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保障研究2011年第6 SocialSecurity o6*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的微觀測度與動態調整研究* 穆懷110036摘要:本文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為宏觀背景對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進行了測算。對養老保險適度水平理論進行了創新提出了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微觀測度方法:以修正系數為基礎測度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限;以擴展性線性支出修正模型為基礎測度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限。同時分別依據農村居民總支出和可支配收入農村系數及物價指數的歷史變動趨勢預測了2010-2020年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水平的上下限;提出了近期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的標準值并對當前新農保的普惠制給付進行了評價。: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微觀測度;一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鎮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則發展滯后覆蓋面窄給付水平較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一些地區開展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但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處于裹足不前的停滯狀態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就明確提出,在2020年左右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明確把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從2009年9月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簡新農保)并規定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10%的縣(市區旗)以后逐步擴大試點并在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要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這表明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是一個涉及經濟人口社會等多因素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然諸多難題其中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確定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問題。關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籌集和給付模式以及水平的研究國內許多學者已經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工作。等(2009)主張仿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原則建立一個新型的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采取國家集體和個人共同繳費的基礎+個人賬戶模式。(2008)主張籌資模式是個人繳費加上給付模式是待遇確定和財政兜底管理體制集中一管。(201)(205)建議行個繳費主集體輔補充及繳費確定制。穆懷中(2005)勞動公平生存公平角度應建立城鎮和農村養老保險給付模式并確定適度給付水平社會統籌的給付水平較低給付時間持續體現了社會統籌保障生存公平的功能而個人賬戶則應地表現為勞動公平(2004)把中國農村存在的養老方式分為六種:家庭養老、*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研究(09D023)和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給付水平研究(11YJCZ150)的階段性成果。土地保障農村社區養老商業養老保險五保戶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9)主張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應建立老年津貼加個人賬戶的基本模式。劉昌平(2008)鄉-城人口遷移預測模擬分析了現收現付制和基金積累制模式應用于新型農村社會養保險制度的可行性據此提出了最低個人賬戶的制度模式并對具體政策方案財政保障能力與基金管理模式進行了全面評估與設計。和ohnilliamon(2006)基于改變目前國人口70%的農民基本沒有老年社會保障的現狀根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提出了建立一個覆蓋農村的最低社制度的構想該構想不要求受益人開始時額要低并考慮到地區之間收入水平的差別。等(2009)認為應發揮家庭養老社會養老保險社區養老三種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三結合保障(2007)構過渡模式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理性選擇。我們從以上研究中可知以往關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籌資和給付的模式框架研究成果較多也比較具體和詳盡而且從各地的一些案例出發探討了這些制度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和效果。但是不足之處是仍然缺乏更加具體的對當前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的研究更缺少對未來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變化趨勢的預測。而這一方面恰恰是目前逐步普及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型條件可以說沒有對當前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的準確認識和測度任何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及實施效果都是令人無法把握的也不利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認識從微觀角度對目前乃至今后近10年的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進度以期得到一個比較科學的適度水平數據及其動態變化趨勢為逐步調整制度參數水平形成與外部環境動態契合的農村養老保險合意制度起到借鑒作用。