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必背古詩_第1頁
五年級必背古詩_第2頁
五年級必背古詩_第3頁
五年級必背古詩_第4頁
五年級必背古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必背古詩五年級必背古詩五年級必背古詩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五年級必背古詩日期:20xx年X月五年級目錄楓橋夜泊………………唐·張繼別董大…………………唐·高適暮江吟…………………唐·白居易春夜喜雨………………唐·杜甫次北固山下……………唐·王彎渡荊門送別……………唐·李白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過香積寺………………唐·王維漢江臨眺………………唐·王維闋題……唐·劉脊虛山居秋暝………………唐·王維使至塞上………………唐·王維蜀先主廟………………唐·劉禹錫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與諸子登硯山………唐·孟浩然月夜憶舍弟……………唐·杜甫寄左省杜拾遺…………唐·岑參巴山道中除夜有懷……唐·崔涂龜雖壽…………………魏·曹操浣溪沙…………………宋·蘇軾江鄉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倫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涼思唐李商隱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溪居唐柳宗元楚江懷古唐馬戴魯山山行北宋梅堯臣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孟浩然送僧歸日本唐錢起塞上曲唐王昌齡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唐杜甫贈范曄南朝陸凱虞美人唐李煜水調歌頭宋蘇軾詠蘭花明張羽題菊花唐黃巢明日歌清錢鶴灘觀滄海漢魏曹操龜雖壽漢魏曹操相思唐王維(外加)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敬蠹襾硇蕾p】月亮慢慢地落下,烏鴉在夜里啼叫,天地間布滿了寒霜。躺在船中,面對著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滿腹憂愁,難以入眠。姑蘇城外有座寒山寺,半夜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上。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誦讀詩歌,想一想:作者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景物分別有哪些?【相關鏈接】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由于《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后,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家來欣賞】千里黃云蔽日,日落時天色昏黃,北風吹刮著大雁,大雪紛飛。不要憂愁前面沒有知己,天下哪個人不賞識你呢?詩中前兩句寫景,試想一想:這樣的情境暗示著什么?【相關鏈接】這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是作者的勸勉。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董庭蘭是玄宗時代的著名琴手,據說他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董氏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也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所以詩句蘊涵著凄涼悲苦之感。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sè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大家來欣賞】一道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邊為青綠色,半邊泛出紅色。九月初三這個夜晚真是令人喜愛、陶醉,露水像圓潤的珍珠,月亮像一張彎弓。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四句詩描繪出兩幅絕美的圖畫,快拿起筆畫一畫吧!【相關鏈接】此詩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途中所寫,描繪深秋傍晚江上的美景。822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漢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詩當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農歷的九月初三正是深秋啊.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正由于它們顯示了一個時空位移的運動過程,這就暗中點出了詩人游覽時間之長和興趣之濃。從而,藝術地表現了詩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所陶醉的審美歷程。由于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敬蠹襾硇蕾p】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它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讀到“花重錦官程”,你是否體會到一個“重”字,傳達出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們感受到詩人春一般的喜悅心情你還喜歡這首詩中的哪個字或哪句詩能說出喜歡它的理由嗎【相關鏈接】杜甫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為題的,共四首,以這一首最為知名。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次北固山下【唐·王彎】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大家來欣賞】一條彎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外邊,山前澄清碧綠的水中泛著一只小船。潮水洶涌顯得兩岸更加寬闊,輕風吹動,水面上蕩著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早春已經進入了寒冷的舊年。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家鄉?急切地拜托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朗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句詩,你的腦海中想象出了怎樣的畫面從“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詩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人生氣度和情懷

