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_第1頁
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_第2頁
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_第3頁
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_第4頁
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學基礎第一節 人體解剖生理基礎醫學基礎第一節 人體解剖生理基礎一、人體結構1.細胞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磷脂分子蛋白質一、人體結構1.細胞磷脂分子蛋白質2.組織結構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細胞及其周圍的細胞間質一起構成組織。上皮組織 上皮細胞、細胞間質結締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網狀結締組織、軟骨、骨骼、血液肌組織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神經組織 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2.組織上皮組織 結締組織 肌組3.器官、系統和人體的分部人體包括運功、消化、呼吸、循環、免疫、泌尿、生殖、神經及內分泌九大系統3.器官、系統和人體的分部一、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

2、骨質包括有機質和無機質,前者由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組成,使骨具有彈性和脆性;后者主要由鈣鹽(磷酸鈣和碳酸鈣)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一、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 骨質二、消化系統消化系統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管二、消化系統消化系統主要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管三、呼吸系統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組成三、呼吸系統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四、循環系統循環系統由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組成四、循環系統循環系統由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組成公共營養師課(醫學基礎)課件五、免疫系統1.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圍免疫器官:脾臟、皮膚黏膜、淋巴結、扁桃體等2.免疫細胞 造血干細胞、淋巴細胞、

3、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等 淋巴細胞:T、B、NK、K細胞等3.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補體、細胞因子等4.免疫應答反應免疫應答異常: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亢進五、免疫系統1.免疫器官 2.免疫細胞 造血六、神經系統六、神經系統七、感覺器官感受器是指分布于體表或組織內部的一些感受機體內、外環境變化的結構和裝置,感覺器官就是體內的特殊感受器,主要有眼和耳等七、感覺器官感受器是指分布于體表或組織內部的一些感受機體內、八、內分泌系統垂體 生長激素、催乳素、褪黑素等甲狀腺 人體最大內分泌腺 合成甲狀腺素胰島 分泌胰島素,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腎上腺 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和少量性激素

4、甲狀旁腺 甲狀旁腺素,主要是調節體內鈣、磷的代謝 胸腺及松果體等 性腺 性激素八、內分泌系統垂體 生長激素、催乳素、褪黑素等甲醫學基礎第二節 食物消化吸收醫學基礎第二節 食物消化吸收一、機械性消化二、化學性消化口腔內消化胃內消化小腸內消化大腸內消化一、機械性消化口腔內消化胃內消化小腸內消化大腸內消化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機械性消化:通過消化道的運動,將食物磨碎,并使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時將其向消化道遠端推送 化學性消化:通過消化液中酶的化學作用,將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吸收(absorption):食物經過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質被胃腸道吸

5、收到體內為機體利用的過程。一、消化與吸收的概念消 化 道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小分子物 唾液的作用:成分:水、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唾液脂肪酶、溶菌酶、無機物 a、濕潤、溶解食物 b、清潔、保護 c、水解淀粉成麥芽糖 d、使食物合成食團,便于吞咽(一) 口腔內消化:主要是機械性消化 三大唾液腺: 腮腺 舌下腺 頜下腺 唾液的作用:(一) 口腔內消化:主要是機械性消化 三大唾液賁門腺:粘液1、胃腺的分泌:幽門腺:堿性粘液泌酸腺(胃底腺):壁細胞-鹽酸、內因子主細胞-胃蛋白酶原頸粘液細胞-粘液鹽酸、蛋白酶原、內因子、粘液(二) 胃內消化和吸收賁門腺:粘液1、胃腺的分泌:

6、幽門腺:堿性粘液泌酸腺(胃底腺)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鹽酸:由壁細胞分泌 和蛋白質消化有關:2個方面 殺菌,抑菌 入小腸后,可促使腸內其他消化液(胰液、腸液、膽汁等)分泌 有助于小腸對Fe2+,Ca2+的吸收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 作用:使蛋白質分解(3)粘液:由粘液細胞分泌 潤滑食物 保護胃粘膜,防止鹽酸和胃蛋白酶對胃壁的侵蝕(4)內因子 作用:與食入的維生素B12結合,形成一種復合物,保護維生素B12不被小腸內水解酶破壞 缺乏癥:巨幼紅細胞性貧血(2)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三)小腸內消化和吸收整個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消化液膽汁胰液(最重要)小腸液(三

7、)小腸內消化和吸收整個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消化液膽汁胰 碳酸氫鹽和水1.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2) 作用:A、中和胃酸 B、為消化酶提供堿性環境胰酶消化產物胰淀粉酶葡萄糖、麥芽糖胰脂肪酶甘油、一酰甘油、脂肪酸胰蛋白酶原多肽、氨基酸糜蛋白酶原 碳酸氫鹽和水1.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2) 作用:A、中和胃酸2. 膽汁肝膽汁膽囊膽汁2. 膽汁肝膽汁膽囊膽汁1)水、無機鹽、 碳酸氫鹽等2)膽色素3)膽鹽、膽固醇、卵磷脂膽汁的成分及作用(比例失衡形成膽結石)中和部分胃酸決定膽汁的顏色a: 乳化脂肪,促進分解b: 與脂肪產物形成水溶性復合物,促進吸收c: 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d: 重吸收后的膽鹽刺激肝細胞分泌