(一)1992頒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2號)開始探索農村養老保險辦法1992年的方案采用個人賬戶制年滿60周歲可以根據個人賬戶余額領取年金1995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意見(199551號)再次強調了在農村建立以個人賬戶為主導的養老保險制度但這種嘗試并沒有得到廣大農戶的認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個人賬戶的籌資模式是農民自己繳費而沒有的補貼實質是農民的自我儲蓄且較之儲蓄個人賬戶缺乏流動性和安全性難以充分調動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另一方面個人賬戶累積的余額只能維持很低的領取水平據2006年對領取農保331萬農民得知領取額低于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占88%月領取額在《《10元以下的占36%。1999年批轉整頓保險業工作小組保險業整頓與方案提出對已經開展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進行整頓規范。從2003年開始各地陸續試點新的農村養老保險模式。較為典型的模式是陜西的寶雞模式是一種以個人繳費集體補貼為基礎家庭養老土地保障和社會救助等政策為補充養老補貼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在總結試點經驗之后200994日發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出標志著對農民的補貼進入一個普惠時代。與以往的政策相比它有如下幾點突破:(1)加大了投入。強化了補貼在待遇給付和繳費兩方面實施補貼;(2)增加了制度的靈活性設計了不同的繳費層次。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5個檔次。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檔次多繳多得;(3)采用個人賬戶與統籌賬戶相結合的模式;(4)實施廣覆蓋和普惠制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繳費就享受待遇。其目前的待遇標準為每位老人每月領取55元養老補貼;(5)與其他類型的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新農保與老農保城鎮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可以有效轉換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五保戶制度可以同《《4(二)學界最初對養老保險適度水平的研究一般都是從宏觀角度進行的。從宏觀角度出發養老保險水平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社會成員享受養老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它是一個質與量相統一的概念從量上衡量養老保險水平的方法是支出的總額占國內生總值(GDP)的。從質上的測定標準是支出要與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它應該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經濟生活需要的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宏觀角度的衡量主要是為了測度一國養老保險給付的總體水平并判斷總給付水平是否會對經濟及社會發展產生影響這一指標對于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狀況進行宏觀判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具體到個人在客觀上需要的適度數額卻很難用宏觀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去。從微觀角度分析養老保險適度水平則是將目標由整體狀況轉移到每一個就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而言就是將目標具體指向每一個農村居民。的內容是農村居民在當前的物價指數系數可支配收入水平及支出結構下適度的養老保險水平。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是一個包含下限與上限的區間,下限的衡量標準是能夠滿足農村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即生存必需的最低限度食品和服務支出。上限的衡量標準是達到同期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60%60%這一標準是國際上公認的給付水平標準它表明老年人的消費結構與年輕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更加集中于食品醫療等領域大大減少或者完全取消了以奢侈品為代表的其他商品消費在這種情況下當期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60%是可以保證老年人正常并體面生活的。微觀角度的養老保險適度水平與替代率概念緊密的關系:替代率可以簡單理解為領取的與當前社會平均收入的比值這是對當前保險金水平客觀描述的指標。從這一角度來看替代率可以是適度的也可以是不適度的。而微觀角度的養老保險適度水平是與合意的數額和社會平均可支配收入掛鉤的,所謂的合意數額是指根據當期社會平均可支收入測算得出的應該領取的數額是一種未必現實的具有虛擬性質的數據指標。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認為微觀角度的養老保險適度水平是一種合意替代率。(一)基于修正系數的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我們認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限必須能夠滿足日常農村老年人最低限度的食品和服務需求這一需求水平需要借助農村系數測算得到。傳統的系數的是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但對于老年人而言其生活消費支出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不同老年人的生活消費種類比起社會平均水平要少得多其消費結構也簡單得多。如果用傳統系數作為衡量農村老年人的最低保障程度的標準則可能因為生活消費支出的口徑誤差而導致對農村老年人系數的低估。我們針對這一問題對傳統系數進行修正得到修正系用來衡量農村老年人現實基本生活需求。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可以概括地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基本食品需求;其二是非食品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食品需求可以通過農村老年人攝入熱量平均水平及相關食品結構價格水平得到食品消費支出總額。非食品的基本生活需求僅包括農村老年人生活必需的衣著交通通訊等費用支出而不包括基本醫療服務支出(這一部分服務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來解決)。由于我們測算的是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養老保險水平因此參考農村最低收入水平戶的非食品性基本生活需求并以此為標準作為農村老年人必須得到的基本生活服務水平的最低限度。第一確定農村老年人最低營養需求。根據營養學家對于老年人所需能量的分析60-69歲的老年人1700~2500千卡70-791600~2000千卡801400~1600千卡第二我們選取中國營養學會1800千卡為老年人每日所需最低能量的結論。中國營養學會根據所的能量等級設計了維持每日能量的10類食品。在每日1800千卡能量水平的標準下折合成每年攝入量125公斤095公斤109公斤73公斤825公斤109.5公斤蛋類9.13公斤水產類18.25公斤烹調油9.13公斤食鹽2.19公斤;第三用以上的需求量乘以相應價格水平就可以得到農村老年人最低的食品支出水平。以1984年農村住戶資料對食品價格的統計為基數根據該基數可以對2009年以上食品的價格進算。