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新整理《老王》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新整理《老王》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新整理《老王》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新整理《老王》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新整理《老王》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老王教學設計(寫人記事的散文)【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思想活躍,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鮮事物都令他們感興趣但是,許多同學都知道一味的接受“愛”,而不懂得如何感謝“愛”,更別說去回報“愛”了。像老王這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不但不了解,更別說讓他們主動去關心這些弱勢群體了。因此,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文本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通過“情”的感悟來學會“愛”,也就是從愛自己,愛父母到愛身邊的人,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2.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老王的“善”與“苦”,體會作者的“善”與“愧”

2、。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2.學會運用誦讀法、圈點法、討論法等學習方法研習文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善良體察善良,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聯系生活領悟人與人交往中,愛別人就是愛自己的道理。【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作者的“愧怍”,把握本文的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通過獨立閱讀,形成自己獨特而又創造性的見解;通過自由朗讀,獨立思考,問題探究等過程,學會運用誦讀法、圈點法、討論法等學習方法研習文本。【教學內容】本文寫的是作者與車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3、。老王一輩子很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涼艱難。但是他心好,老實厚道,關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極其淳樸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學習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特點。【教學過程】第 一 課 時一、導入新課 (出示修鞋匠、拾荒者、三輪車夫的圖片)同學們剛才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浮現在你腦海里的第一個詞語是什么?(板書:貧窮、辛酸、邋遢、樸素)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與他們相遇,你關注過他們嗎?(讓學生簡要地說說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一位作者楊絳筆下與

4、她交往多年的“老王”也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個典型,而時隔多年后的楊絳又是帶著怎樣的情感寫下這篇的呢?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楊絳去看一看發生在她和普通三輪車夫老王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10.老王楊絳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紹:1.作者簡介楊絳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當代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員。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干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說洗澡。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23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23年還在公演;93歲出版散文隨筆,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102歲

5、出版250萬字的八卷。2015年7月17日,楊絳先生迎來104歲生日(如按照楊絳先生自己的虛歲算法,是105歲),身體依舊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鑠。錢鐘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學者,作家,著有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等。2.寫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為是“反動學術權威”。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社科院“文革”得比較晚。楊絳和錢鐘書都被“揪出來了”,然后是無休無止地陪斗

6、。在一次陪斗中楊絳被剃成了“陰陽頭”,害得她整夜不睡,做了一頂假發,大暑天戴上,悶熱不堪,也不敢外出,不敢坐公共汽車,上班只好步行。當時在社會上被剃了陰陽頭的,就像過街的老鼠人人都會喊打。“文革”期間楊絳的主要任務是掃廁所,這個女廁所成了她的“休息室”和“避難所”。紅衛兵來了,她就躲入女廁。 (楊絳:萬人如海一身藏)本文選自楊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動。三、整體感知(一)初讀感知請聽課文朗讀錄音(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1.本文屬于什么體裁?文章以什么為線索?2.請分別用一個字來形容老王的生活和為人?3.找出表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詞語。4.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

7、的結構線索。思考、討論、交流后聽教師點撥:1.本文屬于什么體裁?文章以什么為線索?(寫人記事的)散文。文章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2.請分別用一個字來形容老王的生活和為人?“苦”、“善”。3.找出表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詞語。(點撥:先找出表現作者感情的句子。)明確:愧怍(板書)(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點撥:明白其中的幸運者是指誰?不幸者是指誰?(幸運者作者不幸者老王)4.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線索。文章以“我”與老王相識、相交、相處的過程,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述了老王的一些生平瑣事。據此,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段):概述老王的身世、生活困

8、境及不幸遭遇。第二部分(516段):記敘老王與“我們”家交往的幾件事:送冰、送人治病、“拉貨”、送香油和雞蛋。第三部分(1722段):寫“我”知道老王去世后,對老王的愧疚、感動與敬佩。文章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回憶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表達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社會應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心不幸者。(二)感受本色老王前面我們已經感知到老王的生活之“苦”,其為人之“善”,那么,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現在哪些方面?2.老王的善良又表現在哪里?3.通過這些敘述與描寫,令作者“愧怍”的老王究竟是

9、個怎樣的人?請用最精煉的詞語來概括老王形象,并找出相關依據1.老王的生活苦表現在:A.老王的職業蹬三輪車。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維持生活。“文革”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將載客三輪改為平板三輪,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B.身體殘疾(生理缺陷)。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C.居住條件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敗的小屋。D.精神凄苦、孤獨、無親。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單干戶。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窮苦卑微、凄涼艱難苦2.老王的善良表現在:“愿意給我們家帶送”冰決,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5段)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

10、看病錢不夠。(6段)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9、10段)老實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報的好人善3.令作者“愧怍”的老王是一個孤苦伶仃但又老實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報、關心他人的人。 (三)作者與老王面對如此平凡善良的老王,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對待老王的,請快速瀏覽全文,獨立思考:1.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首先找出能體現作者善舉的語句,然后再進行概括)“我”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A.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車;B.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C.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D.關心老

11、王的生計:三輪車改裝成平板三輪后,生意不好做,關切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2.作者的女兒也像她一樣善良,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的女兒也像她一樣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四、課堂小結: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于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同情和關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純樸,關心人,講仁義,他需要錢,但他更重感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第 二 課 時一、文本研讀重點研讀臨死前一夜老王來我家送香油和雞蛋的這部分(816),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一部分,討論:1.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部分內容?2.在這部分中,又為什么要詳寫老王的肖像

