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Page6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3詩詞曲五首第2課時教案新人教版23詩詞曲五首文天祥《過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讀來令人蕩氣回腸,鼓舞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前赴后繼,英勇斗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贊歌!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過零丁洋》,感受作者熾熱的愛國情感吧!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廬陵(現在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點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杰、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過零丁洋時作此詩,決心以死殉國。1.通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2.對照注釋,查閱資料,弄懂每一句詩的含義。1.首聯詩人回顧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主要寫了哪些事?寫了個人和朝廷的兩件大事:一是詩人因科舉而走上仕途;二是在朝廷危難之時,詩人起兵抗元。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示例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動形象地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山河破碎”對“身世浮沉",“風飄絮”對“雨打萍”,句式整齊,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3.說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中“惶恐”和“零丁”的妙用。運用了雙關的修辭,巧妙地借用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悲苦。地名與處境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生死觀?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氣概?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報國的生死觀。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詩人通過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進入仕途、起兵抗元,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表現出其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巧用諧音,借景抒情.詩中頸聯,詩人巧借地名“惶恐灘”“零丁洋”來暗示當時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一語雙關,既點明了地點,又表現了詩人當時因抗敵兵敗被俘時的孤苦處境。過零丁洋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首聯:回顧一生,頷聯:國破家亡))深摯沉痛,頸聯\b\lc\{\rc\}(\a\vs4\al\co1(追憶過去,感嘆眼前))悲憤憂懼,尾聯:直抒胸臆,以死明志))eq\a\vs4\al(舍生取義)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同學們,有很多歷史學者這樣評價封建社會發展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聽后令人感慨良多,幾番思索,恍然大悟。這不正印證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說法嗎?接下來請大家翻到《山坡羊·潼關懷古》,學習作者憐憫百姓疾苦的情懷吧!張養浩(1270-1329),元代文學家、散曲作家,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散曲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張養浩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途經扼秦、晉、豫之要沖的潼關,吊古傷今,寫成此小令。1.播放朗讀音頻,整體感知內容.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朗讀節奏。躊躇(chóuchú)宮闕(què)3.曲中描寫主人公在潼關駐足遠望、感慨橫生的情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傷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歸結全篇主旨,揭示統治者剝削人民、壓迫人民本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望西都,意躊躇4.宮闕萬間都做了土5.興,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一句生動形象,請加以賞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2.曲子開頭描寫潼關地勢,作用是什么?潼頭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潼關路上望西都,自然引發對歷史興亡的感慨(即為下文議論做鋪墊)。3.“望西都,意躊躇"中作者“躊躇”什么?作者看見眼前衰敗之景,追憶當年長安繁華之景,對世事滄桑感慨無限。4.為什么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代王朝興起,必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一代王朝滅亡,必將伴隨戰爭,深受其害的仍是百姓。5.這首散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對統治階級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痛恨和對勞動人民所受苦難的同情。詩人借憑吊潼關古跡,追憶歷史,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不會因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人民的同情,同時對封建統治者熱衷于爭奪權力而不顧廣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撻.寫景、抒情和議論有機地結合為一體。開頭從寫景入手,大處著墨,寫出潼關的地勢險要、氣象雄渾。但作者并非單純寫景,而是把它作為點燃自己感情火花的引線,因此曲中一半的篇幅展開抒情和議論。即使在山川景物描繪中,作者也不是客觀地描繪自然景色,而是滲透著自己強烈的主觀感情。詠史和抒情緊密結合在一起。特別是曲尾評議歷代興亡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不僅立意新穎、引人深思,而且議論中蘊含著深沉的慨嘆、悲憤。eq\a\vs4\al(山坡,羊·,潼關,懷古)eq\b\lc\{\rc\}(\a\vs4\al\co1(潼關\b\lc\{\rc\}(\a\vs4\al\co1(山:峰巒如聚,水:波濤如怒))險,懷古\b\lc\{\rc\}(\a\vs4\al\co1(望:宮闕萬間,意:傷心秦漢))戰爭災難))eq\a\vs4\al(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五首詩詞曲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名篇,各有特色,在教學時,一定要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進行重點教讀,這就是詩詞曲教學的最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