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的臨床管理課件_第1頁
早產兒的臨床管理課件_第2頁
早產兒的臨床管理課件_第3頁
早產兒的臨床管理課件_第4頁
早產兒的臨床管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石潤玲早產兒的臨床管理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早產兒的臨床管理1早產兒的臨床管理早產兒護理臨床監護基礎治療并發癥的防治2早產兒的臨床管理早產兒護理2一般護理最少干擾原則:喂奶、穿衣、測體溫、換尿布等工作需在暖箱中輕柔完成,各種治療和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體位:平臥、側臥位或仰臥位,頭轉向一側,每4小時換一次體位。3一般護理最少干擾原則:喂奶、穿衣、測體溫、換尿布等工作需在暖一般護理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正常(皮膚溫度36~37℃,肛溫36.5~37.5℃)。監測體重:每天稱體重1-2次,宜在哺乳前進行。護臍: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愈合前不可浸水。4一般護理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正常(皮膚溫度3保暖5保暖5保暖箱內濕度:按不同體重要求,維持55%~80%之間,體重越小,要求濕度越大。采用雙壁暖箱或防輻射罩,可減少30%~50%的不顯性失水。出暖箱指征:體重達2000g,一般情況好,進食好,體溫穩定,可出暖箱。6保暖箱內濕度:按不同體重要求,維持55%~80%之間,體供氧供氧指征:早產兒發紺、氣促、呼吸暫停,均是供氧的指征。吸氧濃度:以30%~40%氧氣,維持PaO26.67~8.0KPa為宜,不要超過13.3Kpa。吸氧方式:鼻導管、頭罩、面罩、暖箱內吸氧等。7供氧供氧指征:早產兒發紺、氣促、呼吸暫停,均是供氧的指征供氧

氧療監測TcSO2監測:要求TcSO2維持在85%~95%)血氣分析:維持PaO26.67~8.0KPa為宜,不要超過13.3Kpa。氧濃度監測:用氧濃度測定儀監測氧濃度,并盡量縮短吸氧時間。8供氧氧療監測8喂養喂奶時間:一般在出生后4小時試喂糖水,6~8小時后開始喂奶,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弱者可推遲喂養,給予靜脈補液。喂養方法:吸吮和吞咽功能好的早產兒可予母乳喂養或奶瓶喂養,吞咽功能差的早產兒可經鼻胃管喂奶。9喂養喂奶時間:一般在出生后4小時試喂糖水,6~8小時后開喂養開始喂奶的量:<1000g者奶量0.5~1ml/每次,~1500g者為4ml/次,~2000g者為8ml/次,>2000g者為10ml/次。每次喂奶間隔時間:<1000g者為1~2小時,~1500g者為2小時,>2000g者為2~3小時。10喂養開始喂奶的量:<1000g者奶量0.5~1ml/每次喂養鼻飼奶前應抽取胃內殘奶,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3者,要減少飼入量。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2,應停喂奶1~2次。若早產兒有發紺、氣促,體重過低或喂奶量少于每日需要量的1/2者,應予靜脈補液。當奶量達120ml/(kg.d)時,可停止輸液。11喂養鼻飼奶前應抽取胃內殘奶,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3者臨床監護監護生命體征:如體溫、呼吸、心率、血壓、TcSO2等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天稱體重1-2次血糖監測:生后1周內每天測血糖1次,1周后每周測血糖1~2次血氣分析X線檢查頭腦B超檢查眼底檢查12臨床監護監護生命體征:如體溫、呼吸、心率、血壓、TcSO2等基礎治療:液體療法輸液量在生后第一天為60~80ml/(Kg.d),以后漸增加至120~150ml/(Kg.d),每天增加10ml/(Kg.d)。光療的早產兒液體量增加10%,在熱輻射搶救臺上的患兒,液體量應增加10~20%。生后第二天起補鈉,第3天起補鉀,需要量為2~3mmol/(kg.d)。13基礎治療:液體療法輸液量在生后第一天為60~80ml/(Kg基礎治療:液體療法根據早產兒的血糖值,可確定當天的輸糖量與輸糖速度,每4小時調整一次。

血糖值與輸糖速度、濃度的選擇

診斷血糖值輸糖速度輸糖濃度(mmol/L)(mg/kg.min)(%)