【相關鏈接】王灣,洛陽人。公元712年中進士,次年(唐玄宗開元元年)出游吳地,由洛陽沿運河南下瓜州,后乘舟東渡大江抵京口(今鎮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著東行去蘇州。此詩當于此時寫就。“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鄙角嗔耍G了,天氣暖和了。飄流他鄉的游子已經踏上遠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載著歸客的行舟也開始行進在綠如綿綿藍草的江水之上。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為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狈e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北惫躺绞菗P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詩人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一輪紅日從東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卻見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預示著新的一年正在開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吧焙汀叭搿钡倪x用,把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辟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班l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看著眼前的“平潮、懸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發出一個美好的想法:我寫上一封書信讓那北歸的鴻雁捎給洛陽的家人,讓他(她)們也知道我此時此地的心情吧。尾聯不僅與首聯相照應,也使詩中客觀景物全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靈性,向人們訴說著詩人心中的美好感覺和愿望。

如果說頜聯是從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發頸聯;那么就可說頸聯是從天人感應拓展,以胸懷之美照應頜聯。王灣之后的當朝宰相張說,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寫在辦公的政事廳上,讓人們好好學習,意義恐怕就不是單純的藝術性問題了,張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詩道出的人生氣度和胸懷。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敬蠹襾硇蕾p】遠道而來渡過荊門之外,來到楚地游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行舟遠行。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臨長江。②平野:大平原。大荒:無邊的原野。③海樓:海市蜃樓。光折射產生的虛幻景象。④故鄉水:指長江水。詩人早年住在長江上游四川。萬里:喻行程之遠。詩人遠渡荊門,眼望一派壯麗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寫下了這首詩。誦讀詩歌,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懷?【相關鏈接】這是一首送別詩,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時所作,和傳統意義上的送別詩不一樣。一般的送別詩多以送別朋友,告別親人,分別情人為題材,而這首詩我們看不出是李白送別朋友,還是父老鄉親在送別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間的深情款款,揮淚離別。這首詩別具一格地寫出了故鄉山水陪伴詩人、萬里護送的動人情景,構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偉,想象瑰麗,的確是送別詩中的極品。首聯交待詩人的一路游蹤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橫溢,朝氣蓬勃,不遠萬里,放舟東下,經巴渝,出三峽,直赴荊門之外的楚國故地。古樸原始的楚地風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蘊,風雨滄桑的歷史變遷,無一不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著神往外界的李白。朝思暮想,壯浪一游,眼看詩人的夢想就要成為現實,詩人怎么能不歡欣鼓舞,喜出望外呢頷聯遠眺近觀,觸目生情,描山繪水,情彩飛揚。上句說山,船行江上,山隨水走,急湍勝箭,猛浪若奔,兩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懸崖峭壁森然搏人,隨舟隨水相對挺出,撲面而來,轉瞬即逝。最后,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闊平坦的漠漠曠野?!半S”字化靜為動,傳神生輝,給人以青山挺立,紛至沓來,舟行江上,應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詩人風神爽朗,心馳神往之態。下句說水,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江流天地,波濤滾滾;排山倒海,一往無前。“入”字平中見奇,力透紙背,既寫出了江流奔騰直瀉,壯浪形骸的氣勢;又展現詩人高亢激越,樂觀開朗的情懷。兩句詩寫得境界雄奇,視界高遠,氣勢飛動,形象壯觀,更體現出詩人初來乍看,心動神奇的驚詫歡愉之情。頸聯遠觀近察,俯仰生輝,繪月描云,瑰麗生情。上句寫晚上,仰觀天宇,皓月當空,銀輝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潔如鏡。著一“飛”字,動感十足,神韻完備,既寫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隨形之感,又喚起詩人童話般的美妙聯想。月亮猶如天上來客,飛抵江流,沉落水底,親近詩人,追隨詩人,相依相伴,情意綿綿。下句寫白天,仰望天空,彩云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嵌一“結”字,擬人生情,引人聯想。彩云猶如心靈手巧的美麗織女,一到早上,就鋪撒出五彩斑斕的錦緞來,似在裝點美麗的天空,又如迎接遠道而來的詩人。這一聯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斕,意境奇麗,充分表現出詩人與月同行,與云同飄的興奮喜悅之情。尾聯呼應標題,點明主旨,舍萬千風物不說,單寫“故鄉水,送親人”,別具情趣,耐人尋味。李白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一路護送,萬里相隨,形離不離,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綜觀全詩,似乎詩人寫送別之情只有尾聯兩句,其實不然,中間兩聯寫景,移步換形,滿目生情。寫兩岸青山相對挺立,寫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寫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寫彩云飄飄絢麗燦爛,全是為了烘托一江“故鄉水”,一顆“明月心”。詩人要走了,離開生他養他的山水明月,這些親山、親水、明月、彩云,依依難舍,萬里相送??!這份山水親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輝。游子的李白,形式上離開了故鄉山水,實質上,縱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遠裝著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敬蠹襾硇蕾p】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遠處芳草淹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綠草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南朝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是現存較早的“賦得體”詩。而“賦得體”之大興是在唐代,以后歷代沿用。試帖詩比一般的賦得體要求嚴格,一般限為五言排律,六韻或八韻。白居易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故詩須扣住“古原”、“草”、“送別”等題意。

