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技術哲學引論 北京協和醫學院社科系 張新慶以“小、精、尖”著稱的協和醫學院哈佛大學的教學理念為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新修訂的哈佛必修核心課程包括:倫理學、世界社會(人類學和國家關系)、美國在世界的地位、經驗推理哲學幫助人們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混亂局面,識別未來人生境遇各種問題間的聯系。 引言:哲學是什么0.1 定義:哲學原意是“愛智慧” Philosophy:philia sophia Philia: “友愛”溫和而理性的愛 Agape:“博愛”無私的愛 Eros: “情愛”本能沖動和浪漫情 懷 Sophia:“智慧”哲學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乃人之天性現代社會的“適者生存”法則不嫁文
2、盲漢,不娶文盲妻。中國的文盲率為8%愛智擁有智慧死讀書、讀死書智慧起源于驚訝,凡事保持好奇心科學與技術有何不同?技術創新有無規律?智慧來自生命的歷練和理性反思生命價值、生命質量、生存質量哲理片語:云朵表吾心,一切盡在沉思中!做一名思想深邃的研究生本科教育的缺憾人文熏陶較少單一強調了專業教育功利導向忽視獨立思考能力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方法論,培養創造思維綜合力,判斷力,信息處理力,應變力,開放意識 哲學思維幫助你積極應對復雜的現代生活未來的你 媒體學術團體,消協和醫學會政策法規制定者和執行者醫院管理者醫生患者及家屬藥廠、醫保機構科研機構管理者護士發散思維:在學科交叉點上找突破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都
3、是交叉性的,解決復雜問題要匯集不同學科的力量,交叉協作,期盼系統的“總體凸顯”。人工合成扭胰島素、兩彈一星交叉學科研究團隊:不同背景、不同的概念、方法、數據和術語解決共同的科技難題。交叉研究的類型:一個學科借用了其他學科的概念、工具和方法。(17-18世紀的牛頓力學影響了19世紀的生物學、化學)科學問題本身具有多學科交叉和滲透特性(思維問題、長壽)科學和技術交叉的領域(激光在材料中應用)社會和經濟提出的新問題(環境問題)國際化科研團隊:協作創新能力美國愛荷華大學:Prickle-1基因突變可能與大腦功能紊亂性癲癇有關(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0
4、8)該研究由八個國家的26名來自兒科、遺傳學、神經科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前六名作者均來自美國Iowa大學的多個學系,包括: Pediatrics、Graduate Program in Genetics, 、Graduate Program in Neuroscience,、神經科學系、生物學系、病理學系(Pathology) 7 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8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el Aviv University, Isra
5、el9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SA10Department of Anatomy & Neuroscience, Osaka Univ, Japan11-15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etics, Bioengineering,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 USA國際化科研團隊:協作創新能力16 Universit t
6、skinderklinik Essen, Germany17 Institut de Myologie Groupe Hospitalier Piti-Salptrire, France18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ashington Univ. USA19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rdan20-24 Epilepsy Unit, Schneider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of Israel;Department of
7、 Child Neurology, Schneider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of Israel;Kupat Holim Clalit;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estern Galilee Hospital, Sieratzki Chair of Neurology, Tel Aviv University, Israel25 Epilepsy Research Centre and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26 Shafallah Medical
