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旅游地理含解析_第1頁
十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旅游地理含解析_第2頁
十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旅游地理含解析_第3頁
十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旅游地理含解析_第4頁
十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旅游地理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1專業文檔可修改歡迎下載PAGE專題14旅游地理(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Ⅰ)【旅游資源開發評價、旅游規劃】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安仁古鎮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區39千米,距大邑縣城8.5千米。古鎮內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國時期公館27座、現代博物館30余座,在全國同類小鎮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稱。近年來,安仁古鎮開展了以博物館為特色的觀光旅游,游客人數逐年增加,但同時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鎮的現象。簡述游客在安仁古鎮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為當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鎮提出合理建議。【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鎮離成都市區(和大邑縣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觀光旅游結束容易返回市區(縣城)。古鎮旅游主要以參觀博物館和公館為主,旅游項目相對單一,游客選擇余地較少。合理建議:挖掘古鎮現有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建立各類文創基地,)開展深度體驗游。充分利用古鎮周邊自然環境,拓展農家樂等鄉村休閑體驗游。改善古鎮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與水平等。【解析】由材料“安仁古鎮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區39千米,距大邑縣城8.5千米。”可知,安仁古鎮距離城市和縣城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古鎮留宿。“古鎮內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國時期公館27座、現代博物館30余座”游覽項目單一,需要耗費時間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要想提高游客留宿數量要從當地拓展旅游項目角度分析,挖掘古鎮現有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開展深度體驗游。充分利用古鎮周邊自然環境,拓展農家樂等鄉村休閑體驗游。改善古鎮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與水平等,以延長游覽時間,促進游客留宿。(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Ⅱ)【旅游資源開發評價】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英國康沃爾郡在一個廢棄的礦山上開發了伊甸園項目。該項目主體是溫宣,由8個充滿未來主義藝術風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頂建筑構成。穹頂建筑內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態環境,匯集了不同種類的植物。作為英國最大的環境保護教育中心,該項目本身就是一個節能環保的典范。2001年開園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英國最佳休閑旅游景區。圖7是該項目的景觀照片。分析該項目對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答案】在廢棄礦山上興建的伊甸園,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以豐富的植物資源和獨特的藝術建筑風格為特色,為旅游者營造優美舒適的旅游環境;以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為主題,項目建設體現環保理念,觀賞性強又能寓教于樂;(作為英國最大的環境保護教育中心,)規模大,建設時間較早,具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解析】考查旅游資源的開發與評價,意在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該項目建設在“一個廢棄的礦山上”,通過項目建設使該地由荒山變為了有多種類型植物分布的山區,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項目主體由8個“充滿未來主義藝術風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頂建筑構成”,建筑風格獨具特色,這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具有特色、觀賞性的人文景觀,舒適的旅游環境增強了該項目對游客的吸引力;該項目“是一個節能環保的典范”,以溫室為主體,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的光熱資源培育不同種類的植物,是對環保建設理念踐行的典范,使游客在觀賞植物、風景的同時還受到了環境保護、環境教育的熏陶,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深受游客的喜愛;該項目規模大,為“英國最大的環境保護教育中心”,可接納游客數量多,且可供游客觀賞、游玩的場地多,規模效益好,同時該項目于2001年建設,建設時間較早,且“連續多年被評為英國最佳休閑旅游景區”,知名度高,項目品牌效應強,因而對游客吸引力大。(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Ⅲ)【旅游資源的價值、旅游資源的特點】42.[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越后妻有地區位于日本本州島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處偏遠,該地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鄉村日漸衰敗。為改變這一狀況,該地區于2000年開始舉辦“大地藝術祭”活動。該活動以棄耕的農田、閑置的農舍和校舍以及山地為舞臺,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展現當地傳統文化。該活動使越后妻有地區逐漸成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圖8為永久保留的“大地藝術祭”經典作品——《梯田》。指出越后妻有地區舉辦“大地藝術祭”活動的旅游價值,并說明能夠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藝術作品的特點。【答案】旅游價值:(“大地藝術祭”以棄耕的農田、閑置的農舍和校舍以及山地為舞臺)展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具有審美價值。充分反映當地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價值。特點:藝術作品主題與“大地藝術祭”主題高度契合;藝術作品的制作結構和材質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損壞。【解析】本題以舉辦“大地藝術祭”旅游活動為背景,通過經典作品—《梯田》,呈現當地農民農耕生活的美好鄉土環境,體現自然與人文景觀和諧共存的美好田園生活,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懂得旅游景觀自然與人文美的欣賞。旅游價值主要從“大地藝術祭”經典作品體現的自然和諧之美的美學價值與充分反映當地傳統文化的鄉土文化價值進行分析。特點是藝術作品能夠永久保留,說明藝術作品耐持久保留,制作材料牢固,其反映的主題是呈現當地農民農耕生活的美好鄉土環境,體現自然與人文景觀和諧共存的美好田園生活,展現當地傳統文化,與“大地藝術祭”主題高度契合。(2019年北京卷?節選)【旅游活動設計】36.中國與東南亞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斷深化。讀圖14,回答下列問題。瑯勃拉邦自然風光優美、地域文化獨特,游客多選擇在1月至2月期間前往旅游。(4)簡述游客選擇該時段出行的理由。(10分)【答案】(4)處于旱季,降水相對少,氣溫相對低,濕度適宜,災害相對少,出行安全。【解析】(4)游客選擇該時段出行要考慮出行的安全和出行的目的兩個方面,再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分析。到該地旅游要注意旅行的安全性和景觀的可觀賞性。瑯勃拉邦在1月到2月之間,氣溫較低,適宜出行;該地降水季節變化大,1月到2月期間是降水較少的季節,濕度適宜,宜出行;1月到2月期間,少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出行較安全。(2019年天津卷?節選)【旅游資源開發評價】12.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圖1 圖2圖2為圖1中甲、乙、丙、丁四處景點的照片。(2)據圖2概括這四處景點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6分)【答案】(2)歷史文化價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鮮明)【解析】(2)該題屬于原因分析類題,題干中的關鍵詞為“景點吸引游客”、解題方向為“共同原因”,一般從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進行分析組織答案:歷史文化價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鮮明)。(2019年江蘇卷)【旅游資源開發評價、旅游活動設計、現代旅游的作用】C.