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_第1頁
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_第2頁
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_第3頁
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_第4頁
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3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封面目錄提綱………………………3內容提要…………………4一、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律意識的現狀…………………5二、青少年缺少法律意識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及反思…6三、如何去改善和更好的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8四、國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開展對我們的借鑒作用…9參考文獻…………………10提綱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各項法律制度也要隨之健全完善。人們在法律上的意識和觀念也需要隨之提高和完善。青少年是公民中的新生力量,他們是祖國的花朵。青少年擔當著國家發展的時代重任,他們的發展就是國家的未來。所以,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必須首先成為一個合法的公民。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主要依托于學校、家庭、社會的綜合培養。然而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我國社會環境中還存在很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加之學校的法制類教育不足,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現狀令人擔憂。一方面,青少年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件時有發生。青少年缺乏權利意識,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怎樣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另一方面,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問題日趨嚴重,而且犯罪性質愈發暴力。原因主要體現在:1法律意識淡薄;2價值觀的扭曲;3家庭教育的缺失。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也一直呈上升趨勢,且犯罪手段愈加暴力,犯罪類型也變得復雜。由于法律意識的缺失,法制觀念的不足,青少年激情犯罪問題日益突出。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事件震驚全國。在三天的時間里,他采取用鐵錘打擊頭部相同的犯罪手段,殘忍地將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四名同學逐一殺害,并把被害人尸體藏匿于宿舍衣柜內,然后出逃。原因僅僅是和宿舍同學打牌的過程中發生了矛盾,于是懷恨在心,決定為了自己出氣而進行報復。2010年的藥家鑫案也再一次刺痛了公眾的神經。原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可最后竟演變成了故意殺人案件。案件的兇手也同樣是一名大學生。這些案件讓我們感到很痛心。如果我們能夠給予青少年法制教育再多一點重視,學校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再多安排一些法制課,讓青少年在入學之初就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讓他們明白法律對自己的行為的約束作用,知道觸犯法律的成本,知道違反法律終究帶來的后果,這樣的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內容摘要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各項法律制度也隨之健全完善。這就要求人們在法律上的意識和觀念也要隨之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對于青少年,如何去有效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是擺在學校、家庭、社會面前一個大大的課題。青少年擔當著國家發展的時代重任,他們的發展就是國家的未來。所以說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查,深入到學校與教師共同探討當代青少年法律意識的現狀。與一些重視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的家長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聽取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與困惑。在與基層的一些法制工作者交流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與素材。為這篇文章的書寫豐富了脈絡,汲取了營養。筆者感到隨著整個社會法制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但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相比還略顯滯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加快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這是學校、家庭、社會必做的一項功課。但從總體上看,這門功課在完成的質量上還不理想。我國青少年在法律意識還是比較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也不夠。加之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不良文化也在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使一些青少年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里講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和希望。未來的建設者們如果不懂得憲法與法律,不具備一些法律意識,是無法承擔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任的。因此,我們必須客觀理性的分析在新形勢下如何去培養和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這一重大問題。關鍵詞:法律意識;加快提高;現狀;不斷發展;重大問題論當代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及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它的含義主要體現在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及作用的觀點和認識,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和態度,對現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評價和解釋,和人們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愿望和情緒等。生活中人們通常所說的“法律觀念”、“法制觀念”等專用名詞與法律意識近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要和思想道德的培養病重。法律意識是正確守法和執法的思想保證。普法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強公民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提高公民整體的綜合素質。一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律意識的現狀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國家法制化,體現在每一個公民的身上就是法律意識的建立。青少年是公民中的新生力量。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的接班人。