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情群教學設《赤賦登泰山》一、教指南(一)學目標1.通過比較閱讀、知人論世等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把握古代山水游記散文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手法。2.通過比較進一步分析兩位作者不同的情感表達的異同悟整個文人突破自身精神困境的途徑,尋找自我的精神啟迪和治愈方法。3.通過拓展閱讀、寫文藝評論和閱讀筆記等形式感受作品獨特的語言之美,了解游記散文的不同體例形式,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二)點難點教學重點:在吟誦與分析中學習古代游記散文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寫法,體味作者樂觀的心態和精神治愈法。教學難點通過比較拓展閱讀學習不同體例散文的不同特點領會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三)時安排4課時。(四)習建議精讀優秀的山水游記散文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尋找自把整個單元整合起來考“自然與人生的關系通過誦讀比較、品味等方法,結合寫作的時代、地點等,感受作家的個性、情感。我的自然山水從經典散文中獲得精神的啟迪繼承民族的審美傳統以審美的眼光關照自然到與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山水得心靈的慰藉與人生啟迪,寫下自我個性化的感悟。(五)前研學5.1預習作業熟讀課文,能準確流暢背誦;自學課下注釋,初步完成單元相關練習。盡量借助搜索工具或其他途徑獲取與課文有關的作者、時代和文體信息。5.2閱讀指導吟誦并注意詩詞的用韻以及隨之產生的情感的起伏變化關注景情理的交融、主客問答、游記散文的寫法。在同類詩作中比較異同,發現特色。5.3寫作準備學習推薦詞和文藝評論的寫法。5.4知識清單根據課下注釋自學本課字詞、文學常識(詞),并可以關注“自然情懷”單元主題文學特點以及表現形式(如詩歌、戲劇、影視、音樂、繪畫、工藝等,也可以是精神和商業文化方面)。二、過設計【知識支架】1.1訓練內容:品鑒古代散文1.2活動情境:1
背景——“自然情懷”單元主題。任務——閱讀與推薦。分工——分類閱讀、資源共享1.3知識支架1.3.1賦的文體知識、蘇軾生平及其相關作品。1.3.2古代山水散文的閱讀知識。如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特點,知人論世、披文入情、比較異同等鑒賞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1.3.3赤壁相關詩詞與時代背景。第1課感受山水意趣【文本讀】活動一理行文脈絡1.《赤壁賦》從文章中找出體現蘇軾夜游赤壁中情感變化的關鍵詞句。“于是飲酒樂甚”——“蘇子愀然”——“客喜而笑”樂——悲——(悟)——喜2.《登泰山記》文章各段分別如何圍繞“登”字展開記敘和描寫的?所登之山的介紹——登山的時間伴——登山路線和山頂所見——山頂觀日出——山上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文本讀】活動二讀山水意趣“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中國文化的傳統,《赤壁賦》《登泰山記》,一樂水,一樂山,均為名篇,各具意趣。試從文中找出重點語句并說說景物的各自特點。《赤壁賦》赤壁之水月歷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點語句各自特點《登泰山記》
登泰山經過
觀日出景象
沿途自然與人文景觀重點語句各自特點注:上兩個表格參他人研成果,謹表意。示例《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詩人夜游赤壁看到的情景,展現了一個澄澈清明、寧靜自由的境界。《登泰山記》:“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座座青峰披著皚皚白雪,照亮南天;城郭、江水、山峰沐浴在夕照中;云霧環繞,宛如腰帶。登上泰山后看到的景象,氣勢雄偉,風景壯麗。寄予作者無限喜悅之情。2
【問題究】活動三摩文本“情“思”查閱《赤壁賦《登泰山記》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理解文中人生感悟。【創作背景1】1.烏臺詩案是北宋宋神宗年間的一場著名的文字獄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小人摘取蘇《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和皇帝的罪名逮捕了蘇軾結果蘇軾被抓進御史(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常有烏鴉棲息筑巢,又稱烏臺),被關4個月。在獄中受審時,受盡凌辱,最后屈打成招。由于多方營救加上神宗本來很賞識蘇軾的才華才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轍、司馬光等人也受到貶斥和罰款。2.赤壁之游:宋神宗元豐五年(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兩年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竹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莫大的慰藉。這時,他曾站立在江邊赤壁之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了“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水面下了千古名赤壁賦》【創作背景2】姚鼐(1731~1815年),字姬傳,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師從劉大櫆,為城派主要作家。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養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穎)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當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后,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第2課在山水中精神突【問題究】活動四東坡的“突”1.《赤壁賦》中蘇軾在黃州遇到的“精神困境”是什么?蘇軾經歷“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遠離政治中心。文中“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其中“美人在屈原的筆下是君王的象征結合現實表現蘇軾對政治理想無法施展的慨嘆,體現其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通過客的口吻慨嘆像曹操那樣的英而今安在哉?流露出英雄不再、功業未成的無奈和悲愁。又從古人轉到現實,提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發出了人生渺小生命短暫得到悲嘆!2.蘇軾是如何走出這種“精神上”的困境?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不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然也就不“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不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然也就不“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3