[旅游地理]黃山市某鎮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處,國家5A級和4A級景區各1處,年接待游客量約110萬人。圖23為“某鎮旅游資源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該鎮旅游資源的特點有____________。(3分)(2)簡述該鎮發展旅游業所擁有的有利條件。____________(2分)(3)根據該地資源特點,請設計兩個旅游主題。____________(2分)(4)說明發展旅游業對該鎮產生的積極影響。____________(3分)【答案】(1)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品質高;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組合好(2)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距客源市場近(3)古韻風情體驗游,山水養生游,農家體驗游(4)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改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保護歷史文化遺跡【解析】(1)由材料可知該鎮,該鎮既有農家田園風光、自然保護區,又具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類型多樣。既有5A級景區,也有4A級景區,品質較高,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有兼具自然生態價值。人文旅游特色和自然旅游特色兼具。(2)從圖中可以看出通往旅游景區有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相連接,交通便利;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接待游客量較多,知名度高,市場廣闊;靠近東部經濟發達區,靠近市場,距離客源市場近。(3)該題開放性較強,旅游的主題設計,一定要結合該區域的旅游特色去談,如具有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可以體驗古韻風情。具有自然保護區、還具有景觀生態林與河流等地區可以發展山水養生游,靠近農田和古村落,可以發展農家體驗游等。言之有理即可。(4)發展旅游業可以吸納大量的客源,拉動消費帶動該區經濟的增長;同時增加更多就業崗位,進而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利于發掘該區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歷史文化遺跡。(2018·新課標Ⅰ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在震后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游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分別說明上述措施對九寨溝旅游發展的意義。【答案】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可促進地震后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有利于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有利于增加景區內居民的收入,可減少對旅游收入的過度依賴,優化景區旅游環境;適度減少旅游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可降低旅游活動對景區環境的影響,便于地震發生時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護游客的安全、降低財產損失,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2018·新課標Ⅱ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我國某地的“佛手山藥”有三百多年的種植歷史,2009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態認證。“佛手山藥”形如手掌,品質優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過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規則,皮薄、貯存期短,長距離運輸容易損壞或變質,“佛手山藥”鮮為人知。近年來,當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領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1)簡述依托“佛手山藥”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效益。(6分)(2)設計兩項依托“佛手山藥”開展的旅游項目。(4分)【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藥”種植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延長產業鏈,(引領“佛手山藥”由傳統種植向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體驗升級,)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崗位;提高“佛手山藥”的品牌價值,擴大其知名度。(2)旅游項目:觀光項目,如設立“佛手山藥”展室(陳列館)等;體驗項目,如“佛手山藥采挖”等;購物項目,如建設“佛手山藥”農副產品一條街等。【解析】整體分析:本題組以“佛手山藥”為載體,考查“佛手山藥”帶來的效益和旅游項目的設計,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1)依托“佛手山藥”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效益,主要從社會、經濟兩個角度作答。社會包括提高經濟收入、增加就業等;經濟包括延長產業鏈、帶動產業發展、提高知名度、樹立品牌效益等。(2)依托“佛手山藥”可以開展的旅游項目可以從觀光、體驗、購物等角度著手,該問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以“佛手山藥”為中心設計項目即可,如設立“佛手山藥”展覽室、采挖“佛手山藥”、建立“佛手山藥”農副產品購買區等。【點睛】旅游業發展的地理意義旅游業發展的地理意義主要從社會、生態和經濟三個分析。社會方面如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等。生態方面,如帶動生態環境的保護;經濟方面,如帶動產業發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經濟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等。(2018·新課標Ⅲ卷)43.[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格陵蘭島(下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在這里可以看到壯觀的冰原,深邃的峽灣,珍稀的北極熊、北極狐、麝牛、鯨等動物,并能了解島上因紐特人的生產生活方式。說明格陵蘭島不宜進行大規模旅游開發的理由。【答案】地處高緯,生態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直接威脅珍稀動物的生存;適宜旅行的時間短,旅游設施維護費用高;格陵蘭島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區的小居民點,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來文化對當地傳統文化造成沖擊,干擾因紐特人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點睛】旅游業是當前世界發展較為迅猛的產業,市場廣闊,經濟效益高。但是由于利益的驅動,人們在旅游資源開發中違背了區域地理環境保護要求,出現了過度開發,超出了區域環境承載力,帶來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因地制宜,兼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做到可持續發展。(2018·天津卷)12.(15分)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我國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區有丹霞地貌景觀和九曲溪等河流。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觀賞到“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美景。(1)說明九曲溪適宜游客乘筏觀景的主要自然原因。(9分)當地政府按規劃將景區內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區,并將旅游服務設施統一建在乙區。(2)說理此規劃的實施對武夷山區的意義。(6分)【答案】(1)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河流水量較充足,無結冰期,全年適宜游客乘筏;河道彎曲(河流落差小),流速較緩,利于游客觀景安全;兩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對游客吸引力強。(2)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減少景區的污染源);保護景區的旅游資源(減少人類活動對旅游資源的破壞);提高景區接待能力;便于景區管理。(答出3點即可)【解析】(2)將景區內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區,將旅游服務設施統一建在乙區,實行村落、服務設施分離的做法可以分散游客及各類人類活動,減少各類旅游環境問題,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景區的旅游資源;提高景區接待能力;同時服務分工,也便于景區管理。【點睛】選擇何種游覽方式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及對游客的吸引力。通過圖中甲乙兩地的位置與旅游區的關系,再結合材料明確甲乙不同的職能,推知景區分工分散可以降低旅游環境問題,使得旅游資源可持續。(2018·北京卷)41.(26分)坭興陶、宜興陶、建水陶和榮昌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隨著全域旅游的興起,“坭興陶文化”成為廣西欽洲市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品牌之一。