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200CCSP72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化工行業標準代替SH/T3551—2013SH/T3521—2013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instrumentationengineeri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SH/T3551—2024前言 V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規定 45儀表設備和材料的檢驗和保管 55.1檢驗 55.2保管 66儀表單體校驗 66.1一般規定 66.2儀表單體設備 76.3執行器 86.4現場總線儀表 97儀表設備安裝 97.1一般規定 97.2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 107.3就地儀表盤、箱 107.4溫度儀表 117.5壓力儀表 7.6流量儀表 127.7物位儀表 157.8分析儀表 167.9機械量檢測儀表 167.10執行器 178綜合控制系統安裝與試驗 8.1一般規定 8.2綜合控制系統安裝 8.3綜合控制系統試驗 9儀表線路安裝 209.1一般規定 209.2支架制作與安裝 9.3電纜橋架安裝 229.4電纜保護管安裝 239.5電纜敷設 249.6光纜敷設 25SH/T3551—20249.7電纜接線 2610電氣防爆和接地 10.1一般規定 2710.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的儀表裝置施工 10.3保護接地 2810.4工作接地和屏蔽接地 2910.5防雷和防靜電接地 2910.6接地連接 2911測量管道安裝 3011.1一般規定 3011.2測量管道安裝 3211.3分析取樣管道安裝 3311.4隔離與吹洗管道安裝 3311.5測量管道試驗 3412儀表氣源管道和信號管道安裝 3412.1氣源管道 3412.2氣動信號管道 3512.3氣動管道的壓力試驗與吹掃 3513儀表伴熱系統安裝 3613.1一般規定 3613.2蒸汽、熱水伴熱 36 3613.4儀表絕熱工程 14儀表系統試驗 14.1一般規定 3714.2回路試驗 3814.3聯鎖保護和程序控制系統試驗 3915工程驗收 3915.1交接驗收條件 3915.2施工過程技術文件和交工技術文件 40附錄A(資料性附錄)常用縮略詞對照表 附錄B(資料性附錄)儀表校驗常用儀器 45附錄C(規范性附錄)節流裝置上下游直管長度 47本標準用詞說明 50附:條文說明 SH/T3551—2024ContentsForeword V 2Normativereferences 3Termanddefinitions 4Generalrequirements 45Inspectionandstorageforinstruments&materials 5.1Inspection 5.2Storage 66Calibrationandtestingofinstruments 6.1Generalrequirements 6.2Singleinstrument 6.3Actuators 6.4Fieldbusinstruments 7Installationofinstrumentation 7.1Generalrequirements 7.2Instrumentpanels,cabinets,boxesandconsoles 7.3Localcontrolpanelsandjunctionboxes 7.4Temperatureinstruments 7.5Pressureinstruments 7.6Flowinstruments 7.7Levelinstruments 7.8Analyzers 7.9Mechanicalmeasuring&detectinginstruments 7.10Actuators 8Installation&testingofcomprehensivecontrolsystem 178.1Generalrequirements 8.2Installationofcomprehensivecontrolsystem 8.3Testingofcomprehensivecontrolsystem 9Installationofinstrumentcableroutingandcabling 209.1Generalrequirements 209.2Fabricationandinstallationofsupports 219.3Cabletrayinstallation 229.4Conduitinstallation 239.5Cablelaying 249.6Fiberopticalcablelaying 25SH/T3551—20249.7Cablewiring 2610Electricalexplosionprotectionandearthing 2710.1Generalrequirements 2710.2Instrumentconstructionforhazardousarea 2710.3Protectiveearthing 2810.4Instrumentearthingandshieldearthing 2910.5Lightningandelectrostaticearthing 2910.6Bounding 2911Installationofinstrumentimpulseline 3011.1Generalrequirements 3011.2Installationofimpulseline 3211.3Installationofanalyzing&samplingline 3311.4Installationofisolating&purgingline 3311.5Testofimpulseline 12Installationofinstrumentairpipingandpneumaticsignaltubing 12.1Airpiping 12.2Pneumaticsignaltubing 12.3Pressuretest&purgingofinstrumentairline 13Installationofinstrumentheattracingsystem 3613.1Generalrequirements 3613.2Steamandhotwaterheattracing 13.3Electricheattracing 3613.4Instrumentinsulationengineering 3714Testingofinstrumentsystem 3714.1Generalrequirements 3714.2Looptest 14.3Functiontest 15Acceptanceofinstrumentworks 3915.1Handoveracceptanceconditions 3915.2Constructionandhandoverdocumentations 40AppendixA(Informative)Abbreviations 41AppendixB(Informative)Normalstandardapparatusforinstrumentcalibration 45AppendixC(Normative)Minimumstraightpipelengthrequiredforthrottlingdevice 4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50Add:Explanationofthespecification 51SH/T3551—202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第二批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工信廳科函[2019]195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標準。本標準共分15章和3個附錄。本標準是在《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H/T3551-2013基礎上,合并了SH/T3521-2013《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技術規程》的相關內容修訂而成,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對標準名稱進行變更,更改為《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增加了術語和定義;——將原標準第4章“施工準備”的內容做了調整,只保留了其中“儀表設備和材料的檢驗和保管”部分的內容;——刪除了原標準第5章“取源部件的安裝”,將部分內容融合到“儀表設備安裝”章節中;——增加了現場總線儀表試驗的內容;——調整原章節結構,將原標準第7章“控制系統調試”和第8章有關“過程控制系統安裝”的內容合并組成一章“綜合控制系統安裝與試驗”,并對控制系統試驗部分做了較大修改;——補充了儀表測量管道卡套式接頭的安裝要求;——修訂了儀表接地部分的內容;——增加了儀表回路試驗時現場總線儀表的試驗內容;——增加了資料性附錄“儀表校驗常用儀器”和規范性附錄“節流裝置所需的最短直管長度”,刪除了原標準的資料性附錄“儀表和其它專業的界面”。