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說明。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蘇軾“困境”的根源,其實質是儒家“兼濟天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寄情自然轉變思考角度正是道家思想的體現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困境中尋找的共同方式。那么蘇軾最終“突圍”成功了嗎?是暫時的解脫還是徹底地解脫?3.查找蘇軾在黃州期間的其他詩文作品選擇其中一篇《前赤壁賦,說說蘇軾是如何做到“精神突圍”的?示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在大自然中獲得頓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問題究】活動五鼐的“突圍1.姚鼐的“突圍”查閱史料,此時姚鼐剛剛辭去了《四庫全書》纂修官的職務。其自述的理由是以病歸“養雙親”。但從其后來的舉動來看,這兩個理由都是托詞無疑。因為你見過辭職后大冬天奔行千里登泰山養病的嗎?你見過無官一身輕后過年的不回家,關鍵是登完泰山也不回家的“養雙親”的孝子嗎?2.陳立今:蘇軾《赤壁賦》與姚鼐《登泰山記》放在一起該怎么教?“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他不怕路途艱辛“古時登山,循東谷入”,但他“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他不怕走“異路”;正因為如此,他看到了“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的夕陽壯麗,看到了“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的朝日磅礴。登泰山的歷程其實就是姚鼐面對不公正人生的選擇歷程的寫照他不走常人之路不怕另起爐灶,敢于舍棄已有的“壇壇罐罐”。【拓展移】活動六如何看待“窮后工”象蘇東坡圍(節選)余秋雨蘇東坡到黃州來之前正陷于一個被文學史家稱“烏臺詩獄的案件中之后,他從監獄里走來,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走來。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他寫于黃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我非常喜歡讀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但每次總覺得語堂先生把蘇東坡在黃州的境遇和心態寫得太理想了語堂先生酷愛蘇東坡的黃州詩文因此由詩4
文渲染開去,由酷愛渲染開去,渲染得通體風雅、圣潔。其實,就我所知,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凄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狀態,已被他自己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我初讀這段話時十分震動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為朋友們活著但是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們都知道蘇東坡是被冤屈的現在事情大體已經過去卻仍然不愿意寫一兩句哪怕是問候起居的安慰話蘇東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史的筆墨寫成的信千辛萬苦地從黃州帶出去卻換不回一丁點兒友誼的信息我相信這些朋友都不是壞人,但正因為不是壞人,更讓我深長地嘆息。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跡于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松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回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這封無關宏旨的信,他也特別注明不要給別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來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覺,晚上一個人出去溜達,見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絕不喝多,怕醉后失言。他真的害怕了嗎?也是也不是怕的是麻煩絕不怕大義凜然地為道義、為百姓,甚至為朝廷、為皇帝捐軀。他經過“烏臺詩案”已經明白,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你找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不知怎么一來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個堅貞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無法洗刷無處辯解更不知如何來提出自己的抗議發表自己的宣言這確實很接近有的學者提出的“醬缸文化”,一旦跳在里邊,怎么也抹不干凈。蘇東坡怕的是這個,沒有哪個高品位的文化人會不怕。這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孤獨無告,對于一個文化人,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那闕著名的《卜算子》,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這種精神遭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像蘇東坡這樣的靈魂竟然寂然無聲,那么,遲早總會突然冒出一種宏大的奇跡,讓這個世界大吃一驚。然而現在他即便寫詩作文不會追求社會轟動了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覺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華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樹木靠著瘦瘤取悅于人一塊石頭靠著暈紋取悅于人其實能拿來取悅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們的毛病所在它們的正當用途絕不在這里我蘇東坡三十余年來想博得別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項所在。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5
習慣于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于蒼老的暮年換言之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思考結“古往今來許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經歷談談你“優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參考①蘇東坡被貶黃州經歷了凄苦生活“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在黃州留下了《赤壁賦》等文學杰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磨難讓他最終能曠達于己,灑脫于文。②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亦如蘇東坡往往在經歷了人生磨難之后成就了一生的美名如“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③“優美的詩文”,往往來自于對“痛苦”的深刻思索,對人生的不斷反思。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圍者”若能最終超越自我的局限,獲得“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筆端終成美文當然并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詩人經“凄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難會讓人成熟得更超然而從此能突破自我人生局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家。第3課時