(1)讀圖19,簡述欽洲市“坭興陶文化”主題旅游開發的有利條件。(10分)【答案】(1)“坭興陶”文化知名度高,美學價值高;歷史文化價值高;附近知名旅游資源多,構成集群,地域組合狀況好;鐵路、公路較發達,交通通達度高,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離經濟發達地區(珠江三角洲)近,距客源市場近,政策支持。【點睛】進行旅游資源評價一般要從四個方面:游覽價值(資源質量、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地理位置與交通,客源市場,基礎設施、環境承載力等方面分析。開發一個旅游景區,第一,要看這個旅游資源是否具有較高的游覽價值。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首先體現在資源的質量,即是否具備比較高的審美價值或者歷史文化價值,也即是否具有突出的非凡性。其次要考慮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有些旅游資源雖有一定的質量,如果在一定地區范圍內只是個孤獨的景點,而無法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觀群,這樣的資源游覽價值也不大。旅游資源所處的交通位置優越,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利用。一般來說,靠近經濟發達地區或國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要優于遠離經濟發達區的資源。且地區接待能力即包括旅游活動的食、宿、行、購、游、娛等配套設施越齊全,開發價值越高。(2018·海南卷)23.[選修3:旅游地理](10分)“候鳥式”養老旅游是老年人隨著季節變化而轉換居住地的一種休閑生活方式。近年來,我國北方老年人冬季赴海南島養老旅游的數量大增。分析海南島冬季吸引我國北方老年人養老旅游的原因。【答案】海南島緯度低,冬季溫暖濕潤,而我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干燥。(4分)海南島常年空氣清新,北方冬季空氣污染相對較重。(3分)海南島陽光、沙灘、海水、椰樹林等熱帶濱海風光優美、景色怡人,而北方冬季景色相對單調。(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評分,但本題總分不得超過10分。)(2018·江蘇卷)C.[旅游地理]2014年6月,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流經魯西南5市,包括8段共180余千米的河道以及15處遺址點,大運河將沿線遺址點及周邊景點連接起來,形成縱貫魯西南的旅游景觀帶。圖24為“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及其周邊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按旅游資源本質屬性劃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屬于,具有突出的價值。(2分)(2)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旅游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有。(3分)(3)分析魯西南沿運河景觀帶的開發對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意義。(3分)(4)為更好地體現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當地在旅游發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2分)【答案】(1)人文旅游資源歷史文化(2)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價值高;資源類型多樣,地域組合好;交通便利;潛在的客源市場大(3)擴大知名度,增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保護世界文化遺產(4)做好旅游規劃;控制旅游規模;配置旅游設施;保護傳統文化;保護生態環境(2017?新課標Ⅰ卷)43.(10分)近年來,我國許多傳統古村落被開發成旅游觀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內,如“中國最具旅游價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頭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筑格局(圖7),依然有百余戶村民生活在村中,堅守著那份寧靜與質樸。圖7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對促進當地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作用。【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狀態,可滿足外來旅游者的體驗需求;尊重原有的傳統,傳承和保護富有濃郁文化傳統的遺產,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發村民對自身文化傳統的自豪感和保護古村落的熱情,在開發與保護、生活與旅游之間維持良好的平衡。考點: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點睛】該題在旅游地理題目中較新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解釋生活中的各類地理現象。解答時可從居民生活習慣和居民留在村落中的作用等幾方面思考。(2017?新課標Ⅱ卷)43.(10分)茶馬古道是以茶、馬為主要商品,以馬幫為主要運輸方式的古代商道。該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區,沿途穿越高山、峽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愛好者計劃沿茶馬古道,開展徒步古道游,體驗馬幫文化。從文化體驗角度,指出他們應做的前期準備。【答案】需收集茶馬古道相關資料,了解馬幫文化的歷史,了解古道所經地區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確定茶馬古道體驗游的地點,設計體驗游路線;準備與設計路線自然環境相適應的裝備、生活用品;聘請向導等。【解析】前期準備應該從了解馬幫文化的歷史,尊重當地習俗,設計旅游線路,準備相應的裝備和生活用品、聘請向導等方面分析。考點:旅游前的準備工作【點睛】一般旅游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了解旅游地相關自然和人文狀況,準備相應的生活物品,其次設計合適的旅游路線,選擇合適旅行社、導游等。(2017?新課標Ⅲ卷)42.(10分)負地形是指從地面向下發育的地形,發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慶武隆地處烏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觀以負地形(峽谷、溶洞、豎井等)高度發育著稱,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觀特點對旅游活動的不利影響,并提出應對措施。【答案】不利影響:負地形發育,旅游線路高差大,交通困難,安全隱患多。措施:控制人、車流量;增設電梯等設備;增加安全防護設施;設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導人員。考點:旅游活動和旅游活動注意事項。【點睛】解答該題關鍵是對新概念“負地形”的理解,負地形是指從地面向下發育的地形,發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對旅游線路選擇和旅游交通運輸要求高,安全隱患多,所以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2017?北京卷)40.(18分)博物館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聯合國規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建筑藝術精湛,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1)闡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主要旅游價值,列舉故宮博物院在對公眾開放游覽方面應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10分)【答案】(1)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確定合理的游覽路線,限制游客人數,健全旅游規章制度,倡導綠色文明旅游等。【解析】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主要旅游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規劃游覽路線、限制游客數量、健全旅游規章制度等。考點:旅游價值、旅游開發和保護。【點睛】旅游資源價值包括美學、歷史文化、科學考察等價值,也包括商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價值。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體現出不同的主體價值,它是資源質量和品位的反映。旅游資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者旅游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特殊功用,它是旅游資源價值的具體體現。(2017?江蘇卷)C.張家界市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圖22為“武陵源景觀圖”,圖23為“湖南省A級景區空間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湖南A級景區空間分布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2分)(2)湘北長沙—張家界—鳳凰古城沿線的旅游資源深受游客喜愛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3分)(3)武陵源景區孤峰林立,欣賞這類景觀采取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2分)(4)開發湘北旅游線路,對湖南省旅游業產生的積極影響有_______。