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直接或間接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和管理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負責管理,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施工技術寧波站負責日常管理,由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日常管理單位和主編單位。本標準日常管理單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施工技術寧波站通訊地址:浙江省寧波市科技園區院士路660號郵政編碼:315103電話真標準主編單位: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通訊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漓江西路677號郵政編碼:266555本標準參編單位: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集團公司自控中心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邱獻文沙海勇王金勇曹巍張同科譚志良張媛媛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張權發葛春玉金超胡平楊荻施心陽夏季曹偉偉張交瓊孫志芬馬迎賓何軼奕董文寰楊曉萌鄭夢丹本標準2013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1次修訂。SH/T3551—2024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本標準規定了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的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石油化工和以煤為原料的煤化工裝置儀表工程的施工及驗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T2624用安裝在圓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壓裝置測量滿管流體流量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50093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16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25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T50484石油化工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標準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GB50517石油化工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645石油化工絕熱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1171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SH/T3019石油化工儀表管道線路設計規范SH/T3020石油化工儀表供氣設計規范SH/T3081石油化工儀表接地設計規范SH/T3104石油化工儀表安裝設計規范SH/T3164石油化工儀表系統防雷設計規范SH/T350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質鋼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H/T3503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交工技術文件規定SH/T3543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技術文件規定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儀表instrumentation對被測變量和被控變量進行測量和控制的裝置和系統的總稱。3.2測量measurement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3.3控制control為達到規定的目標,在系統上或系統內的有目的的活動。2SH/T3551—20243.4現場儀表fieldinstrument安裝在現場控制室外的儀表,一般在被測對象和被控對象附近。3.5檢測儀表detectingandmeasuringinstrument用以確定被測變量的量值或量的特性、狀態的儀表。3.6傳感器transducer接受物理或化學變量(輸入變量)形成的信息,并按一定規律將其轉換為同種或別種性質輸出變量的裝置。3.7轉換器converter接受一種形式的信號并按一定規律轉換為另一種信號形式輸出的裝置。3.8變送器transmitter輸出為標準化信號的傳感器。3.9顯示儀表displayinstrument顯示被測量值的儀表。3.10控制儀表controlinstrument用以對被控變量進行控制的儀表。3.11執行器actuator在控制系統中通過其機構動作直接改變被控變量的裝置。3.12檢測元件sensor測量鏈中的一次元件,它將輸入變量轉換成宜于測量的信號。3.13取源部件tap在被測對象上為安裝連接檢測元件所設置的專用管件、引出口和連接閥門等元件。3.14檢測點measuringpoint對被測變量進行檢測的具體位置,即檢測元件和取源部件的現場安裝位置。3.15控制系統controlsystem通過精確指導或操縱一個或幾個變量以達到預定狀態的系統。儀表控制系統由儀表設備裝置、儀表管線、儀表動力和輔助設施等硬件,以及相關的軟件所構成。3.16綜合控制系統comprehensivecontrolsystem采用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具有綜合控制功能的儀表控制系統。3.17SH/T3551—2024儀表管道instrumentationpiping儀表測量管道、氣動和液動信號管道、氣源管道和液壓管道的總稱。3.18測量管道impulseline從檢測點向儀表傳送被測介質或通過中間介質傳遞測量信號的管道、閥門及管件。3.19信號管道signaltubing用于傳送氣動或液動控制信號的管道。3.20氣源管道airpiping為氣動儀表提供氣源的管道。3.21儀表線路instrumentcableroutingandcabling儀表電線、電纜、補償導線、光纜和電纜橋架、電纜保護管等附件的總稱。3.22電纜橋架cabletray由托盤、托槽或梯架的直線段、非直線段、附件及支吊架等組合構成,用以敷設和支撐電纜的結構系統。3.23電纜保護管cableconduit敷設和保護電線電纜的管子及其連接件。3.24兩個或多個儀表或控制功能的組合并在其間傳遞信號,從而進行過程變量的測量和控制。3.25防爆電氣設備explosion-proofelectricalapparatus在規定條件下不會引起周圍爆炸性環境點燃的電氣設備。3.26爆炸危險區域hazardousarea爆炸性混合物出現的或預期可能出現的數量達到足以要求對電氣設備的結構、安裝和使用采取預防措施的區域。3.27本質安全電路intrinsicallysafecircuit在規定的條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規定的故障條件下,產生的任何電火花和任何熱效應均不能點燃規定的爆炸性環境的電路。3.28關聯設備associatedelectricalapparatus內裝能量限制電路和非能量限制電路,且在結構上使非能量限制電路不能對能量限制電路產生不利影響的電氣設備。