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階段,青少年知識體系的建立法律意識的形成大多依托于學校。學校的任務不僅僅是對他們進行文化知識的培養,也要把每一個青少年培養成一個守法的公民。然而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我國社會環境中還存在很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加之學校的法制類教育不足,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現狀令人擔憂。一方面,青少年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件時有發生。青少年缺乏權利意識,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是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甚至放棄法律武器,這并不少見。更有一些偏激的青少年為了討回“公道”,使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去對付侵害自己的另一方。不僅找不回所謂的“公道”,反而使自己身陷囹圄。另一方面,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問題日趨嚴重,而且犯罪性質愈發暴力陳非飛,《試探大學生法制教育》,警官文苑,2008年1月。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陳非飛,《試探大學生法制教育》,警官文苑,2008年1月(一)法制教育落后現在我們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大部分是在學校完成。而學校現在對學生的評價還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法制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由于不同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各不相同,各學校對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中小學生接受法制教育也千差萬別。由于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青少年在遇到一些問題時既不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不懂得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言行,只是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去處理,直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才如夢初醒,后悔不已。(二)價值觀的扭曲整個社會在青少年的面前猶如一個萬花筒,青少年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對各種信息也存在著甄別能力的問題。對于真善和丑惡的東西缺乏辨別能力,認識問題片面性強。而對于新鮮事物卻是充滿好奇,事實上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較差的,很容易會受到不良現象的侵蝕。現在獨生子女也較多,獨特的家庭成長環境易導致其個人主義占據思想主流。做事隨心所欲,不愿嚴于律己,不愿受到約束。價值觀的扭曲最終帶來的就是行為意識的扭曲。(三)家庭教育的缺失青少年所受到的教育是綜合的、全方位的。應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組成的體系。其中家庭教育是這個體系的基礎,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一生當中首先受到的教育應該是從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如果青少年不能從家庭那里得到健康而又積極向上的教育,那么青少年道德修養的建立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法律意識的建立更是無從談起。通過很多個具體的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往往很多問題少年的形成背后的根源就是家庭的缺失,要么是父母疏于管教,要么是單親家庭。可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青少年品德、情操、思想行為成長的第一縷陽光。對于青少年未來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青少年缺少法律意識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及反思加快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提高,就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認真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根據青少年的成長規律,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活動。法律意識是青少年思想道德體系中的重要一項,普遍看來人們對這一項認識的程度還不夠。青少年的思維邏輯上還是偏重于傳統文化,偏重于自我,輕視法律的作用。由于整個社會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趨勢。筆者根據一組統計數據楊煥寧,《犯罪發生機理研究》,法律出版社楊煥寧,《犯罪發生機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年度總人數判刑數搶劫搶奪盜竊強奸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敲詐勒索強制猥褻故意毀財聚眾斗毆團伙犯罪在校生非在校生2007221913321012110010616200851392817314510002054620096733402422742021251849圖12009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件分別比2008年、2007年上升了31%、和20.5%。于建明,《淺談青少年法制教育》,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這一組數據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青少年犯罪案件數量明顯上升,且犯罪手段愈加暴力。二是犯罪類型變得復雜,在犯罪過程中的表現更加的成人化。盜竊、搶劫等財產型犯罪占到犯罪案件總數的近60%;強奸、殺人傷害、尋釁滋事、敲詐勒索、聚眾斗毆等暴力性犯罪案件也在增加,大約占到15%左右;故意毀壞財物、強制猥褻兒童等案件占到總數的5%;三是團伙犯罪增加,而且占得比例較大,達到總數的30%;2009年分別比2008年、2007年上升了25%、10.5%;四是犯罪呈現出突發性,一個偶然事件作為誘因,在特定環境的影響下,就會使他們突發犯罪念頭,產生犯罪行為。五是非在校生占到總人數的60%。很多本應正在接受教育時期的青少年卻游離于學校之外,這也是現在青少年違法犯罪數量居高不下原因之一。近年來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件也一次次的向我們敲響了警鐘。2004年,于建明,《淺談青少年法制教育》,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原因是一名在校的大四學生,在和宿舍同學打牌的過程中發生了矛盾,于是懷恨在心,決定為了自己出氣而進行報復。在三天的時間里,他伺機作案。采取用鐵錘打擊頭部相同的犯罪手段,殘忍地將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四名同學逐一殺害,并把被害人尸體藏匿于宿舍衣柜內,然后出逃。乘坐昆明至廣州的火車逃離昆明。經公安部A級通緝,出逃了一個月之久的馬加爵在海南省三亞市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后經過法院經審理查明,馬加爵與四名被害人均屬同學。邵某、楊某、龔某因為瑣事與馬加爵產生爭執,并說馬的為人差、性格古怪等。馬為此認為自己在學校的名聲受到詆毀,原因都是邵某、楊某、龔某所致,感到很絕望。于是決意殺害邵某、楊某、龔某。在四名被害者中,其中一人唐某與馬并無矛盾,只是因為唐某暫時住在馬的宿舍里。馬因擔心同宿舍的唐某妨礙其作案,最后也一起殺害了。馬加爵對整個犯罪事件實施了周密細致的準備,購買了犯罪工具,制作了假身份證。預先到火車站購買了火車票,以便作案后逃跑。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如何處心積慮的準備,都不可能逃脫法律的嚴懲。