19842009年我們要測算的食品種類在口徑上進行了統一:1984年食品標準2009年的谷類和大豆類之和;1984年食品標準中的植物油動物油2009調油;1984年食品標準中的家禽牛羊肉統一為2009年類;1984年食品標準中的食糖變為2009年的食鹽1984年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定基指數)100(19841)2009為95。我們結合農村住戶資料中各類商品的價格測算得出2009年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食品支為72元∕年。第四計算得出修正系數。因為要測算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養老保險水平因此要參照2009年農村低收入組的食品支出和非食品支出情況得到修正系數。2009年農村低收入組農民的7371元∕年非食品現金支出(衣服交通與通信等)3501元∕年,總現金支出為872元。修正系數(食品現金支出∕總現金支出×100%)為6746%。最后計算農村老年人養保險適度水平下限。由于已經計算得到2009年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食品支出為72元∕年修正6746200989元∕年占2009支配收入的比例754%折算成每月為1824元表 1984年農村居民住戶資料:12類產品的價
單位:元公糧蔬植物動物豬家牛羊牛羊蛋魚食水001112202100waaf(二)農村系數及物價指數變動下的動態適度水平下影響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變動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村系數和物價指數。兩種指標表現出比較穩定的長期變化趨勢:系數表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物價指數則表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以2000-2009年為例該時期農村居民系數的平均變動率為-1.98%即以每年1.98%的速度下降;而物價指數的平均變動率242%即以每年242%的速度上升(2)表 2000-2009年農村居民系數及物價指數變動趨系物價指數(1984年指數為系物價指數(1984年指數為976575465053平均變動3331186092資料來源:根據《中計年鑒各年版數據計算得出6如果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食品支出按照242%的物價漲速變化2010-2020年農村老年人的每年食品支出變動數據如表3所示設其為E。在理論上修正系數與農村居民系數具有相同變化趨勢,如果修正系數以每年-198%的速度下降則2010-2020年農村老年人的修正系數變動趨勢如表3所示設其為F。根據《中計年鑒中農村居民2001-2009年的可支配情況計算得到963%2010-2020年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數據并設其為G。最終可以20102020年的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水平進行預測3所示表
:食品支出E修系數支配收入下限(E∕F)(元下限(E∕F下限(E∕F∕0032752770330578413426432098765449938943604608075217872923416782491891674629160601003940730853165321098776資料來源:根據《中計年鑒各年版數據計算得出其中農村老人最低食品支出由2010年的017元提高到2020年的2.52元同期的修正系611%402%20102.64元上升2020011元355168元20106242020623一利用擴展性線性支出模型(LS模型)可以通過測算老年人生活消費水平來測度農村養老保險的適度水平。把居民的消費支出分成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其中必要支出與收入水平高低無關無論何種收入水平,必要支出量基本相同。而非必要支出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成一定比例關系。具體而言ELES模型把消費者對各類商品或服務的消費支出看做是收入和價格的函數在某個時期一定的價格和收入水平下消費者獲得的可支配收入首先滿足與收入水平無關的基本需求然后在扣除基本消費以后剩余的收入在各類商品或服務之間按一定的邊際消費傾向進行分配。7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量βii種商品或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Y為可支配收入則單個商品的消費支出模型Ci表示為公式(1):nCi=PiXi+βi(Y-∑Pii
(n1i將上述單個商品的消費支出公式推廣到所有商品和勞務得到以下公式(2) ∑Ci=∑PiXi+∑βi(Y-∑PiXi (i i i 其中,∑Ci為總消費支出,∑PiXi為總基本支出,∑βi(Y-∑PiXi)為總非必要支出,∑βii i
i i i從理論上我們可以利用公式(2)并結合中國農村具體數據進算但是現實中的一些因素影響了LES模型測算中國具體問題時的有效性。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我國對農村居民的總消費支出一般都簡單地歸納為農戶生活費用支出并沒有進一步地將其區分為基本支出和非必要支出這導致了利用LES模型進行最小二乘法估計時缺乏必要的細化數據;其二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數據在近期的若干年內出現異動例如2005年以后農村居民每年的總支出始終高于當年的可支配收入。這表明農村居民凈的絕對減少也使得利用LES模型進度時模型結果難以通過檢驗。基于以上的分析與考慮我們對ELS模型進行修正使其能在遵循其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中國具體數據相互適合。ELS原模型中的總基本支出替換為修正模型中的生活消費支出將原模型中的總消費支出替換為修正模型中的總支出將原模型中的非必要支出替換為修正模型中的基于可支配收入的超額支出。構造的擴展性線性支出修正模型如公式(3)所示:nnnn∑PiXiH+∑KiCi∑βi(—∑Pi (ininiinn∑PiXi為生活消費支出,∑KiCi為總支出,∑βi(Y-∑PiXi)為基于可支配收入的超額支出i i i iKi為總支出影響系數H為其他影響變量表 2000-2009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總支單位消費支出A總支出支配收入消費支出A總支出支配收入844053345754648466159187673775675340763722592760546336046453資料來源:根據《中計年鑒各年版數據計算得出84數據并經過最小二乘估計得到如下測算結果A=-3113+04863B+0(-13105)(44864)(1
(F0.5857P0 R20 0根據老年人養老收入達到社會平均收入60%的國際標準平上限也為同期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60%。根據上式計算得到2000年農村居民修正生活消費支出為49元占當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46%則2000年中國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4.48%。2009年中國農村居民修正生活費支出為83.02元占當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59%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限提高到0.55%,相對于每年數額為9.61元折算成每月的數額為413元。(二)20002009年農村居民總支出由403720099482元平均每年增長149%;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253.42元提高到2009年的5153.17元平均每年增長9.63%。以2009年為基期根據總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歷史平均變動趨勢能夠預測未來幾年農村居民的總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其中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649.42元提高到2020年的14167.66元同期農村居民總支出由125元提高869元依據回歸方程式(4)測算得出農村居民生活費支出由2010年的66元提高到20200090元。由此可得年均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上限由2010年的9792020254元折算成每月的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3324355元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水平上限2010年的106%逐漸上升2020604%(詳見表5)表
