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節行為主義理論——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學習理論主講:劉松副教授第二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基礎第五節行為主義理論——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學習理論第二1一、行為主義理論簡介1.行為主義理論(學習理論)
主要解釋學習是在既有行為之上學習新行為的歷程,是關于由“行”而學到習慣性行為的看法。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反應與刺激的聯結(S-R)。學習過程:有機體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與此對應的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就是所謂的學習。一、行為主義理論簡介1.行為主義理論(學習理論)22.行為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社會歷史背景它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的需要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
心理學背景心理學自身發展是行為主義產生的內部因素
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2.行為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社會歷史背景3行為主義的產生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
生產實踐的需要
到19世紀后半期,美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進程中,同時開始了城市化運動。農業人口逐漸成為城市人口,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們必須學會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國家需要加強對這些人的訓練。強調社會適應就是指強調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美國這一社會條件促使心理學家從對意識的研究轉向對適應性行為的研究。同時,由于工業革命的完成,在機械和技術方面已取得了最高效率,若再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更透徹地了解工人,通過提高工人的身體動作效率來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誠如華生所言,心理學家要幫助和鼓勵工業家去解決這個問題,在工人總體的活動效果上去加以研究。行為主義的產生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
生產實踐的需要到19世4行為主義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
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
進步主義運動是開始于19世紀90年代的一場廣泛的政治革新運動。這個運動試圖撤換政治機構中老的成員,使用能夠科學管理社會的賢人進行治理。它是溫和的烏托邦,而它的目的則是控制社會。“社會控制萬歲……不僅使我們能夠對付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嚴酷要求,而且還可以作為即將到來的和平與兄弟般關系的基礎。”對許多革新者來說,行為主義似乎向他們提供了能夠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社會的科學工具。通過行為技術的社會控制是一種最有生命力的革新思想。行為主義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
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進步主義運動5外:社會歷史背景
內:心理學背景總之,行為主義產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絕非偶然,它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生產實踐和政治改良的一種要求和反映。雖然行為主義的產生受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哲學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心理學自身的發展則是行為主義產生的內部因素。
外:社會歷史背景
內:心理學背景總之,行為主義產生于20世紀6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
發展的必然結果
華生作為機能主義心理學集大成者安吉爾的學生,深受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把人的心理、意識作為適應環境的工具,也就抹煞了人在意識指導下的行為與動物本能行為之間的本質差異,把人的行為等同于動物的行為,為華生提出行為主義原則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華生的行為主義正是把機能主義心理學合乎邏輯地推向極端,剔除掉原來殘余的思辨遺跡,把機能主義順利地過渡到行為主義。正如華生本人指出:“行為主義是唯一徹底而合乎邏輯的機能主義。”其實安吉爾在1910年就已預見到,就像靈魂這個詞從心理學中消失一樣,意識這個詞也很可能從心理學中消失。而后安吉爾更加明確地認為,如果取消意識范疇的存在,而代之以客觀地描述動物和人的行為,這將對心理學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華生宣布取消意識,反對內省,并不是對機能主義方向的背叛,而是這種方向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在反對構造主義心理學上,行為主義比機能主義做得更加徹底。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
發展的必然結果華生作為機能主73.行為主義理論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桑代克(Edward.Thorndike)聯結-試誤說華生(J.B.Watson)刺激—反應理論斯金納(B.F.Skinner)操作性條件反射班杜拉(A.Bandura)社會模仿學習布勞(Peter
Michael
Blau)社會交換理論3.行為主義理論主要流派代表人物:84.基本概念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社會學習強化消退懲罰報酬公正性期待制度化4.基本概念經典條件反射95.流派發展演進行為主義桑代克聯結說/試錯法學習規律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華生刺激-反應(S-R)說,經典條件反射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R-S過程)5.流派發展演進行為主義10新行為主義赫爾(ClarkLeonardHull)S-O-R,中介變量斯金納激進行為主義強化物:一級、二級社會學習論觀察學習(核心:模仿)三類強化(1)直接強化(2)替代性強化(3)自我強化認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新行為主義11社會交換理論霍曼斯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剝奪與滿足命題攻擊與贊同命題布勞(Peter
Michael