透視馬加爵事件,除了個人的心理不健康,學校疏于教育管理和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外,學校的法制教育中存在著缺陷,也是其犯罪產生不能忽視的原因。如果大學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多安排一些法制課,讓青少年在入學之初就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讓他們明白法律對自己的行為的約束作用,知道觸犯法律的成本,知道違反法律終究帶來的后果。再多一點干預,再多一點宣傳,讓每個青少年都建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這樣的悲劇也許就可以避免。2010年的藥家鑫案也再一次刺痛了公眾的神經。原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可最后竟演變成了故意殺人案件。案件的兇手也同樣是一名大學生。2010年10月20日晚,肇事者藥家鑫駕駛轎車從西安長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當車輛行駛至西北大學長安校區外西北角學府大道時,因走神不小心撞上前方同方向行駛的電動車,后藥家鑫下車查看,發現被撞者倒地受傷,不僅沒有施救,反而怕被撞者看到自己的車牌號會有麻煩,便產生了殺人滅口的惡念。于是從車內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對倒地的被害人連捅數刀,致被害人當場死亡。殺人后,肇事者駕車逃離現場,當車行至郭杜十字時再次將兩情侶撞傷,逃逸時被附近群眾抓獲,后被公安機關釋放。三天后藥家鑫事件發生后,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震驚和關注,全國高校以及中小學校都掀起了以藥家鑫事件為反面教材的學習活動,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教育被進一步高度重視。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相對來說,其道德素質應該比一般人高。但有很多青少年連基本的道德素質都不具備,這或許就是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失效,甚至是失敗。缺少法律意識,沒有法制觀念使他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沒有了道德底線。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漠視法律,觸犯法網。但是藥家鑫事件畢竟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它并不能代表整體青少年的法律道德素質狀況,更不能說青少年整體都缺乏法律常識,或道德素質低下。然而藥家鑫事件最終給了我們的一個警示,那就是一定要注重青少年的法律道德素質教育,尤其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在很多高校中,大一的新生是普遍開展《法律基礎》課程的。在入學時進行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因此,各大高校還是相當重視的。但是,這樣的法制教育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連續性。因為一學期的法制教育并不能馬上就讓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對于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應當是整個的貫穿與大學學習過程當中的。然而,從二年級開始,法制教育的開展卻很不理想。多數高校沒有再學習任何與法律有關的課程,而是被大量的專業課所占據。特別是就業的日益臨近,與大學生未來就業聯系緊密的法律,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障法》等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制教育開展的也很少。古語有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年7月版另外,擔負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都是一些輔導員或基礎課教師。而他們當中真正法律專業出身的很少,大多是學語數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對于法律知識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徹,讓他們去進行法制教育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年7月版三如何去改善和更好的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筆者通過調研發現,青少年現在的法制教育還是以學校為主,但從事實看來教育的方式還是比較落后與不足。筆者看到很多學校都開設了與法制教育相關的課程,有的叫思想品德課,有的叫法律基礎知識課,有的叫德育課等等。這些課程的共同特點就是大多依托與現成的課本,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枯燥,事實上僅僅憑借一種課堂的講解,筆者認為其最終能夠達到的教學效果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看到這些法制教育課的課時數普遍不多。一般學校就是每周開設一到兩節。僅憑借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講解,學生們能夠聽到多少,感悟到多少呢?筆者在此并沒有質疑學校教學能力的意思,只是覺得法制教育其實可以更加生動一些,豐富一些,多講一些或者讓學生們看到能夠觸及他們心靈的一些法律事件,這些觸及到他們心靈的一些東西才會在青少年的內心里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觀念。學校是教育的承載體,對于法制方面的教育首先要做到重視,有了足夠的重視實施起來就不是一件難事了。這里面有當地教育部門的教育理念,也有基層法制工作者的密切配合。采取創新的理念可以更好的推動法制教育,有些學校在這方面就已經走在了前面。筆者在深入學校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我市橋西區幾所中學在法制教育中的一些經驗值得大家去學習。其幾所中學組成了一個法制教育聯盟,定期聘請一些法制工作者到學校講法制課。以身邊的真實案例為依據,生動形象的向學生們講述了他們在工作中辦理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還會讓一些勞教人員也現場為學生們講自己的犯罪經歷及深深的悔恨。使學生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受到了深深的觸動。這樣,學生們就不會以一種旁觀者眼光去看故事,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地去思考、去評價。通過對實例的了解,青少年更能明白法制觀念對其的重要性,也更容易讓青少年加強規范自身行為,強化法律意識。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是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時期,對于學校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像筆者所看到的那些法制教育的典范,就值得去大力的學習與推廣。這樣法制教育在學校才能認真的貫徹執行下去,而不僅僅是一堂課,一次考試而已。四國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開展對我們的借鑒作用筆者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我們在完善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進程中,可以借鑒一下其他國家做的出色的成果。在國外,英國學校法制教育一直做的很好。徐繼超,《公民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12月英國教育部門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道德法律教育。學校對學生有明確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學生有了突出的良好表現就會進行獎勵,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受到鼓勵和贊揚。表現突出的學生會在學校大會上得到公開表揚,突出的良好表現會獲得獲獎證書。同時,懲罰也是很嚴明的。當學生發生了考試舞弊、打架、偷竊、破壞等行為,學校的訓誡處會負責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給違紀學生開設專門的輔導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