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_第1頁
BIM+技術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_第2頁
BIM+技術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_第3頁
BIM+技術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_第4頁
BIM+技術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IM+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總述BIM與性能化分析脫開并行:BIM——碰撞檢查/凈空分析/管線綜合/數據統計性能化分析——綠色咨詢工作范圍總述BIM與性能化分析融合:BIM基礎模型性能化分析模型分析優化結果設計模型深化Revit體量模型Fomit模型Rhino體塊模型各類性能化分析軟件Dynamo總述BIM+性能化分析綠色分析消防性能化分析專項分析氣候分析太陽輻射分析日照分析自然采光分析遮陽分析室外風環境分析能耗模擬分析自然通風分析舒適度分析熱環境分析燈光模擬鋼結構抗火分析火災煙氣模擬人員疏散模擬排水分析聲學分析視線分析流線分析基于體塊模型的基于詳細模型的結構性能化分析撓度分析構件性能化分析彈塑性時程分析總述基于體塊模型的分析Revit體量Rhino體塊gbxml/dwg格式直接導入性能化分析軟件確定方案定性分析總述基于詳細模型的分析Revit模型局部簡化模型gbxml/dwg/fbx格式直接導入性能化軟件比選方案/性能驗證定量分析細節刪減,保留關鍵數據01綠色分析消防性能化分析專項分析020304結構性能化分析01綠色分析綠色分析——BIM與綠色三星01節地與室外環境土地利用-——容積率/綠地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標室外環境-——室外風環境(風速、風壓差)節能與能源利用建筑與圍護結構-——可開啟面積比照明與電氣-——照明功率密度值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材料選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占比室內環境質量室內聲環境-——重要房間專項聲學分析室內光環境與視野-——采光面積比室內空氣質量-——自然通風面積比/重要區域氣流組織分析提高與創新BIM技術應用公共建筑綠色三星評價108個評分項中,BIM技術能夠輔助參與其中12項。其中黑色部分是利用BIM數據統計功能幫助復核,紅色部分為通過性能化分析來實現。BIM技術在設計、施工或運維三個階段中任意兩項應用,最高可加2分。綠色分析——常用分析軟件01氣候分析太陽輻射分析日照分析能耗模擬分析室外風環境分析自然通風分析遮陽分析自然采光模擬燈光模擬熱環境分析舒適度分析綠色分析——氣候分析01

每月平均氣溫分布圖采暖度日和冷卻度日統計圖由采暖度日和冷卻度日可以觀察得出項目所在地對采暖和冷卻的需求相對平衡,其中對采暖的需求稍大于制冷的需求。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應均衡考慮外部環境對制冷和供暖的影響。例如,日照荷載可降低對冬季供暖的能耗荷載但會增加夏季對制冷的荷載,因此設計時不應采用過多或過少利用日照荷載的方案。江蘇大劇院用于建筑性能化分析的氣象檔案可以選用虛擬氣象站和實體氣象站的數據。虛擬氣象站為:GBS_06M12_07_170138。實體氣象站數據為:中國氣象局氣候信息中心發布江蘇南京氣象信息(582380)。考慮到實體氣象站距離項目可能較遠且多為機場等空曠地帶的氣象數據。本次分析中采用Autodesk虛擬氣象站的氣候信息作為計算的氣候數據,實體氣候站信息作為備用氣候數據。綠色分析——氣候分析01風向風速:項目所在地全年主要風向為東風和東北風,其中冬季的風速較夏季強。因此,在大劇院東北面的門窗設計時應考慮主風向上熱對流和熱交換造成的能耗流失。同時,由于夏季風速較小,關于自然通風的被動式設計可能較難達到設計需求。日照百分比:項目所在地全年約45%的時間屬于無云,近30%時間屬于陰天(天空全被云層覆蓋)。直接輻射強度較低,綜合右圖考慮,采取利用光伏發電的被動式設計較難達到需求,建議取消原有的屋頂光伏發電設計方案。江蘇大劇院綠色分析——氣候分析01世博會博物館最佳朝向分析太陽輻射分析熱舒適度比較風玫瑰圖溫度分布圖綠色分析——日照分析01太陽軌跡模擬:

太陽軌跡最低值:冬至點12月21日8:02~16:03

太陽軌跡最大值:夏至點6月21日6:00~18:13江蘇大劇院陰影范圍模擬:

針對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分別進行項目的陰影范圍模擬,發現項目的建成對周邊既有建筑不會造成影響。

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綠色分析——太陽輻射分析01直接輻射夏至日太陽輻射累計分布圖冬至日太陽輻射累計分布圖依據與假設根據夏至日時地球位于近日點且日照時間最長,選為太陽輻射最大日。同理,選擇冬至日作為太陽輻射最小日進行分析。不考慮云層遮擋影響。江蘇大劇院綠色分析——太陽輻射分析01世博會博物館場地植物配置分析太陽輻射能<3MJ/m2d3~6MJ/m2d>6MJ/m2d植物分布情況喜陰中性喜陽通過對場地的太陽輻射進行分析,得到了場地植物有效生長時間段內日平均輻射分布情況,結合各類植物生長習性,輔助擬定場地植物配置規劃。累計日平均輻射分布常綠灌木常綠灌木及竹類常綠闊葉喬木常綠灌木綠色分析——太陽輻射分析01從全年的太陽輻射強度情況看,水平面最好、南立面次之,因此首選將太陽能光伏組件/集熱裝置布置在屋頂,其次可設置在南立面,以彌補冬季發電量的相對不足,從而能夠獲得更好的投入產出效益。太陽能一體化:屋面和南立面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池屋面鋪設光伏發電系統屋面/南立面太陽能薄膜電池的大規模使用,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綠色分析——能耗模擬分析01建筑負荷分析在Vasari中對建筑的每個單體初步進行分割和獨立分析,在GBS中計算分析、匯總結論。戲劇廳能耗參數戲劇廳年能耗與碳排放量估算值與全生命周期能耗排放量估算值如圖可見,暖通和照明系統占去建筑總能耗過半,為節能突破重點。年電量與燃料使用最終用途分解圖:江蘇大劇院每月供暖負荷每月制冷負荷如圖可見,供暖能耗負荷主要由玻璃窗傳導和漏風造成。外圍護結構的熱力性能直接影響著建筑供暖負荷。如圖可見,由人與照明器具的發熱造成了主要的制冷負荷。綠色分析——能耗模擬分析01機電系統分析優化系統方案描述初始方案定頻風機,水加熱優化方案1變頻風機,水加熱優化方案2變頻風機,水加熱,熱回收優化方案3變頻風機,鍋爐蒸汽加熱暖通空氣端系統方案分析優化:通過比對耗電量和用氣量,優化方案3耗電量相比初始方案減少4.4%,用氣量相比初始方案減少2.5%,節能最多,可選為系統方案。江蘇大劇院綠色分析——能耗模擬分析01全玻璃幕墻立面部分玻璃幕墻立面造價對比能耗對比采光對比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根據功能特點優化窗墻比,以提高保溫性能。以中轉、商業為主功能區可設置較大實墻面到達區可適當增加實墻面積比例機房、行李房間等應以實墻保溫圍護為主綠色分析——室外風環境分析01

由上圖中可見,靠近地面處速度較小,1.5m高度處速度最大為2m/s,平均速度在1.5m/s左右,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的要求。

