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自然部分)_第1頁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自然部分)_第2頁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自然部分)_第3頁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自然部分)_第4頁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整理(自然部分)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地理高考知識點重點知識整理自然地理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圖一、主要地形部位的等高線特征L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谷線低于兩側.2.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脊線高于兩側。二、定最短距離(航線、航向)在地球表面上,兩地間的最短距離是通過這兩地的球而大圓的劣弧長度。(1)可以利用現成大圓,如經線圈、赤道、晨昏圈。走劣弧即可。A.赤道 A.赤道 B.經線圈 C.晨昏圈(2)沒有現成大圓,作大圓劣弧。①北半球兩點的大圓劣弧,應是向高緯(或者向極點)彎曲,所以若從E到F,走向為東北一東一東南,若從F向E,走向為西北一西一西南:②南半球的大圓劣弧也應向高緯彎曲,如從G到H,走向為東南一東一東北,從H到G,走向為西南一西一西北。三、估算某地形區的相對高度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任意兩點之間有n條等高線,等高距為d米,則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n+1)d米。

四、判斷閉合等高線區域內的海拔依據“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規律來判斷。例: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低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于較低海拔,此地可能為小盆地,如圖中A區域海拔低于300米,高于200米,為小盆地;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高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高于較高海拔,此地可能為小山丘,如圖中B區域海拔高于400米(低于500米),為小山丘。五、等高線地形圖應用強調.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積(1)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育于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2)流域面積: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通視問題的分析方法(1)根據坡度陡緩情況。注意“凹形坡”與“凸形坡”的不同。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上密下疏,為“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2)是否穿越溝谷。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通視。第二部分地球運動規律一、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規律12月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9月23口12月22日.看太陽直射點位置T定晝夜長短分布: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白晝時間越長。.看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定晝夜長短變化: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南、北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將變長,

夜將變短;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C.看太陽直射點位置T定日出、日落方位直射點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晝夜長短狀況北半球(3.22-922夏半年)東北西北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赤道(3.21和9.23)正東正西全球晝夜等長南半球(9.24320冬半年)東南西南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第三部分大氣運動規律一、大氣受熱過程木汽、COi大氣上界木汽、COi大氣上界受熱過程具體說明地理意義“太陽暖大地”絕大部分太陽輜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地面增溫一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大地暖大氣”地面被加熱,并以地而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除少數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氣堵溫一地而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大氣還大地”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將大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C熱量返還地面~實現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二、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因素一般太陽輻射強度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從低緯向高緯遞減f越大,獲得太陽輻射越多因素晝長因素mW'因素一般晝長越長太陽輻射越多一般地勢越高

太陽輻射越強f白晝越長,日照時數越長地勢越高,大氣層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時數越長晝長因素mW'因素一般晝長越長太陽輻射越多一般地勢越高

太陽輻射越強f白晝越長,日照時數越長地勢越高,大氣層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時數越長/一一、天氣

