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監測和預警課件_第1頁
疾病監測和預警課件_第2頁
疾病監測和預警課件_第3頁
疾病監測和預警課件_第4頁
疾病監測和預警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衛生監測與預警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一、疾病監測概念疾病監測是指有計劃地、連續地和系統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生及影響因素的相關數據,并及時將監測所獲得的信息及時發送、反饋給相關的機構和人員,用于疾病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調整和評價。這一定義反映了疾病監測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即:(1)連續、系統地收集相關疾病的數據和資料;(2)匯總、分析、解釋和評價所收集的數據和資料使之成為可用的信息;(3)及時將監測信息發送給相關機構和人員,這些人員不僅應包括使用監測信息用于決策的機構和人員及處于監測系統中不同層次的參與者,還應將監測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公眾發布。上述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有效的監測系統或監測活動。2二、監測系統設計做好設計對于一個監測系統正常運轉并實現其預期目標至關重要。監測系統設計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確定監測需求、澄清監測目的;明確病例定義;確定系統框架及資料來源和報告方式;制定數據分析方案;確定監測信息分發和常規使用機制;確定監測系統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32、明確監測對象與病例定義

在設計監測方案時,應根據監測目的、疾病控制目標、資源的可利用性、目標疾病的特征等確定監測對象,即對監測對象的人、時、地范圍和特征加以限定和明確。如脊髓灰質炎監測的對象是全國范圍內15歲以下兒童中發生的所有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高危人群HIV感染監測,則是按照一定條件選擇娛樂場所女性服務人員或吸毒人員等作為監測對象和監測人口。53、確定系統框架、資料來源和報告方式

(1)監測系統的類型和監測方式:如普遍報告還是哨點監測,被動監測還是主動監測,是人群監測還是危險因素調查,是否需要建立實驗室監測網絡等。(2)報告的起始點即報告人是誰;是否進行病例的個案調查,是否采集病例的標本。(3)監測內容及報告卡(表)、個案調查表的格式化、標準化。(4)病例報告和數據傳送的及時性要求:是立即報告還是周報告,抑或是月報。(5)報告方式計算機網絡報告還是人工報告(郵遞報告卡、表格),個案報告還是匯總報告。(6)數據報告流程和方式逐級上報還是直接上傳至系統的頂端。(7)各級的職責和權限。除上述內容外,還應明確對監測信息如何做出反應。如監測系統發現疾病暴發時,應由哪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及如何開展暴發調查和控制等。

64、制定數據分析方案

監測數據的分析方案和分析指標在監測方案制定時即應確定,這對進一步澄清和明確監測需求和目的、確定監測方式同樣非常重要。監測數據分析的基本內容和指標是疾病的三間(人、時、地)分布及其交叉、組合分析。同時,還應考慮信息的解釋和展示方式(統計圖、表格、地圖等)。監測數據地分析方法與一般的描述流行病學分析方法相同。75、確定監測信息分發和使用機制在監測方案設計時,還應對監測信息分發和常規使用機制作出規定,即:監測數據地分析結果分發給誰(人員和機構),原始數據向誰開放,是否以及以何種方式向公眾發布監測信息等。監測結果除向上級和決策機關報送外,將監測信息以適當的形式向下級和報告人反饋,對于保持監測工作的可持續性和提高報告人的報告意愿及報告質量也相當重要。8二、監測系統評估1對責任疫情報告單位法定傳染病漏報調查評價2報告系統的質量評價(1)敏感性(2)完整性(3)準確性10一、傳染源的控制和管理(1)病人: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人一經診斷為傳染病或可疑傳染病,就應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實行管理。只有盡快管理傳染源,才能防止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蔓延。傳染病疑似病人必須接受醫學檢查、隨訪和隔離措施,不得拒絕。(2)病原攜帶者:對病原攜帶者應做好登記、管理和隨訪至其病原體檢查2~3次陰性后。在飲食、托幼和服務行業工作的病原攜帶者須暫時離開工作崗位,久治不愈的傷寒或病毒性肝炎病原攜帶者不得從事威脅性職業。艾滋病、梅毒、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瘧疾病原攜帶者嚴禁做獻血員。(3)接觸者:凡與傳染源有過接觸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應接受檢疫。檢疫期為最后接觸日至該病的最長潛伏期。(4)動物傳染源:對危害大且經濟價值不大的動物傳染源應予徹底消滅。對危害大的病畜或野生動物應予捕殺、焚燒或深埋。對危害不大且有經濟價值的病畜可予以隔離治療。此外還要做好家畜和寵物的預防接種和檢疫。12三、易感人群的控制和管理(1)免疫預防:傳染病的免疫預防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其中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2)藥物預防:藥物預防也可以作為一種應急措施來預防傳染病的傳播。但藥物預防作用時間短、效果不鞏固,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其應用具有較大的局限性。(3)個人防護:接觸傳染病的醫務人員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配置和使用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有可能暴露于傳染病生物傳播媒介的個人需穿戴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護腿、鞋套等。瘧疾流行區可使用個人防護蚊帳。性生活建議使用安全套。14四、傳染病暴發、流行的緊急措施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有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采取下列緊急措施并予以公告:(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2)停工、停業、停課。(3)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4)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5)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在采用緊急措施防止傳染病傳播的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