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和書法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漢字和書法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漢字和書法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漢字和書法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漢字和書法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從漢字起源到“書同文”(實用性)半坡遺址陶器上符號1、起源: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刻畫符號,與以后成熟文字有一定淵源。第1頁二里頭遺址出土陶器上刻劃符號山東大汶口遺址出土灰陶尊和上面刻畫符號第2頁2、成熟:一、漢字演變1、起源: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刻畫符號①商朝甲骨文是當前所知最早成熟漢字。②商周:鑄在青銅器上文字,稱為金文(銘文、鐘鼎文;字體:大篆)第3頁甲骨文第4頁與紡織相關甲骨文字

蠶桑絲裘衣第5頁(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銘文,大多頌揚天子功勞或世記載重大事件,多為征伐或俘獲.賜臣仆土地車馬金貝等.

金文是有意識歷史記載

金文第6頁

2、成熟:商朝:甲骨文一、漢字演變(實用性)1、起源: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刻畫符號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紊亂,減弱漢字交流功效,不利于文化發展和生產進步辦法:秦朝統一后,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字”

小篆、隸書(簡便)。3、漢字統一(背景、辦法、作用)作用: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第7頁秦朝統一文字(以“馬”、“安”兩字為例)第8頁小篆

小篆是一個非常漂亮字,字形是長圓形,左右對稱,線條粗細一樣,有一個圓筆曲線美第9頁

隸書

隸書是快寫小篆形成,隸書字形扁平,筆畫有了波勢,并有了輕重粗細改變.隸書表現是一個方筆直線美漢代墨跡——木簡第10頁漢字演變:甲

文小

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第11頁漢字演變甲骨文大篆小篆隸草楷

從“魚”字演變能夠推斷漢字演變過程。第12頁5、漢字演變總趨勢:由圖畫到符號由繁到簡第13頁二、書藝歷程(藝術性)

漢字結構:字形豐富,易抒情達意。書寫材料:筆墨紙張改進。動力:士人群體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示對意境、神韻及風骨追求理想形式2、書法藝術特點:2)自覺階段:魏晉南北朝(背景、特點、代表):1)自發階段:甲骨文、金文、篆書(圓潤纖細、布局均勻)、秦隸(扁平工整)

1、書法成為藝術原因(漢字結構、動力、文具):3、發展歷程(實用性)背景:漢末社會危機進行深刻反省同時,一個特立獨行士人群體逐步形成。特點:發展為自覺書法藝術代表:東晉王羲之“書圣”《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工整清楚飛灑活潑)書法以筆墨黑白空間和線條剛柔枯潤來抒情達意,顯現了東方審美情趣。

第14頁《蘭亭序》蘭亭“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第15頁代表:草書(勾連不停)—張旭、懷素(“顛張狂素”狂放不羈)。楷書(橫平豎直、字形方整)—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顏筋柳骨”規范法度)二、書藝歷程1、書法成為藝術原因:2、發展歷程:1)魏晉南北朝:2)隋唐(背景、特點、代表):背景:隋唐一統

特征:書法藝術到達新高峰,書法理論日趨成熟.第16頁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張旭

《肚痛帖》第17頁懷素食魚帖第18頁歐陽詢作品第19頁唐.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顏體”肥碩豐潤、剛健雄強、顯出雍容大度氣派第20頁《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權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第21頁3)宋代:2)隋唐:二、書藝歷程1、書法成為藝術原因:2、發展歷程:1)魏晉南北朝: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特征:追求個性,提倡“有意無法”(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代表:蘇、黃、米、蔡四大家第22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詩詞均感情豪邁奔放,流暢灑脫。擅長行書、楷書,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舊居,位于四川眉山市。第23頁《黃州寒食詩貼》蘇軾

“天下第三行書”第24頁黃庭堅《黃州寒食詩卷跋》

黃庭堅,為宋四家之一黃庭堅書法最大特點是重“韻”,持重風度,寫來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風,書韻自高。第25頁米芾用筆豐肥豪健,寬綽疏朗,字態奇逸超邁

宋米芾《珊瑚復官二帖》第26頁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紀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蔡襄喜歡寫規規矩矩楷書。他書法渾厚端莊,雄偉遒麗。蔡襄為人忠厚正直,字識淵博,他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第27頁4)明代(背景、特點):3)宋代:追求個性,提倡有意無法

代表:蘇、黃、米、蔡四大家、趙佶(瘦金體)2)隋唐:二、書藝歷程1、書法成為藝術原因:2、發展歷程:1)魏晉南北朝:背景:社會深入平民化、世俗化。特點:愈加強調個性化創造。第28頁朝代時代風貌書法名家藝術特色魏晉隋唐宋朝明朝書法藝術發展社會動蕩玄學流行王羲之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國家一統盛世氣象顛張醉素狂草顏筋柳骨重視規范法度楷書市民興起生活多樣宋四家有意無法社會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強調個性化第29頁三、篆刻藝術發展2、秦漢印特點:秦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