低血糖<2.26~815%~20%正常血糖2.8~3.93~410%

高血糖>7.025%~7.5%

14基礎治療:液體療法根據早產兒的血糖值,可確定當天的輸糖量與輸并發癥的預防:預防出血生后給予維生素K1,連用3天。苯巴比妥可預防腦室內出血,5mg/(kg.d),每12小時1次,連用3~5天。(有爭議)15并發癥的預防:預防出血15并發癥的防治:RDS預防:產前糖皮質激素治療:氧療、CPAP、機械通氣PS替代治療16并發癥的防治:RDS預防:16并發癥的防治:呼吸暫停以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復,如拍打足底或摩擦背部等。查找原因,治療原發病。氨茶堿:負荷量4~6mg/kg,靜脈滴注,12h后給維持量每次2mg/kg,每天2~3次,療程5~7d。枸櫞酸咖啡因: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較少,脂溶性高,透過血腦屏障快。負荷量20mg/kg(相當于咖啡因10mg/kg),24h后給維持量5mg/kg,每天1次,靜脈滴注。納洛酮:主要用于母親產前(4~6h)用過麻醉劑如度冷丁者(母親吸毒者禁用),或經氨茶堿治療后效果不理想者,劑量0.1mg/kg,靜脈滴注,必要時4~6h重使用。

17并發癥的防治:呼吸暫停以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復,如拍打足底或摩并發癥的防止: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1、呼吸支持:BPD患兒對呼吸機和吸氧產生依賴,要以盡可能低的平均氣道壓力和吸入氧濃度,維持血氣指標基本正常,爭取盡早撤離呼吸機。2、限制液體量:BPD的發生與液體量過多、肺水腫有關,應限制液體入量,一般每天100~120ml/kg。可使用利尿劑,但利尿劑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劑量宜小,可用雙氫克尿塞和氨體舒通口服,或速尿每次0.5mg/kg,每天1次。

18并發癥的防止: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1、呼吸支持:BPD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3、糖皮質激素:激素具有抗炎作用,治療BPD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不能常規使用激素治療或預防BPD。對嚴重病例可適當使用,以氣道局部霧化給藥為宜,50μg/次,每天2次,療程1周。4、抗感染:BPD患兒常并發肺部感染,而感染可促使BPD的發生和發展,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多做痰培養,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19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3、糖皮質激素:激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5、營養支持:給足夠的熱量,每天100~120(kcal/kg),需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20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5、營養支持:給足并發癥的防治:PDA限制液體量:一般每天80~100(ml/kg)。消炎痛:日齡0~7d者首劑0.2mg/kg,第2、3劑0.1mg/kg,每劑間隔12~24h,大于7d者三次劑量均為0.2mg/kg。一般靜脈滴注,也可口服或栓劑灌腸,日齡小于7d者療效較好。消炎痛不良反應有腎功能損害、尿量減少、出血傾向、黃疸加重、血鈉降低、血鉀升高等。

21并發癥的防治:PDA限制液體量:一般每天80~100(ml/布洛芬:如考慮消炎痛不良反應較多,也可使用布洛芬。首劑10mg/kg,第2、3劑每次5mg/kg,每劑間隔時間24h,一般靜脈滴注,也可口服。布洛芬對腎臟的副作用較消炎痛少。手術治療:若藥物使用2個療程還不能關閉動脈導管,并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時,可考慮手術結扎。并發癥的防治:PDA22布洛芬:如考慮消炎痛不良反應較多,也可使用布洛芬。首劑10m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1.顱內出血:主要表現為室管膜下腦室內出血,預防早產兒顱內出血的主要措施包括:維持血壓穩定和血氣正常,保持體溫正常,避免液體輸入過多過快、血滲透壓過高,減少操作和搬動、保持安靜。生后常規用VitK11mg靜脈滴注,給1次。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早產兒顱內出血的重要手段,為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出生體重<1500g者在生后第3~4天可進行床旁頭顱B超檢查,生后第14天和30天隨訪B超,以后還要定期隨訪,必要時行頭顱CT檢查。

23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1.顱內出血:主要表現為室管膜下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

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PVL與早產、缺氧缺血、機械通氣、低PaCO2、低血壓、產前感染等因素有關,多發生在極低或超低出生體重兒。臨床癥狀不明顯,可表現為抑制、反應淡漠、肌張力低下、喂養困難,嚴重者發生腦癱。對出生體重<1500g者在生后第3~4天可進行床旁頭顱B超檢查,在第4周隨訪B超,必要時行頭顱CT或MRI檢查。