探尋山文化【文本讀】活動七感受體例形式1.《赤壁賦》:主客問答,儒道對話。“主客問答是賦體文章的特色在文中也是儒道的對話是蘇軾內心兩個自我的辯論。找找體現“儒”與“道”思想的語句,并體會蘇軾的復雜情思。《赤壁賦》語句
情思儒家思想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以美人比君子,可見忠君之殷切;一方
情思悠遠,思為世用,建功立業,成就人生。6
道家思想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渴望憑虛御風,超塵出世,順乎自而登仙
然,獲得精神的超脫注:該格借鑒自他研究成,謹表謝意文章采用了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實而巧妙地記錄了作者泛游赤壁時的心理活動過程。文中的“客”與“蘇子”看似兩人,實為一人。二者的問與答是作者彼時彼地內心復雜情感的真實流露是一種虛擬的對話形式這種虛設人物問對的行文結構并不是蘇軾的獨創,而是源起《莊子》,承由騷、賦的傳統文體形式,同時也是人的二重組合心理結構的真實映現。【知識接】“賦”以楚辭為源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于戰國后期,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文心雕龍》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鋪采摛文指賦的形貌賦在藝術表現上必然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在語言上使用新奇美麗的辭藻另外賦也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奏結合在一起。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騷賦:以楚辭為源頭大賦(漢):以鋪張渲染為能事,排列許多怪異生僻的詞匯,鴻篇巨制,繁縟富麗。小賦:抒情詠物駢賦(魏晉南北朝):受駢文影響,講究對仗工整。律賦(唐):科舉中寫賦,按照詩歌聲律,除句式對偶外,還限制用韻,規定平仄配合,音律諧和。文賦(宋):打破聲律限制,加入散文特點。著名賦文:《閑情賦》陶淵明、《思舊賦》向秀、《洛神賦》曹植、《登樓賦》王粲恨賦《別賦》江淹登樓賦》王粲《長門賦》司馬相如《采蓮賦》蕭繹。【鞏固高】活動八高考直通車(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東坡①
(蘇軾)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貴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石大而多的樣子。7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分)2.請結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分)【參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對比;聯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鏗然”卻表現了作者行走時的愉悅,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望江南·超然臺①
作(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針。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后舉火稱新火。3.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4.請從“情”和“景”的角度賞析這首詞。【參考答案】3.表現的是無奈、苦澀的心情。簦超然臺望見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無法會家,因此只能在酒醉之后苦澀地“咨嗟”不已,無奈地說“休對”老朋友說什么相思之愁,“且將”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4.上片描寫的是超然臺上“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的是純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思想鄉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第4課山水外的固與遷【拓展移】活動九蘇東坡其人其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蘇東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變法新黨與司馬光舊黨斗爭,由于堅持正義,夾在兩種勢力中間屢遭貶謫與磨難這時的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一生忠君,卻被貶他鄉,壯志難酬。理想不能實現,怎能不“愀然”?他在去世前曾寫過一《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處貶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在他自己看來,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結合文章背景,三次被貶,心已萬念俱灰,只能隨波逐流)8
【聽說寫】活動十實戰演練場卜算子黃州定院寓居作(1083貶居黃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定風波(1082貶居黃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通過這兩首詩,你分別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一個孤獨寂寞的蘇軾;《定風波》,一個憂樂兩忘,禍福不驚,任天而動的蘇軾。2.通過《赤壁賦》《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風波》讓我們更加了蘇軾的個性。請用你認為最有文采和最有意蘊的話,寫一段對蘇軾進行評價的文字。【文化移】活動十赤壁情懷1.劉磊:中國古代人的赤情結在蘇軾以后的中國文學史上傳統人不斷追慕蘇軾崇拜蘇軾成為一種有趣味且有意味的文化現象,而其中黃州赤壁”成為崇拜蘇軾現象中一個繞不過的節點。有研究者認為,從宋代到近代,吟詠赤壁的詩共計一千余首,蘇軾以后吟詠赤壁的作品一般都是吟詠黃州赤壁的吟詠黃州赤壁的作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網絡紅人經紀公司與藝人合作合同
- 2025年因病和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標準
- 2025海外工程承包貸款合同2
- 2025關于標準勞動合同協議范本
- 鋼筋勞務分包合同
- 2025年北京市家具買賣合同(木制家具類)
- 不動產附負擔贈與合同范本
- 婚內出軌協議書范文
- 2025醫療機構定制門急診門訂購合同范本
- 工廠入股協議書退股
- 2025-2030年中國CAE軟件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 2025江西南昌市江銅產融社會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二統)昆明市2025屆“三診一模”高三復習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卷(含答案)
- Unit 3 Keep Fit Section A 2a-2e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5徽縣輔警考試題庫
- (一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 (一) 卷數學試卷(含官方答案)
- 腦心健康管理師的學習匯報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 王陽明心學課件
- 廣東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手冊
- 全國油料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