3.29現場總線fieldbus一個數字化、串行、雙向傳輸、多分支結構的通信網絡系統,是用于工廠/車間儀表和控制設備的4SH/T3551—20243.30現場驗收siteacceptancetest(SAT)用來驗證不同供應商提供的系統的安裝是否符合相應規范和安裝指南要求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3.31等電位連接equipotentialbonding用導線或導體將各種金屬構件、金屬設施、金屬管道、金屬設備等導電物體實施導電連接,使各物體之間具有近似相等的電位。3.32接地連接電阻bondingresistance從儀表或設備的接地端子到接地裝置之間的導線電阻和連接點接觸電阻的總和。3.33接地電阻earthingresistance接地裝置對地電阻。3.34校驗calibration在規定的條件下確立被測量與裝置相應輸出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4基本規定4.1儀表工程的施工,應按設計文件及儀表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修改設計文件或材料代用,應經原設計單位書面同意。4.2在儀表工程施工中,設計文件未作出明確規定的部分,應執行本標準。4.3儀表工程施工與工藝管道、設備、電氣、土建等專業施工的分工和分界,應執行設計文件的規定。4.4儀表工程施工的安全技術要求和勞動保護,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法規及GB/T50484的有關規定。4.5儀表工程中的焊接作業,應符合GB50517和石化行業相關標準規定。4.6儀表工程中的脫脂作業,應符合GB50093的有關規定。4.7儀表工程的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標準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規定。4.8儀表工程的開工應具備以下條件:a)設計文件及主要儀表技術文件應齊全;b)設計文件的核查、會審及設計交底均已完成;c)施工組織設計、主要施工技術方案已審批;d)主要儀表設備已到貨,安裝材料能保證施工的連續進行;e)施工現場應有必要的施工臨時設施;f)土建工程、工藝設備和鋼結構的安裝已基本完成,控制室/現場機柜室內裝飾完畢,具備交付安裝條件;g)主要施工人員已接受安全、技術交底并熟悉儀表詳細設計文件,必要的技術培訓已完成;h)施工機具、設備、儀器(表)基本齊備;i)具備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4.9儀表管道及檢測元件安裝前,應對相關專業的預留孔和已安裝的取源部件進行核對。4.10儀表工程各施工工序應按照重要程度不同設置相應的質量控制點。每道工序完成后應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轉入下一道工序。4.11儀表工程常用縮寫詞對照表見附錄A。5SH/T3551—20245儀表設備和材料的檢驗和保管5.1檢驗5.1.1儀表設備和材料到達現場后,應進行檢驗或驗證。5.1.2儀表設備由低于-5℃的環境移入庫房時,應在庫內放置24h后再開箱。5.1.3儀表設備及材料的開箱檢驗,除應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包裝及密封應良好;b)型號、規格、材質、數量應與裝箱單及設計文件的規定一致,且無殘損、變形、銹蝕和短缺;c)附件、備件應齊全,銘牌標志應完整、清晰;d)防爆設備的銘牌應包含防爆標志和國家授權的機構頒發的防爆合格證編號;e)產品的技術文件和質量證明文件應齊全,質量證明文件的性能數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和設計文件的規定;f)儀表設備及材料的檢查和驗收應由采購單位組織建設、監理、總承包、施工等單位相關人員參加,檢驗后應簽署開箱檢驗記錄。5.1.4儀表管道組成件的檢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第5.1.3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管道組成件的表面應光滑,表面不應有裂紋、氧化皮等缺陷,表面的其他缺陷不應超過產品標準規定的允許深度。螺紋、坡口、密封面的加工粗糙度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產品標準要求;b)管道組成件應按相應標準進行表面質量檢查和尺寸抽樣檢查,尺寸抽查數量應為每批抽檢5%,且不應少于一件;c)鉻鉬合金鋼、含鎳低溫鋼、不銹鋼、鎳及鎳基合金、鈦及鈦合金、鋯及鋯合金管道組成件應采用光譜分析或其他方法對主要合金元素含量進行驗證性檢驗,并作好標識。管道組成件抽檢數量應為每批10%,且不應少于1件;d)凡按規定作抽樣檢查的樣品中,若有1件不合格,應按原規定數加倍抽檢,若仍有不合格,則該批管道組成件不得驗收;e)實物標識應與質量證明文件相符。到貨的管道組成件實物標識不清或與質量證明文件不符或對質量證明文件中的特性數據或檢驗結果有異議時,在問題和異議未解決前不得驗收。5.1.5儀表閥門的檢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第5.1.3條和5.1.4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閥門不應有損傷、缺件、腐蝕和銘牌脫落等現象,且閥體內不應有異物、臟污。閥門兩端應有防護蓋保護。手柄或手輪操作應靈活輕便,不應有卡澀現象。閥體表面應平整光滑,無裂紋、夾層、斑疤等缺陷。對有介質流向要求或有壓力端要求的,閥體上應有明顯的標識;b)當設計文件、制造廠的技術文件對閥門的殼體試驗、密封試驗無特殊要求時,閥門應逐個進行殼體試驗和密封試驗。到制造廠逐個見證閥門試驗并有見證記錄的閥門,可以免除閥門試驗;c)閥門液壓試驗介質可選用潔凈水、煤油或黏度不高于水的非腐蝕性液體;氣體試驗介質可選用空氣或惰性氣體。奧氏體不銹鋼閥門用水試驗時,水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50mg/L;d)無特殊規定時,試驗介質的溫度宜為5℃~38℃。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防凍措施;e)閥門殼體試驗的試驗介質宜采用液體,試驗壓力應為38℃時閥門最大允許工作壓力的1.5倍。試驗結果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的相應的閥門標準;f)試驗介質為液體時,應排凈閥門內的空氣。閥門試驗完畢,應及時排除閥門內的積液。不銹鋼閥門應用空氣或氮氣吹干;g)檢驗、試驗合格的閥門應作出標識,并填寫閥門檢驗、試驗記錄。5.1.6儀表盤、柜、箱的開箱檢查除應符合本標準第5.1.3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表面平整,內外表面漆層應完好;6SH/T3551—2024b)外形尺寸和安裝尺寸、內部所有儀表、電源設備及其所有部件的型號、規格均應與設計文件相符合;c)內包裝應無破損、積水,防潮、防水及防震等措施應齊備,防傾斜、防震動標志應正常。5.1.7放射性儀表的開箱檢查除應符合本標準第5.1.3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放射源標識應完整、牢固、清晰;b)放射源應處于關閉鎖定狀態,密封保護應完好。5.1.8分析儀表的開箱檢查除應符合本標準第5.1.3條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分析儀表配套的試驗標準樣品名稱、數量、樣品濃度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b)試驗樣品應包裝完好、無泄漏。5.1.9儀表設備安裝前應進行檢查和校驗,具體要求應按本標準第6章的規定執行。5.1.10檢驗不合格的儀表設備、配件和材料不得使用,并應做好標識和隔離。5.2保管5.2.1儀表設備及材料驗收后,應及時編號登錄臺賬,并按其要求的保管條件分區、分類保管,其標識應明顯清晰。5.2.2材質為不銹鋼和有色金屬的材料,不應直接與碳素鋼、低合金鋼直接接觸。5.2.3設備開箱后應采用原包裝及包裝形式進行保管。對零散的或標識不清的配件材料,應重新進行標識。5.2.4在搬運設備時,應防止設備變形。5.2.5儀表設備不宜露天保管。5.2.6成套設備包、壓縮機組等隨機設備及配件應逐臺、逐件進行登記保管和發放,不應按項目一并領用。5.2.7保管期間應做好防火、防塵、防水、防汛、防劇烈振動、防盜等防護工作,設備的氣動接口、電氣接口應密封完好。5.2.8電纜宜繞在電纜盤上,電纜頭應密封良好;電纜盤宜直立存放于干燥、地基堅實,四周易于排水的場所。