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_第1頁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_第2頁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_第3頁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_第4頁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三年級成語故事目錄1.拔苗助長16.杞人憂天2.杯弓蛇影17.投筆從戎3.對牛彈琴18.集思廣益4?東施效顰19?三緘其口5?負荊請罪20?守株待兔6?井底之蛙21.負薪(xln)掛角7.刻舟求劍22.懸梁刺股8.狼狽為奸23.鑿壁借光9.毛遂自薦2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0.奴顏婢膝25.囫圇吞棗11.弄巧成拙26.居安思危12?前車之鑒27.開卷有益13.葉公好龍28.不恥下問14.畫蛇添足29.臥冰求鯉15?狐假虎威30.黃香溫席1拔苗助長【成語釋義】把禾苗拔高一點,幫助它成長。比喻違反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反而把事情弄糟。【成語溯源】宋國有個農夫,種下稻苗后,便迫切地希望能早早有個好收成。于是,他一天去田間看好多次,可是稻苗像是被人施了定身術一樣,幾乎看不出變化來。農夫猶如熱鍋上的螞蟻,非常著急。突然,他想到一個好辦法。于是,他高興地跑到田間,頂著炎炎烈日,把稻苗一棵棵地生生拔出一節來。經過一番勞作,看著自己的豐碩成果,農夫喜滋滋地扛著鋤頭回家了,還向兒子炫耀:“你去咱家地里看看吧,咱家的稻苗比別人家長的都高。”兒子飛速跑到地里,不一會,就沮喪地回家了:“稻苗都枯死了,看你干的好事。”農夫嚇得連鞋都沒穿,飛奔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徹底讓他傻眼了——稻苗都枯死了。“啪”地一聲,農夫癱坐在地頭上。杯弓蛇影【成語釋義】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成語溯源】古代有個叫樂廣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兩個人來往非常密切。可是,自從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見這位朋友來自己家了,樂廣百思不得其解:莫非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嗎?于是他帶著疑問,向朋友詢問。朋友告訴樂廣,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見杯中竟然有條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覺得厭惡,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樂廣想了很久,終于明白了:當時墻上掛著一張角弓,上面用漆噴上了一條蛇,那么杯中的蛇,應該就是墻上角弓的影子。于是,樂廣再次把朋友邀請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釋。然后,又擺酒設宴與朋友共飲。同樣的場景,同樣的酒杯,樂廣問朋友:“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說:“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樣,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這次心里豁然開朗,不再害怕了。”說完兩個人就歡快地喝著酒,聊起天來。對牛彈琴【成語釋義】對著牛在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的是什么。比喻對愚蠢的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同時也諷刺說話的人不看對象。成語溯源】古時候有個叫公明儀的樂師,他經常表演才藝給大家欣賞。贊美聲總是在他的耳邊圍繞,漸漸地,公明儀覺得自己只把樂曲帶給人類,而其他的動物,卻從未欣賞過如此美妙的曲子,實在是遺憾。一天,公明儀路過一片樹林,他發現牛兒在吃草。于是,他靈機一動:為何我不彈奏一曲給牛兒呢,于是,他彈奏了古雅情調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閉著眼睛在想:“牛兒一定也和我一樣,沉醉在優美的旋律中了吧。”結果,他睜開眼睛一看,大吃一驚,牛兒依舊悠然的吃著草,不時地甩動著尾巴,驅趕著蚊蟲。公明儀很疑惑:怎么會這樣,這時身邊小牛犢的叫聲,讓公明儀茅塞頓開。于是他模仿牛犢和2蚊蟲的叫聲,果然,吃草的牛兒豎起了耳朵,小步回應,歡快極了。東施效顰【成語釋義】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模仿,結果適得其反。【成語溯源】春秋時期有個女子名叫西施,長得特別漂亮。西施胡美貌絲毫不用修飾,仿佛天仙下凡,連老人、小孩和女人見到她都不愿意離開。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見她捂住胸口,眉頭緊皺,流露出一種女性特有的嬌柔之美。過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憐香惜玉的眼神。鄰村有一個丑女叫東施,她說話粗俗,舉止不雅,卻夢想著自己有無數追隨者。她她看到這種情形心想:這病怏怏的樣子,能有這么多人欣賞,我模仿她,肯定也會有很多人喜歡。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頭緊鎖在街上行走。結果,人們嚇得紛紛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樣避開她。東施只知道西施雙眉緊鎖的樣子很美,可不知道為什么會讓人感覺美,她僅僅模仿西施的動作,可她粗俗的舉止,怎會讓人感覺美呢,負荊請罪【成語釋義】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形容主動向人承認錯誤,誠懇認罪。【成語溯源】戰國時,趙國有兩位出名的將士,一個是文將藺相如,另一個是武將廉頗,他們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后來,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地對別人說:“我為國家屢立戰功,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見了他,一定要當面羞辱他?”這話傳到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趙王請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一天,藺相如的馬車在街上遇到了騎馬的廉頗,他讓馬夫趕緊給廉頗讓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氣地說:“大人,您真的怕廉頗,”“你說秦王和廉將軍,哪個更厲害,”手下人說:“當然是秦王了。”藺相如反問道:“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會怕廉將軍呢,我是怕敵國知道我國的文武大將不和,借機攻打我們啊?”廉頗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脫下戰袍,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藺相如熱情相迎,從此二人成為好朋友,共同保衛自己的國家。