Blau)社會交換是指個人為了獲取回報而又真正得到回報的自愿性活動。
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內在獎賞和外在獎賞社會交換理論12二、行為主義理論重點介紹1.桑代克:試誤說2.華生:刺激—反應說3.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強化理論程序教學理論二、行為主義理論重點介紹1.桑代克:131.桑代克:試誤說餓貓逃出迷籠實驗
1.桑代克:試誤說餓貓逃出迷籠實驗14餓貓逃出迷籠實驗介紹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籠中,籠中放一條魚,餓貓急于沖出籠門去吃籠外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后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后是把橫于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剛放放籠中的餓貓以抓、咬、鉆、擠等各種方式想逃出迷籠,在這些努力和嘗試中,它可能無意中一下子抓到門閂或踩到臺板或觸及橫條,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后,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后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
餓貓逃出迷籠實驗介紹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15桑代克的結論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
“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于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桑代克的結論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16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1)準備律(LawofReadiness)(2)練習律(LawofExercise)(3)效果律(LawofEffect)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1)準備律(LawofRea17(1)準備律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①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②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③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準備律是反應者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一切反應是由個人的內部狀況和外部情境所共同決定的。因此學習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是一種活動。學習者必須要有某種需要,體現為興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準備還應包括對該情境起反應所必不可少的素養和能力準備。(1)準備律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8(2)練習律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①應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變強;②失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久不應用,就會變弱。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于減弱。后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復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2)練習律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19(3)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后伴隨著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大強調懲罰。(3)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20小結: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而增強,以失用和煩惱而減弱。因此教育必須遵循這兩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教師應當了解有效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有強烈的興趣和喜悅上。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先將作業中的樂趣講給學生聽,或以自己的熱情激起兒童的準備;要仔細地規定和嚴格地控制反應的順序,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形成所需的習慣;要注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是否疲勞和厭倦;要注意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可使學生感到十分困難,因而導致氣餒。
小結: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21桑代克的其它理論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遺傳、環境和教育的關系(詳見“桑代克理論介紹”)桑代克的其它理論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22對桑代克理論的評價
桑代克對于心理學的貢獻(1)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2)借用大量生物學和生理學的概念來建立他的聯想主義心理學說。其結論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這使他的理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為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3)發展了古典聯想主義心理學。其聯結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因此將完全客觀的參照系與他的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對桑代克理論的評價桑代克對于心理學的貢獻23桑代克的理論主要缺點主要表現在:他的“學習理論”具有機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為為了研究這種行為把它分解成最簡單的要素,即刺激—反應單元但是他忽視了對心理元素和意識的研究桑代克的理論主要缺點主要表現在:242.華生:刺激—反應說小艾伯特(LittleAlbert)實驗