離離:青草繁茂的樣子。

遠芳:廣遠的草原。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公子王孫。此指所送之人。萋萋:青草繁盛紛亂的樣子?!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請銘記這點睛之筆,同時體會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鞠嚓P鏈接】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后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過香積寺【唐·王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祥制毒龍?!敬蠹襾硇蕾p】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數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蔭寒氣猶濃。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有如禪定,身心安然。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代被譽為煉字典范。你還讀過哪些精妙詩句?請寫下來,學習作者譴詞造句的技巧。

【相關鏈接】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側寫環境,來表現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經》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制服,喻指僧人之機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漢江臨眺【唐·王維】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敬蠹襾硇蕾p】楚國的地界與三湘連接,在荊門與九條支流相通。地勢開闊,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天外,遠處山色若隱若現,時有時無。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好像使遠處的天空搖動起來。襄陽正是風和日麗,一片好風光,留下來與山翁共醉。漢江:即漢水。發源于陜西省寧強縣,經湖北省至漢陽入長江。臨眺:登高望遠。一作"臨泛",則是臨流泛舟之意。楚塞:指襄陽一帶的漢水,因其在古楚國之北境,故稱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稱漓湘,合蒸水稱蒸湘,合瀟水稱瀟湘,故又稱三湘。此當泛指洞庭湖南北諸流域。荊門:《水經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暗徹山南;有門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紋,類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荊門縣城即在江南岸邊,縣南有荊門山,與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對。九派:《文選》郭璞《江賦》:"流九派乎尋陽"。李善注引應劭《漢書》注:"江自廬江潯陽分為九。"這兩句寫江漢相通之廣,南連三湘,西通荊門,東達九江。山翁:晉代將軍山簡,曾守襄陽。這里借指當時襄陽的地方長官。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緒樂觀,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你能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這幅壯美的山水畫嗎?畫出來與大家共享。

【相關鏈接】開元二十八年(740),王維調知南選,途經襄陽時作此詩。詩的前六句寫臨流遠眺的景觀和感受,既是寫實,又充滿想象,氣象恢宏闊大,是歷代文人寫江漢景象的佳作。《瀛奎律髓》:"右丞此詩,中兩聯皆言景,而前聯猶壯,足敵孟、杜《岳陽》之作"。《唐詩成法》:"前六雄俊闊大,甚難收拾,卻以'好風日'三字結之,筆力千鈞。"這首《漢江臨眺》可謂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俺娼?,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于紙端,納浩浩江流于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后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著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于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于畫面的氣韻生動。難怪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闭f得很中肯。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此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里,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涌,浪拍云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蕩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浮”、“動”兩個動詞下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都動起來了。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鄙轿?,即山簡,晉人?!稌x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當地習氏的園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 que) 闋題【唐·劉脊(ji)虛】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敬蠹襾硇蕾p】山路被白云隔斷在塵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不時有落花隨溪水漂流而至,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柳蔭深處蘊藏著讀書的齋堂。每當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你還讀過劉脊虛的哪首山水田園詩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寫作風格