(3分)【答案】(1)地域分布不均(東北多,西南少);沿交通線分布(2)旅游資源品位高;類型多樣;組合好(3)選擇觀賞位置;把握觀賞時機(4)提升旅游業的產業地位;促進旅游資源開發;拓展旅游市場;提高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增加旅游從業人數(任答三點)【解析】(4)開發湘北旅游線路,有利于充分利用湘北豐富的旅游資源,促進旅游資源開發,提高旅游資源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場,增加旅游從業人數,提升旅游業的產業地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考點:旅游資源分布、類型和旅游景觀欣賞。【點睛】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1.旅游業促進社會文化繁榮(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3)促進文化交流2.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1)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2)為國家創匯、創稅和回籠貨幣@(2016?江蘇卷)C.[旅游地理]圖20是我國廈-漳-泉(廈門、漳州、泉州)區域旅游景區與重要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現有旅游線路L1(廈門-馬洋漂流-溫泉度假村-野山谷生態樂園-廈門)和旅游線路L2(廈門-鼓浪嶼-清源山-大地土樓群-廈門)。回答下列問題。(10分)(1)該區域生態旅游景區總體空間分布特點是、。(2分)(2)旅游線路L1的主題是,線路L2旅游資源的主要特點是、。(3分)(3)廈-漳-泉西部土樓群發展旅游的意義是、、,開發利用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是。(5分)【答案】(1)遠離城市比較分散(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地區)(2)生態旅游人文景點為主景區知名度高感受閩南文化(3)改善這一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保護世界文化遺產(3)廈-漳-泉西部土樓群發展旅游,對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開發利用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是歷史方面。要重點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考點: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名師點睛】我們在對旅游資源的評價時,要按評價客體的不同進行評價。①資源本身的評價。主要包括旅游資源的質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②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對旅游業的影響(表現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游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游業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場分析。包括旅游資源對各層次游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回答旅游資源的特征時,我們要多讀題中的材料,圖中給出的旅游資源,然后進行詳細分析。圖例是我們分析的關鍵,是切入點。(2016?北京卷)40.(18分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劉賀墓都是近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目前學術界基本上一致認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劉賀,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為曹操這一問題上海存在爭議。(2)列舉該遺址公園對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影響。(10分)【答案】(2)增加旅游資源數量,豐富旅游資源種類,擴展旅游線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擴大客源市場,增加旅游收入;促進旅游設施建設和交通條件改善。(2016?天津卷)14.(20分)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臺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內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兩岸“三通”的啟動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加深了兩岸的經貿往來。目前福州、廈門等地已建成多個臺商投資區。當地政府應如何利用“媽祖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發展旅游業?(6分)浙江省沿海的洞頭島受臺風及其次生災害的影響較大。當地政府為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規劃確定了“防災避險地”。【答案】(2)開發與“媽祖文化”相關的旅游資源(開展主題文化旅游活動);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加強海內外聯系,吸引海內外游客。(2016?新課標Ⅰ卷)42.【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莫干山近年以“民宿”開發而蜚聲中外,“民宿”是指利用農民空閑房屋,為消費者提供配套鄉野休閑、養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勵,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費人群為主體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經營者說:“目前來鄉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數來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侶為主,他們不僅來吃農家飯,還喜歡和我們聊天,喜歡下田上山體驗農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營業收入達1.7億元,圖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發展的原因。【答案】莫干山高質量的民宿旅游產品迎合了高消費人群回歸自然、體驗鄉野田園生活的心理需求;長三角高消費人群規模大;莫干山與主要客源地距離適中,靠近主要交通線,交通便捷;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新課標Ⅱ卷)42.[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篁嶺(圖7)是美麗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東北部,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當秋日的陽光把曬樓喚醒的時候,一家家曬樓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豆角,金黃的玉米、稻谷、黃豆……曬起來,讓整個山村變成色彩斑斕的畫卷。篁嶺人家“曬秋”沒什么講究,趕上什么就曬什么,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獲都曬起來。分析“篁嶺曬秋”的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答案】旅游價值:篁嶺曬秋是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民俗文化產品價值高;(2分)篁嶺曬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體驗價值、購物和農家樂開發價值等。(2分)有利條件:(篁嶺曬秋)旅游產品獨特,與附近旅游景點的旅游產品差異明顯,可以實現產品互補;(3分)接近著名旅游景點(婺源、景德鎮等),客源有保障。(3分)考點: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分析。【名師點睛】該題目通過“曬秋”背景描述,考查學生分析“篁嶺曬秋”的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解答該題應該結合材料信息分析出“篁嶺曬秋”屬于民俗文化現象,具有觀賞價值、體驗價值、購物和農家樂開發價值等;旅游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的評價,要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并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從游覽價值社會經濟條件交通通達性距客源市場的遠近地區接待能力和環境承載力等方面分析即可。(2016?新課標Ⅲ卷)42.[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香榧是一種名貴干果,因其原產區和主產區在浙江諸暨東北部的楓橋地區(位置見圖10),又稱楓橋香榧。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園,每年夏季以舉辦“香榧節”為契機,吸引杭州、紹興、寧波等城市的游客。分析楓橋地區借香榧發展旅游業,把客源地定位在周邊城市的主要原因。【答案】原因:附近杭州、寧波、紹興等城市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區域交通便利;(4分)與周邊城市相比,該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氣溫相對較低,自然環境較優越,適宜避暑;(3分)品牌影響不大,難以吸引省外游客。(3分)考點: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名師點睛】香榧是第四紀冰川遺留的古老珍稀物種,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堅果,有“堅果之王”的美譽,在宋代就是朝廷貢品,歷朝歷代都是珍稀物產。2015年11月7日9時,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文化活動中心,2015諸暨市香榧文化節啟幕。