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1頁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2頁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3頁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4頁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Summary: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水稻栽培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流行的一種常見病害。該種疾病傳播速度較快,感染范圍較廣,發病流行之后,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護,很容易威脅到水稻的健康生長,影響到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近幾年臨高縣地區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威脅,為控制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流行,確保水稻高產穩產,特將細菌性條斑病的特點及防治進行了探討分析。Keys:水稻菌性條斑病基本特征發病條件防治措施臨高縣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臨高縣境內高溫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3~24℃,降雨量為1417毫米。水稻是臨高縣重要的糧食作物,在農業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細菌性條斑病一旦產生,會給生長期的水稻作物造成嚴重的威脅,導致水稻作物出現成片感染與枯萎。近年來,綠色綜合防治技術手段已經被推廣運用于防控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中,并達到了良好的作物病害防控實效。農業技術部門在實施綠色綜合防控水稻作物病害的實踐過程中,應當確保密切關注水稻生長區域的氣候條件與土壤理化性質,通過實施嚴格的水稻病害防控措施來杜絕水稻病害的蔓延,將水稻感染條斑病的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中。1水稻感染細菌性條斑病的基本特征細菌性條斑病屬于檢疫性水稻作物病害,具有較強的病害傳播性。水稻嫩葉在感染病原物的狀態下,病斑會逐漸形成于嫩葉的表層,然后迅速呈現蔓延與擴展的趨勢。水稻在感染病害的早期階段,植物嫩葉部位會形成小型水浸狀暗綠色斑紋,但不易被察覺。在病害蔓延過程中,長度1cm左右的褐色或者黃色條狀斑紋會形成于水稻葉脈部位。水稻作物在發病后期,會大量出現串珠狀透明黃色細菌,造成水稻葉脈部位溢出黃色液體,最終導致水稻葉脈枯萎。仔細觀察干枯后的水稻作物,可以看到透明斑紋呈小型膠粒的分布形態。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圖1)在多數情況下,夏秋交替(臺風過境)時是水稻感染病害概率最高的時間段。因為此時水稻作物處于抽穗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潮濕氣候的影響,因而造成細菌快速蔓延。成片種植的水稻作物一旦感染細菌性病害,則會造成水稻葉片出現大量卷曲的情況,導致規模較大的水稻種植田出現枯萎的情形。從水稻感染細菌性病害的根源來看,水稻種子構成了寄生病菌的重要載體。水稻葉片出現傷口,植物表層的氣孔與傷口就會布滿侵入的病菌,造成條狀斑紋縱向擴大。此外,雨水與農田灌溉水源都可以成為水稻感染條斑病的載體,尤其是對于經過移栽處理的水稻作物而言。水稻嫩葉具有較差的抗病菌能力,也會導致規模較大的水稻田遭受病菌的侵蝕。2發病規律病菌主要在稻種和稻草中越冬,帶菌種子的調運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粒播種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葉鞘,插秧時又將病秧帶入本田。病菌主要通過灌溉水和雨水接觸秧苗,從氣孔或傷口侵入。病斑上的菌膿可借風、雨、露等傳播進行再侵染。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膿,借風、雨、水、農事操作及葉片接觸和昆蟲等蔓延傳播,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長期灌深水以及偏施、遲施氮肥發病也較重。晚稻比早稻易感病,水稻生長后期易發病蔓延,一般在孕穗、抽穗階段發病嚴重。33發病條件3.1外界氣候水稻種植田間如果具有較高的空氣濕度,將有利于病菌的田間傳播。若田間溫度較高,會加大病菌的存活概率,明顯提高病菌侵蝕水稻作物嫩葉的概率。例如,在連綿降雨的夏季或秋季,一些患病的水稻植株病菌將會附著于雨滴表層,然后傳播至健康水稻作物的植株葉片,造成成片的水稻田遭受細菌感染。3.2水稻作物抵抗力一些水稻品種本身具有較強的病菌抵抗能力,因此不易感染水稻條斑病[3]。但秈稻與雜交稻存在較大的患病概率,其根源在于這些水稻品種具有較差的抗病能力,容易患有細菌性傳染病害。此外,若水稻葉片表層氣孔展開度較大,或氣孔分布密度較小,也有利于水稻作物抵抗外界病菌的侵蝕。