【相關鏈接】劉脊虛:唐代山水田園詩人之一?!堕狀}》這首詩從語意來看,似乎是寫友人在暮春山中隱居讀書的生活。詩以“暮春”為主題,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靜多趣。全詩無奇詞麗句,只把所見所聞如實道來,娓娓動聽,使人快樂無限。山居秋暝(ming)【唐·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huan)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大家來欣賞】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涼爽。明月透過松林撒落班駁的靜影,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連徜徉。這首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詩中靜態、動態的景物分別有哪些?找出來讀一讀。怎樣理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的藝術畫面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相關鏈接】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閑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蘇軾曾贊:“味摩詰詩,詩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閑居藍田輞川是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描繪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麗景色,表現了詩人樂于隱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極富生氣的氛圍中,表現出詩人潔身自好的品格,堪稱王維詩的代表作?!吧骄印笔巧街芯铀扒镪浴笔乔锾斓陌?。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大家來欣賞】你看,“我”輕車減從地前往邊境去慰問將士,已經經過居延了;我們一路上快馬加鞭,卷起滾滾塵沙,一行人就像“征蓬”一樣馳出漢塞,又像“歸雁”一般飛入胡天;途中看見茫茫沙漠上的一縷烽煙直沖云霄,橫亙的大河上空高懸著一輪落日;經過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達蕭關,碰到了騎馬的偵察兵,一問,才知道將官還遠在燕然前線呢!1.單車:單車獨行。問邊:慰問邊防。2.屬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后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員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中國歷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3.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4.歸雁:因季節是夏天,雁北飛,故稱"歸雁入胡天"。5.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裊煙沙而直上"。據今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锻ǖ洹肪矶话嗽疲?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6.長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經涼州以北的沙漠。7.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偵察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8.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后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你能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里?請用簡筆畫描繪出詩句的景象?!鞠嚓P鏈接】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在詩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地點的轉移貫穿起這次出使的過程。蜀先主廟【唐·劉禹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大家來欣賞】劉備的英雄氣概真可謂頂天立地;經歷千秋萬代威風凜凜至今依然。戰亂局勢中與魏吳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復興漢室統一鑄錢。得到賢明丞相孔明開國有人輔佐;生了個兒子阿斗卻不是一個圣賢。多么可悲原先蜀漢宮廷的歌妓們;

