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微能力獲獎優秀作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課文:12 古詩二首)-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反思_第1頁
2.0微能力獲獎優秀作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課文:12 古詩二首)-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反思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課文:12古詩二首)微能力2.0認證-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一、教學設計二、課堂實錄[技術說明]三、教學反思撰寫:TFCF[優秀獲獎作品]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教學設計基本信息縣(市、區)學校TFCF學校姓名TFCF學科語文能力維度口學情分析口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口學業評價所屬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口混合學習環境口智慧學習環境微能力點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教學主題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課文:12古詩二首)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對象及特點1、一年級的兒童注意范圍狹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們同時注意幾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兒童邊聽講邊抄寫,應該先讓兒童聽講,等兒童聽懂了,再讓他們抄寫。2、一年級兒童的注意還不穩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上課時注意了自己的新鉛筆盒,而沒有注意聽教師講解。教師講課過程如果過于單調,或太易太難,或節奏速度不適當,都容易造成兒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師正確的教育和幫助下,兒童的注意才能迅速發展起來。3、記憶范圍雖然不斷擴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足,一次不易記住很多東西。4、有意識記憶的能力正在發展,但往往還不能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記憶活動,也不能適當地運用識記的方法。5、意義識記的能力也正在發展,對于已經理解的教材,能夠通過邏輯加工來進行識記。如:按意義聯系來識記課文,按偏旁部首歸類來識記生字等。形象記憶在一年級兒童記憶中還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學中仍然要多運用直觀方法來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學內容分析古詩兩?《池上》以活潑樸實的?描?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個天真可愛的“偷采?蓮”的鄉村?娃,?娃天真?邪的形象在詩?的筆下顯得栩栩如?,仿佛呼之欲出。語?課標前?就指出“語?是最重要的交際?具,是?類?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性與??性的統?是語?課程的基本特點。”還指出“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課程必需根據學???發展和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的好奇?、求知欲,倡導?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式。”“語?課程應該是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北酒旁?,采??描的?法刻畫了?個天真可愛的?孩?撐船偷采?蓮蓬的情景,學?真實的?活經歷與此類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學習的切?點。?章淺顯易懂,?配以插圖,所以極易被學?理解。學?在此詩之前已經有了學習詩詞的經驗和?法,所以利?此詩不僅可以鍛煉學?的學習能?,還可以讓學?輕松的感受到古詩并不是?澀難懂的,只要?法得當,完全可以領略到詩境我悠遠與綿長。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認“首、蹤、跡”等生字,會寫“首、采、無”等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古詩的韻味,培養朗讀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背誦兩首古詩。學習難點了解古詩的大意。技術支持PPT圖片編輯技術使用的目的1、多媒體展示任務單使得學習有層次。2、信息技術演示支持使得朗讀有實效。3、圖片文字編輯促學生發現語言秘密。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荷塘圖片)看到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里發生的關于一個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3.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詩題)1.《池上》這首古詩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1.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1)自由讀《池上》,畫出生字娃娃,要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2)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教讀生字,教師重點指導“首、蹤、萍”等字的讀法。(3)課件出示生字詞,采用抽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掌握本課生字。2.鞏固生字,指導書寫。(1)出示生字“首”“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形筆畫。學生練習描紅。(2)教師重點指導兩個字易寫錯的部分。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畫,第四畫是“短撇”。采:上半部分的筆順是“撇、點、點、撇”。3.生字娃娃告訴老師,它們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4.給下列漢字注音。()首()蹤()跡()?。ǎ┢?.描一描,寫一寫。首采三、誦讀古詩,了解詩意1.教師范讀,學生領讀,全班齊讀古詩,讀通讀順。2.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3.教師解讀古詩。(1)課件出示古詩翻譯。(2)對照翻譯,理解詞語意思。撐:撐船,劃船。艇:輕小的船。解:知道,懂得。蹤跡: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一道開: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3)課件出示每句詩的翻譯,讓學生找出相應的詩句。(4)指名學生讀詩句翻譯,另一名學生朗讀詩句。4.集體討論: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故事中的“小娃”可愛嗎?為什么?5.指導朗讀、背誦古詩,讀出小娃的天真無邪、頑皮可愛。4.在荷塘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6.將詩句補充完整。()()撐小艇,偷()白蓮()。不解藏蹤跡,浮萍()道()。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看圖揭題,學習《小池》1.出示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3.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小池》描寫的是()的景色。A.春天B.夏天C.秋天二、初讀感知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2.同桌合作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的字音。3.指名兩人一組朗讀并匯報。4.讀一讀,連一連。泉柔露角jiǎolùróuquán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2.交流自學。理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4.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5.簡單講述詩意。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小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水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蔭。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全班齊讀全詩,說說此詩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詩中哪些詞可以體現出來?《小池》的作者是宋朝的,池子里有。8.默寫這首詩的后兩句。四、學習生字,鞏固詞語1.出示帶音節生字認讀,去掉音節認讀。2.小組合作,創造性地認記字形。3.認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10.組詞記生字。樹()愛()尖()角()評價等級?優秀 口合格口不合格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課堂實錄一、任務描述:依據上述教學設計,選取課堂代表性實錄片段(需同時出現教師和學生),視頻原則上不超過10分鐘。二、評價標準:1、教師講授準確生動、深入淺出;2、用形象化和直觀化的方式表達教學內容或建立知識關聯,有效支持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3、技術使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4、不同起點的學生均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5、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嫻熟,工具使用的方法具有學習與借鑒價值。A6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教學反思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娃“偷采白蓮”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理,充滿了童真、童趣?!缎〕亍芬郧逍禄顫姷恼Z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之情。本課的設計重點是使學生學會古詩并掌握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情境體驗,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使學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朗讀、想象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借助音樂、畫面等教學手段,帶著學生走進詩中,感受詩中兒童的快樂,進而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一、教學效果:首先是把古詩當作讀背材料加以讀背,因為還沒有理解詩意,讀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記硬背。其次才是鑒賞,我一直的做法是從詞句的翻譯著手,然后賞析,最后講解學案和穩固案上的練習。仔細思量,這樣的鑒賞教學設計不僅瑣碎而不連貫,教學的理念也是相當的落后。試圖一一對應地用散文語言來翻譯那充滿靈性的詩句,常常使詩失去了固有的韻味;而過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剝奪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代價的,結果是吃力而不討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睘榱诉_成上述目標,對古代詩歌教學,僅僅當作讀背材料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機械灌輸、被動接受也是不行的。必須教給學生古詩賞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運用這些方法,自己去欣賞品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進行誦讀積累,才能使古詩教學的目標真正達成。二、成功之處:僅僅依靠教學設計的新穎有趣來促進課堂高效是難以持久的(教學設計雖然可以不止一種,但想永遠的新穎有趣難以做到)。要促進課堂高效,必須有簡單容易操作而又確實奏效的手段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所以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節課中,這種激趣手段就是獎勵條例。我在課堂上宣布了這樣的獎勵條例:凡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舉手發言而能答對問題的;或注意聽講、主動訂正出同學發言錯誤的;或能夠主動進行誦讀展示而能夠贏得師生掌聲的,均可免做本課學案。這條獎勵條例在課堂上實施起來很簡單,只要注意記下主動發言的就可以了。而這個條例能夠奏效是基于對學情的正確把握。三、缺乏之處:在指導朗讀時,由于時間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環節中,沒能更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學生在讀時,詩人的情感沒讀出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