8、 Genetics Center, Qatar 1 “技術”究竟是什么要點提示:什么是“技術”技術的要素及其關系技術的特點技術的功能科學技術的劃界1.1 “技術”的定義一種“技術”定義技術:借助工具(或手段),改造、干預、控制自然過程,以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目標的協調動作的方法、手段和規則體系。上述定義的缺憾:不借助工具的方法,是否也叫技術?是否所有技術均是要滿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控制人工過程是否也叫技術?科學試驗能否稱得上是一種“技術”?人獸嵌合體技術舉例:納米技術納米技術引發認知革命彌補了微觀和宏觀間的斷層,豐富了人類的認識,如:納米有常規固體不具備的新特性納米技術體現了由量變到結構變化再到
9、質變的新的飛躍打破了物質和信息的界限物質形態的差異可歸結為物質信息上的差異模糊了生物和非生物間的界限,納米技術有潛在的新陳代謝和繁殖力?有可能打破物質和意識的界限,導致人類的異化1.1 “技術”的定義工具是技術的載體,但不可把“技術”簡單地理解為工具或手段。人類和其它物種的區別:能夠制造復雜工具,能利用現有工具制造新工具。人類早期的工具:進攻性的和儲存性的語言、缸矛、箭技術由工具構成,任一種工具都有目的指向。生物醫藥技術工具生物醫學工具診斷工具望、聞、問、切遺傳檢測和篩查研究工具DNA重組、測序、轉移技術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治療工具傳統的醫藥治療新的基因干預手段思考:什么是“生物技術”?生物技術(
10、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或生物組織、細胞及其他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能的新物質或新品系,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加工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綜合性技術。 70年代初,DNA體外重組新技術和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誕生,宣告了現代生物技術的來臨。基因合成、擴增技術,基因修飾技術,基因克隆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基因治療技術,以及新型表達載體;功能基因的分離、克隆和開發應用,基因藥物,重組疫苗,生物反應器,轉基因植物和動物技術“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的關系?思考:什么是“生物技術” ?國際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 1982年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原理
11、,依靠生物催化劑的作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為社會服務的技術。美國2001年應用分子和生物細胞的工藝來解決問題、進行研究、生產產品并提供服務。日本1999年生物技術是一種技術,它應用或模仿了活體有機物的能力以改變物質;如:治理,傳輸信息;或轉化能量。 國家科委1986年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先進的工程技術手段和其他基礎學科的科學原理,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新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 基因組研究 生命奧秘 :闡明基因組學的結構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生物醫藥技術研發:把基于基因組學的知識轉化為健康水平的提升,如:基因藥物和疫苗基因組研究 社會公正,讓基因組學的應用實現
12、利益最大化和傷害最小化思考:“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的區別?1.2 技術的要素米切姆對技術要素的分類:作為對象的技術,包括裝置、工具和機器等要素;作為知識的技術,包括技能、規則和理論等要素;作為過程的技術,包括發明、設計、制造和使用等要素;作為意義的技術,包括意志、動機、需要和意向等要素;1.2 技術的要素知識形態實體形態經驗形態技術的三維結構舉例:古代的吊橋技術弩的發明:把繩索射到對岸。溜筒的發明:人抱著竹筒在繩索上滑動。多條繩索的索橋公元90年的漢書提到鋪上橋板的吊橋竹纜的構成:竹心為內心,外包用竹辮條。(麻繩承受力600千克/厘米;竹纜為其3倍,鋼纜為其7倍。)吊橋技術的三維構成知識經
13、驗實物1.2 技術的要素有形部分:裝備、儀器、器械無形部分:技術構思、設計、制造、使用過程中的經驗、技能和竅門。 人之心不可表現于文字,精神的境界往往不可用固定的方式傳達,只能通過個人的體驗來驗證而已。一些道家術士雖擁有根據經驗的秘笈和妙技,但卻不向其弟子明確說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表達了技術傳達的經驗成分的“隱性”特征。技術的經驗或竅門要通過個人的體驗和揣摩來領悟。 1.2 技術的要素技術知識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所掌握的技術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一項技術的知識含量越高,則其技術的附加值就越高。與古人的“鉆木取火”相比,當代人的發明的太陽能技術包含了復雜的現代技術知識。從聽診器到超聲顯像診斷技
14、術1.2 技術的要素技術要素之間的關系彼此獨立,工具代替不了經驗,知識代替不了經驗。互補、關聯,一個技術要素的改變會引發其他要素的變動。各要素的發展不平衡,有些要素居于主導性地位。技術要素有相對穩定性和變異性的統一。1.3 技術的特征技術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自然屬性:技術是人肢體的延伸,技術表現為機器設備,技術研發要服從自然規律;開山取礦、鉆井采油社會屬性:作為人變革自然、調控社會的手段,技術又必然受到人類社會發展階段制約。從結網捕魚技術到現代捕撈技術1.3 技術的特征技術是物質性和精神性的統一技術包含機器和其他物質因素技術又有技藝、技能和知識等精神因素。技術是物質和精神之間的中介,是物