:支配可L總支出活費支出生活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M∕L)年均農保動態適度上限(60%調整)(M60%)態適(M×60%∕度水平上(M×60%∕9621693137160441978806823845084209966423614643831104233094779925398550578706236資料來源:根據《中計年鑒各年版數據計算得出9(一)從微觀靜態角度。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實施的2009年我國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即合意與同期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為055%~7.54%。折算成每月的適度數額應413~824元之間。(二)從微觀動態角度。2010-2020的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差距有逐漸擴大的趨1所示單位圖 2010-2020年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動態適度水平上下2010年的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為41.06%~26.24%而2020年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擴大為46.04%~16.23%。對于上下限差距的不斷擴大可以從經濟學角度加以分析:我們所測度的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限只是以最低食品和服務支出作為基本參照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最低食品和服務支出會絕對下降這是經濟發展中的普遍規律;衡量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限時其參照系為全部需求支出。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種類增多需求層次提升這方面的變化構成了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限不斷提高的主要動因。(三)有必要設定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下限的標準值在農村老人正當權益的同時不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從測算結果可知如果只是為了保證農村老年人的最低食品和服務支出則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限會不斷下降這意味著農村老年人收入有可能被完全排除在經濟增長之外下限的不斷降低將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必須設定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下限的最低標準。我們認為從近期來看將2010-2020年的下限平均值確定為適度水平下限的最低標準比較合適該標準為21%左右。此外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上限也不應該無限上升因為上限的不斷上升會加重財政壓力進而影響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長期可持續運行因此也要確定一個上限的標準值從近期來看將2010-2020年的上限平均值確定為適度水平上限的最高標準比較合適該標準為43%左右。這意味著在一定時期內農村養老保險適度水平應處21%~43之間(四)目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中給予農村老年人每月55元的養老補貼短期內對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有重要作用但長期來看還需要不斷增加。每月55元的養老補貼占2009年農村老年人最低生活支出的651%這一比例比較高對緩解農村老年貧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保持這一給付水平不變則到2020年其將下降到869%對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支撐作用就會下參考文獻:《中國社會保障發展理念目標與行動方案》人民。2008穆懷中:《中國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沈陽遼寧大學,1998穆懷中:《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關鍵問題研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2006:《社會保障制度20年鳥瞰與評論載《口科學,2007(5)魁:《公平與社會保障的柔性調節載《口科學,2004(6)王國輝:《基于農戶凈化的宏觀鄉城遷移模型載《口科學,2006(2)劉昌平:《新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人民,2007米紅:《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基礎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兒童康復醫學課件
- Unit 4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 奧巴馬大選營銷案例分析
- 建筑設計院與建筑師勞動合同
- 2025帶保證人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版合同
- 2025天貓店鋪轉讓合同樣本下載
- 房屋租賃合同簽訂要點與規避風險指南
- 2025合同范本-設備租賃合同
- 新版二手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茶葉合作合同范本
- 山東省濟南市2025年3月高三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及答案
- 高中地理人文素養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匯編
- 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資料匯編
- 《基于Retinex算法的圖像去霧的MATLAB仿真研究》8800字(論文)
- 瀝青路面施工中的質量控制與驗收標準(2025年版)
- 美妝護膚知識培訓課件
- 2024年腎內科工作總結
- 名師小課堂同步精練英語三年級下冊(配粵教滬外教版)課件 期末綜合素養測試卷
- 2025銀行協議存款合同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以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