基于這一背景,出題人在簡單介紹諸暨香榧文化的基礎上,采用圖片形式展示了諸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信息,設置了“分析楓橋地區借香榧發展旅游業,把客源地定位在周邊城市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是高中地理選修“旅游地理”模塊的重要知識點,考生可從旅游資源的價值、獨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以及旅游資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客源市場、基礎設施和地區接待能力等方面作出分析。(2016?海南卷)25.【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冬蟲夏草主要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其采挖時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每年采挖過程中大量草地被踐踏和碾壓,采挖結束后到處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簡述大規模采挖冬蟲夏草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答案】(生態環境脆弱,破壞易,恢復難。)植被破壞;草場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層結構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水分涵養能力下降;水旱災害發生頻率加劇;鼠害等生物災害易發。(答出其中1項可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評分,但本題總分不得超過10分)考點: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名師點睛】掌握生態環境保護包括保護植被、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方面。解答此題關鍵是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根據材料提示,逐一分析采挖冬蟲夏草對當地生態環境所包含的幾個方面的影響。(2016?海南卷)23.【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市內店鋪多為飯店、餐館和酒吧,旅店規模不大,收費較高。圖6示意烏斯懷亞的位置。分析烏斯懷亞旅店規模不大,收費較高的原因。【答案】距南極近,旅游資源特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達性較差,用時長,旅費高,目標客源有限;(5分)當地生產、生活成本高;(2分)冬季寒冷漫長,一年中適宜旅游的時間短,旅店投資回報慢。(3分)【解析】試題分析:旅店規模大小與市場需求有直接關系,根據材料提示,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旅店客源少,生活成本高,冬季寒冷漫長,一年中適宜旅游的時間短,所以只有通過高收費才能收回投資。考點:旅游規劃和開發。【名師點睛】此題關鍵是理解影響城市旅店規模的主要因素是客源數量,再結合材料分析該市客源數量少的原因。旅店收費與旅店支出成本有關。(2015?北京卷)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會議放假期間,河南省針對北京游客實行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據此,回答下列問題。6.該優惠政策有助于()A、游客對旅游目的地進行選擇B、提升當地旅游資源價值C、降低游客交通與游覽用時的比值D、提高旅游服務設施等級7.下述景區組合中,旅游資源多樣性最豐富的是()A、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圖、禹王谷、鐵塔公園B、太行大峽谷、紅旗渠、殷墟、馬氏莊園C、老君山、雞冠洞、龍峪灣、抱犢寨D、八里溝、萬仙山、秋溝、齊王寨【答案】6.A7.B(2015?新課標II卷)42.(10分)【旅游地理】九黃機場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下圖),距九寨溝和黃龍景區分別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開通成都、重慶、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廣州等地至九黃機場的多條航線,近年來九黃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維持在170萬人次左右,遠超設計能力。分析我國東部地區赴九寨溝、黃龍旅游的游客多數乘飛機抵達的原因。【答案】(10分)九寨溝、黃龍景區地處偏遠,陸路交通可達性差,耗時長;(3分)東部地區(主要客源地)經濟較發達,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強;(4分)與九寨溝、黃龍相聚較遠,乘飛機客節省路途時間,增加有效的旅游時間。(3分)(2015?江蘇卷)C.[旅游地理]下圖是京滬高鐵及沿線主要旅游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按世界遺產分類,甲屬于▲,其最核心的旅游資源價值是▲。(2分)(2)在高鐵沿線景區中,游客傾向于選擇世界遺產主要考慮的因素是▲、▲、▲。(3分)(3)游客為獲得泰山日出的最佳觀賞效果,應注意選擇▲、▲。(2分)(4)節假日期間,泰山景區游客眾多,形成“爆棚”現象,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是▲。(3分)【答案】(10分)(1)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價值(2)知名度高旅游資源質量好旅游接待能力強(3)最佳觀賞位置最佳觀賞時機(時間、天氣狀況等)(4)破壞旅游資源造成環境污染產生安全隱患破壞旅游基礎設施擾亂社會秩序(任答3點)旅游資源破壞、環境污染,由于游客數量大,還存在安全隱患,甚至破壞旅游基礎設施,擾亂社會秩序。考點:本題考查旅游地理,具體考查旅游資源分類,影響旅游業發展的因素,旅游觀賞和旅游保護。【名師點晴】本題以京滬鐵路沿線旅游環境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地理。第(1)小題具體考查旅游資源的分類和旅游價值,分清類型不難;第(2)小題身體關鍵“世界遺產”,典型代表性特點,旅游資源質量好檔次高,景區旅游接待能力強;第(3)小題考查怎樣欣賞旅游景觀,應該注意角度、時間,還有天氣等其他因素;第(4)小題具體考查旅游爆棚帶來的問題,也是旅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旅游保護中應規避的問題。(2015?山東卷)44.(10分)【地理-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的四川省某景區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區游客數量季節差異明顯。圖13為該景區某年各月游客數量比重餅狀圖。(1)分析該景區7、8月游客數量明顯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6分)(2)說明游客數量季節差異明顯可能對當地旅游業造成的不利影響。(4分)【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氣涼爽,適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觀豐富、優美;7、8月為學校暑假。(2)淡季游客少,會造成景區旅游設施閑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壞景區環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需求因素影響。材料中海拔高度,決定了夏季不熱。是避暑的去處。四川位于第二階梯,西部山區相對高度大,植被更豐富。根據旅游活動的特點,必然影響到環境的質量,浪費景區的資源。(2015?新課標I卷)42.(10分)【旅游地理】近年來,滑雪、登山、徒步等戶外活動漸成一種休閑和時尚的生活方式。幾位戶外運動愛好者擬于8月前往圖9所示區域進行峽谷徒步旅游。分析該時段在該地區峽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風險。【答案】該峽谷地形復雜、植被茂密、人煙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發高原反應;(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2分)河谷蚊蟲較多,易受蚊蟲侵擾。(2分)(2015?海南卷)24.(10分)旅游地理 吳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點(位置見圖)。吳哥窟曾被遺棄長達400多年,20世紀初,人們開始對吳哥窟進行修復。吳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析吳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脅。【答案】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高溫多雨,風化、侵蝕作用強;(4分)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對建筑物破壞作用強;(2分)蟻蟲繁殖快,蛀蝕作用強;(2分)地勢低平,易遭洪澇。(2分)(2014·新課標I卷)42.(10分)[旅游地理]今年來,一種不同于傳統觀光游的“深度游”悄然興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過徒步、自駕等方式,圍繞某一特定主題獲得深刻體驗的旅游活動,有3位旅游者結伴擬于4月下旬自駕前往下圖所示區域(湖面高程3196米),進行以觀鳥為主題的深度游。指出為應對旅游地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他們需要攜帶的生活用品,并說明理由。(2014·新課標II卷)42.(10分)[旅游地理]某學習小組在探討“老工業區如何轉型”的活動中,發現德國魯爾區在轉型過程中,利用原有的生產設備等工業遺產資源,開發了能夠吸引人們了解工業文明和工業化歷史,具有獨特觀光、休閑等功能的工業遺產旅游產品。提出老工業區的工業遺產資源,并設計老工業區工業遺產旅游項目。(2014·天津卷)結合圖文資料,回答第7-9題。圖圖4圖4所示L城是我國的“水晶之鄉”,有“花果山”、“水簾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點,近年來還新建了水晶展銷市場,成為全國的水晶集散地。9、近年L城接待的游客數量明顯增加。請據材料判斷,這最主要是由于L城A、優化了景區功能分區B、增加了景觀文化內涵C、提高了旅游服務質量D、突出了旅游資源特色【答案】9、D(2014·江蘇卷)C.[旅游地理]圖22是中國部分重點旅游城市歐美入境旅游聯系圖,箭頭指向表示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l)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聯系最強的城市是▲,該城市吸引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資源類型是▲。