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真菌性食物中毒省疾控中心史一真菌性食物中毒省疾控中心史一1
主要內容1.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2.概述3.常見的霉菌毒素
主要內容1.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2一、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一、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3
我國烏蘇里江地區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進食后引起昏迷,而稱為“迷神麥”。
1882年蘇聯遠東地區有“醉谷病”的記載,就是由于食用霉變的谷物而引起的一種真菌中毒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蘇聯發生因食用越冬小麥引起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癥,日本發生了黃變米中毒。我國也報道了東北幾省的臭米面中毒,南方霉甘蔗中毒等。我國烏蘇里江地區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進食4
1960年英國發生了10萬只火雞食入含黃曲菌的飼料在短期內死亡的事件,1961年即發現污染了黃曲菌的花生餅能誘發大鼠的肝癌,1962年鑒定出了致癌物質,命名為黃曲毒素。其后,真菌毒素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視。近50多年來,真菌毒素的研究進展很快,迄今已發現200余種霉菌毒素,大多為曲霉屬、青霉菌屬及鐮刀菌屬中約30種真菌的產毒菌株所產生。1960年英國發生了10萬只火雞食入含黃曲菌的飼5國內外出現的中毒事件
1974年印度200個村莊曾暴發黃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397人發病,死亡106人。自1974年10月開始共延續約兩個月,流行僅限于農村以玉米為主食的部族,因該年玉米未收獲時下雨,而使玉米發生霉變。人和狗食玉米數周后就發生了肝炎。癥狀以黃疸為主,還有嘔吐、厭食及發燒等。部分較輕的人可恢復,但有的在二三周內迅速出現腹水,下肢水腫,脾大且硬,死亡病例死前有胃腸道出血。5歲以下兒童發病顯著較少。嬰兒完全不發病。發病的狗吃過病家食物。不吃相同食物的其它家畜不發病。5份病家玉米樣品,全部檢出黃曲霉毒素(含量6.25~15.6ppm),7個患者的血,2個測出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國內外出現的中毒事件1974年印度200個村莊曾暴發6
非洲一名15歲兒童食用污染AF的木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死亡,經檢驗木薯中AF
1.7mg/kgAFB1。另一起為一名兒童食用污染AF的米飯2天后死亡,經檢驗米飯中含1.7mg/kgAFB1.
1988年10月馬來西亞Perak州西北部有13名華人兒童因食如含AF的食物死亡。
上海奉賢縣曾因食霉變玉米而發生人中毒和豬死亡的情況。停食玉米后逐漸恢復。中毒死亡的豬的肝黃染、肝大質硬。此批玉米有黃曲霉毒素300~400ppb,喂鴨雛有肝臟腫管增生,出血及壞死等。
我國臺灣省曾有三家農民39人中有25人中毒,可疑食物為發霉大米。在米深棕色,黃曲霉毒素含量最高者為225.9ppb。25人中3個小孩死亡。用此批米喂鴨雛,肝臟發生典型的典曲霉毒素中毒病變。
非洲一名15歲兒童食用污染AF的木薯引起7赤霉病麥和霉變玉米地區年份中毒食品起數中毒人數發病率(%)山西太原1988玉米粉114267.9廣西橫縣1989玉米粉110100.0四川自貢1989小麥117100.0陜西白河1989小麥170114.0安徽1991小麥8130_江蘇1991小麥46560_赤霉病麥和霉變玉米地區年份中毒食品起數中毒人數發病率(%8近年來的一些相關報道近年來的一些相關報道9二、概述二、概述10
定義
攝入被某種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類急性中毒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診斷標準草稿)
致病因素:真菌毒素
多由霉菌產生。
定義
攝入被某種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11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是“絲狀真菌”的統稱,凡是在基質上長成絨毛狀、棉絮狀或蜘蛛網狀菌絲體的真菌,都稱為霉菌。
霉菌毒素是產毒霉菌在適合產毒的條件下所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約200余種,不同霉菌的產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也不同,按其作用的靶器官可分為肝臟毒、腎臟毒、神經毒、光過敏性皮炎及其它五種。
霉菌是真菌的一12霉菌分類:
--曲霉菌屬:黃曲霉、赭曲霉、雜色曲霉、煙曲霉、寄生曲霉(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雜色曲霉毒素)
--青霉菌屬:島青霉、桔青霉、黃綠青霉、擴展青霉
--鐮刀菌屬:雪腐鐮刀菌、禾谷鐮刀菌、梨孢鐮刀菌
--交鏈孢霉屬
--麥角菌屬、木霉屬等其中與食品衛生關系密切的霉菌:--曲霉菌屬、青霉菌屬、鐮刀菌屬霉菌分類:其中與食品衛生關系密切的霉菌:13霉菌的產毒特點:
1.霉菌產毒僅限于少數的產毒霉菌,而且產毒菌種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產毒。
2.產毒菌株的產毒能力還表現出可變性和易變性,產毒菌株經過多代培養可以完全失去產毒能力,而非產毒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可出現產毒能力。
3.一種菌種或菌株可以產生幾種不同的毒素,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幾種霉菌產生。