PVL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要重視預防。對已發生的早產兒PVL,應定期隨訪頭顱B超和神經行為測定,強調在新生兒期開始早期干預和康復治療,盡可能減少后遺癥。

24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

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并發癥的防治: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醫護人員在接觸早產兒前后均要嚴格洗手,以免交叉感染。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有感染跡象時,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靜脈用免疫球蛋白(IVIG)預防感染,劑量為400mg/(kg.d),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3~5次,或每周1次,連用4周25并發癥的防治: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25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不論胎齡和出生體重,凡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為低血糖癥,早產兒出生后應常規監測血糖,每天3~4次,直到血糖穩定。早產兒反復發生低血糖易導致腦損傷,應積極防治。

26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不論胎齡和出生體重,凡血糖低于2.2mm①早期喂養:對可能發生低血糖癥者生后1h即開始喂5%葡萄糖,生后2~3h開始喂奶。②靜脈滴注葡萄糖: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不論有無癥狀,應給10%葡萄糖6~8mg/(kg/min)靜脈滴注,如血糖低于1.7mmol/L(30mg/dl)應給10%葡萄糖8~10mg/(kg/min)靜脈滴注,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對反復發生或頑固性低血糖癥,應積極查找病因,進行病因治療。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27①早期喂養:對可能發生低血糖癥者生后1h即開始喂5%葡萄糖并發癥的防治:高血糖癥血糖超過7mmol/L(125mg/dl)為高血糖癥,主要病因有靜脈給葡萄糖濃度過高、速度過快;應激性高血糖癥;藥物性高血糖癥。高血糖患兒可出現尿糖和滲透性利尿,甚至發生脫水,為高滲性脫水,出現煩躁不安,而脫水體征不明顯。

28并發癥的防治:高血糖癥血糖超過7mmol/L(125mg/d高血糖癥防治:①監測血糖:出生數天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葡萄糖輸注量和速度。

②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釋藥物用5%葡萄糖。

③使用胰島素:如血糖持續超過15mmol/L(270mg/dl),其他治療方法未奏效時,可應用胰島素,開始劑量每小時0.1U/kg,靜脈滴注維持,密切監測血糖,根據血糖結果調節劑量。29高血糖癥防治:①監測血糖:出生數天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并發癥的防治:胃食管反流早產兒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胎齡和出生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胃食管反流常伴有吸入和呼吸暫停,需及時診斷和防治。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同位素顯像或食管下端24hpH檢查。治療措施主要有:①體位:喂奶速度要緩慢,喂奶后多抱一會,頭部和上身抬高30度,右側臥位。②藥物:可以使用嗎叮啉、小劑量紅霉素或西米替丁。

30并發癥的防治:胃食管反流早產兒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胎齡和出生體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早產兒易發生NEC,要積極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禁食:對有可能發生NEC的患兒可先禁1~2d,觀察病情的發展,計劃下一步治療。對確診的患兒,癥狀輕者禁食3~5d,重者禁食7~10d,大部分患兒同時需要胃腸減壓。禁食期間營養和液體主要從腸外營養液補充,可以從外周靜脈滴入。待腹脹、嘔吐消失、腸鳴音恢復、食欲恢復,才可開始喂奶,以新鮮母乳為宜,或用早產兒配方奶。從少量開始(3~5ml/次),逐漸緩慢加量,如胃中有積乳(可從胃管抽取積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量來衡量)則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加奶后如癥狀復發,需再次禁食。

31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早產兒易發生NEC,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②防治感染:根據細菌學檢查結果選用抗生素,在未報告前可用三代頭孢抗生素。

③改善循環功能:NEC患兒常發生休克,休克原因多為感染性、低血容量或多臟器功能衰竭所致。需擴容,應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

④外科治療:腸穿孔和嚴重腸壞死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切除壞死和穿孔的腸段。要密切觀察腹部體征、動態跟蹤腹部X線攝片表現,并與小兒外科醫師密切聯系,嚴密觀察病情發展。

32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②防治感并發癥的防治:貧血早產兒貧血包括急性貧血和慢性貧血,急性貧血通常為失血所致,慢性貧血常發生在生后2~3周,早產兒貧血較重者可影響生長發育,應積極防治。