由上圖中可見,迎風面和背風面速度較低,在背風面形成局部渦流,且在建筑的兩翼轉角處產生分離,形成較高的轉角空氣速度,會給轉角處結構帶來較大風負荷,需結構專業加強注意。江蘇大劇院建筑整體選用中部隆起、兩端低的流線形造型,有利于環境風的疏導。建筑轉角處登機橋的布置有利于緩解高速來風。場地整體風環境良好,各季節環境最高風速均不超過5m/s;春季平均風速3.3m/s,秋季3.6m/s;過渡季通風條件良好,且冬季不會承受過大風壓。衛星廳流線形造型設計衛星廳場地風環境分析綠色分析——室外風環境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平均風速0.12m/s,較舒適8.2m標高層下的層高低但開窗面積仍可滿足通風要求指廊端頭4.0m及8.2m出發層合理開窗根據立面效果與空間排布,優化開窗位置與數量。幾輪優化后按指廊每隔3個單元開2扇、4~12.9m標高范圍之間開兩排的開窗方式組織下層對流通風風壓分析分析過渡季衛星廳建筑表面風壓分布,確定各建筑立面及高側天窗合適的自然通風風口的位置。綠色分析——自然通風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S1、S2中部區域由于內部空間分隔較多,且設有通高中庭,根據空間分隔適當增加開啟面積,并增加高側窗數量,以加強中庭拔風。12.9m標高中部區域平均風速提高為0.42m/s,滿足過渡季2次/h的通風換氣量,通風效果提升17%休息區19.4m標高層根據設計實際情況調整層高只有3.5m,平均風速0.18m/s仍可滿足2次/小時的換氣量要求綠色分析——自然通風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S2中央三角形區域標準段在主導風向SE(東南風)3.2m/s作用下:整體而言,南立面作為主進風口,西立面作為主出風口,風路組織較為明顯室內平均風速分布在0.1m/s~0.6m/s左右,主導風向下靠近窗口風速可達1m/s,室內舒適度較高S2三角形核心區域總體量為885919.44m3,總進風量為519.3m3/s,總體通風換氣次數為2.11次/h,可滿足一般自然通風2次/h換氣次數要求S2中央三角形區域優化布置開窗位置,結合熱壓和風壓共同作用效果,可在2.21%窗地面積比的條件,可滿足室內較為舒適的自然通風效果。綠色分析——自然通風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東部國際遠機位候機廳平均風速0.11m/s,整體可達到2次/小時通風換氣次數;但進深超過10m后,風速較低,有靜風區旅客中轉中心平均風速0.23m/s,到達通道自然通風效果較好國際轉國內通風效果較差,需要增加送風設備0M標高層自然通風效果綠色設計——自然通風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4M標高層自然通風效果6.9M標高層自然通風效果12.9M標高層自然通風效果合理制定開窗通風策略與設置開窗位置過渡季節可有效減少空調使用時間近1個月,減少航站樓空調能耗2%左右(近90萬RMB)綠色設計——自然通風分析01指廊通風改進前指廊通風改進后方案開啟面積(m2)原方案2106現方案1942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綠色分析——自然通風分析01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風速云圖風速矢量圖壓力云圖首層人行高度處(1.5m)風環境一核四臂的造型營造了良好的室內外風環境上海地區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明顯,3~8月盛行東南偏東風,平均風速3.6m/s。首層車道(人行走道)整體通風情況良好,其中圖示1號位置風速相對較小,風速在0.4m/s以下的區域約占該斷通道面積的75%,風速在0.3m/s以下的區域約占該斷通道面積的40%。由“米”字型通道形成的通風廊道實現了南北、東西氣流貫通,葉片之間的室外展廳區域風速適宜,便于人員室外活動,滿足綠建要求。綠色分析——自然通風分析01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首層首層夾層二層在風壓和熱壓的共同作用下,首層及二層車道內污染物能夠很好的排除到室外。配合局部機械通風,能夠實現很好的尾氣排放效果。“米字型”通風廊道結合扶梯通道的熱壓通風,可實現汽車尾氣的高效自然排放。1-2立面3-4立面對不同朝向與部位立面透明部分及天窗進行輻射量的分析計算,以確定遮陽需求結合不同朝向立面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方向、時間及強度提出遮陽措施建議優先考慮建筑自遮陽,通過分析給出適宜的屋面外挑距離、登機橋布置形式等。與建筑師共同探討設置外遮陽構件的可行性,配合建筑設計提供遮陽效果與視線遮擋評估綠色分析——遮陽分析01對自遮陽設置前后的立面輻射量分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綠色分析——遮陽分析01立面累計輻照值(Wh)減少量無外遮陽有外遮陽長廊西立面899735322140.85%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挑檐寬度:5300mm