15、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橋梁。神農采藥、道士煉丹心理治療1.3 技術的特征技術的雙刃劍效應正效應:生產效率提高、政治民主、更美好的生活。負效應:生態危機、氣候變暖、全球性環境危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技術的不恰當認識奇技淫巧機巧產生于游手好閑和奢侈機器排擠人切爾諾貝利核泄漏(1986年)大災難死亡之城核能技術的“兩重效應”原子能技術可用于核電站,也可用于制造原子彈。風險和機會共存。不少人認為核電站是低風險的,但至少對于周圍生活的人而言,核電站是存在高風險的。這反映了人們對風險的認識差異。但也有共識:在冷戰時期,蘇美之間的核備競賽,把整個人類社會帶入一個高風險中,核戰沒有贏家。核能技術背后的政治博
16、弈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討論:法航飛機失蹤的啟發飛機失事的原因很詭異。微小的技術失誤引發災難性后果。重慶公交車燃燒事件(2009年)令人震驚!公眾的風險意識1.4 技術的功能 按照德國人類學家格倫的觀點,技術有三種功能:技術代替了人的某些器官功能,如飛機技術彌補了人類不能飛翔的缺陷;技術強化了人體器官的功能,如望遠鏡是人類視力的延長;技術減輕了人的負擔,如起重機和汽車等。按照效用論的觀點積極功能:1)創造物質財富;2)加速民主進程;消極功能: 1)造成環境污染; 2)發動戰爭; 3)沖擊傳統價值,引發思想混亂.人類急需的技術石油替代燃料垃圾堆,煤的液化技術,太陽能的液體化。由于西方石油壟斷財團在
17、英美的影響根深蒂固,早些國家研究太陽能和其他新能源技術勢必阻力重重。案例討論:英國的衰落對蒸汽機技術的迷戀,德國的電氣化工業的興起。20世紀50-60年代,日本政府和企業聯合投資開發計算機,此后日本基本控制了電腦技術近20年。 中國能夠拯救世界環球時報2006年8月2日 關愚謙高新科技與“生、老、病、死”技術能辦到的延長壽命不孕夫婦的福音預防、治療疾病技術辦不到的事長生不老,修煉可成仙秦始皇讓徐福求仙1.5 技術體系的演變技術要素間互作形成了特定的內部結構。古代社會:經驗性的技術結構近代社會:“經驗+實體”的技術結構現代社會:“經驗+實體+知識”的技術結構。在特定時期,一系列彼此相關的技術構成
18、一個相對穩定的技術結構體系,技術結構會發生顯著變革,當:技術要素和技術結構的矛盾技術結構和社會技術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技術基礎和社會經濟基礎的矛盾1.5 技術體系的演變 技術的發展古希臘:技術是人造物品和器具,或人的創造才能。中國古代:1)“開物”(對物的加工);2)農業生產、醫療、射箭、駕車、狩獵、栽培;3)祭祀、卜卦。現代社會:機械技術、物理技術、化工技術、生物技術、思維技術管理術、統治術、生產技術和工程技術。1.5 技術體系的演變三次技術革命的標志第一次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為標志。【英】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內燃機、發動機為標志。【德】第三次技術革命:以計算機、核能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標志。【美】工
19、業社會最有影響力的技術發明蒸汽機內燃機、計算機1.5 技術體系的演變技術體系演變的動力技術要素和技術結構的矛盾技術結構和社會技術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技術基礎和社會經濟基礎的矛盾。總之,技術基本形態的演變遵循了如下方式:從經驗性的技術結構,到“經驗+實體”的技術結構,再到“經驗+實體+知識”的技術結構。DNA雙螺旋結構發現主要歸功于激烈的科學競爭,和人類對生命奧秘的強烈的好奇心。1953:華生和克里克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共同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獎。 1960年代早期遺傳密碼被破解,形成一種氨基酸僅需三個堿基氨基酸僅20種細胞分裂時會復制一組新的基因傳遞給子細胞1970年代中期DNA剪接技
20、術,開啟操作基因的工具將人的基因植入細菌或酵母菌中,大量生產醫療用之人類蛋白質,開啟了基因工程的新紀元。20世紀60年代“中心法則”的提出蘊育了DNA剪切技術基因工程奠定基礎,基因工程又稱重組DNA工程,是利用重組技術,在體外通過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對各種生物遺傳基因-DNA進行改造和重新組合,然后導入微生物或真核細胞進行無性繁殖,產生出人類需要的基因產物,或改良、創造出新的物種1983年發現亨廷頓舞蹈癥的基因出現在4號染色體短臂之末端 首次對活有機體實施“基因組移植” 美國馬里蘭州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將一種細菌的基因組成功移植入另一細菌內,并表達蛋白。科學家計劃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組制