1.醫源性失血:早產兒需做許多檢查,取血標本,但應盡量減少抽血量,并每天記錄取血量,要積極推廣微量血或經皮檢查方法。

33并發癥的防治:貧血早產兒貧血包括急性貧血和慢性貧血,急性貧血并發癥的防治:貧血2.治療:對慢性貧血可使用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每次250I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療程4~6周,但使用EPO僅減少輸血次數,不能避免輸血。在使用EPO的同時,可給維生素E10mg/d,分2次口服。1周后再給鐵劑,先用元素鐵2mg/(kg/d),分2次口服,每周增加2mg/(kg/d),至6mg/(kg/d)維持。

34并發癥的防治:貧血2.治療:對慢性貧血可使用重組促紅細胞生并發癥的防治:貧血

3.對急性貧血,如失血量超過血容量的10%或出現休克表現,應及時輸血。對慢性貧血,如血紅蛋白低于80~90g/L,并出現以下情況者需輸血:胎齡小于30周、安靜時呼吸增快>50次/min、心率加快>160次/min、進食易疲勞、呼吸暫停、每日體重增加<25g、血乳酸>118mmol/L。一般輸濃縮紅細胞,輸血量每次10~15l/kg。35并發癥的防治:貧血3.對急性貧血,如失血量超過血容量的1并發癥的防治:預防膽紅素腦病治療原發?。嚎刂聘腥尽⒓m正酸中毒、抗溶血靜滴白蛋白堿化血液血清膽紅素濃度接近171μmol/L,應及早光療嚴重高膽紅素血癥者可予換血治療。36并發癥的防治:預防膽紅素腦病治療原發?。嚎刂聘腥?、糾正酸中毒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OP)由于早產兒視網膜發育未成熟,ROP發生率較高,加強ROP的早期診斷及防治,降低ROP的發生率及致盲率已非常迫切。ROP的防治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預防:①要積極治療早產兒各種合并癥,減少對氧的需要。②合理用氧:如必須吸氧要嚴格控制吸入氧濃度和持續時間,監測經皮血氧飽和度,不宜超過95%,避免血氧分壓波動過大。

37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OP)由于早產兒視網膜發育未成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OP)2.診斷:ROP早期診斷的關鍵在于開展篩查,普遍建立ROP篩查制度,由熟練的眼科醫師進行篩查。篩查對象: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兒,不論是否吸過氧都應列為篩查對象。對發生嚴重合并癥、長時間高濃度吸氧者,應重點篩查。篩查時機:生后第4周或矯正胎齡32周開始。篩查方法:用間接眼底鏡或眼底數碼相機檢查眼底。隨訪:據第一次檢查結果決定隨訪及治療方案(表5),隨訪工作應由新生兒醫師與眼科醫師共同合作。38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病(ROP)2.診斷:ROP早期診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OP)

3.早期治療:Ⅰ、Ⅱ期為早期ROP,以密切觀察為主,Ⅲ期ROP是早期治療的關鍵,對Ⅲ期閾值病變,在72h內行激光治療。39并發癥的防治早產兒視網膜病(ROP)

3.早期治療:Ⅰ、聽力篩查早產兒易發生許多并發癥,如缺氧、黃疸、酸中毒、低碳酸血癥、感染等,需機械通氣、長時間在NICU監護治療,這些因素可促使發生聽力障礙,因此,對早產兒應常規應用耳聲發射進行聽力篩查,生后3d、30d各查1次,如篩查未通過,需做腦干誘發電位檢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40聽力篩查早產兒易發生許多并發癥,如缺氧、黃疸、酸中毒、低碳酸出院后的隨訪早產兒出院后必須隨訪,第一年的前半年應1~2個月隨訪1次,后半年應2個月隨訪1次,以后仍需繼續隨訪。隨訪的重點是神經系統及生長發育評估,做行為測試、頭顱B超或CT、腦電圖等檢查,隨訪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將患兒轉給相關科室采取干預措施。41出院后的隨訪早產兒出院后必須隨訪,第一年的前半年應1~2個月此課件下載可自行編輯修改,供參考!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此課件下載可自行編輯修改,供參考!42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石潤玲早產兒的臨床管理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早產兒的臨床管理43早產兒的臨床管理早產兒護理臨床監護基礎治療并發癥的防治44早產兒的臨床管理早產兒護理2一般護理最少干擾原則:喂奶、穿衣、測體溫、換尿布等工作需在暖箱中輕柔完成,各種治療和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體位:平臥、側臥位或仰臥位,頭轉向一側,每4小時換一次體位。45一般護理最少干擾原則:喂奶、穿衣、測體溫、換尿布等工作需在暖一般護理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正常(皮膚溫度36~37℃,肛溫36.5~37.5℃)。監測體重:每天稱體重1-2次,宜在哺乳前進行。護臍: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愈合前不可浸水。46一般護理測體溫: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正常(皮膚溫度3保暖47保暖5保暖箱內濕度:按不同體重要求,維持55%~80%之間,體重越小,要求濕度越大。采用雙壁暖箱或防輻射罩,可減少30%~50%的不顯性失水。出暖箱指征:體重達2000g,一般情況好,進食好,體溫穩定,可出暖箱。48保暖箱內濕度:按不同體重要求,維持55%~80%之間,體供氧供氧指征:早產兒發紺、氣促、呼吸暫停,均是供氧的指征。吸氧濃度:以30%~40%氧氣,維持PaO26.67~8.0KPa為宜,不要超過13.3Kpa。吸氧方式:鼻導管、頭罩、面罩、暖箱內吸氧等。49供氧供氧指征:早產兒發紺、氣促、呼吸暫停,均是供氧的指征供氧