因素A晴天,太陽輻射強大氣削弱作用弱,日照時數長三、逆溫現象的影響無逆溫逆溫生成逆溫洎失無逆溫逆溫生成逆溫洎失.不利:出現多霧天氣,加劇大氣污染;.有利:抑制沙塵暴的發生。四、氣溫垂直遞減率規律山地迎風坡濕度大,溫度變化小。如果植被覆蓋率高,也會導致空氣濕度大,同樣致使垂直遞減率小。山地背風坡受焚風效應等影響,垂直遞減率高0低一五、常見的熱力環流規律低一hPa低9509709901010¥海一陸海陸風、山谷風的風向變化實質上不在于白天還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墊而區域的溫度對比關系。不同的下墊面之間,只要存在熱力性質差異,就存在氣溫差異,就會形成熱力環流。六、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依據水平氣壓梯度力,畫出任意一點的風向。1010100810()6?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位:hPa1010100810()6?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位:hPa七、大氣環流1,三圈環流省部儂阻/氣質帶?…二遍氣,聞極地低彳誦 ./x省部儂阻/氣質帶?…二遍氣,聞極地低彳誦 ./x/中緯西風帶、芯帶而氣氤r——/ / /低寫信風帶赤道低氣壓您————、、\低緯信風循M熱帶商氣樂得熟力或因,動力街干承,一國一~成熱熱黑一瞅熱一當力成因冷濕\ \ \中件西風帶黑 副故地低氣壓而一,,嗎4^、極池東風帶她靠氣樂帶11名稱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樂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樂帶信風帶西風帶東風帶氣流方向上升F沉上升卜.沉高緯一低緯低緯一高緯高緯一低緯性質濕熱干熱溫濕干冷干熱溫濕干冷從海洋吹向陸地的信風(迎岸風)降水多,從陸地吹向海洋的西風(離岸風)降水少。2.季風環流東亞季風南亞季風類型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熱帶季風分布地區我國秦嶺一淮河以北、日本群島北部、朝鮮半島北部我國秦嶺一淮河以南、日本群島南部、朝鮮半島南部南亞的印度半島、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我國西南地區季節冬季史李冬季夏季風向西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源地蒙古、西伯利亞副熱帶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亞赤道附近、印度洋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性質寒冷、干燥炎熱、濕澗溫曖、干燥炎熱、濕潤強弱冬季風強于史季風史季風強于冬季風八、常見的天氣系統1,冷鋒與暖鋒鋒面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暖氣團上升情況被迫抬升緩慢爬升抬升或爬升圖示天氣圖C B* A*,,,,,,,,,,,,,,,,,,,,,,,,,,,,天氣實例我國北方反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風、沙暴、寒潮等(影響我國天氣變化主要類型)我國南方的綿綿春雨華南“清明時節雨紛紛”:江淮地區的梅雨時節:貴陽冬半年“天無三日暗”

2.氣壓系統氣流狀況氣壓狀況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天氣典型事例北半球南半球氣旋低壓區◎逆時針輔合?順時針輔合上升陰雨愛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反氣旋高壓區順時針輔散逆時針輔散下沉晴朗熨季長江流域的伏旱,我國北方“秋高氣爽”3,鋒面氣旋:主要分布在中高緯度地區。在鋒而上氣流上升更為強烈,往往產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風天氣。氣旋右方為寬闊的暖鋒及連續性降水天氣,左方是比較狹窄的冷鋒和降水天氣。九、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月份位置備注4-5月南嶺(華南)雖然在這段時間里有暖鋒雨現象,但其主要的降雨類型是冷鋒雨,影響華南的最主要天氣系統是冷鋒.華北地區出現春旱。6月長江流域來自南方的暖濕氣團和來自北方的冷氣團在江淮地區勢力相當,形成準靜止錚,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陰雨連綿的天氣(梅雨).7、8月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影響,出現伏旱天氣。

6,7、8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西南季風影響。華北地區夏澇。在此期間北方地區的降雨仍以冷鋒雨為主.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多是快行冷鋒作用的結果。9月份雨帶南移,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9月至10月隨著冷氣團的迅速南下,暖濕氣團不斷后退,東南沿海受熱帶氣旋和臺風影響,多狂風暴雨。 10月份雨季結束。十、氣候及影響.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影響因素分布規律緯度因素(太陽輻射)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緯度低氣溫高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陸地夏季溫度高,冬季溫度低洋流曖流增溫,寒流降溫地形海拔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坡向相同海拔,陽坡的氣溫高于陰坡(太陽輻射):背風坡的氣溫高于迎風坡(焚風效應)阻擋作用(結合大氣環流)同緯度,有地形阻擋作用的冬季氣溫高于無地形阻擋地區大氣環流冬季風降溫,離冬季風的源地近,溫度低人類活動(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工業區)比周圍溫度高,可以確定城市功能區.降水的類型與降水的世界分布(1)降水類型降水類型空氣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區對流雨濕熱空氣強烈受熱上升強度大,歷時短,范困小,常有風暴、孟電赤道附近地區,夏季的中緯度大陸地區地形雨暖濕空氣前進受地形阻擋上升降水強度較大,雨時較長山地迎風坡鋒面雨冷暖氣流相遇,曖濕空氣被抬升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小中緯度地區臺風雨暖濕空氣圍繞臺風中心旋轉上升強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風、宙電低緯度大陸東部