如今卻歡歌曼舞盡在魏王的殿前。讀過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想?請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章節,寫一篇讀后感?!鞠嚓P鏈接】蜀先主廟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縣)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詩當作于此時。這首詩前兩句盛贊劉備是天下英雄,其英雄凜然之氣,千秋尚存。第三四句緊承“英雄氣”,巧用“三足鼎”“五銖錢”贊揚劉備振興漢室的勃勃雄心和英雄業績?!拔邈忓X”是自五帝以來使用的錢幣,王莽篡位后廢止使用。劉備自稱漢中山靖王之后,人稱“大漢皇叔”,要興復漢室?!皬臀邈忓X”代指復漢。五六句先贊劉備任用賢能,得相諸葛亮,助他開國,建立蜀漢,再嘆后主劉禪不像其父之賢,不能堅守父業,亡國喪家。最后兩句感嘆后主劉禪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而葬送基業。劉禪降魏后,魏太尉司馬懿在宴會上使蜀國的女樂表演歌舞給劉禪看,劉禪卻“喜笑自若”,不知亡國之恨。全詩前半寫功德,后半寫衰敗,以形象垂戒當世。詩的用事對仗都很警辟工整。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磐音。【大家來欣賞】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里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光明凈,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這是以寫景表達所謂“禪意”的詩。全詩突出了一個“靜”《題破山寺后禪院》圍繞“破山寺后禪房”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你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鞠嚓P鏈接】常建,唐代田園詩人。其作品往往通過對田園景色的描繪,表現對大自然秀麗風光的熱愛和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歌頌隱逸生活,抒發閑情逸致,有時流露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藝術風格上樸素真切,清新自然,詩情畫意,渾然一體。本詩是常建的代表作。與諸子登硯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敬蠹襾硇蕾p】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首聯發論,以哲人之思概括出一個歷史真理。人類萬事是新陳代謝的,前去后來才會有古今之別,并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歷史。接下來言古代名士已去,僅在江山之中留下了遺跡。今日我們又繼他們之后來到這里。詩人將一次普通的游覽置于古今歷史變化的長河中,頓生理趣。也為下文的感慨安排了一個無限的思維空間。三、四兩聯回落眼前實景,他又是從廣大空間收縮到面前。以天寒水落之景造成悲涼感。最后再點出為墮淚碑感傷的題意。作者“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的感慨蘊涵著深刻哲理,被后人廣為傳誦,能聯系實際談一談你的見解嗎?【相關鏈接】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八句,每句五個字;第2、4、6、8句押韻;頷聯、頸聯對偶;全詩符合平仄格律要求。首聯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頷聯詩句平實,內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憶,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所處的背景環境描繪出來。尾聯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賃吊懷古中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的蒼涼感慨。月夜憶舍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敬蠹襾硇蕾p】戍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偸菬o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行:交通。秋邊:秋天的邊地。達:到。況乃:何況是。誦讀這首詩,想想哪一句最能表達作者想念弟弟、思念故鄉的情懷?【相關鏈接】杜甫共有四個弟弟。公元759年他西來秦州時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這首詩就是抒發對不在身邊的三個弟弟的思念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寄左省杜拾遺【唐·岑參】聯布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圣朝無闋事,自覺諫書稀?!敬蠹襾硇蕾p】我和你同步走上朝廷,分屬兩個官署而站立在兩邊。早上隨著皇上的儀仗隊上朝,黃昏沾染著御香爐中的馨香回來。我的頭發花白,悲嘆花已落去,遠望青天,羨慕那些飛鳥。如今皇帝圣明而沒有缺憾之事,自然感到勸諫的奏折少了。1、趨: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時的敬意。2、丹陛:宮殿前涂紅漆的臺階。3、

曹:官署。4、

天仗:皇家的儀仗。5、

惹:沾染。

6、闕事:缺失之處。

7、

自:當然。

杜拾遺即杜甫。岑參和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參任右補闕,杜甫任左拾遺。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他們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詩人與友人同為朝廷諫官,每日過著死板、無聊的仕途生活,沒有為國為民做什么,熬得頭發都白了,心中苦悶、悲憤。朝廷沒有缺點,不用歸諫。看似贊頌,實則嘲諷。本詩寓貶于褒,隱晦曲折,抒發了詩人心中的郁悶。你能仿照這樣的手法寫一首小詩嗎?

【相關鏈接】岑參

(715-770),荊州江陵人,早歲孤貧,博覽經史。岑參為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世稱“高岑”。其詩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麗,尤長于七言古詩。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后,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歷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云,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馬行川》、《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夸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后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事跡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巴山道中除夜有懷【唐·崔涂】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敬蠹襾硇蕾p】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么遙遠;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只有身邊僮仆,跟我越來越親。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經受得了?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相關鏈接】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復,即今四川奉節東。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龜雖壽【魏·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大家來欣賞】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你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點睛之筆抄寫下來?!鞠嚓P鏈接】曹操(155——220),三國時政治家、文學家,以四言詩見長,風格蒼勁、雄渾。這首詩較完整地表達了曹操的人生哲學。寫這一組詩時,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充滿建功“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薄肚f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辈懿僮员纫黄ド狭四昙o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怡之?!?,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嗎!

