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文華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影響近代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有哪些:()①西方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影響

②政府政策的推動③近代以來民主革命的發展④傳統習俗的落后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考點:H2:近現代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分析:本題考查近現代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需要掌握影響近代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解題的關鍵是對影響近代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的識記.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影響近代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因素有西方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影響;政府政策的推動;近代以來民主革命的發展;傳統習俗的落后性,故①②③④正確,故A項正確.故選A.2.19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外國媒體資本規模及其強勢霸權的沖擊,我國近代報業幡然醒悟,改良派與革命資產階級報業紛紛出籠,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運作模式與近代國際接軌。下列對中國人辦報活動評價,你認為哪一項不正確A.外國人在華的報刊,總體上是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服務的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種表現和近代文化的載體C.推動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D.主觀上傳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動了西方文明的傳播參考答案:D【詳解】近代國人辦報主要是傳播思想的需要,客觀上推動了西方文明的傳播,D正確;外國人在中國辦理報紙主要是侵華的需要,A正確;報紙本身就是文化載體,B正確;報紙傳播思想,外國人創辦報紙也為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C正確。3.曾以清光緒帝名義發布的《罪己詔》稱:“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文中的“議約”是指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辛丑條約》

D.《馬關條約》參考答案:C4.列強獲得下列侵略權益的先后順序是①協定關稅

②領事裁判權

③劃定使館界

④在通商口岸設廠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參考答案:A5.下列關于《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敘述,錯誤的是A.前者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空想

B.后者是前者的補充、繼承和發展C.后者是符合時代潮流的進步方案

D.它們都是鞏固太平天國政權的綱領或方案參考答案:B6.對于德國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人指出:在維持一個社會系統穩定性的時候,對內涵發展的阻撓必然導致向外延的擴張,對內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絕必然導致對外的冒險。這意在說明德國體制A.留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隱患B.有利于維持社會的穩定C.有利于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D.有利于內部改造的進行參考答案:A德國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是對內部發展改造的回避和阻撓,按材料“對內涵發展的阻撓必然導致向外延的擴張,對內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絕必然導致對外的冒險”,說明這種改革會導致對外的擴張,故A項正確;德國體制維護了社會穩定,但與材料內容不符,故B項錯誤;德國體制屬于資產階級代議政體,有利于德國民主政治發展,但與材料內容無關,故C項錯誤;德國體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色彩,內部改進不大,故D項錯誤。7.《資政新篇》中說:“凡于往來言語文書,可稱照會交好、通和、親愛等意,其余萬方來朝、四夷賓服、及夷狄戎蠻鬼子,一切輕污之字皆不必說也。”這表明A.洪仁玕具備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B.太平天國摒棄“天朝上國”外交思想C.《資政新篇》著重解決了外交問題D.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贏得了列強支持參考答案:A據材料“可稱照會交好、通和、親愛等意,其余……一切輕污之字皆不必說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洪仁玕的某些平等外交的理念,說明他具備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故A正確;《資政新篇》并未實施,也不能代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要求,故不能說明太平天國摒棄“天朝上國”外交思想,故B錯誤;《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不是著重解決外交問題,故C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贏得了列強支持,故D錯誤。故選A。8.公元1302年,元朝中書省批評各行省“不詳行體輕重,無問巨細,往往作疑咨稟,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處事,如非重要事情,應自行解決。元朝中書省這樣做的目的是()A.擴大行省權力

B.強化君主專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強地方監察參考答案:A9.1929—1933年發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當時人們最有可能的體驗是()A.“牛奶面包價格都漲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買彩票中獎還要難”C.“整個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靜”

D.“為共渡難關各國變得親如兄弟”參考答案:B10.與下表相關的朝代是再次實現大一統疆域空前遼闊設置宣慰司A.北宋B.元朝C.清朝D.明朝參考答案:B【詳解】北宋時期,我國政權并立,不符合“大一統”和疆域遼闊的信息,排除A;元朝結束了五代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大一統”,疆域空前遼闊,元朝沿用的宣慰司是介于省與州之間的一種偏重于軍事的監司機構,一般掌管軍民之事,故選B。明清是繼元以后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不符合“再次大一統”的限定,排除CD。11.在價值上,每年賣給外國人的貨物,必須比我們消費他們的多。……我們在貿易上遵循著這種慣例去做,就穩穩地可以保證我們的王國每年一定會增多20萬鎊財富,并且一定是大部分以現金的形態帶回祖國。——[英]托馬斯?孟(1571-1641)《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以下對當時英國歷史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族國家利益至上

B.重商主義積累資本

C.對外貿易保持逆差

D.鼓勵出口擴大市場參考答案:C12.南京臨時政府頒布《臨時約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體現這一目的的主要規定是A.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B.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C.實行總統制

