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訪自然之景抒寫自我心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讀目錄1說教材2說學情3說教學目標4

說教學重難點56說教學過程說教法學法說教材本單元選自統編版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是必修上唯一一個專門的散文單元。它的人文主題指向自然情懷,主要是通過文學作品對自然的描寫與反觀自然,提升對自然美的感悟力,激發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而從學科素養看,則指向學習任務群五“文學閱讀與寫作”。實施教學時,主要承接單元任務群中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三項任務。本單元的借鑒文章的寫法,進行寫景抒情散文的寫作的任務將在“探訪自然之景,抒寫自我心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閱讀完成。說學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一年級學生,多數對寫景抒情散文有一定了解,從《匆匆》、《春》到《背影》,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于我們的學生生活閱歷尚淺,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說教學目標1、理解文本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和通感的表達效果。2、領會文本當中“我”的情思,能通過運用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對特定自然環境完成“我手寫我心”的任務。3、通過對文本中“我”之心境和“無我”之境關系的梳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說教學重難點1、能通過運用特定的修辭手法完成走進自然并表達的總任務。2、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說教法學法

課前預習法

通讀感悟法

課中圈點批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點撥法

說教學過程一、課前預習關注“我”之心境活動一:通覽全文,關注“我”,品作者心境《故都的秋》:直接抒發對故都的思念和喜愛《荷塘月色》:淡淡的憂傷,暫時的寧靜。導入:登臨巔峰,可感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坐在水邊,可感懷“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面對黃河,可感嘆“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自然的風光,皆是心靈的歌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和朱自清的世界。生活的時代一樣,籍貫一樣,寫作的城市一樣。他們的文章特色又是如何的呢?二、關注“無我”之境活動二:概括兩篇文章景色的整體特點小組活動,細讀《故都的秋》第三段和《荷塘月色》第四段,通過圈點批注的方法,找出作者是如何表現兩篇文章景色的不同特點的?(提示:可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妙處、感官角度,意境等分析)課文意象詞語句式手法《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歸納方法:常見寫景方法選擇典型景物,安排順序,從不同角度描寫一個對象,修辭手法的運用,感官的參與。1.寫何景物,突出景物什么特征,寄托何種情思2.景物形象:大小顏色聲音動靜變化3.寫景順序:移步換景由點到面由實到虛由總到分4.修辭的運用三:關注原因知人知世《故都的秋》中的郁達夫:1933年國民黨加強對郁達夫的監視與迫害,為了躲避迫害,他移家杭州。中國大地連年混戰,民不聊生,1934年時,日本占領東北,窺視中原。《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①1927年國共散伙,面臨抉擇,矛盾不知出路;②家中妻兒指望自己生活,逃避為好卻又放不下“兼濟天下”的信念;③生活瑣事所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