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詩,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老驥伏櫪”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猶有“終為”兩個詞組下得沉著。而“老驥”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時露霸氣”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后數句則表現出一種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他已經五十三歲了。想起人生路程,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浣溪沙【宋·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敬蠹襾硇蕾p】棗花簌簌地落到衣巾上。繅車聲響徹村子南北。柳樹下傳來賣黃瓜的吆喝聲。(詩人)酒后困乏,道路漫長,昏昏欲睡,烈日高照,使人干渴難耐,極想喝茶,于是向村野人家敲門討要。請誦讀這首詞,用簡筆畫描繪詞中景象。【相關鏈接】這首詞上片描寫農村的自然風光和村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作者觀察細膩,連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也聽得真真切切,再加上繅車聲、賣黃瓜的吆喝聲,三個畫面、三種聲音構成一組連續鏡頭,生動展示了農村欣欣向榮的太平景象。下片寫夏日行路的艱辛,最后以“敲門試問”做結,饒有情趣。整首詞語言平白如話,清新活潑。江鄉故人偶集客舍【唐代戴叔倫】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敬蠹襾硇蕾p】:詩意秋夜里一輪滿月高掛天空,光華灑滿宮城的門戶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樣相聚,大家反而懷疑是夢里相逢。秋風驚動枝頭棲宿的烏鵲,露草里唧唧地哭叫著寒蟲。漂泊在外的游客應該長醉,相互挽留怕聽報曉的響鐘。●賞析詩人作客在外,偶然與同鄉聚會,竟懷疑是在做夢。他們在異鄉的生活是凄苦的,相逢很不容易,一起暢飲長談,害怕天亮就要分手,這一切充分表現出同鄉間深厚的友情,意境深刻。末句寫出無限留戀惜別的心意,語短情長。詩人對秋夜蕭疏景物的描繪,烘托了旅況的凄清。【相關鏈接】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代宗廣德初任秘書省正字,后在度支鹽鐵諸使幕府任職,授監察御史銜。德宗建中初出任東陽令,后以大理寺司直入江西觀察使幕,不久以祠部郎中銜授撫州刺史,后改容州刺史兼容管經略使,卒于任所。其詩多寫農村生活,構思新穎。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講究韻味,為后世神韻派詩論先導。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代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敬蠹襾硇蕾p】:●詩意我登上謝眺北樓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覺得它美得好像在畫里一樣。句溪和宛溪夾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瑩的光,如明鏡一般。橫跨兩溪的鳳凰橋和沂川橋在碧水夕陽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縷縷炊煙,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色呈現出一片蒼寒的顏色,秋色使梧桐樹更顯蒼老。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這里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著當年的謝眺呢●賞析這首詩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我們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景物。。這結尾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自己“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反映了李白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復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相關鏈接】謝眺樓位于宣州市區,系南齊著名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眺于南齊明帝建武年間(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關陵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在任期間理事、生活于此。