5.2.9放射源安裝前應貯存在建設單位設置的專用庫房,并應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盜、防射線泄漏的安全防護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保管。貯存、領取、使用、歸還放射源時,應進行登記、檢查,做到賬物相符。6儀表單體校驗6.1一般規定6.1.1儀表設備在安裝或投用前應進行檢查、校驗,確認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及產品技術文件所規定的技術性能。需要安裝后校驗的儀表設備,應在儀表系統試驗前完成。6.1.2儀表安裝前的校準和試驗宜在室內進行,現場調校室應具備下列條件:a)室內應清潔、安靜、光線充足,不應有影響儀表輸出穩定的機械振動和干擾儀表正常工作的b)室內溫度宜保持在20℃±5℃之間,相對濕度不大于80%;c)室內應有上、下水設施。6.1.3儀表校驗用的電源電壓應穩定。電源電壓宜配置交流穩壓器,交流電源及60V以上的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10%,60V以下的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5%。6.1.4儀表試驗用的氣源應清潔、干燥,氣源壓力應穩定。6.1.5儀表調校人員在儀表調校前應經儀表調試技能培訓合格;調校前應熟悉儀表產品技術文件及相7SH/T3551—2024關設計文件,并準備相應的調試設備。6.1.6校驗用的標準儀器,應具備有效的計量檢定合格證書或校準證書,其基本誤差的絕對值不宜超過被校儀表基本誤差絕對值的1/3;當被校儀表的準確度等級為0.2級及以上時,標準儀器的測量范圍應覆蓋并接近被校儀表的測量范圍,其準確度等級應至少比被校儀表高一個等級,或其基本誤差的絕對值應小于被校儀表基本誤差的絕對值。6.1.7儀表應在通電預熱穩定后方可進行校驗。6.1.8儀表校驗調整后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示值誤差不應超過儀表的最大允許誤差,回差不應超過儀表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校驗合格后,應及時將調校螺絲等可動部件鎖緊,并進行標6.1.9儀表校驗的條件、項目、方法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和設計文件的規定。6.1.10智能儀表的校驗,應在完成相應參數的檢查、設置后進行,其參數設置應滿足設計文件和工藝測量的要求。6.1.11單臺儀表的校驗點應在儀表校驗量程范圍內均勻選取,其點數除有特殊要求外,不應少于5點,且宜選取0%,25%,50%,75%和100%。真空表測量上限校驗點可按當地大氣壓的90%選取。6.1.12現場不具備校驗條件的儀表,應根據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對其參數進行檢查和設置,可不進行準確度校驗,但應提供制造廠出具的產品合格證明和試驗合格報告。6.1.13儀表校驗合格后,應及時填寫校驗記錄,要求數據真實、字跡清晰,并由校驗人、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簽認,注明校驗日期,表體貼上校驗合格證標簽(帶有儀表位號)。6.1.14校驗不合格的儀表,施工單位應會同監理、采購單位等有關人員確認后,單獨存放或作退庫處理。6.1.15設計文件規定禁油和脫脂的儀表在校驗時,應按其規定進行操作,避免污染。6.1.16成套工藝包或成套設備內的儀表,在現場可不進行儀表單體校驗;當建設單位有明確要求時,可按雙方約定進行。6.2儀表單體設備6.2.1指針式顯示儀表的校驗應符合下列要求:a)儀表面板應清潔,刻度和字跡應清晰;b)在測量范圍內,指針移動應平穩、靈活,無跳動或卡針現象;c)示值誤差和回差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輕敲表殼前后,指針位移變動量不應大于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的1/2;d)電位器和調節螺絲等可調部件在調校后應留有再調整余地;e)具有報警功能的指示儀表應檢驗報警值,輸出接點應正確可靠。6.2.2數字式顯示儀表的示值應清晰、完整,無黑斑和閃跳現象,在測量范圍內其示值誤差和回差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6.2.3記錄儀表的校驗應符合下列規定:a)指示值的示值誤差和回差均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b)記錄機構的畫線或打印點應清晰,不應有斷線、漏打和亂打。打印紙移動應正常;c)輸入通道編號與記錄紙上打印印點顏色、點型或號碼應一致;d)智能型記錄儀表還應檢查儀表的參數設定值,并對其他功能進行檢查。6.2.4變送器、轉換器的校驗應符合下列規定:a)變送器、轉換器應進行輸入輸出特性試驗和校準,輸入輸出信號范圍和類型應與銘牌標識、設計文件規定的一致,并應與顯示儀表配套;b)變送器、轉換器的示值誤差和回差均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8SH/T3551—2024c)智能型變送器應按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對功能參數組態進行檢查或設置;d)當傳壓介質為液體時,壓力變送器取壓口與標準表取壓口的參考平面應處在同一水平面上;e)壓力、差壓變送器還應按設計文件和使用要求進行零點、量程調整和零點遷移量調整。6.2.5對帶有過壓保護裝置的壓力表,應對過壓保護裝置進行校驗。6.2.6開關量儀表應進行動作值和恢復值的校驗,開關應動作靈活、無卡澀,觸點通斷應正常,其允許誤差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6.2.7雙金屬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的校驗點不應少于2點。熱電偶、熱電阻應在常溫下對檢測元件進行通斷、導通電阻、絕緣電阻(接殼型熱電偶除外)檢測,不必進行熱電性能試驗,但應提供制造廠出具的產品合格證明和試驗合格報告。6.2.8熱電偶、熱電阻配套的溫度儀表有斷路保護要求時,應做斷路保護試驗。6.2.9溫度元件保護套管安裝后應隨同所在工藝管道或工藝設備進行壓力試驗。6.2.10現場不具備校準條件的流量檢測儀表,可不進行流量校驗,但應通電檢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對智能流量計應根據設計文件進行參數檢查或設置。6.2.11浮筒液位變送器宜用水校法進行法校驗。校驗時,應確保零點液位準確,輸入信號應按介質密度進行換算。6.2.12浮球液位變送器應根據其動作方向進行0%、50%、100%校驗,其示值誤差和回差均應符合儀表準確度等級的規定。6.2.13磁致伸縮液位計校驗前應用記號筆在探測桿上標示出各校驗值的位置,然后將浮子分別移動到指定位置進行校驗。6.2.14超聲波、雷達等物位測量儀表,通電后液晶顯示面板及狀態指示燈工作應正常,并應按設計文件和工藝測量要求對其功能參數進行檢查或設置。安裝完成后,還應在空罐狀態下根據實際工況對儀表進行詳細設置。6.2.15貯罐液位計、料面計可在安裝完成后,直接模擬物位進行校準。6.2.16孔板、文丘里管等節流裝置應按設計文件或節流元件計算書進行外觀和規格尺寸檢查,測量驗證其制造尺寸,并作好檢查記錄。6.2.17旋轉機械檢測儀表校驗前,應核對儀表規格、型號、被測表面材質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6.2.18渦流傳感型軸位移、軸振動、軸轉速探頭均應作間隙/輸出電壓特性試驗,試驗時探頭應與配套的延長電纜、前置放大器成套進行試驗,并宜使用專用試驗設備進行試驗。6.2.19磁電式轉速傳感器應對內部線圈的直流電阻和電感值進行物理參數測試,并應與產品技術文件中的要求一致,同時使用導磁材料檢查探頭頂端應有磁吸現象。6.2.20在線分析儀表安裝后應配合廠家進行檢查和校驗。6.2.21在線分析儀表的顯示儀表部分應按本標準第6.2.1條、第6.2.2條的規定進行校驗,其傳感器、轉換器等裝置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檢查和校驗。6.3執行器6.3.1當設計文件、制造廠的產品技術文件對執行器閥體的殼體試驗、密封試驗無特殊要求時,執行器閥體應進行殼體強度試驗,開關閥及有特殊要求的調節閥還應進行泄漏量試驗。到制造廠逐件見證閥門試驗并有見證記錄的執行器,可以免除執行器閥體的殼體強度試驗和泄漏量試驗。6.3.2執行器閥體進行殼體強度試驗時,試驗應在閥門全開狀態下用潔凈的室溫水進行,試驗壓力為38℃時閥門最大允許工作壓力的1.5倍。所有在工作中承壓的閥腔應同時承壓不少于3min,且試驗期間不應有可見的滲漏。6.3.3氣動執行機構的氣室應進行氣密性檢查。