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_第1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_第2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_第3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_第4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12/10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2022/12/10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大氣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氣受熱過程知識鏈接大氣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氣受熱過程知識鏈接2水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洋環流知識鏈接水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洋環流知識鏈接3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水循環知識鏈接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水循環知識鏈接4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巖石圈表層)知識鏈接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巖石圈表層)知識鏈接5生物循環知識鏈接生物循環知識鏈接6學習目標1、掌握自然主要地理環境要素及關系2、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表現3、能夠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習目標1、掌握自然主要地理環境要素及關系7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P90-P95頁課本,并解決以下問題:1、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要素?2、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3、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P90-P95頁課本,并解決以下問題8自主學習反饋1.下圖為我國甲區域主要地理要素聯系示意圖。該區域位于我國的()A.西北地區B.華北地區C.西南地區D.青藏地區B自主學習反饋1.下圖為我國甲區域主要地理要素聯系示意圖。該92.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咸海曾為世界第四大湖,面積為6.7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半個英格蘭大,但過去50年來水量已減少90%。地理環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咸海面積萎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有()A.從溫帶季風氣候轉變為溫帶大陸性氣候B.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漁業生產不會產生影響C.湖水量減少,但地下水增多D.沙塵暴增多,生物多樣性減少D自主學習反饋2.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咸海曾為世界第四大湖,103.下列關于自然資源之間相互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可能會減少B.在河流中、上游過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會斷流C.淡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礦產資源也會豐富D.植樹種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C自主學習反饋3.下列關于自然資源之間相互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11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土壤水巖石生物大氣新知探究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土壤水巖石生物大氣新知探究12大氣

植物

動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吸水呼吸無機鹽死亡死亡分解無機鹽分解案例1分析問題1:有機界和無機界是什么?問題2:生物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并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作用主要途徑是什么?問題3:畫出生物循環簡圖。有機界無機界新知探究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吸水呼吸無機鹽死亡13微生物動物植物生物循環簡圖(用箭頭表示內在聯系)無機環境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新知探究微生物動物植物生物循環簡圖(用箭頭表示內在聯系)無機環境光分14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3.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生物、土壤、大氣、水等水大氣生物土壤太陽能化學能熱量??新知探究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生物、土壤、大氣、水等水大氣生物土15據有關資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創造的生物物質已達4×1019噸,相當于對流層大氣質量的1萬倍,水圈質量的30倍和沉積巖質量的16倍。顯然,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已多次被生物加工。地球上生物的出現,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生產功能新知探究據有關資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創造的生物物質已16生產功能新知探究生產功能新知探究17生產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各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地理環境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新功能新知探究生產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18吸收釋放呼吸作用、大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體溶解試分析自然界是如何維持二氧化碳平衡的?新知探究吸收釋放呼吸作用、大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體溶解試分析自然界19影響藏羚羊存活率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間是如何平衡的?(能用示意圖表示出來嗎?)可可西里藏羚羊:繁殖率較穩定但存活率不穩定新知探究影響藏羚羊存活率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間是如何平衡的?(20藏羚羊的數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用箭頭表示之間的聯系)環境食物、水源豐沛寒潮少、避風處、含鹽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數量增加環境食物、水源豐沛、避風處、含鹽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數量銳減動態平衡新知探究藏羚羊的數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用箭頭表示之間的聯系)環食物、2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四大循環物質遷移、能量交換新功能紐帶(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水循環、大氣循環)(生產功能、平衡功能)新知探究自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四大循環物質遷移、能量交22表現(三)地理環境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案例3:東北森林變化導致了環境的整體變化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來干擾發生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新知探究表現(三)地理環境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案例3:東北森23森林減少土壤腐殖質減少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滯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斷流溝谷縱橫巖石裸露風化加速新知探究森林減少土壤腐殖質減少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僅存人工林天然24某一要素的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的改變!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大氣CO2增多濫伐森林氣溫升高氣候變暖極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地殼中碳元素減少大氣植被水地貌地質新知探究某一要素的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的改變!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大氣CO225典例講解下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達1600m。R河中上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50-500mm,下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國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典例講解下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6(1)R河大峽谷呈現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蒼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觀,分別說明其成因。

(2)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R河徑流量減少對下游自然環境的影響。

大峽谷深居內陸,谷底受下沉氣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觀;北壁為濕潤氣流的迎風坡,降水多,林木蒼翠;南壁為背風坡,降水少,植物稀少。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鹽堿化加劇,水質變差;來水來沙的減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漁業資源減少;海水入侵,海岸線侵蝕加劇;濕地減少、影響動植物的生長與棲息;蒸發旺盛,氣候更加干旱,大陸性增強;荒漠化加劇,下游生態環境趨向惡化。典例講解(1)R河大峽谷呈現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蒼翠、南壁植物稀少27101試卷庫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隨堂檢測1請同學們認真作答喲!針對訓練101試卷庫請同學們認真作答喲!針對訓練28針對訓練下圖反映了不同地質時期某地自然環境的變化1.三幅圖按演變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2.圖中地理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熱條件的變化B.地殼運動C.植被類型的變化D.巖漿活動3.圖示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主要體現了()