4.產毒菌株產毒需要一定的條件,霉菌污染食品并在食品上繁殖是產毒的先決條件,而霉菌能否在食品上繁殖與食品的種類和環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有關。霉菌的產毒特點:
1.霉菌產毒僅限于少數的產毒霉菌,而且產毒14影響霉菌產毒的因素
影響霉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因素是很多的,與食品關系密切的有基質(食品)、水份、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為此,控制這些條件,可以對食品中霉菌分布及產毒造成很大的影響。
影響霉菌產毒的因素
影響霉菌生長繁殖及產毒15--基質
霉菌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為營養物質生長,此外還有礦物質和少量氮。
一般而言,營養豐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長的可能性就大(霉菌極易在含糖的餅干、面包、糧食等食品上生長),天然基質比人工培養基產毒為好(實驗證實,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樣培養條件下,以富于糖類的小麥、米為基質比油料為基質的黃曲霉毒素產毒量高)。
黃曲霉易在玉米、花生中產毒而在豆類中產毒量很低。(與黃曲霉代謝有關,尚無明確解釋)
--基質
霉菌主要利用碳水16
--水分
霉菌生長繁殖主要的條件之一是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分。
食品水分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結合水分,一種是游離水分,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為游離水分又稱為水分活性(Wateractivity縮寫為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最易生長繁殖。食品中的Aw為0.98時,微生物最易生長繁殖;當Aw降為0.93以下時,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長;當Aw在0.7以下時,則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產毒的霉菌繁殖。
糧食的水分17%-18%是霉菌繁殖與產毒的良好條件
--水分
霉菌生長繁殖主要的條件之一是必17
水分活性:在同一條件(溫度、濕度、壓力等)下,食品中水分蒸汽壓(P)與純水蒸汽壓(Po)之比:aw=p/p0水分活性:在同一條件(溫度、濕度、壓力等)下18
預防產毒的水分含量:
大豆:11%
大米/小麥:14%
干菜/干果:30%
預防產毒的水分含量:
大豆:11%19
--濕度
在不同的相對濕度中,易于繁殖的霉菌也不同:
相對濕度在80%以下時,主要是干生性霉菌繁殖:
(灰綠曲霉、局限曲霉、白曲曲霉等)
相對濕度在80%—90%時,主要是中生性霉菌繁殖:
(多數曲霉、青霉、鐮刀菌屬)
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主要是濕生性霉菌繁殖:
(毛霉、酵母屬)
--濕度
在不同的相對濕度中,易于繁殖的20
--溫度
溫度對霉菌的繁殖及產毒均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種類的霉菌其最適溫度是不一樣的,霉菌為嗜中溫菌,大多數霉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產毒或產毒力減弱。如黃曲霉的最低繁殖溫度范圍是6-8℃,最高繁殖溫度是44-46℃,最適生長溫度37℃左右。
產毒溫度與最適繁殖和生長溫度不同,其略低于生長最適溫度,如黃曲霉的最適產毒溫度為28-32℃。
在0℃時,除部分嗜冷菌外一般霉菌幾乎不生長。
--溫度
溫度對霉菌的繁殖及產毒均有重要21--空氣流通
大部分霉菌生長繁殖和產毒均需要氧氣,少數霉菌(毛霉、慶綠曲霉)厭氧并可耐受高濃度的CO2
快速風干比緩慢風干對預防產生黃曲霉毒素效果好。--空氣流通
大部分霉菌生22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點
1食品中被產毒菌株污染,但不一定能檢測出真菌毒素的現象比較常見。
2真菌毒素中毒發生往往有季節性或地區性,真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不是復雜的蛋白質分子,所以它在機體中不能產生抗體,也不能產生免疫。
3人和畜禽一次性攝入含有大量真菌毒素的食物,往往會發生急性中毒,長期少量攝入會發生慢性中毒。
慢性真菌性食物中毒除引起肝、腎功能及血液細胞損害外,有些種真菌可以引起癌癥。可以使實驗動物致癌的真菌毒素有黃曲霉毒素、雜色曲霉素、黃天精、環氯素和展青霉素等因其結構較簡單,分子量很小,故對熱穩定,一般烹調和食品加工如炒、烘、熏等,對食品中真菌毒素往往不能破壞或破壞甚少。油煎能破壞一些,高壓消毒也僅能破壞一半左右。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點
1食品中被產毒菌株污染,但不一定23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曲霉菌屬黃曲霉毒素黃曲霉、寄生曲霉玉米、花生、棉籽油急性:肝臟毒性慢性毒性:肝臟損傷、影響動物生長致癌性:赭曲霉毒素曲霉屬和青霉屬某些菌種玉米、小麥、大米、大麥、燕麥、豆類和其它原料腎毒性、肝毒性引起腎臟的嚴重病變引起肝臟急性功能障礙,乃至部分壞死長期有致癌性、致畸、致突變性雜色曲霉毒素雜色曲霉和構巢曲霉大米、玉米、花生、面粉肝毒性、腎毒性急性:肝壞死、腎壞死慢性:肝、腎疾病致癌性次于AF,可致肝癌、腎癌、肺癌和淋巴肉瘤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曲霉菌屬黃曲霉毒素黃曲霉、寄生24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青霉菌屬(產黃變米毒素)黃綠青霉素黃綠青霉大米神經毒性,毒性強急性中毒為中樞神經麻痹,動物中毒從后肢和尾部開始,逐步向前肢和頸部,最后導致心臟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可使動物發生肝腫瘤及貧血桔黃霉素桔青霉為主,還有黃綠青霉、擴展青霉、點青霉大米、花生、小麥、大麥、燕麥、黑麥腎毒性引起腎臟腫大,尿量增多,腎小管擴展以