將設計規定的額定壓力的氣源通入密封氣室中,在氣室的各密封處涂上發泡劑,檢查應無滲漏。9SH/T3551—20246.3.4調節閥和開關閥的泄漏量試驗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6.3.5調節閥應進行全行程試驗,在全行程范圍內,應動作靈活、連續平穩、無卡澀,其基本誤差和回差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帶閥門定位器的調節閥,應一同進行試驗。6.3.6控制閥應根據設計文件要求,進行事故狀態下的故障位置試驗。6.3.7控制閥應進行附屬功能試驗,包括手動/自動切換,行程開關和閥位變送器等。帶儲氣罐的控制閥,應對儲氣罐的功能進行試驗。6.3.8設計文件明確規定全行程時間的執行器,應進行全行程時間試驗。6.3.9帶電磁閥的控制閥,應進行電磁閥得/失電功能試驗,檢查電磁閥得/失電時閥門的開關狀態應符合設計要求;使用“與”、“或”邏輯結構雙電磁閥控制方式的控制閥,應按雙電磁閥結構形式進行相應功能試驗。6.3.10執行器試驗調整完畢,應立即放凈試驗用水,并用空氣吹干,然后把進、出口封閉,置于室內或棚屋內保存。6.4現場總線儀表6.4.1校對現場總線的設備清單、儀表清單、總線設備網段分配清冊、總線儀表及設備布置等應符合設計文件及相關技術標準的規定。6.4.2現場總線儀表應進行通電檢查,并用總線通訊器檢查設備內部參數。6.4.3對總線變送器,可利用總線通訊器的校準模式讀取PV值作為參考,對變送器進行準確度校驗。6.4.4對總線閥門定位器,可利用總線通訊器的“StrokeValve”功能進行閥門行程試驗。6.4.5調試結束后應記錄現場總線儀表和執行機構的位號、型號、內部ID號、組態地址等參數設置。7儀表設備安裝7.1一般規定7.1.1儀表設備安裝前,應按設計文件仔細核對其位號、型號、規格、防護等級、防爆等級、材質和附件,外觀應完好無損。隨表附帶的質量證明文件、產品技術文件、非安裝附件和備品備件應齊全。7.1.2儀表設備安裝前應按本標準第6章的規定進行單體校驗。設計文件規定需要脫脂的儀表,應脫脂合格后安裝。7.1.3現場儀表的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安裝位置、安裝高度和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操作和維護方便;不應影響通行、工藝設備和管道的操作和維護;b)顯示儀表應安裝在便于觀察示值的位置;c)安裝位置應避開有較大振動、潮濕、易受機械損傷、有強電磁場干擾、高溫、低溫、溫度變化劇烈和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d)需要安裝測量管道的儀表設備,在滿足測量要求的情況下,應盡量靠近取壓點;e)儀表支托架應固定在地面、構架或設備平臺等牢固可靠之處;f)集中或成排安裝的儀表,應布置整齊、美觀;g)檢測元件應安裝在能真實反映被測變量的位置。7.1.4在工藝設備和管道上安裝的儀表應按設計文件確定的位置安裝,儀表設備上所示安裝方向應與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P&ID)一致。7.1.5儀表安裝過程中不應敲擊及振動,安裝后應平正牢固。儀表與工藝設備、管道或構件的連接及固定部位應受力均勻,不應承受非正常的外力。7.1.6儀表設備安裝用的安裝材料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SH/T3551—20247.1.7帶毛細管的儀表設備安裝時,毛細管應敷設在角鋼或管槽內,并防止機械損傷。毛細管固定時不應敲打,彎曲半徑不應小于50mm且不應扭折。周圍環境應無機械振動,溫度無劇烈變化,如不可避免時應采取防振或絕熱措施。毛細管多余部分,宜在儀表側盤繞不小于100mm直徑的圓圈,并適當綁扎。差壓儀表正負壓室的毛細管應靠在一起敷設,避免外界環境溫度對測量的影響。7.1.8儀表設備上電氣接口不應朝上,當不可避免時,除應采取密封措施外,還應增設遮擋措施。7.1.9對有特殊要求的儀表設備安裝,應嚴格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7.1.10現場儀表的防雨、防凍、防曬及防塵等措施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7.1.11現場儀表安裝就位后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直接安裝在工藝管道上的儀表或檢測元件,在管道系統吹洗前不應安裝,已安裝的應將其拆下并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待吹洗完成后再重新安裝。對已焊在管道上的儀表設備,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或隔離措施。7.1.12對儀表和儀表電源設備進行絕緣電阻測量時,應有防止弱電設備及電子元件被損壞的措施。7.1.13儀表設備上的銘牌和儀表位號標志應規范、齊全、牢固、清晰、持久。7.2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7.2.1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的安裝位置和平面布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7.2.2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的外形尺寸及儀表開孔尺寸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7.2.3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型鋼底座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制作,其尺寸應與儀表盤、柜、操作臺一致,直線度允許偏差為1mm/m;當型鋼底座長度大于5m時,全長直線度允許偏差應為5mm。7.2.4型鋼底座制成后應進行除銹、防腐處理。7.2.5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型鋼底座應在地面二次抹面前安裝完畢,其上表面宜高出地面,安裝固定應牢固,上表面應保持水平,其水平度允許偏差為1mm/m;當型鋼底座長度大于5m時,全長水平度允許偏差應為5mm。7.2.6盤、箱、柜與型鋼基礎之間應采用鍍鋅或不銹鋼螺栓連接。當設計有絕緣要求時,宜采用絕緣螺栓連接。7.2.7儀表盤、柜、操作臺的安裝宜使用液壓升降小車,安裝時應采用鋪設鋼板、膠皮等保護地面的措施,防止地面損傷。7.2.8單獨安裝的儀表盤、箱、柜和操作臺,應符合下列要求:a)固定牢固;b)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5mm/m;c)水平度允許偏差為1mm/m。7.2.9成排安裝的儀表盤、箱、柜、操作臺,除應符合本標準第7.2.8條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a)同一系列規格相鄰兩盤、箱、柜、操作臺頂部高度允許偏差為2mm;當連接超過兩處時,其頂部高度最大偏差不應大于5mm;b)相鄰兩盤、箱、柜正面接縫處正面的平面度允許偏差為1mm;當連接超過五處時,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偏差不應大于5mm;c)相鄰兩盤、箱、柜間接縫的間隙,不應大于2mm。7.2.10儀表盤、柜、操作臺之間及盤、柜、操作臺內各設備構件之間的連接應牢固,安裝用的緊固件應為防銹材料。安裝固定不應采用焊接方式。7.2.11儀表盤、箱、柜、操作臺在搬運和安裝過程中,應采取防振、防潮、防止框架變形、防內部設備脫落損壞和表面涂層損傷等保護措施。安裝及加工過程中不得使用氣焊。7.2.12儀表盤、柜表面、內部設備標識應正確、清晰、齊全。7.2.13儀表盤、柜內部應保持干燥、清潔,盤柜開孔位置應按設計文件要求采取封堵措施。SH/T3551—20247.3就地儀表盤、箱7.3.1就地儀表盤、箱、保溫(護)箱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7.3.2在多塵、潮濕、有腐蝕性氣體或爆炸和火災危險區域內安裝的就地儀表盤或接線箱,應檢查其防爆、防護認證等級滿足設計文件要求。7.3.3在振動場所安裝的儀表盤(箱)應采取防振措施。7.3.4儀表箱、保溫(護)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固定牢固;b)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mm,當箱體的高度大于1.2m時,垂直度允許偏差為4mm;c)水平度允許偏差為3mm;d)保溫(護)箱底距地面或操作平面的高度應滿足設計文件的要求,表箱支架應牢固可靠,并應作防腐處理;e)成排安裝時應整齊美觀。