(2分)(2)西安與桂林、廣州、昆明等城市旅游聯系的特點是▲,昆明與其他城市旅游聯系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是▲。(3分)(3)一位美國舊金山游客計劃來華旅游后前往新加坡,在華期間將游覽西安兵馬俑、北京長城、桂林山水和上海等。下列旅游線路設計比較合理的是▲(填寫序號),理由是▲。(2分)①北京一西安一桂林一上海②西安一桂林一上海一北京(4)形成桂林山水景觀的外力作用是▲。為保護桂林山水旅游環境,請提出你的建議。▲(3分)【答案】(1)西安人文旅游資源(2)單向流動(聯系)位置相對偏遠(交通便捷程度較低);旅游資源對歐美游客吸引力相對較弱(3)①節省旅游的經濟和時間成本(2014·山東卷)43.(10分)[地理——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室外滑雪作為一項體育與娛樂休閑項目,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滑雪場的雪可來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圖10為我國南方某大型滑雪場地形和位置示意圖。指出該滑雪場選址的有利條件(10分)。【答案】(10分)南方地區滑雪項目獨特;近客源市場;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緩;用雪有保障(冬季氣溫(2014·天津卷)12、(12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以上四幅圖片所示景觀反映了不同類型的天津地域文化。(1)據圖片信息概況,天津地域文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保護性開發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觀,對發展旅游業有何促進作用?請回答兩項。(6分)1.(2013高考題海南卷)(10分)旅游地理圖9示意著名旅游目的地。分析該地游客數量最多,季節構成較均衡的原因。【答案】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深受海洋影響,氣候優越,四季皆宜旅游;(4分)海灘、世界文化遺產等旅游資源豐富;(2分)距離周邊客源地較近;(2分)景區基礎設施(酒店、機場等)完善。(2分)【試題立意】本題考察了旅游業發展條件分析以及影響游客數量季節變化的因素。難度中檔。【解題思路】本題可分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地游客數季節變化小的原因;第二問:該地游客數較多的原因。由圖可知,該地位于西北太平洋亞熱帶海域,緯度位置較低,熱量豐富,季節變化不大,而該區域主要的旅游資源是海灘和世界文化遺產,人文景觀無季節變化,而由于維度較低,氣溫季節變化小,因而海灘游覽季節變化小,兩類景觀均無大的季節變化,所以游客數季節變化不大。第一問分析游客較多的原因,極為常規。答題思路:旅游景觀質量高低,市場距離遠近,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交通通達度等。從圖中可得出,旅游景觀質量高,有海灘和世界文化遺產;距離中、日、韓等東亞發達地區近,客源地較近;有機場和大量酒店,基礎設施完善。2.(2013高考題江蘇卷)【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資源為體驗對象的旅游活動。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及與旅游名城西安聯系的加強,延安已成為重要的熱點旅游地。圖23是陜北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⑴陜北發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資源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⑵在陜北文化旅游資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____。近幾年來,延安迅速成為熱點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⑶今后延安在開發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__________。(3分)【答案】(1)類型多;數量多;地域組合好;游覽價值高(任答三點)(2)紅色革命文化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輻射作用強(3)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試題立意】試題以陜北發展文化旅游為背景,主要考查旅游發展條件評價、旅游資源與發展旅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試題考查旅游地理主干知識,問題簡潔明了,注重讀圖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題思路】(1)旅游資源條件的評價主要從旅游資源數量、游覽價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組合性等方面評價。從旅游資源分布圖中獲取信息是解題的關鍵。(2)延安革命根據地的認識和讀圖、讀材料是解題關鍵。與旅游名城西安聯系的加強、交通改善、本身旅游資源豐富、政策支持等都是旅游發展的條件。(3)旅游開發中難免會有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等問題。3.(2013高考題山東卷)(10分)【地理—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然保護區按功能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核心區是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在;緩沖區只準從事科研活動;實驗區可開展旅游活動。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海口,是我國第三大島,為亞太候鳥南北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我國東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為周邊地區生態旅游目的地。圖9為崇明島生態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圖例城鎮圖例城鎮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東灘鳥類國家自然保護區崇明崇明島圖8(2)指出在鳥類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時就注意的事項。(6分)【答案】(l)旅游資源獨特,鳥類資源豐富;近客源市場。(2)保護鳥類柄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嚴禁游客進入核心區、緩沖區。【命題立意】該題主要考查了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以及獲取圖文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崇明島自然保護區圖文資料,考查了崇明島生態旅游的優勢及生態旅游時應注意的事項,關注了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較易。【解題思路】第(l)題,在分析優勢時,要充分利用題目提供的圖文信息,提取出“鳥類資源豐富”這一關鍵信息,說明了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同時要注意崇明島位于經濟發達的上海及長三角中,客源市場廣闊。(2)在分析時要利用好文圖信息,特別要注意自然保護區中三大功能區的保護。4.(2013高考題新課標2)(10分)旅游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神農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區,該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圖9示意神龍架及其周邊地形,圖中山峰為神農架主峰神農頂。說明神農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答案】神農架地處亞熱帶,(2分)山地海拔較高,(2分)植被繁茂,(2分)夏季涼爽,(2分)冬季有積雪。(2分)【命題立意】以文字和等高線地形示意圖為信息載體,考查某地成為旅游吸引物的自然原因。考查立意以能力立意為主。試題難度:易。解題關鍵:正確獲取和解讀信息。【解題思路】文字材料信息非常顯著“該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大量游客”。故答案幾乎不用多加思考,直接引用原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夏宜避暑,冬可滑雪”的自然原因加以分析。遺憾的是高考參考答案對此并沒有深入分析。14.(10分)【旅游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21日,我國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設立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島礁面積約為13平方千米,是我國人口最少、海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三沙市以其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強烈地吸引著游客。圖11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圖11說明三沙市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及當前旅游開發中應注意的問題。(10分)【答案】獨特性:熱帶海域風光;島礁(珊瑚礁)景觀。(4分)應注意的問題:做好旅游規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適當配置旅游服務設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給;處理好旅游環境容量與旅游規模的關系。(6分)【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旅游資源的特點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由圖可知三沙市地處南海,屬熱帶地區,島礁眾多,可推出三沙市旅游資源的獨特性:熱帶海域風光;島礁(珊瑚礁)景觀。