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表現為急、慢性腎病,口渴、多尿、呼吸困難島青霉素島青霉大米肝毒性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青霉菌屬(產黃變米毒素)黃綠青25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青霉屬展青霉素蕁麻青霉、擴展青霉、棒曲霉、巨大曲霉、雪白絲衣霉蘋果及其制品,梨、桃、香蕉、葡萄、杏、菠蘿等、糧食、飼料神經毒性急性:嚙齒動物常有痙攣、肺出血、皮下水腫直至死亡亞急性:對大鼠的腎和胃腸有毒性致癌性:致畸致突變性:對雞胚明顯致畸鐮刀菌屬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2毒素、DON、NIV)雪腐鐮刀菌、禾谷鐮刀菌、梨孢鐮刀菌、擬枝孢鐮刀菌玉米、大麥、小麥、稻谷等農作物細胞毒性、免疫抑制及致畸作用,有弱致癌性--嘔吐,局部皮膚刺激、炎癥及壞死--免疫抑制作用--每種毒素有特殊的毒性表現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T-2:二醋酸薰衣草鐮刀菌烯醇DO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NIV:雪腐鐮刀菌烯醇在室溫下,真菌在辣椒、西紅柿、黃瓜、胡蘿卜等蔬菜上生長時能產生展青霉素。由于肉眼很容易發現這種霉變現象,消費者不會購買或食用它們,所以由此引起中毒的可能性極小。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青霉屬展青霉素蕁麻青霉、擴展青26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鐮刀菌屬玉米赤霉烯酮ZEN禾谷鐮刀菌、黃色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玉米為主,也有大麥、小麥、大米和麥芽作用于生殖系統,引起家畜、家禽雌激素中毒癥伏馬毒素串珠鐮刀菌主要是玉米及其制品;也有高粱、大麥、小麥--引起馬屬動物腦白質軟化病--實驗鼠發生原發性肝癌--調查顯示,某些食管癌高發地玉米中伏馬毒素含量高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鐮刀菌屬玉米赤霉烯酮禾谷鐮刀菌27毒性及其對應毒素展青霉素、黃天精、環氯素毒性及其對應毒素展青霉素、黃天精、環氯素28黃曲霉黃曲霉29雜色曲霉雜色曲霉30黃青綠霉黃青綠霉31島青霉島青霉32桔青霉串珠鐮刀菌桔青霉串珠鐮刀菌33食品中可能出現的霉菌毒素真菌毒素能通過由霉變的糧食磨成的面粉進入面包,不過常見的是發霉的面包中產生真菌毒素。面包烘烤之后在晾涼、儲存、切割和包裝的過程中,由于面包房中的空氣內含有大量的真菌,也容易被污染。因為黃曲霉是花生殼上最常見的真菌,所以在霉變的花生上總是能夠檢測出黃曲霉毒素;而且由花生制成的食品,如花生油或花生醬中也常含有黃曲霉毒素。與花生相似的還有開心果;另外一些堅果,如核桃、榛子或椰仁則受黃曲霉毒素的危害較輕。在酸性水果和水果制品中能形成的真菌毒素是展青霉素和由絲衣霉分泌的絲衣霉酸。這些真菌在水果(蘋果、梨、桃、杏、葡萄、菠蘿和檸檬等)表面長成棕色斑點。食品中可能出現的霉菌毒素真菌毒素能通過由霉變的糧食磨成的面粉3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
--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與飲食習慣、氣候、食品種類有關
--潛伏期較短
--無特效解藥
--機體對真菌毒素不能產生抗體,也不能免疫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預防
--防霉
--去毒
--加強監測監管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35田間:防倒伏;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種收獲:及時排除霉玉米棒;及時晾曬儲存:
--控制水分:控制糧食中的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防霉;控制空氣的相對濕度
--氣調防霉:除氧充氮或用二氧化碳保存
--低溫防霉:降低食品儲存溫度,10℃以下,能有效防霉
--化學防霉:采用防霉劑
--注意通風防霉田間:防倒伏;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種36去毒物理去毒
--吸附法:活性炭、天然白土等用于油脂
--加熱法:干熱和濕熱都可以去除部分毒素,花生在150℃以下炒0.5h約可除去70%的黃曲霉毒素
--射線處理:紫外線照射、日光暴曬都可去除部分毒素
--水洗法:用水反復搓洗大米,可去除大部分毒素
--碾壓法:碾壓加工受污染的大米,可以去除部分毒性化學去毒:
--堿煉法:油脂精加工的方法,也可除毒
--氧化法:次氯酸鈉破壞黃曲霉毒素生物去毒:應用微生物發酵除毒去毒物理去毒37加強監測監管加強監管和檢測,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標準,禁止出售和進口真菌毒素超過限量標準的糧食和飼料對即將投放市場的食品加強檢測,凡超過國家限量標準的,一律不允許投入市場加強監測監管加強監管和檢測,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標準,禁止出售和38三、常見的霉菌毒素三、常見的霉菌毒素39
一、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AFT或AT)
1.結構
AFT是黃色曲霉菌及寄生曲霉菌所產生的一類結構相似的雜環化合物?;窘Y構都有二呋喃環和香豆素,現已分離出B1、B2、G1、G2、M1、M2、P1等二十種左右。
2.毒性:
AF的毒性可總結為:致癌、致突變、肝細胞壞死。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為黃曲霉素B1(AFB1)。AFB1的毒性比氰化鉀、劇毒農藥以及金環蛇、眼鏡蛇的毒汁還毒,AFB1也是天然發生污染食品致癌劑中最強的一種。故在食品監測中以AFB1為污染指標。
一、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AFT或AT)
40
