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麥生產概況
小麥是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4.5億畝,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面積大、分布廣、產量高、以冬麥為主(80%)。小麥病害問題嚴重,且此起彼伏。我國小麥主要病害種類:我國常見小麥病害39種,其中真菌病害27種,病毒病8種,細菌病害3種,線蟲病1種。已知害蟲種類(包括螨類)237種,分屬11目57科,其中重要害蟲20余種。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頁!小麥病害葉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莖部病害病毒病銹病:條銹、葉銹、稈銹白粉病葉枯病:交鏈孢、德氏霉赤霉病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稈黑粉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
黃矮病、叢矮病、土傳花葉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頁!形成白穗的原因?全蝕病前期全蝕病中后期全蝕病黑腳根腐病紋枯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頁!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頁!一、癥狀
小麥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枯孕穗等多種癥狀。
1爛芽和死苗:種子發芽后,芽鞘受侵染變褐,繼而爛芽枯死,不能出苗。主要在小麥3-4葉期發生,在葉鞘上呈現中央灰白、邊緣褐色的病斑,嚴重時因抽不出新葉而造成死苗。
2花稈爛莖:返青拔節后,病斑最早出現在下部葉鞘上,產生中部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的云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連接,形成云紋狀的花稈,條件適宜時,病斑向上擴展,并向內擴展到小麥的莖稈,在莖稈上出現近橢圓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邊緣深褐色,兩端稍尖。田間濕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可見蛛絲狀白色的菌絲體,以及由菌絲糾纏形成的黃褐色的菌核。小麥莖稈上的云紋狀病斑及菌核是紋枯病診斷識別的典型癥狀。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5頁!病原菌
無性態為禾谷絲核菌Rizoctoniacerealis
,屬于真菌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
有性態為擔子菌亞門角擔菌屬(Cenatobasidium),自然情況下不常見。
立枯絲核菌(Rizoctoniasolani)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紋枯病。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6頁!
初侵染與發病: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殘體長出的菌絲接觸寄主后,形成附著胞或侵染墊產生侵入絲直接侵入寄主,或從根部傷口侵入。10-1011,3012,301,302,283,204-305,306-15播種越冬期返青-撥節抽穗—灌漿收獲出苗及分蘗紋枯病發展趨勢(病株率)紋枯病發展趨勢(病指)小麥紋枯病發生規律病病禾谷絲核菌立枯絲核菌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殘體病菌生長溫5-35度,適宜溫度20-25度冬前侵染期越冬期橫向擴展期嚴重度增長期白穗倒伏期發病因素:感病品種播種早、密度大、濕度大氮肥過多、冬暖、3-4月份雨水多4月濕度回升慢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7頁!全蝕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8頁!
小麥全蝕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有報道。為全國植物檢疫對象。目前我國云南、四川、江蘇、浙江、河北、山東、內蒙古等省(區)已有發生,尤以山東省發生重,危害大。一旦傳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發病田輕者減產10%~2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由小麥頂囊殼菌引起。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9頁!1.傳播:
此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施用帶有病殘體的未腐熟的糞肥也可傳播病害。田間澆水、翻耕犁耙等導致病菌在較近距離的擴散。種子間混雜的病殘體的具有傳病作用。無病區應禁止從病區調運種子。2.病害自然衰退現象:
“全蝕病自然衰退”(Take-allDecline,TAD)即是指全蝕病田連作小麥或大麥,當病害發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況下,病害自然減少的現象。國內外均發現了全蝕病的自然衰退現象。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0頁!小麥赤霉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1頁!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2頁!三、病害循環1.越冬:小麥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強,在北方地區麥收后可繼續在麥秸、玉米稈、豆秸、稻樁、稗草等植物殘體上存活,并以子囊殼、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各種寄主植物的殘體上越冬。土壤和帶病種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場所。病殘體上的子囊殼和分生孢子以及帶病種子是下一個生長季節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子帶菌是造成苗枯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如有較多的病菌則有利于產生莖基腐癥狀。2.傳播與侵染:
小麥抽穗后至揚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時正遇病殘體上子囊孢子產生的高峰期),乳熟期以后,除非遇上特別適宜的陰雨天氣,一般很少侵染。病菌主要通過凋萎的花藥侵入小穗(少數可以從張開的穎縫處直接侵入)。子囊孢子借氣流和風雨傳播,小穗被侵染后,條件適宜,3-5天即可表現癥狀。然后菌絲逐漸向水平方向的相鄰小穗擴展,也向垂直方向穿透小穗軸進而侵害穗軸輸導組織,導致侵染點以上的病穗出現枯萎。3.再侵染:潮濕條件下病部可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進行再侵染。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3頁!決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小麥抽穗揚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數和相對濕度,其次是日照時數。小麥抽穗以后降雨次數多,降雨量大,相對濕度高,日照時數少是構成穗腐大發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小麥揚花到乳熟期高溫、多雨,穗腐嚴重。穗期多霧多露也可促進病害的發生流行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4頁!
