等。2、急性熱致病(中暑)
按照《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可診斷為:(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循環系統:心血66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輕癥中暑:是指除中暑先兆的癥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3)重癥中暑:按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①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由于體內產熱和受熱超過散熱,引起體內蓄熱,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典型癥狀為: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皮膚干燥,熱而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重癥患者可有肝腎功能異常等。
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輕癥中暑:是指67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②熱痙攣:是由于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所致,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痙攣常呈對稱性。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時而發作,時而緩解。輕者不影響工作,重者痙攣甚劇,患者神志清醒,體溫一般正常。③熱衰竭:是熱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顱內供血不足而導致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起病迅速、頭昏、頭痛、口渴、心悸、惡心、嘔吐,多汗繼而皮膚濕冷、血壓短暫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一般不引起循環衰竭,體溫稍高或正常。
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②熱痙攣:68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高溫中暑現場急救:(1)中暑先兆:暫時脫離高溫現場,并予以密切觀察。
(2)輕癥中暑:迅速脫離高溫現場,到通風陰涼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癥處理。
(3)重癥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或)藥物降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對癥治療。
中暑患者經及時處理,一般可很快恢復,不必調離原作業。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高溫中暑現場急救69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高溫中暑的預防:(1)加強培訓,提高職工防范意識;(2)合理安排工作時問,避開最高氣溫;
(3)輪換作業,縮短作業時間。上班前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對預防中暑也十分重要;(4)加強對防暑降溫飲品發放的管理,如鹽汽水等,建議職工在高溫季節多喝茶水,茶除了含有多種生物堿和維生素外,還具有強心。利尿、清熱等作用。可以用1%綠茶和0.2%鹽開水等量混合。鹽汽水含二氧化碳,能促進胃液分泌。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也可預防中暑。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4、高溫中暑的預防:70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四、噪聲噪聲是由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許多聲音雜亂混合而成。從生理學講,就是一切惹人討厭、令人煩躁、對人有害、人們不愿意聽的聲音。
1、生產性噪聲可分為:(1)機械性噪聲:是由機械的撞擊、磨擦和轉動而產生的,如織布機、球磨機、電鋸、鍛錘等產生的噪聲;(2)空氣動力性噪聲:是由氣體壓力發生突變引起氣流的擾動而產生的,如鼓風機、汽笛、噴射器等產生的噪聲;(3)電磁性噪聲:由于電機中交變力相互作用而發生,如發電機,變壓器等產生的噪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四、噪聲71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噪聲對人體的危害:(1)特異作用:噪聲可以造成人體暫時性聽閾位移和持久性聽力損傷(聽閾位移)。長期接觸85dB(A)以上的噪聲,會造成聽力損失和職業性耳聾。聽力損失在初期為高頻段聽力下降,不妨礙日常會話和交談;如連續接觸高噪聲,病情將進一步發展,語言頻段的聽力開始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即影響聽清談話。當出現了耳聾的現象時,已發生不可逆轉的病理變,而超過100dB(A)時,將有近一半的人耳聾。初次接觸噪音有以下不適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損傷:①暴露噪音數小時即感頭暈、頭痛、耳痛、耳鳴和耳聾者;②出現周身不適,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應(如心律不規則)、血壓高、以及血糖、膽固醇增高,腸胃蠕動加快,消化道潰瘍等。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2、噪聲對人72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噪聲性耳聾的預防:對噪聲性耳聾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早期進行聽力保護,加強預防措施,至為重要。(1)防治噪聲:吸聲、隔聲、消聲、隔振、減少生活性噪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提高人體對噪聲的耐受力。(2)個體防護:耳塞的隔聲效果可達20~35dB
;耳罩的隔聲效果可達30~40dB。(3)早期如有4000Hz聽力下降而無自覺癥狀者,休息數日或數周常可自行恢復,并服用維生素B1,如血管擴張劑:三磷酸腺苷二鈉;中藥:復方丹參片,三七片和高壓氧等治療。(4)有炎癥需配合服用抗生素治療。(5)如治療效果不理想可配戴助聽器。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3、噪聲性耳73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74第二部分職業危害因素講解及職業病預防五、電離輻射(放射源)1、電離輻射的危害:①體外傷害:指射線由體外穿人機體而造成的損傷。χ射線、β射線、γ射線、γ粒子和中子流都能造成這種傷害。②體內傷害:指放射性物質被吞食、吸人、接觸或通過皮膚直接進入人體而造成對機體的損傷。③電離輻射對人體組織細胞會造成損傷效應。主要是阻礙和傷害細胞活動抗體并導致細胞死亡。放射線還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可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遺傳性效應有的在第一代子女中出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護理改善肢體麻木
- 研究生教育學匯報
- 2025年園長年度工作方案
- 2025年護士護理的下半年工作方案
- 商務日語函電課件
- 2025年上學期老師工作方案
- 2025年書香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 急性腰疼中醫護理方案
- 2025年幼兒園衛生保健方案
- 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培訓課件
- 人工智能輔助下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實踐-第2篇
- 2022橋梁承載能力快速測試與評估技術規程
- 南陽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申報書
- HG-T 6136-2022 非金屬化工設備 玄武巖纖維增強塑料貯罐
- 供應商質量事故索賠單
- 2023年河南省鄭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與解析)
- 骨質疏松與關節置換課件
- GIS軟件工程的總體設計-
- 犬生理結構-泌尿系統解剖(動物解剖生理)
- 網頁制作技術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通遼職業學院
- 合肥市規劃許可證至施工許可證辦理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