3.3水稻種源因素現階段,種子市場中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水稻種子檢疫流程的缺陷,趁機售賣帶有病害風險的水稻作物種子,導致健康的水稻植株遭受感染。一些地區的水稻種子檢疫部門種子檢疫力度不足,未能配備專業素養較高的檢疫機構隊伍,導致健康種子中混入帶有病害的水稻種子。3.4防控力度不夠廣大群眾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危害性和預防必要性認識不強,對發病田塊的稻樁及田間雜草基本未采取處理措施,給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病菌的積累、發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只在條斑病嚴重發生時防治,忽視發病初期的防治,延誤了最佳防治時期而導致防治效果不佳。4治療措施4.1秧田期用藥疫情發生區可在秧苗3~4葉期用一次藥,做到帶藥下田;可選用36%的三氯異氰尿酸50~100g或20%的噻菌銅(龍克菌懸浮劑)100~150g,兌水50kg噴霧進行噴藥預防,移栽前再噴一次。也可在4~5葉期和水稻移栽前3~5天,各噴500倍液的中生菌素1次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菌靈)25~50g/667m,兌水50kg噴霧。4.2大田防治生產上,由于細菌性條斑病原菌在稻草中的帶菌量大,僅靠種子處理來控制此病,其效果不理想,因此當大田出現發病中心時應及時由外而內進行噴藥防治。可用消菌靈水溶性粉劑(50%氯溴異氰尿酸)25~50g/667m2,或用36%的三氯異氰尿酸50~100g/667m2或20%的噻菌銅(龍克菌懸浮劑)100~150g/667m2,兌水50kg噴霧,藥后3~5天再用中生菌素500倍液防治一次,確保效果。如遇臺風、暴雨要及時進行補治,同時要注意交替輪換使用藥劑噻唑鋅、噻菌銅、氯溴異氰酸尿酸等。4.3抑制病害流行。在臺風、雨水過后,應立即排水,并可撒施石灰、草木灰、同時還可選用47%加瑞農(春雷霉素·王銅)900倍液噴霧或10%氯霉素100g/667m2兌水50kg噴灑,來抑制病害的流行擴展。5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綠色綜合防控要點作為重點的植物檢疫對象,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必須受到各地農業部門的重視如果不嚴格監控水稻條斑病,水稻種植業就會遭受條斑病的侵害,導致水稻作物的品質受到不良影響。為了達到綜合防控細菌性條斑病的目的,應當重點著眼于水稻病害防控。5.1嚴格把控水稻種子調運關口在調運水稻種子環節中,相關部門必須做到嚴格審查產地檢疫證、調運許可證,避免不合格的水稻作物種子被調運至水稻種植區域。同時,各地農業部門應當運用藥劑浸泡水稻種子的方法來處理水稻種子,嚴格把控水稻種子的處理關。技術人員需要結合測區范圍的土壤特性與水稻品種特性,嚴格控制水稻測試中的取樣環節,確保得到更加精確的水稻品種性能測試結論。開展水稻品種試驗的宗旨在于測試水稻作物的性能,進而選擇適合栽培水稻作物的區域范圍。相關部門對水稻品種進行嚴格的品種性能測試,能夠為水稻品種推廣、良種選育以及品種審定提供科學的數據作支撐,有效杜絕盲目推廣栽培水稻新品種的現象。5.2種子處理。全面采取藥物浸種,浸種時可使用40%強氯精(三氯異氰尿酸)200倍液或20%噻菌銅5g兌水10kg,浸稻種4~5kg,浸種24~48h,進行種子消毒殺菌。注意一定要保持藥液淹沒種子。種子處理前先將稻種用清水預浸12~24h,播種前再用清水洗凈后,然后再用清水浸種12h后催芽播種。5.3全面實施水稻作物的田間管理水稻作物種植管理主要涉及水稻田苗期以及水稻中后期的田間管理。農業技術人員針對苗期的水稻作物應當重視全方位的水稻病害預防,全面做好田間的水稻作物水肥管理,可以噴施硅肥,科學配置水稻作物的施肥比例,控制水稻灌溉頻率。中后期的水稻田間管理,重點在于打好水稻作物的保險藥,其中包含60億芽孢/mL的解淀粉芽孢桿菌LX-11(葉斑寧)。技術人員在噴灑水稻作物藥劑時,應當嚴格控制7~10d的噴藥間隔時間,并限定500~600mL的藥劑噴灑劑量,確保達到80%的水稻病害防治率。5.4做好水稻田間檢驗與檢查水稻田間檢查與田間檢驗構成了預防水稻病害的重要手段。每隔一定時間,植保部門就要實施全方位的水稻田間檢查,嚴格檢驗水稻作物感染病害的潛在風險。通過實施嚴格的水稻田間檢查,充分保證水稻作物具有優良的田間生長環境,切實杜絕水稻病害的產生。種子管理部門可以開展水稻品種實驗,觀察品種綜合抗性,為各地區選擇高產、優質、抗逆的優良品種提供科學依據。6結語細菌性條斑病對于水稻種植構成了嚴重威脅,為了保證水稻種植良好的經濟效益,農業部門需要重點防控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全面推行針對水稻作物的植物檢疫措施。同時,各地農業部門應當充分依托水稻病害防控領域的科技手段宣傳,增強當地水稻種植戶防控水稻條斑病的意識。在種植水稻作物的過程中,種植技術人員需要重視全面的水稻種植管理,運用噴灑化學藥劑以及實施生物防控等舉措來預防條斑病,保證水稻作物健康生長。Reference:[1]吳學業,張慧敏.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及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175,182.[2]徐永華.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流行因子及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