謝眺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為江南四大名樓。涼思【唐李商隱】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敬蠹襾硇蕾p】詩意(你我)分離時春潮初漲,水波平齊欄桿,到如今蟬聲止歇寒露滿林。這時節最易勾起我對您深深的懷念,憑欄眺望長久凝神沉思。北斗七星同春光一樣杳遠,南陵寄來的信遲遲才收到。多少次占問夢境,莫不是才結識新的朋友便忘了故人?●賞析這是一首因時光流逝,對涼秋而懷人的詩。流露作者盼望友人來信,卻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終竟懷疑對方已有新交,惟恐為人所棄。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感慨深沉?!鞠嚓P鏈接】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大家來欣賞】:詩意我獨自登上吳公臺,觀賞這零落的古跡,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懷鄉的心情?;纳揭八?,來此旅游的人太少了,因為山太高水太深,隔斷了路程。夕陽映著吳公臺舊壘,依依不去,空蕩的山林中,回響清冷的磬聲。南朝舊事早成陳跡,真叫人惆悵,唯獨這長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賞析】這是作者旅居揚州時,秋日登吳公臺有感而作的一首吊古思鄉的詩。詩的首聯,以古臺搖落和秋日望鄉對舉,既切題旨,也寫出了登臺思歸的寂寞情緒。接著的一聯承古臺而來,野寺無人的荒涼,云峰隔水的幽深,層次井然,盡收眼底。第三聯寫古臺野寺的破敗景象,冷寂凄清。所以末聯以“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作結,寄慨遙深。【相關鏈接】劉長卿唐代詩人。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權德輿《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五律簡練渾括,于深密中見清秀。溪居【唐柳宗元】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敬蠹襾硇蕾p】:●詩意我長久被官職所縛不得自由,有幸這次被貶謫來到南夷。閑時常常與農田菜圃為鄰,偶然間象個隱居山中的人。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帶露雜草,傍晚乘船沿著溪石嘩嘩前進。獨往獨來碰不到那庸俗之輩,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娛?!褓p析這首詩表面上似乎寫溪居生活的閑適,然而字里行間隱含著孤獨的憂憤。如開首二句,詩意突兀,耐人尋味。貶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詩人卻以反意著筆,說什么久為做官所“累”,而為這次貶竄南荒為“幸”,實際上是含著痛苦的笑。【相關鏈接】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在柳州做過刺史,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家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楚江懷古【唐馬戴】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敬蠹襾硇蕾p】●詩意霧露團團凝聚寒氣侵人,夕陽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樹上啼叫,人乘木蘭舟在湖中泛游。明月從廣漠的湖上升起,兩岸青山夾著滔滔亂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見了?我竟通宵達旦獨自悲秋。賞析全詩于寫景中寄托著懷古的幽思。首聯寫秋寒,寫薄暮。二聯以猿啼與孤舟寫楚江夜航的凄寂,格調高古。三聯寫楚江周圍的景色,境界壯闊。末聯才由楚江風物想到傳說的云中君,借以懷吊屈原,流露出追慕偉大詩人屈原的思想。作者為云中君不見而竟夕悲秋,實際上也是借古自傷,抒發自己貶謫遠地的抑郁哀傷。情從景發,收束自然,韻致幽深,寄慨遙遠?!鞠嚓P鏈接】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他是我國歷史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魯山山行【北宋梅堯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行獨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大家來欣賞】●詩意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已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傳來一聲雞叫,仿佛在回答?!褓p析這首詩寫的是魯山山行所見山野風景。是一首秀美的山水抒情詩,作者通過對魯山山中綺麗風光的贊美,表達出對大自然深深的迷戀和熱愛。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另外,詩境的揭示與開拓也留給人不盡的余韻。

