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美學意蘊探析_第1頁
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美學意蘊探析_第2頁
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美學意蘊探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美學意蘊探析中國古典美學味范疇的美學意蘊探析味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并且有別于其他美學范疇形而上的概念思索,味又帶有形而下的生理體驗根底,其概念從本來的感官感受逐漸走向形而上的審美追求,演變成藝術領域的重要美學標準,藝術創作者對其精華的掌握是決定其作品成敗的關鍵,味同時也是欣賞者對藝術作品的最高品鑒追求。一、味的生理感官起源味的最早本質意義便是生理和感官的體驗,?說文解字?這樣說到:味者,從口未聲,滋味也。說的就是單純的味覺。在?左傳?中記載: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國語鄭語?中的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無講。其中味一無果是說

2、只有一種味道便不成為美食。由此可見,最早的味便是指飲食之味,味覺之味。那么對于味從低級感官體驗到高級審美體驗的演化進程要最早追溯到先秦時代以味論樂,以味喻政,孔子?論語述而?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是說孔子聽了?韶?這個音樂,便忘記了肉的味道,意在說明孔子欣賞韶樂到了坐忘的境界。這便把味與美感特征明顯的音樂聯絡起來,實那么把味置于了審美領域的范圍之內。?孟子告子上?也提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是說人對于聲、色、味也是有共同的喜惡標準的。但是真正把味引入審美范疇的初步探究是?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唱

3、)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從?左傳?記載晏子所提出的聲亦如味的觀點及其影響看,本質上,遺音與遺味是一種共同的禮樂觀念,而且其間包含著遺音就如遺味一樣這種內在的邏輯聯絡,所以后人(如陸機、劉勰等)直接用這種遺味說,來闡述音樂和詩文等藝術的某種美感要求。1二、味的審美流變過程味在老子那里,便以一種道的形態進展更深層次的延伸,?老子三十五章?云: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缺乏見,聽之缺乏聞,用之缺乏既。以及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里的味已經完全上升到老子哲學思想的內核,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那么由此推斷,無為便是無味,因為最高修行的道是無味,

4、無形的,無味便是道的至高之味。味作為一種真正審美標準的雛形在學術界的一致觀點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家所熟知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文學的自覺時代,魏晉文論家逐漸重視味在文學領域的地位,?世說新語輕鄯云:孫長樂作王長史誄云:余與夫子交非勢利,心猶澄水,同此玄味。這里的玄味中的味已經脫離低級的觸覺形態,而上升為人物品藻的用語。對于味在畫作這種藝術形態的引入那么追溯到劉宋時的宗炳,他說道: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至于山水,質而有靈趣。這里的味像就是指體味,品味山水之像,從游山水到畫山水再到臥游畫面之山水,從中體味山水靈趣之質,從而到達應會感神,神理自得的暢神效果,這是宗炳對味論的特殊奉獻。2三、韻味之說的

5、審美意蘊沿用至今并廣為人們所知的與味有關的概念便是韻味一詞,對于韻字的考證大概的普范認識是大概始于東漢蔡邕?彈琴賦?:繁弦即抑,雅韻乃揚這是較早的關于韻字的記載,再進一步考證?廣雅?:韻,和也。?玉篇校釋?:音和曰韻。李善注?文遜盧子諒詩時道:韻,德音之和也。這是說樂器發出的和諧音律,嵇康?琴賦?中:改韻易調,奇弄乃發,都是在聲律、音律中對韻的應用。由此看來,韻帶有強烈形式感的特質,因此魏晉南北朝品評人物品藻時多用韻字來形容人的氣質和風度,?晉書王坦之傳?載:人之體韻,猶氣之方圓。方圓不可錯用,體韻豈可易處?用韻對人物進展品行審美,也是韻進入藝術審美的一個重要開端,謝赫的?古畫品錄?對畫作進展評論的標準首推:氣韻。真正打動人心的畫作應該是一種氣韻生動,氣為虛,韻為和,那么氣韻就是要到達氣的和諧律動,是萬種元氣的調和出一種傳神,絕妙的藝術味道。那么由此推斷,韻味一詞,從字面合成來看,是多種味的調和,味是一種內在審美體驗,這里的味已經脫離味覺上的酸甜苦辣,上升到思維對藝術作品的高層次體悟,而韻更是一種內在審美形式的表現,韻和味互為條件,互為依托,兩者的審美趨向是一致的,范溫對韻有一段精彩闡述:凡事既盡其美,必有其韻,韻茍不勝,亦亡其美。韻就是要有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