14:0015:0016:0017:00屋頂挑檐設計建筑屋頂出挑約5m,對下部玻璃幕墻形成自遮陽;對不同立面受輻射情況測算,南立面已不需要再增加遮陽措施,而西立面屋頂下4.5m及東立面屋頂下6m范圍內都已能夠滿足遮陽要求早上和傍晚時刻,各朝向立面遮陽構件的設置不能有效的阻擋太陽光直射人行區域,對提高旅客舒適度無助益對整體輻射熱減少有幫助,特別是南向,但效果不如挑檐遮陽板效果分析構件形式立面朝向輻射衰減百分比(%)空調節約電量估算(kWh)橫向遮陽南向72.34%25379東向55.53%38711西向53.69%51606S1南側圓弧區55.86%12068S1北側圓弧區59.08%5559S2南側圓弧區65.38%19730S2北側圓弧區53.99%9477挑檐南向82.83%51818綠色分析——遮陽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

實際方案遮陽設置南向設置挑檐,寬度:5300mm綜合考慮立面效果與遮陽板造價,未設置水平遮陽板,東西向增加巖棉板襯墻,減少玻璃面積比例,以減少所受輻射。綠色分析——遮陽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

當前立面條件下,可滿足4m國際到達層、6.9m和12.9m候機廳平均采光系數3.3%的要求。4m國際到達層平均采光系數-9.0%6.9m候機廳平均采光系數-4.3%12.9m候機廳平均采光系數-7.0%部分區域采用實墻面側窗采光區域分析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指廊高側窗采光設計指廊進深近45m,除兩側設置玻璃幕墻外,也在頂部設置高側窗,提高指廊中部的采光效果。高側窗指廊采光效果良好高側窗設置位置空間布局設計空間布局上盡可能將通過性通道設在中部;而將出發候機等功能沿周邊玻璃幕墻設置,以爭取較好的自然采光功能區域位置區域類型平均采光系數(%)標準要求值(%)4m標高處指廊處:國際到達93.36.9m標高處指廊處:國內、國際候機廳4.383.312.9m標高處指廊處:候機廳7.013.3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無天窗,平均采光系數5.9%有天窗,平均采光系數10.7%天窗+內遮陽,平均采光系數8.6%工況采光系數最小值采光系數平均值滿足3.3.%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無天窗1.5%5.9%61.6%有天窗2.1%10.7%91.8%有天窗+內遮陽2.0%8.6%90.4%添加天窗后指廊室內采光均勻度及平均采光系數均有大幅提高天窗下部設置內遮陽后室內采光過渡均較為平緩不存在突變建議內遮陽采用遮陽簾,可有效緩解太陽直射引起的不舒適內遮陽特點舒適性格柵隨時間部分陽光會直射到人體上有時間性穿孔板遮擋部分直射光,但仍有陽光直射在人體上一般遮陽簾陽光全部為散射光,柔和舒適指廊天窗采光效果改善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S1S2區域中庭與高側窗采光S1和S2中轉區域進深大,且功能復雜、層數多內部結合中轉功能設置通高中庭在頂部設置層疊的高起側窗,將自然光引入到建筑中部,不僅改善了上部標高層,且使地下空間也從幾乎無采光達到平均采光系數0.5%,改善了室內光環境感受,減少了人工照明能耗。層疊的高側窗層疊的高側窗通高中庭空間6.9m標高層中部采光系數達到1.2%-7m標高層平均采光系數達到0.5%設置高側窗后無高側窗6.9m標高層中部采光系數不足0.8%-7m標高層設置高側窗后無高側窗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m標高的采光效果無天窗20%面積天窗50%面積天窗無天窗8.0%區域滿足要求20%天窗11.5%區域滿足要求50%天窗13.9%區域滿足要求天窗的增設對0m標高以下區域改善不明顯不同天窗比例下的室內采光效果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6.9m標高增設20%天窗對采光改善明顯,但天窗再增加效果則不顯著在兼顧6.9m及12.9m標高核心區域采光的情況下,建議采用20