2.降水的世界分布降水分布所在位置大氣運動狀況降水特點赤道多雨帶赤道低氣壓帶全年以上升氣流為主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區,降水量一股在2000m左右,這里氣溫高,海洋面積遼闊,蒸發旺盛,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氣流為主,多對流雨。副熱帶少雨帶副熱帶高樂帶以下沉氣流為主大端西岸和大陸內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過500伽,這里氣溫高,蒸發能力很強,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多為干旱、半干旱地區,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這里,但這里并非到處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陸東岸)受到夏季風或臺風等影響,降水也較豐富。溫帶多雨帶西風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年降水量在500?1000mm,這里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多鋒面雨和氣旋雨,大陸東岸還受到史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極地少雨帶極地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在極地高氣壓帶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氣流,年降水用不超過300皂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帶,但是由于低溫,蒸發量少于降水量,這里仍屬于濕潤地區。(3)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因素% 響大氣環流低氣壓帶降水多,高氣壓帶降水少:西風影響降水多,信風影響降水少。海陸位置深居內陸,大陸性強,降水少:位于沿海,受熨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地形坡向: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勢高低:山地降水隨高度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再減少(少-多-少)赤道附近,地勢高,對流減弱,降水少。洋流暖流增溫增濕,降水較多:寒流降溫減濕,降水較少。植被植被覆蓋率高,地表水體面積廣的區域降水較多,反之則少。人類活動城市濕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干旱。興修水庫,降水增多:圍湖造田,降水減少。十一、氣候.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成因氣候特征熱帶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其原氣候南北緯10°一回歸線之間(雨林兩側)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年降水量750-1000mm,最高月少于100mm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10°一回歸線大陸東岸(印度半島中南半島)風帶氣壓帶移動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全年高溫,旱雨兩季降水1500-2000mm,最高月400mm以上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一300大陸內部、西岸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少雨亞熱亞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部秦嶺一淮河以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季風性濕潤氣候北美、南美、澳大利亞東南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帶但季風不明顯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0大陸西岸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工交替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溫帶季風氣候我國東部秦嶺一淮河以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10°-600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帶控制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濕潤溫帶大陸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距海洋遠,大陸氣團控制冬季寒冷,星季炎熱降水較少,略集中在夏季亞寒帶亞寒帶大陸氣候北極圈附近極地大隔(海洋)氣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降水較少,略集中熨季寒帶苔原帶氣候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冰原氣候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高大的山地、麻原地區氣溫和降水除高度變化而變化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遠離亦道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受信風影響,風從海洋吹來,水汽較充足,受地形抬升,降水較多。沿岸有暖流經過,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東非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上升氣流弱,不易形成降水。(熱帶雨林氣候一熱帶草原氣候)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處于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只要是溫帶地區,又能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阿拉伯半島沙漠氣候三面被陸地包圍,常年受到東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風從陸地吹到阿拉伯半島,水汽含量少。幾內亞灣北部熱帶雨林氣候受幾內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伊朗沿海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受到亞洲高樂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但受到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季風所經海區面積狹小,不能給沿海地區帶來降水。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的溫帶大陸氣候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為梅塞塔島原,北部、南部為山地,地形閉塞,為盆地狀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勢高,使高原內部成為相對而樂,從大西洋吹來的暖濕氣流不能進入高原,故降水較少。冰島氣候南北差異北側受到東格陵蘭寒流的影響,減溫減濕,氣候寒冷。南側受到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氣候較溫涼濕洞。古巴形成熱帶草原氣候東部和北部迎東北信風,降水較多,為熱帶雨林氣候,西部與南部為背風地區,降水較少。