井底之蛙【成語釋義】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成語溯源】從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枯井里。他對自己的家滿意極了,總覺得很寬敞,只要有機會,就會炫耀一番。一天,一只小鳥正好站在井臺上歇腳,青蛙一看,趕緊把小鳥叫住了:“小鳥小鳥,你快過來呀,今天讓你見識一下我寬闊的居室,你肯定沒見過呢,這回你小子可大飽眼福了啊。”小鳥站在井臺往3井里看了看,長滿青苔的井壁,一股撲鼻的臭味,周圍不時還有小蟲子爬出來。小鳥打斷了在旁邊一直說個不停的青蛙:“青蛙大哥,外面的天空比你家的大一千倍一萬倍,你趕緊出來看看吧。說完便飛走了。青蛙半信半疑地跑出來,眼前遼闊的藍天,讓它頓時頭暈目眩,不知所措。原來小鳥沒騙自己,天空真的很大,自己一直引以為榮的“寬闊”的家,真的是很渺小的。刻舟求劍【成語釋義】為了找到寶劍,在船上做記號。比喻不會隨著事物的變化來進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舊的、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成語溯源】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歡和朋友一起去劃船。有一天,他們正劃得起勁,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寶劍掉在水里了,這可是父親去年送給自己的禮物啊,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突然,他想了個好辦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寶劍掉下去的船壁上劃了一個記號,然后露出滿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問他為什么這么做,渡江說:“這就是寶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船靠岸之后,我就從這個劃記號的地方跳下去,尋找我的寶劍,不就可以了嗎,”朋友哭笑不得地說:“哪有這樣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寶劍并沒有前進啊。”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極了。狼狽為奸44【成語釋義】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成語溯源】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狽,狼的前腿長,后腿短。狽則相反,前腿短,后腿長。一天,他們倆在樹林里覓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動物們早早準備好了過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誰也不愿出門。狼和狽走了很久,還是沒找到吃的。這時,狽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們的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剛和狼一說,狼的眼睛立刻閃出綠光,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于是他們飛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柵欄圍成的羊圈里,幾只小羊悠閑的吃著干草,它們還不知道,一場大的災難就要來臨了。只見狡猾的狽,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這樣,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們最近的小羊,最后,這只小羊被它們殺害了。事后,狽得意揚揚地對狼說:“哥們,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們真是‘最佳拍檔'啊。”毛遂自薦【成語釋義】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成語溯源】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員平原君的門客。毛遂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后來,秦國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去楚國求救。楚國國王是一位非常嚴肅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說話,為此,平原君也很猶豫。這時,毛遂主動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國。平原君非常感動。到了楚國后,平原君誠懇地和楚王談了一上午,一點結果也沒有。毛遂便對平原君說:“大人,小人愿前往與楚王談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慮中,毛遂已經到了楚國大殿,他詳細地為楚王分析了各種利害關系,最后,楚王心悅誠服,對毛遂的分析贊不絕口,他派大將春申君帶兵,前往趙國營救。毛遂的自薦行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贊賞。奴顏婢膝【成語釋義】奴才一樣滿臉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樣跪地求饒的樣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四、拍馬討好。【成語溯源】南宋時期,朝廷多次與入侵的元兵交戰,可是兵力不足,總是打敗仗,南宋面臨著滅亡的危機。此時,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樂。官員賈似道只報喜不報憂,每天都謊報軍情,說宋軍一直在打勝仗。另一官員陳仲微知道后,感到氣憤,同時也很擔心,于是他便告訴皇帝說:“高宗在位時,君臣都十分昏庸,敵人攻打進來時,他們都向敵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樣滿臉堆笑,像婢女一樣跪下求饒,我們千萬不能像他們一樣啊?”南宋皇帝聽了很生氣地說:“你不要在這亂說話,我們大宋物產豐富,百姓們不知道過得有多幸福;戰場上每天都有好消息傳來,難道是假的不成,過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打敗敵人的。”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沒過多久就滅亡了。弄巧成拙【成語釋義】本想耍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成語溯源】北宋時有位著名畫家叫孫知微。有一次他畫了一幅《九曜星君圖》。他將圖勾畫好后,只剩著色一道工序了。這時,他有急事要出門,便叮囑學生們用心給畫上色。他走后,學生們圍在一起觀看老師的作品。紛紛夸贊老師畫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人,卻一言不發。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說話呢,”童仁益說:“水曜星君身邊的童子雖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其他人說:“沒發現少什么呀。”