氧療監測TcSO2監測:要求TcSO2維持在85%~95%)血氣分析:維持PaO26.67~8.0KPa為宜,不要超過13.3Kpa。氧濃度監測:用氧濃度測定儀監測氧濃度,并盡量縮短吸氧時間。50供氧氧療監測8喂養喂奶時間:一般在出生后4小時試喂糖水,6~8小時后開始喂奶,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弱者可推遲喂養,給予靜脈補液。喂養方法:吸吮和吞咽功能好的早產兒可予母乳喂養或奶瓶喂養,吞咽功能差的早產兒可經鼻胃管喂奶。51喂養喂奶時間:一般在出生后4小時試喂糖水,6~8小時后開喂養開始喂奶的量:<1000g者奶量0.5~1ml/每次,~1500g者為4ml/次,~2000g者為8ml/次,>2000g者為10ml/次。每次喂奶間隔時間:<1000g者為1~2小時,~1500g者為2小時,>2000g者為2~3小時。52喂養開始喂奶的量:<1000g者奶量0.5~1ml/每次喂養鼻飼奶前應抽取胃內殘奶,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3者,要減少飼入量。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2,應停喂奶1~2次。若早產兒有發紺、氣促,體重過低或喂奶量少于每日需要量的1/2者,應予靜脈補液。當奶量達120ml/(kg.d)時,可停止輸液。53喂養鼻飼奶前應抽取胃內殘奶,殘奶量超過應喂奶量的1/3者臨床監護監護生命體征:如體溫、呼吸、心率、血壓、TcSO2等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天稱體重1-2次血糖監測:生后1周內每天測血糖1次,1周后每周測血糖1~2次血氣分析X線檢查頭腦B超檢查眼底檢查54臨床監護監護生命體征:如體溫、呼吸、心率、血壓、TcSO2等基礎治療:液體療法輸液量在生后第一天為60~80ml/(Kg.d),以后漸增加至120~150ml/(Kg.d),每天增加10ml/(Kg.d)。光療的早產兒液體量增加10%,在熱輻射搶救臺上的患兒,液體量應增加10~20%。生后第二天起補鈉,第3天起補鉀,需要量為2~3mmol/(kg.d)。55基礎治療:液體療法輸液量在生后第一天為60~80ml/(Kg基礎治療:液體療法根據早產兒的血糖值,可確定當天的輸糖量與輸糖速度,每4小時調整一次。

血糖值與輸糖速度、濃度的選擇

診斷血糖值輸糖速度輸糖濃度(mmol/L)(mg/kg.min)(%)