急性和亞急性:迅速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出血及膽管增生,幾天或十幾天死亡慢性:肝臟出現慢性損傷,生長緩慢,肝功能降低,可在幾周或幾十周出現死亡致癌性:主要誘使動物發生肝癌,也能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的癌癥。
一粒嚴重發霉的玉米可含AFT40μg,若給小鴨食用,可使兩只小鴨致死。如果給大鼠每天投入5μg的AFT,僅1個月便可致癌。
急性和亞急性:迅速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出血及膽41
調查研究發現,肝癌高發區的地理分布與該地區食物被AFT污染的程度呈正相關。肝癌高發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西太平洋以及非洲東南部。我國肝癌高發區分布的特點是:沿海高于內地,東南和東北高于西南和西北。這些高發區大多屬海洋性氣候,比較溫暖、潮濕、多雨,是霉菌容易滋生的環境。黃曲霉毒素是目前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主要是誘發肝癌的發生,致癌作用比已知的化學致癌物都強,比二甲基亞硝胺強75倍。
42
3.特性
黃曲霉毒素具有耐熱的特點,裂解溫度為280℃,因此,一般的加工烹調方法不能把它消除。
AFT在中性和酸性條件下較穩定,但在堿性條件下迅速分解,若遇5%的次氯酸鈉,該毒素瞬間即可破壞。
4.中毒源
黃曲霉毒素污染可發生在多種食品上,如糧食、油料、水果、干果、調味品、乳和乳制品、蔬菜、肉類等。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到污染,其次是稻谷、小麥、大麥、豆類等?;ㄉ陀衩椎裙任锸钱a生黃曲霉毒素菌株適宜生長并產生黃曲霉毒素的基質。
3.特性
黃曲霉毒素具有耐熱的特435.急性中毒的臨床表現
--有短時間、一過性的發熱、嘔吐、厭食、黃疸等,癥狀較輕的病人可以恢復
--重癥病人在2~3周內出現下肢浮腫、肝和脾腫大,肝區疼痛,腹水,很快死亡6.診斷
--有肯定的近期進食霉變糧食的歷史
--除有一般消化系統癥狀外,還有黃疸、腹水、肝脾腫大等體征
--從病人吃剩的食品中檢出AFB1,從病人血液或尿中檢出AFM15.急性中毒的臨床表現447.治療原則
--立即停止食用霉變食物,給予催吐、洗胃和導瀉
--輕度中毒病人可門診或住院對癥治療
--重度中毒病人需住院,按急性中毒性肝炎方案治療真菌性食物中毒課件458.限量衛生部于2011年10月20日頒布實施了新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參照國內外相關標準,針對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M1,修改了限量指標和檢測方法。
例如,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指標為玉米、花生、花生油、堅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微克/千克,大米、其他食用油≤10微克/千克;黃曲霉毒素M1在乳及乳制品中限量為0.5微克/千克(乳粉按生乳折算)。含有黃曲霉毒素B1的飼料(霉變的青飼料,含有毒素的花生渣或花生粉)被動物攝入后,黃曲霉毒素B1在牛的肝內被羥基化為黃曲霉毒素M1,主要從尿中排出,從乳汁中排泄的量很少。8.限量含有黃曲霉毒素B1的飼料(霉變的青飼料,含有毒素的花46
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
DON又稱致嘔毒素,是一種單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禾谷鐮刀菌和粉紅鐮刀菌產生,常見于霉變玉米、小麥中。是赤霉病麥中毒的的病原物質。
1.毒性DON在體內可能有一定的蓄積,但無特殊的靶器官,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人畜攝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會導致厭食、嘔吐、腹瀉、發燒、站立不穩和反應遲鈍等急性中毒癥狀,嚴重時損害造血系統造成死亡。。另外DON對免疫系統有影響,有明顯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畸作用,可能有遺傳毒性,但無致癌、致突變作用。
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
472.特性--對熱穩定,加熱120°不能破壞毒性--用酸及干燥的方法處理后,其毒性不減,用堿及高壓蒸汽處理后,毒性可減弱,但不能完全破壞3.中毒源--主要是患赤霉病的麥子。麥粒皺縮、干癟,有粉紅色或灰白色霉狀物。--病原菌適合在陰雨連綿、濕度高、氣溫低的環境下生長繁殖2.特性484.診斷標準及判定原則
《霉變谷物中嘔吐毒素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WST11-1996)4.診斷標準及判定原則
《霉變谷物中嘔吐毒素食物495.治療原則
(1)立即停止食用霉變食品。
(2)輕度中毒病人無需治療,1~2天內即可痊愈。重癥病人對癥治療(吐、瀉嚴重者,以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
5.治療原則
(1)立即停止食用霉變食品。
(2)輕度中毒50三、3-硝基丙酸(3-NPA)
3-硝基丙酸(3-NPA)是曲霉屬和青霉屬的少數菌種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在某些高等植物中也有3-硝基丙酸存在。屬于神經毒素,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我國從變質甘蔗中分離到的甘蔗節菱孢、蔗生節菱孢霉菌等菌種具有產生3-硝基丙酸的能力。3-硝基丙酸是流行于我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新疆、青海、寧夏、遼寧等13個省的變質甘蔗中毒的病因。三、3-硝基丙酸(3-NPA)3-硝基丙酸(3-NP511.毒理
3-NPA的中毒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現其對生物體內一些重要的酶系統如琥珀酸脫氫酶、過氧化氫酶、谷氨酸脫羧酶、單胺氧化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進而阻礙了三羧酸循環的進行,最終導致組織器官的損害。
