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考綱指導意見必修三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基本要求: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
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人類優秀思想傳承對人類文明演進的價值。
發展要求
知道商鞅變法的基本史實;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說明
“李悝變法”和“墨家對認識論和邏輯學的貢獻”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基本要求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學派時期人物主要觀點儒家春秋孔子戰國孟子戰國荀子道家春秋老子戰國莊子法家戰國韓非墨家戰國墨翟仁”和禮”;(社會)主張德政(政治)敬鬼神而遠之(哲學)教育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如何實行仁,要“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恢復“禮制”);主張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和民本思想孔子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認為春秋變革是“禮崩樂壞”的表現,試圖恢復周朝的社會秩序——代表的是春秋時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立場。)主張“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使百姓“足食”,使國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張逐步改良(反對春秋時期的大動蕩,“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主張“有教無類”,興辦私學,打破了教育由奴隸主貴族壟斷的局面。——這與奴隸制“學在官府”、“禮不下庶人”的嚴格等級制度的教育有著質的區別,是劃時代的進步。(你還知道孔子哪些教育名言?)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哲學)學習最高目標把握“禮”(政治)仁義禮智(社會)“仁政”(政治),民貴君輕;“道”是世界根本,辯證法思想;(哲學)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政治)“道”作為最高原則,道沒有界限差別;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哲學)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哲學)加強君權,厲行法治;(政治)“兼愛,非攻,尚賢、節儉”地位:儒家學派創始人地位:戰國,儒家學派代表,繼承孔學地位:戰國,儒家學派集大成者地位: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繼承者地位:春秋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地位:戰國,法家學派代表。仁愛思想崇尚自然嚴刑峻法兼愛精神多元特征首創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天行有常”“兼相愛,交相利”儒家道家儒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道家儒家戰國七歷史現場
鐵器時商鞅變法(戰國)私學興起,學在民間(1)經濟根源:生產力發展,井田制崩潰,土地私有制得到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2)政治狀況: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各國競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3)社會因素:針對禮崩樂壞局面,思想家紛紛對未來社會提出自己的設想。(4)思想文化:學術下移,“學在官府”發展到“學在民間”,私學興起,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大發展”“大動蕩”“大變革”“大自由”(2014·浙江桐鄉二模·12)“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在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的原因”。從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為“顯學”的原因有()
①社會發生劇烈的變化②儒學本身的二重性結構③孔子對自身學說的宣傳④辦學活動擴大影響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B百家爭鳴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成為中國思想文化取得顯著進步的重要條件。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來的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3)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對后世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法家春秋戰國儒家道家“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人治”,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王道以教化為大務,“以刑罰為輔”。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注:以上材料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春秋繁露》,引號內容不見諸原文,系今人概括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更化說(儒家教化)大一統思想統一、政治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權傳播儒家思想,加強儒家的教化功能基本要求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觀點;基本要求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和創建太學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響(1)漢武帝創立太學思考:漢代太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樣的趨勢?太學的規模?太學里教什么內容?太學旨在培養什么人才?太學對人才是否有吸引力?為什么?太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是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來的中國,歷盡滄桑,也曾戰亂分裂。但是,不管危機多么深重,總是能夠重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紀錄片《中華文明》解說詞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儒生成了皇權之下的官員。——葛兆光《中國思想史》評價:1、獨尊儒術的措施,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消極)2、但,儒學地位上升,漢王朝開始重視思想文化教育的發展,這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有積極意義(積極)發展要求了解秦朝“焚書坑儒”的史實及影響;秦始皇漢武帝不同點政策原因影響相同點排斥、打擊秦剛剛統一,需要鞏固君主專制;秦統治受到儒士攻擊儒學發展進入低潮尊崇國力強盛,建設大一統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發展儒學,適應了統治者的需要確立儒學的正統地位目的實質作用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思想統一鞏固政治統一文化專制有利國家統一,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2014·云南昆明高三第一次摸底·26)《漢書·地理志下》:“漢興以來,魯、東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時期到西漢末年,歷代丞相中,齊、魯、東海人多達11人,12人次,人數占52.38%。這說明()A.加強君權而分散相權B.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C.賢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學對政治生活影響深刻D法家學派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韓非子:改革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治觀:厲行賞罰,獎勵耕戰集權觀:加強君主集權韓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術、勢三者的結合;法家思想理論系統化
為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統一全國奠定理論基礎。兩漢后,被儒吸收,成為維護專制的工具
形成:從孔子創立儒家思想,經孟子、荀子的總結與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居民供水用水協議合同范例模板
- 二零二五版快遞行業勞動合同范例
- 私人房產使用權轉讓合同
- 青少年主持人能力提升計劃
- 三年級美術校園文化建設計劃
- 咨詢公司人力資源部項目管理與工作計劃
- 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社會實踐活動計劃
- 高二班主任學期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 房子共享借款合同
- 回購服務中介合同
- 會務活動質量保障措施
- DL∕T 512-2014 KRC系列環錘式破碎機
- 珠海市文園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園區及配套設施驗收表
- 幼兒園小班社會課件:《小猴借玩具》
- 大學校園白蟻防治方法
- 雷雨-劇本原文-高中語文雷雨劇本原文
- 【信息技術】組建無線局域網 課件 2023-2024學年人教-+中圖版(2019)高中信息技術必修2
- 2024年10月公務員制度自考試卷含解析
- MOOC 電路基礎-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幼兒園課件:谷雨繪本故事-養蠶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