由于三沙市是新設立的市,旅游資源獨特,對游客吸引力大,離大陸遠,屬于海域風光所以開發過程中應注意做好旅游規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適當配置旅游服務設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給;處理好旅游環境容量與旅游規模的關系。專家(2012年高考浙江卷)認為,欣賞旅游景觀,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3~4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這是宋朝詩人王禹偁謫居陜西時,描述山村風景的《村行》。5.下面四位同學對《村行》評論,哪些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甲:“馬穿山徑菊初黃”中的“菊初黃”同時包含了由視覺、聽覺感受到的景象;乙:“萬壑有聲含晚籟”中的“萬壑”指的是遍布的黃土溝壑;丙:“蕎麥花開白雪香”指的由視覺、嗅覺感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橋原樹似吾鄉”是由視覺看到的景物,并引發的移情想象欣賞。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答案:C6.下列對地貌旅游資源所構成的巖石類型的表述,正確的是A.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花崗巖B.丹霞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流紋巖C.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可溶性的沉積巖D.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構成是砂巖答案:C二、綜合題7.(2012年高考上海卷)閱讀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疊翠亭摩崖石刻疊翠亭摩崖石刻杜鵑林琵琶亭步云橋三疊泉石林東部云海索道索道景點景區道路公路停車場賓館三清山旅游景區(部分)示意圖三清山,屬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該地斷裂、裂隙發育,上億年的風雨侵蝕,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江西省重點開發的旅游景區。⑴圖中所列的景點名稱反映該景區既有自然旅游資源,也有人文旅游資源,各舉兩例。(2分)⑵簡述三清山旅游景區奇峰怪石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⑶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區開發的有利條件。(4分)答案:⑴自然旅游資源:三疊泉、杜鵑林、東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兩點即可)人文旅游資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橋、疊翠庭(任答其中兩點即可)⑵該地巖石斷塊和斷裂裂隙發育,構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觀的基本面貌;景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區,高溫多雨,風化作用強烈;花崗石易被風化侵蝕。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區奇峰怪石的景觀。(任答兩點即可)⑶三清山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近臨常見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較發達地區,客源廣、游客多,消費能力強;景區外圍賓館、停車場等服務設施齊全;環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區;由省政府的重視和政策保證。(任答兩點即可)8.(2012年高考山東卷)(10分)【地理——旅游地理】下圖為我國某5A級沙漠生態旅游區景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指出該旅游區旅游資源的優勢。(6分)(2)針對該旅游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提出保護旅游資源的措施。(4分)【解析】【本題立意】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環境保護【答題思路】(1)旅游資源的評價一般從其價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組合三個方面分析。(2)旅游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可以從植被保護、游客數量控制在旅游環境承載量內、水環境的保護等方面分析。答案:【旅游地理】(1)旅游資源價值獨特,價值高;旅游資源類型齊全;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好。⑵植樹種草,保護植被;根據旅游環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數;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答對兩點即可)9.(2012年高考新課標卷)(10分)【旅游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中的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現存規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近年來,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對該文化遺產構成較大威脅。(1)簡述圖示區域文化遺產保護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2)說明為保護該文化遺產應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10分)(1)地處內陸,氣候干旱,空氣干燥(利于文物保存)。(2)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實行淡旺季門票制;加強監測和管理;數字化和媒體展示等。【解析】⑴注意審題“自然原因”,據經緯度可知,該區域為我國西北內陸地區,遠離海洋,降水量少。氣候干旱,空氣干燥,有利于文物保存。⑵結合材料提示“近年來,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對該文化遺產構成較大威脅”,在自然條件下保護較完好,由于人為原因對文化遺產構成威脅,主要從人為方面考慮。10.(2012年高考江蘇卷)【旅游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是杭州西湖主要景點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如果游覽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過新聞媒介、、等途徑收集相關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觀內涵。(2分)(2)西湖發展旅游的資源優勢有、、。(3分)(3)觀賞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曉景點的最佳做法是。(2分)a.置身其中,近而觀之b.適當距離仰視c.在較高位置俯視d.把握觀賞時機(4)杭州西湖為免費開放的世界文化遺產。談談免費開放舉措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3分)答案:⑴網絡、旅行社(或導游手冊、親朋好友等)⑵數量多;種類多;品質高(或價值高、知名度高等);組合好⑶d⑷ 吸引更多的游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延長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時間,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還湖于民【解析】旅游準備前獲取景區相關資料可以借助網絡、新聞媒體、旅游介紹手冊,也可以咨詢旅行社;杭州是歷史名城,擁有眾多的旅游資源且各具特色,旅游資源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關聯度較高;題目介紹的三個旅游景點均需要選擇特定的時刻,三潭印月需要再晚上欣賞、雷峰夕照是晴天的傍晚的美景、蘇堤春曉則適合春季賞景;免費開發旅游區表面看來損失了一定的門票收入但卻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臨帶來相關產業的發展,由于不需要支付門票,游客們也樂意停留更多的時間游玩。11.(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旅游地理】黃山機場位于黃山市屯溪區,設計年吞吐量為90萬人次,目前實際年吞吐量在32萬人次~50萬人次之間。2011年,黃山市接待的游客數量高達3000萬人次。根據圖文資料,分析黃山機場實際吞吐量與黃山市接待游客量相差較為懸殊的原因。答案:(10分)陸路交通可達性好(高速公路、鐵路通過);旅游線路組織方式的多樣化;旅游出行方式的多樣化;距主要客源地(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區)較近。(答出一項三分得3分,答出三項即可得滿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42.(10分)旅游地理讀圖10,分析圖示地區發展自駕車旅游的優勢條件。圖10【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寧波、溫州等城市)路程適中,有高速公路連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車擁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地域組合好,分布集中。【解析】發展自駕車旅游,是指通過公路駕車出行,屬于需考慮圖中公路的分布,而不需考慮鐵路分布,除了考慮交通條件,還需從客源地居民收入、私家車擁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資源類型多樣等方面來考慮。(2011年高考北京卷)圖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觀“南天一柱”照片。讀圖,回答第1題。圖11.該景觀A.形成受海水侵蝕的影響B.表現出石灰巖沉積特點C.反映熱帶自然景觀特征D.在冬季觀賞的效果最佳【答案】A【解析】以景觀圖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與旅游知識,較易試題。