2.華生:刺激—反應說小艾伯特(LittleAlbert)25實驗介紹: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個健康、正常的幼兒,當時他只有11個月又5天。條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應是好奇。他看著它,似乎想用手去觸摸它。無條件刺激是用鐵錘敲擊一段鋼軌發出的聲音。這顯然是一種令人生厭的聲音,因為小艾伯特的無條件反應是驚怕、摔倒、哭鬧和爬開。在白鼠與敲擊鋼軌的聲音一起出現3次后,光是白鼠就會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為反應。在6次條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見到白鼠時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在小艾伯特1歲又21天時,華生進行了一系列泛化測驗,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現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種情況下,小艾伯特都表現出一種很強的情緒反應。因此,華生得出結論:條件化的情緒反應具有擴散或遷移的作用。而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分化開來,形成分化的條件情緒反應。例如,除條件刺激白鼠外,其它刺激單獨使用時都不以敲擊聲來強化,則擴散消失,只對白鼠保留反應。實驗介紹: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個健康、正常的幼兒,當時他只26學術觀點1.關于感覺2.關于遺傳與環境的關系3.關于動作流的概念4.關于情緒的理論5.關于思維的理論6.關于人格的理論(詳見:華生理論介紹)學術觀點1.關于感覺27華生的研究方法1、觀察法2、條件反射法3、口頭報告法4、測驗法(詳見:華生介紹)華生的研究方法1、觀察法28華生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1.確定了以行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消除了傳統心理學的主觀性,格守一般科學共有的客觀性原則。2.發展了客觀的觀察方法,使心理學在方法上益趨精進。華生的預測與控制行為的觀點促進應用心理學的發展,他的環境決定論觀點影響美國心理學達30年。華生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293.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斯金納箱3.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斯金納箱30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實驗
箱內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鍵,箱子的構造盡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杠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斯金納的實驗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2)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杠桿或啄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4)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實驗箱內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31實驗結論白鼠和鴿子實驗表明:機體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明顯的刺激才能形成反應。他把機體由于刺激而被動引發的反應稱為“應激性反應(Respondents)”,而機體自主發出的反應稱為“操作性反應(Operants)”。前者往往是種不隨意的行為;后者大多是隨意的或有目的的行為。斯金納認為,人類從事的絕大多數有意義的行為都是操作性的,例如,步行上學、讀書寫字、回答問題,都是操作性行為的例子。實驗結論白鼠和鴿子實驗表明:機體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明顯的刺激才32實驗推論斯金納通過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把動物的學習行為推而廣之到人類的學習行為上,他認為雖然人類學習行為的性質比動物復雜得多,但也要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于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作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后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通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在教學方面教師充當學生行為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把學習目標分解成很多小任務并且一個一個地予以強化,學生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實驗推論斯金納通過實驗發現,33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身發出的反應,與任何已知刺激物無關。與這兩類行為相應,斯金納把條件反射也分為兩類。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刺激)型S型名稱來自英文Simulation與操作性行為相應的是操作性反射,稱為R(反應)型R型名稱來自英文ReactionS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刺激直接關聯,R型條件反射是強化與反應直接關聯。斯金納認為,人類行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構成的操作性行為,操作性行為是作用于環境而產生結果的行為。在學習情境中,操作性行為更有代表性。斯金納很重視R型條件反射,因為這種反射可以塑造新行為,在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34強化理論
強化就是通過強化物增強某種行為的過程,而強化物就是增加反應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納把強化分成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兩種。積極強化是獲得強化物以加強某個反應,如鴿子啄鍵可得到食物。消極強化是去掉可厭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強了那個行為。如鴿子用啄鍵來去除電擊傷害。教學中的積極強化是教師的贊許等,消極強化是教師的皺眉等。這兩種強化都增加了反應再發生的可能性。強化理論強化就是通過強化物增強某種行為的過程,而強化物就是35消極強化≠懲罰斯金納認為不能把消極強化與懲罰混為一談。他通過系統的實驗觀察得出了一條重要結論:懲罰就是企圖呈現消極強化物或排除積極強化物去刺激某個反應,僅是一種治標的方法,它對被懲罰者和懲罰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實驗證明,懲罰只能暫時降低反應率,而不能減少消退過程中反應的總次數。在他的實驗中,當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桿得到食物的條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桿時給予電刺激,這時反應率會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桿不帶電了,按壓率又會直線上升。斯金納對懲罰的科學研究,對改變當時美國和歐洲盛行的體罰教育起了一定作用。消極強化≠懲罰斯金納認為不能把消極強化與懲罰混為一談。他36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