小麥散黑穗病俗稱黑疸、灰包、火煙包、烏麥等,是病理學上的一個典型性病害,普遍發生于各國產麥區。一般發病比較輕,在1%-5%之間,個別發生較重的地區,如在南亞和拉丁美州,發病率在10%以上。小麥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國麥區均有發生。我國主要是光腥黑穗和網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各省,網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東北、華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國尚未發生,是重要的進境植物檢疫對象。
小麥稈黑粉病又稱“鐵條麥”,過去在我國曾普遍發生于黃淮海冬麥區,以河南、山東等省發生較重。解放后經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制了該病的危害。但20世紀70年代后,在一些地區又有所回升。
一、分布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5頁!病粒形似麥粒,稍小,外皮灰褐色薄膜。病穗通常為全穗受害,但也有半穗或部分小穗受害。光、網腥黑穗病癥狀基本相同。
病株一般較健株稍矮,分蘗稍多。病穗短直,顏色為暗綠色至灰綠色,到成熟初期,穎殼外張,露出灰黑色或灰白色病癭(病粒),用手指微壓,容易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具有魚腥味。
小麥腥黑穗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6頁!小麥黑穗(粉)病癥狀特點比較病害名稱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稈黑粉病危害部位整穗籽粒莖桿、葉片、穗株型正常或稍矮正常或稍高,但矮腥黑穗病植株明顯矮化,分蘗增多植株矮化,常扭曲,枯死莖稈正常正常產生條紋狀黑褐色冬孢子堆葉片正常正常產生條紋狀黑褐色冬孢子堆,易扭曲、干枯穗部整穗或多數小穗變為黑粉穗形正常,穎殼外張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形籽粒無籽粒籽粒變為菌癭粒少粒秕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7頁!小麥腥黑穗病:
腥黑穗病是一種單循環系統侵染的病害,其侵染來源有3個方面:
①種子帶菌:小麥在脫粒時,碾碎了病粒,使冬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菌癭及菌癭的碎片混入種子間,均可成為種子傳病的來源。②糞肥帶菌:打麥場上的麥糠,碎麥秸及塵土混入肥料,或用帶菌麥草飼喂牲畜及帶菌種子飼喂家禽,通過消化道后,冬孢子沒有死亡,而使糞肥成為侵染來源。
③土壤帶菌:病粒落入田間,或靠近打麥場的麥田,在打場時,由風吹入冬孢子,而造成土壤傳染。上述3種情況,以種子帶菌為主。小麥種子播種后,當種子發芽時,冬孢子也隨即萌發,由胚芽鞘侵入幼苗,并到達生長點,菌絲隨小麥生長而發展,到小麥孕穗期,病菌侵入幼穗的子房,破壞花器,形成黑粉,使整個花器變成菌癭。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8頁!四、流行條件1.小麥散黑穗病:
小麥開花期遇有細雨和多霧、溫度高的環境,有利冬孢子萌發和侵入,種子帶菌率就高;相反,如開花期干旱,孢子難以發芽,種子帶菌率就低。此外,開花期遇有暴風雨,可將冬孢子淋于地下,不利于傳播,發病亦少。品種抗病性對病害也有一定影響,抗病性強的品種發病輕,一般穎片開張大的品種較感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19頁!3.小麥稈黑粉病:
發病輕重與土壤帶菌量、土壤條件、耕作制度有關。與土壤帶菌量呈正相關。
播期土壤溫度對小麥稈黑粉病的發生有較大影響,土壤溫度以14-21℃最適宜侵染。土壤干旱,小麥出苗慢,有利于病菌侵染。病田連作,施用帶菌肥料都有利于病害發生。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0頁!一、小麥銹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點1、分布:(1)三種銹病在世界范圍的分布西北歐:英國、荷蘭、丹麥以條銹為主,俄羅斯歐洲部分以葉銹為主。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稈銹為主,葉銹次之。但近年美國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區和澳大利亞條銹日益嚴重。亞洲東部:三銹并重。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1頁!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2頁!共同特點:夏孢子堆——夏孢子鐵銹狀,冬孢子堆黑色。區別:“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條銹葉銹稈銹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3頁!