12、、神態以及“我”的心理活動?3.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討論后教師點撥:1.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部分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記敘的是集中體現作者一家與老王珍貴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達敬意,令作者既感動又愧怍的一幕,這樣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主題,所以詳寫。我們知道,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經常要用一定的人物描寫方法,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明確: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2.在這部分中,又為什么要詳寫老王的肖像、神態以及“我”的心理活動?肖像描寫(1)畫出這一部分中關于肖像描寫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并體會其表達作用。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

13、如死灰,兩只眼上布滿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8段)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16段)閱讀前文,讀者印象中的老王應該是一個面容和善的老人。而當作者“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畫風突變,令人不由聯想到“相框中的遺像”;“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這副恐怖的面容,不由令人聯想到“僵尸”。作者接著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動:“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這暗示作

14、者從直覺出發,已隱約感到老王身上散發的死亡的氣息。作者詳細描寫老王駭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為后面自責因受驚嚇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鋪墊。“直僵僵”表現老王最后一次登門時的身體虛弱,四肢不能靈活活動的樣子。“鑲嵌”突出老王像是門框上嵌入的一個器物一般瘦弱無力,身體僵直的形態,表明他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氣,行動已經不方便了。明確:兩處肖像描寫都突出了老王身體的枯瘦和極度虛弱,讓人想象他扶病到我家來的艱難,從而突出了他的善良。動作神態描寫(1)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9段)(2)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zun)著錢,滯笨地轉過

15、身子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16段)兩個“直”表現老王的行動之苦,然而,行動如此艱難的老王,還要登“我”的門給“我”送物品,表現了老王的人性光芒。明確:這些動作神態描寫,都突出了老王行動的艱難,在身體如此虛弱的情況下給“我”家帶來香油和雞蛋,可見其真情,真是催人淚下。語言描寫:(1)我不吃。(12段) (2)我不是要錢。(13段)真誠,不善于表達情感,老王是一個淳樸的農民形象。底層人物的典型。臨死前還惦記著楊絳一家人。心理描寫:(文中沒有直接體現,但已經隱藏)3.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駭人的病容嚇到了;二是擔心老王馬上就會倒下,“那

16、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所以,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條件反射式地拿錢給老王,也沒有請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來確實有失禮貌,顯得“糊涂”。4.那么老王臨死之前還要送作者一家人雞蛋和香油的行為背后究竟隱藏著他怎樣的心理呢?明確:像老王這樣一個飽受白眼的下層勞動者,能夠得到楊絳夫婦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關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滿喜悅和感激的,所以,雖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臨終前他也要將這份感激表達出來。這體現了老王的為人之“善”。老王最想要表達的恐怕是楊絳夫婦能把他當作一個普通的親近的朋友,而不是一個可憐的同情對象。人在生存狀態下最根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對于老王而言,是極其重大的滿足。

17、在與楊絳一家的交往中,這個苦而善的底層車夫產生了交往的快感,付出了沖動,也由此奠定了雙方的感情,可惜那一刻要給錢,楊絳沒能明白老王的這一需求,他們同情底層的老王而且不求回報,但卻是忽視了別人的心靈狀態。因此作者才會在文末發出“那是一個幸運者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感嘆。小結:作品寫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動亂的年代,學術權威被認作“反動學術權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好人。這些細節描寫表現

18、了老王心地之“善”。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1.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為什么最后還收了錢?你是怎樣理解的?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2.課文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么“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里?結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關鍵,在以后的閱讀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結尾的語句。(課后積累拓展五)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全文的情感脈絡,體會作者情感,深入解讀主題。對“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門送禮要表達最深的謝意,而作者卻沒有意識到這是最后一次見面,也沒完全領會老王的用意,僅以金錢回報,與老王沒有進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對不

19、住老王的情義。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當給予者,從來沒有接受過老王的回贈和無償的幫助。這樣做貌似對得起老王,卻讓老王始終覺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雞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錢回贈老王,作者懊悔這樣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起來,老王似乎是帶著傷感和遺憾離開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作者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作者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和解剖,體現了知識分子可貴的自省精神。3.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 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文章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這三點是按邏

20、輯順序安排的:一是職業,這是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這是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當然生活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老王的交往。兩個片段寫他人好,一個片段寫文革時,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最后一個片斷是在離世前一天晚上的事,這個片斷最能體現出老王心地的善良,因此詳寫。4.為什么作者一家能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那么關心、愛護?要有怎樣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主要是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

21、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者一家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三、感悟中心本文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為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不夠和自己無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 ”。 四、語句揣摩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點詞表情達意的效果。1.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一般什么情況下說“當然”?“當然”用在這里,流露了“我們”什么樣的心理?)2.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從”和“壓根兒”強調的是什么?“大概”同“壓根兒”是否矛盾?)3.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

22、,就免得托人捎了。”(“我”為什么這么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人物性格特點,深入揣摩語言的深層含意。1.順理成章的情況下說“當然”。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幫助老王是誠心誠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報。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貧苦生活,從來沒有占便宜的念頭。2.“從”強調以前從未發生過,“壓根兒”強調一點兒也沒有過。“大概”表明這是作者的推測,而“壓根兒”表明作者堅信老王的誠實和善良,他絕不會有欺負主顧的念頭。3.“我知道”重復兩次,表示作者對老王的尊重,因為老王強調“我不是要錢”。“不過既然就”的句式,強化了委婉的語氣,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錢,以此方式讓老王體面地收錢。五、拓展延伸關注身邊的老王用善良體察善良 用愛心澆灌世界活動1:觀看視頻。活動2:結合自己的學習感悟,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經歷。引入: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張照片讓我們隱隱作痛。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群和老王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他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請看提供資料:播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