(1)積極反應原則(2)小的步子原則(3)及時強化原則(4)自定步調原則(5)低錯誤率原則(詳見行為主義理論)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1)積極反應原則37斯金納的操作強化原理在教學上的應用
斯金納出于對現有教學方法的不滿,根據操作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設計和制造了為學生安排有效學習程序的教學機器,在他的倡導下,不到一年,機器教學便在美國風行起來并波及了全世界。他的關于機器教學的理論,也是貫穿著他的行為主義的觀點:學習就是行為,任何學習,甚至最復雜的學習都可以分解和編制成為詳細的行為目錄。正是由于這一點,在他的機器教學中,忽視了社會語言刺激對人的影響的復雜性。他的機器教學主張由于這種局限性而受到了批評。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計算機和有關信息加工技術的發展,原先應用在教學機器中的程序設計,已以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中被廣泛地應用了。斯金納的操作強化原理在教學上的應用斯金納出于對現有教學方法38三、當代議題行為療法與干預證據為本的實務工作三、當代議題行為療法與干預39相關議題討論如何看待懲罰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相關議題討論如何看待懲罰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40實務案例討論如何通過行為主義技術幫助學校恐懼癥的學生愿意上學?實務案例討論如何通過行為主義技術41第五節行為主義理論——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學習理論主講:劉松副教授第二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基礎第五節行為主義理論——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學習理論第二42一、行為主義理論簡介1.行為主義理論(學習理論)
主要解釋學習是在既有行為之上學習新行為的歷程,是關于由“行”而學到習慣性行為的看法。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反應與刺激的聯結(S-R)。學習過程:有機體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與此對應的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就是所謂的學習。一、行為主義理論簡介1.行為主義理論(學習理論)432.行為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社會歷史背景它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的需要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
心理學背景心理學自身發展是行為主義產生的內部因素
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2.行為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社會歷史背景44行為主義的產生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
生產實踐的需要
到19世紀后半期,美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進程中,同時開始了城市化運動。農業人口逐漸成為城市人口,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們必須學會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國家需要加強對這些人的訓練。強調社會適應就是指強調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美國這一社會條件促使心理學家從對意識的研究轉向對適應性行為的研究。同時,由于工業革命的完成,在機械和技術方面已取得了最高效率,若再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更透徹地了解工人,通過提高工人的身體動作效率來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誠如華生所言,心理學家要幫助和鼓勵工業家去解決這個問題,在工人總體的活動效果上去加以研究。行為主義的產生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和
生產實踐的需要到19世45行為主義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
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
進步主義運動是開始于19世紀90年代的一場廣泛的政治革新運動。這個運動試圖撤換政治機構中老的成員,使用能夠科學管理社會的賢人進行治理。它是溫和的烏托邦,而它的目的則是控制社會。“社會控制萬歲……不僅使我們能夠對付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嚴酷要求,而且還可以作為即將到來的和平與兄弟般關系的基礎。”對許多革新者來說,行為主義似乎向他們提供了能夠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社會的科學工具。通過行為技術的社會控制是一種最有生命力的革新思想。行為主義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
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進步主義運動46外:社會歷史背景
內:心理學背景總之,行為主義產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絕非偶然,它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生產實踐和政治改良的一種要求和反映。雖然行為主義的產生受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哲學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心理學自身的發展則是行為主義產生的內部因素。
外:社會歷史背景
內:心理學背景總之,行為主義產生于20世紀47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
發展的必然結果
華生作為機能主義心理學集大成者安吉爾的學生,深受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把人的心理、意識作為適應環境的工具,也就抹煞了人在意識指導下的行為與動物本能行為之間的本質差異,把人的行為等同于動物的行為,為華生提出行為主義原則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華生的行為主義正是把機能主義心理學合乎邏輯地推向極端,剔除掉原來殘余的思辨遺跡,把機能主義順利地過渡到行為主義。正如華生本人指出:“行為主義是唯一徹底而合乎邏輯的機能主義。”其實安吉爾在1910年就已預見到,就像靈魂這個詞從心理學中消失一樣,意識這個詞也很可能從心理學中消失。而后安吉爾更加明確地認為,如果取消意識范疇的存在,而代之以客觀地描述動物和人的行為,這將對心理學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華生宣布取消意識,反對內省,并不是對機能主義方向的背叛,而是這種方向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在反對構造主義心理學上,行為主義比機能主義做得更加徹底。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