小麥紋枯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發生非常普遍。我國80年代以來,由于小麥品種更換、農業栽培制度的改變以及肥水條件的改善,發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為河南省發病面積最大的病害。小麥紋枯病對產量影響很大,一般使小麥減產10%-20%,嚴重地塊減產50%左右,個別地塊甚至絕收。小麥紋枯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4頁!3、倒伏:由于莖部腐爛,后期極易造成倒伏。
4、枯孕穗:發病嚴重的主莖和大分蘗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雖能夠抽穗,但結實減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枯白穗在小麥灌漿乳熟期最為明顯,發病嚴重時田間出現成片的枯死。此時若田間濕度較大,病植株下部可見病菌產生的菌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狀,極易脫落到地面上。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5頁!三、侵染循環傳播:此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帶菌土壤可以傳播病害,混有病殘體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機肥也可以傳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6頁!
再侵染:小麥紋枯病靠病部產生的菌絲向周圍蔓延擴展引起再侵染。田間發病有兩個侵染高峰,個是在冬前秋苗期;第二個則是在春季小麥的返青拔節期。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7頁!普遍發生區重發區16個主要播種省份全蝕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8頁!全蝕病不同時期癥狀分蘗期輕病株的地上部癥狀不明顯,重病株稍矮,下部黃葉多,根及地下莖局部或全部變為灰黑色,次生根也漸變為黑色。嚴重的可造成麥苗連片枯死。拔節期冬麥病苗返青遲緩,分禁少,葉片自下而上發黃,似干早缺肥狀。病株根部大部分變為黑色,在莖基部及葉鞘內側可出現較明顯的灰褐色菌絲。抽穗灌槳期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出現早枯白穗,在潮濕麥田中,莖基部表面布滿條點狀黑斑形成“黑腳”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29頁!小麥根腐病小麥根腐病分布很廣,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濕地區發生更重。小麥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葉片早枯,影響籽粒灌漿,降低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對產量和品質影響更大。種子帶菌率越高,幼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就越大。引起幼根腐爛,嚴重影響小麥的出苗和幼苗生長。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0頁!一、分布、危害及癥狀1、分布:麥類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麥區都有發生,氣候濕潤多雨地區:長江中下游(上海、江蘇、浙江、皖、鄂、閩、粵等)和東北三江平原為病害常發區和重病區,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擴展蔓延之勢,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達50%-100%,減產10%-40%。2、危害:減產霉垛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1頁!3.癥狀苗枯:種子帶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變成黃褐色、水漬狀腐爛,地上部葉色發黃,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死亡。基腐:麥的莖基部變褐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穗腐:幾個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變成水漬狀,后逐漸褪色失綠呈褐色病斑。潮濕時在穎殼合縫處及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霉層(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籽粒發病以后逐漸皺縮干癟,后期在病部出現紫黑色粗糙的顆粒(子囊殼)。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2頁!四、發病條件小麥抽穗后至揚花末期是最易感病期.