21、造新型物種。若試驗成功,將標志著人造生命形式的創造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首次成功將一個活有機體中基因組移植入其他物種。如果試驗成功,將標志著一種人工合成生物的誕生。這種方法制造出新的細菌種類,并使這些細菌執行消化有毒廢料、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發明DNA制動器 歐洲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基于DNA的制動器,為在活的生物有機體和計算機之間建立聯系架設了橋梁。DNA制動器的大小只有一根頭發的千分之一,一組固定在極小芯片上的DNA、一個帶有磁性的珠子、一個提供動力的生物發動機通過活的生物細胞三磷酸腺苷(ATP)所發出的能量提供動力。應用前景:從用于界面連接的分子尺寸的機械裝置,到由計算機控制的機器
22、手,在這些裝置中都可以找到DNA制動器的影子。1.6 “科學”和“技術”的區分(1)“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在中國,人們往往將科學與技術不恰當地稱為“科技”,但實際上,科學技術有很大區別。古希臘語中“techne”,是“技能”、“技藝”之類的意思,而科學“scientia”一詞則指的是知識,特別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理性知識。1.6 “科學”和“技術”的區分 (2)從歷史角度看,技術與科學的關系科學和技術在早期有一定的相互獨立性。我國古代有四大技術發明,但科學成就居次席而古希臘則在科學上成就斐然;古羅馬技術發達,但科學平庸。 近代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共同發展。現代科學和技術融為一體,界限越來
23、越模糊。科學應是第一位的。若放棄對科學知識的追求,技術創新會失去方向。1.6 “科學”和“技術”的區分 (3)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技術屬于人對自然的現實作用形態,是直接的生產力;而科學屬于人對自然的認識形態,是間接的生產力。科學是認識范疇,關心的是 “怎么樣”、 “為什么”之類的問題;而技術是實踐范疇,關心的是“做什么”、“如何做”之類的問題。技術與科學的評價標準不同,科學以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和知識的擴展與否、即知識的創新為最高價值;而技術則以是否生產應用并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用為評價的尺度。1.6 “科學”和“技術”的區分 科學技術與自然的關系人對自然的能動的認識和反映關系,認識范疇 人對自然
24、的控制和改造關系,實踐范疇 目的認識自然本質和規律 發明新的裝置、工具,進而控制和掌握自然過程和現象 任務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建立知識體系 解決“做什么”、“如何做”的問題,建立操作體系。 成果形式對自然界新現象、新規律、新知識的發現,是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新產品、新工具、新工藝的發明,是理論或經驗的物化 評價標準 求真程度,能否完善科學理論 獲利程度,是否能生產出新的好產品。 其他思考題:是否要為技術研發和應用設禁區?觀點一:科學研究應該是自由的,而不應設定禁區;但科學研究受到倫理的、思維習慣、經費、學科基礎等方面的限制。觀點二:技術研發從構思、研發、推廣應用等環節都就受到更嚴格
25、的限定;技術研發和應用有禁區。是否要為技術研發設禁區?禁止論(限制論)科研資源有限,浪費人財物。有所不為。明知有重大傷害(基因武器、冰毒和假鈔)就不應做。文化和技術發展階段的不同,有所限制,相對禁止。在研發過程中動態監控,出現問題就禁止。自由論單項技術是整個體系的某個環節,從個案看禁止有利,但破壞了整體性,不利與后續技術發展。人們對技術的多樣化應用缺乏充分認知。設置“禁令”的政策制定者是外行,瞎指揮。充分自由研發,才能營造創新的氛圍,追趕發達國家。醫學:科學、技術,或兼而有之?中世紀阿拉伯阿維森納在醫典中的醫學:“從醫學中學到人體的不同健康狀態。醫學就是如何維護健康的技藝和健康喪失后恢復健康的技藝。”英國史學家亞沃爾夫認為,“醫學本質上是一種實用的技術。它是治愈、緩解和預防疾病的技術。” 19世紀德國病理學家魏爾嘯在科學方法和治療觀點一文中指出:“醫學本質上是社會科學。”當代歐美醫學史學家西格里斯:“當我說與其說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不如說它是一門社會科學時,曾不止一次地使聽眾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房買賣合同發布點贊莫驚慌
- 家政服務三方合同
- 營銷策劃 -盒你·更新美好 -企業定制禮盒項目創意簡報
- 汽水飲料售賣合同范本
- 腌制食品采購合同范本
- 街區爆破拆除合同范本
- 油漆承包協議合同范本
- 聯系人合同范本
- 擴建豬棚合同范本
- 外貿合同范本實例框架
-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實訓報告模板
- 2024醫療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清單(試行)學習課件
- 一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核規范
- 養老院建筑設計說明書
- JJG 705-2014液相色譜儀行業標準
- 計劃書綠色背景
- 肝性腦病的治療及護理
-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單元《找規律》教案
- 西安市西繞城高速路上橋群機械拆除工程施工方案樣本
- 山東省2023年高考物理模擬(一模、二模)試題知識點訓練:電磁學(多選題)
- 武漢-南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