第四部分地殼運動規律一、三大類巖石分類舉 例巖漿巖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安山巖、流紋巖沉積巖礫巖、砂巖、頁巖、石灰巖(石灰巖形成喀斯特地貌)變質巖花崗巖一片麻巖;石灰巖一大理巖砂巖一石英巖;頁巖一板巖二、板塊構造理論(1)大褶皺山系、大島弧鏈多是消亡邊界,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日本群島、馬來群島、新西蘭等均是由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2)澳大利亞、南亞、阿拉伯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屬于印度洋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3)冰島(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新西蘭南北二島一消亡邊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5)地中海而積不斷縮小:喜馬拉雅山的高度不斷升高:紅海、大西洋的面積不斷擴大:美洲與歐洲、非洲大陸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6)我國多地震原因:位于三個板塊(亞歐、印度洋、太平洋)交界處,兩個地震帶交匯處。地震多的國家有:日本,印度尼西亞,美國西海岸,秘魯,墨西哥,新西蘭,智利。三、地質構造背斜巖層①?④由新到老背斜巖層①?④由新到老.褶皺巖層的新老關系:背斜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斷層: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常發育成溝谷,有時形成泉、湖泊。四、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分布地區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土壤是在風化殼基礎上演變而來)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兩菇、風蝕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區(例:雅丹地貌)外力作用風化作用風力侵蝕