1.毒理
3-NPA的中毒機制尚不清楚。研究522.診斷標準《變質甘蔗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T10-1996)甘蔗在不良條件下經過冬季的長期貯存,到第二年春季陸續出售的過程中,霉菌大量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人們食用此種甘蔗即可導致中毒。特別是收割時尚未完全成熟的甘蔗,含糖量低,滲透壓也低,有利于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2.診斷標準甘蔗在不良條件下經過冬季的長期貯存,到第53
臨床表現--潛伏期短,10min—17h,大多食后2—8h發病。--中毒癥狀最初為一時性消化道功能紊亂,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繼之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疼、頭暈、視物模糊、幻視或復視、下肢無力、不能站立。重者嘔吐劇烈、大便呈黑色、血尿、發熱、神智恍惚,出現陣發性抽搐,抽搐時頭向后仰、四肢強直、兩臂后曲、兩手均呈雞爪狀,兩眼球向上偏向一側凝視,瞳孔散大,牙關緊閉,出汗、流口水、意識喪失。--繼而進入昏迷。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則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極似大腦炎后遺癥,導致終生殘疾。臨床表現543.治療
--無特效治療方法
--發現中毒后盡快洗胃、灌腸以排除毒物
--對癥治療,在急性期應采取消除腦水腫,改善腦血循環等措施4.預防--甘蔗必須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變。--甘蔗應隨割隨賣,不要存放。--甘蔗在貯存過程中應防止霉變,存放時間不要過長,并定期對甘蔗進行感官檢驗。3.治療55四、黃變米中的霉菌毒素
黃變米又稱黃霉米,是指稻谷(大米、玉米和大麥)收割后和貯存中含水量過高,被霉菌污染發生了霉變,結果使米呈黃色。從黃變米中分離的霉菌主要是青霉屬的一些種類。
青霉屬中最常見的霉菌毒素中毒是黃變米中毒。青霉產生黃變米而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三種霉菌毒素(黃綠青霉毒素、桔青霉毒素、島青霉毒素)。
四、黃變米中的霉菌毒素
56(一)黃綠青霉毒素黃綠青霉毒素最初是從黃變米中黃綠青霉中發現的,可使大米變黃,并引起食物中毒。該毒素是一種很強的神經毒素,食物中毒時,可引起中樞神經麻痹,肝腫瘤和引起貧血癥。稻谷水分在14.6%時,最適宜黃綠青霉繁殖。黃綠青霉毒素的純品為深黃色針狀結晶,熔點100~110℃,易溶于乙醇、丙酮、苯和氯仿,不溶于水。
(一)黃綠青霉毒素黃綠青霉毒素最初是從黃變米中黃綠青57(二)桔青霉素
桔青霉素是由桔青霉產生的,最初在黃變米中發現,后來在許多被青霉污染的糧食和飼料中都發現有桔青霉毒素,其主要的毒性作用是引起腎臟功能的損害。
其純品呈檸檬黃色針狀結晶,熔點172℃,能溶于無水乙醇、氯仿、乙醚,難溶于水。
(三)島青霉毒素
該毒素是由島青霉產生的一類有毒代謝產物,包括有黃米毒素(黃天精)、環氯素、島青霉素與紅米毒素(紅天精)等,該毒素主要是引起肝臟病變,對腎、心肌和血管也有影響。(二)桔青霉素
桔58
TheEnd:TheEnd:59真菌性食物中毒省疾控中心史一真菌性食物中毒省疾控中心史一60
主要內容1.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2.概述3.常見的霉菌毒素
主要內容1.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61一、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一、真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況62
我國烏蘇里江地區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進食后引起昏迷,而稱為“迷神麥”。
1882年蘇聯遠東地區有“醉谷病”的記載,就是由于食用霉變的谷物而引起的一種真菌中毒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蘇聯發生因食用越冬小麥引起食物中毒性白細胞缺乏癥,日本發生了黃變米中毒。我國也報道了東北幾省的臭米面中毒,南方霉甘蔗中毒等。我國烏蘇里江地區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進食63
1960年英國發生了10萬只火雞食入含黃曲菌的飼料在短期內死亡的事件,1961年即發現污染了黃曲菌的花生餅能誘發大鼠的肝癌,1962年鑒定出了致癌物質,命名為黃曲毒素。其后,真菌毒素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視。近50多年來,真菌毒素的研究進展很快,迄今已發現200余種霉菌毒素,大多為曲霉屬、青霉菌屬及鐮刀菌屬中約30種真菌的產毒菌株所產生。1960年英國發生了10萬只火雞食入含黃曲菌的飼64國內外出現的中毒事件
1974年印度200個村莊曾暴發黃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397人發病,死亡106人。自1974年10月開始共延續約兩個月,流行僅限于農村以玉米為主食的部族,因該年玉米未收獲時下雨,而使玉米發生霉變。人和狗食玉米數周后就發生了肝炎。癥狀以黃疸為主,還有嘔吐、厭食及發燒等。部分較輕的人可恢復,但有的在二三周內迅速出現腹水,下肢水腫,脾大且硬,死亡病例死前有胃腸道出血。5歲以下兒童發病顯著較少。嬰兒完全不發病。發病的狗吃過病家食物。不吃相同食物的其它家畜不發病。5份病家玉米樣品,全部檢出黃曲霉毒素(含量6.25~15.6ppm),7個患者的血,2個測出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國內外出現的中毒事件1974年印度200個村莊曾暴發65
非洲一名15歲兒童食用污染AF的木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死亡,經檢驗木薯中AF
1.7mg/kgAFB1。另一起為一名兒童食用污染AF的米飯2天后死亡,經檢驗米飯中含1.7mg/kgAFB1.