(1)
菌源量大病害重,距離菌源近的麥田和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塊發病嚴重;(2)
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現早,數量多,發病嚴重;(3)
種子帶菌量大,或不進行種子處理,病苗和爛種率高;(4)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或開花期灌水過多,造成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發生。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3頁!小麥黑穗(粉)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4頁!二、危害癥狀小麥散黑穗病:系統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癥狀不明顯,一般病株較矮而直立,抽穗早。起初,穗外面包一層灰色薄膜,里面充滿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飛散,剩下穗軸。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幾天抽穗。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5頁!
小麥稈黑粉病:主要危害麥稈、葉和葉鞘,撥節期以后癥狀最明顯。主要癥狀為:病斑初淡灰色條紋,逐漸隆起,轉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顯著矮小,分蘗增多,病葉卷曲,病穗很難抽出,多不結實,甚至全株枯死。
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6頁!小麥散黑穗病:
散黑穗病菌屬花器侵染類型,一年只有一次侵染。病穗散出冬孢子時期,恰值小麥開花期,冬孢子借風力傳送到健花柱頭上,冬孢子發芽產生先菌絲和單核分枝菌絲,親和性單核菌絲結合后產生雙核侵染菌絲,多在子房下部或籽粒的頂端冠基部穿透子房壁表皮直接侵入,并穿透果皮和珠被,進入珠心,潛伏于胚部細胞間隙。當籽粒成熟時,菌絲體變為厚壁休眠菌絲,以菌絲狀態潛伏于種子胚里。
帶病種子播種后,胚里的菌絲隨著麥苗生長,直到生長點,以后并隨著植株生長而伸展,形成系統侵染。在孕穗期到達穗部,在小穗內繼續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菌絲變成冬孢子,成熟后散出,被風傳到健穗的花器上萌發侵入,以菌絲狀態潛伏于種子胚內越冬,造成下一年發病。三、侵染循環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7頁!小麥稈黑粉病:稈黑粉病菌以土壤傳播為主,種子和糞肥也能傳播。小麥收獲后,冬孢子散落于土壤中或隨病殘體進入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小麥種子播種發芽后,也開始萌發并從幼苗胚芽鞘侵入,并進入生長點,為系統侵染病害。單循環病害,一年只能侵染一次。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8頁!2.小麥腥黑穗病:
腥黑穗病屬幼苗侵入系統侵染的病害,凡是影響小麥幼苗出土快慢的因素,如土溫、墑情、通氣條件、播種質量、種子發芽勢等均影響此病發生的輕重。但最主要的是地溫和墑情。溫度低不利于種子萌芽和幼苗生長,延長了幼苗出土時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因而發病重。土壤過于干燥,由于水分不足而影響孢子的萌發。土壤過濕,由于供氧所不足,也不利于孢子萌發。一般含水量40%以下的土壤,適于孢子萌發,有利于病菌侵染。此病發生的嚴重程度與地勢、播種期及播種深度有密切關系。高山發病重,淺山丘陵次之,平原最輕;陰坡發病重,陽坡發病輕。冬小麥晚播或春小麥早播發病都較重。播種過深、覆土過厚,麥苗不易出土,也增加病菌侵染的機會,加重病害的發生。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39頁!小麥銹病小麥主要病蟲害共43頁,您現在瀏覽的是第40頁!(2)三種銹病在中國各地的分布小麥條銹病是世界范圍的小麥病害,在我國是小麥三種銹病中發生最廣、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發生于西北、西南、黃淮海等冬麥區和西北春麥區,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保潔與綠色節能改造咨詢合同
- 足療館裝修質量保證協議
- 自閉癥兒童情緒管理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專業物流配送司機勞務合同
- 建設40萬噸綠色基材(工業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備案
- 2024深圳市博倫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瀘州市天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口算練習試題 全套
- 2024渤海大學附屬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腦炎伴精神障礙的護理
- 2025技術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保安證學習資源題及答案
- 如何通過合理膳食安排促進嬰幼兒成長發育
- 智能健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探索
-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生物期中復習必背知識點提綱
- 浙江省紹興市2025屆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
-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化學工藝流程題說題 課件
- 網線采購合同
- 2024年初級中式烹調師技能鑒定理論考前通關必練題庫(含答案)
-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課件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 旅游景區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