發展的必然結果華生作為機能主483.行為主義理論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桑代克(Edward.Thorndike)聯結-試誤說華生(J.B.Watson)刺激—反應理論斯金納(B.F.Skinner)操作性條件反射班杜拉(A.Bandura)社會模仿學習布勞(Peter
Michael
Blau)社會交換理論3.行為主義理論主要流派代表人物:494.基本概念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社會學習強化消退懲罰報酬公正性期待制度化4.基本概念經典條件反射505.流派發展演進行為主義桑代克聯結說/試錯法學習規律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華生刺激-反應(S-R)說,經典條件反射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R-S過程)5.流派發展演進行為主義51新行為主義赫爾(ClarkLeonardHull)S-O-R,中介變量斯金納激進行為主義強化物:一級、二級社會學習論觀察學習(核心:模仿)三類強化(1)直接強化(2)替代性強化(3)自我強化認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新行為主義52社會交換理論霍曼斯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剝奪與滿足命題攻擊與贊同命題布勞(Peter
Michael
Blau)社會交換是指個人為了獲取回報而又真正得到回報的自愿性活動。
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內在獎賞和外在獎賞社會交換理論53二、行為主義理論重點介紹1.桑代克:試誤說2.華生:刺激—反應說3.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強化理論程序教學理論二、行為主義理論重點介紹1.桑代克:541.桑代克:試誤說餓貓逃出迷籠實驗
1.桑代克:試誤說餓貓逃出迷籠實驗55餓貓逃出迷籠實驗介紹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籠中,籠中放一條魚,餓貓急于沖出籠門去吃籠外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后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后是把橫于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剛放放籠中的餓貓以抓、咬、鉆、擠等各種方式想逃出迷籠,在這些努力和嘗試中,它可能無意中一下子抓到門閂或踩到臺板或觸及橫條,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后,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后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
餓貓逃出迷籠實驗介紹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56桑代克的結論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
“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于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桑代克的結論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57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1)準備律(LawofReadiness)(2)練習律(LawofExercise)(3)效果律(LawofEffect)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1)準備律(LawofRea58(1)準備律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①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②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③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準備律是反應者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一切反應是由個人的內部狀況和外部情境所共同決定的。因此學習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是一種活動。學習者必須要有某種需要,體現為興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準備還應包括對該情境起反應所必不可少的素養和能力準備。(1)準備律這個定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59(2)練習律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①應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變強;②失用律——一個已形成的可變聯結,若久不應用,就會變弱。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于減弱。后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復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2)練習律這個定律分為兩個次律:60(3)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后伴隨著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大強調懲罰。(3)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61小結: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而增強,以失用和煩惱而減弱。因此教育必須遵循這兩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教師應當了解有效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兒童對學習有強烈的興趣和喜悅上。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先將作業中的樂趣講給學生聽,或以自己的熱情激起兒童的準備;要仔細地規定和嚴格地控制反應的順序,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形成所需的習慣;要注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是否疲勞和厭倦;要注意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可使學生感到十分困難,因而導致氣餒。
小結:總之,桑代克強調刺激與反應形成的一切聯結都以應用和滿足62桑代克的其它理論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遺傳、環境和教育的關系(詳見“桑代克理論介紹”)桑代克的其它理論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63對桑代克理論的評價