7.3.5就地接線箱安裝時,到各檢測點的距離應適當,箱體中心距操作平面的高度宜為1.2m~1.5m。7.4溫度儀表7.4.1接觸式溫度檢測儀表(熱電偶、熱電阻、雙金屬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等)的測溫元件應安裝在能靈敏、準確反映被測對象溫度的位置,不應裝在管道和設備的死角處。7.4.2溫度檢測元件在工藝管道上安裝時,應檢查管道上安裝的溫度取源部件,并應符合下列要求:a)與工藝管道垂直安裝時,取源部件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垂直相交;b)在工藝管道的拐彎處安裝時,宜逆著介質流向,取源部件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相重合;c)與工藝管道傾斜安裝時,宜逆著介質流向,取源部件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相交;d)對于直徑較小的管道,溫度取源部件應安裝在擴大管徑后的管道上,擴大管的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7.4.3溫度檢測元件在工藝設備上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不同標高的溫度元件宜安裝在同一方位;b)宜水平安裝,特殊要求可45°安裝;c)應避免安裝在介質不流動的區域內;d)應避免與設備內件碰撞;e)應避免與設備周圍的梁、架、梯等構筑物碰撞;f)設備管口外部應滿足溫度元件抽出的空間要求。7.4.4溫度檢測元件保護套管應與測溫元件配套安裝,插入深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感溫部位應全部浸入被測介質中。溫度保護套管安裝至管道后,應采取臨時封堵措施,防止異物進入。7.4.5雙金屬溫度計安裝時,刻度盤面應便于觀察。7.4.6表面溫度檢測元件的感溫面應與被測對象表面緊密接觸,固定牢固。7.4.7壓力式溫度計安裝時,應使溫包全部浸入被測介質中。7.4.8安裝在含固體顆粒介質中的測溫元件,應有防磨損的保護措施。7.4.9水平安裝的測溫元件,若插入深度較長或安裝在高溫設備中時,應檢查有防彎曲措施。7.4.10爐膛熱電偶接線盒與加熱爐絕熱層的距離不宜小于200mm。7.4.11儲罐上溫度檢測元件的插入深度不宜大于400mm,安裝位置應高于罐內加熱盤管600mm。在浮頂罐上安裝的溫度檢測元件不應妨礙浮頂移動。7.4.12溫度二次儀表的安裝,應核對分度號,熱電偶應用相應分度號的補償導線。7.4.13爐管表面熱電偶和柔性熱電偶等應按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設置膨脹補償。SH/T3551—20247.5壓力儀表7.5.1壓力取源部件的安裝位置應選在介質流束穩定的直管段上,不宜設在管道彎曲或流束呈旋渦狀7.5.2壓力取源部件與溫度取源部件鄰近安裝在同一管道上時,應安裝在溫度取源部件的上游側。7.5.3測量帶粉料、固體顆粒或沉淀物等混濁介質的壓力時,在垂直管道上取源部件應傾斜45°向上安裝;在水平的工藝管道上宜順流束成銳角安裝。7.5.4水平或傾斜管道上壓力檢測儀表取源部件的安裝方位,應符合下列規定:a)測量氣體壓力時,應在管道的上半部,見圖7.5.4a);b)測量液體壓力時,應在與管道水平中心線以下成0°~45°夾角的范圍內,見圖7.5.4b);c)測量蒸汽壓力時,應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且與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見圖7.5.4c)。a)氣體b)液體c)蒸汽圖7.5.4壓力取源部件的安裝方位7.5.5壓力表應靠近取壓點位置,當介質溫度高于60℃時,壓力表和切斷閥之間應按設計文件要求延長測量管道或設置降溫設施,如帶冷凝彎或冷凝圈。7.5.6測量高壓的壓力表安裝在操作崗位附近時,應按設計文件要求安裝泄壓安全裝置,且泄壓排放口應朝向對人員安全側。7.5.7被測介質壓力波動大時,壓力儀表應采取緩沖措施。7.5.8需安裝測量管道的壓力儀表的安裝位置還宜符合下列規定:a)測量氣體或-29℃以下低溫介質時,壓力儀表宜高于取壓點,否則應采取放空及排凝措施;b)測量液體、蒸汽或單組份易凝氣體時,壓力儀表宜低于取壓點,否則應采取放空措施;c)測量設備的微壓、真空或介質中含有沉淀物時,壓力儀表宜高于并盡可能靠近取壓點,以減少附加誤差或沉淀物進入壓力測量儀表內。7.6流量儀表7.6.1孔板、噴嘴和文丘里管等節流裝置應安裝在被測介質完全充滿的管道上。節流裝置取壓口的方位應和儀表的安裝位置相適應。7.6.2孔板、噴嘴和文丘里管等節流裝置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長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當設計文件無規定時,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長度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定。7.6.3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節流裝置在水平和傾斜的工藝管道上安裝時,取壓口的方位應符合下列規定:a)測量液體流量時,應在工藝管道的下半部與工藝管道的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見圖7.6.3a);b)測量氣體流量時,應在工藝管道的上半部與工藝管道的垂直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SH/T3551—2024見圖7.6.3b);c)測量蒸汽流量時,應在工藝管道的上半部與工藝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的范圍內,見圖7.6.3c)。a)液體b)氣體c)蒸汽圖7.6.3節流裝置取壓孔方位示意7.6.4孔板、噴嘴、文丘里管等節流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規定的直管段最小長度范圍內,不應設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檢測元件,與其緊鄰的直管段應具有相同的內徑,直管段管子內表面應清潔、光滑,無凹坑、積垢、銹蝕銹斑和突出物;b)節流件應在管道吹洗合格安裝。安裝前應檢查孔板入口、噴嘴出口邊緣應無毛刺,圓角及可見損傷;c)節流件的安裝方向,應按照制造廠在產品上的流向標識進行安裝;d)節流件在管道中安裝時,其端面應垂直于管道軸線,允許偏差應為1°;節流件軸線應與管道或夾持件的軸線保持一致;e)安裝節流件的密封墊片的內徑不應小于管道的內徑,夾緊后不應突入管道內壁。7.6.5差壓儀表或變送器的正、負壓室應與節流裝置或流量檢測元件的正、負壓側相對應,安裝位置還應符合下列規定:a)測量氣體流量時,差壓儀表或變送器宜高于取壓點,否則應采取放空及排凝措施;b)測量液體流量時,差壓儀表或變送器宜低于取壓點,否則應采取放空措施;c)測量蒸汽流量時,差壓儀表或變送器宜低于取壓點。7.6.6流量計安裝時,通用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a)流量計上、下游應配置一定長度、無阻塞的直管段或安裝流動調整器,直管段長度和安裝支撐方式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b)在規定的上下游直管段長度范圍內,不應設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檢測元件,需要安裝流量調節閥時,應安裝在傳感器的下游側。傳感器、連接法蘭及其緊鄰的直管段應具有相同的內徑,直管段內壁應清潔、光滑,無凹坑、積垢和突出物;c)安裝時應使流量計的中心線與管道中心線保持一致,安裝在流量計和管道之間的密封墊片不應突入管道內部;d)安裝于管道中的流量計,應在管道沖洗合格后安裝,其流向標識應與介質流向一致;安裝環境應避免振動,流量計兩端固定時,應確保其不受力;e)當流量傳感器與變送器分開安裝時,應使用制造廠提供的專用電纜連接,并按廠家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執行。7.6.7轉子流量計應安裝在垂直管道上,并且管道的應力不應作用在儀表上,其中心線與鉛垂線之間的夾角不應超過2℃,安裝時被測介質的流向應自下而上。7.6.8渦輪流量計應安裝在振動較小和流束穩定的水平管道上。7.6.9渦街流量計應安裝在無機械振動和沖擊的管道上;當需要垂直安裝時,流體方向應由下向上。