A.地理環境的整體性B.地理環境的差異性C.地理環境的復雜性D.地理環境的穩定性BBA針對訓練下圖反映了不同地質時期某地自然環境的變化1.三幅圖按29課堂小結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主要要素2、概念二、自然地理要素間物質和能力交換三、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四、地理要素的變化“牽一發動全身”課堂小結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30二、預習新課:閱讀課本P96-P98頁,完成下列問題:1、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2、主要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及與氣候的關系如何?3、水平地域分異規律類型?主要特點及規律如何?課后作業一、完成101試卷庫《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后作業1》二、預習新課:閱讀課本P96-P98頁,完成下列問題:課后作312022/12/10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課件2022/12/10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32大氣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氣受熱過程知識鏈接大氣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氣受熱過程知識鏈接33水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洋環流知識鏈接水圈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洋環流知識鏈接34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水循環知識鏈接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水循環知識鏈接35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巖石圈表層)知識鏈接跨越圈層的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巖石圈表層)知識鏈接36生物循環知識鏈接生物循環知識鏈接37學習目標1、掌握自然主要地理環境要素及關系2、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表現3、能夠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學習目標1、掌握自然主要地理環境要素及關系38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P90-P95頁課本,并解決以下問題:1、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要素?2、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3、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主學習P90-P95頁課本,并解決以下問題39自主學習反饋1.下圖為我國甲區域主要地理要素聯系示意圖。該區域位于我國的()A.西北地區B.華北地區C.西南地區D.青藏地區B自主學習反饋1.下圖為我國甲區域主要地理要素聯系示意圖。該402.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咸海曾為世界第四大湖,面積為6.7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半個英格蘭大,但過去50年來水量已減少90%。地理環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咸海面積萎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有()A.從溫帶季風氣候轉變為溫帶大陸性氣候B.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漁業生產不會產生影響C.湖水量減少,但地下水增多D.沙塵暴增多,生物多樣性減少D自主學習反饋2.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咸海曾為世界第四大湖,413.下列關于自然資源之間相互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可能會減少B.在河流中、上游過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會斷流C.淡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礦產資源也會豐富D.植樹種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C自主學習反饋3.下列關于自然資源之間相互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42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土壤水巖石生物大氣新知探究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土壤水巖石生物大氣新知探究43大氣

植物

動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吸水呼吸無機鹽死亡死亡分解無機鹽分解案例1分析問題1:有機界和無機界是什么?問題2:生物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并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作用主要途徑是什么?問題3:畫出生物循環簡圖。有機界無機界新知探究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微生物二氧化碳呼吸水呼吸無機鹽死亡44微生物動物植物生物循環簡圖(用箭頭表示內在聯系)無機環境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新知探究微生物動物植物生物循環簡圖(用箭頭表示內在聯系)無機環境光分45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3.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生物、土壤、大氣、水等水大氣生物土壤太陽能化學能熱量??新知探究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生物、土壤、大氣、水等水大氣生物土46據有關資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創造的生物物質已達4×1019噸,相當于對流層大氣質量的1萬倍,水圈質量的30倍和沉積巖質量的16倍。顯然,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已多次被生物加工。地球上生物的出現,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生產功能新知探究據有關資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創造的生物物質已47生產功能新知探究生產功能新知探究48生產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各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地理環境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新功能新知探究生產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49吸收釋放呼吸作用、大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體溶解試分析自然界是如何維持二氧化碳平衡的?新知探究吸收釋放呼吸作用、大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體溶解試分析自然界50影響藏羚羊存活率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間是如何平衡的?(能用示意圖表示出來嗎?)可可西里藏羚羊:繁殖率較穩定但存活率不穩定新知探究影響藏羚羊存活率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間是如何平衡的?(51藏羚羊的數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用箭頭表示之間的聯系)環境食物、水源豐沛寒潮少、避風處、含鹽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數量增加環境食物、水源豐沛、避風處、含鹽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數量銳減動態平衡新知探究藏羚羊的數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用箭頭表示之間的聯系)環食物、52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四大循環物質遷移、能量交換新功能紐帶(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水循環、大氣循環)(生產功能、平衡功能)新知探究自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四大循環物質遷移、能量交53表現(三)地理環境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案例3:東北森林變化導致了環境的整體變化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來干擾發生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新知探究表現(三)地理環境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案例3:東北森54森林減少土壤腐殖質減少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滯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斷流溝谷縱橫巖石裸露風化加速新知探究森林減少土壤腐殖質減少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僅存人工林天然55某一要素的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的改變!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大氣CO2增多濫伐森林氣溫升高氣候變暖極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地殼中碳元素減少大氣植被水地貌地質新知探究某一要素的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的改變!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大氣CO256典例講解下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達1600m。R河中上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50-500mm,下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國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典例講解下圖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57(1)R河大峽谷呈現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蒼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觀,分別說明其成因。

(2)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R河徑流量減少對下游自然環境的影響。

大峽谷深居內陸,谷底受下沉氣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觀;北壁為濕潤氣流的迎風坡,降水多,林木蒼翠;南壁為背風坡,降水少,植物稀少。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鹽堿化加劇,水質變差;來水來沙的減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漁業資源減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