低血糖<2.26~815%~20%正常血糖2.8~3.93~410%

高血糖>7.025%~7.5%

56基礎治療:液體療法根據早產兒的血糖值,可確定當天的輸糖量與輸并發癥的預防:預防出血生后給予維生素K1,連用3天。苯巴比妥可預防腦室內出血,5mg/(kg.d),每12小時1次,連用3~5天。(有爭議)57并發癥的預防:預防出血15并發癥的防治:RDS預防:產前糖皮質激素治療:氧療、CPAP、機械通氣PS替代治療58并發癥的防治:RDS預防:16并發癥的防治:呼吸暫停以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復,如拍打足底或摩擦背部等。查找原因,治療原發病。氨茶堿:負荷量4~6mg/kg,靜脈滴注,12h后給維持量每次2mg/kg,每天2~3次,療程5~7d。枸櫞酸咖啡因: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較少,脂溶性高,透過血腦屏障快。負荷量20mg/kg(相當于咖啡因10mg/kg),24h后給維持量5mg/kg,每天1次,靜脈滴注。納洛酮:主要用于母親產前(4~6h)用過麻醉劑如度冷丁者(母親吸毒者禁用),或經氨茶堿治療后效果不理想者,劑量0.1mg/kg,靜脈滴注,必要時4~6h重使用。

59并發癥的防治:呼吸暫停以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復,如拍打足底或摩并發癥的防止: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1、呼吸支持:BPD患兒對呼吸機和吸氧產生依賴,要以盡可能低的平均氣道壓力和吸入氧濃度,維持血氣指標基本正常,爭取盡早撤離呼吸機。2、限制液體量:BPD的發生與液體量過多、肺水腫有關,應限制液體入量,一般每天100~120ml/kg??墒褂美騽?,但利尿劑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劑量宜小,可用雙氫克尿塞和氨體舒通口服,或速尿每次0.5mg/kg,每天1次。

60并發癥的防止: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1、呼吸支持:BPD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3、糖皮質激素:激素具有抗炎作用,治療BPD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不能常規使用激素治療或預防BPD。對嚴重病例可適當使用,以氣道局部霧化給藥為宜,50μg/次,每天2次,療程1周。4、抗感染:BPD患兒常并發肺部感染,而感染可促使BPD的發生和發展,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多做痰培養,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61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3、糖皮質激素:激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5、營養支持:給足夠的熱量,每天100~120(kcal/kg),需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62并發癥的防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5、營養支持:給足并發癥的防治:PDA限制液體量:一般每天80~100(ml/kg)。消炎痛:日齡0~7d者首劑0.2mg/kg,第2、3劑0.1mg/kg,每劑間隔12~24h,大于7d者三次劑量均為0.2mg/kg。一般靜脈滴注,也可口服或栓劑灌腸,日齡小于7d者療效較好。消炎痛不良反應有腎功能損害、尿量減少、出血傾向、黃疸加重、血鈉降低、血鉀升高等。

63并發癥的防治:PDA限制液體量:一般每天80~100(ml/布洛芬:如考慮消炎痛不良反應較多,也可使用布洛芬。首劑10mg/kg,第2、3劑每次5mg/kg,每劑間隔時間24h,一般靜脈滴注,也可口服。布洛芬對腎臟的副作用較消炎痛少。手術治療:若藥物使用2個療程還不能關閉動脈導管,并嚴重影響心肺功能時,可考慮手術結扎。并發癥的防治:PDA64布洛芬:如考慮消炎痛不良反應較多,也可使用布洛芬。首劑10m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1.顱內出血:主要表現為室管膜下腦室內出血,預防早產兒顱內出血的主要措施包括:維持血壓穩定和血氣正常,保持體溫正常,避免液體輸入過多過快、血滲透壓過高,減少操作和搬動、保持安靜。生后常規用VitK11mg靜脈滴注,給1次。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早產兒顱內出血的重要手段,為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出生體重<1500g者在生后第3~4天可進行床旁頭顱B超檢查,生后第14天和30天隨訪B超,以后還要定期隨訪,必要時行頭顱CT檢查。

65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1.顱內出血:主要表現為室管膜下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

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PVL與早產、缺氧缺血、機械通氣、低PaCO2、低血壓、產前感染等因素有關,多發生在極低或超低出生體重兒。臨床癥狀不明顯,可表現為抑制、反應淡漠、肌張力低下、喂養困難,嚴重者發生腦癱。對出生體重<1500g者在生后第3~4天可進行床旁頭顱B超檢查,在第4周隨訪B超,必要時行頭顱CT或MRI檢查。

PVL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要重視預防。對已發生的早產兒PVL,應定期隨訪頭顱B超和神經行為測定,強調在新生兒期開始早期干預和康復治療,盡可能減少后遺癥。