%天窗20%天窗62.1%區域滿足要求50%天窗62.2%區域滿足要求20%天窗99.6%區域滿足要求50%天窗99.8%區域滿足要求無天窗91.2%區域滿足要求12.9m標高的采光效果32.5%區域滿足要求無天窗6.9m標高的采光效果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在航站樓主樓頂部結合屋頂造型設置了8條天窗,在兩側長廊的頂部分別增設了長條形采光天窗增加天窗后,采光效果得到改善,平均采光系數提高了15%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對于一層展廳,以側面采光為主。分為以下三種方案分析:方案是否有外遮陽玻璃可見光透過率方案一否0.65方案二是0.65方案三是0.79結論:對于一層展廳,當采用遮陽方案三時,立面玻璃的可見光透過率須達到0.79時,才可以滿足“75%的面積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值”。方案二;滿足率54.5%方案三;滿足率77.1%方案一;滿足率81.7%綠色分析——自然采光分析01南、西面受光照強度較強東、北面受光照強度較弱南西東北無葉莖建筑外圍護太陽輻射得熱葉莖有效減少建筑外圍護太陽輻射得熱有葉莖建筑外圍護太陽輻射得熱適當增加南向、西向葉莖密度,減少建筑外圍護太陽輻射得熱,降低空調負荷莖葉優化無葉莖無法滿足遮陽要求值入莖葉遮陽優化植入莖葉數量遮陽和采光綜合優化葉莖的優化設計實現遮陽與自然采光的良好平衡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候機區綠色分析——燈光模擬01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自然采光中不足的部分需要添加人工照明。衛星廳利用軟件模擬燈光照明,以確保候機區的照度達到國家標準,并給人以溫馨舒適的感覺。綠色分析——熱環境分析01室內垂直剖面溫度場室內水平剖面溫度場室內垂直剖面速度場室內水平剖面速度場室內垂直剖面速度矢量場室內水平剖面速度矢量場世博會博物館常展展廳在夏季工況下,室內人員活動區的溫度基本維持在22℃-26℃之間,除去送風口附近區域,其它區域的風速皆小于0.25m/s,基本符合舒適性的要求。世博會博物館綠色分析——舒適度分析01室內垂直剖面溫度場室內水平剖面溫度場室內垂直剖面溫度場世博會博物館室內垂直剖面速度場室內垂直剖面速度場室內水平剖面速度場室內垂直剖面矢量場室內垂直剖面矢量場室內水平剖面矢量場世博會博物館報告廳在夏季工況下,室內人員活動區的溫度基本維持在22℃-26℃之間,室內人員活動區的風速皆小于0.12m/s,基本滿足人員舒適性的要求。綠色分析——舒適度分析01江蘇大劇院溫度模擬a.溫度矢量圖b.溫度剖面圖c.25℃等值面圖d.28℃等值面圖速度剖面圖

0.015m/s速度等值面圖

0.25m/s速度等值面圖戲劇廳整體的送風速度皆小于0.25m/s,僅下送風送風口附近的風速大于0.25m/s,滿足人員舒適度的基本要求。樓座和池座的溫度在20℃至26.5℃之間,滿足人員舒適性的基本要求;樂池的溫度在28℃左右,此處人員稍有熱感。02消防性能化分析消防性能化分析——鋼結構抗火分析02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鋼結構抗火分析是通過軟件分析鋼結構屋蓋在火災情況下溫度、應力、極限應力的變化情況。衛星廳12.9m商業20MW火災溫度小于極限溫度,火災應力小于極限應力,均滿足消防設計要求。消防性能化分析——火災煙氣模擬和人員疏散模擬02人員疏散時間計算確定評估對象

設計方案陳述居住者安全性確定火災場景ASET>REST判定合格煙氣蔓延特性預測調整方案確保建筑物內人員快速疏散離開火場,并對建筑的干擾降到最低限度提供安全疏散時間(ASET)>人員疏散所需時間(RSET)消防性能化分析——火災煙氣模擬02整體分析模型報告廳模型溫度分布圖615S450S溫度分布圖615S溫度分布圖溫度分布圖450S450S能見度變化情況615S能見度變化情況由ASET(575s)>RSET(346s),可判定人員疏散是安全的,疏散設計是合理的。2m高度處的水平截面過火源的豎直截面2m高度處的水平截面世博會博物館500SCO濃度