1988年10月馬來西亞Perak州西北部有13名華人兒童因食如含AF的食物死亡。
上海奉賢縣曾因食霉變玉米而發生人中毒和豬死亡的情況。停食玉米后逐漸恢復。中毒死亡的豬的肝黃染、肝大質硬。此批玉米有黃曲霉毒素300~400ppb,喂鴨雛有肝臟腫管增生,出血及壞死等。
我國臺灣省曾有三家農民39人中有25人中毒,可疑食物為發霉大米。在米深棕色,黃曲霉毒素含量最高者為225.9ppb。25人中3個小孩死亡。用此批米喂鴨雛,肝臟發生典型的典曲霉毒素中毒病變。
非洲一名15歲兒童食用污染AF的木薯引起66赤霉病麥和霉變玉米地區年份中毒食品起數中毒人數發病率(%)山西太原1988玉米粉114267.9廣西橫縣1989玉米粉110100.0四川自貢1989小麥117100.0陜西白河1989小麥170114.0安徽1991小麥8130_江蘇1991小麥46560_赤霉病麥和霉變玉米地區年份中毒食品起數中毒人數發病率(%67近年來的一些相關報道近年來的一些相關報道68二、概述二、概述69
定義
攝入被某種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類急性中毒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診斷標準草稿)
致病因素:真菌毒素
多由霉菌產生。
定義
攝入被某種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70
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是“絲狀真菌”的統稱,凡是在基質上長成絨毛狀、棉絮狀或蜘蛛網狀菌絲體的真菌,都稱為霉菌。
霉菌毒素是產毒霉菌在適合產毒的條件下所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約200余種,不同霉菌的產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也不同,按其作用的靶器官可分為肝臟毒、腎臟毒、神經毒、光過敏性皮炎及其它五種。
霉菌是真菌的一71霉菌分類:
--曲霉菌屬:黃曲霉、赭曲霉、雜色曲霉、煙曲霉、寄生曲霉(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雜色曲霉毒素)
--青霉菌屬:島青霉、桔青霉、黃綠青霉、擴展青霉
--鐮刀菌屬:雪腐鐮刀菌、禾谷鐮刀菌、梨孢鐮刀菌
--交鏈孢霉屬
--麥角菌屬、木霉屬等其中與食品衛生關系密切的霉菌:--曲霉菌屬、青霉菌屬、鐮刀菌屬霉菌分類:其中與食品衛生關系密切的霉菌:72霉菌的產毒特點:
1.霉菌產毒僅限于少數的產毒霉菌,而且產毒菌種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產毒。
2.產毒菌株的產毒能力還表現出可變性和易變性,產毒菌株經過多代培養可以完全失去產毒能力,而非產毒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可出現產毒能力。
3.一種菌種或菌株可以產生幾種不同的毒素,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幾種霉菌產生。
4.產毒菌株產毒需要一定的條件,霉菌污染食品并在食品上繁殖是產毒的先決條件,而霉菌能否在食品上繁殖與食品的種類和環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有關。霉菌的產毒特點:
1.霉菌產毒僅限于少數的產毒霉菌,而且產毒73影響霉菌產毒的因素
影響霉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因素是很多的,與食品關系密切的有基質(食品)、水份、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為此,控制這些條件,可以對食品中霉菌分布及產毒造成很大的影響。
影響霉菌產毒的因素
影響霉菌生長繁殖及產毒74--基質
霉菌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為營養物質生長,此外還有礦物質和少量氮。
一般而言,營養豐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長的可能性就大(霉菌極易在含糖的餅干、面包、糧食等食品上生長),天然基質比人工培養基產毒為好(實驗證實,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樣培養條件下,以富于糖類的小麥、米為基質比油料為基質的黃曲霉毒素產毒量高)。
黃曲霉易在玉米、花生中產毒而在豆類中產毒量很低。(與黃曲霉代謝有關,尚無明確解釋)
--基質
霉菌主要利用碳水75
--水分
霉菌生長繁殖主要的條件之一是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分。
食品水分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結合水分,一種是游離水分,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為游離水分又稱為水分活性(Wateractivity縮寫為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最易生長繁殖。食品中的Aw為0.98時,微生物最易生長繁殖;當Aw降為0.93以下時,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長;當Aw在0.7以下時,則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產毒的霉菌繁殖。
糧食的水分17%-18%是霉菌繁殖與產毒的良好條件
--水分
霉菌生長繁殖主要的條件之一是必76
水分活性:在同一條件(溫度、濕度、壓力等)下,食品中水分蒸汽壓(P)與純水蒸汽壓(Po)之比:aw=p/p0水分活性:在同一條件(溫度、濕度、壓力等)下77
預防產毒的水分含量:
大豆:11%
大米/小麥:14%
干菜/干果:30%
預防產毒的水分含量:
大豆:11%78
--濕度
在不同的相對濕度中,易于繁殖的霉菌也不同:
相對濕度在80%以下時,主要是干生性霉菌繁殖:
(灰綠曲霉、局限曲霉、白曲曲霉等)
相對濕度在80%—90%時,主要是中生性霉菌繁殖:
(多數曲霉、青霉、鐮刀菌屬)
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主要是濕生性霉菌繁殖:
(毛霉、酵母屬)
--濕度
在不同的相對濕度中,易于繁殖的79
--溫度
溫度對霉菌的繁殖及產毒均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種類的霉菌其最適溫度是不一樣的,霉菌為嗜中溫菌,大多數霉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產毒或產毒力減弱。如黃曲霉的最低繁殖溫度范圍是6-8℃,最高繁殖溫度是44-46℃,最適生長溫度37℃左右。
產毒溫度與最適繁殖和生長溫度不同,其略低于生長最適溫度,如黃曲霉的最適產毒溫度為28-32℃。
在0℃時,除部分嗜冷菌外一般霉菌幾乎不生長。
--溫度
溫度對霉菌的繁殖及產毒均有重要80--空氣流通
大部分霉菌生長繁殖和產毒均需要氧氣,少數霉菌(毛霉、慶綠曲霉)厭氧并可耐受高濃度的CO2
快速風干比緩慢風干對預防產生黃曲霉毒素效果好。--空氣流通