童仁益說:“少了支蓮花。”說著,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畫了一枝蓮花。老師回來后,發現畫中多出的蓮花,哭笑不得地說:“這是誰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鎮妖瓶,可是添上蓮花后,寶瓶就變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說著,把畫撕碎了。童仁益看見,低著頭不說話了。前車之鑒【成語釋義】借鑒前面翻車的教訓。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敗作為借鑒。【成語溯源】5西漢時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名叫賈誼。賈誼從小就被人稱為“神童”,參加各種考試總是取得優異的成績,18歲時,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個神童聰明過人了。漢文帝非常欣賞賈誼的才能,十分重視他,并且讓他擔任朝廷的重要官員。在任期內,賈誼不負眾望,專心讀書寫書,十分刻苦認真,并且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政論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國家的想法,非常有意義。賈誼在書中詳細分析總結了秦朝統治者只顧自己享樂,不關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終滅亡的慘痛教訓。他寫到:“只有關心百姓疾苦,為百姓辦實事,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啊?秦朝的滅亡,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千萬不能走他的老路啊?漢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賈誼的見解,并且采納了書中的一些建議,勤政為民的治理國家。畫蛇添足【成語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了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無益,徒勞無功。【成語溯源】楚國有一位負責祭祀的官員,送給了前來幫忙的王二一壺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酒壺,剛想喝,可這濃濃的酒香,把周圍其他幾個伙伴的饞蟲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夠。正當人們沉思的時候,其中一位伙伴說:“要不咱們比賽畫蛇吧,誰最先畫完,誰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王二第一個完成了任務,他拿過酒壺,美滋滋地看著其他幾個人還在努力中,心想:我還有時間給蛇把腳畫上呢。于是他飛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給蛇畫上了腳,得意揚揚地拿起酒壺準備盡享美味。這時,張三也畫完了,只見他奪過酒壺,笑著對王二說:“蛇是沒有腳的,”說完,便咕咚咕咚喝起了酒。此時的王二,傻乎乎的呆在那里:“是啊,我怎么把這一點忘了啊,蛇怎么有腳呢。”他嘆了一口氣,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把美酒喝光了。葉公好龍【成語釋義】指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愛,含貶義的色彩。【成語溯源】古代有一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衣服上面繡著龍的圖案,屋子上刻著龍,酒杯上也貼著龍的畫像,甚至扇子上,都掛一個龍的吊墜。他崇拜龍的程度,簡直到了狂熱的狀態。他還總是對身邊的人說,自己有多么喜歡龍。人們知道后,總是用敬佩的眼光看著他。住在天上的龍,知道了這件事,他高興得不得了:“居然有人這么喜歡我,好開心啊,我一定要親自去葉公家看看,給他一個驚喜。”于是,龍精心打扮一番,騰云駕霧到了葉公家。葉公看到真正胡龍嚇得臉都白了,轉身就跑。龍不解地皺著眉頭想:“不是說崇拜我嗎,怎么見到我嚇成這個樣子,難道高興過頭了??”其實,龍哪里知道,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而只是喜歡像龍卻不是真龍的東西啊?6狐假虎威【成語釋義】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人,含貶義。【成語溯源】一天,森林里一只饑餓的老虎正在尋找食物。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只狐貍,他高興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來了,他一把抓住狐貍,準備美餐一頓。這時,狐貍開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萬獸之王,不信,你按我說的做試試看。”老虎看著狐貍一本正經的樣子,就按它說的做了,自己走在狐貍的后面,在森林里轉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動物見到這個場面,都嚇得跑開了。狐貍在前面得意揚揚地笑著說:“怎么,我說老虎兄弟,這下,你相信我說的話了吧,”老虎低著頭,像個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是啊,狐貍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這樣了。”說完,灰溜溜地走了。狐貍心想:“沒想到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還出來和我斗呢,哎呀,趕緊跑吧,一會遇到一只聰明的老虎,我就完了??”杞人憂天【成語釋義】杞人擔心天會塌下來。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成語溯源】古時侯,杞國有個叫趙四的人,年過四十,家庭幸福并且十分富有,他卻整天悶悶不樂的,好像這美好的生活會一下子消失似的。有一天,趙四在街上遇到好友王五,于是兩個人便聊了起來,王五感覺到趙四情緒低落,便對問他:“你怎么了,”趙四嘆了口氣說:“哎,我總是感覺天會塌下來,地也會陷進去的,到時我們就沒有住的地方了。就算我有再多的錢,又有什么用呢,還不是沒福享受啊,”王五聽完他的訴說,連忙開導他:“天不過是氣體在一起聚集起來的,咱們的呼吸、活動等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天怎么可能塌下來呢。再說了。天塌下來,還有地接著呢,你愁什么呀?地,都是由土堆積成的,你整天在地面上活動,地怎么可能陷進去呢。”趙四聽了好友的分析,心情頓時明朗了許多。投筆從戎【成語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成語溯源】在東漢時期,有位著名的將軍叫班超,他從小便志向遠大。因家境貧寒,班超便找了個替人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可班超是個志向遠大的人,日子久了,他不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一天,他正在抄書的時候,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大丈夫就應該像他們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寫之類的小事上浪費光陰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官。