SH/T3551—20247.6.10靶式流量計宜安裝于水平管道上,當確需安裝于垂直管道上時,流體方向應由下向上;靶板中心應與管道軸線同心,靶面應迎著被測介質流向且與管道軸線垂直。7.6.11電磁流量計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電磁流量計應安裝在測量介質完全充滿的管道上;b)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被測介質的流向應自下而上;在水平管道上安裝時,不應安裝在工藝管道最高水平管段上,兩個測量電極不應在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c)插入式電磁流量計探頭中心線應與管道中心線相垂直,當流量計在水平或傾斜管道上安裝時,探頭應安裝于管道中心線平面上下45°的范圍內;d)流量計表殼、被測介質和工藝管道連接法蘭之間應連接為等電位,接地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e)流量計周圍有強磁場時,應采取防干擾措施。傳感器與轉換器之間的信號應采用屏蔽電纜,且應單獨敷設;f)流量計裝卸時,應使用制造廠設置的吊環或起重吊耳,避免損壞流量計的內部襯里。7.6.12容積式流量計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齒輪和腰輪流量計宜安裝在流量穩定的水平管道上,并使指示刻度盤面處于垂直平面內;刮板流量計應安裝在流量穩定的水平管道上,計數器的數字應處于垂直平面內;b)被測液體應充滿流量計容室及前后連接管道。當被測液體中含有氣體時,在流量計入口前應安裝氣體分離器;當被測液體含有顆粒物質或其他異物時,在流量計入口前應安裝過濾器;c)直徑較小的齒輪流量計、腰輪流量計也可垂直安裝,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流量計應安裝在副線上,旁路閥裝在主管道上。為減少雜質沉淀,流量計上部的豎管應盡量短。7.6.13科里奧利質量流量計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流量計應安裝在被測介質完全充滿的管道上,應避免把流量計安裝在流體脈動源或振動源附近。管道的固定方式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以避免管道的應力傳到傳感器上;b)流量計宜安裝在水平管道上,當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流體應自下向上流動,且出口側宜有2D以上的直管段;c)當彎管型科里奧利流量計安裝在水平管道上時,流量計箱體管應處于垂直平面內,且工藝介質為氣體時,箱體管應置于管道的上方,工藝介質為液體時,箱體管應置于管道的下方;d)流量計的變送器應安裝在不受振動、常溫、干燥的環境中。7.6.14熱式質量流量計宜安裝在水平管道上;當氣體流速較低時,可安裝于垂直管道上。7.6.15超聲波流量計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避開振動、噪聲和可能存在較強電磁或電子干擾的環境;b)測量液體時安裝位置應充滿液體;c)非接觸式換能器安裝在水平管道上時,其安裝方向與被測管道水平中心線的夾角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要求;d)換能器安裝處的壁面應打磨干凈、平整。非接觸式換能器應采用專用夾具固定在被測管道上,固定應牢固;e)換能器安裝處和管壁反射處應避開接口和焊縫;f)同一臺超聲波流量計的幾個換能器到轉換器之間的專用電纜長度應相同。7.6.16均速管流量計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流量計動壓側孔應正對被測介質的流向,其角度偏差不應大于3°;b)檢測元件應通過并與管道中心線垂直相交,元件軸線偏離管道中心線的偏差、與中心線不垂直的偏差均不應大于3°;c)對于水平工藝管道,檢測桿安裝方位范圍宜符合圖7.6.16所示的要求;對于垂直工藝管道,SH/T3551—2024檢測桿可安裝在沿管道水平面圓周的任何位置上,高低壓引壓管接頭應處于同一水平面上;d)流量計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a)測量介質為氣體b)測量介質為蒸汽、液體圖7.6.16均速管流量計插入方位示意7.7物位儀表7.7.1物位儀表管口位置應選在介質工況穩定、物位變化靈敏的地方,應避開物料出入口,避免受流入、流出介質的沖擊;測量界位時,上部的儀表管口應位于上液相層內。7.7.2浮筒液面計的安裝高度應使正常液位或分界液位處于浮筒中心,并便于操作和維修。浮筒應垂直安裝,其垂直度允許偏差為2mm/m。7.7.3浮球液位儀表應在安裝后確認浮球可在全量程范圍內自由活動。7.7.4鋼帶液面計安裝浮子的導向鋼絲應安裝牢固、垂直拉緊,不應扭曲或打結。鋼帶應處于導管中心且沿滑輪滑動自如,鋼帶導管垂直度允許偏差為0.5mm/m。7.7.5超聲波物位計不宜安裝在高溫環境,安裝時其傳感器中軸線應垂直于被測物的表面,且中間不應有障礙物。超聲波的波束中心距容器壁的距離應大于由波束射角、測量范圍計算出來的最低液(料)位處的波束半徑。7.7.6雷達物位計應垂直安裝,從容器安裝口至容器底部范圍內不應有結構性障礙物。探測器及保護管應按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要求進行安裝,應避開反射干擾集中的地方和測量盲區。7.7.7音叉物位計水平安裝時,兩個平行叉板應與地面垂直,叉體不應受到強烈沖擊。7.7.8玻璃板液位計和磁浮子液位計應安裝在便于觀察和檢修拆卸的位置,如果與浮筒液面計并用,安裝時應使兩者的液位指示同時處于便于觀察的方向。液位計安裝應垂直,其垂直度允許偏差為5mm/m。7.7.9采用差壓變送器測量液位時,儀表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a)儀表安裝高度通常不應高于下部取壓口,但采用吹氣法或被測介質為低沸點介質時,儀表安裝標高應高于上部取壓口;雙法蘭式差壓變送器測量液位時,經過壓力核實,安裝位置可不受此限;b)儀表的正壓室應與工藝設備的下部取壓口相連,負壓室應與工藝設備的上部取壓口相連;c)被測介質為低沸點介質時,測量管道不宜過短,且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d)雙法蘭液位變送器的安裝除應滿足本標準第7.1.7條的要求外,兩根毛細管還應敷設在相同的環境溫度下;e)采用插入式反吹法測量液位時,插入導壓管的端部距罐底部距離應至少200mm,并切削成斜坡狀;f)測量蒸汽鍋爐汽包液位時,宜在測量管道中設置平衡容器。平衡容器應垂直安裝。7.7.10磁致伸縮液位計宜安裝于設備或設備連通管的頂部,桿式傳感器探棒末端距罐底宜為SH/T3551—202450mm~200mm,防止測桿彎曲、沖擊。7.7.11放射性物位計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安裝前應嚴格按照制造廠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制定具體的安裝技術方案;b)安裝中的安全防護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18871的規定;c)安裝前應對安裝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和交底;d)安裝現場應有明顯的警戒標志;e)放射源源體的安裝工作應在制造廠現場代表的指導下進行,或按合同由制造廠負責安裝;f)放射源源體在領出后應一次性安裝完成,否則應及時退還到專用庫房,并按本標準第5.2.9條的要求進行管理。7.7.12伺服液位計應設置防擾動管,防擾動管安裝應滿足以下要求:a)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b)防擾動管應與液位計同心;c)防擾動管上開孔應滿足設計文件或制造廠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開孔處不應有毛刺,保證防擾動管內壁光滑;d)防擾動管上法蘭的水平偏差度應小于1°;e)防擾動管底部應有支撐固定。7.8分析儀表7.8.1分析儀表取樣點的位置應根據設計文件要求設置在無層流、渦流、無空氣滲入、無化學反應過程的位置。7.8.2分析儀和取樣系統的安裝位置應盡量靠近取樣點。7.8.3分析儀表取樣系統安裝時,應核查樣品的除塵、除濕、減壓以及對有害和干擾成分的處理系7.8.4分析后樣品排放設施的安裝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不應對周圍環境造成危險。7.8.5分析小屋安裝后應作如下檢查:a)檢查燈、風扇、空調能否正常啟動和停止;b)檢查事故應急照明能否正常開啟;c)接地應符合本標準第10.6條的有關規定;d)分析小屋設有聯鎖報警系統時,應進行報警聯鎖試驗。