D.實行責任內閣制參考答案:D13.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巡視制度作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古代官職中,具備這種職能的是A.太守B.太尉C.刺史D.司空參考答案:C【詳解】巡視制度是監察制度,結合所學,刺史是西漢設置的監察郡國的官職,故C正確;太守又稱郡守,沒有監察職責,排除A;太尉是負責軍事的官職,司空掌管水利、營建之事,不符合題意,排除BD。14.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政治經濟主題的變化。據統計,以下為1900~1936年各報刊元旦社論出現的高頻率語匯。其中屬于1901年的是A、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賠款、“新政”B、三民主義、民國、南京、孫中山、共和、阿QC、新文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騫、仲甫

D、革命、中國共產黨、長征、改造、抗日參考答案:A15.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在18世紀80年代初只有棉紡廠兩家,短短的時間內棉紡廠發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紡紗機推動工業發展

B.蒸汽動力的普遍推廣C.鐵路交通大規模興建

D.英國棉紡品大量涌人中國參考答案:B考點:工業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故排除A項;棉紡織廠發展如此快是因為動力革命——蒸汽機的改進,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項;鐵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項;D項不符合當時史實。16.會館是一個“聯鄉情于異地”“敘桑梓之樂”的場所。身處異地的同鄉商人逢年過節時把酒言歡,暢敘鄉情,正所謂“以敦親睦之誼,以敘桑梓之樂,雖異地宛如同鄉”。材料認為會館A.提供了同鄉商人的管理機構 B.規范了商幫內部的市場秩序C.便利了同鄉商人的感情交流 D.保護了客籍商人的經濟利益參考答案:C17.下圖為中共創立的一份報刊。據圖中信息,推測胡考所繪制漫畫的主題是A.國共合作,國民革命 B.工農紅軍,萬里長征C.解放南京,解放全國 D.鞏固團結,抗戰到底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圖片中的時間“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可知,該報刊發行于1938年,當時國共第二次合作已經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建立,因此“鞏固團結,抗戰到底”應是胡考繪制漫畫的主題,故D正確;根據圖片中的時間“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可知,該報刊發行與1938年,“國共合作,國民革命”發生在1924年到1927年,A時間不符,排除;長征發生于1934年到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解放南京,解放全國”發生在1949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18.老舍的著名話劇《花館》中有一位秦二爺,他在19世紀末致力于投資近代工業,他也確實創力了一些實業,1916年前后,他創辦的企業最為紅火,其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社會提倡使用國貨D.實業救國思潮以及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參考答案:A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民族工業出現初步發展。材料中的時間“1916年”屬于一戰期間,這一時期清政府早已垮臺,A項不屬于原因,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項。其他三項均是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迅速的原因,但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點睛:本題屬于否定選擇題(逆向選擇題)。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解答此類題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據題意,首先找出與題干意思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類題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19.歷史學者王家范評論說:“它對市場經濟的破壞作用是雙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依靠直接勞役實行自給,同時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帶有濃厚的政治財政色彩,成為一種假性商品經濟。”這里的“它”指的是A.民營手工業B.官營手工業C.家庭手工業D.個體手工業參考答案:B“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表明“它”主要是供應皇室貴族日常生活用品,不投入市場,而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主要是供應政府以及皇室貴族日常生活用品,不以市場為目的,故B正確;ACD均與“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無關,排除。點睛:抓住關鍵信息“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產品排斥于市場之外”,結合所學官營手工業的特點分析解答。20.《周禮·考工記》載:“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當時官營手工業生產的顯著特點是()

A.技術先進,生產標準化B.產品豐富,生產多樣化

C.分工細致,生產專業化

D.產量龐大,生產規模化參考答案:C21.學術界有觀點認為,無論從破還是從立的角度看,武昌起義都可謂首創性義舉,故史稱“辛亥首義”。這里所說的“首義”主要是指武昌起義A.是革命黨人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B.是推翻清王朝并導致民國建立的一次起義C.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義

D.是第一次得到廣泛響應和支持的武裝起義參考答案:B22.隨著雅典城邦的興起,市政廣場、公民大會會場、露天劇場、體育場、摔跤場、神廟、祭壇等規模巨大的公共建筑開始出現,成為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場所。這些公共空間的出現()A.加劇了公民的貧富分化 B.強化了公民的等級觀念C.抑制了公民的個性發展 D.增強了公民的參政意識參考答案:考點:4B:古代希臘的政治制度.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希臘民主的特征,要求學生結合古希臘民主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和影響來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沒有體現出公民的貧富差距問題只是體現出公共場所成為公民活動的重要場所.B.材料體現了公共場所是所有公民都可以參與的共同活動地區,并沒有體現出公民的等級觀念.C.參與公共場所的活動,不會抑制公民個性的發展,選項是對材料錯誤的分析.D.公民都可以參加公共場所的活動.大家在公共活動中相互接觸,相互了解充分交流,極大的增強了公民的參政意識.故選D.23.古代南京云錦集歷代織造工藝之大成,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錦之首,是專供宮廷御用或賞賜功臣之物。云錦配色多達十八種,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其織造工藝高超,用“七個范子,八個障子”就能把雜亂無章的線理得井井有條,成語“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錦。南京云錦最有可能生產于(