大部分霉菌生81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點
1食品中被產毒菌株污染,但不一定能檢測出真菌毒素的現象比較常見。
2真菌毒素中毒發生往往有季節性或地區性,真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不是復雜的蛋白質分子,所以它在機體中不能產生抗體,也不能產生免疫。
3人和畜禽一次性攝入含有大量真菌毒素的食物,往往會發生急性中毒,長期少量攝入會發生慢性中毒。
慢性真菌性食物中毒除引起肝、腎功能及血液細胞損害外,有些種真菌可以引起癌癥??梢允箤嶒瀯游镏掳┑恼婢舅赜悬S曲霉毒素、雜色曲霉素、黃天精、環氯素和展青霉素等因其結構較簡單,分子量很小,故對熱穩定,一般烹調和食品加工如炒、烘、熏等,對食品中真菌毒素往往不能破壞或破壞甚少。油煎能破壞一些,高壓消毒也僅能破壞一半左右。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點
1食品中被產毒菌株污染,但不一定82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曲霉菌屬黃曲霉毒素黃曲霉、寄生曲霉玉米、花生、棉籽油急性:肝臟毒性慢性毒性:肝臟損傷、影響動物生長致癌性:赭曲霉毒素曲霉屬和青霉屬某些菌種玉米、小麥、大米、大麥、燕麥、豆類和其它原料腎毒性、肝毒性引起腎臟的嚴重病變引起肝臟急性功能障礙,乃至部分壞死長期有致癌性、致畸、致突變性雜色曲霉毒素雜色曲霉和構巢曲霉大米、玉米、花生、面粉肝毒性、腎毒性急性:肝壞死、腎壞死慢性:肝、腎疾病致癌性次于AF,可致肝癌、腎癌、肺癌和淋巴肉瘤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曲霉菌屬黃曲霉毒素黃曲霉、寄生83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青霉菌屬(產黃變米毒素)黃綠青霉素黃綠青霉大米神經毒性,毒性強急性中毒為中樞神經麻痹,動物中毒從后肢和尾部開始,逐步向前肢和頸部,最后導致心臟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可使動物發生肝腫瘤及貧血桔黃霉素桔青霉為主,還有黃綠青霉、擴展青霉、點青霉大米、花生、小麥、大麥、燕麥、黑麥腎毒性引起腎臟腫大,尿量增多,腎小管擴展以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表現為急、慢性腎病,口渴、多尿、呼吸困難島青霉素島青霉大米肝毒性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青霉菌屬(產黃變米毒素)黃綠青84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青霉屬展青霉素蕁麻青霉、擴展青霉、棒曲霉、巨大曲霉、雪白絲衣霉蘋果及其制品,梨、桃、香蕉、葡萄、杏、菠蘿等、糧食、飼料神經毒性急性:嚙齒動物常有痙攣、肺出血、皮下水腫直至死亡亞急性:對大鼠的腎和胃腸有毒性致癌性:致畸致突變性:對雞胚明顯致畸鐮刀菌屬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2毒素、DON、NIV)雪腐鐮刀菌、禾谷鐮刀菌、梨孢鐮刀菌、擬枝孢鐮刀菌玉米、大麥、小麥、稻谷等農作物細胞毒性、免疫抑制及致畸作用,有弱致癌性--嘔吐,局部皮膚刺激、炎癥及壞死--免疫抑制作用--每種毒素有特殊的毒性表現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T-2:二醋酸薰衣草鐮刀菌烯醇DO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NIV:雪腐鐮刀菌烯醇在室溫下,真菌在辣椒、西紅柿、黃瓜、胡蘿卜等蔬菜上生長時能產生展青霉素。由于肉眼很容易發現這種霉變現象,消費者不會購買或食用它們,所以由此引起中毒的可能性極小。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青霉屬展青霉素蕁麻青霉、擴展青85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菌種易產生食品毒性鐮刀菌屬玉米赤霉烯酮ZEN禾谷鐮刀菌、黃色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玉米為主,也有大麥、小麥、大米和麥芽作用于生殖系統,引起家畜、家禽雌激素中毒癥伏馬毒素串珠鐮刀菌主要是玉米及其制品;也有高粱、大麥、小麥--引起馬屬動物腦白質軟化病--實驗鼠發生原發性肝癌--調查顯示,某些食管癌高發地玉米中伏馬毒素含量高常見的產毒素霉菌、毒素和易產生食品菌屬名稱所產毒素產生易產生毒性鐮刀菌屬玉米赤霉烯酮禾谷鐮刀菌86毒性及其對應毒素展青霉素、黃天精、環氯素毒性及其對應毒素展青霉素、黃天精、環氯素87黃曲霉黃曲霉88雜色曲霉雜色曲霉89黃青綠霉黃青綠霉90島青霉島青霉91桔青霉串珠鐮刀菌桔青霉串珠鐮刀菌92食品中可能出現的霉菌毒素真菌毒素能通過由霉變的糧食磨成的面粉進入面包,不過常見的是發霉的面包中產生真菌毒素。面包烘烤之后在晾涼、儲存、切割和包裝的過程中,由于面包房中的空氣內含有大量的真菌,也容易被污染。因為黃曲霉是花生殼上最常見的真菌,所以在霉變的花生上總是能夠檢測出黃曲霉毒素;而且由花生制成的食品,如花生油或花生醬中也常含有黃曲霉毒素。與花生相似的還有開心果;另外一些堅果,如核桃、榛子或椰仁則受黃曲霉毒素的危害較輕。在酸性水果和水果制品中能形成的真菌毒素是展青霉素和由絲衣霉分泌的絲衣霉酸。這些真菌在水果(蘋果、梨、桃、杏、葡萄、菠蘿和檸檬等)表面長成棕色斑點。食品中可能出現的霉菌毒素真菌毒素能通過由霉變的糧食磨成的面粉9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
--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與飲食習慣、氣候、食品種類有關
--潛伏期較短
--無特效解藥
--機體對真菌毒素不能產生抗體,也不能免疫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預防
--防霉
--去毒
--加強監測監管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94田間:防倒伏;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種收獲:及時排除霉玉米棒;及時晾曬儲存:
--控制水分:控制糧食中的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防霉;控制空氣的相對濕度
--氣調防霉:除氧充氮或用二氧化碳保存
--低溫防霉:降低食品儲存溫度,10℃以下,能有效防霉
--化學防霉:采用防霉劑
--注意通風防霉田間:防倒伏;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種95去毒物理去毒
--吸附法:活性炭、天然白土等用于油脂
--加熱法:干熱和濕熱都可以去除部分毒素,花生在150℃以下炒0.5h約可除去70%的黃曲霉毒素
--射線處理:紫外線照射、日光暴曬都可去除部分毒素
--水洗法:用水反復搓洗大米,可去除大部分毒素
--碾壓法:碾壓加工受污染的大米,可以去除部分毒性化學去毒:
--堿煉法:油脂精加工的方法,也可除毒