之后,他當上一名將軍,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取7得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議,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共同對付匈奴,為保衛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集思廣益【成語釋義】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成語溯源】三國時期,劉備死后,他的兒子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成為蜀國實際主權掌握者。他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常聽取部下的意見。一位楊姓官員對諸葛亮親自過問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議,他說:“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之間分工應不同。”他還舉出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勸諸葛亮不必親自處理一切文書,少過問一些瑣碎小事,對下屬應該有所分工,自己應主抓軍政大事。諸葛亮對于這位官員的勸告非常感激。后來這位官員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為鼓勵下屬踴躍參與政事,諸葛亮特地寫了一篇文章,號召文武百官積極地發表政見。他寫道:“朝廷讓大家都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來治理國家。”官員們對諸葛亮的做法,都稱贊不已。三緘其口【成語釋義】在嘴上多次貼了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成語溯源】孔子非常崇尚禮節,他曾專程到周國考察文物禮儀制度。孔子在參觀周王拜祭祖先的太廟時,看到臺階旁邊站立著一個銅鑄的人,但是嘴被貼了三道封條,在這個銅人的背面,刻著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就是說:這是古代一位說話非常慎重的人。看到這句話,孔子受到極大的震動和啟發,他領悟到:其實人們應該像眼前這個銅人一樣,說話辦事都保持謹慎的態度,反復思量,這也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德。孔子想到這些,興奮地回國了。他覺得自己這次出行,收獲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總是教誨自己的學生,要明白說話辦事慎重的道理,更要在實際生活中這樣做。他自己更是桃李滿天下,幾乎每個行業都有他的學生,謹言慎行這個道理,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守株待兔【成語釋義】在木樁旁邊等待,希望撿到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成語溯源】宋朝有個農夫叫陳達,他的田邊有一截樹樁。天,陳達和妻子正在地里除草,突然,一只兔子飛快地跑過來,一頭撞死在樹樁上。他一看,高興地跑過去,撿起兔子來,興奮地對妻子說:“今天中午咱們有肉吃了?”他們興高采烈地往家走,陳達想:“我每天撿一只兔子,以后就是不用種莊稼,也每天有肉吃啊。”從此,陳達家里的活不干,地里的莊稼也不打理,每天都坐在那個樹樁旁邊等兔子,可是,世上哪有這么多的好事啊。轉眼到了秋收的時節,別人的莊稼都喜獲豐收,再看看陳達的地里,草比莊稼長得還高,顆粒無收。陳達依然不思悔改,還是每天坐在那里等兔子,家里沒米沒柴他也不管。妻子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娘家了,只剩下他,依然孤零零地坐在那截木樁旁邊等兔子。負薪(xln)掛角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懸梁刺股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鑿壁借光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墻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后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于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9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只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于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后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囫圇吞棗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讀后: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后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居安思危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來先磨刀。一只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貍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么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貍奇怪地問道:"森林這么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么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并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于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后悔莫及。10開卷有益“開卷有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打開書本,總有益處。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這個成語來源于《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于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并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不恥下問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