讀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帶且表面磨圓度很好)或調動旅游景點知識即可作答。(2011年高考北京卷)39.(28分)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經過不懈探索與奮斗,取得了輝煌成就。據圖12,回答第(1)題圖12(1)描述1934年至1936年辛亥革命根據地分布范圍變化的特點。(6分)(3)在經濟和社會文化兩方面中任選其一,簡述發展紅色旅游的作用。(6分)【答案】(1)面積由小變大,分布范圍有分散到集中連片,從地跨兩省到地跨四省。(3)經濟方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稅收和回籠貨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社會文化方面—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文化交流,促進歷史遺存保護。【解析】(1)根據1934年革命根據地,1935、1936革命根據地的范圍,不難得出前兩個點,本題難點在于,考生可能會忽視省區這一要素,造成遺漏。(2011年高考山東卷)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位于亞熱帶季風區的某海島是著名國際旅游目的地。島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費品需依靠島外補給,國際交通一拉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預定行程。圖11為該島旅游景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圖11(1)某國際旅游團到該島進行一日游,在線路一和線路二中選擇了線路一。運用旅游地理知識.分折線路一的優勢。(6分)(2)指出制約該島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的不利條件。(4分)【答案】(1)旅游資源類型多樣,景點組合好,旅游價值較高;旅游路線較短(交通用時少,游覽時間相對較多)(2)海島旅游環境容量有限;對外交通方式單一。【解析】(1)旅游資源類型多樣,集群狀況好,旅游價值搞,旅游線路短省時間省錢。(2)對外聯系不便,交通相對落后,對外交通方式單一,經濟半徑大(距經濟發達地區遠),因而導致該島旅游環境容量有限。(2011年高考天津卷)12.(27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發展河運。請你結合圖中信息說明兩條自然原因(6分)(2)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乙省人口總數超過了甲省,居全國首位。請結合圖表信息簡述其原因。(6分)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達到64%。2011年該省部分地區在我國“十二五”中被確定為農業基地(如圖7所示)。(3)據文字材料,指出乙省農業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從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條證明此矛盾產生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請概括圖8所示旅游景區主要景點的分布特點。(3分)(5)圖8所示旅游景區的服務設施受到游客好評。請據圖簡述其原因。(6分)【解析】(1)讀甲圖可知,甲省是我國河南省,有很多條河流,河流多為上游河段,水量較小,且河流互不連通,未形成河運網絡,所以不利于發展河運。(2)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乙省廣東省人口總數超過了甲河南省,居全國首位,從表中信息可知,近年來,乙省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比甲省高,再根據圖7中務工經商人口流向,甲省的人口流動遷出為主,乙省的人口流動以遷入為主,即乙省人口機械增長和自然增長兩方面原因使得乙省人口總數超過了甲省。(3)據文字材料,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達到6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乙省農業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是城鎮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提供的材料中可知乙省人口數量多,增長快,圖7中海拔高度圖例可知,該省山區面積大,平原面積小,耕地有限,這些都會導致城鎮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4)圖8所示旅游景區主要景點是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線)分布。(5)根據圖8中圖例可知,該景區服務設施齊全,能滿足游客在游覽中的多種需要,同時服務設施沿交通線分布,服務設施距景點較近,為游客游覽提供方便。(2011年高考江蘇卷)C.【旅游地理】圖25為海南島旅游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10分)圖25(1)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和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屬于旅游資源類型中的______________旅游資源,其旅游價值有美學價值、經濟價值、康體娛樂價值和______________(2分)(2)從海口到三亞景區的①、②、③三條線路中,___________線路最受歡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確立了將海南島建設成國際旅游島的國家戰略,其對海南發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環境保護方面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答案】(1)自然

科學價值(2)①

景點數量多;空間組合好(3)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生態系統保護;環境污染防治【解析】(1)此問不難,考查旅游資源的基本概念,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和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屬于旅游資源類型中的自然旅游資源,其旅游價值有美學價值、經濟價值、康體娛樂價值和科學價值。(2)從海口到三亞景區的①、②、③三條線路中,根據圖中三條線路中各景點的到訪率高低情況,①線路中景點到訪率高,可知①線路最受歡迎,①線路景點數量多,空間組合好,所以景點到訪率高。(3)國務院確立了將海南島建設成國際旅游島的國家戰略,推動海南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其社會文化繁榮;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環境保護方面應注意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2010年高考地理(浙江卷)自選模塊)題號:11科目:地理“旅游地理”模塊(10分)我國“三江并流”由三條河流并肩流過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氣勢磅礴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被列為世界遺產地。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的河流,其上游屬于“三江并流”自然遺產的是。(3分)A.甲、乙B.乙、丁C.甲、乙、丙D.乙、丙、戊(2)下列選項中,屬于“三江并流”自然遺產地核心景觀的是____。(3分)①高山湖泊;②火山錐;③峽谷;④冰川;⑤地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3)圖中的吳哥窟是世界遺產地之一,簡述其文化、建筑特色。(4分)題號:11科目:地理“旅游地理”模塊(10分)(1).B(2).C(3).印度教;柬埔寨古代石構建筑和石刻浮雕。(2010年高考(新課標試題)地理)41.(10分)旅游地理圖7分析圖7所示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優勢條件。圖7答案:旅游資源豐富(組合好);地處地中海的島嶼,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有海濱浴場、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資源;以及世界遺產、名勝古跡等人文旅游資源。(2010年高考(天津卷)文綜地理)12.(32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圖9中右江的流向為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6分)(2)廣西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有何特點?請簡述其原因。(6分)廣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發生了旱災,旱情分布見圖10。(3)據圖10描述廣西旱情的空間分布特點:____________;請列舉兩項影響廣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分)紅樹林是一種枝繁葉茂、根系發達的海岸植被,林中棲息著多種鳥類。廣西紅樹林分布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該保護區的紅樹林正作為旅游資源被適度開發。圖11圖11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景觀圖12紅樹林旅游景區的浮橋(4)有紅樹林分布的沿岸地區,遭受特大風浪襲擊后,經濟損失較小,紅樹林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保護區管理部門在紅樹林景區為游客提供望遠鏡,或修建浮橋(見圖11、圖12)。請從旅游景區三要素來簡要評價這種做法。(9分)12.(1)自西北向東南;右江流域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降低。(2)夏半年徑流量大,冬半年徑流量小(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節變化大)。(3)旱情自西向東逐漸減輕:降水量東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