桑代克對于心理學的貢獻(1)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2)借用大量生物學和生理學的概念來建立他的聯想主義心理學說。其結論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這使他的理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為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3)發展了古典聯想主義心理學。其聯結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因此將完全客觀的參照系與他的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對桑代克理論的評價桑代克對于心理學的貢獻64桑代克的理論主要缺點主要表現在:他的“學習理論”具有機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為為了研究這種行為把它分解成最簡單的要素,即刺激—反應單元但是他忽視了對心理元素和意識的研究桑代克的理論主要缺點主要表現在:652.華生:刺激—反應說小艾伯特(LittleAlbert)實驗
2.華生:刺激—反應說小艾伯特(LittleAlbert)66實驗介紹: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個健康、正常的幼兒,當時他只有11個月又5天。條件刺激是一只小白鼠。小艾伯特最初的反應是好奇。他看著它,似乎想用手去觸摸它。無條件刺激是用鐵錘敲擊一段鋼軌發出的聲音。這顯然是一種令人生厭的聲音,因為小艾伯特的無條件反應是驚怕、摔倒、哭鬧和爬開。在白鼠與敲擊鋼軌的聲音一起出現3次后,光是白鼠就會引起害怕和防御的行為反應。在6次條件作用后,小艾伯特見到白鼠時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在小艾伯特1歲又21天時,華生進行了一系列泛化測驗,即在小艾伯特面前呈現小白兔、小白狗和白色裘皮大衣等。在每一種情況下,小艾伯特都表現出一種很強的情緒反應。因此,華生得出結論:條件化的情緒反應具有擴散或遷移的作用。而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分化開來,形成分化的條件情緒反應。例如,除條件刺激白鼠外,其它刺激單獨使用時都不以敲擊聲來強化,則擴散消失,只對白鼠保留反應。實驗介紹:小艾伯特是日托中心的一個健康、正常的幼兒,當時他只67學術觀點1.關于感覺2.關于遺傳與環境的關系3.關于動作流的概念4.關于情緒的理論5.關于思維的理論6.關于人格的理論(詳見:華生理論介紹)學術觀點1.關于感覺68華生的研究方法1、觀察法2、條件反射法3、口頭報告法4、測驗法(詳見:華生介紹)華生的研究方法1、觀察法69華生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1.確定了以行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消除了傳統心理學的主觀性,格守一般科學共有的客觀性原則。2.發展了客觀的觀察方法,使心理學在方法上益趨精進。華生的預測與控制行為的觀點促進應用心理學的發展,他的環境決定論觀點影響美國心理學達30年。華生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703.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斯金納箱3.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斯金納箱71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實驗
箱內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鍵,箱子的構造盡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杠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斯金納的實驗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2)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杠桿或啄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4)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實驗箱內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72實驗結論白鼠和鴿子實驗表明:機體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明顯的刺激才能形成反應。他把機體由于刺激而被動引發的反應稱為“應激性反應(Respondents)”,而機體自主發出的反應稱為“操作性反應(Operants)”。前者往往是種不隨意的行為;后者大多是隨意的或有目的的行為。斯金納認為,人類從事的絕大多數有意義的行為都是操作性的,例如,步行上學、讀書寫字、回答問題,都是操作性行為的例子。實驗結論白鼠和鴿子實驗表明:機體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明顯的刺激才73實驗推論斯金納通過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把動物的學習行為推而廣之到人類的學習行為上,他認為雖然人類學習行為的性質比動物復雜得多,但也要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特點是:強化刺激既不與反應同時發生,也不先于反應,而是隨著反應發生。有機體必須先作出所希望的反應,然后得到“報酬”,即強化刺激,使這種反應得到強化。學習的本質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應的改變。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有可能通過強化作用的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反應。在教學方面教師充當學生行為的設計師和建筑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信息化在去中心化背景下的重構與發展方向分析
- 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責任邊界分析
- 信息化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 從傳統到創新看區塊鏈如何重塑商業世界-針對騰訊新員工的指南
- AI助力健康管理的新技術與成果
- AI技術臨床應用的全面倫理審查方案
- 速溶茶粉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纖維增強塑料槽、池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紫銅線材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從單一治療到綜合護理的精確醫療模式
- 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
- 棒壘球課教學大綱
- 醫學CVVH原理和護理
-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共23張
- 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
- 2023年韶關市始興縣事業單位考試試題真題及答案
- 大班語言優質課課件PPT《青蛙歌》
- 預防校園欺凌法治知識競答題庫及答案
- 意大利(百得)TBG 系列燃燒機說明書
- 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項目小組成員職責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