66并發癥的防止:早產兒腦損傷

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并發癥的防治: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醫護人員在接觸早產兒前后均要嚴格洗手,以免交叉感染。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有感染跡象時,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靜脈用免疫球蛋白(IVIG)預防感染,劑量為400mg/(kg.d),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3~5次,或每周1次,連用4周67并發癥的防治: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25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不論胎齡和出生體重,凡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為低血糖癥,早產兒出生后應常規監測血糖,每天3~4次,直到血糖穩定。早產兒反復發生低血糖易導致腦損傷,應積極防治。

68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不論胎齡和出生體重,凡血糖低于2.2mm①早期喂養:對可能發生低血糖癥者生后1h即開始喂5%葡萄糖,生后2~3h開始喂奶。②靜脈滴注葡萄糖: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不論有無癥狀,應給10%葡萄糖6~8mg/(kg/min)靜脈滴注,如血糖低于1.7mmol/L(30mg/dl)應給10%葡萄糖8~10mg/(kg/min)靜脈滴注,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對反復發生或頑固性低血糖癥,應積極查找病因,進行病因治療。并發癥的防治:低血糖69①早期喂養:對可能發生低血糖癥者生后1h即開始喂5%葡萄糖并發癥的防治:高血糖癥血糖超過7mmol/L(125mg/dl)為高血糖癥,主要病因有靜脈給葡萄糖濃度過高、速度過快;應激性高血糖癥;藥物性高血糖癥。高血糖患兒可出現尿糖和滲透性利尿,甚至發生脫水,為高滲性脫水,出現煩躁不安,而脫水體征不明顯。

70并發癥的防治:高血糖癥血糖超過7mmol/L(125mg/d高血糖癥防治:①監測血糖:出生數天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葡萄糖輸注量和速度。

②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釋藥物用5%葡萄糖。

③使用胰島素:如血糖持續超過15mmol/L(270mg/dl),其他治療方法未奏效時,可應用胰島素,開始劑量每小時0.1U/kg,靜脈滴注維持,密切監測血糖,根據血糖結果調節劑量。71高血糖癥防治:①監測血糖:出生數天要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并發癥的防治:胃食管反流早產兒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胎齡和出生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胃食管反流常伴有吸入和呼吸暫停,需及時診斷和防治。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同位素顯像或食管下端24hpH檢查。治療措施主要有:①體位:喂奶速度要緩慢,喂奶后多抱一會,頭部和上身抬高30度,右側臥位。②藥物:可以使用嗎叮啉、小劑量紅霉素或西米替丁。

72并發癥的防治:胃食管反流早產兒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胎齡和出生體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早產兒易發生NEC,要積極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禁食:對有可能發生NEC的患兒可先禁1~2d,觀察病情的發展,計劃下一步治療。對確診的患兒,癥狀輕者禁食3~5d,重者禁食7~10d,大部分患兒同時需要胃腸減壓。禁食期間營養和液體主要從腸外營養液補充,可以從外周靜脈滴入。待腹脹、嘔吐消失、腸鳴音恢復、食欲恢復,才可開始喂奶,以新鮮母乳為宜,或用早產兒配方奶。從少量開始(3~5ml/次),逐漸緩慢加量,如胃中有積乳(可從胃管抽取積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量來衡量)則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加奶后如癥狀復發,需再次禁食。

73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早產兒易發生NEC,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②防治感染:根據細菌學檢查結果選用抗生素,在未報告前可用三代頭孢抗生素。

③改善循環功能:NEC患兒常發生休克,休克原因多為感染性、低血容量或多臟器功能衰竭所致。需擴容,應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

④外科治療:腸穿孔和嚴重腸壞死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切除壞死和穿孔的腸段。要密切觀察腹部體征、動態跟蹤腹部X線攝片表現,并與小兒外科醫師密切聯系,嚴密觀察病情發展。

74并發癥的防治: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②防治感并發癥的防治:貧血早產兒貧血包括急性貧血和慢性貧血,急性貧血通常為失血所致,慢性貧血常發生在生后2~3周,早產兒貧血較重者可影響生長發育,應積極防治。

1.醫源性失血:早產兒需做許多檢查,取血標本,但應盡量減少抽血量,并每天記錄取血量,要積極推廣微量血或經皮檢查方法。

75并發癥的防治:貧血早產兒貧血包括急性貧血和慢性貧血,急性貧血并發癥的防治:貧血2.治療:對慢性貧血可使用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每次250I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療程4~6周,但使用E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