)A.民營手工業

B.官營手工業

C.工場手工業

D.家庭手工業參考答案:B

考點: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形態。從材料信息“是專供宮廷御用或賞賜功臣之物”可看出,南京云錦應出自官營手工業。官營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管理,規模大、分工細、水平高、資金雄厚。生產的產品不投放市場,全部供皇室和貴族消費。故選B。24.(雙選題)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道:“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世襲制

D.宗法制參考答案:AC25.美國1787年憲法的最主要特點是:A.制約權力,平衡利益

B.協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C.規定了美國的兩黨制

D.體現自由平等的原則參考答案:A26.下表為建國后某一時期“所有制結構對比”表,導致所有制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前三項合計私營經濟個體經濟1952年19.1%1.5%0.7%21.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大躍進運動開展C.人民公社化運動掀起 D.中共八大方針指導參考答案:A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圖表所反映的正是三大改造使中國的生產資料從私有制向公有制過渡的結果。所以選擇A項。大躍進運動開始的時間在1958年,所以B項錯誤;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時間在1958年進入高潮,而且它的主要領域在農業領域,與材料不符,因此C項錯誤。點睛:從所有制結構表中可以看出時間為1952年和1956年。1952年所有之中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所占比重大幅超過公有制。而到1956年公有制經濟已經居于絕對地位。造成這種變化的正是1953年開始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實現了生產資料的深刻改革。27.秦朝郡縣長官產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襲

B.中央任命

C.地方推薦

D.考試選拔參考答案:B28.當代學者提出了“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的觀點,這是對五四運動歷史地位的一個新提法,但究其實質,其主要認為五四運動是中國A.舊民主主義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B.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開端C.資產階級共和國向人民民主專政過渡的開始D.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轉變的起點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第一次歷史巨變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歷史巨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既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意在強調五四運動新舊交替的作用,即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開端,其它選項均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B。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四運動29.詩歌是人類心靈的窗口,是情感的精靈,一說起詩歌,同學們都會吟上幾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詩歌對應的文學形式分別是A.楚辭、唐詩、元曲B.唐詩、宋詞、楚辭C.楚辭、唐詩、宋詞

D.宋詞、唐詩、楚辭參考答案:C30.農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大改革的變化表現在:①土地所有制②經營管理方法③生產經營的權利④產品的分配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905年,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為了挽救自己的統治危機,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為首的考察團去歐、美、日等國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團出洋,對德國的憲政考察尤為仔細,收獲頗多。對德國憲政最感興趣之處在于A.實行議會制度,議員由選民選舉產生

B.憲政之下,皇帝掌握國家大權C.宰相由議會選舉產生,不能世襲

D.德國憲政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參考答案:B五大臣出洋考察,對德國的君主權力不受任何限制最感興趣,清末憲政仿照德國憲政實質實行君主專制,故選B。封建統治者不可能讓人民擁有權力,排除A;C說法錯誤,宰相由皇帝任命,排除清政府不希望發展資本主義,不可能對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感興趣,排除D。32.城市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時期,城市開始大規模出現,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有兩個---汴京和臨安。宋朝人口超過20萬的城市有6個,宋朝10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幾個增加到46個。在宋代,逐漸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北宋開封已經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業者,8000~9000家小商小販。宋代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如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渴望生活在宋朝》(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發展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些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近代中國出現的新興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其中,香港、青島等長期為列強占據;上海、天津、漢口等被辟為通商口岸,出現了畸形繁榮的商業區;近代工礦企業、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唐山、無錫等城市的興起;鄭州、石家莊等因地處鐵路樞紐得到較大的發展。帝國主義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進來,只能使人失業,不能使人得業。帝國主義的商品沖擊了農村手工業,制造了眾多的游民無產者,而新式工廠發展滯后,無力吸引多數游民無產者。“外國商品來的愈多,制造游民無產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國工業發達愈慢,吸收游民無產者的能力愈小”。———摘編自周谷城《現代中國社會變遷松論》等(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國近代新興城市的特點,并指出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影響。(8分)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化經過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但1979年之后,城市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如下圖),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不僅在改變著中國,也在改變著世界。(3)1979年后我國城市化進程顯著提高,結合所學知識,請指出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背景以及中國是如何“改變著世界”的?(6分)參考答案:(1)特點:城市經濟功能增強;城市規模大、數量增多;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市民階層誕生,出現了酒樓、瓦子等服務娛樂設施。(4分)原因:商品經濟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政府放松了對商業的管制)。(2分)(2)特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近代工商業的推動;鐵路等新式交通的影響;帶有殖民地、半殖民色彩。(4分)影響:改變了城市布局;成為列強商品、資本輸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經濟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4分,任答其中2點即可得4分。)(3)背景: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3分)改變:經濟上,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促進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政治上,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3分)33.依據西周禮制,天子殉葬用鼎九個,諸侯七個。春秋時期,在諸侯墓葬中出現了用九鼎的現象。這反映當時社會最重要的變化是(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