7.8.6氣體探測器應安裝在無沖擊、無振動、無強電磁場干擾、易于檢修的場所,探測器安裝地點與周邊工藝管道或設備之間的凈空不應小于0.5m。7.8.7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安裝高度應根據所測氣體密度確定,并符合下列要求:a)檢測比空氣重的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時,探測器的安裝高度宜距地坪(或樓地板)0.3m~0.6m;b)檢測比空氣輕的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時,探測器的安裝高度宜在釋放源上方2.0m內;c)檢測比空氣略重的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時,探測器的安裝高度宜在釋放源下方0.5m~1.0m;d)檢測比空氣略輕的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時,探測器的安裝高度宜高出釋放源0.5m~1.0m。7.8.8環境氧氣探測器的安裝高度宜距地坪或樓地板1.5m~2.0m。7.8.9現場區域警報器應就近安裝在探測器所在的報警區域,其安裝高度應高于現場區域地面或樓地板2.2m,且位于工作人員易察覺的地點。7.9機械量檢測儀表7.9.1測量位移、振動、速度等機械量的儀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測量探頭安裝應在機械安裝完畢、被測機械部件處于工作位置時進行,探頭安裝應按產品技SH/T3551—2024術文件和機械設備制造廠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b)測量探頭、前置放大器和延伸電纜應相互匹配,并應成套安裝;c)測量探頭安裝時應保護探頭和專用電纜不受損傷,并應固定牢固;d)機箱內的專用電纜應妥善固定,不應受到液體沖刷和其他可動部件的磨損。7.9.2測力儀表的安裝應使被測力均勻作用到傳感器受力面上。7.9.3電子皮帶秤的安裝地點距落料點的距離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秤架應安裝在皮帶張力穩定、無負荷沖擊的位置,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稱重托輥與相鄰的2組~3組托輥等高、等距,誤差為3mm~5mm;b)秤架稱量托輥及托輥組準直性允許誤差要求0.5mm~1mm;c)稱重托輥為正誤差值,即比相鄰托輥高0.3mm~0.5mm。7.9.4電阻應變式稱重儀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a)負荷傳感器的安裝和承載應在稱重容器及其所有部件和連接件的安裝完成后進行;b)負荷傳感器的安裝呈垂直狀態,保證傳感器的主軸線與加荷軸線相重合,使傾斜負荷和偏心負荷的影響減至最小,各個傳感器的受力應均勻;c)稱重容器與外部的連接應為軟連接;d)傳感器的支承面及地面均應平滑,不應有灰塵、銹蝕、擦傷、磨損及雜物。7.10執行器7.10.1執行器的機械傳動應平穩、靈活、無松動和卡澀等現象。7.10.2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動作時無晃動,安裝位置應便于觀察、操作和維護,不妨礙通行,操作手輪應處在便于操作的位置。7.10.3帶定位器的控制閥,應將定位器固定在控制閥支架上,并便于觀察和維護。定位器的反饋連桿與控制閥閥桿連接應緊密牢固。7.10.4執行機構輸出軸與閥體(調節機構)連接的連桿或接頭,安裝時應保持適當的間隙,保證執行器動作靈活平穩。止檔限位應在輸出軸的有效范圍內緊固,不應松動。7.10.5氣動及液動執行機構的信號管應有足夠的伸縮余量,不應妨礙執行機構的動作。8綜合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8.1一般規定8.1.1綜合控制系統安裝前,施工單位應會同監理、建設單位或總承包單位檢查控制室和機房,共同確認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a)機柜基礎型鋼已安裝完畢,并應符合本標準第7.2.5條的要求。所有需要在機柜基礎上焊接的支架應已安裝完畢,并涂刷防銹漆和面漆;b)室內裝飾工程已施工完畢,室內雜物應清理干凈;c)空調系統應安裝調試完畢,已投入正常運行,室內溫度、濕度均達到系統要求;d)室內照明應施工完畢,已投入正常運行;e)接地系統應施工完畢,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f)控制室應具備封閉式管理條件,室內附屬公用設施應完備;g)衛生清掃工具、吸塵器、滅火器具及防鼠器具等應準備就緒。8.1.2對本安回路進行檢查時,應確認與本安系統有關的電纜及端子排的色標(藍色本安回路的接線應確保安全區域與危險區域隔離。8.1.3綜合控制系統的隨機電纜敷設應按下列要求進行:SH/T3551—2024a)電纜的型號、尺寸、及其附件和工具應齊全,并滿足相關系統資料的技術參數要求;b)電纜的外部絕緣層應無損壞,絕緣電阻符合制造廠標準;c)系統模件之間、節點之間及相關終端之間電纜應連接正確、標識清晰,網絡通訊電纜、總線電纜之間的連接應符合制造廠及系統的設計要求。8.1.4機柜及設備內部易對人身造成傷害的地方應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和防護措施。8.1.5應根據電源接線圖檢查電源輸入、輸出回路至各系統設備電源控制開關的正確性,并檢查電源極性和電壓等級。8.1.6應對所有的外圍設備如打印機、PC機、投影儀等設備進行外觀檢查。所有外圍設備均應有完整的使用說明書、相應系統軟件及設備驅動程序。8.1.7綜合控制系統設備不宜在無空調、無除濕設備的庫房內長期存放。8.1.8系統硬件檢查時,應記錄產品技術文件設置的DIP開關缺省位置及硬件地址開關位置,插、拔卡件時不得用手或工具直接觸摸電子線路板,不得用易產生靜電的刷子或化纖織物等清理各類卡件及設備,操作者應采取防靜電措施。8.1.9綜合控制系統及智能控制儀表相互之間的通信接口進行檢查與組態測試時,應檢查通信協議、通信速率、奇偶校驗位、優先級、通訊地址等,且數據傳輸和數據數值應正確。8.1.10綜合控制系統上電檢查正常,應用軟件開始調試前及調試后,應立即作軟件備份。8.1.11綜合控制系統檢查結果應填入綜合控制系統基本功能檢測記錄、報警/聯鎖系統與可編程序控制系統調試記錄、聯校調試記錄,并由施工單位、監理及建設單位代表簽字確認。8.2綜合控制系統安裝8.2.1綜合控制系統設備出庫運輸時應固定牢固,并應防止劇烈沖擊與振動。8.2.2在設備吊裝與搬運過程中,應保持平穩。8.2.3開箱檢驗應在制造廠商在場的情況下會同監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及總承包單位共同進行,檢驗后應簽署檢驗記錄。8.2.4設備開箱前,檢查包裝應完整。開箱檢查應符合本標準第5.1.6條的要求,當環境溫度小于4℃時,不宜對剛搬進室內的設備進行開箱,避免凝結水侵蝕設備。8.2.5設備開箱應使用適當工具,按層次順序打開包裝,不得強力敲打。8.2.6開箱檢驗應按裝箱單逐一清點,并應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硬件、備件、隨機工具的數量、型號、規格均應與裝箱單一致;b)設備及備件外觀良好,無變形、破損、油漆脫落、受潮銹蝕等缺陷;c)資料齊全,軟件外包裝應完好無損。8.2.7設備在控制室和機房內搬運或移動時,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編導創業團隊介紹
- 水電工程環境治理- 合同責任與義務
- 紡織品購銷合同樣本
- 股權質押合作借款協議合同
- 耳鼻咽喉科課件
- 智能家居采購合同范本
- 大型工廠蒸汽供應設備采購合同2025
- 汽車行業勞動合同模板大全
- 洗刷刷創意畫課件
- 技術顧問合作合同文本
- 2025年福建省中考數學模擬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小學生衛生知識小常識
- 清理報廢漁船合同范本
- 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社會公開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蘇太倉市文化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iso28000-2022供應鏈安全管理手冊程序文件表單一整套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技術標準
- 幼升小簡歷男孩模版
- 森林培育學復習提綱
- 電除塵拆除施工方案
- 小升初個人簡歷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