--氧化法:次氯酸鈉破壞黃曲霉毒素生物去毒:應用微生物發酵除毒去毒物理去毒96加強監測監管加強監管和檢測,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標準,禁止出售和進口真菌毒素超過限量標準的糧食和飼料對即將投放市場的食品加強檢測,凡超過國家限量標準的,一律不允許投入市場加強監測監管加強監管和檢測,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標準,禁止出售和97三、常見的霉菌毒素三、常見的霉菌毒素98
一、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AFT或AT)
1.結構
AFT是黃色曲霉菌及寄生曲霉菌所產生的一類結構相似的雜環化合物?;窘Y構都有二呋喃環和香豆素,現已分離出B1、B2、G1、G2、M1、M2、P1等二十種左右。
2.毒性:
AF的毒性可總結為:致癌、致突變、肝細胞壞死。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為黃曲霉素B1(AFB1)。AFB1的毒性比氰化鉀、劇毒農藥以及金環蛇、眼鏡蛇的毒汁還毒,AFB1也是天然發生污染食品致癌劑中最強的一種。故在食品監測中以AFB1為污染指標。
一、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AFT或AT)
99
急性和亞急性:迅速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出血及膽管增生,幾天或十幾天死亡慢性:肝臟出現慢性損傷,生長緩慢,肝功能降低,可在幾周或幾十周出現死亡致癌性:主要誘使動物發生肝癌,也能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的癌癥。
一粒嚴重發霉的玉米可含AFT40μg,若給小鴨食用,可使兩只小鴨致死。如果給大鼠每天投入5μg的AFT,僅1個月便可致癌。
急性和亞急性:迅速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出血及膽100
調查研究發現,肝癌高發區的地理分布與該地區食物被AFT污染的程度呈正相關。肝癌高發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西太平洋以及非洲東南部。我國肝癌高發區分布的特點是:沿海高于內地,東南和東北高于西南和西北。這些高發區大多屬海洋性氣候,比較溫暖、潮濕、多雨,是霉菌容易滋生的環境。黃曲霉毒素是目前最強的化學致癌物質,主要是誘發肝癌的發生,致癌作用比已知的化學致癌物都強,比二甲基亞硝胺強75倍。
101
3.特性
黃曲霉毒素具有耐熱的特點,裂解溫度為280℃,因此,一般的加工烹調方法不能把它消除。
AFT在中性和酸性條件下較穩定,但在堿性條件下迅速分解,若遇5%的次氯酸鈉,該毒素瞬間即可破壞。
4.中毒源
黃曲霉毒素污染可發生在多種食品上,如糧食、油料、水果、干果、調味品、乳和乳制品、蔬菜、肉類等。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到污染,其次是稻谷、小麥、大麥、豆類等。花生和玉米等谷物是產生黃曲霉毒素菌株適宜生長并產生黃曲霉毒素的基質。
3.特性
黃曲霉毒素具有耐熱的特1025.急性中毒的臨床表現
--有短時間、一過性的發熱、嘔吐、厭食、黃疸等,癥狀較輕的病人可以恢復
--重癥病人在2~3周內出現下肢浮腫、肝和脾腫大,肝區疼痛,腹水,很快死亡6.診斷
--有肯定的近期進食霉變糧食的歷史
--除有一般消化系統癥狀外,還有黃疸、腹水、肝脾腫大等體征
--從病人吃剩的食品中檢出AFB1,從病人血液或尿中檢出AFM15.急性中毒的臨床表現1037.治療原則
--立即停止食用霉變食物,給予催吐、洗胃和導瀉
--輕度中毒病人可門診或住院對癥治療
--重度中毒病人需住院,按急性中毒性肝炎方案治療真菌性食物中毒課件1048.限量衛生部于2011年10月20日頒布實施了新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參照國內外相關標準,針對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M1,修改了限量指標和檢測方法。
例如,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指標為玉米、花生、花生油、堅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微克/千克,大米、其他食用油≤10微克/千克;黃曲霉毒素M1在乳及乳制品中限量為0.5微克/千克(乳粉按生乳折算)。含有黃曲霉毒素B1的飼料(霉變的青飼料,含有毒素的花生渣或花生粉)被動物攝入后,黃曲霉毒素B1在牛的肝內被羥基化為黃曲霉毒素M1,主要從尿中排出,從乳汁中排泄的量很少。8.限量含有黃曲霉毒素B1的飼料(霉變的青飼料,含有毒素的花105
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
DON又稱致嘔毒素,是一種單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禾谷鐮刀菌和粉紅鐮刀菌產生,常見于霉變玉米、小麥中。是赤霉病麥中毒的的病原物質。
1.毒性DON在體內可能有一定的蓄積,但無特殊的靶器官,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人畜攝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會導致厭食、嘔吐、腹瀉、發燒、站立不穩和反應遲鈍等急性中毒癥狀,嚴重時損害造血系統造成死亡。。另外DON對免疫系統有影響,有明顯胚胎毒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發培訓規劃方案范本
- 漁業資源的評估與管理措施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發展考核試卷
- 糕點烘焙店的顧客忠誠計劃考核試卷
- 畜牧業糞污處理與鄉村振興戰略考卷考核試卷
- 2025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提升機操作】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塑料片材生產線的過程控制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認證檢測試題及答案
- 紅心獼猴桃營養管理考核試卷
- 2023年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成熟人才招聘【39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報銷單據明細表Excel模板
- 2024-2030年中國低空監視雷達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學習《吳軍閱讀與寫作》 (50講 )
- 12J003《室外工程圖集》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
- 檔案學概論-馮惠玲-筆記
- 2024至2030年中國桌上游戲(桌游)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尾礦庫基本知識
- 財會實操-體育館的賬務處理分錄
- 雙匯冷鏈物流-2
- 2024年安徽中考歷史試卷試題答案解析及備考指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