500SCO濃度

由ASET(575s)>RSET(346s),判定疏散是安全的,疏散設計合理。消防性能化分析——人員疏散模擬02世博會博物館03專項分析專項分析——排水分析03屋面排水分析圖屋面排水分析程序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對于復雜異形的屋面,排水設計尤為關鍵。南京機場通過編寫GH程序,可以在屋面Rhino模型中平均選取一些采樣點進行排水坡度的分析,找出排水不利點,通過調整曲面造型或者增加排水設施等方法,滿足屋面排水設計的要求。利用BIM模型可以快捷地統計出匯水面積,為給排水設計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專項分析——排水分析03專項分析——聲學分析關聯聲波線圖聲波線由樂池發出,廳內樓座和池座都能接收到足夠的直達聲和一次反射聲江蘇大劇院反射輻射范圍圖由可見,觀眾廳座位上基本是黃色粒子,顯示該區域皆是有益的早期反射聲。

混響時間分析圖由左圖可見,戲劇廳各頻段最大混響時間為1260ms,滿足《劇場建筑設計規范》中觀眾廳混響時間1.1~1.4S的規定要求。03專項分析——視線分析通過參數化的程序,計算設計方案中每一個座位觀眾的水平視角,通過邏輯判斷,找出不符合劇院設計規范的位置,為設計優化提供依據。江蘇大劇院通過參數化的程序,計算設計方案中每一個座位觀眾的俯視視角,通過邏輯判斷,找出不符合劇院設計規范的位置,為設計優化提供依據。03專項分析——視線分析基于BIM技術的機場塔臺的可視度分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03在機場整體設計中,塔臺高度和位置極其重要。通過對南京機場塔臺的可視度進行分析,確保了塔臺視野,保障了機場安全運營。專項分析——視線分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塔樓視線圖45-63m03塔樓視線圖70m通過直觀的分析結果,最終選擇了70M高度的方案。專項分析——流線分析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324.4m貴賓候機層18.9國際商業夾層12.9m國際出發層6.9m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m國際到達夾層0m站坪層-7.5m捷運層通過模型主要模擬衛星廳高峰小時時段的運行情況,在高峰小時開始前估計已經在衛星廳內候機的人群,并進行客流量疊加。平均等待時間:針對實際起飛時間晚于計劃起飛時間的所有航班進行統計;平均等待時間=對上述航班“實際起飛時間-計劃起飛時間”求和/總上述航班量。平均晚點時間:針對實際起飛時間晚于計劃起飛時間30分以上的所有航班進行統計。平均晚點時間=對上述航班“實際起飛時間-計劃起飛時間”求和/總上述航班量。專項分析——流線分析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3其中根據人群的不同出行目的,分別定義為不同的顏色如下:流線分析過程中以仿真為核心,結合靜態計算,通過對客流的細分對平面布局、設施能力等進行評價與優化。主要考慮的指標為:最高密度平均密度空間使用率行程時間區域聚集人數行走路線與交織本次模擬考慮時間因素,不模擬各層具體的商業內部,保持以公共空間和通道為主。專項分析——流線分析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3最大密度圖(-7MAPM站臺層)(顏色越深密度越大)國際出發站臺和國內出發站臺電梯數量配置不均衡。國際出發預測客流高于國內出發預測客流,國內出發站臺電梯數量過多,建議可分別減少一部。S1最大密度圖(LegionModellingforS1)專項分析——流線分析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3自動步道的終點退至登機口之前,更有利于旅客便捷到達登機口,避免人流堆積和空間浪費。6.9米層專項分析——流線分析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03S1東側最遠機位(min)西側最遠機位(min)北側最遠機位(min)APM國內出發8.78.59.2APM國際出發8.38.38.1模擬結果表明,國內出發和國際出發人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