8、膽汁 (膽汁重吸收 肝腸循環)1)水、無機鹽、2)膽色素3)膽鹽、膽固醇、卵磷脂膽汁的成分 3、小腸液 小腸內的消化腺:(1)十二指腸腺: 分泌粘液,保護十二指腸(2)腸腺: 分泌小腸液,內含-粘液、免疫球蛋白、腸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腸淀粉酶4、小腸的吸收功能 腸粘膜上皮細胞 毛細血管 靜脈 門靜脈進入肝臟 3、小腸液小腸是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位置在小腸內壁布滿環狀皺褶、絨毛和微絨毛,使小腸吸收面積達200m2,這種結構使其內徑變細,增大了食糜流動時的摩擦力,正常了食物在小腸內的停留時間。小腸是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位置在小腸內壁布滿環狀皺褶、絨毛和微被動轉運:被動擴散:不借助載體、高濃度低濃度

9、易化擴散:載體脂蛋白、高濃度低濃度濾過作用:腸腔壓力毛細血管,水分或其他物質可進入血液滲透:滲透壓高的一側從另一側吸引水分,已達到滲透壓平衡主動轉運:逆梯度穿越細胞膜;需要載體;需要酶催化,并消耗能量;可達到飽和,并最大轉運量可悲抑制;載體具有特異性,每一種載體只運載特定的營養物質。被動轉運:主動轉運:1、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2、暫時存放糞便和排便3、膳食纖維可促進蠕動、排便4、大腸液保護腸粘膜、潤滑糞便5、大腸內有大腸菌群,分解食物殘渣,利用較簡單的物質,合成并吸收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 (無重要的消化功能)(四)大腸內消化1、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無重要的消化功能)(四)大腸內一、孕婦的生

10、理特點 妊娠期的生理特點妊娠期(孕期):卵子受精后在母體內發育為一個成熟嬰兒的過程,280天孕早期:懷孕后(112周) 孕中期:懷孕后(1327周) 孕晚期:懷孕后(2840周) 一、孕婦的生理特點 妊娠期的生理特點1、內分泌改變:2個目的 母體卵巢及胎盤激素分泌增加 胎盤催乳素刺激胎盤和胎兒的生長及乳腺的發育和分泌 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可增加子宮和胎盤的血流量,促進母體乳房發育;增加母體鈣的吸收、潴留、骨骼更新率 甲狀腺素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變1、內分泌改變:2個目的2、消化系統功能改變 胃腸脹氣、便秘消化液消化酶分泌減少,易出現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妊娠反應) (4)對鈣、鐵 、V

11、B12、葉酸等營養素吸收增強2、消化系統功能改變 3、血液容積和血液成分改變血液容量增加:孕28-32周達峰值,其中,血漿容積增加45%50%,但紅細胞最大增加20%左右血液成分改變: 紅細胞比容下降 約15% 血紅蛋白值(濃度)下降20%,血液相對稀釋,出現生理性貧血 白細胞增加,主要為中性粒細胞 血漿總蛋白下降 血漿營養素含量的變化 降低或升高3、血液容積和血液成分改變4、腎功能改變腎血流量增加約75%,腎臟負擔加重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約50%,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未有增加,從而一些營養素(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維生素B2、葉酸)從尿中排出增加蛋白質代謝產物(尿素、尿酸、肌苷、肌酸)等排泄增多

12、4、腎功能改變5、體重增長必要性體重增加孕期平均增重1112.5kg(胎兒、胎盤、羊水4.5kg; 子宮和乳腺1.3kg; 血液1.5kg; 細胞外液1.2kg; 脂肪3.0kg)孕期推薦的適宜增值5、體重增長二、乳母的生理特點補償營養素損耗,母體機能恢復分泌乳汁,哺育嬰兒哺乳期產婦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盤催乳素水平急劇下降,垂體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持續升高。哺乳期:哺乳有利于生殖器官及相關組織恢復。 初乳:大量免疫蛋白,易消化。過渡乳:乳糖、脂肪含量增多,蛋白質含量下降。成熟乳:富含蛋白質、乳糖、脂肪等多種營養素。二、乳母的生理特點補償營養素損耗,母體機能恢復哺乳期產婦血中嬰兒的生理特點1、體格發育特點體重:前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6 后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3.6+(月齡-6)0.5身高:新生兒平均50cm,1歲時平均75cm頭圍和胸圍:出生時頭圍平均約34cm(男女)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612月時胸圍和胸圍基本相等2、消化系統特點胃:胃蛋白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腸道:腸壁薄,通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