【相關鏈接】

梅堯臣(1002~1060)北宋詩人。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或蘇梅。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后人稱他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遺》1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本。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孟浩然】: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敬蠹襾硇蕾p】●詩意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賞析詩以隱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游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相關鏈接】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送僧歸日本

【唐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觀,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大家來欣賞】●詩意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一路霧靄茫茫,船只象在夢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賞析這是贈給日本僧人的送別詩。由于被送的是歸日本的和尚,所以充滿宗教色彩。前兩句不寫送歸,而寫來處三、四句才暗示歸途邈遠。后半首不明寫送歸,而寫海上景物,這就拓寬詩境,不受內容拘泥,使較窄的題目,能有豐富的內容,成為好的詩篇?!鞠嚓P鏈接】錢起(715—780),字仲文,吳興(今屬浙江)人。天寶九載中進士,代宗大歷中任司勛員外郎、司封郎中,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詩與郎士元并稱,即所謂“錢郎”。時人評其詩“體格新奇,理致清淡”,然內容單薄,類多應酬之作,詩風至此一變。塞上曲【唐代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大家來欣賞】●詩意知了在空曠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出塞入塞都是一片寒涼,到處是枯黃的蘆草。自古來幽州、并州的豪杰,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莫學那自恃勇武游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賞析這首樂府歌曲是反戰的詩。詩由征戍邊塞庶幾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非戰之情。寫邊塞秋景,無限蕭煞悲涼,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勸世上少年、聲聲實在,句句真情。"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相關鏈接】王昌齡,宇少伯,盛唐著名詩人,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并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圣手”。王昌齡絕句長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畫,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練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涵,意味渾厚深長?,F存王昌齡詩180多首,五七言絕句幾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有名。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敬蠹襾硇蕾p】詩意少年時不知憂愁的滋味,所以喜愛登上高樓游玩。登高樓之后,為了創作出新的詩句而勉強說寫愁苦的話。如今嘗盡了人世間的艱辛悲苦,想要傾訴時卻又不知如何開口,不知如何開口,卻說天氣涼爽多么好的秋天!●賞析這首詞是辛棄疾遭陷害被罷官時所作,詞中所說的“愁滋味”是和他當時報國無門的痛苦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痛苦到了極點的他回想起少年時故作哀愁時的情景不禁生出許多感慨。詞中“愛上層樓”和“欲說還休”的疊詞運用,更使這種悲涼、憂愁的情感得以表現。最后一句看似寫秋日蕭瑟的天氣,實際還是在寫詞人深沉的憂愁?!鞠嚓P鏈接】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與蘇軾并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狈顫A重送嚴公四韻【唐代杜甫】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敬蠹襾硇蕾p】●詩意遠送嚴公到了奉濟從此別離,人去山空只有別情綿綿依依。我們何時才能重新把盞長談,昨夜月下對杯傾衷多么投機!巴蜀各郡謳歌惋惜你的離任,連續三朝你任將相真不容易。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邊草堂,越發覺得我這殘生淡泊孤寂!●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開頭點明“遠送”,可見意深情長。分手傷別,自然想到“昨夜”餞別情景,也想何時重逢。接著謳歌嚴武入相出將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稱贊。最后寫送別后的心境的孤獨無依。這首詩語言質樸含情,章法謹嚴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淺易中見沉郁,情真意摯,凄楚感人?!鞠嚓P鏈接】嚴公,即嚴武,文才武略。曾兩度為劍南節度使。寶應元年(762)四月,肅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嚴武入朝,杜甫送別贈詩。嚴武的品性與杜甫相投,鎮蜀期間,親到草堂探視杜甫,并在經濟上給予接濟;彼此贈詩,相互敬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贈范曄【南朝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敬蠹襾硇蕾p】●詩意我折下一枝梅花給郵差,請他帶給我在邊塞的朋友范曄.江南這兒沒有別的什么,姑且送他一枝梅花,請他一起分享下江南的春色吧!賞析贈友詩無數,陸凱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獨具一格,全詩又似一封給友人的書信,親切隨和,頗有情趣。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卻是梅花,是可見得兩個之間關系親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達。一個“逢”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卻是有心;由驛使而聯想到友人,于是寄梅問候,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相關鏈接】詩歌中的梅意象及其意蘊: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痹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痹娋浼葘懗隽嗣坊ǖ囊蝻L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杳坊▉肀扔髯约簜涫艽輾埖牟恍以庥龊筒辉竿骱衔鄣母呱星椴?。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虞美人【唐朝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敬蠹襾硇蕾p】詩意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一看到它們,頓時有無數的往事涌上心頭。此時,春風又一次吹來,在東風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故國的美好生活更加不堪回首了!哪里的宮殿應該還在吧!只是(朱紅的顏色變得暗淡不堪了。)自己紅潤的臉色因亡國的愁苦而變得憔悴不堪了。若要問我的愁苦有多少,就象那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分晝夜,無窮無盡!●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是亡國后主內心真實寫照。作者的這首詞,血淚相和,精美絕倫,堪稱千古名作。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非常恰當地運用了對比的創作手法。這對比,首尾呼應,血脈貫通,高度的和諧,高度的完美。全詞以明凈、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象征、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鞠嚓P鏈接】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是南唐后主,與其說他是一代君王,不如說他是著名詞人。前人憑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意思是說,李后主作為一個王國之君,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篇。相傳后主在生日那天讓歌女唱這首《虞美人》被宋太宗聽到了,大怒,于是便賜毒藥毒死了他。所以,這首《虞美人》可以說是李煜的絕命詞了。水調歌頭【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大家來欣賞】詩意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相關鏈接】蘇軾(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今屬于四川)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他曾擔任嘉佑進士等官方職位,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詠蘭花【明張羽】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敬蠹襾硇蕾p】●賞析從詩的題目就可以看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