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課件-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目標:1.運用時空定位,了解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和過程,認識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2.通過史料分析,了解秦朝鞏固的統治措施,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重難點)

3.通過史料分析,秦朝時的社會矛盾,認識秦朝崩潰的原因,增強史料實證素養,體會統治思想和制度建設對于國家穩定和統一的重要意義。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初建

材料

秦朝的國號來自于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伯翳(伯益),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后裔,舜賜其嬴姓(華夏分支)。秦人(非子)因善于養馬,獲周孝王賞識,受封于秦地(今甘肅天水一帶)。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候,秦始建諸侯國。至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后經獻公改革(廢除人殉制度),至秦孝公,經商鞅前后兩次、歷時18年的徹底改革,在推動封建經濟發展的同時,在政治上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封建中央集權體制,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真正實現了富國強兵,為秦國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資料整理秦之興,為什么是它來統一?秦之興,為什么是它來統一?

材料1

遂相吞滅,并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親,夫婦離散,莫保其命,閔然道德絕矣。

——劉向《戰國策》

材料2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3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梏(kǔ),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tì)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間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荀子·強國篇》秦之興,為什么是它來統一?

秦之統,其措施與意義安在?秦之統,其措施與意義安在?材料《李斯評傳》目錄摘錄秦之統,其措施與意義安在?

結合材料,歸納秦鞏固統治的措施。制度建設:經濟鞏固:文化強化:軍事出擊:始皇詔銅方升詔書銘文秦之統,其措施與意義安在?

材料歷代對秦始皇統一和秦制給予高度評價:

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記·李斯列傳》

②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漢書·主父偃傳》

③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李白《古風·其三》

④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贄《藏書》

⑤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

⑥沛公入關,軍霸上,秦民多持牛羊酒食,故軍士。沛公讓不受,日:“倉粟多,不欲費民。”可見秦人藏粟之富。然是時谷粟,非僅各地方皆有儲峙,形要之地,所積尤多。

——呂思勉《秦漢史》秦之統,其措施與意義安在?材料秦始皇后期大事年表時間事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下令“焚書”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營建阿房宮,修造驪山陵;秦始皇下令“坑儒"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于東郡隕石上,秦始皇將隕石周邊百姓盡皆殺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趙高、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太子,賜死扶蘇;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皇帝,殺蒙恬、蒙毅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秦二世殺諸公子、公主,繼續大興土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劉邦起兵子沛,項梁、項羽起兵于吳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各地義軍蜂起;趙高害死李斯,獨專朝政;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項羽于巨鹿擊敗秦軍主力;秦二世自殺,趙高立子嬰為秦王;劉邦攻入成陽,秦王子嬰投降,秦亡秦之亡,其犯了什么過錯?

材料1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過秦論》

材料2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論基礎之上的,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義原則。這個原則,概括地講,就是“重刑”。秦統一以后,更加迷信法家學說,無視法家思想的潛在危機,在沒有外部約束力量的情況下,秦王朝的統治者開始將法家思想推向極端,極端化的理論指導了極端化的政治實踐,使法家思想的潛在危機表面化為社會現實,現實矛盾的激化終于點燃了大澤鄉的烈火,使秦國這個風行萬里的龐然大物,頃刻間土崩瓦解。

——劉仲一《法家思想與秦朝的速亡》秦之鑒,秦興秦亡的教訓愛惜民力;儒法并重;不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