作用流水侵蝕侵蝕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濕澗、半濕潤地區(長江三峽、黃上商原地表干溝萬壑、瀑布)溶蝕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滲漏,地下水豐富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分布地區(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1;形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北美五大湖、干湖之國芬蘭)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地區(挪威峽灣、西歐和波鐫平原)海水侵蝕海蝕柱、海蝕崖濱海地帶沉積作用流水沉積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風力沉積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枳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的黃土)冰川沉積雜亂堆積,形成冰硬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地區海水沉積海邊沙灘濱海地帶五、河流的凹、凸岸河流流經彎道時,水質點作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影響下,表層水流趨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六、山麓沖積扇也叫洪積扇,沖積扇位于山地與平原直接的過渡地帶,河流攜帶泥沙流出山口,坡度減小,水流速度減緩,河水搬運能力下降,泥沙不斷堆積,形成沖積扇。若干沖積扇連接起來成為沖積(洪積)平原。.規律:先大顆粒沉積后小顆粒沉積。在沖積扇的前緣土壤疏松肥沃,地勢高于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土壤不易出現鹽堿化現象。.沖積扇與地下水:沖積扇又可以分為扇根、扇中、扇端。扇端外由于地表海拔變低,常常會有地下水涌出,所以又叫涌泉帶。沖枳扇頂部地下水水位較高,埋藏較深。沖積扇的扇緣,地下水水位越低,埋藏越淺,地下水涌出形成泉,扇緣因為土壤細膩肥沃,地下水埋藏淺,涌泉和河流密集,適宜種植業的發展。七、河流階地在地質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階地的組成(1)階地面:實質上就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灘,由早起的河流側蝕和堆積作用形成(靜態、地殼穩定)(2)階地坡:河流下切侵蝕而成(動態、地殼抬升).規律:(1)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2)有幾級階地,就有幾次上升運動(地殼上升是間歇性的,即等新的階地形成之后才會再次上升,不是連續上升的。持續抬升只能形成一級階地):(3)由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八、常見的地貌成因.雅丹地貌(風力侵蝕-我國西北)(1)地質時期海洋或湖泊物質沉積,形成水平巖層。(2)地殼抬升,水體外泄或蒸發,巖體出露。(3)氣候干旱、風力強勁環境,強風沿裂縫侵蝕。(4)較軟的巖層被(差異)風蝕風化,形成凹槽,堅硬巖層出露形成臺地。(5)形成凹槽、分地走向與風向一致的雅丹地貌。.丹筏地貌(流水侵蝕)?廣東韶關丹霞山:(上左圖)(1)地質時期(湖相)沉積,形成砂礫巖巖層。 (2)地殼抬升,巖層出露。(3)流水沿垂直節理下蝕及重力坍塌作用下,山體被切割,形成峰林。?甘肅七彩丹霞(上右圖)巖層受擠壓,褶皺發育,巖層彎曲隆起。(1)地質時期(湖相)沉積,形成砂礫巖巖層。(2)地殼運動,巖層受擠壓,褶皺發育,巖層彎曲隆起。.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蝕)(1)地質時期,海洋石灰巖沉積。(2)地殼抬升,巖體出露。(3)流水下蝕、溶蝕及化學風化作用下形成。【特別關注】提到云南、貴州、廣西等西南地區;石灰巖層(溫暖淺海):溶洞、暗河,鐘乳石、石柱、石林、天坑等,要想到喀斯特地貌。【特別強調】中國三大砂巖地貌:丹陵地貌、張家界地貌和嶂石巖地貌。由巖石沉積作用、地殼抬升、外力流水侵蝕形成。第五部分水體運動規律一、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影響因素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年降水量決定地表徑流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同地表徑流量成正比植被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上壤質地)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或沙質上壤區,河水易下滲,地表徑流減少蒸發干旱半干旱地區蒸發旺盛,減少地表徑流人類活動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少二、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分布規律中低緯度30。副熱帶海域:北順南逆中高緯度60°副極地海域:北逆南無南半球40°S附近海域,形成西風漂流(順時針)北印度洋北印度洋形成夏順冬逆的季風洋流南極附近形成南極環流(逆時針)三、北印度洋季風洋流1,北印度洋冬季、夏季環流組成不同冬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環流系統由季風洋流、索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組成。季風洋流主要受東北季風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索馬里暖流主要受陸地輪廓限制。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的環流系統由季風洋流、索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三部分組成。.索馬里洋流有寒流和暖流之分索馬里洋流屬于季風洋流,其性質隨盛行風(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而有明顯的季節差別。.北印度洋季風洋流使馬六甲海峽海水流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北半球冬季:馬六甲海峽的海水整體上是由東南向西北流動。北半球夏季:馬六甲海峽的海水整體上是由西北向東南流動。四、我國河流的補給來源:最主要是雨水補給類型補給季節補給特點主要影響因素我國代表地區徑流量季節變化時間集中不連續水量變化大降水量多少降水季節分配降水年際變化檜港除水就舊段)雨水一般夏秋兩季為主普遍,尤以東部季風區最典型1650013500105()075()015()0川60100012J1567?9101112(/1)季節性積雪融水春季時間性連續性水量穩定氣溫高低積雪量多少地形狀況東北地區西伯利亞例70Q編4003002?)1(X1n12)456789101112()永久性冰雪駐季為主時間性明顯季節變化太陽輻射氣溫變化西北和青藏地區;;山200100“79J) 流盤代)融水水量穩定積雪冰川儲量i*iiii1123456789101112(月)湖泊水全年較穩定對徑流有調節作用取決于湖泊與河流的相對位置和水位湖泊水量大小普遍流量2010(m79)地下水全年穩定一股與河流有互補作用補給區降水量地下水位與河流水位關系普遍123456789101112(用第六部分地域分異規律一、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氣地水土生)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等。

二、陸地自然帶與氣候帶的對應關系不同的氣候對應不同的自然帶類型,不同的自然帶都有與之對應的氣候類型.如圖所示(以北半球為例)陸地自然帶世界氣候類型陸地自然帶溫帶落葉

陽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落葉

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草原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大氣帶性溫陸恢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溫帶落葉

陽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落葉

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草原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大氣帶性溫陸恢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赤道-冰原帶冰原氣候苔原帶苔原氣候亞寒帶針葉林帶?一北極圈一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三、地域分異規律.地帶性(規律性)自然帶分異規律形成基礎影響因素分布規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太陽輻射沿緯線延伸,沿緯度變化的方向更替口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海陸分布沿海岸線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熱組合狀況海拔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A.非地帶性(地方性、不符合規律的)因素地區自然帶和地表景觀成因地帶性分布(理想狀態)非地帶性分布(現實狀況)海陸分布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苔原帶、針葉林帶無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荒漠帶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科迪勒拉山系西側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帶狀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狹長條狀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東非高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洋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自然帶的分布大陸東岸自然帶向較低北半球中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